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工商企业可以凭借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扭转经营恶化的局面,就可以实现巨额利润,甚至可以弥补以前多年的亏损,但是小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建设较好的经营局面,拥有优质的信贷资产质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此小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经营与管理方面需细心经营,不断努力,任重道远。本文就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需努力的方向进行几点探究。
一、做到制度管人。
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中,应该是“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在国家组织中都还存在权与法的抗衡,当然,在小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组织中也同样存在制度与权力的冲突,特别是在法人治理建设还不到位的情况下,“人管人”方式还十分浓厚,要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改善经营环境,在“制度管人”方面还是值得思考和改善的。
(一)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小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班子。
要做到制度管人,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小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领导班子是关键。管理体制上实行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实现集中指挥,分工协作;各自为线,不各自为政。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建一个符合现代小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班子是十分必要的,是制度全面执行的前提。
(二)制定科学、有效、适用的规章制度。
简单的往往就是先进的,通俗的常常更是有效的。没有执行是因为不便于执行。简单化的最高境界——傻瓜都能够做。就像傻瓜照相机一样谁都能够照。银行的规章制度实在是太多了,为此制定科学、有效、适用的规章制度显得非常必要。
(三)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与现代企业管理格格不入的。现代企业的管理就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理人、处罚人,而是找出流程管理的缺陷,并加以改进,争取员工一次性错误少犯,重复性错误不犯。
二、进一步理解和落实贷款单户比例管理。
(一)有关法律规定的单户贷款比例。
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单户贷款比例是指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本金额小,成为单户贷款超比例的一个直接因素,同时受效益和利益的驱使,与商业银行争夺大户贷款,以及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不科学等都是导致单户贷款超比例的主要原因。
(二)更深层地理解和落实单户贷款比例。
银监部门监管的单户贷款比例主要从资本约束方面对其加以限制,促使金融机构不断增加资本金。但是,资本金过大,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金分红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同时,单户贷款余额过大,给业务经营也带来很大的风险,与小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定位“三农”也是相违背的,不利于稳健经营。根据目前情况,笔者认为该比例确定0.5%—1%为宜。
三、勇于开拓,实现分配机制创新。
平均主义本质是平庸,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对有限的财富资源不能合理配置,采取削高就低的办法平均分配。它是工作热情的天敌。要调动全体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四、发展有特色的信贷业务。
业务要发展,信贷资产质量要提高,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要有自己的业务特色。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需求,为此,一定要有自身的特色业务和特色服务,在贷款发放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立足“三农”,大力发展个人业务。
有人预言:一家银行80%的客户是企业客户,80%的收入来自利差收入,那么,其中80%的银行五年以后是差银行。那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有自己的特色业务品种,有自己的特色服务,充分发挥小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贴进农村、贴进农民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守农村阵地,把农村永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好好地经营,细心的呵护,尽快推出农民(或居民)个人贷款卡业务,做到让农户随用随贷,切实解决农民贷难问题,形成发展个人业务方面的自身特色,以促进个人业务的发展。
(二)在信贷资金投向上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为了促进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合理配置信贷资金资源,信贷资金要尽一切可能投向自身资金实力强、还款有保障、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担保能力强的客户,在信贷资金投向上实现锦上添花,以保持优质的信贷资产质量。实践证明,经过雪中送炭信贷支持成功的客户,是最忠实、最稳定的客户,是谁也挖不走的客户。雪中送炭有利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有利于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在信贷资金安排上不“惜贷”,但也决不“浪费”。
对一些优良客户,许多金融机构争相发放贷款,不管它是否有需求,都送贷上门,有时还放宽了担保条件,提供“便利”,而客户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麻木投资,出现投资失误,资金断链,产生贷款风险损失已屡见不鲜。我们应该认识到,银行是不会随便多发放一分信贷资金的,应该好好利用每一分信贷资金,树立节约用钱的意识,实现稳健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信贷资金安排上不“惜贷”,但也决不“浪费”。则降低了客户的资产负债比例,提高了客户抗风险能力,降低了贷款风险,实现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
五、把信贷风险防范提升为企业文化。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风气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只有风气好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仅信贷资产质量的硬指标要好,更重要的还要有软实力,建设企业文化,把信贷风险防范提升为企业文化。
(一)建立学习型的信贷管理队伍。
学习停,生命止,学习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和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治久安的生命力。把信贷风险防范提升为企业文化,信贷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要加强学习,营造学习氛围,掌握知识、练就本领,才能更好地防范信贷风险。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培养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信贷管理人员队伍,不断提高竞争力。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
一些政府部门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在工作中,没有将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摆到应有的位置;不能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对农民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过问不多,任其发展,自生自灭,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和不平衡。
2.内部动作机制不够完善,凝聚力不够强
一些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责权利关系不够清晰,各方面的利益缺乏有效保护,农户与合作经济组织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抵御风险的能力小。另外,指导服务工作不够到位,扶持措施不多,宣传力度不够大等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
3.作用难发挥。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民办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自发状态,真正形成紧密的经济实体并不多。二是专业化特色不明。合作经济组织既搞销售,又搞技术服务等,没有形成专业特色,开拓市场能力较差。三是大协作意识不强。合作经济组织种类较多,但真正在专业化基础上开展行业协作的很少,组织结构规模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大发展、大提高。
4.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落后,不积极引导合作经济的发展。我们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不清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认为是农民自已的事,把合作经济组织等同于集体经济组织和单纯的企业对待,政府不宜多管,放任自流,没有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
5.环境不宽松。由于认识模糊,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践缺乏理论上的总结,致使在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管理、组织程序等问题上存在着说不清楚的现象,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兴办、起名、挂牌、运营、管理、监督、解散等方面都比较随意。因此,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门利益在农村现实中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很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被盘剥的地位,更难以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现阶段,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在巩固试点成果和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地办好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作用。
1、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教育培训和宣传,使各级党委和政府能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此项工作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摆在重要位置;帮助引导农民打消各种顾虑,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计划地对各级干部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进行教育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掌握合作经济的基本理论,传授先进经验,尽快培养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工作骨干力量,充分带动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2、坚持原则,正确引导。一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入退自由。各级政府不能强迫命令,始终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无论那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都给予支持和引导。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各级政府不要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主要是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确保成员利益和组织发展;引导农民采取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实行开放经营,增强合作组织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各级政府首先要坚持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发展起来,然后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条件的合作组织,引导其建章立制,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法人登记,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关键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初探
中图分类号:F3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33-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始发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发展速度加快,正在成长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吸收和带动了大量农户,极大地保护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推动了农村产业化的发展。
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
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体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由种养殖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农户参加,在组织内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而组建的;第二种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生产同类产品为基础,由农民组建的;第三种是社员股份合作型,即由农户自愿组合,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而建立的紧密型合作经济组织。
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特点
合作规模扩大,合作领域延伸。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小规模起步,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得到农民信任,得以发展壮大。很多合作组织从最初的几户或十几户,发展到几十户,有的甚至成百上千户。目前,已出现了一些质量高、效益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服务领域从注重产中服务逐步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从生产向加工、流通拓展。一些综合服务社还把服务延伸到农民的家庭生活,开展文化娱乐、幼托、家政和一些代办事项的服务。运行操作逐步规范,利益连接更加紧密。农业管理部门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订了《示范章程》和示范组织评价标准。经过工商、民政、农业等部门登记(备案)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占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绝大多数,其中大多有比较规范的章程,建立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及内部运行机制。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连接趋向紧密,实现劳资两合、聚集和融通各种生产要素的股份合作制正在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依托主导产业,显露区域特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主导产业来形成和发展。蔬菜、果树、绿稻、畜禽、中药材等农村主导产业领域都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各地拥有的资源和选择的产业发展重点不同,各地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特点也不相同。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逐步趋向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突破了地域限制,提升了合作层面。市场行为的渗透和横向经济联系的发展,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突破村界、乡镇界、县界,有的甚至突破省界,实现跨区域发展。
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作用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对现行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可以说“三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一家一户农民办不好、政府要办也有难度的事,都可从合作社的实践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或获得启示。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一是出面联系客户客商,密切销售关系,提高农产品购销合同签约成功率。二是注册商标,创立品牌。三是根据市场需求,统一组织专项农产品生产。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为共同生产和经营某种农产品而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体。一方面,它维系了家庭承包经营这个基础,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农民集体的力量和“统”的优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需要或不必要农民流转土地,进而减少因土地流转而引发的纠纷,就能扩大生产规模和实行产业化经营,实现抵御风险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为妥善处理土地承包和规模经营的关系探出一条路径,对于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极具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方面通过与农业、科协、学校等部门联合,举办科学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活动,推广运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加快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另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规模经营。通过统一服务、开拓市场,降低生产交易成本,扩大产品销路;通过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实现利润返还,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
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千家万户的农户,仅靠政府的规划指导,很难跟上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协助政府贯彻和落实农业和农村政策,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农民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自己的意愿和建议反馈给政府,为政府施政提供第一手材料,增强了政府指导农村经济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政府把一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管理,使政府从大量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转变职能,逐步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集中精力抓大事,揽全局,搞服务。与此同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锻造和强化了农民的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4 当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在试点探索的初级阶段,还很不完善,发展中必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发展滞后,不平衡。总体上,合作经济组织的量还小,覆盖农户的面还很不够。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较落后地区之间的差异,而且还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地区之间的差异。此外,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布局不相适应,没有完全按产业布局的要求实现同步发展的客观规律。
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一是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成立并已运行,但没有严格按照章程和管理制度运行。二是个别地方只追求发展数量,忽视管理;不尊重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意愿,挫伤了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三是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股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股金所占比例太大;分红以股金分配为主,有悖于资本报酬有限原则。四是缺少会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农民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总体来讲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少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习惯凭经验办事,对合作经济组织缺少长远考虑,并且对政府过多依赖,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五是多数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担有所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证照办理、税费缴纳、项目扶持过程中,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情况屡屡发生。有的地方在取消的各类乱收费项目中,仍然向合作社收取。对不按时申办组织机构代码证的、未及时上报纳税报表的进行罚款;有的摊派报刊、法规培训和外出考察等费用。现对规范和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坚持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群众自愿、民主管理的原则。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损伤农民积极性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同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加快发展一批合作经济组织。今后,在专业生产比较集中和专业生产大户较多的地方,都要注意培育和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按照合作经济的本质要求,积极完善利益连接机制,突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市政府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关意见,加大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是落实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用地用电政策、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政策,关键是政府各相关部门、各相关单位要依据政府确定的政策原则,制订出能够具体操作的措施和办法,并让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知道政策,了解政策。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合作组织;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现状
1.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偏小,利益机制不够健全,跨地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较少。据统计,大约80%以上的合作组织是由乡范围的成员组成,成员跨县的合作组织不到1%,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多数是买断型的,内部比较松散,没有章程。一些地方,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无序状态,基本上不存在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建立起会员所有的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二是没有形成会员控制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基本上“内部人员”控制协会运作,而普通会员的实际参与能力和参与效率明显很低;三是政府干预较多,许多协会经营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有问题就找政府,创新能力和自决能力太差。更有些乡镇,为了完成县(市区)里下达的指标和任务,只是虚晃一枪,挂着牌子、留下的是个形式上的壳子。
2.资金实力不足,综合竞争力不强
全国各地农民合作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部分来源于社员的自筹资金;一部分依赖于各种形式的混合投资,其余的来自当地政府、地方部门和企业。从实际情况来看,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由社员入社股金组成。由于社员人数有限,与组织发展需要相比是杯水车薪,而且根据退社自由原则,社员队伍不稳定,这造成了合作社不但没有实力,而且缺乏商业资信,没有资产作为抵押,交易中承诺的可信度也很低,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可约束性自然也是脆弱的。因此,其他经济主体一般不愿与合作社确定经济合同,导致合作社销售活动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
3.牵头能人数量少
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牵头人,这种牵头人既要在当地有较高的威信,又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目前发展很好的专业合作组织,都是有好的带头人。他不仅有丰富的经验与技术,而且善于经营与管理,乐于奉献,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威望,许多农户入社是冲着他们的信誉来的。但目前在农村中有些地方缺乏这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凝聚和带领农民共同闯市场的能人。而有些能人宁愿自己单干,也不情愿办合作组织,他们担心其他农户加入会影响自己的经济效益。大多数龙头企业由于没有与农户来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与农户的关系属于松散型的,也难以办成领办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头羊。
4.农民参与不够热情
一方面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养成了分散经营,自产自销的习惯,加上家庭经营规模小,生产资料购买和农副产品销售的数量相对较少,对合作不积极;另一方面,也由于合作产生的效果不明显,对合作组织还有“搭便车”的心理和观望心理,形成发展农村合作“上级行政部门急,而农民不急”的态势。
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策
1.发挥政府在合作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和扶持作用
当前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应通过信贷资金支持,财政资金扶持,促进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应实行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如对专业合作社的增值税征收实行先征后返或全部征收部分返还的政策,使农村经济组织在与外部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培育合作组织和规避风险。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以至于企业无法按照契约规定价格进行农副产品收购时,政府动用基金予以部分补贴,从而稳定双方的契约关系。弱化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对合作双方的冲击。具体讲,要抓住农业企业化、农民职业化、种植规模化这三点。要进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配套,完善农业金融和保险等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培育职业农民,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农业生产之外,还需要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并扎实扶持引导,采取加强农业组织化、机械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等综合措施,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推广规模种植,完善国家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对人工的依赖程度;把先进的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简单易学的适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构建人力资本面向农业、农业园区经营、农村社会保障等制度等实效上来。
2.尊重农民意愿,切合当地实际
我国农业生产力参差不齐,由此决定的农民的认识水平和素质也有较大区别。一定要坚持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主体是农民,至上而下根据农民的意愿,考虑农民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还要注意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的不同层次,争取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如在产业化、市场化经营刚刚起步的地方,着重发展和规范合同和契约,发展竞争农业,建立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在农业市场化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发展农村社会化生产销售一条龙综合服务合作组织;这一点浙江余姚临山镇葡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做的较好。在专业化经营基础较好农业经济组织初具规模的地方,通过建设规范有规模效益的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长期稳定地分享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经营带来的利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言“科学技术”和“规模经济”两股力量扭在一起,才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公司、协会+农户是推动农业企业化的一条出路。
3.必须完善合作社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作为专业合作组织,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章程和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就难以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和运行。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完善合作社章程和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特别重视制订财务管理,生产经营各个科室岗位职责以及合作社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完善规章制度时,既要充分体现社员的民利,又要使合作社能够高效运行。在重大决策上要以社员是否拥护作为决策主要依据。在利益分配上,要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增收,在赢利中分红,同时合作社自己也要有所积累,在财务上,则要强调透明度,让社员放心,在理事会、董事会中,应以农民占大多数。
4.应鼓励多部门牵头、能人牵头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之所以难以发展,也与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有威望又有风险精神的带头人有关。因此要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来,一方面应重视在基层农技干部,农民中挖掘与培养带头人,另一方面,本着“谁有能力谁领办”原则,鼓励多部门牵头,多种形式发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 使专业合作组织初步构建了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参与、中介组织服务的发展机制。
5.坚持市场导向,在不断改革中保持农民合作经济的强大生命力
国外农协组织发展过程表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运行机制,服务功能等进行深化合理的改革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在坚持对内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打破封闭性的自我经营的疆界,大力兴办实业,实行开放型,市场化经营,把对外赢得最大利益摆在重要位置。这样既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谋取更多的福利,又可以提高组织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
三、合作经济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由于农业生产存在分散性、自然性以及经营基础的家庭特性,使合作经济较为普遍性。合作经济的出现并不代表取代农业的家庭经营,而是将农业的家庭经营视为合作经济的前提,这样家庭经营既要发挥家庭经营的优势,又要发挥合作经济的功能;合作经济,即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业生产、农产品储藏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合作。这种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模式的出现,是对传统的合作制度与合作观念提出的挑战。这种合作经济着眼于将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以形成对市场的抗衡力量,并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以纵向一体化为特点的合作经济,是传统农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它与市场竞争相联系,引入了现代企业的运作机制,着眼于市场竞争与扩张。
以加入世贸为契机,我国农业将逐步与世界农业接轨,所遭遇的农副产品反倾销、反补贴会越来越多,现行农村合作经济所暴露出来的不足会越来越多,因此应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首先切合当地实际发挥政府在合作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和扶持作用;其次尊重农民意愿;再次必须完善合作社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第四应鼓励多部门牵头、能人牵头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第五坚持市场导向。在不断改革中保持农民合作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同时,也要思考合作经济,加深对它的理解,进而促进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军.中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2(01).
[2]闻海燕.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02(04).
【关键词】农村经济;档案管理;思考
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档案的重要性
在农村经济经营工作中,各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都会形成直接记录资料,同时对于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非计划的事件的处理过程等也要形成一定的记录资料,以供后期进行查阅。在农村经济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经营管理工作具体有:农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农村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监管以及一系列的统计与调查工作。随着国家对于农业、农民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行,农经档案管理工作显得愈加重要,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强对农经档案管理的完善和改进,为农村全面改革的进程提供助力。
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农村管理涣散、混乱和农民根基较弱的历史局限性影响,在新时期开展的档案管理工作受到诸多阻碍:
(一)对农村经济工作档案的重视程度不足
农村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轻视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将手中的档案资料进行归档,自己查阅起来就会十分不便,造成大量档案资料在外流失。其次就是受到本身局限性的影响,未将档案管理工作“放在心上”,认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档案管理没有太大的意义,在意识中就没把它当回事儿,对于相应的配合工作也只是敷衍了事。这两方面的轻视表现给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
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多为农村本土农民,其本身的素质基础相对较弱,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技能更是知之甚少,甚至多为兼职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仅仅是一少部分精力,难以胜任档案管理工作。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充当的仅仅是档案资料的保管的角色,而对于档案资料的收集(对于重要工作的资料进行主动的收集和索要)、整理(对于资料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按照时间进行装订整理等)工作几乎完全荒废,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成为档案的“存放保管”,失去管理的真正意义。
(三)档案管理的配套设施落后
对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档案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硬件设施条件,如:档案归档存放的空间、各种档案柜,乃至对其进行有效统计管理的计算机硬件配置等等,在农村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配置相当的落后,档案保存的环境相对简陋,导致即使将重要的档案资料进行了归档保存,但受到保存环境的影响,出现破损、发霉等现象,同样出现了重要档案资料的流失,失去档案管理的意义。
三、完善农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农经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在对农经工作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制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保证其制度的实用性,制定制度要保证其执行力,实现制度对于相应人员的约束力。
(二)加强农经档案化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
对于现有的农经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从现代化技术手段着手,进行农村经济经营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建设工作,适当地加大对于农经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将其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对档案管理的兼职人员接受专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其档案管理业务素质水平。其次就积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活动,形成一种互相“较量”、共同进步的氛围,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还有就是上级领导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关心与支持,提高其在岗位工作中的积极性,杜绝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的现象。加大对于农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经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的全面改革。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意识指导行为”,故而,要加强农经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性意识,要端正服务的态度,耐得住工作环境的寂寞,积极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促进档案管理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让广大农村社员切身体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转变对其的错误、片面的认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经档案管理工作于各项农村经济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全面实现农村改革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新时期,要竭尽所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提供最为准确有效的档案资料支持,全面促进农村改革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南通市委农工办,南通市档案局.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档案与建设,2007(7):52-53.
[2]韩鸿立.关于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21):142.
[3]于继华.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5(34):176-177.
[4]刘召芬,李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