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追究课例研训的模式

(一)概念表述

目前,理论界对“课例研训”的研究还尚处在以中小学阶段为主,而且中小学和幼儿园大多以教研室为主导开展一些评优性的课例研讨,对幼儿园“课例研训”模式还没有明确的表述。根据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及幼儿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特点,我们把“课例研训”模式的含义表述为:课例研训是特定幼儿教师参训团队围绕主题,通过幼儿园集体教学设计和组织,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训过程。依赖研训团队,展现幼儿教师群体教学智慧发展的过程。课例研训具有经验、理论、实践结合、交织、融为一体的特性。

(二)一般程序

课例研训要以主题为引领,抓住诊断点,在课例研训活动中洞察,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策略,在课例中积蓄教学智慧。

课例研训的一般程序:(1)问题――发现幼儿园目前集体教学中的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2)设计――设想解决问题的培训方案,设计诊断性的培训课例。(3)行动――在培训中实施方案,根据培训方案中的不同课例进行研讨。(4)反思――收集集体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策略,评价集体教学效果。(5)研讨――评议、交流,分析课例成败的原因 。(6)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二、追寻课例研训的类型

课例研训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开展不同类型的课例研训,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借此引发更多的幼儿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

(一)研学“示范课”

1.对象的构成

对象一:专家团队――名师或特级教师率领的专家团队

研学“示范课”是倾向某领域研究的引领性课例培训,专家团队应该是能引领教改实践的、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名特师及率领的骨干团队,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组织和指导能力,能开展有效的课例示范引领和点评式讲座活动,促进此领域研究的幼儿教师得到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并在任务驱动中努力实现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安排课例研训的领域选择,邀请与领域相关的省内名特师及专家团队,开展“示范课”课例研训活动。

对象二:辐射对象――全市幼儿园某领域专业小组成员、骨干教师等

研学“示范课”培训旨在培养全市幼儿园的教学能手,提高某领域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园的整体质量。因种种原因停滞甚至倒退的幼教师资队伍在严重受损的背景下,现有幼儿教师队伍严重缺乏引领性的幼教专家,全市整个幼教队伍需要处于金字塔上端水平的骨干幼儿教师,迫切需要快速提升骨干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对象三:项目支持――省级示范幼儿园为主阵地

研学“示范课”培训是一项集现场研讨和点评指导相结合的高端课例培训,需要特定的幼儿园活动空间。为保障课例研训活动的有序开展,保障课例研训活动的科学性,保障课例研训活动的质量,由教师进修学校协同全市省级示范幼儿园,共同筹备课例研训活动。

3.指导的方式

研学“示范课”以某个领域课例研训为突破口,某个领域的突显问题为载体,主要采用专家请进来的方式,专家团队以“传经送宝”的方式展示经典课例,交流对某领域的研究和成果,帮助梳理解读此领域的教学内容,提出此领域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策略的一种指导方式,也是扶持帮带的一种培训方式。通过观摩“示范课”,进行现场查看问诊和示范讲解,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引领和指导。

(二)研磨“录像课”

1.对象的构成

对象一:引领专家――全市幼教教研员

研磨“录像课”面向的是业务园长的研讨性课例培训,引领专家应该是能结合全市业务园长的素质和教改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录像课”,开展有效的课例研讨和点评式交流活动,幼教教研员对研磨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与指导,帮助业务园长提高听评课能力。教师进修学校与幼教教研员共同商议选择“录像课”,编制研训目的和研训流程,开展“录像课”课例研训活动。

对象二:辐射对象――全市幼儿园业务园长

研磨“录像课”旨在培训本市幼儿园业务园长的听评课水平,有效引领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促进幼儿园的整体教学质量。因面向全市幼儿园的业务园长,业务园长的业务素质也是参差不齐,通过研磨式的课例培训,可消除差异,使业务园长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指导的方式

研磨“录像课”,特点在“研磨”二字。研磨“录像课”对业务园长看课有明确的目标、观察内容,以及具体的观察和分析办法,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在研磨“录像课”中,应该本着“研究实用、共同受益”的原则,立足业务园长发展所需来设计观察方法和量表。第一,紧紧围绕研磨的主题来确定观察点;第二,所涉及的观察方法及量表要具有适切性,是业务园长能够操作的。幼教教研员带领业务园长进行研磨时,不能停留在“什么怎么样”及“这说明了什么”上,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透过观察得到信息、现象,研磨教学的本质问题,齐心“磨”出改进的教学策略。

(三)研讨“案例课”

1.对象的构成

对象一:学科精英――被评审为全市或以上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研讨“案例课”面向的是骨干幼儿教师培训者,需要学科精英引领,学科精英必须执教一线并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组织和指导能力,能开展有效的课例研讨,促进骨干教师集体教学能力。学科精英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可,并在全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幼儿教师。

对象二:辐射对象――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是一个长期培训,有许多学习片段组合而成,其中进园蹲点式培训就是研讨“案例课”,通过典型案例的课例研讨,提高骨干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对象三:项目支持――学科精英所在幼儿园

研讨“案例课”是实践性强、研讨性深的骨干教师专项活动,需要学科精英的教学支持和学科精英所在的幼儿园配合。由于“案例课”操作性强,在物质和空间上尤其需要所在幼儿园的协调和支持,配合骨干教师的研讨活动有效开展。

(2)指导的方式

研讨“案例课”是一种实践,引领骨干教师从同课异构走向同课异教、同课异园。研讨“案例课”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风格相似的成功课例。

(四)研习“帮带课”

1.对象的构成

对象一:学科引领――乡镇级学科带头人、名师

研习“帮带课”面向的主体是广大农村幼儿教师,需要接地气的课例展示活动,乡镇级学科带头人与主体学习者(广大农村幼儿教师)较为接近,互相参照性强,易于广大农村幼儿教师渐进性学习提高。由于“帮带课”需要反思性学习、实践,名师的点评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需名师把握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正确方向。乡镇学科带头人在90课时集中培训的课例展示中,说课、施教等起到示范启发的作用。

对象二:辐射对象――广大农村幼儿教师

根据广大农村幼儿教师三低三缺的实际情况,集体教学活动的规范组织是培训学习(“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项目培训)的重要内容,研习“帮带课”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对象三:项目支持――各镇(街道)教办

由于面向的是广大农村幼儿教师,所以需得到各镇(街道)教办和幼教业务干部的支持,各镇(街道)根据“帮带课”内容合理安排学习空间、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幼教业务干部做好活动的主持和组织工作,以及培训后的跟进性支持。

2.指导的方式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国中等教育迅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规模中占据半壁江山,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作为中职的一个热门专业,与千家万户有着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可是,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一学科并没有它应有的地位。各中职学校皆以艺术型幼儿教育专业为重点,所开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课时非常少。加之各中职学校的门槛低,大部分学生起点低,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理论性太强,学不到东西。这种认识和学习的状态,使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中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教学现状,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当前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它决定着课程教学发展的方向。据随机访谈所知,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一门什么学科、具有什么功能、解决什么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下面是我与同行和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内容:

 

我:你觉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课的实际作用如何?

 

教师A:理论抽象,很难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教师B:与实际幼儿园活动组织相脱离。

 

教师C:理论多,实践少。

 

我:你觉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课应该教会学生什么?

 

同行A:写教案。

 

同行B: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认为,幼儿园的老师们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同于幼儿园的教材参考书,期望获得实际的知识和内容,并运用于幼儿园实践,这显然错误地理解了本学科的性质、任务;老师同行们则对本学科期望过低,只希望学到书本知识,无异于纸上谈兵,这也背离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大纲要求。

 

(二)教学观念陈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关注教育基本理论是否讲得深、讲得透,很少注意联系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通常关注自己讲授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很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在全国实行素质教育改革很久后,这门课的教学依然沿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学生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听课心不在焉,教师在曲高和寡的不良氛围中,也渐渐失去教学激情,从而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教育见习、实习实效性差

 

幼儿教育的见习、实习环节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幼儿教育的见习、实习环节相辅相成。然而纵观大部分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却发现普遍存在见习、实习要求不明确,见习、实习目标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表现为:第一,针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见习、实习,教师将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训练分开,学生往往不能学以致用。第二,教育见习、实习效率低。以见习为例,学前教育学生每次前往幼儿园,事实上只能看到经过“彩排”后的观摩课,而且见习后又很少主动去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样上”“这次见习对我有什么启示”“要是我来上这堂课,我该怎么做”等深层次的问题。

 

(四)生源素质降低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课逻辑性较强,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的宏观思维成分较多,因而对学生的理解力、归纳力和抽象能力的要求较高。而自“扩招”以来,入学门槛一降再降,现在的学生几乎来自初中没能力上高中的学生,致使生源质量一路走低,教学质量越来越低。

 

(五)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消极

 

学科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学科稳定的认识和行为倾向。良好的学科态度对一个人某一学科的学习行为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我在教学中明显地感到本专业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持的学习态度是消极的。读幼师专业的每个学生都认为,只要长得漂亮,能唱歌、跳舞就能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而用人单位录用时首先看的也是学生的唱歌、绘画、朗读,对教育教学素质方面的考核较少,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是幼儿园更喜欢艺术型教师。所以,学生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课程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能考及格就行了”。

 

二、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位置及更新学科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用人单位对学前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具体,未来的学前教育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前教育学与学前心理学理论基础以及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具体要求是“具备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市场竞争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其中,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人才整体能力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培养能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介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之间的中介课程,是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的课程,是兼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是一门融合幼儿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实践,注重学生实际训练的应用型课程,它与学生的技能训练、见习观察、实习实践等共同构成实践课程体系,在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根据这些要求,充分考虑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今后的岗位特点,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学科目标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与各种幼儿园教学模式相对应的教育活动设计要领和技巧,为其今后能根据幼儿园教育工作实际的需要,独立设计相应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实践课的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一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前沿作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可以增加模拟课室,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增加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时;三是单独开设实践课,如: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实践课等,单独考核其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自成体系,这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本环节。

 

(三)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体系

 

职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这些时间用来做什么呢?我的做法是建议学生多读一些中外的优秀教育案例和百科全书,并给学生开出适合的图书条目,在班上设立自己的小图书馆,收集适合的图书,举办图书学习日,促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刻录了《蓝猫淘气三千问》《动物世界》等栏目的光碟,学生观看光碟后,明白了很多道理,感叹知识的浩瀚无边,同时心里也在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设计自己的美好未来职业生活。

 

(四)改革考试方式

 

1.“化整为零”降低常规考试所占比重。常规考试要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将考试与学生平时的作业、课堂提问、讨论等常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然后逐项累计成绩。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不仅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及技能,还要参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学习态度。考试也不仅仅是试卷的形式,还要有五分钟的微型课,充分考查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2.增加适合专业的考试内容。利用我市统一的幼儿园教材,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成绩加入考查分,例如,用简单的语言说说雨的形成;用夸张的语言讲述故事《七色花》;为《头发肩膀膝盖脚》创编幼儿版动作等。

 

(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就完全适合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如,根据不同领域的目标与内容精选一些名师名园的优秀教学案例来进行分析、理解,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2.观摩优质课。一方面,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幼儿园,让学生直接观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在课后进行实地的评课。另一方面,把一线富有幼儿教育教学经验的园长、教师“请进来”传经送宝或开展座谈,开阔学生的视野。

 

3.实践训练。实践训练可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1)设计活动方案。活动设计的主题或范围一般由教师有选择性地规范,我们则从我市统一的幼儿园教材中选择。(2)说课。说课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就业面试的重要形式之一。说课是指执教者面对同行或专家,简要介绍教学设计、说明设计的依据、阐释教学的创意、描绘教学的蓝图。通俗地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3)模拟教学。在教学中,结合活动设计课程,创设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情境,以班或小组为单位,由某一设计者扮演教师,其他人扮演幼儿,并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真实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利用微格教室的设备将活动过程全程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中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新生事物,它既是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新需求的产物,也是幼儿教育类型学校自身发展推动下的结果,加强对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中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促进中职幼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善读”文化 教师专业化 成长

以“善读”为管理文化,追求的是让每位教师在和谐中展示个性,在奉献中感受快乐,在互动中获得成长。我们将教师的真实需要放在第一位,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思考教师的需求,善待每一位教师,力求每个人都成为有向善之心的人。用激情和责任创新管理,与时俱进,在“大阅读观”理念支撑下努力谋求发展。用付出和感召来精细管理,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用欣赏和信任人文管理,群策群力实现共赢。

一、工作氛围,让每个教师广泛认同

“善读”管理文化崇尚民主。管理者的定位应该是“支持者”、“组织者”,变控制为支持,园长从内心尊重、协调、沟通教职员工的意见,鼓励教职员工敞开心扉。我们在工作中的方法是:

1.实现真正民主。在财物管理方面,我们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由教师代表、工会代表、后勤代表组成,每学期进行本单位账目清查。在制度修订方面,形成文本修订稿,发给每个员工提出修改意见并提出理由,由大家制定的制度才能从内心接受。

2.深入一线调研。管理者每天亲临班级,接触教师和孩子的活动现场,及时发现问题,一起探讨,关心教师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支持。

3.做到人尽其才。提供各种机会,要让每个老师最特长的一面展示出来,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力量。给每个教师崭露头角的机会,实现自身价值。

4.信息化办公。每周在书友群“幼儿园一周工作安排”,做到大活动早知道;在网站论坛开设三个板块,讨论教学中遇到的烦心事,互相排解;每个教师开设教育博客,尽情抒发教育情怀。

二、发展愿景,让教师团队共同描绘

“善读”管理文化要求自觉自省。要从内心激发教师持续发展的动机和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让全体教职员工明确幼儿园发展的愿景,在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将个人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自发性。

我园是一所办园40年的老园,去年我们在形成特色,建设校园文化方面有新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向全体教职工介绍园所发展愿景和办学理念,并征集“振幼识别系统”方案,分别包括园徽、吉祥物、园服等。仅两周的时间,大家每人上交了1―2套设计方案,共计55份。我们召开几次会议,给每个方案进行修改意见,最终确定适合的方案为我园采用。后来团队还从本园实际出发确定了我园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幼儿文化的定位和概念。管理者的信任激发了员工的积极参与。

三、网络教研,让每个教师愿意分享

“善读“管理文化突出互动。我园尝试建立网络教研室,从局域网到幼儿园网站、多媒体交互平台,在幼儿园老师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视界。这样的分享平台,让教师个体风格得到彰显,能引发他人的共鸣甚至异议,从而达到交流和相长的效果。例如幼儿园经常进行一课三研活动,教师们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课件等发表在网上,请其他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讨论,探讨好的教学方法,从中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上完课再进行反思也可以发表在网络中,形成浓厚的互动研讨氛围,大家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最后可将上传活动案例,将案例、分析、建议、改进、第二次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教学资源有序地共建共享。

除了网络教研,我们还经常开展俱乐部活动,新老教师在一块聚会聊天,每次一个主持人抛出话题,大家很快从陌生到熟悉,这里更像一个家,大家互相帮助,没有距离。以前的交流活动大多是管理者的“一言堂”,现在教师成了叙事的主角,分享平台成了话题的收集者和资源的提供者,从而走进了教师心中。

四、情境学习,促使教师迅速成长

“善读”管理文化推崇情境。名师工作室和导师团的出现,在幼儿园校园生活中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情景学习的机会。

之前我们都有师带徒活动,双方签订协议,每学期制定计划,学期末进行考核。结果是师傅感觉比较累,徒弟感觉很被动紧张。现在的做法是成立导师团,由本园资深名师组成,定期组织导师团成员开展讲座、开课、技能展示等实践活动,让广大教师根据兴趣和个人发展规划区参加导师团活动,导师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带教人员和模式,人员范围广,师徒间、人员间都可以互相观摩,从而打破了徒弟对师傅的盲从。人员的加入营造了更浓郁的研究氛围,还极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过程性。另外,名师工作室也是非常好的模式,我园几名成员还参加了省特级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里名师汇集,活动开展有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教师都能作为教育专家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和学习的合作同事关系,幼儿园在提供给教师情境学习的环境时,教师有了提高水平的机会,幼儿园整体也有了大的改变。

五、良性竞争,让教师团队获得发展

“善读”管理文化强调人文关怀。竞争的最终目的既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让每个个体获得进步和成长。例如,每学期都要进行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以往我们制定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和评分,设立一二三等奖项,或者选出优质课送到上一级展评。多数教师主体性受压抑,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激发教师自我规划专业发展,也失去了创新行为。如今,我们变被动考核为主动展示。教研组每学期提供多种展示活动机会,如在班级开放日展示,在年级组展示,在园部展示,在片区展示,在市区展示,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己报名参加哪种展示活动。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也能客观地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形成不甘落后的氛围。虽然比较辛苦,但每次活动都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质的飞跃。展示活动中多样化的视角和评判标准激励了良性竞争,教师之间的差异被淡化、宽容,一些陋习如懒惰、观望、敷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们主动要求参加各类展示活动。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背景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建设性的过程。” 即主体探索、发现过程。研究性学习比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尤其适合高职教育。

为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中的运用,以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感受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设计了两种包含不同教学模式的课例。第一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第二种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师适时引导、支持的教学策略为主。针对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的运用,结合课堂氛围、学习效果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研究性学提高了学生《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学习的实效性。

二、案例描述

(一)幼儿园感受操作型活动设计的课堂教学片段(改革前)

师:幼儿园感受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作为幼儿感受科技、了解科技改变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较为普遍的一类活动,请问大家知道哪些科技产品适合幼儿感受操作?

生:手电筒、电视机、热宝……

师:这些都是家用电器,还有吗?

生:(沉默,并小声讨论)电动玩具、小闹钟

师:好的,先说一说家用电器。如果选择家用电器中的一种,比如热宝,作为感受操作型活动的内容,幼儿应该学习哪些内容?

(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出示热宝,学生思考)

师:关于热宝,幼儿可以学习什么?

生:热宝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师:热宝由几部分构成?每部分的名称是什么?使用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生:有线,有热宝本身。把线的一端连接在热宝上,另一端连接在电源上。

师:热宝各部分的准确名称是什么?它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生沉默)

师:在确定活动内容后,我们应该做好活动内容分析。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比如,液体电热宝是软软的,有各种形状的。是由插座、指示灯、电源组成的。电热宝里面是由水和电解液组成的,通电之后水和电解液便可以加热……

(课堂上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教授,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有零散几个回馈。面对教师的小结,学生频频点头,并认真做笔记)

(二)幼儿园感受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片段(改革后)

在进行感受操作型科学活动教学之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请学生自学此部分的理论内容,并把班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每组以“神奇的榨汁机”为内容设计感受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方案,也可以自选内容。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研究范例“小手暖起来”(热宝的操作使用)。包含了教案设计的所有方面: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另外教师提前提醒各个小组需要分工合作,由组长分工统筹,组员配合完成搜集榨汁机相关知识资料、分析案例、教案设计、讲解展示等任务。教师提醒小组可以通过上网、图书馆等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并利用幼儿园见习时间对幼儿园教师和幼儿进行调查,最后小组需要通过PPT展示讲解及模拟教学形式进行课堂展示。

师:上节课曾给大家布置了小组合作的任务,请各个小组展示并分享你们的教学设计。

……

第三小组:(PPT展示并讲解)我们小组在接到任务后,首先上网查找了榨汁机的构成、工作原理及正确操作步骤等相关资料。榨汁机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是主机,主机上有三个按钮,分别是:开关、调节按钮、瞬间开关(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左边的开关),上半部分是溶杯,溶杯里面是刀片,上面是杯盖,中间是搅拌棒(可以将水果快速榨成汁);榨汁机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一步:带上手套,打开杯盖,将切好的水果快而倒入溶杯中。 第二步……现在各小组手里均有我们的活动方案,以下是我们活动过程的模拟教学,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学生非常准确地介绍了榨汁机,在模拟教学中,生动形象地结合情境,将活动过程设计充分的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他学生非常配合参与互动。)

师:刚才第三小组的同学们准备充分,设计及组织效果明显。设计中内容完整、准确,而且还丰富并拓展了幼儿关于榨汁机的相关知识经验。有请下一组。

(课堂上每个小组都精心准备,并丰富地展示、分享了本组的成果。在同课异构过程中,小组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反思研究,完善设计,不仅对榨汁机这件科技产品有了全面准确的了解,更有效地掌握了幼儿园感受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三、点评与反思

教学改革前后的对比分析后发现“研究性学习”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案例中,改革前后教学效果差异明显。案例一中的学生只是被动、片面地接受了教师的讲授,学习成效有限。案例二中的学生主动探究,在有限的课时内拓展了教学内容,不但对理论内容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提升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任务情境,明确研究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与一定“情境”结合会更有效,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作为教师,必须结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精心创设任务情境,明确研究内容。

(二)提供支架式帮助,推动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重视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辅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主体性是学习者天生就有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情境性问题来有效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交流有益新知,分享建立自信。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与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互相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案例中,小组探究后,同伴之间分享交流环节提供了“会话”的机会,分享交流,使小组学习进一步得到拓展。另外作为指导教师,应该及时对小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并对其中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延伸。

目前,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效果却非常显著。只有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正确认识和理解研究性学习,不断探索和反思研究性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教有所成,学有所获。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一、把握幼儿数学学习的需要,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从幼儿的长远发展着眼,笔者认为在幼儿园中幼小衔接段的数学教育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要让儿童有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已有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其兴趣、情感、态度等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儿童对某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他就会积极地进行探索,很乐意去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候,儿童是积极的主动的,乐于学习探究的,在这种状态下,他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也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次,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数学情感的发展、态度的形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教学中对发展数学情感、态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等的强调并不等于否认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因为数学能力运用需以这些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技能作为基础,从而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数学情感、态度、能力及思想方法等是在建构这些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发展数学能力、形成情感态度的媒介,也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基石,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在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培养的。

二、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把握二者教学差异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不断矛盾统一、完善变化的过程,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相邻的阶段既有不同质的特点,又是互相联系逐步过渡的。因此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加强两类不同机构的交流,搭建起沟通的平台。首先可以从搭建起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研平台入手,这样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可以组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相互听课、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缩小差异的办法。如一年级的教师可以到幼儿园大班听一些相关课程,了解大班的教学内容、方法、原则及孩子的表现,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幼儿去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生的生活制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幼儿向往小学、当小学生的愿望。如到小学与哥哥、姐姐同上课、游戏、做操,组织“我向哥哥、姐姐学什么”谈话活动,请一年级的小学生到幼儿园介绍入学后的感受和变化等。1990年,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有助于开发所属组织的潜能,克服学习的障碍。教师队伍也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幼儿园和小学可以搭建起幼、小教研平台并以此构筑学习型组织,以此为平台引导幼、小教师通过共同的研究探索或在专家的指引下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敏锐地捕捉衔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为幼、小衔接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另一方面实现教师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交融,开发教师的潜能。

三、了解幼儿学习心理,合理进行衔接期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过渡性

儿童作为教育的对象,其发展是有着共同的特点与规律的。已有的关于儿童发展的科学研究成果,使我们能了解到儿童生长变化的普遍性顺序,从而选择不同阶段的关键经验。因此,对儿童发展需要和发展规律的把握是教师在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比如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初步逻辑思维的发展有着从具体操作层面逐步向抽象层面过渡的特点,那么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时应以此为一个方面的依据,考虑到首先应借助直观教具和材料,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感知、操作,去发现去探究,获得有关物体数量、形状、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帮助儿童主动建构表象水平的初步数概念,再由此逐步形成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2.教学方法手段的适宜性

选择教学手段时,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几方面的因素:第一,学习情境的特征,如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所选的媒体是否有效、易行,是否适合学习、支持学习;第二,媒体的物质属性,各种媒体之所以不同,就在于它们可以用来呈现沟通的物理特性间的不同,比如说,有的媒体可以呈现视觉的效果,但有的则不能;第三,学习本身的特色,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学设计者必须考虑所预期的学习结果,在这方面,媒体之间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互动的品质。当在学习动作技能时,对于学习者不论正确或者错误的反应提供适当的回馈,可以说是最能增进教学效果的关键。当在学习有空间顺序或时空关系的具体概念或规则时,教学中就有必要呈现图画或影响。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或是钟摆的摆动,最有效的呈现方式就是以图像的方式,而非文字的描述。

四、结论

总之,在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过程中,笔者认为既要从幼儿园的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也要从小学的角度考虑到与幼儿园的衔接,本研究在此主要是从幼儿园的角度为幼小教学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与建议,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本地区的幼小数学教学衔接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郭秋.影幼儿园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案例[J].珠算与珠心算,2010/02

[2]关昊.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游戏教学[J].学周刊,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