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监理资料的收集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有其一定的技术性、专业性。监理档案的收集应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以项目合同为依据,在进行现场监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监理资料存储工作。一般来说从监理工程师人驻项目区到工程竣工验收整个过程的监理资料,都应当及时收集存储。如监理合同、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必须认真存档,以备查阅。在监理工程师实施监理工作过程中,会形成许多中间过程监理资料。如现场记录、现场检测资料、单元及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季报、年报、总结报告、施工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等。对这些资料实行事中控制、事后核查的方式,使监理资料的积累渗透到监理项目的每个阶段、每道程序、每个工作环节之中,将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贯穿于监理工作的全过程,确保监理过程中的资料都保存完好,为业主提供翔实、完整的档案资料。
1.2监理档案的归档和立卷
每当一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结束后,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始立卷之前,对监理工程师提交的监理资料都要按照监理档案接收细则的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核查。主要审查监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系统性,找出文件资料的形成时间,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卷内文件的有机联系,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最后进行立卷,监理档案的立卷可分为4个部分,即分成4卷进行装订。
(1)综合材料。监理工作开始之初都会形成很多综合材料。如监理合同、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指令等文件。
(2)监理工作过程中的文件。现场记录、现场检测资料、单元及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季报、年报、总结报告、施工合同、施工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等监理过程中的全部详细资料。
(3)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图片和影像资料配有文字说明。图片要求统一进行编码,数码大小在600k以内,普通照片要扫描成JPG格式影像文件,为VCD格式。
(4)监理项目验收资料。本卷内容主要是监理项目验收时的相关资料,包括工程特性表、单项工程验收单、年度验收资料、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和竣工图及相关验收资料。
2监理档案的作用
2.1提高了监理工作的效率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开展的时间较短,通过监理档案的不断积累,监理工程师可以随时调阅存档的监理过程中不同监理项目的档案资料。若有成型的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档案作为参考,可以很快地出具验收时需要的相关资料。
2.2促进水土保持监理事业的发展通过建立监理档案,监理工程师完成监理报告的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为探索水土保持监理的内容、标准、程序积累了一些经验。
3结语
关键词:风电;项目;水土保持;防治
Abstract: Zhangjiakou City since the "eleven five" since, the use of wind energy resources, wind power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vigorously, the wind power project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work has carried on the summary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other similar projects to maintain soil.
Key words: wind power; proje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TV5
一、张家口市风电建设现状
张家口是全国风能富集区,风能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全市风资源储量达2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达117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陆上风资源的71%,占全国陆上风资源的4.6%。其中,坝上地区风资源储量达17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在1030万千瓦以上;坝下地区储量约300万千瓦,可开发量约140万千瓦。坝上地区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2009年,又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双百万千瓦级风电开发基地。在此基础上,又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20亿元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项目,将建成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世界最大的风光储试验中心和全国首个风电研究检测试验基地、全国首个超百万千瓦风电集中输出检测基地。截止2013年2月底,全市已全部建成的风电场71个,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572万千瓦,并网容量达到491万千瓦;续建和新开工的风电项目共27个,总容量148万千瓦;2013年底累计装机突破600万千瓦。通过不断加大风电项目建设的力度,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
二、张家口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北京的上风上水地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为国家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地区。总面积3.69万km2,总人口460万。境内共分为永定河、潮白河、滦河、大清河、内陆河五大水系,除内陆河水系外,其他四大水系均属海河流域。全市划分为北部坝上高原与南部坝下丘陵山区两个地貌单元,坝上为风力侵蚀区,坝下为水力侵蚀区,坝头(接坝地区)为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度相差悬殊,生态环境、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贫乏,年均降雨量约400毫米,人均水资源总量不足全省的四分之一。据全省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全市2000年底水土流失面积20942km2。2000年以来,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项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保持项目、“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及“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 等一大批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68km2,完成投资17.06亿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三、风电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十一五”以来,张家口市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风能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风电场规划面积约占张家口地区总土地面积的17%(六分之一),占风能资源地区面积的26%。由于坝上地区的风电场集中度非常高,施工建设对坝上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非常必要和紧迫。
按照《水土保持法》规定和国家相关规定,在我市建设的风电项目全部依法履行了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程序。大部分建设单位能够充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认真落实水土保持各项防护措施,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的有机结合,有效地防治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但在日常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通过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交流与水土保持方案的检查落实,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有待将来进一步改进完善。如:
1、项目前期工作与后期施工建设脱节,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管理信息不畅通,导致部门监管指导不及时。
2、水土保持后续设计缺位,施工管理不严格。在土建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设计中未将水土保持纳入工序进行监督管理。导致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措施不到位、浪费表土资源、弃渣不按要求处置、植被恢复不及时等。
3、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工作落实不及时。要求在施工准备阶段通过招标等方式落实监测单位、聘请水保监理人员,进行施工过程监测和监理。但有的单位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工作严重滞后,失去了监测、监理的意义。
4、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力度不够。风机点位高、土层薄,一般都是水土流失严重部位,后期植被恢复任务艰巨。水土保持方案一般都要求选择弃渣场集中堆放弃渣,但有的将弃渣直接回铺在吊装场地(或箱变、塔基周围),覆土量不够、植物措施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植被恢复。同时,由于弃渣回铺,增加了吊装场地占地面积,易形成高陡边坡,加剧冲刷流失,增加了防护难度。
四、建议及措施
1、加强项目前期与后期工作的对接和信息传送。
项目核准后,项目前期工作人员负责将建设阶段的负责人员及时告知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与建设阶段负责人员办理好工作交接,移交水土保持方案与初步设计,告知水土保持相关要求。项目建设准备和施工阶段,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便于水利部门介入指导,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2、加强水土保持后续设计和施工监理、监测。
回顾五年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努力实践新时期治黄新思路,调整水土保持发展战略
经过半个世纪坚持不懈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黄河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目前洪水依然威胁下游两岸;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所面临的三大难题。为此,水利部党组提出了“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黄河治理目标。黄委通过对《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确立了水土保持在实现“四大目标”中的基础地位,把治理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作为实现“河床不抬高”战略目标的根本措施。并结合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规律,确立了“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本思路。这一基本思路的提出,对今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体部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这一基本思路,认真总结流域水土保持几十年经验,黄委提出了“围绕两大目标,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的发展战略。“两大目标”即实现千方百计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两个重点”即以黄河中游7.86万平方公里多沙粗沙区为治理的重点区域,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沟道坝系为建设的重点措施;“两大转变”即由分散治理向集中规模治理,由低标准平均安排向高水平重点扶持的转变。围绕这一新的发展战略,黄委组织编制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步骤;完成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近期正组织编写《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启动实施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形成了由重点支流治理、示范区、治沟骨干工程专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等构成的相互支撑的工程格局,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步入规模化治理、区域化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期间,各省区积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把水土保持作为振兴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狠抓精品工程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驶入西部大开发的快车道。
二、以“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水平
“数字黄河”工程是黄委为全力推进治黄现代化建设而启动实施的一项宏伟工程,它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新时期治黄理念和技术创新。作为该项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水保”工程,是全面实现水土保持管理现代化,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工程。黄委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数字化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纲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规划》,提出了监测网络建设和数字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目标和关键技术,为今后全面建设现代化监测系统和数字水保工程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宏观指导。目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第一期)已正式在水利部立项。为了全面摸清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的基础信息,历时三年,顺利完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及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农业技术引进项目(948项目),获得一系列基础数据和成果,信息总量达206千兆,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库,为“数字水保”及“数字黄河”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依据水利部要求,流域各省区也圆满完成了第三次遥感普查工作。山西省还启动了“数字水保生态”工程,完成了《山西省水土保持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该工程目前已投资80万元,完成了硬件的配置,整个数字化输入工作已开始进行。陕西省在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规模上继续扩大,覆盖面更广,已建成市县级监测分站31个,泥石流滑坡预警监测点3个。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提高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宏观决策和监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大力实施封禁治理,充分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为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黄委在黄河流域和黑河、塔里木河等12个县率先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2002年共完成封育治理面积79900公顷。同时在青海、四川两省启动了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有序进行,已完成了人为水土流失普查和“三区”划定等前期工作。水利部也在全国106个县(市、旗)启动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各地为了使封禁治理真正做到封得住、绿起来、能致富、不反弹,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山西省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利益,采取了“以建促封”等五项举措,保证了封山禁牧、生态修复的顺利实施。省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在水土流失防治区实行封禁治理的规定》。陕西吴旗县1998年在全国率先作出了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经过四年多时间,境内林草覆盖率从1998年前的18%增加到49.6%,水土流失逐步减少,农民收入稳中有增,创造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奇迹。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积极实施“进一退二还三”战略,全盟有一半耕地退了耕,林草覆盖度也由原来的20%提高到4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31%,贫困人口提前两年基本解决了温饱。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流域全面开展生态修复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加快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以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推行了水土保持“三项制度”改革
一是在黄河水保生态工程等重点项目中全面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成立了西安黄河监理有限公司,对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项目进行了全面监理;颁发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对监理的有关程序及实施细则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山西省有11个地(市)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理机构,在湫水河重点治理区、国家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汾河上游项目中实行了工程建设监理。宁夏、内蒙、河南等省区也在一些国家重点项目水土保持项目中推行了工程建设监理制。
二是在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中进行了招投标试点。山西在项目执行中,对于较大投资的治沟骨干工程大都采用招投标的办法,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定施工队伍。青海西宁市对谷坊、淤地坝、沟头防护工程实行招投标,选择技术力量强的工程队进行施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青海互助县对水保治沟骨干工程还实行了议标制。
三是为强化项目管理,明确项目责任,首次将黄委的西峰、绥德治理监督局作为示范区项目的建设法人单位。五年来,通过推行“三项制度”改革,流域内水土保持项目的建设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五、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黄委和流域各省区业务部门在规范工程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根据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全面规范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要求水土保持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四个前期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并按此开展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一批水土保持项目。二是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从项目的立项、审批、设计、施工、验收和管护等都有严格规定。出台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和管理规定》、《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年度检查办法》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三是改革资金管理办法。为管好用好中央资金,黄委下发《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资金报账制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设立专门的资金报账账户,明确了资金报账程序。耤河示范区在黄河水保生态工程建设中率先实行了报账制;山西省在总结世行贷款项目和汾河上游重点治理项目报账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水土保持项目中全面推行了报账制。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促进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从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的管理方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
六、水土保持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基础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开展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及产沙输沙规律研究》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定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为下游防洪减淤、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还组织开展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及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山坡地生态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技术研究》、《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研究》和《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等一批水土保持科研课题。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基础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在完成流域性宏观规划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黄河上中游多沙粗沙区治沟骨干工程建设规划》和《黄河流域坡耕地治理规划》等专项规划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窟野河规划》等11条支流的规划报告。完成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窟野河榆林项目区可研报告》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些前期工作开展,储备了一批项目,提高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
七、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成效显著
五年来,在流域机构统一协调和督促下,流域内300多个县组建了监督执法机构,组建率达92%。230多个县(市)制定和完善了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和政策,基本实现了预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目前,全流域县级预防监督规范化建设已经完成,并于2001年进行了全面验收。同时黄河上中游6省区开展规范化建设的10个试点地(市、盟),174个国家重点防治区的规范化县(市、区、旗)也全部验收合格。城市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也逐步深入,兰州市西固区、太原市、韩城市三个全国水土保持城市试点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验收。各级人大也加大了水土保持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
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一是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治理难度愈来愈大。
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公路、铁路、能源等基础设施都在大规模地进行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增加,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明显加大。
三是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虽已开始启动建设,但还不能满足流域水土保持各项工作的需要。还存在信息的时效性得不到保障、信息的准确度难以核实、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程度不高,尚未建立规范的信息机制等问题。
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为依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方略,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加快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小流域沟道坝系建设,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采取封山育林、封坡禁牧等措施,加快林草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的改善;通过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由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节约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区域经济,减少入黄泥沙为目标,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屏障,为治理开发黄河,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
在治理的战略布局上,将以水土流失最严重、对下游淤积影响最大的黄河中游7.86万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区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快治理。在治理的措施安排上,把沟道坝系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近期将认真落实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前期工作座谈会精神,抓紧完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协调流域各省区完成本省区淤地坝建设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前期工作顺利完成后,全面启动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工程。同时启动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稳定、效益突出、管理规范的示范小流域坝系,为黄土高原大面积进行沟道坝系建设提供示范和样板。组织淤地坝建设管理体制研究,在广泛调研黄河流域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要求,探索淤地坝建设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大规模淤地坝建设做好准备。
在生态建设中,继续抓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围绕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项目前期工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测、机制体制运行等方面作进一步加强。近期着重抓好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重点支流治理项目的中期调整、耤河示范区建设和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
在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同时,继续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组织搞好监测系统设计工作,尽快建成水土保持监测系统西安中心站和郑州终端站,积极协调流域各省区开展省级监测总站和重点监测分站的建设。通过5~10年的建设,在全流域建立自上而下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使水土保持监测基本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你为什么关注格桑花不关注玫瑰花?
因为,格桑花不但有着牡丹和玫瑰也有的美丽, 还有着牡丹和玫瑰所没有的坚韧与执著。
“格桑花开满山谷,金珠玛米来修路……”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人来说,第一次听到“格桑花”这种花,还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全国的这首歌里。当然,大多数人也是只知道“金珠玛米”指,却不知道格桑花究竟是一种什么花。
笔者最近采访了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青海项目部。由于这个项目部成立十多年来一直奋战在青藏高原,并且在这个地理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为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行业品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被人们誉为“高原上的格桑花”。格桑花是一种生长在海拔3000米高原上的花。3000米以上属于高寒缺氧地带,一般的植物都难以生长了,娇艳的鲜花就更难生存。唯有格桑花漫山遍野开放。
格桑花是一种坚强的花
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青海项目部是于2001年成立的,开始承担青海省小流域治理工程的监理任务。当时公司派宋军任青海项目部总监理工程师,项目部只有3个人,在西宁、互助、平安3个项目区之间奔波。当初,公司经济实力有限,项目部租不起房,也配不起车,宋军3人只有在青海水利水电设计院招待所的一间客房里住宿并办公。平时,他们都是搭乘长途汽车,到工地所在的县城后再找水利水保部门请求派车。后来,水土保持工程监理项目逐渐增多,工地也从西宁附近扩大到青海全省境内,他们在工地间来往仍然得依靠长途汽车。有的工地附近找不到房屋,他们还得搭帐篷,在这样的“家”里一住就是几个月。
2008年,青海项目部开始承揽其他工程项目,监理工地的海拔也越来越高。特别是2010年9月中标的格尔木至拉萨直流输电线路水土保持监理项目,总长达600余千米,绝大部分都位于海拔近500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位于唐古拉山口的工程工地海拔已达到5000多米,高寒缺氧,气候干冷且复杂多变。这对青海项目部的监理人员来说,可谓是一种心理、生理和意志上的严峻挑战。青海项目部在格尔木设立了项目组,派王斌、张春等5个人常年在该项目的6个标段间来回奔波。可可西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人空手行走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5公斤,水烧不到60℃就开了,不使用高压锅做不熟饭,加上大风、强紫外线辐射、鼠疫等,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展工作,每天要乘坐100多千米的汽车,还要步行十余千米。为了不发生意外,项目部要求他们必须随身携带氧气瓶,必须每天服用“红景天”以保持体力。可可西里地区温差极大,天气瞬息万变,是特别容易感冒的地方。项目部却又特别要求他们绝不能感冒,因为在平原几乎不算病的感冒,在可可西里很容易要人的命。
到今年,宋军在青海项目部已经11年了。这11年间,每年宋军都要在青海待300天以上,在青海转战的行程有万里之遥。长年在高原上折腾,今年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宋军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身体渐渐地受不了了。海拔4000米以下他还能挺住,若是高出4000米,特别是可可西里这样的海拔,宋军已经无法坚持,需要上人时就只能让项目部其他人上。但是,宋军并没有撤离高原,4000米以下高原的沟沟壑壑,依然每年都闪现着他那瘦高的身影。还有这个集体的另外8个人,他们都没有撤离、都没有退缩。他们的身上,透射着格桑花般的坚韧与执著。
格桑花是一种朴实的花
2007年,国内监理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各地监理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水土保持计划管理体制的变化,行业监理业务逐步减少,优胜劣汰、能者生存成了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监理任务的承揽难度与日俱增。形势逼迫着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作出改变。宋军从公司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和同事们把眼光投向青海水土保持专业之外的监理市场。
2008年,青海项目部听说要有一个海西湾到西宁的铁路复线项目,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宋军就找到建设单位。四顾茅庐,宋军的真诚和朴实终于打动了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同意把这一项目交给青海项目部。这次在青海项目部的监理下,水土保持工程完成的质量非常高,一次通过水利部、铁道部的联合验收。
青海项目部里年龄最小的就是2011年7月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的李乐,只有22岁。他是7月4日到公司报到的,8日就踏上了通向青海格尔木的旅途,来到格尔木至拉萨直流输电线路水土保持监理项目组,在格尔木和唐古拉山口间转战了80多天,直到“十一”长假才回了一趟陕西安康老家。长假结束后他又回到格尔木,直到12月10日才随外业撤回西安。李乐属于那种面目清秀的男生,在学校时爱好文学和体育,最喜欢写诗和打篮球。但是,来到格尔木后,一是工作忙,二是条件不具备,这两大爱好他都放弃了。听李乐说到这些,看着他那还略显稚气的面孔,笔者心中一动,便问他哭过没有,猜想他为了面子即使哭过也会说没哭过。想不到他竟然老老实实承认哭过,还不止一两次:当他开始吃半生不熟的饭的时候,当他气喘心慌走不动路的时候,当他那次在可可西里生病被师傅们送到格尔木治好之后。当然,那都是偷偷在被窝里哭的。青海项目部的同志们,每个人都如同他们奋战的那片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样朴实。
格桑花是一种无私的花
青海项目部是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下属各部门中离西安总部最远的,也是监理工作转战距离最长的项目部。每年,他们都要有10个月以上的时间在青海,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家庭基本上都照顾不上。
项目部总监宋军,由于长期不能在家里,家中所有的家务都压在妻子柔弱的肩上。对女儿的学习,他过问得更少。有次女儿不慎患上急性肠胃炎,当时病情很重,妻子给他连打几次电话要他回家,他都没有顾上。曾有人说,世间所有的亲情中,父亲对女儿的情感是最深切的。宋军何尝不是如此!可是,当时正是承揽海西湾至西宁铁路复线项目的关键时刻,这是青海项目部承揽的水土保持专业之外的第一个监理项目,也是项目部走向西部国家重点工程的第一步,这不但是项目部的大事,也是公司甚至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大事!宋军硬是忍着对女儿病情的担忧没有回家,妻子后来在电话里哭着对他大叫道:“你难道是铁石心肠吗?”宋军听了泪在心里流,但是外表却像一块岩石一样漠无表情。
而宋军在项目部却对“家里家外”料理得无微不至。平时每送一个项目组上路,宋军都要反复检查装备用品,千叮咛万嘱咐。每当一个项目组返回,他又会烧好热水、备好热饭,无论多晚,都要坐在办公室等着迎接。王斌说:“我到青海项目部6年多来,每次回到项目部,不论是什么天气,也不论时间有多晚,项目部里总会有一盏灯亮着,总会有一杯热茶等着,让我感到家一般的温暖,感到亲人般的关怀。”
王斌的家庭负担很重,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天津上大学,小女儿还在庆阳上小学,而他的妻子十几年前就下岗了。他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又都在甘肃镇原农村,全家的开支只靠他一个人的3000元月薪,稍稍一算就会得知他家的生活有多困难。他这个在外面吃官饭的,不但没有帮济上他和妻子双方的父母,反而经常是双方的父母给他们隔三岔五送来一袋面或一篮菜。记者问他怎么不让妻子再找个工作,他答道:“一是妻子文化不高,找工作不太容易;二是妻子在家照顾好小女儿的学习和生活,不让自己在外面分心,也是划算的。”王斌确实没给家里挣上多少钱,更没给家里帮过什么忙;但他到青海项目部工作7年来,没有请过一天假。这个脸色黝黑、稍有谢顶、看上去比其46岁的年龄要显得老气的监理工程师,心中有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青海项目部的这些人、这些事,令人油然想起那犹如群星般点缀在天边的格桑花,把自己的每一份清雅的美丽、每一缕淡淡的幽香,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那片辽阔的青藏高原。
格桑花是一种开遍高原的花
2011年12月26日,在青海超高压电网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直流业主项目部召开的2011年工作总结会上,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青海项目部青藏线路工程水保监理部被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进行表彰。青海项目部将“海拔高,追求更高”作为工作精神,克服了高寒缺氧等多种不利因素,围绕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和环境保护目标,在工程建设期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地实施,达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高度统一的建设要求,实现了预期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近年来,青海项目部承担的国家重点工程水土保持监理项目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为黄河水保监理赢得了荣誉。
2012年是青海项目部成立的第11年。青海项目部承揽的项目,已由成立之初的小流域治理,发展到后来的小流域坝系、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等多种水土保持工程监理项目,再发展到今天的公路、铁路、输气管道、输电线路等其他行业工程的水土保持监理项目,工地已经遍布青海全境。而在海拔5300米的铁塔基上,也插上了西安黄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的旗帜。世界海拔最高的输电线路的铁塔,将镌刻上黄河水保监理人达到的精神高度。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总结
一、前言
北京市主要的水源涵养及供给源地是北京山区,对生态涵养和水源进行保护是目前北京山区治理的主要目标。所以,要加强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积极进行清洁生态小流域建设,制定并实施多样化生态建设措施,推动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的长远目标,使北京山区绿色生态屏障以及水源涵养供给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1、土地石化,农民失去了生存条件。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最根本资源,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尤其是陡坡耕地,遇上暴雨时,大量泥沙即随水流下泄,造成地形破碎,山上“石化”,山下“砂化”,群众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2、水源枯竭,灌溉面积减少,人畜饮水困难。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林草覆盖率低,水源涵蓄能力差,每年冬春季节,不少山溪、小河水源枯竭,河水干涸断流,影响农业灌溉用水,造成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3、肥力降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项目区出露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剧,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降低,中低产田土所占比例不断扩大,土地日益瘠薄,保水能力变差,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4、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繁。“小雨大涝,无雨则旱”是本项目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由于森林植被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光山秃岭遍布,每小时10mm 以上的降雨就会造成洪涝灾害,同时造成区内小气候变化明显: 地表温度升高,蒸发量加大,降雨地面汇流加快,洪涝和干旱灾害加剧,山洪暴发,山体滑坡,良田好土被水冲砂压,房屋被冲毁,人畜死亡,群众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5、淤积水库、河道,抬高河床,降低防洪标准。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暴雨季节,山洪携带大量的泥沙流入河道、水库、渠道,降低了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缩短水利工程的寿命。河道泥沙的淤积抬高了河床,使过水断面减少,削弱了河道行洪能力,降低了防洪标准,直接威胁到河道两岸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山区坡陡,树木需要很长时间方能恢复。因无法涵养水源、山洪暴发,加大下游防洪压力,大量泥沙、块石抬高河床,造成水位升高。
四、如何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思路,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治(污)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结合工程措施,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防治污染,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重点做好山前丘陵岗地、河道沿线和水库周边及上游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地区的清洁生态小流域建设工作,涵养水源,改善环境,推动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修复措施
在山高坡陡、人烟稀少地区实施封禁治理工程,通过封禁培育,充分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在各小流域最上游形成第一道生态防线,以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之目的。主要在封山育林范围和出入封山育林区的路口设置防止家畜进入的路障和警示牌,杜绝在封山育林范围内从事放牧等人为活动;在植被状况较差的地区,实施人工播种、栽植等措施,以促进植被恢复。
2、生态治理措施
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山麓、坡脚等农业生产区域,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强对化肥农药使用的控制,积极推动符合水源保护要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降低面源污染。积极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对生产条件进行改善,因地制宜在村庄及旅游景点等人类活动和聚居区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提高人居环境水平。
3、生态保护措施
以河道两侧及湖库周边为重点,保育植被,恢复湿地,清理河道垃圾、障碍物,恢复景观生态,有效发挥灌木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护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平衡。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要尊重自然规律,通过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枋修复措施进行生态自我修复,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理念、新举措,其核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概念为指导,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的力量,建立良好的生态防护体系。
4、加强水土保持管理力度
要以现代管理的理念、手段和方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创新水土保持管理体制、机制与制度;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有效集成水土保持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管理手段、方法和措施,建立起水土保持科学管理体系。
(1)全面、辩证地统筹水土保持管理战略,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大效益并重,把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系列促进水土保持发展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创新水土保持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流域管理相相结合的体制,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强配合与协调,提高管理水平。既要充分发挥流域管理的作用,强化水土保持的管理,又要充分调动区域管理的能动性,实行各级地方政府、水土保持部门与农、林、水、牧、科等多部门合作机制,按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共同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2)加强水土保持管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管理。制定和完善一整套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中期调整、监测评价、竣工验收等管理办法、制度和标准。严格各项工作程序,确保项目规范、顺利实施。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种监理制等基本建设三项制度和中央资金报账制,加强水土保持项目的动态管理和全过程监控,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3)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大力推进“数字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成实用快速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水土保持数据库和决策管理信息系统,为水土保持的决策和精确到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监测预报工作,大力推进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采取遥感监测和现场观测;大面积宏观监测与小范围重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工作,为更好地实施预防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五、结语
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能够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加强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将能够使全市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生态治理成果,以推动北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罗木城:《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绿色科技》, 2012年08期
李元庆 武玉成 张希明 李长青:《丘陵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方法探析》,《治淮》, 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