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从重庆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中抽取109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持有执业护士证书;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进修护士。由专人负责发放及收集问卷资料。

1.2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所采用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PCQN)[5],以及根据White等[6]和Botwinski[7]改编的问卷量表。调查量表主要包括姑息护理具体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与新生儿姑息护理相关的8个条目的重要性进行等级评定。采用Likert等级计分法,回答“不重要”记1分,“一般”记2分,“重要”记3分,“非常重要”记4分。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为91.6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主要采取统计学描述。

2结果

2.1一般资料

被调查的109名参与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75±1.57)岁,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平均(3.70±0.58)年,54.13%未婚,67.89%为本科,56.88%为初级职称。

2.2姑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了解姑息护理知识,但是掌握的较差。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新生儿姑息护理培训。本组护生姑息护理知识问卷平均分为(10.73±3.61)分,对姑息护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见表1。

2.3姑息护理需求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超过56.88%的被调查者认为疼痛控制是在姑息护理培训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其后依次是怎样告知患儿父母或家庭病情的进展(47.71%)及患儿家属不满意时如何沟通(43.12%),可见,与患儿家庭的交流是一个较大的阻碍,需要加强培训。在护理需求中,最不重要的两项为疾病治疗及相关前沿知识(38.53%)和自我的心理调整知识(24.77%)。

3讨论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开始的28d内,在此阶段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8-9]。一些疾病较重的患儿,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可能需要人工辅助呼吸及循环支持等。对于这些患儿,姑息护理非常重要[10]。姑息护理在中国还处于起始阶段,相对于欧美国家国内研究的较少,研究显示多数护士对姑息护理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新生儿姑息护理知识相对缺乏[11]。本研究显示虽然大多数护士回答疼痛控制对于姑息护理很重要(88.07%),但是对于疼痛治疗如何应用却不了解,回答正确率均低于50.00%,具体的标准及如何应用则明显欠缺。因此,在实际的培训中,内容应该更加具体一些。另外,在对姑息护理方面的教育上也存在不足,大多数护士在学校中学到的此类知识较少,缺乏姑息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不了解。因此,更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培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濒死新生儿姑息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12],与其他科室护士相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更年轻,护理经验更少,这就使她们对姑息护理需求的培训要求更为迫切。在对姑息护理培训中的需求的调查中,疼痛控制及与患儿家庭交流是最需要加强的。姑息护理是重症监护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姑息护理的认识及临床护理能力,护士只有正确理解姑息护理的内涵、姑息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给患者和家属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同时,做好其护理工作对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ManciniA.DevelopinganeonatalpalliativecareeducationprogrammewithintheNorthWestLondonPerinatalNet-work[J].JNeonatNur,2011(4):146-149.

[2]WrightV,PrasunMA,HilgenbergC.Whyisend-of-lifecaredeliverysporadic?:Aquantitativelookatthebarrierstoandfacilitatorsofprovidingend-of-lifecareinthe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J].AdvNeonatalCare,2011,11(1):29-36.

[3]卢林阳.130例濒死新生儿的临终关怀与姑息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15-816.

[4]邹敏,徐燕,袁长蓉.国内外姑息护理认知现状的研究与思考[J].护理杂志,2006,23(6):50-51.

[5]黄爱微,单云眉,单云峰.实习护生姑息护理知识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64-66.

[6]WhiteKR,CoynePJ,PatelUB.Arenursesadequatelypre-paredforend-of-lifecare?[J].JNursScholarsh,2001,33(2):147-151.

[7]BotwinskiC.NNPeducationinneonatalend-of-lifecare:aneedsassessment[J].MCNAmJMaternChildNurs,2010,35(5):286-292.

[8]王蕊丽,孙顺清,宋玉振.2794例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6):735-736,782.

[9]BryceJ,Boschi-PintoC,ShibuyaK,etal.WHOestimatesofthecausesofdeathinchildren[J].Lancet,2005,365(9465):1147-1152.

[10]BétrémieuxP,GoldF,ParatS,etal.Palliativecareintheneonatalperiod.Partone:generalconsiderations[J].Ar-chivesdePédiatrie,2010,17(4):409-412.

[11]张毓,周艳,唐晶.国内外儿童姑息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8):3085-3087.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1.1观察指标:①统计本组新生儿的院感发生率;②并定期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检查,每周检查1次,一共检查3个月,检查内容主要为是否存在不规范卫生行为;③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④护士的自我评价包括责任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工作效率和新生儿卫生管理意识等方面,以5分制为评定标准,满分5分,总分越高代表评价越高。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品管圈实施前后新生儿科医务人员不规范行为发生情况分析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品管圈实施前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实施前后分别抽查新生儿各90例。实施前有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78%,实施后有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1%。品管圈实施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品管圈实施前后护士的自我评价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实施品管圈前后产妇满意度对比见表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科自实施品管圈活动以来,加强质量管理,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各项注意事项加强宣教并定期考核,防微杜渐,该活动减少了医务人员的不良卫生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并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了产妇满意度。我科所实施的品管圈活动优势如下。

3.1将有效对策引入科室标准化: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了一系列新生儿院感防控制度、科室知识培训制度、新生儿室医护人员出入流程、规范新生儿口腔护理操作和规范了新生儿脐部护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严格规范自我行为,进一步完善和维持护理工作。

3.2使医务人员工作的自觉性提高:品管圈活动一方面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调整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配合,是大家主动参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各自的闪光点进一步突出,让每个成员都看了自己的长处,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3.3使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增强:品管圈活动是全员参加,在相互启发和自我启发的情况下,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讨论得出新生儿院感真正原因,圈员也一致认同自我对院感知识认识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并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感染防控知识,培养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58

听力损失是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3‰,高于其他先天性疾病[1],随着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逐渐得到普及。为提高初筛、复筛通过率,笔者将2008年9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和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1360例,其中1180例接受了听力筛查。

1.2 听力筛查的程序 根据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培训的要求,新生儿出生后3 d或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满42 d进行复筛,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进行声导抗、ABR检查或转上级医院。

1.3 测试环境及仪器 听力筛查测试均在安静的室内进行,背景噪声≤30 dB。笔者采用的是TEOAE测试,使用Accuscree Madsen OAE型耳声发射仪检查。通过标准:重复率>80%,信噪比值(SNR)

2 结果

2.1 听力筛查的结果 初筛率为86.76%(1180/1360),筛查通过率88.98%(1050/1180),共有130例新生儿未通过初筛,要求复筛。实际复筛110例,复筛率84.61%,复筛通过率88.18%(97/110)。

2.2 听力诊断 复筛未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进行TEOAE、声导抗、ABR测试或转诊到上级医院听力中心就诊。有3例最终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占2.54%(3/1180),其中1例为正常足月胎儿,原因不明,1例有窒息缺氧史,1例高胆红素血症。

2.3 听力干预情况 3例均在上级医院听力中心佩戴助听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3 讨论

本组新生儿中,初筛率偏低。初筛率86.76%,低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标准[2](在1年内即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筛查率最低限度达到95%)。分析家长拒绝听力筛查的原因,包括父母听力正常,认为孩子不会有听力障碍;担心操作对新生儿造成损害;误解筛查是医院为创收而开展的项目[3]。本组中不接受筛查的新生儿家长大多是因经济条件困难,或边远农村地区家庭,文化教育程度低,传统认为发生听力损失无方可治,对新生儿听力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知识缺乏了解,造成部分疑似听力损失的孩子不能及时初筛和复筛。提醒医务人员在听力筛查的过程中应做好筛查知识的宣传,扩大筛查面,尽可能减少听力损失儿的漏筛,提高初筛率。对于初次评估为听力损失的小儿,考虑以中耳功能或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等因素为主[4]。应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嘱咐家长密切观察小儿的听力及言语发育,定期进行复筛。

本组新生儿中复筛率偏高,为84.55%。降低复筛率的措施:(1)初筛过程中,应在新生儿安静熟睡的环境下操作;(2)操作者应具有耐心、高度的责任感;(3)耳塞插入耳道方向应与耳道平行。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安静熟睡的新生儿,在耳塞刚插入耳道时会出现扭动头颈,这时需要操作者耐心等待数秒,新生儿安静后再操作,选择密闭好、大小合适的耳塞。低龄儿童听力测试的金标准是行为测听[5]。随着小儿成长,定期复筛、完善行为测听及ABR测试或转诊上级医院,从而对听力损失的患儿做出准确的听力评估,及时采取听力康复干预。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首先需要普及防聋知识,探索建立市-县-镇-村的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和随访模式尤为重要[6];其次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务工作者应具备耐心及高度的责任感,掌握全面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对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的家长给予正确的解释和指导,认真做好初筛、复筛及转诊,从而实现所有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都能在6月内实施干预[7-8]。

参考文献

[1] Laucks R C. Universal hearing screening for congenital hearing loss[J]. Northeast Flrida Medicine,2006,57(18):14.

[2] 韩德民.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1-153.

[3] 曹雪华.新生儿听力筛查拒绝筛查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2010,14(12):447.

[4] 邹凌,陶宣华,蔡娟,等.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儿的听力评估[J].听力学与言语疾病杂志,2010,18(15):331.

[5] Cunningham M, Cox E. Hearing assessment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recommendations beyond neonatal screening[J]. Pediatrics,2003,111(56):436.

[6] 韩德民.新生儿听力筛查-聋儿的福音[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22(20):115.

[7] 黄丽辉,倪道凤,卜行宽,等.我国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编写思考[J].听力学与言语疾病杂志,2009,17(9):93.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死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2013年我县围产儿死亡病例报告卡。

1.2方法

1.2.1以围产期I标准即孕满28w或出生体重1000g至出生7d内死亡的胎儿和新生儿。包括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

1.2.2全县建立了孕产妇的监测三级网,制定了统一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表,每季度上报妇幼保健院信息科,有专人进行调查、核实、追踪、汇总。

1.2.3死因与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统计。

2结果

2.1 2009年~2013年霍城县围产儿死亡情况表1显示5年内我县共出生24453例围产儿,死亡262例,死亡率平均为10.71‰,围产儿死亡率总体是下降趋势。

2.2围产儿死亡原因表2可知围产儿死亡前5位依次为窒息、不明原因、早产、畸形等。各占围产儿死亡总数的25.95%、20.23%、17.94%、16.03%。

3讨论

3.1围产儿死亡率分析,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围产期保健工作逐步完善,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围产儿死亡率在逐年下降,本资料显示,我县的围产儿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近几年所有围产期的保健医生均经过系统的正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每2年轮训考核1次。尤其是加强了乡村两级妇幼专干的培训及督导力度包括资金的支持;②加强了孕妇的系统管理,三级网络之间密切配合,尤其是对以前管理较薄弱的基层保健人员加强了培训督导及支持力度;③加强了高危孕妇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合并症;④开办孕妇学校,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了解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和意义;⑤提高住院分娩率,从2008年开始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少数民族贫困偏远地区实行住院分娩直补政策,使我县的住院分娩率由2008年的71%上升到2013年的99.8%。住院分娩率的提高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率的一个重要举措;⑥产儿科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尤其是推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以来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使围产儿因发生窒息而导致死亡的几率大大降低。

3.2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各地区有所不同,本资料显示死亡的原因顺位从高到低为:①窒息;②不明原因;③早产④畸形等,与文献报道相似,故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重点要放在上述诸因素上。

3.2.1窒息本资料显示窒息是围产儿死亡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防止窒息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至关重要,应该加强以下几个工作:①对孕妇加强孕期相关知识宣教;②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并正确处理,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同时产儿科医生积极配合共同开展新法复苏,提高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成功率。新生儿科要加强复苏后的新生儿监护;③遵守产科分级管理,条件差的医院应及时将高危产妇,危重儿、早产儿转送大医院,提高抢救成功率。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3.2.2不明原因不明原因居围产儿死亡率第2位,为了进一步了解围产儿死亡的原因,首先提高产儿科医生的诊断水平,其次医务人员应提早动员家属配合,做死亡围产儿的尸体解剖。使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避免死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2.3早产,早产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率第3位。早产多以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为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早产应从上述原因着手,对存在诱发早产因素的高危孕妇要早发现、早重视、早住院,尽可能减少早产的发生。要对围产期孕妇加强知识宣教,让她们了解先兆早产的症状。以使有早产先兆症状的孕妇尽早治疗。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科对重度新生儿窒息进行抢救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在新生儿抢救的4例重度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由新生儿科医师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套管针留置给药。结果  4例重度窒息1h的患儿抢救成功。结论  在新生儿科未配备麻醉师的情况下儿科医师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术采用静脉套管针保证静脉给药可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给药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和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受重度窒息发生率及复苏技术条件等的因素影响,死亡率3.0%~16.0%,及时有效地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是新生儿科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我科未配备麻醉师的情况下,儿科医师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护师采用静脉套管针保证了静脉及时给药,提高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取得了较好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重度窒息达1h的新生儿4例,男3例,女1例,均因“出生后不哭,发绀,刺激后无反应1h”急送我院,至门诊时医生发现无呼吸及心跳,立即送至新生儿科抢救。其体重2.5~3.5kg,出生时因在私人诊所不正规接生,所以Apgar评分及羊水状况有无胎窘不详,查体温不高,脉搏无,血压测不出,意识不清,刺激无反应,全身皮肤苍白发绀,3例皮肤粪染明显,头颅无畸形,前囟平软,唇发绀、颈软,胸廓对称。脐已断并包扎,残端1.5~2.0cm,肌张力无,各种反射消失,经复苏抢救成功后,住院7~14天,其中3例治愈出院,1例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好转后出院。

2  复苏护理方法

患儿入院后立即予清理呼吸道,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正压供氧。气管内直接滴入肾上腺素(1∶10000)1ml,约1~2min或5min内心率恢复,皮肤渐转红润,予以多巴胺、立其丁。多巴酚丁胺微泵静脉维持,并VitK1、纳洛酮等治疗,接上呼吸机,参数调整为:PIP 22cmH2O,F 0.55,RR 40次/min,FiO2 80%,心电监护仪显示:SaO2 90%~95%,HR 150~160次/min,RR 40~50次/min,记录24h尿量,定时拍背吸痰,其中2例在机械通气下突然出现血氧下降至50%~65%左右,全身皮肤明显发绀,立即予以吸痰,气囊正压通气,效果不佳,血氧无回升,未见胸廓抬起,双肺未听见呼吸音,考虑患儿有脱管或管堵,拔管后,见管末端有较多黄色脓性痰液,予以再次气管插管,气管正压通气,见胸廓抬起对称,双肺呼吸音对称,无湿音,血氧恢复至90%~95%左右,全身皮肤渐红润,继续机械通气,参数不变,第2天,刺激有反应,并时有自主活动,调整呼吸机参数:FiO2 50%,经过4~6天,观察生命体征稳定拔管撤离呼吸机后,予头罩供氧,SaO2,维持在90%~95%左右,24h后停头罩供氧后,呼吸平稳,SaO2,维持在95%左右,雾化拍背吸出少量白色稀薄痰液,大便正常,尿量每天140ml左右。

3  护理

3.1  抢救护理

3.1.1  多位护士协同作战  此4例患儿重度窒息时间过长,随时有死亡的危险。抢救过程中需要多位护士积极配合、合理分工。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完全清理呼吸道,避免呼吸道黏膜损伤,同时保证静脉通道的开放,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时要缓慢静脉给药,微泵速度为1~2ml/h,防止心率突然加快,引发心衰。

3.1.2  气管插管的护理  运用修正式喉镜头位,即“溴花位”进行气管插管术[1]。

3.1.3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固定要牢固,胶布松脱或弄湿随时更换,保持气道湿润,定时向气管滴药,因呼气时会将药液吹出,吸气时滴药又易引起咳嗽,因此在呼气末滴药效果较好,滴药时一定要侧卧位,滴速宜稍快,沿气管内壁滴,并接复苏囊加压给氧,使药液充分流经气道,进入肺部稀释痰液,然后拍背吸痰、新生儿选3.0~3.5cm气管导管不易脱出,定时吸痰,吸痰时选用较柔软,直径1mm的细管,因其吸力大,刺激性小,不超过15s/次,负压不宜过大,一般为0.01~0.03MPa,或根据吸痰机说明书使用,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加重缺氧,吸痰时加大氧流量,插管期间加强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1.4  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  婴儿呼吸机的选择以压力型呼吸机为合适,机械应有时间切换,压力限制,持续气流有温化,湿化气体装置,能设置最大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较高的频率及呼吸时间比,混合气体及吸气压释放等功能。(1)初调:压力(PIP)应预先设置(12~15cmH2O),PEEP(2~3cmH2O),如果有顺应性减低的肺部疾病可根据血气监测适当增加PIP(20~25cmH2O)及PEEP(3~5cmH2O),呼吸机气流率:一般用6~8L/min,当需较高气峰压及频率时应相应提高气流率、呼吸频率(RR):25~40次/min,吸/呼时间比值[I/E]∶1∶1.5~1∶2。湿化器温度:28℃~32℃。(2)根据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在整个人工呼吸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吸入氧浓度、血气、各种呼吸参数,并及时加以调整。①提高PaO2可采用提高PIP或延长吸气时间:肺水肿或肺萎缩时需同时提高PEEP。②降低PaCO2时采用提高PIP,增加呼吸频率及降低PEEP。(3)呼吸机的撤离:病情好转,自主呼吸恢复,血气稳定在PaCO26.67~9.3kPa,可逐渐降低呼吸参数,当FiO2≥0.6或PIP≥30cmH2O,应考虑逐减上述2种数据,在持续以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定期血气监测下每次降FiO2:0.05,或降PIP 0.2kPa每次仅降1项,下降后至少观察30min,如SpO2保持稳定,可继续下降,当FiO2达0.4或PIP降到1.96kPa下降呼吸频率及PEEP(每次0.2kPa),当IMV呼吸频率降到4~6次/min后,如血气正常,可撤离呼吸机。

3.2  一般护理

3.2.1  心理护理  患儿住院后,因新生儿科是全托式无家长陪护科室,而且经济费用较高,有的患儿家庭经济拮据,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我们要多角度同家长交流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家长对此病有正确的认识,解除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