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水应急预案与演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泵站、氯库、安全、管理
Abstract: the chlorine was added in China is disinfection law most urban water supply enterprise is generally used to tap water disinfection method. The safe use of chlorine gas problem more and more ca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water supply enterprises, if use undeserved has a serious accident, to the enterprise and worker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caused serious threats. Now, many large water supply pump station are equipped with used to fill of chlorine chlorine library and chlorine was added system. Chlorine gas safety use process need to clear the safety responsibility, and the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novation emergency plan management, perfect the protective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control the security hidden danger from multiple links,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safety accidents.
Keywords: pump station, chlorine library,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V6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加氯消毒法是我国大多数城市供水企业普遍采用的自来水消毒方法。液氯,是水质消毒的主要原料,它对于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供水企业的供水规模不断扩大,供水区域范围不断延伸。自来水的长距离输送,可能造成出厂时水中所含的余氯(主要用于防止管网中再度繁殖细菌,保证水质)逐渐消耗殆尽,泵站加氯在所难免。例如,笔者所在的杭州市水业集团下沙分公司所管辖的三个大型区域型供水加压泵站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每个泵站都建有氯库。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人体吸入会产生恶心、呕吐、胸口疼痛、腹泻,严重时可致命。泵站周围企业密布,一旦氯库发生故障,出现氯气泄漏,波及快,范围广。不仅对现场职工有危害,同时对周边企业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造成严重威胁。同时,泵站日常(特别是节假日)工作人员少,抢险力量薄弱。因此,如何做好供水泵站的氯库安全管理工作,是泵站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加氯系统的安全管理
泵站标准加氯系统通常为真空式加氯系统,它的主要设备包括: 氯瓶(带电子秤)、过滤器、自动切换器、减压阀、真空调节器、加氯机、水射器及相应的管道等。如何对加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
(一)加氯系统的安全检查
加氯系统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员工定时对加氯设备的巡查,班组长对设备的复查等两方面。
1、员工对设备的巡查。巡查要定时间,定点,定线路,杜绝马虎巡查。值班人员2~4小时一次对氯库及加氯间相应设备进行巡检,巡检时,要遵循“多查、多看、多想”原则,主要包括:“多查”,用氨水瓶检查加氯系统的管道连接处、加氯机、真空调节阀,电动阀门等各元器件是否有冒“白烟”现象,以确认是否有漏氯现象存在;“多看”,检查氯瓶体是否有严重的锈斑,焊接处、瓶阀、瓶帽是否完好,压力表示数是否正常,加氯铜管有无严重弯曲变形;“多想”,定时进行应急预案的回想,熟悉相关步骤和操作。
2、班组长对设备的复查。主要指班组长每天要定时对员工巡检过的加氯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复查,以避免员工专业知识不足、巡查不到位等因素而遗漏的安全隐患,将事故隐患彻底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加氯系统的安全维护
氯气是一种危险性、强腐蚀性气体,在日常工作中对易损部件要经常维护,建议每六个月对加氯系统各个设备进行一次全面保养维护,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干燥密封和干净。应注意以下重点部位:
1.歧管系统:检查隔离阀、歧管阀密封和清理过滤器、过滤网;
2.切换系统:检查调节球阀、切换控制器及压力开关,保证氯瓶组切换正常;
3.真空调节器:过滤网、滤芯及内部清理,检查维修密封状况;
4.加氯机:清理浮子管,检查各阀门、差压稳压器等组件性能和密封、更换密封圈。
二、安全制度的不断改进
(一)推行标准安全操作规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安全生产,必然有各种制度的约束。作为供水企业的加氯设备,同样也应当受到制度的约束。然而,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许多制度由于过于复杂、可操作性不强,只是存于文本或档案中,有真正落实和执行。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情况和现象仍然存在,导致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的事故也时有发生。推行安全标准操作,就是对在现行操作流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例如:对于氯瓶的开启操作:1、检查氯瓶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2、试开瓶阀;3、瓶阀正式使用;4、用氨水检查是否正确运行。此外还有,加氯机的开机步骤、关机步骤等,都进行了分解和明确,从而制约了侥幸心理、“三违”等的不良现象。
(二)推进氯库应急预案改革
一些现有的应急预案,内容繁琐,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工作人员不愿意去看、去记。笔者这里所说的氯库安全应急预案,应当去繁求简,根据生产经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特定的场所、设备设施和岗位,组织编制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为应对现场典型突发事件制定具体处置流程和措施,并针对每一个具体故障的应急处理作出明确规定。例如笔者所在的杭州市水业集团下沙分公司,制定了如下应急方案:发生少量泄漏时,值班人员应该:1、启用漏氯中和吸收装置,2、戴好防护用品(指空气呼吸器、活性炭过滤器等),3、检查氯瓶出口阀、输氯管连接处、加氯系统各连接部件等,用氨水熏查法查出其确切的泄漏点,4、然后关闭氯瓶出口阀,等待维修。通过以上方式,下沙分公司让泵站每一位员工能将应急步骤牢记在心,真正将应急预案落实在实处,从而使预案起到保护人员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的作用。
此外,以“预案促演练,以演练检预案”提升应急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制定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增强演练的计划性。
三、防护设施的不断完善
所谓氯库防护设施就是在发生漏氯时,能有效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遏制事故扩大甚至能成功将发生的事故消除的设备。氯库的防护设施是氯库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它们的配备,能够有效的控制泄氯事故扩大和蔓延,防止氯气四周飘散,伤害氯库周边的企业和居民。通常来说,水厂或泵站氯库都应该配备的氯库防护设施有:氯气自动回收装置、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氯瓶堵漏工具等。
除此之外,笔者所在的下沙分公司泵站引进的气瓶紧急关闭系统,对于保障泵站氯库的安全,也起到不小的作用。通常,当正在使用的加氯系统发生泄漏时,必须由操作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关闭气瓶,这种方式容易造成人员伤害,延误控制泄漏事故的战机。气瓶紧急关闭系统的电动执行机构安装在气体钢瓶的出口轭钳阀上,并受控制箱控制。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工按下安装在室外的紧急按钮,电动机构可以第一时间关闭气源,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同时,电动机构也可以与泄漏报警仪相连接,由它们发送自动关闭信号,自动关闭气瓶阀。另外,气瓶紧急关闭系统,输出恒定的关瓶扭矩,还可以防止人为过于用力关阀门导致的阀门人为损坏,延长气瓶开关阀门使用寿命。因此,在人员配备偏少的供水泵站氯库,它应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防护设备。
供水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泵站氯库的正常运转则是安全供水的前提和基础。氯库的安全管理内容丰富,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总之,通过人和制度的管理,设备的完善,安全预案的改革创新,从根本上控制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避免氯库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按照工作落实要求,我们重点加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为加强工业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今年,根据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变动和分管工作的调整,我们及时充实完善了工业系统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增设一名应急工作联络员。在中国中小企业××网*加入了“应急平台”窗口,上网公布了工业系统应急管理办公室及联系方式和日常管理工作职能,与县区和重点企业建立了通畅的网络信息体系,明确了相关机构的职责分工和企业应急物资保障具体任务等。同时要求各县区经贸局、重点应急物资保障企业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协助安监部门做好重点危险源防泄漏的应急演练工作。
(二)完善应急预案机制体系
根据工业系统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预案,在印发了《××市工业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综合应急预案》、《××市工业企业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应急预案》、《××市重点工矿企业防空应急预案》、《××市工业系统应当地震灾害应急物资保障预案》、《××电网防止大面积停电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基础上,今年又新制订了《××市工业系统应对日食工作预案》、《××市工业系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不断健全覆盖全市工业系统的工业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预案的补充和完善,督促县区做好区域应急管理工作和重点企业预案编制工作,建立预案备案制度,实行日常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预案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三)排查整治突发事件风险
年初以来,我们与安监局多次联手组织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对重点生产岗位、高温、高压和易燃、易爆等易发事故部位督促企业加大自检排查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重要工业设施设备和处于洪涝、地震等高风险环境下生产厂房的巡查力度,防止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外部因素引发突发事件。今年以来,我们共进行了5次联合综合治理检查,排查130余处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整改了各类易发和即将发生安全事故20余处。降低了突发事件和事故隐患风险。
(四)、完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体系
按照今年国家开展的建立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机制的要求和市应急办的具体要求,为做好我市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工作,我们建立××市工业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名录数据库,对应急物资保障企业的生产、储备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应急物资需求量大、储备难度高的应急工业品,实行了定向分配、定量储存,对应急物资使用率高、储存期短的工业品,实行足量库存、定期轮换。经过努力,7月份全市有53家工业企业的20多类(包括供力、供水、消防、防洪、排涝、抗震、防化学品泄漏以及食用品、建筑材料、运输设施等)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录入我市应急储备物资数据库。按照“工业应急物资管理制度”,这些产品和设备由企业负责日常保管、维护、补充和更新,以确保各种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的完好性、实用性。
(五)、建立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了××市工业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值班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工作。按照“应急管理工作值班制度”,设立了应急管理总值班室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了重大节假日或特殊时节的流动值班制度,每逢重要节日来临,自动启动节日值班,有委领导带队、各科长参加,自行轮流倒换,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并时刻加强对电力、供水、交通、运输和企业生产的监督和调度,确保节日的安全性。二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报告制度。节日值班和应急值班人员全权负责对突发事件或突发事故的信息采集、报送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后的10分钟内上报到市应急办。
(六)、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今年的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比往年力度大,成效好,花了很多资金制作了3块规范的宣传板,到图片社进行设计、喷图,到印刷厂印制传单,统一制作了氢气球条幅和楼前宣传条幅,到世纪广场集中宣传,到本单位楼前道旁宣传,组织本单位人员观摩学习,向行人进行宣讲,同时组织企业在厂内展开学习教育,到厂外上街宣传启发,还在报纸、网站等载体上进行公开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了应急常识和避险措施,更多的企业学会了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和避险技能。
二、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以加强目标管理,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目标,抓好应急管理体系、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突发事故和灾情的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和安全生产事故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和形成覆盖全市工业系统范围内的预案体系,加强相关预案衔接和管理。
(二)、加大安全生产应急投入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的必要经费,纳入预算管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大力开展企业人员培训、救援演练和社会化宣传。组织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开展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和技术等方面的普查,形成更加完善的应急资源数据库。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建立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体系,积极推广、采用先进的救援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救援队伍整体水平和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四)、搞好培训演练和应急宣传工作
针对不同类别的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分别分类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使相关管理人员、救援人员、职工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化宣传,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处置程序,普及事故灾害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
(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定期对系统范围内的企业和重大危险源进行预防性检查、隐患排查、技术咨询和应急准备检查,搞好事故防范水平。
金秋天高,秋风送爽。今天在此,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今年以来我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情况,请领导批评不吝指正,并请在座的各位朋友进行赐教。目前我自来水公司安全实现零事故。成绩的取得与领导和同志的支持关心分不离,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检查,排查隐患,防范事故。
1、今年是年,结合平安的要求,在完善公司余项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上半年重点制订、落实了《市自来水公司关于规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严格加强门卫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修订并组织认真学习了《市自来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反恐处突”及战时供水保障设施应急抢修预案》,成立了公司迎反恐处突领导小组,加强制水厂的人防、物防、技防等安保措施,严格外来人员进厂参访等级制度,做到外来人员身份、地址明确,未经领导同意不得进入厂区,进入厂区人员要安排专人全程陪同,确保生产区域的安全。
2、上半年公司组织安全生产检查4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分解落实整改,修订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对隐患类型、等级、概况、治理方案、整改结果、销案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召开安全员联络会议1次,及时了解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上半年共查出、整改安全生产隐患37处。
3、年初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明确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并实行回头看制度。年初制定年度设备大修计划,按期对主要设备进行大修,确保设备完好。制定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上半年共组织应急预案演练12次。制定年度管网冲洗、消毒计划,确保水质安全。制定年度财务计划,对涉及安全生产的投入保证资金到位。
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警钟长鸣。
大家都知道,搞好安全工作,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前提保障。对于我们供水行业来讲,安全生产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谐和经济发展,安全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安全生产工作公司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安全管理部门具体抓,层层抓落实。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到每项生产活动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年初公司与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交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对重点生产部门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拉开档次。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安全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做到上下合力,齐抓共管,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到各级专(兼)职安全员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切实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岗位,落实到责任人,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首尾责任制。强化了安全管理责任,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坚持把安全培训放在首位,分期分批对干部职工进行培训。上半年已对生产岗位的10个工种建立了试题库,进行了培训。同时,把安全学习培训和每年开展的安全生产月、高峰供水百日劳动竞赛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上半年共组织安全知识培训、讲座7次,参加培训500余人(次),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3、公司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通报上级安全生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总结上月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形势,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确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落实责任部门,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
三、大力运用科技手段,推进安全生产管理。
1、完善公司管网压力、流量监控系统,根据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针对管网延伸,上半年新增压力、流量监测点11个,使总数达到30个。包括水厂重要生产数据均通过无线方式上传公司中控室,做到数据共享,公司的供水生产、管网压力调度、收费、修理、服务均实现计算机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调控精度,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极大地提高了供水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水质;污染;保障;
一、新国标规定生活饮用水标准概述
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从2012年7月1日开始强制执行。它将代替《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新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71项。在原水水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经过水厂处理过的水都能满足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出厂水需要通过复杂庞大的管网系统才能输送到用户,其间管线长度可达数百公里,水在管网中的停留时间可达数日,庞大的供水管网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水池。水在管网系统内发生着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从而导致管网水质产生污染。因此,提高供水管网水质保障能力,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主要手段,如何做好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是城市供水管网运营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根据辖区公司辖区内用户水质投诉情况及管网水质检测结果分析,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问题主要表现在水黄、水浊、有异味等,即浊度、色度、嗅和味、微生物以及金属离子等指标的超标。
二、供水管网水质安全问题
1、供水管网水污染
目前我国供水网水质污染严重,经过调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如网管道清洗和消毒的不够彻底:①新管道没有按照规定冲洗消毒。管道在运输和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进入污物。在管道完成之前,应及时冲洗和清洁管道内壁,冲洗的流速太小,就会导致本应去除的污垢沉积在管子上,造成污染;所勾兑的消毒水,氯的浓度不高,浸泡时间不够长的,也可以导致灭菌不完全造成污染;②吸入管道的水造成污染。由于管道的某些故障管线形成负压,负压管段泄漏处,管外的水吸入管道内,造成污染;③管道建设和维护工作中造成污染。管道施工、维修设施、需要调整水的压力,阀门开关关闭后停止供水,改变水的流动会影响管道内壁的洁净程度,一些化学成分形成分解水,管内壁涂层材料产生化学变化,导致管的内壁被腐蚀,所以增加了水的浊度,甚至对管内流动的水造成污染。腐蚀和结垢的管道,微生物滋生,使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藻类耐氯浮游生物影响管道内的水的质量;④由于用户现象管道安装不良造成的污染。有些用户为了降低成本,自己去安装老废管管材或者是放置很久的管材,这种管材的管内壁的污染,可能存在化学污染,同时也包括微生物和生物的污染。
2、管网设计、运营不合理
2.1管道水流速偏低造成管道淤积
所有管道设计均以经济流速为依据,对管道中水流速有一定要求,但在过去十多年里,因管道建设超前,管径普遍偏大,致使水流速偏低,清水在管网内停留时间过长,运营工况不能满足设计工况的要求,管道淤积较为普遍;
2..2整体布局连通不足,水力条件不好,造成管道淤积
由于管道建设基本配合道路建设实施,相交叉管道建设年份相差较大,存在后建设管道没有与先建设管道驳接的情况,致使水力条件不能满足设计工况的要求,进而导致管道淤积;
2.3管道水流态突变造成沉积物扰动
供水管道长期使用后或外部污染物进入管道,一般都会产生沉积物,在日常运营管理中,特别是停水后重新恢复供水时若发生阀门急开急闭情况,由于水流速度突变,将会冲起管道内的沉积物,影响管网水质。
2.4现状死水系统及供水尾端水回流造成二次污染
一方面,市政消防系统、管网预留口、城中村消防系统以及市政水压直接供水的屋顶水箱及二次供水水池供水系统都容易产生死水或引起回流,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供水管网中部分支管因未与主管驳接而形成管道“死水”,或由于运行需要对供水管网进行关阀实施分压(域)的供水调度措施,部分阀门长期处于关闭状态而形成管道“死水”。
三、新国标时代供水管网水质安全与保障方案
1、建立健全供水安全管理制度
在强化供水管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针对重点区域以及要害部位必须对责任进行细化分解,例如:水源井、加压泵以及消毒设备等,应逐步落实到人,强化水厂干部、职工安全防范的意识,尤其是要强化生产管理以及运行值班人员的责任心,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等,保证安全供水生产无事故。定期组织对供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采取防范排查和落实整改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个水源地的取水设施、供水设备、输配水管线、消毒设备、阀表井以及消防检等重点环节分片承包,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完善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及时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合理优化使用。在每口水源井处应安装电压表、电流表、水表以及压力表等,记录下其运行参数,及时观测,并分析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每日都要对所有的水源井、加压泵等设备设施进行巡查,以便及时地发现、排查事故隐患。井口处应使用钢板进行封闭处理,避免投毒或是杂质、污物落入井内,同时应设专用水源井房,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远程电子锁监控,若出现非正常开启的情况,则监控系统会及时报警提示,从而杜绝偷电、偷水等情况的发生,也确保了设备正常使用。
3、制定供水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多年来的事故处理经验总结并编制一套完备的事故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客观面对供水安全事故的积极态度,是迅速组织抢险抢修力量,快速解决事故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供水安全平稳的发展途径。其主要是将供水调度、工程技术、管网维修、材料及配件预备、抢险设施预备等相关环节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稳定供水这个工作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进一步提高了应对供水管网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水厂应根据各种可能会发生的管网突发事故,针对性地编制大面积跑水应急预案、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水投毒应急预案等各种供水管网突发事故的应急方案,明确应急预案内容、机构以及应急程序、各人责任,定期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实战演练,从而保证各级应急抢修人员均熟悉工作的流程,实现应急抢修的快速、及时以及有效。
4、对残旧管网进行改造,避免管道自身变化引起的水质问题
每年计划性对管道陈旧或管材质量不合格导致水质较差的旧管网逐步进行更新改造,加强新建项目管材的选择,采用新型管材,如球墨铸铁管、PE管等,改善水质和水压。
结束语
城市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供水企业多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只有加强管网的技术管理,重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的开发,抓好每个相关的工作环节,才能确保城市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童祯恭,刘遂庆.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及其保障措施探讨[J].净水技术,2005,24(1):49-53.
(一)编制目的
确保我县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饮水安全应急机制,正确应对和高效处置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通知》(〔2005〕45号)、《*县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饮用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饮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而引发的水污染事件及重大疫情;
3.地震、洪灾、泥石流、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饮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饮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爆破、采矿等生产活动或地质变迁等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
5.因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
6.其它原因导致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建立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制订当地的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乡级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饮水安全应急工作任务,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县政府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五)饮水工程基本情况
*县饮水安全工程于2005年开始实施,现已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22处,不但解决了5.4万人的吃水难问题,使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以上,而且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应急预案体系
(一)应急预案体系划分
全县饮水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分为二级:
1.县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县级饮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乡镇饮水安全应急预案:供水规模在500人以上的集中饮水工程所在乡镇要制定本乡镇饮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
1.县、乡饮水安全应急机构与职责
县政府成立由县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县发改委、公安局、水利局、财政局、环保局、民政局、卫生局、广电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技术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水利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及有关供水单位要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的饮水安全应急工作。
(1)指挥部职责:
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重大饮水安全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②及时了解掌握乡镇饮水重大安全事件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饮水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应急措施;
③审定全县乡镇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④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公安、水利、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⑤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起草全县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负责村镇饮水突发性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负责协调公安、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组织救援工作;负责对潜在隐患工程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传达和执行县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工作。
(3)技术组职责
技术组由县水利、气象、建设、环保、交通、国土资源、卫生、教育、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指挥部的技术支持工作。其职责是: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研究分析事件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件调查,对事件处理提出咨询意见;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2.指挥部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县发改委:负责重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物资储备计划下达。
县财政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作经费、恢复重建费用及时安排和下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应急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县公安局:负责维持水事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饮水工程设施安全。
县民政局:负责统计核实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灾情;负责协助县、乡政府做好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提供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信息、预案以及工作方案;负责恢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的申报和计划编制。
县卫生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村、镇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及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和卫生保障。
县环保局:负责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制止向河流、水库等水域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的行为,应急处理水污染事件。
县广电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确报道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其他有关成员单位负责自己相应的工作职责。
3.乡镇饮水安全应急机构及职责
各乡镇成立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乡镇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处置。主要职责包括:拟定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乡镇饮水安全信息,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报告事故情况;指挥协调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4.饮水工程所在村屯应急机构及职责
根据县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饮水安全应急预案,饮水工程所在村屯要结合本工程实际建立饮水应急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应急工作方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三、预防和预警
(一)预防
1.监测机构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事件信息的监测、收集、检查、预警工作,各乡镇要通力协作,多渠道获取本辖区相关饮水安全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县政府及上级应急机构报告。
2.信息监测
(1)监测内容
包括旱情信息、水污染信息、水毁信息、水库及水源工程信息、输配水管网运行信息等。
(2)突发事件报告内容
包括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性质、严重程度、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3)监测单位
旱情监测单位由抗旱及气象部门承担,水污染监测由卫生及环保部门承担,水源、供水管网等部位的监测由水利、卫生部门承担。
(4)报告制度
监测报告分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由下级向上级部门逐级报告,以文字和报表的方式上报,每月25日前必须报告。
(二)预警
1.预警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性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1)特别严重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严重饮水安全事件:
①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含48小时,下同)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5公斤)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2万人以上且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②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3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2)严重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饮水安全事件:
①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5公斤)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1至2万人,且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②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2人死亡或30人以上50人以下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3)较重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重饮水安全事件:
①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5公斤)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0.5至1万人,且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②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1人死亡或5人以上30人以下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4)一般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饮水安全事件:
①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5公斤)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0.1至0.5万人,且1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②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5人以下中毒事件发生。
2.预警
Ⅰ级预警、Ⅱ级预警,由受灾乡镇人民政府报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统一。Ⅲ级预警由受灾乡镇人民政府研判,经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批准,以乡镇人民政府名义向本乡镇预警公告。Ⅳ级预警由受灾乡镇人民政府饮水安全指挥机构研判,以乡镇人民政府名义向本乡镇预警公告。
预警公告内容应包括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止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
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在主流媒体上。
四、应急响应
(一)总体要求
出现饮水安全事件,饮水工程所在乡镇应在半小时内向县政府及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
对应县饮水安全预防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重大饮水安全事件的指挥调度。各乡镇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饮水安全事件应急、抢险、排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饮水工程所在乡镇、村屯负责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处置。
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二)Ⅰ级Ⅱ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特别严重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I级预警,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当发生严重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Ⅱ级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
响应工作会商由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
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饮水工程所在乡镇应急指挥机构派出工作组,协助配合县级工作组和当地政府共同做好抢险救援工作。饮水工程所在乡镇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先期进行处置,并在县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
按照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并按照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预案启动
(1)抢险救灾
当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当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饮水工程设施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在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
事件发生地应急指挥机构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出现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应急指挥机构应与当地政府一起发动群众参与饮水工程设施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
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6.响应结束
当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县应急指挥部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当地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
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三)Ⅲ级IV级响应
当发生较重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Ⅲ级预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预案;当发生一般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IV级预警,启动IV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
响应工作会商由乡镇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乡直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
乡镇应急指挥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县政府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
按照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分工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预案启动
(1)抢险救灾
当饮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当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饮水工程设施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有关乡镇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
事件发生地应急指挥机构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出现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应急指挥机构应与当地政府一起发动群众参与饮水工程设施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
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当地政府及应急指挥机构应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6.响应结束
当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乡镇应急指挥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当地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
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五、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
各相关部门要尽快成立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人员及职责,根据饮水安全事件等级,迅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从组织上保障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二)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报警电话,安排人员轮班值守,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快速传递。
(三)资金保障
县乡要设立乡镇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按照事故等级划分,由应急指挥机构报同级政府,申请调用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四)物资保障
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饮水安全事件时,由县政府统一对物资进行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供水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村镇集中饮水工程,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
(五)医疗卫生保障
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应急指挥机构要在县政府协调下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六)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七)治安维护
公安部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八)技术保障
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建立乡镇饮水安全应急专家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加强对饮水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和应急处置培训,并加强对分散饮水户的技术指导和宣传。
六、后期处置
(一)调查与评估
饮水安全应急终止后一周内,饮水工程所在乡镇和县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应向上级应急机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经验教训等。
各级应急指挥机构要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二)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政府负责。需要县政府援助的,由事发地政府提出请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有关规定上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卫生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指导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后,才能恢复供水。
(三)奖励与责任追究
县政府对在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处置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
(一)预案的管理和更新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和完善或应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二)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水利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