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数学教育的专业化呼唤专业化的数学教师,教师知识结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专业数学教师仅有对教育的热爱和数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本文分析了学科教学知识的地位、内涵及形成,提出了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和可采取的措施。

数学是最早作为学科知识进行传授的课程之一,它的专业性和重要地位不容置疑。专业化的课程需要专业化的教育,专业化的教育呼唤专业化的教师,教师需要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本文拟从作者从事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的体会出发,探讨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地位

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USA)的舒尔曼(Lee Shulman)提出了教学是一种专业的教育理念。就是说教师不仅是某一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了《以21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和《明天的教师》两个报告,这两个报告同时提出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中心思想在于在教师队伍中确立等同于医师、律师的“专业性”。在我国,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一次在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一个个体成为教师职业群体的合格成员并且素质越来越高技能越来越娴熟的转变过程。教师作为一门专业,教师职业没有确定的标准是造成教师社会地位不如医师和律师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也应该像医师和律师一样要有其自身的专业规范,教师也应该像医师和律师一样有其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专业化需要哪些专业知识?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探讨的。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长者即教师”,“学者即教师”,“教师即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这都是只将教师视为学习的资源,知识的供应商,认为只要有学科专业知识就可以当教师了,而忽视了成为教师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即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就是其重要的部分。这种特定的知识成为一种专业化要求之后,教师职业成为一门专业就成了历史的必然。事实表明“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的学者,同时却是个糟糕透顶的老师”。教师与其他专业人员不同的是,教师具有“双专业性”,即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教什么”即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教”即掌握教育科学专业知识。这两方面知识都必不可少,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后者也是教师与学者的区别所在。舒尔曼提出教师的知识结构由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组成。并把学科教学知识描述为“最有用的知识代表形式;最强大的类推、阐述、示范和解释”。从实际结果来看,一名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其专业知识结构应当由学科专业知识、一般教育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等几方面的知识所组成。刘清华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影响最大,处于教师知识结构的重心。

二、数学教学知识的内涵

数学教学知识是数学教师怎样进行数学教学的相关知识。范良火指出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应包括(1)教学的课程知识—关于包括技术在内的教学材料和资源的知识;(2)教学的内容知识—关于表达数学概念和过程的方式的知识;(3)教学的方法知识—关于教学策略和课堂组织模式的知识。根据舒尔曼的说法,教学的内容知识是指“对于一个人的学科领域中最一般地要教授的内容,表达那些概念的最有用的形式,最有效的比喻、说明、例子、解释以及示范—一句话就是使人易于懂得该学科内容的表达和阐述方式”。

技术领域的课程更新很快,比如计算机课程。似乎数学是个例外,几十年来没有太大的改变。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创立于18~19世纪,己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多年来该课程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数学的专业知识并不能替代数学的教学课程知识。作为专业的高等数学知识和作为应用的高等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区别,专业数学课程注重理论体系的建立和逻辑论证,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是以高等数学知识为载体传授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应用,比如极限的思想就是贯穿高等数学的始终,定积分中的元素法提供了解某一类应用问题的方法。作为专业的数学教师,要掌握作为应用的高等数学知识的结构,分清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熟悉定理和习题涵盖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了解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数学知识来传授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数学教师大都是数学专业毕业的,理论知识强,应用知识弱,因此,学习相关的应用科学知识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

数学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和符号,数学语言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数学魅力所在也是学习数学的困难所在。高等数学的强逻辑性和抽象性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怎样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鼓励他们克服数学学习上的困难是对专业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数学基本概念是对数学思想的总结和沉淀,而数学思想和方法正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所在。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往往是相当困难的,有些甚至经历成百上千年的漫长过程,函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伽利略的著作中有一点点函数的影子,但直到1673年才由莱布尼兹首次提出,今天的教科书上函数的定义又经过了达朗贝尔、欧拉、柯西等凡代数学家的不断演化。极限概念、定积分的概念也是如此。

三、数学教师的教学知识形成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土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的突出矛盾是“专业课程所占比重太大,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法等教育专业课程比重太小”,下表是某师范学院数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数学专业教育课程占60.1%,教育学课程占13.5%。我国大学数学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数学专业知识,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英国为35%德国为30%。教育实习时间很短,只有六周,而且学生一毕业就能上讲台讲课。而一般医学院学生的实习期是一年,毕业一年后才能考医师资格证。由此可见,作为“怎样教”的教育科学专业知识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所学甚微。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成长的途径单一。数学教师一般是从大学毕业的校门直接走上讲台上课,他们大多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但数学教学的课程知识以及教学的内容知识十分欠缺,教学的方法知识也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短暂的教育实习没有给他们多少帮助。教学伊始,数学教师不知道教学过程中应该发展哪些知识?怎样发展他的知识?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数学教师只来得及熟悉教材和做习题,作为专业数学教师的数学学科的教学知识来源全凭教师个人“孤军奋战”,来自教师专业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对新教师而言几乎为零。新教师经过凡年甚至十几年的自我磨砺逐渐成长,时间虽长,但仍有个别教师无法成为合格的数学教师。数学学科的教学知识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总结提高。对于专业数学教师,我们目前的在职进修仍以学历进修为主,也就是以数学专业知识为主,造成教师专业成长缓慢,这对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很不利的。

四、数学教师的教学知识建构

热爱教师职业是数学教师的教学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是数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石,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仅有热爱和数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数学教学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数学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强,对概念教学要求高,数学教学不是解题教学,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应是它的灵魂,数学内容是这个灵魂的载体。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专业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学科的教学知识。

数学教师要建立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从数学系的毕业生到一名真正的数学专业教师需要经过长期的教师专业学习过程,不但要有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还要不断反思和总结。

数学教学知识主要依靠实践,是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结合获得的。教师的自我意识和内在动力是教师教学知识建构的基础,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是教师教学知识建构的重要源泉,范良火指出,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对他们发展自身的教学知识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来源,没有亲身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师教学知识结构就不能得到完善。但教师的教学知识建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的产物,仅仅靠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是不够的,也不能通过专家“告诉”教师教学知识而使之成为优秀教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悟”。以我们的体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听。听同教研室教师的课。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高专的公共基础课,为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提供了有利条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无论好坏,对自己都有帮助。对于新教师,在见习期也应像见习医生一样,以听课为主,不要单独授课,要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授课,这不但可以缓解新教师的授课压力,也可以通过实践和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构建自身的数学教学知识。

2看。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现代教学设备为教师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看过自己的教学录像。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的自我意识和内在动力是教师教学知识建构的基础,自己看自己讲课能够更全面地发现和“悟”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当你讲的时候觉得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但你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有不够明确的地方。

3议。听专家对自己和他人课的公开评议。我们认为公开评课是最好的提高数学教学知识的途径。尤其对新教师而言,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从什么方面评价一堂课,只有通过具体的课程的评价才能形成教师对课的具体认识,也才能对教师的日常教学真正有所帮助。但是,大多数的学校对课的评议只是在专家之间进行,新教师得到的是对自己课的评议的结论,很难听到对一节好课的评议和优秀教师对课的设计思路。公开评课是提高数学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学科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养成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认为在教学中,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应从多个方面指导和培养学生怎样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和文化知识素质。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比如学习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心理指导,创设良好环境,严格养成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决不可忽视心理教育。数学心理教育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两方面来实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的元认知培养即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观察、监控和调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情感意志过程中,主要是在认知过程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审美教育,以及数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用中的教育,使学生产生需要,有动机、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攀登的顽强意志。在个性品质方面,紧紧围绕培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教学。数学心理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心理教育。

三、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理论的多少,也不仅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倡做中学,通过问题学,着重从学生今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使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另外必须形成应用数学的强烈意识。首先,进行应用数学方面的培训,开展应用数学的研究;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深入实行调查,进行数学建模活动。数学建模中必须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抽象概括,比解应用题更复杂,更富创造性。在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动手动眼,获得丰富第一手材料,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学习兴趣。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继续深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因此,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可大幅度地提高解应用问题能力,培养国家更多的创新人才。如美国一所学校的六年级学生从事这样的数学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观看洛杉矶奥运会100米短跑录像。他们的任务是通过统计来分析运动员的成绩与步频、步幅的关系。他们发现跑的最快的并非步频最高,跑的最慢的不一定步幅最小。。

四、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语言的水平是反映一个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文字语言是数学逻辑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日常言,图形语言则直观、形象、生动,符号语言简捷、抽象、精确、概括。“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离开了语言是无法学习并交流的。

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语言词汇,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数学概念、表示符号,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其所揭示的具体内容。如数学符号表达科学规律,最典型的范例要数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区区几个字母符号,却深刻地解释了从微观到宏观宇宙之间无数质能变化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的秘密,是人们发现蕴藏在原子内部的巨大能量,帮助人们发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原子能。

当今世界上许多事物大多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知识来解决,靠单学科知识就能解决毕竟是少数。数学学科本身具备很强的综合性,代数、三角、几何教材中综合了许多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学中数学应发挥基础学科作用,加强学科内联系,挖掘各知识交汇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

五、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

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有些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选择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也就是说,可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利用典型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

参考文献:

数学学科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迅速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引起了人类社会全面、深刻的变革,人类因此迈进了 “信息社会”的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讨论已久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谛是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使之成为激励他们学习的手段。但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只是孤立传授些技能技巧,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没有真正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笔者就以上存在的问题,从一个信息技术教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数学知识。

二、本人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课本中的Excel的使用这个课时为例,结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第一章第五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统计,让学生充分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有效工具。以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03)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的作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内容:1.概念(略讲)。2.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

方法: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三)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据信息尤其是表格信息的处理。高中学生在高中数学当中学过统计这一章节,对表格数据有一定了解。本节课想从学生对数学学科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本节进行讲解,并将数学学科知识融入教学设计当中来,也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向学生展示用Excel软件处理过的数据。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本必修3第一章统计的内容,展示内容是第四页表1-1的内容。以激发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兴趣。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1)简单展示Excel的启动及如何进行数据和公式的录入。(3分钟)

(2)布置任务及完成任务。(30分钟)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准备好一些导学案供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参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高中数学必修3课本37页习题1~5中的第1小题。将这一任务分给一个小组并由组长带领组员共同探究完成。

为了了解面包的销售情况,面包店随机选取了24个营业日,分别记录下每天销售的新鲜面包的数量:

53 49 27 48 60 52 44 38 47 52 82 46

55 31 39 54 51 47 50 61 43 64 43 64

(1)请用不同的方式分别表示上面的数据;

(2)分别计算以上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根据以上结果,你认为该面包店每天应该生产多少新鲜面包?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通过整合数学相关知识讲解表格数据的加工,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和协助学生,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模仿。通过分组完成任务,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结论:本文从一个教学案例入手,探讨了在信息技术课中融合进学科课程知识的教学。从而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学科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并乐于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去。

数学学科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学科;教学重心;前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53-01

在如今的教学改革中,“教学重心前里”成为了众多教育者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所谓“教学重心”指的是师生教与学的时间与精力;所谓‘.前置”是指把师生过度花在课后作业上的时间与精力前移到课前,使学生于课前先学,课上有准备地学,使教师课前充分了解学情,课上有针对胜地教。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重心前置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现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认真编撰导学案

编写一份好的导学案,首先要学习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从知识、技能到运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导学案的编写要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当然也要依据实际学情。

导学案可分为预习导航,预习检测,预习交流,典例示范,收获体会和应用拓展等几个环节。预习导航是指导学生将将要学习书本内容按导学案上提示的步骤和具体要求认真阅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从而达到“初读”的目的;预习检测是用题目的形式放在这里让学生提前“小试牛刀”,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预习交流是指导学生将课前预习体会和感想如实表达出来,以备教师了解学情;典例示范是在学生已提前自学,初步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在教师帮助下解决典型例题,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收获体会是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要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来;应用拓展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二、在课前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上强化“教学重心前置”的实施

教师本身要不断主动学习,加强本学科知识的补充和钻研,要研究教材编写意图与教材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蕴含的情感要素以及每节教材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弄清这些,才能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失。重视同组教师的经验交流,加强个体研究,这是教学重心前置中与教师行为最密切的一个环节,通过精心准备,可以把补漏工作前移。如果时间允许,可批阅答疑卡,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见的一些疑问,课堂上针对性就会更强。

对于学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把书上内容浏览一遍,而是根据导学案上的提示阅读课本,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预习目的。在课前,学生先学习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做适当标记,这样在老师授课时学习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教师上课时检查学生的练习就知道学生会了什么,什么还不明白,学生会的就不再详细讲,学生不会的可以在课上详细讲。

三、在课堂中强化“教学重心前置”的推进

重视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学,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记忆知识,而是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把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大胆交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不断的设疑、明确目标,营造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效果自然就会好起来。

重视课堂练习的当堂检测。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每天新授课以学生自主学习,练习为中心,把学生的课后作业一部分前移到课堂上,通过独立作业和当堂巩固发现问题和教学漏洞并及时解决,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当然,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迁移的过程。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不要拘泥于寻找问题答案。

四、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强化“教学重心前置”的推进

数学学科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 专业成长 价值取向 行动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教学应该视为专业”的观点,其依据是教学是一种服务于公众的工作,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民办教师和八十年代代课教师的出现),与医生,律师等传统的专业相比,教学的专业性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我国小学教师主要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以能胜任小学各科教学为目标。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学龄儿童增加,学校平行班级增多,小学出现了“科任教师”现象,即像中学教师那样,一名教师主要带一门课程。九十年代小学教师开始评定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小学数学教学”就成为一个法定的专业。进入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人们对此做出回应。“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就成为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一般认为,教师专业指的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学专业结构上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以完善教师的专业结构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归宿。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其专业成长,以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去实践其专业成长,就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2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取向

(1)知识取向。知识价值取向是指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为价值追求的专业成长取向。知识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基于这一取向的表现就是追求高学历,现在各地在招录小学教师时一般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些条件优越的小学甚至非本科毕业生不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更高学历层次。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许多具有中师,高中文化程度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高等学历教育时,往往选择中文,政治,教育管理这些比较容易拿文凭的专业,导致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上“有文凭没水平”的现象十分普遍。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做了重大调整,涉及数学学科中的算术,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仅凭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是难以适应教学的。

(2)实践反思取向。实践反思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凭借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有人把它概括为“经验+反思=成长”。新课程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创新,而不是全盘否定。在一片“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呼声中,西方人却惊叹中国学生数学基础扎实,运算推理能力强。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研究,把这些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再把反思融入教学实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3)生态取向。生态价值取向强调教师自然和谐的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境界,其核心是追求教师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习性习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叫教师文化。传统的教师文化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色彩,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独立自主的处理教学业务,缺少与他人的合作与沟通,具有较明显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又潜在性地拒绝合作,使教师的教学处于孤立,工作过于依赖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专业智能的提升,导致害怕改革打乱原有的经验流程,表现出较强的保守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文化的不断创新,确定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

3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策略

(1)提高学历层次和丰富学科知识的行动策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新任职教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高等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应全科型与专科型两种培养模式并举,在全科型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中要加强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培训计划,职称评聘等措施引导教师“专业对口”,教师个人应加强算术基础理论、初等数学研究、高等数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结构。

(2)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的行动策略。英国学者斯滕豪斯“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把每一间教室都变成新课程的实验室”的“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例如“上下左右”等方位知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新内容,有位教师撰文感叹“教‘左右’使我左右为难”,那么为什么为难?为难在什么地方,怎样解决为难,这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以教学日志,教学叙事,观摩研讨,专家讲座,听课评课,科研课题等具体活动类型为载体,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