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

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

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秦巴山区;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5-0081-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下工程应用领域已经越来越广,规模也越来越大,现今的21世纪已经正在成为地下空间发展的世纪,地下工程建设在水电、铁路、公路、矿山、国防等部门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和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工程界的共识。另外在新的专业目录中,土木工程专业面大为扩展,淡化了原有的各专业界限。它是建筑、岩土、地下建筑、桥梁、隧道、道路、铁路、矿山建筑、港口等工程的统称,它的主干学科为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还有,全球高等教育和工程师注册制度的接轨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宽口径下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因此,在学科定位上,根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科特色,考虑岩土工程的学科特点,提出了突出建筑工程办学定位,创办具有自己特色的岩土工程专业方向,以此提高专业竞争力。

一、岩土工程方向设置的必要性

第一,宽口径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建筑工程方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隧道工程方向等。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该领域的专业基础及某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果学生只具备一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不能满足新设置土木工程专业目录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对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土木工程的要求。第二,我校自1986年开办土木工程专业(初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以来,近30年一直仅有房屋建筑工程方向,虽然开设的课程涵盖了道路、地下工程等方向,但这都是在原有方向基础之上改造而成,专业面相对较窄,缺乏灵活性,不具有系统性,也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目前这样的一个现实,必然造成岩土工程硕士的支撑作用减弱,对我院申请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产生一定影响,与省内同水平院校的发展也不一致,使学科发展受限。同时,对学生的择业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设置岩土工程方向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专业方向设置构建

(一)设置构想

鉴于我院岩土工程方向师资的实际情况,且专业方向设置初期需要一个过渡期,依托我校结构工程重点学科优势,申报专业硕士学位的条件,围绕秦巴山区建设有的岩土工程问题,在对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设置方案。即在我院原有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增设岩土工程方向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实现学生在学好建筑工程方向专业课的同时,掌握好岩土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实现我校创建省内外知名大学目标抢占学科制高点。新调整后的专业设置增加岩土工程方向后,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建筑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具有岩土工程方向的基础知识,毕业后不仅能从事建筑工程方向的各类工作,也能从事岩土工程方向的工作。1.设置原则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版)、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学科调整后的专业目录要求,实行大土木方向下的课程设置。同时,本着增强基础、淡化专业、注重素质培养的办学理念,一定程度上压缩有关专业课程的课时,拓宽专业课程的门数和涵盖面。结合我校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在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各专业方向基本按照教学计划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从第三学年开始适当增加岩土工程方向的教学课程,构建具有特色的我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岩土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获得岩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岩土工程行业从事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的学生首先要具备岩土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应具备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成为土木工程宽口径专业内岩土工程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优化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和岩土工程方向)的学生应该采用统一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统一的讲授内容,统一的课时数,在此基础上,按照我院现有的课程设置原则,确定岩土工程方向的主干学科为:高等数学-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钢结构、土力学、基础工程、地质工程、岩石力学、地下结构设计、边坡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高层结构基础工程等。特别是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增加岩土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这样做既可以发挥我校原有专业方向的特色,又能使岩土工程方向得到拓宽和改造。

(三)实践教学

随着市场的发展,土木工程各行业已经开始相互结合、共同完成项目,比如,建筑公司也能承接一些岩土公司的工程项目等。这就要求我们有侧重的综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对我们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是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对于岩土工程方向的学生,该环节应包括计算机应用(工程常用软件实训)、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三、结束语

通过专业改革探索,提出在土木工程专业原有建筑工程方向基础上增设岩土工程方向,依托我校现有学科优势及师资力量,提出适应我校专业特色的改革方案,促进我校办学特色实践的实现。而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及相关的教学要求有很多方面亟待我们去探索和改革。比如,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调整及专业方向的拓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拓宽所教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院应加强骨干教师的进修、深造和引进新专业方向的专业教师。为满足增加专业方向后的教学需要,学院应购买相关教学仪器及配套设备;教师应积极主动申请并力争获批有关科研项目等。

参考文献

[1]高大钊.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霍润科.土木工程专业中设置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可行性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119-121.

[3]姜秀英,俞亚南.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2,45(5):47-49.

[4]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张南.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的教学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1999,31(3):39-40.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刘西拉.21世纪的中国土木工程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1):95-99.

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建筑设备 教学

建筑设备课程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供暖工程、热水及燃气供应、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电器等,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按照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该门课程要培养学生成为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设备工程的基本设计原理与施工安装方法,正确读解施工图,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要求,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对于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精减教学内容

(一)强调实践性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高专的教育,其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教育。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高职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强调: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在保证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不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而强调实践性环节即将规划、设极图纸及方案转化为物质的能力的培养。为实践“实施型”的培养目标,我们应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检测等作为重点授课的内容,并增加实践性环节,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引入新知识新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也在快速发展,而我国高校的教材一般要滞后一些。因此,教师应在讲课中及时向学生讲述新的知识、介绍新产品、介绍新材料。比如讲到管材时,应注重介绍各种塑料管材、塑料与金属的复合管材、铜管等及其连接方法。而传统的钢管、铸铁管只做简要的介绍即可;在讲水表时要注重向学生介绍TM片知能水表、红外感应节水龙头;在讲到水泵时,则强调变频调速装置的选型、调试、节能等(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频调速装置在实际上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讲采暖系统的散热器时可给学生介绍新型铜铝型散热器及其特点;还可向学生介绍当今流行的地板采暖和分户热计量的原理、设计、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等。

二、优化课堂教学

建筑设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优化教学方法对保证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对建筑设备课程可采用实物教学和实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缩短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很多设备学生根本没见过,没有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必须设法缩短教学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的距离。

方法一:是尽量采用实物教学法,即在上课时多用实物构件作为教具,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的方法。如在讲授给水阀门时,教材上讲了闸阀、浮球阀等几种阀门的构造、特点、适用环境等,并绘制了相应的构造图,可是同学们看后仍觉得很复杂,构造图也大多搞不懂。如果教师上课时拿来这几种阀门的实物,同学门就会对其构造一目了然。在讲述低压空气断路器俗称自动空气开关时,教师带来几种常见的自动空气开关的实物,对照实物来讲其原理、构造和接线,使同学学习更直观,这样不仅节省了授课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方法二:是采用实例教学的方法,即在讲述系统原理、方法时,结合工程实例来讲。例如在讲建筑给排水系统时,教师应提供某一建筑物的给排水施工图,结合该建筑物的工程施工图纸,讲明建筑给排水图纸的基木内容、图例及符号,图纸的具体识读方法。讲明图纸上的管线、卫生器具、管道附件等的实际位置和具体布置。这样,同学们很快地学会了如何识图,并很好地理解了如何把图纸变成工程实际。

三、进行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使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建筑设备工程》是一门工程应用型的课程,在强调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其工程特色和实践性。不妨尝试“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即安排一定的时间,从外而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来给学生作专题讲座或现场演示,比如给排水新材料讲座,智能建筑讲座等,此为“请进来”。而“走出去”就是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实地观摩建筑设备的系统形式、管材管件连接、卫生器具安装等。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安排他们到建筑设备市场了解常用的管道管材、水表、阀门、卫生洁具、自动空开等,并根据现场实地观摩和市场了解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各类建筑设备方而应注意的问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卞动性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从工程技术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比如:讲解水系统的管网设置与敷设时,可以让学生在宿舍的卫生间等处观察各种不同类型的卫生器具,了解管道布置与安装的力法;在讲解空气调节系统时在学校综合楼或人型商场等装有集中式中央空调的建筑物内进行现场讲解,直接观看制冷机、冷凝器、农面式冷却器、百页窗式送回风口、风管风道等设备;讲解电气照明时可直接利用教室里的照明设备如荧光灯等进行分析与讲解;亦可请进此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举行各类讲座,加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的联系。通过各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自己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结语

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蕴育着现代建筑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设备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现代建筑朝着“以人为本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建筑设备》课程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授课教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践,紧跟时代潮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现化科技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 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类专业一门核心能力课程,也是一门相对完整、独立,并可考核能力的课程。该课程集“做、算、绘”于一体,技术含量高,实践操作性强,直通职业资格证书,对培养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要求理论知识讲解精炼,而且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训练突出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教学二者相互协调并重发展。通过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按照就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实现理论课、课内实训课和集中实训课融为一体。师生在教学中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互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建筑工程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1.课程设计理念

首先针对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个导向、一条主线、一个总目标”的设计理念。即“快速适应生产一线岗位”为导向、“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总目标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教学体系,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采用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适应与实践能力。

其次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课堂上讲解测量基本知识、仪器的基本构造、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另一方面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单项实训任务、集中实训任务、技能大赛以及社会服务。例如学习情境二水准测量,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授测量的理论知识、仪器的基本结构和仪器操作的步骤本及注意问题,然后紧接着安排课间实训课,学生在本教材和老师的指导下实际认识和操作仪器,如下表所示:

最后学校与企业相融合,提升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学校负责理论教材的编写、理论教学以及学生知识考核评价,而企业负责实训指导教材的编写、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能力考核评价。

2.实施条件和实施环境

首先师资队伍应该具有“双师”素质,其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课程组老师应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校企合作企业,吸取生产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其次课程设置了专业教室和实训基地,理实一体化教学集理论与实践教学于一体,我校设置了测量工作室,具备多媒体教师的功能,以测量小组的形式安排座位,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近距离接触仪器,比起以往教师讲解更加形象和直观,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技能训练,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校园数字化实训基地,可以仿真学生工作环境,学习就是在工作,从而能够毕业后快速适应生产一线;最后实训设备必须充足,目前我校具备了GPS接收机及全站仪在内的所有测量仪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要求教学方法也需要较大的改变,要以学生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讲授方法。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采用了六部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多媒体直观的讲解测量理论知识,然后学生针对老师布置的测量任务设计方案、论证方案、外业数据采集、成果检核、整理报告以及质量评价。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课程网络资源库、仪器仿真模拟软件以及仪器操作视频等。

4.课程考核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该课程是新生入学后开设的一门核心主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仅采用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已不能满足该课程教学需要,因此打破原有的建立在学科型教学体系基础上的以期终一次性终结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分层次实行过程的控制与考核,在加强能力考核的同时更加重视素质考核。

三、实施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淄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土建类专业的两个班级P12建筑工程技术1班与2班进行了实验,实验前,对两个班级的入学成绩和上一年级P11建筑工程技术1班和2班进行了对比,结果基本相同。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后,知识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有大幅提升。通过向旁听的其余班级的10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90%的同学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技能更有效。由于理实一体教学不是以传统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系统性不强,20%的同学实践成绩明显优于知识考核成绩,过度的重视实践,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以后改革深化的方向。

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1.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入世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建筑人才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高校对建筑人才的培养应尽快适应向“大土木”的转变,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土木工程涵盖了原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等八个专业,专业覆盖面宽,由此可见,就现实情况来看,“厚基础、宽口径”的具体做法,大多理解为多加几门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而忽视了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优选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实际的效果与理想相去甚远。二是考试注重理论测试,忽视技能等方面的考核。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持续不断地探索、学习与创新。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仍存在较大局限。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基本上仍属于“填鸭式”单一教育方法,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科学思维的环境仍显不够,另外实践教学与课程分离,这种做法虽有利于组织教学,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建筑类企业来说,现在面临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要求:在国内,土木工程的融合,综合性工程项目的增加,特别是经济体制、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综合素质高、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成为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教学计划必须适应这种转变;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又进一步向着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努力。建筑类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国内、国外两方面的人才要求。

2.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1我校土木工程师培养目标

随着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应遵循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原则,围绕我校建设有特色大学目标,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进一步加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层次和质量,源源不断地为河南和全国土木建筑业培养和输送综合素质良好、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2.2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学生主要采取“3+1”工程师培养模式,其中3年以在校理论学习为主,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依靠本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内的工程师联合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深入到土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中,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部分,两个阶段的学习分别制定相应的校内教学计划和企业培养计划。

2.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剖析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内涵入手,在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同时,处理好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主战场作用。(1)课程体系要彻底改变因人设课现象。对课程进行梳理与整合,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复,同时力争做到课程间无缝衔接。每门课程均应尽力成为教学质量高、广受学生欢迎并充分体现学院特色的精品课程。(2)通过课程的精心设计等途径,尽可能减少课程门数;借助于其他教学手段减少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专业核心课程要尽可能安排实验内容,并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同时增加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专业核心课要按改变课程的开课方式与授课方法。探索按教学团队形式开展课程建设,按团队方式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如3-4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资深教授讲授理论,科研强的青年教师以及从企业聘请的专家讲授案例,让各个教师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4)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在教学团队或教研室平台上进行精心设计,每门课都要将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5)推行小班上课,进行研讨式学习。(6)应尽可能逐步开出全英语课程,与国际学院土木工程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班融通。

2.4校内外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师资队伍是关键。要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形成一支至善、格物、育人的师资队伍,保证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培养计划顺利实施。要明确从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如懂得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例如设计和实施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风范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学院尽可能为教师达到这些条件提供支持。逐步完善与“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相符合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同时也包括教师培养和提高的措施等。探索和建立土木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2.5教学形式与方法

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究发现性学习;提倡教师团队协同教学,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信息化教学。

2.6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前的一项综合训练。我院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价体系。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条件,鼓励学生突破专业和学科界线开展科研训练,探索学生个性培养的新途径。

2.7实习实训

实习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地质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其中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建筑类企业进行,企业实习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在企业各不同阶段的实习,熟悉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的基本方法,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工程实际需要,培养职业精神、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具有独立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内某一方向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成为面向未来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

3.企业学习阶段方案

3.1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是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企业部分所专门制订的,主要是指本科第4年的企业学习内容安排与要求。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土木工程产品的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运营、维修等过程中工程实际问题,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沦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土木工程产品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运营、维修和相关技术研究等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卓越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2培养标准

(1)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针对土木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认识和系统地表述问题,建立模型,判断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2)具有较强的新技术判别力,能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性课题,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攻关,取得创新成果。(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熟悉土木工程建设的相关程序和行业习惯。(4)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5)充分了解企业的建立、运行、管理等知识。明确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和社会角色,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4.保障条件

4.1组织保障

为使方案顺利实施,学院成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咨询专家工作组。(1)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学院教学办公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实验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工程教育改革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保证计划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2)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组长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师、工程教育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计划各项工作的实施,就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方式、队伍建设、招生方式、校企合用联盟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3)核心专家组:为了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各项工作,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核心专家组,由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型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组成。其任务就“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提出可操作的咨询意见。(4)教学指导委员会:为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学院成立“工程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教育教学委员会由院领导、专业资深教授、行业专家、毕业生代表组成。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土木工程专业制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科学合理,同时,保证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能落到实处。

4.2人员保障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土木工程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13人,硕博比例100%。获得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教师3人,获得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的5人,获得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师的教师3人。外聘企业非专任教师10余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多项科技开发和工程设计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承担了公路与桥梁、多层及高层建筑设计任务以及危房鉴定、土木工程检测等项目,促进了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能够保障“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4.3经费保障

除学校对立项建设的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经费资助以外,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将自筹部分经费,以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资助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过程中的教学改革项目的配套,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训,聘请校外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课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毕业设计等开支,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国际化培养等费用。

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建环专业,独立学院专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一、独立学院的特点

独立学院一般在管理上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有独立的校园和办学设施。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通常是由该独立院校自行签发,与所属的大学关系不大。所以,普通独立学院与传统的本科院校所培养学生的目标略有所不同。传统本科院校一般只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而普通独立学院,既注重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是培养面向科研岗位和基层职业岗位的科研型、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全职型人才。比较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

对于独立学院来讲,就业率是学校的生命线,高校招生计划基本上与就业率挂钩,所以设置就业率高的专业非常重要。2013年6月9日上午,麦可思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暨研讨会”。在《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提供的就业率排行榜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高居第七名。所以在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建设之初就设置了该专业。

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研究和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猛发展的基础建设事业对高层次的暖通空调设计与运行管理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因而开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从建国初期的八所已发展到一百多所。

建筑业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建筑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对建筑业的工程技术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健康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生态小区等概念的提出,说明了一个良好建筑环境的创建,越来越需要综合知识和能力。这表明除掌握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等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越来越多的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知识,如生理学、心理学、生态学、气象学、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学、社会学、美学、光学、声学等。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建筑类的学科活动越来越频繁地活跃于学科的边缘交叉领域带,专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正日益明显,一些科学技术概念的提出和设计思想的产生,常常得益于其他学科的进展与启迪,常常出现在边缘交叉学科群集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正是在边缘交叉区设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也正在边缘交叉区得以迅速扩大。作为新设专业学科,它一成立,就涉及到了当代建筑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许多新概念、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要求。

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致力于建设现代航空都市。以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新理念,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培育出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打造这样一个航空大都市必然需要大量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

在我国,目前有一些新型建筑内部的环境与设备尚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许多方面仍然处在探索和尝试的阶段。如某些高层写字楼和外观华丽的建筑物内部,明显的存在通风不好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或者夏季制冷、冬天供暖不到位等问题。这都需要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技术人员与建筑设计师进行良好配合,以对建筑结构和用户需求有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可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专业人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这种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各方面的需求都亟需对建环专业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建筑环境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建筑、机械、自控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接受建筑环境与能源供给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开发与使用、施工组织与安装、系统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领域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基础;

3)具有良好的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的意识;

4)掌握扎实的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理论提出解决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案的能力,并具有解决一般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6)具有能够参与生产及运行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能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7)具有获取信息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

8)具有建筑环境控制、能源供给及节能技术工程中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了解有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及法规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和合作的初步能力。

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授课模式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室、网络信息中心等先进设备开展教学。在网络信息中心或实训基地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习,学练并重。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坚持暖通空调与制冷并重

本专业自办学之初即采用暖通空调与制冷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以暖通空调为主、结合制冷的主干课程模式,形成了暖通空调与制冷相结合的学科特色。

(3)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体系合理

专业建设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建立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融入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工程特色,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参加工作进入社会适应速度快、工作能力强。此外,进入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继续深造的学生则以厚实的理论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其他院校的认可和好评。

(4)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南杯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诸多国家级和省级重要竞赛中摘金夺银。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竞赛,参与教师的设计研发工作,培养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教师中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同时在学生中也创造了一种“比、赶、超、学”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5)加强校企联合,服务地方经济

本专业积极与省内建筑企业、设计院等保持良好关系,就业渠道通畅。本专业与核工业第五设计院第六设计所、河南朝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希芳阁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等企业与学院广泛发展协作关系,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鼓励老师积极申报校企合作项目,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丰富了教学内容。

四、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我院土建类的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造价等)集中于建筑工程系,形成了土建专业集群。便于各个专业资源共享,如师资、实验室、实践基地,便于教师共同做科研、教研,便于相近专业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便于发挥集群优势。土建专业集群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平台。

目前已建成建筑环境基础实验室和建筑环境专业实验室2个实验室,共有价值50万元的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要求。

1)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始终将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培养特色。近几年来,本专业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新模式,积极与核工业第五设计院第六设计所、河南朝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希芳阁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学科竞赛成果丰硕

本专业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南杯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诸多国家级和省级重要竞赛中摘金夺银。

3)考研成绩硕果累累

目前,本专业已有50名学生考取研究生,他们分别被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东华大学、西华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长安大学、云南师范学院、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等高校录取。

参考文献

1、许为民,《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李锐,郝学军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研究与建设,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