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

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

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在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影响下,教师主宰课堂的思想根深蒂固。讲授知识的内容与方法也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行业实践。以往的包装设计教学主要是一种知识型教育,教师往往以知识的“领导者”形象出现在三尺讲台。身为“领导者”的教师,不自觉间将自己定位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地位,认为这样才有“师道尊严”。学生主要的任务则是理解、记忆、复制、引申教师传授的知识。本来应该属于学生的金色时光失去了灿烂的光辉,本来应该洋溢在学生脸上的笑容变成了未老先衰的沉重,本来学生灵动的双眼化作了呆滞的一潭死水。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网络与数据高度发达的今天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对于学生来说,包装设计的关键不是课堂授课内容的多少,而是所学知识的质量。如何识别痈余信息,抓住设计的关键,创作出新的包装设计形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包装设计教学大纲的制定之初,将包装设计课程的授课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包装设计知识的更新应尽量趋近于近3年的。这样的包装设计案例才更加符合时代的变化,才不易于落伍,才不致于落在一流美院的身后太远。同时,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包装设计行业较优异的企业和设计师,体味成功者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将教师吸收并消化的专业信息,联系自身的设计实践,引入包装设计的课堂,以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与创作。

体验式包装设计教学使原本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活泼而又丰富,既有感性认识,理性反思,又具有心灵感悟,让学生在掌握学科能力和品味文化的过程中建立一种对艺术的感悟,而不是单纯地听课、画稿、做笔记,让学生在艺术的感召下迁移创造的能力。所以,教师不应再把自己局限于三尺讲台,而应饱含情感、充满激情地与学生一起投入艺术设计的情境之中。怎样才能为学生开设令人陶醉的艺术乐园?本人在“包装的功能”这一课上,让学生尽情体验包装设计的神奇,让学生感受包装设计的乐趣。起初,以提问的方式问同学们:现在我手上的玻璃瓶护肤霜滑落到地上会不会碎?有的学生答:会,有的学生说:不会。我将手上的两个同一品牌的玻璃瓶化妆品一个扔到地上,另一个装到原有的包装盒里面再扔到地上。这时同学们好奇的看着地面上破裂的玻璃瓶和完好无损地包在纸盒中的玻璃瓶,不由得感觉包装盒很重要。之后我引申出今天我们学习包装设计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保护功能。学生在与教师亲密的合作中体验到了包装设计的魅力。可见,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情绪与课程设计思路相当重要。当教学活动需要温暖、柔和、优美或激情的时候,教师应先用自身的平和、深情,充满好奇地发出信号去引导学生的情绪高涨,到了课堂活跃的氛围无法自持时,那么,教师必须冷静。只有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知识时,学生才会被教师的情与景打动。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乐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包装设计的魅力。

二虚拟现实的互换法

当前,包装设计面临着坚守创新与环保的理念。这些都要求学校和教师及时地转变教育观念,更应把包装设计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转化和技能的领会等方面,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实际掌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来,从以往单纯地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知识和技能双向培养上来。

包装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可以良好地与客户沟通,做到会设计、会制作、会改良现有的包装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身份的互换与互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系列包装设计”这一课上,教师与学生做一个身份的互换。每位学生运用10分钟的时间将自己的设计调研、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及设计草图进行讲解。教师转换为客户,提问一些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观摩中、身份的互换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既可以消化知识又可以凝练语言,既可以开阔思维又可以启发思维。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益事。

三亲力亲为的演示法

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对合作学习的阐述,“独学而无有,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中讲究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种以演示为主的合作学习在当下包装设计教学中,为求知欲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演示平台。虽然偶尔会让课堂的纪律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但只要以学生为主体,达到感受包装设计的目的,理解包装设计的内涵,掌握包装设计的技巧,体验包装设计的乐趣就够了。在“包装造型”这一课上,教师演示一个立方体的包装盒的制作过程。从包装盒预期的大小到量纸、裁纸,再到折成盒子,教师全权相授包装盒的制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演示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制作长方体的包装盒。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感受,体验包装造型设计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快地使知识牢牢地扎根于学生的思想中,也十分的容易消化、理解、吸收和运用。知识的学习与吸收既快捷又及时。第二节课,设置三个由简至繁的题目,由浅入深探讨椎体盒形、五边形盒形、六边体盒形的制作方法。由于学生上一节课将知识充分理解,抢答异常激烈。同时,提出:什么样的裁切方法既节约纸材又结实?学生不停地在纸上画着草图,讨论着……。最后,以命题的形式让同学们包装自己的手机。要求:第一,运用最少的纸材做出最结实的包装。第二,手机的装取方便、快捷。实验:将自己的手机放在包装盒内,从2.5米的空中落下。手机完好无损并能在2分钟内打通电话视为合格。在众多学生的作品中,以最省纸、最结实、用时最短的包装设计为上品。由此可见,演示法灵活多变,亲切自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调动学生对新事物、新问题、新知识的探索兴趣。

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儿童玩具;包装设计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体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发展主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儿童时期,个体在生理方面、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是人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阶段。然而从儿童的成长环境来看,目前我国儿童正处于很多不良的成长环境当中,例如儿童用品设计的无特色性和消费的盲目性等等。如何能够引导儿童幸福快乐的成长?这是值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倾入爱心去解决的问题。

玩具作为陪伴儿童成长的“亲密朋友”在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童玩具消费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我们的关注,尤其是玩具的包装设计存在许多弊病,如儿童玩具与大众化玩具包装的矛盾、与现代勤俭教育思想的矛盾、消费主体和购买者相分离的事实导致购买玩具的失误性。因此,本文将从玩具包装产业中存在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这个角度出发,从玩具包装的装潢设计即通过色彩、图形、文字、构图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儿童对色彩的认知在玩具包装设计上的运用

包装设计由于是在有限的面积和空间中进行的,同时又因为它必须让消费者在较短的时间(据研究表明,超级市场货架上包装设计欲捕获顾客的注意力,必须在1/25秒内完成这项任务)内注意,因此它具有极强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而且儿童生性好动,购买玩具时不稳定的情绪都会影响儿童的购买意向。正是这种局限性就要求包装设计必须具有强列的视觉冲击力,而包装色彩更是鲜明强烈地给人的视觉以第一印象,从而成为包装设计诸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激烈的儿童玩具市场上,要使产品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产品的视觉特征,离不开色彩的设计与运用。

色彩的不同会给儿童带来不同的联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儿童对色彩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他们没有相关的色彩知识,因此做出的选择也是无意识的,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反映。在玩具包装设计上如果单纯的考虑色彩之问的和谐搭配和造型之间的吻合,而忽略儿童对色彩的理解,必然会影响到玩具包装色彩对玩具的促销作用。研究证明视认性高的配色比视认性低的配色更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如在浅色、中性色或银灰色背景上置放深色字体或图片更具可读性。可以考虑的组合为黑底黄图,然后是黄底黑图,黑底白图、绿底白图以及黄底蓝图等。可供选择的最低限度可读性色彩组合还包括红底蓝图、黑底紫图。灰底绿图以及黑底蓝图,这些颜色因其色彩明度近似,往往不易识别,因此,在儿童玩具包装设计中不易使用。

从色彩心理的审美角度分析,色彩在视觉上容易增强玩具产品形象的感染力,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色彩还有一种使人增强识别记忆力的作用,色彩通过成功的玩具包装设计,能起到帮助识别玩具并增强记忆的作用,而且还有引起回忆的价值,成为儿童下次选择该玩具的重要依据,通过独特的包装色彩来强化形象冲击力。例如一款芭比娃娃玩具无论是玩具本身还是玩具的包装以及展示的设计都在时刻通过粉色系列向顾客传达着一种整体统一的感觉。

二、儿童对图形的认知在玩具包装设计上的运用

图形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醒目的图形或图片更能突出玩具的视觉效果,正因为有了各具特色的图形和图片,才使得包装充满神奇的魅力与诱惑力。儿童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图形认识理解的能力是不同的。作为设计师要充分认识到图形造型在玩具包装中所起的作用,对我们进行玩具包装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对图形造型认识的特点。儿童绘画过程的图式分为涂鸦阶段、图式阶段以及写实阶段。涂鸦阶段之后在图式阶段,儿童只要能把想画的东西画得稍微有些相似,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自己的表现逐渐能够和外界事物相结合,此时,儿童能够把这一新得到的发现日益使之充实丰富起来。作为儿童心理的特征,他们对大小关系还无所关心,加上对空间关系还不很理解,综合能力、注意力等等还不够,因此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现实和非现实交织在一起。从儿童绘画中我们不难看出儿童喜欢把画面画得满满的,具有随意性,不留空隙地涂鸦各种“稀奇古怪”的图形,从这种冲动的表现活动(即并未意识到有表现的要求,而且也并不考虑表现出的形态)可得出如下结论:儿童不同发展阶段对绘画造型的认识是不同的,他们对图形意义的理解和成人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自由、活泼、具有动感的线条和图形更适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研究证实,婴儿注意面部图形,对他的生命是有现实意义的。他们喜欢自己在生活当中熟悉的形象。如果图形的内容反映的是儿童熟悉的事物,那么儿童理解的水平就高。而且对已经看过的东西喜欢再次注视。因此图形形象一定要是孩子所熟悉喜欢的形象。如在玩具的包装上表现的是一张抱着该玩具产品的孩子的照片,儿童看到和自己同龄的小朋友在玩此玩具,会产生模仿性的消费心理,从而拉近了和玩具的距离。

在选用图形方面,绝不能堆砌一些与孩子无关的画片,应遵循玩具产品种类与性质,合理选用图形。如儿童比较喜欢的卡通、漫画形象等。也可以通过观看图示可以直观地了解玩具的使用方法和性能。如波瑞欧公司生产的玩具火车的包装盒就是采取了这种方式,通过图画和箭头相结合表示了工具在使用时的旋转方向,该玩具的使用方法,使玩具使用方法的“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儿童。

三、儿童对文字认知在玩具包装设计上的运用

文字是包装装潢的重要要素之一。由于儿童的阅读水平所限,他们还不具备成人的阅读量和阅读的速度,所以字体的应用要尽量简短明了,而且要形象化和易识别。对于主体文字来讲,抓住儿童比较感性化、喜欢自由的形式和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字型采用轻松活泼或稚拙可爱的字体,不主张那种简单机械的变换文字主题、内容与图片,这样单调乏味的玩具包装不会引起孩子更高的注意力。聪明的设计师往往抓住孩子们天性好奇的特点,把文字样式设计的丰富多变、个性十足。

对于字体种类,可以选用儿童亲手书写的字体参与到包装设计中将更加人性化与人情化。如风靡全球的美泰玩具制造公司生产的芭比娃娃系列,芭比的每个“姐妹”的包装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签名。他们曾经专门走访很多学校,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姓名,许多小孩把自己名字中的字母用小星星或者花朵去表示,他们发现签名的不同风格从视觉上代表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对图形造

型认知和喜欢的程度不同。为了避免所有娃娃签名的千人一面,使芭比各具特色,为每一个芭比设计了自己的个性签名。

由于儿童多动和消费情绪的不稳定性,在购买玩具时很难做到对一件玩具保持长久的关注态度,所以说明性的文字就要采用规范性强且易认的字体如宋体、黑体等,以增加玩具使用说明的易认性。同时,在保持儿童能够通过说明文字及时了解玩具使用方法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阅读量。繁琐的文字说明只能增加儿童的阅读负担从而形成厌烦心理。

四、儿童对构图的认知在玩具包装设计上的运用

儿童用品与其它成人产品有明显的不同,体现在构图方面时,其它商品在构图上可以采取多种构图形式,但体现在儿童玩具包装上时要更多的考虑儿童对构图的审美心理特点。儿童的想象力丰富,没有拘束,不同于成人理性的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他们头脑中常常闪现现实生活当中没有的事物形象,所以成人很难理解儿童绘画的某些离奇古怪的形象特征。从儿童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往往喜欢把画面涂鸦成满篇幅的心理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多数儿童产品包装通常采用“满幅式构图”形式。但是应注意画面内容丰富时构图的层次性,做到有主次之分,这样才会有秩序感与律动感。

从构图的基本要求上来分析,首先要注意整体感,这种整体感不仅指单个玩具包装盒的整体效果,同时必须考虑玩具产品在货架展示的整体效果。构图方法往往采取均衡式构图而尽可能不用对称式构图,相比较均衡式构图的对称式构图法则则更适合于成人的理性的视觉心理特点。均衡式构图灵活性强,变化性大,是儿童玩具包装形式美的重要法则。这种方法从本质上反映了儿童视觉心理的要求。

儿童玩具包装的装潢设计要考虑色彩、图形、文字等各设计元素之间的对比统一、节奏韵律、大小比例的关系,综合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扮演的社会角色,需要设计师给予更多的关怀,来满足他们越来越多的设计需要。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中,单一的推出产品来满足所有的顾客是不明智的,对用户的目标群体市场进行细分与定位才能使产品设计方向有的放矢,不仅使用户得到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也使企业同时得到长足的利益。现今市场的目标细分化的发展趋势,想要探索如何真正的更好的为儿童群体作设计,就必须先对儿童用户群体进行分析。儿童由于其在心理认知、生理感知上的特征及延伸的消费心理的特征,直接决定着他们选购商品的特点及使用产品的方式,这些最终影响的是设计师的设计战略。

参考文献

[1]黄进论儿童玩具的价值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靳桂芳.玩具设计个性化要求及相关问题[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3)

[3]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5](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包装设计;实践教学

[DOI]10.13939/ki.zgsc.2015.20.174

从国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模式的影响,包装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环节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或者 “眼高手低”,严重影响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胜任设计工作。从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需要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设计理念来弥补文凭方面的不足,以期能与一、二本学生在用人市场上竞争。

本文以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展开分析,就如何将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提出观点和方法,为树立高职院校良好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1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实践课程严重不足

包装设计是结合了艺术创作、技术制造、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具有明确的商业性和应用性。但长期以来,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方面一味地仿照一、二本院校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包装设计的理论教育,却在面对市场需求方面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造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被大幅压缩,学生得不到有效和足够的实践机会,学到的知识与包装产业脱节甚至落伍,无法适应社会包装设计的需求。

1.2 忽略市场需求

包装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诸多课程中的一个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停留在表面的美化构图和文字、图案装饰组合阶段,导致学生包装作品普遍过于偏重视觉形象,而忽略了包装内产品的属性,以及市场需求、制造成本、包装结构、材料运用、印刷工艺等重要环节,理论脱离实际,艺术和技术知识相对脱节,作品只是好看,而无法应用到具体的印刷、生产和消费环节。甚至学生在毕业后正式进入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工作时,往往会发现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在实际商业项目制作中去,无法满足客户标准及市场需要。再加上高职院校文凭不占优势等因素,造成大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专业对口工作。

1.3 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甚至是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是人类行为的情感动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习行为也是一样,只有对包装设计这个行业充满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主动地融入教学环境中。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由于文理科成绩不理想,被迫走向通过选择艺术专业的捷径考取大学的道路,其自身对本专业的理解不够,兴趣不足。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本科学习过程中基础课程跟不上,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更加吃力。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制作练习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本来就不高的学习兴趣被打击得更低,丧失学习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造成很多学生觉得毕业能拿个本科文凭就不错了,并没有足够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对本科学习目标的思考。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但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将课程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对自己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的理性认识。结果导致学生在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没有目的性,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

1.4 教师授课方式缺乏针对性

从客观情况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具有其自身特点,例如想象力丰富、性格开朗、动手能力强、敢于大胆创新等,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在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上略显不足。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大部分都习惯了他们在一本院校授课模式,往往忽略了上述的现状,所以常常出现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理论,讲课节奏过快,重难点不够突出等情况。因此,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经常出现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包装工艺制作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开始制作之前,由于对包装行业不了解,缺乏调研与分析,单纯地从个人的角度和喜好出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容易出现创意与实际市场需求不符,过度强调美观,忽略实用性能,主题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若要达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理念,增强丰富的实际制作经验的目的,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和管理是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2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三步走”教学模式探索

2.1 增加课堂经典案例分析数量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开始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等方式,把包装设计成功经典案例制作成课件或教学模型等视觉素材进行分析讲解。结合前期理论教学环节的知识,以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迅速提高包装设计的认知能力初步认识各种技巧。同时提供大量成功的设计案例和相关的策划与创意的详解,能够抓准高职院校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以互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不同意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包装设计不是只为了美观,其更重要的功能属性是为了保护产品,帮助学生树立包装设计离不开产品本身,同时应时刻与市场接轨的务实理念。

2.2 多组织学生到设计公司或印刷厂进行现场参观调研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过渡环节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将学生带出校园走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去,主动去了解包装材料的分类,包装印刷的主要类型以及后期加工工艺,让他们能了解产品包装盒印刷制作的完整流程。同时积极从设计公司或印刷厂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设计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在校兼职教师或指导教师,给学生开展讲座和课堂指导,现场解答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遇到的创意瓶颈和技术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去感知、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与在职设计师和印刷厂技工的交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将互动式教学贯穿于整个实践环节之中。同时鼓励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新的包装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自身应用能力,专业发展趋势,行业用人标准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行业认知水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与目标。

2.3 以真实的商业设计项目为平台

改革教学环节和课程评分机制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检验环节中,教师可以将真实的商业设计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分为不同的设计小组,借鉴真实的行业生产标准,强调规范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严格执行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以招投标的形式鼓励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设计制作当中,根据学生设计构思的创意性以及制作成品的质量优劣给予包装设计课程的评分。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市场意识,应抓准高职院校学生敢于创新的特点,直接将设计教学、技术要点、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充分体现出以学生自主性为中心的原则,帮助学生掌握成熟的艺术设计理论,把握商业设计项目的主题,提升设计思维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形成明确的创新意识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课堂充满活力与吸引力,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落到实处。通过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四步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创新意识,通过熟练的专业技能制作和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的结合,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商业产品的设计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包装设计等一系列工作的设计实用型人才,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 结 论

就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虽然有别于一、二本院校的教学模式,但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从业能力等各个方面看,归根到底也是一种培养进入工作岗位后能直接适应一线设计工作的实用型包装设计人才的教育手段。本文提出的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三步走”的教学模式探索,是在结合高职院校本科教育特点,把握好包装设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的前提下,秉承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原则,立足于国内设计行业人才需求市场,为力求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而提出的结构体系。只有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顺应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学质量,增强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文件.

[2]贺萍.包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53-54.

[3]刘超.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网络财富,2009(01):9-10.

[4]金晓迎.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4(01):30-31.

[5]李欢.探索高职院校中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信息,2012(12):463-464.

[6]吴若梅.纸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C].国际现代包装及教育学术研讨会论集,2004(06):53-54.

[7]罗兵.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包装世界,2012(11):48-51.

[8]邓卫斌.浅议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课程与数字网络教学模式的结合[J].设计艺术研究,2013(06):125-128.

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 消费心理 价值功能

1消费动机

商品包装最直接的目的是激发消费者进行购买,制定商品包装计划时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这个目的。其次,即使消费者不准备购买此种商品,也应使他们对该产品的品牌、包装和商标以及生产厂家产生良好的印象。

消费者决定买东西的行动是在某种动机推动下进行的。人们的行动一般都是由一定的主观原因即动机支配进行,而动机又与需要密切相关,动机是在一定条件下需要的体现,是由人的需要转化而来。换言之,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行动的,消费者到商店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他们需要这种商品。

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但是人的需要不一定全都能转化为推动人行动的动机。需要往往以愿望的形式被人体验到。例如,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皮肤健康美丽,但是如果没有出现抗皱美容霜之类的化妆品,这种愿望就无法推动人们购买化妆品的行动,而仅仅以愿望的形式存在于心中。只有当某厂家生产了该种产品,并且通过广告宣传,使消费者了解到有满足自己美容愿望的化妆品后,消费者才会去商店购买此类化妆品。这是在满足愿望的动机推动下的购买行动。只有这时,需要才真正转化为动机,成为人购买行为的动力。

人的需要存在层次的差别,不少心理学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他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吃、喝等;

(2)安全需要:在危险和恐惧中对自由的需要;

(3)归属相爱的需要:得到亲友爱,成立家庭需要;

(4)尊重的需要:对荣誉成就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发挥自己才能的需要等等。有些消费者购买商品,一方面是为了使用,另一方面还要借此显示自己的地位、教养和鉴赏力等等。因此在拟订不同商品包装设计定位时,应对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类型作调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2购买行为特征

(1)消费者购买行为既有满足生理和物质需要的成分,也有购买能满足社会和精神需要的成分。例如,购买烟、酒、菜、奶粉、服装、鞋帽等物,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充饥、营养、保温等生理需要;而购买书籍,订阅杂志、购买彩电、VCD等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或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

(2)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时是由一种动机支配的,有时是由多种复杂动机综合支配的,这些动机综合在一起构成购买行为体系。满足精神、社会需要的动机常常伴随满足生理、物质需要的动机。例如,经济收入较低的消费群体往往更加看重商品的实用价值,对商品的要求则是价廉物美,这是由购买动机支配的行为。而经济收入丰厚的消费行为往往也讲究商品包装品质。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就相当复杂了,是生理、物理需要与精神、社会需要交织在一起,其中精神、社会需要占了主导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需要不断变化,在确立包装设计的目标和定位时,就应多从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需要着眼。

(3)消费者的需要是由低级的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向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发展的。但是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不会自发产生,而是在社会现实环境和教育及市场发展规律的影响后才能形成。消费者高级需要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包装设计的指导和影响,即消费者购买动机受商品包装引导。例如,矿泉水的包装设计,如果只宣传解渴的作用而忽视其水中所含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卫生健康的介绍,效果估计不会很好。因为现代消费者对饮用水的需要不仅为了解渴,而且还需补充人体内所需的物质元素。所以设计时应主要体现其原料来源,以及保证饮用安全健康等。这样,消费者就会被打动,才会按照包装的指导进行购买,从而满足人们生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和追求。只有了解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规律,才能使包装指导消费的作用得到体现。

3设计中的心理因素

(1)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增强包装效果的首位因素。“注意”是心理认识活动过程的一种特征,是人对所认知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现象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人们无论在知觉、记忆或思维时都会表现出注意的特征。心理学研究分析,一件包装设计要想使消费者注意并能理解、领会并形成巩固的记忆,是和作用于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包装中的文字、色彩、图形以及声音等条件的独特性分不开的。

在人们的视觉认知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而是在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商品包装的文、图、色及造型形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视觉元素,而这些元素必须具备一定的个性特征才能引起消费者注意。

(2)情感与联想。设计师对包装做到醒目并不太困难,但要做到与众不同,又能体现出商品文化内涵则是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

在商品包装设计的诸多元素中,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最强。商品包装所使用的色彩,会使消费者产生联想,诱发各种情感,使购买心理发生变化。但使用色彩来激发人的情感时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绘制食品包装时,不要用或少用蓝色、绿色。而尽量多的使用橙色、桔红色等使人联想到丰收、成熟的色彩,从而引起顾客的食欲促使购买的行动。就象我们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购买滋补类产品,大多会对大面积暖色调包装的商品感到满意,而对洗洁用品则对冷色调包装比较感兴趣。这就是商品包装作用于消费者心理的效果。

(3)成功的商品包装不仅能激起消费者情感和联想,还应当使消费者“过目不忘”。

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重现,记忆是心理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前提,回忆和再认是结果,只有识记、保持牢固,回忆和再认才能实现。

因此,商品包装设计要想让消费者牢记,就必须体现商品鲜明的个性特性,拥有简洁明了的文字、图像,同时还要反映商品文化特色和现代消费时尚。

4结语

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微妙的,也是难以琢磨的,人们往往凭自己的印象购买商品。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心理测试表明,美丽与丑陋,高雅与粗俗,关注与排斥,这些心理上的情感,不仅男女老幼各不相同,也因国家、地区和个人的偏爱而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市场,研究设计形式因素和分析消费者的各种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摸索到包装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从而提高包装设计的效果,激起消费者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

参考文献:

[1]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与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包装设计的理解与认识范文第5篇

《包装设计》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是属于典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制作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视觉传达中包装设计的审美性,还要注意在实践环节中包装的实用性。实用性和审美性两方面的不可只重其一,否则容易形成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比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形成只从装饰的角度出发,满足视觉享受而丢弃了实用价值;或一味追求实用性而产生功能主义非人性化的弊端。尤其在广告学专业中,包装设计教学必然需结合专业特性,结合其广告传播以及市场需求展开。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中,系统性规范性贯穿其中。包装设计课程设计通常按部就班从包装基本形态到应用设计逐步进行。但在结合广告学专业特性,尤其要求审美与使用结合的前提下,若仍一成不变得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包装设计如何面向传统和未来,不仅要培养学生设计审美的水平,但也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方面进行包装设计创造力的教学。我们需要认清专业课堂教学与课程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的关系。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当下社会实际状况。包装设计课程中有许多细微的环节并没有做到从市场、实用以及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包装设计,比如学生对包装材料认识的缺失———相当部分可利用材料已经成熟运作在产品包装中,但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并没有更新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当然也无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包装设计课程不仅要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先进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以及设计教学与市场研究的关系。

二、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的建议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包装设计是与市场及产品非常贴合的课程

这需要我们在包装设计课程过程中加强对市场的勘探了解。作为以现代设计为导向的设计课程,不论我们在设计理论中,还是实践操作中,现代包装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都要了然于心,而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发展不断跟进的。这也是对于设计类课程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这并不是简单的几分问卷调查,也不是纸上谈兵,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市场发展,还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包装设计的现代化,做到包装的超前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把握包装设计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包装设计并非孤立地做好保护产品和视觉美观就够了,它在广告学专业中是作为一个环节一个链条存在的。课程教学需要带动学生宏观得观察包装设计的意义并思考包装设计要与企业品牌的关系,将包装设计课程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将“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注入教学设计。“绿色包装”等环保观念在包装设计发展中常被提及,实际上有些设计也已经将此付诸市场。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还是一个挑战。有些学生在错误的引导下盲目地追求“绿色包装”,结果导致设计成品甚至比非“绿色”更昂贵。这种形式主义在教学中确实需要我们深思,正确引导,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要想为学生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必须将丰富的知识内容教学与实践制作教学视作同等重要。包装设计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地实践操作,包装设计教学并不能止于学生的电脑样稿或者手绘概念图,它需要学生熟悉相应的材料和工艺,熟悉包装制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尤其是在课程中后期,实践制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学生是否将包装理论知识转化成设计能力并提高了设计素养,最终这些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将有利于他们今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