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范文第1篇

一、我省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成效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把土地整治作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和城镇村建设用地整治,保护了耕地资源,保障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需求,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一)农用地整治稳步推进。始终把垦造耕地作为国土资源开发保护的重点内容,2008年实施“百万”造地保障五年工程,共垦造耕地113.83万亩,其中低丘缓坡开发74.7万亩、滩涂围垦造地14.83万亩、建设用地复垦15.33万亩、土地整理8.97万亩,超额完成106万亩的目标任务。2013年启动的“812”土地整治工程计划5年再垦造耕地80万亩。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护,先后组织实施以吨粮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地力培育为重点的“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广冬绿肥及商品有机肥促进土壤有机质提升,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改善耕地配套基础设施,构建耕地质量管理体系及评价技术体系。近4年共启动实施22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地力培育,累计完成地力培育1617.4万亩次,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42.86万亩。大力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争取金衢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建设用地指标16.33万亩、甬台温建设用围填海指标12.5万亩、舟山群岛新区陆海统筹建设用地指标12万亩,保障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二)建设用地整治有序开展。争取部省合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编制省、市、县、乡四级土地整治规划,出台政策措施,规范项目立项审查、实施管理和验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置向中心村培育、“空心村”复垦和下山搬迁倾斜。截止2012年底,累计启动1326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使用增减挂钩周转指标12.17万亩,计划搬迁农户20万户,拆旧12.6万亩,可复垦耕地12.2万亩,可安排建新13.8万亩;目前已完成26个项目验收,复垦耕地0.655万亩,建新0.72万亩。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完成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的编制实施,优化全省城乡空间布局,全面部署“三改一拆”行动,推动城镇空间发展转型升级,启动实施“亩产倍增”行动计划,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试点,加快废弃矿山复垦。2011年全省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面积121.37平方米,接近规划控制值,2012年亩均建设用地GDP产出19.6万元,比2010年增长23%,2013年上半年累计拆除违章建筑5665万平方米、“三改”建筑面积4081万平方米,三年任务有望两年完成。

(三)整治资金投入持续加大。近两年,全省(不含宁波)共计投入土地整治资金159.9亿元,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37.5亿元、耕地开垦费38.6亿元、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10亿元、土地指标有偿调剂收入36.6亿元、其他财政性资金22.5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2.2亿元、其他资金2.5亿元,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省财政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扶持重点,安排“百万”造地保障工程资金15.9亿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专项资金4.6亿元、基本农田建设保护资金11.5亿元,提高省统筹补充耕地补助标准至5万元/亩。各级财政出台政策,提高开发造地补助标准,加大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补助力度,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启动实施,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顺利进行。出台造地改田资金、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等财政管理办法,鼓励资金整合平台建设,开展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强化监管验收,不断提高土地整治资金使用效益。

(四)体制机制建设日趋规范。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落实补充耕地责任和部门职责分工,严格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选址方案评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加强垦造耕地项目及标准农田占补置换监管,实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落实项目挂钩制度,严格补充耕地验收,连续1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管理,从严控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范围和规模,按照封闭运行、规范管理、结果可控的要求,合理设置建新、拆旧项目区,确保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加强项目报备,督促增减挂钩指标及时归还。建立土地权属调整机制,按照确权优先的原则,理清土地整治范围内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明晰界址和权属,设立协调机构,公开公平公正地制订调整方案,项目实施后及时办理土地确权、变更登记手续。注重维护群众权益,合理制订农房搬迁补偿安置政策,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和项目公示制度,土地整治项目选址、立项、实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听取群众意见,土地调整互换取得农民同意。

二、土地整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土地整治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省“四化”同步快速推进,“双保”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土地整治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调研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用地整治困难重重。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较少,集中连片、立地条件好的地块也已先期开发,低丘缓坡开发难度日益加大,且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滩涂围垦计划指标少,且造地周期长;建设用地复垦补充耕地有限,且进度不理想。据估算,“十二五”期间我省各类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约263万亩,需占用耕地170万亩,补充耕地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平原地区、城市郊区大批优质良田被占用,而新垦造耕地在项目选址、工程实施管理、质量验收等环节把关不严,加上地力培育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因素,造成新垦造耕地质量相对较差,个别地方还出现垦造耕地无人管、无人种的现象。基本农田建设与管理还不到位,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缓慢。

(二)建设用地整治成效不明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还处于起步阶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立项和建设管理还处于摸索之中,加上基层财力不足及农民意愿不强等因素,试点项目进展缓慢。部分农户搬新不拆旧,“一户多宅”,造成宅基地复垦难和农村土地资源两头占的现象,影响了政策的权威性,也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日益扩大,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粗放低效用地等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土地利用效益与好的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三改一拆”目前还处在“拆”的阶段,“三改”工作还没全面推开。

(三)土地整治资金投入不足。低丘缓坡开发、滩涂围垦造地的补助标准亟待提高,农田质量管护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拆迁、建新、复垦等也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同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收入不稳定,各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障压力加大。土地整治融资渠道不多,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后融资难度增大,风险较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及新增耕地指标按照当前出让和转让的价格,收益难以实现项目资金自身平衡。田水路林等各部门涉农资金政策上整合不够,没有发挥叠加效益。

(四)土地整治管理机制难以落实。有些地方片面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破坏了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耕地质量整体上也在下降,我省近半地市已无耕地可造,不能在本区域内实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3年来,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周转指标难以按期归还的问题还很突出。土地权属调整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整治中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还存在部分农民“被上高楼”的现象。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上我省土地资源禀赋条件不好、耕地资源较少、国土开发利用强度已较高等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政策衔接及制度安排上的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关注耕地的数量平衡,片面追求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对补充耕地质量和后期管护关注不够,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认识不深,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节约集约用地不够主动,工作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建新、轻拆旧”、“重用地、轻复垦”、“重增量、轻存量”的倾向,影响了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治、标准农田建设及农业“两区”建设等规划衔接上脱节,低丘缓坡开发存在零星基本农田置换及林地权属调整等政策障碍,滩涂围垦造地项目落地难,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存在分类指导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三、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建议

面对这些困难与挑战,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整治,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落实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以强化责任意识为重点,加强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的倾向,要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依法保护土地的责任,各级涉土涉农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在农业“两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村住房改造、中心村建设、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下山移民脱贫致富等项目上要与垦造耕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统筹推进。建立健全土地整治责任制度,将耕地数量平衡及质量提升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使用情况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展的考核体系,把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作为各地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之一,加快形成分级负责、逐级推进、共同努力的工作格局。

(二)以保护耕地资源为基础,深化农用地整治。坚持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开展低丘缓坡、沿海滩涂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摸清补充耕地资源潜力,编制并安排好垦造耕地的规模、时序和区域,有计划组织实施。加快农业用围填海项目的储备和报批,统筹使用好围填海指标,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和灾毁土地复垦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垦造耕地任务。推行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在项目选址、实施、验收等环节更加突出质量监管,防止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全面开展移土培肥和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坚决落实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结果作为耕地占补平衡验收制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达到旱涝保收的标准,加大有机肥、速效肥、缓释肥推广力度,狠抓地力培育,鼓励耕地流转承包到户,发挥经济效益,全面建立地力监测机制,健全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制度,定期公布耕地质量等级状况。规范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及示范县建设,努力建成若干“万亩方、千亩方”基本农田保护示范点,粮食生产功能区要约束性种粮,坚决纠正“非粮化”现象,逐步推广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建立村级农民耕地保护组织,探索管控性保护、建设性保护和激励性保护并举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共同责任机制。

(三)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导向,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治。坚持城乡统筹,节约集约,按照“先减后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的原则,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从政府推动型向农民意愿型转变,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的多赢效应。把按时拆旧复垦作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地方政府拆旧复垦率的责任考核,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先复垦后挂钩,“先补后占”,引导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从建新主导型向拆旧复垦主导型转变,加快研究农民闲置宅基地流转和退出机制,畅通宅基地使用权收回渠道。全面推进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促进乡镇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探索“全域联动、全域整治”的整镇、整县大国土整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培育,推动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科学谋划“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利用和建设,以土地整治为核心推进“三改”工作。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力度,加快低效用地改造,有序推进亩产倍增计划,实现土地整治从外延扩张向内部挖潜增效转变。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范文第2篇

项目建设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为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确保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制定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谭传东为组长,工会主席胡圣华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环洞庭湖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具体由土地整理中心负责实施,领导小组派专人驻守工地,时刻做好监督,及时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庭园春天宾馆项目由万朝新同志负责全面监管,联系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二、项目进展情况。

1、环洞庭湖土地综合整治(一期)。

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是国家在全国耕地保护重点区域开展的十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之一,也是我省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投入最多、任务最重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为期15年,分三期实施,目前我市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主要涉及保河堤镇,包括该镇大山、荣台、中心、民兴、中南、青苗、七星等七个行政村,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36万亩,总投资为4700万元,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废弃宅基地、荒草地的复垦、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田间道路建设等,项目实施阶段,我们面临诸多困难,连续干旱,砂砾无法供应;施工材料,特别是水泥价格涨幅较大;全省电力紧张,停电情况严重;农忙季节人工短缺等,我们积极主动跟政府部门汇报,争取电力部门对项目区电力供应的倾斜,施工时,督促各个标段加快施工,加强监管,提高项目的整体速度,主动跟项目区周边县联系,扩大项目区原材料的供给范围,降低成本。目前该项目已接近尾声,预计一期工程在今年8月底前可完成竣工验收。

2、庭园春天宾馆建设。

庭园春天宾馆是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由我局招商引资,湖南银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一座四星级宾馆,宾馆地块位于九澧大道以北、市盐业公司以东、桑园变电站以西,占地约20亩,宾馆预算计划投资3200万元。该项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动工,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施工,预计今年8月底进行大楼装修工程,年底交付验收。

三、具体工作做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始终坚持 一落实工作责任。把项目工作分解落实到部门的每个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抓投入就是抓发展的工作思路。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力度,力争形成合力,注意跟踪落实,促进项目加快建设。三加强项目督查。督查把重点放在资金的拨付上,特别是拨付的进度。严格按照取现场督查、项目通报等形式进行督查,要求抢抓工期的同时保质量,推进项目实施,强力推进项目落实,确保了重点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领导,继续推进环洞庭湖土地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施工,切实做好扫尾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建设任务,准备迎接省、市领导对(一期)工作的检查和验收。

2、积极开展环洞庭湖土地综合整治(二期)工作的申报,做好项目立项、设计、预算等工作的前期准备。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范文第3篇

一、抢抓政策机遇,争项争资成效显著。

我局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湘江流域发展规划、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创新创业发展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投入的政策机遇,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和对接力度,将我县一大批涉及基础设施、民生实事、农田水利、重大产业等项目有效地挤进了国家和省项目规划笼子。

1、农业经济方面。牵头向省市发改委呈报了我县“十三五”农林水利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包含新农村建设项目1个,水利项目12个,农业项目7个,林业项目7个,畜牧项目2个。有效地将金龙、青山岛生态集镇建设项目和樟树港辣椒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项目挤进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项目建设计划笼子,并已全面启动实施。还将特色农业、机埠维修、生态种养、渠系护砌改造等8个项目挤进省财政预算内投资计划笼子。全力争取到石塘、生态集镇建设资金400万元,湾河排渠建设资金400万元。与此同时,稽核县情实际,研究制定了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总体思路和分配方案,目前方案已由省国际咨询中心完成编制,并已通过专家评审。

2、产业发展方面。与县工业局、县工业园等部门一道积极争取利澳肥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新型多功能复混肥项目、日日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精米深加工项目、华康食品有限公司辣椒深加工绿色产品和金甸甸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进入全省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项目笼子。铁香茶叶有机兰花、远大可建、嘉盛德特种环氧树脂制备等11个项目进入全市2015年高新技术项目库。并将众均科技钢构件及橡、塑配件生产项目、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等5个项目列入市“十三五”工业强市发展规划项目库。全年共争取到企业技改资金884万元。

3、交通能源方面。切实加强与省发改委、省交通厅对接,将我县S217、S101新泉至望城乔口公路(段)纳入2015年省预算内洞庭湖生态经济建设专项环湖公路项目规划,争取到省专项补助资金900万元。积极争取S217营田闸至樟树、S102城关至屈原营田、S321城关至芷湖口3个项目进入2016年至2020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目前正在全力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将全县19个乡镇涉及329个行政村的10千伏电网改造工程,列入市“十三五”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建设计划。全力争取我县天然气工程进入市“十三五”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库。

4、三产服务方面。通过层层筛选,招开项目申报会审会,今年将金甸甸检测检验中心、华康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平台和天跃变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3个项目挤进了省商贸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平台笼子。向国家、省发改委呈报了友仁集团8.5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和金穗科技1万吨收纳仓项目,争取到粮食仓储项目国投资金600余万元。目前,两个项目的仓储建设已基本完成。

5、社会民生方面:积极争取了惠安公租房、和顺公租房、佳家乐公租房、八甲棚户区改造和县茶场安置小区5个项目列入省2015年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争取到对外配套基础建设项目资金3000万元。积极申报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新建工程、县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改扩建工程、县六塘镇卫生院等12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以及县白泥湖乡大冲村卫生室等262个村卫生室新建工程纳入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将县湘滨镇柳潭中学、静河乡安静中学等4所中学纳入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计划。争取到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项目资金1200万元,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项目资金240万元,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600万元,村级卫生室建设资金1260万元,初中校舍建设工程建设资金435万元,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项目资金1000万元,村级服务中心项目资金30万元。另外,还有以工代赈项目资金68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项目资金230万元。

6、基础设施方面:追报了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目资金增补进计划,争取到追补资金523万元。积极帮助园区对接一批园区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到第二污水建设资金1000万元。在推进“135”工程建设上,我局迅速落实项目实施方案和建设主体,按照建设任务要求,倒排建设工期,抢抓工程进度,与县工业园、金龙新区等部门一道合力攻坚,争取到省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专项奖补资金2400万元,同时将该项目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行动计划“511”重大项目库。目前,已建成卓达地产20万平米标准厂房,天宏置业21.5万平米集中工业地产、凯特电力2.09万平米标准厂房和君德地产2.04万平米标准厂房现已全面启动建设。

截止当前,我局共争取到中央和省补资金不低于3.5亿元,同比增长20%。特别是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政策出台以来,我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一个项目联一名分管负责同志,进行“一对一”打桩定位,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分线对接跟进。通过我们的努力,前四批共争取到农发行和国开行专项建设基金2亿元。从整体上看,今年通过发改口径共争取到各类资金5.5亿元,较去年多争取2.6亿元。

二、强化项目管理,全力助推项目建设。

在加速办理项目前期审批手续的同时,切实加强对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管,全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将重心转移到项目批复之后的建设管理上来。

(一)加速项目前期审批。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决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相关规定,切实加速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今年,我局共审批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向上呈报审批项目12个,下达固定资产年度投资计划56次。同时加强项目的节能评审,节能审查率达到100%。严把工程建设招投标核准关,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全年共核准项目招标45个,其中公开招标项目26个,邀请招标项目17个,不招标项目2个。所有招投标事项均在指定网站进行公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化。

(二)强化项目后期监管。详细制定了我县2015年稽查年度工作计划,对我县2010年以来中央预算内和省投资的6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并形成了《县2010年至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自查情况统计报告》。5月下旬,我局配合省市稽查办对我县公安、检察、法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以及卫生、城市建设、产业振兴、产业服务四个科目的中央投资项目开展了整改复查。同时,加强对项目建设招投标的监管,全年共查处应招标末招标项目23个,并书面要求整改。通过整改,目前各类项目正在按建设计划有序推进。

(三)扎实开展联手帮扶。我们切实结合发改部门的职能职责,积极谋划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强项目对接力度,对所联项目进行重点帮扶,将英思特电子技改项目纳入了全市2015年高新技术项目库,积极争取了湘江二桥进入省环湖路规划笼子、湘江风光带进入环洞庭生态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笼子,长岳轻轨、虞公庙码头、浏淑铁路、常岳九客运专线等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对接工作,力争进入国家及省“十三五”规划笼子。此外,扎实推进乡太合围村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和绿化四件实事的联点帮扶工作,并拿出5万元对村主干道绿化和困难户慰问帮扶。

三、加强数据监测,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仍是把握经济运行基调的主线。我局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年初,我局成立了农业、工业、房地产、能源、三产和社会事业六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有关部门单位、农业大户、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三产服务业,全面了解撑握投资、生产、销售、运营等情况,撰写了《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半年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一季度和半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并就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园区发展、扶持小微企业、促进创新创业等6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并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一致认可。

四、立足全县大局,精心描绘“十三五”发展蓝图。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启动之年。我局切实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入融合新理念、新要求,紧紧围绕“冲刺省十强”的奋斗目标,结合县情实际,注重优势发挥,成立了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与此同时,我局诚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14位专家,分为产业与经济、空间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乡统筹、生态与环境、政府改革与社会治理、财政金融与土地开发利用6个课题调研组,深入到全县40多个部门、4个产业园区、20余家企业、3个乡镇、7个社区(村)进行现场调研,并通过比照江西永修县、郴州嘉禾县、苏仙区以及常德汉寿县等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确定了我县“十三五”期间,坚持“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战略,继续打造“经济次中心、制造次中心、消费次中心、省会长沙卫星城、城乡统筹样板区、现代滨湖生态宜居城市”和“对接长株潭、借力环湖区、学赶永修县,冲刺省十强,争当排头兵”,把建设成为“五地三宜,强县”的发展定位。“五地”即:长株潭现代装备制造业承接和配套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配送和加工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区域性港口物流基地;“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经过8轮修改,形成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县“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共386个,总投资1556.36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总投资1283.19亿元。《纲要》编制情况已向县人大作了三次汇报,并在县长办公会上审议通过。

五、深化改革攻坚,切实提升行政效能。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创优服务环境,有效地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升。

(一)政务公开更加完善。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利用单位走廊宣传牌、电子显示屏对全局的党务、政务进行公开,并就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在单位门户网站进行更新,确保了政务公开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干群沟通互动更加畅通。继续推行重大项目会审制,使国家投资项目的呈报、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全年在政务公开网共上传各类信息54条,较去年同期增长15%。及时答复人大建议2次,办理“12345”服务热线工单8个,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干部作风明显改进。我局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市九条规定和县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认真落实党组主体责任,纪检组监督责任,建立健全了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日常管理、绩效考评、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务实管用、指导性强的作风制度体系。今年来,通过全体干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局干部职工认识上明显提高,行为上更加规范,谋事干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没有出现一例上班时间玩手机游戏、网购、炒股等违规现象,指纹考勤违规率仅为1.2,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年机关财务支出较去年下降了30%。上半年,在全县服务型机关评比中,我局综合排名第二。

(三)服务环境逐步优化。一是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我局成立专门班子,集中对职能职责范围内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在原有48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通过审查清理,共取消6项,保留42项。二是取消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对已列入全县五年规划纲要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我局只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批复,不再另外审批项目建议书。三是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在项目审批上,按照国家及省相关政策,逐步放开项目审批前置条件,一般只要求项目单位提供国土用地预审意见和规划选址意见,除重特大项目和有明确要求外,一般不将环评作为审批前置条件。四是简化咨询评估。在办理一般项目审批、核准手续时,我们原则上到项目实地踏勘,现场议定,不再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五是建立和完善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投资项目网上申报、网上审批、信息纵横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