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8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践行培育与构建是我国思想政治领域内相当长时期的重要的时代课题和任务,也是一个牵涉到很多因素和层面的系统性工程,其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是这些众多影响因素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想文化大背景和土壤 。因此,研究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紧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紧迫的文化价值。
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实践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头羊,在各行各业政治思想工作成为热门话题和重要的时代任务。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民族共同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基础、思想世界、风俗习惯与信仰理念,这些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包含了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相通的因子,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诸多的有益成分,但是不排除这些多元化的文化也存在很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一致的地方,甚至有些是矛盾和冲突。面对这种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将如何取舍、如何将之作为发展的平台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文化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不单纯是一项思想文化领域的事情,更多的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来支撑和保障,但是当前我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与国际环境的发展现状,存在一些不利于社会核心价值观构建工作顺利运行的因素。由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工作将面对各种复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多重关系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体系特点,一方面是具有一些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包括诸少数民族本身独特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践行就是植根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行进的,这种文化大背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了内容、模式方式、机制和制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思想资源,同时也包含一些不利的思想文化成分。
(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背景
一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阐释有很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比如,当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倡的和谐相处、仁爱、自然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构建和拓展具有诸多的启发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所提倡的;爱国优良的政治文化、民本的治国理念、务实创新的人生进取理念等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含有非常多的关于如何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一些方法资源,比如重视价值观的教育模式,科举制度的推行将国民价值观的构建与国民的教育和学习、工作挂钩;重视家庭教育在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少数民族还将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培育与日常的信仰活动、日常礼仪活动相结合,这些价值观构建的方式和模式都是值得我国当前核心价值构建学习的。
(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挑战与不利的影响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面临着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多种文化的挑战。从纵向来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的东西。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属于传统时代的东西,难免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存在一些不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消极因素,比如中国的家文化、男尊女卑、男性文化、等级文化等等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各个不入。
二是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国家,传统文化还包含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很多处于非现代化的状态,包含很多不文明的因素和成分。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含的这些不利因素,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还面临着如何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扬长避短的时代课题和挑战。
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面临诸多的机遇、挑战与问题,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新加坡在多种文化背景下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做法,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性、思想和文化性的价值取向;科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当代阐释力;多渠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教育与践行,将灌输与引导相结合,推动生活化和大众化的道德建设模式;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所需的制度和机制的顶层设计,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制度保障。
(一)吸收传统文化的思想性和文化性们,建构以文化性和思想性为主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构建文化性和思想性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务必要抓住当前各种文化和思潮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力求各个环节突出文化性的价值走向,突出其思想的教育性。
二是构建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务必要遵循文化思想发展的规律、遵循国民价值观养成的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力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工作科学化;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包含构建主体、客体、环体、载体等等要素,对这些要素要进行需要系统化统筹安排。
(二)加大理论研究,凝练和整合传统文化精华,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价值。
一是全方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构建的理论研究,要打破常规,对核心价值观构建进行纵向考察。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能将之仅仅当做一个逻辑命题来处理,更应该当做一个历史命题和现实命题来思考,努力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的规律性东西,关照当下中国的历史定位。
二是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不断吸收其有益成分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内容体系。
三是抓好三个维度的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操作性[4]。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中要建设好国家层面的主导价值观,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好社会主体的共同价值观,增强其认同力和生命活力;建设好公民主体的基本价值观,增强其现实性和实用性。
四是面对多样的文化思想发展态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建务必要处理好分化与整合、继承与创新、开拓与实践等关系,真正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保持吐故纳新的态势。
(三)吸收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建构显形与隐形相结合的模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工作立体化运行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认同教育,做好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认知性基础。鉴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形教育过多,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相结合[5],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网络化模式发展,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二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发展,努力破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生活世界的各种困境和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过程主要有理论的长远性和现实生活的短期性、理论体系的抽象性和现实生活的经验习惯性、理论的普遍性和共同性与现实生活的场景性等三大困境和冲突需要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圈子中,才能够真正让国民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因此,针对这三个困境,充分发挥利用好家庭、社会和学校和网络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结合国民的日常诉求来进行,从现实生活诉求角度来解读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还要遵循国民日常生活的认知图谱和认知图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系统郭国民化大众化,从形式到内容尽量实现从哲理学术性向日常生活性的转换;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还有融入到国民日常生活的情感世界中,提高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融入到国民日常生活每一件事情的参与过程,从大的国家大事到小范围的私人圈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从这里开始展现和落实,
三是加大文化的引领教育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融入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尤其是发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此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四)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与机制,设计和建设好符合当今实际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运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现代社会的价值观,需要现代性社会制度为其提供刚性保障,提供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平台。正是由于这样,所以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工作开展的同时,务必要作好与之相配套的经济机制、政治法律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完善工作,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一致性、同步性与互动互补性,以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做好各项制度保障。
总之,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环境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供给和动力支撑。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建构一套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并用到实践中去,注重文化引领对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季文,欧凯.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文史杂志,2012(3):4-6.
[2]胡刚.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之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5):62-65.
[3]黎昕,林建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2(9): 37-39.
>>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保护与传承 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 多元推进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 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发展与保护分析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媒介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论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变迁与保护 传承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街道景观更新 论多元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在高等学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方式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 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传承发展的路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途径思考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教育传承的意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242-245.
[4]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编.测量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汝军红.历史建筑保护导则与保护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159-167.
[6]李先逵.干栏式苗居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9-71,109.
关键词:云南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校本化 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36-0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有竞技性质,也有表演娱乐性质,具有教育教导、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交往交际的功能。加之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大多都具有就地取材、对场地要求不高、易学易开展的特点。因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文化特征和多元价值功能决定其校本化教育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无疑,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为现代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特色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服务;另外,教学实践证明,学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场所,对促进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构建特色的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内容
当下,形成特色教育风格是学校教育目标指向和重要工作,而活跃于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内涵深厚、独具特色,是其首选的教育内容之一,其融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正好与其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就此而言,云南学校教育活动中可根据区域情况、学校实际而选择适宜于自身学校教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特色的办学风格。而对于云南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和欠发达地区来说,学校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发展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方式,是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和独特的办学风格之所在。笔者在田野调研中也发现有一些学校适时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也可收到不错的教育效益。例如,玉溪市新平县杨武镇中小学校课间操活动融入了烟盒舞、元江县羊街乡中学棕扇舞项目,德宏州部分中小学刀术及棍术,丽江古城区学校打跳运动,文山州学校板鞋竞速,玉溪师范学院抢花炮等等。
2 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我们面对教学对象的身体素质、能力状态是有差异的。而学校体育教育总体目标是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每位学子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让所有学生共同成长,实现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学会几项体育运动的技术与技能以及实现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他们都体现着个性化特征。不难看出,他们每个人的体力、体育基础、体育能力、体育态度、体育兴趣、锻炼习惯都是各不相同,这给我们学校以及体育教育工作者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何实现个性化教育、如何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重要工作。我们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教育传承,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目标。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可筛选融入学校教育活动的项目众多,可为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众多的素材,使不同情况的学生有更多选择,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贯彻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受益的现代教育原则;也为体育教育发展拓展了空间,对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及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多元化需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促进体育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教育传承,使体育教师享有参与课程开发、研究的机会。但由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造性和艰苦性的工作,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现存条件、学生情况,另一方面要探究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的可行性,过程肯定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地认识和研究课程、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与创新,构建适合于学校教育传承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达成预期的教学效益及目标。无疑,教师在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的过程,促进了体育教师将现代体育科学知识与技能,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能够使教师教育理念、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等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了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4 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是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的主要场所及传承地。云南学校教育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把它贯穿于各级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走进校园,并与现代体育运动互为补充,让现代学生认识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掌握一些传统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试想,当这些掌握良好的民族体育知识与技能知识的学生走出校园,将有可能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骨干或者是指导者,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人,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传承打下基础。可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教育传承,扩大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群体,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也是两者兼得的形式,对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有利于云南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具有民族性、表演性、竞技性、审美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加之这些项目本来就是本地学生小时候与伙伴们娱乐玩耍的主要内容,对其有着深厚感情,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由此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进行教育传承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和路径。我们可以预见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运动进行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必然给云南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理应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摘要文章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
一、前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先民在生产及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千百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一直作为各民族不可或缺的健身、娱乐手段而稳定地传承和发展着。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逐步加快,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正处于不断地前进状态中。然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却朝着与之相反的方向衰退着,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或正在走向消亡。于是,如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以及传承的问题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体育文化教育的冲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显得极为苍白。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普及,在众多的民族地区,现代体育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内容。尤其在接受中学和更高层次的教育之后,自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失落感会更加突出,现代年轻人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远远不如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就是一个事实。这样一种状况带来的后果是代与代之间的传统文化知识逐代递减。
(二)缺乏相应的宣传
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许多传统体育项目只是在本民族内传播,而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在民族节日时才被搬上“舞台”,群众参与性不强,更不会在其他民族间广泛传播,许多民族地区交通不便利,生活条件落后,有的地方刚通上电,这些客观条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理论研究层面单一
在研究视角和内容上看,现有研究,对体育文化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体育文化的制度层与行为层的研究较少;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多,中观层面的研究较少。研究视野仍不够开阔,需要进一步扩展研究领域和视角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如现有研究成果就缺乏比较研究的视角,而通过比较研究更容易揭示出西南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人文地理环境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与规律。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才匮乏
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离不开人才,专项体育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据分析,一些少数民族青年因当地发展空间有限,他们多选择了“背井离乡”,到大中城市去寻求发展机会,致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出现后继乏人现象;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离开故土后,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所在地强势文化的熏染,逐渐淡化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另外,当地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视程度不足,因措施不到位,没有出台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因工作不到位,致使出现“纸上谈才”的现象,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迫不得已,最终放弃了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的对策
(一)在教学中适时增加民族传统项目
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游戏活动,参观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遗迹、遗物、古迹等;在学生的课程中加入一些本民族的运动方式、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本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艺术品的制作等活动。这样以来,能够使学生具备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对传统与现代文化做出鉴别和判断,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成果来克服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社会观念。
(二)运用网络、新闻媒体加强宣传
当今科技的进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网络生动活泼地展示给世人,让世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瑰宝。通过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加强宣传可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促使广大人民改善劳动力素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生活内容,健身娱乐,通过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加强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民参与到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伟大事业中来。
(三)理论研究应丰富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体育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在分布上呈现的连片、带状的地域特点,在层次上体现的历史纵深度与多样性,在形式上表现的鲜明地方民族性,在商业开发上蕴藏的巨大扩张性。开展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比较同一类型的,也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的,包括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现状、运行机制与人文特征、开发利用的渠道与模式等。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合旅游业进一步开发传统体育项目
少数民族地区良好的旅游环境,引人入胜的传统体育文化极大地顺应了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云南地区,各族人民经常利用节庆活动来开展民族体育旅游并以此来吸引游客,使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成为无数游客感受浓郁民族风情、体验新异神奇和健身娱乐的一项旅游活动。这一方面,保护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基金项目:课题由贵州省民委、贵州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传承[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4).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集中的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文物众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千百年来,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承载民族情感、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架构了西部古朴神奇、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如贵州全年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较大的民族节日就有100多个。西部地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以少数民族为特色的文化发展,前景广阔。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是增强西部地区文化生命力、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西部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西部地区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多措并举,制定出台了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着力完善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措施,积极打造民族文化精品,促进了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但西部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母语危机日益加剧
由于全球文化交流和文化碰撞,使得本就处于脆弱状态的民族传统文化更趋于濒危边缘,尤其是母语危机日益加剧。在走访10多个少数民族村寨调研中发现,彝语、苗语、布依语、水语等有下降趋势。
二、少数民族文物和资源流失严重
由于民族文物,特别是民族古籍大多散存在民间,保护意识淡漠,保护条件差,管理能力薄弱,损毁现象较为严重。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短期行为,无序开发,造成了民族文化资源的流失。特别是民族古籍传播渠道狭窄,普及使用范围不宽,民族地区大多数人不具备识读能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面临断代危机,很多具有珍贵价值的民族古籍文物将成为无人识读的“天书”。
三、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协调
有些少数民族文化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只注重商业利益,不注重文化保护,导致了许多伪民俗现象,造成了民族文化认知上的误区。同时由于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不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未能使之转化为与之匹配的文化生产力,制约了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四、民族文化人才奇缺,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在民族文化队伍建设和民族文化经费投入上存在人才奇缺和经费严重不足现象。现从事民族文化工作部分人员的专业不对口,工作技能与工作岗位错位;同级财政对民族工作虽有“三项经费”,即民族工作经费、发展资金、教育补助金,但没有单列的民族文化经费,难以保证工作的有序推进,致使民族文化工作“认识有位子、财政无盘子”,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举步维艰。
五、民族文化统计工作有待加强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资源殷厚独特、潜力巨大,非常有利于综合开发。要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必须要摸清西部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底数。在有的地方,虽然也强化了民族文化工作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但底数不清,界定不明的情况仍然存在。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西部地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好又快地推动西部地区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
一、强化民族文化普查统计工作
为加强对西部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建议在西部地区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工作的普查统计,进一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分类界定,规范管理,建立西部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体系,积极推进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二、制定规划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从西部地区文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制定促进西部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建设的战略规划,积极深入挖掘西部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提升西部地区的文化软实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培养民族文化人才,加强民族文化队伍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的血脉和根基,为进一步加大民族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传承人的保护,建议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出台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相关标准,规范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加大培养民族文化学科带头人,在西部地区普通高校、职业学校设置相关专业,培养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人才。壮大民族文化工作队伍,保护和激励民族文化传承人自觉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好文化传承和继承保护工作。
四、加大民族文化工作经费投入
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必须要有经费做保障。建议设立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工作专项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以促进民族传统文物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民族文化工作“认识有位子,财政有盘子”。
五、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西部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民族文化资源区,建议国家制定出台促进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政策,在西部地区建立多个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民族文化园建设,彰显民族文化特色,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既可以更好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又可以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