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科研计划

学校科研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科研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科研计划

学校科研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坚持以“突出教学、强化管理、服务师生、争创一流”为工作指导思想,坚持“教学工作课题化、教研工作特色化”的教学教研工作方向,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要求,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实际,坚持强化教育科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亲近教师、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着力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发展教育科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科研、校本研修、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完善教学模式。

三、总体思路:

1.突出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2.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3.促进三个提高:提高教师教与研的水平;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提高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4.达到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结合,教研与科研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研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5. 配合学校教导处、少先队抓好教师的各项征文活动,积极向外推荐、报道我校教师教改科研的优秀成果,以增强教师的成果意识。

四、具体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

一是学校成立科研领导小组和科研工作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二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学校将对科研工作纳入教师个人和教研组的工作考核,并作为教师的评职、评优的依据之一。每一学期将评选出优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保证课改深入开展。

在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好各类活动课的开展。

(2)、组织教师集中解读课标,研究教材,举办座谈会,组织教师观摩教学光盘。认真组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大教育观。

(3)、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召开教师研究会。

3、校本研修“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突出一个真,重抓一个实,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

根据学科、年级特点分组进行。同时,鼓励教师自觉参与小课题研究。结合教研组和个人的特点,提出、实施、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集体的整体成长。其研究内容为:

(1)、德育工作方面: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关于后进生(后进班级转化)的研究。

(2)、课改方面:教师备课与批改作业的研究;学科集体备课的研究;评课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策略与技巧研究;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性的研究,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和开发研究;单元测试分析。

(3)、管理方面:班级管理的分析与研究;村小教育管理的研究。

4、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进一步实施好现立项的课题研究,组织好课题组人员的培训,落实课题组人员的职责,收集一系列的过程资料。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

学校科研计划范文第2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增强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将教育科研寓各项活动之中、各项工作之中,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广大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成长的职业生活方式。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目标1、做好“十一五”课题实施及课阶段性总结工作;2、进一步深化校本研究工作;3、培养科研骨干市级1名、区级4名、校级5名;4、实验教师能独立撰写实验计划、实验报告和教学案例;5、出一本科研成果集。

(二)工作措施:1、完善《公滨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定期组织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科研成果。将教师承担科研课题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教师个人评优、晋级的必备条件。2、搞好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管理,科

研小组经常监督检查、指导服务,明确分工,指派专人负责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3、组建科研团队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微观研究。4、启动实施课题研究责任制、课题研究活动制度,增强领导及实验教师的责任感,形成研究习惯。5、依据“专家引路、骨干带头、全员参加”的培训模式,大力

普及推广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6、继续实施校内科研骨干认定制度,实行校、区、市逐级推荐政策。7、加大我校教育科研宣传力度。及时与上下级传递最新信息。三、具体安排:

三月: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宣读修改后的科研奖励办法

实验教师确定本年度的研究主题,开学初交研究计划,学期末交研究总结每学期上交两份课题研究方面的教育案例和六篇教学反思组建科研团队对教师进行科普知识的培训

四月:实验教师隔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五月:聘请专家指导讲座

六月:科研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各级论文的评审申报工作

学校科研计划范文第3篇

8、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评定与推广工作,制定科研奖励制度。

三、主要工作:(一)科研制度建设1、按照以月为主的方式开展科研工作的考核,每月严格制定上交时间,并以课题组为单位上交每月的课题研究案例和反思。2、组织人员课题培训,月上交随笔和教学叙事,组织课题课的听课评课、反思和研讨。3、科研材料分类装订,集中管理,重在体现科研的研究进程。4、对上年度在教育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学习团队建设

1、加强学习团队建设,继续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围绕有效教学的开展进行理论与业务的专题学习,并以学习团队为单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2、以校本培训为特色,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针对课题研究组织2——3次培训工作,特别是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认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有关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和有效教学知识的学习。3、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优势,做好课题研究的引领工作,并带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共同研讨,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师科研开展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及时总结反馈信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4、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效性的探索,每次备课前组内有一人事前准备好与全组教师进行经验、成果或信息的交流。学校本学期组织一次专题研讨,初步形成基本备课模式。5、为教师推荐理论学习的材料。购买、下发与课改有关的书籍。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积极创造机会为广大教师的外出学习创造条件,给予支持。6、支持和鼓励教师将科研研究的经验总结到科研成果中来,并向全校教师推广。鼓励教师积极撰写省、市、区的论文和案例。(三)教研实践1、建立学校课题研究课制度,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组织跨学年的研讨活动,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做到以问题为牵动,注重课后的评析与反思。2、把校际联动引向深入,本学期继续邀请名师和专家到校授课和讲座,并充分利用校内名师资源,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度,把学习与自身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走出去,加强双向交流活动。3、组织校级科研竞赛课活动,使其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对参加上级各类竞赛活动形成良好的竞争选拔机制。4、认真完成好做为整改委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创造条件参加基地的各项活动。三月份:1、制订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2、组织各子课题组成员的组内科研学习。3、归纳整理科研信息。4、学校领导小组研究科研计划。5、开展“绿洲杯”课程标准再学习测试活动。四月份:

1、组织理论学习和讲座培训。2、开展科研课题专题课活动。3、课题小组开展有效阅读的学习研讨活动。4、上交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五月份:

学校科研计划范文第4篇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学校2008学年行政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和纪律要求,落实增效减负,制订和细化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三项结题工作

1、积极动员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通过认真的总结梳理以及必要的文字修改,力争高质量地完成市级课题“高级中学‘增效减负’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

2、督促朱剑、张文等老师认真完成区级课题的结题,努力争取获奖。

3、组织全校教师完成校级课题的结题工作,组织相关成员进行课题的评审评奖工作。

二两项审报工作

1、认真完成新一项区级课题、区级青年课题的审报,争取全面提高审报课题的数量与质量。

2、学校新一轮课题申报指南,力争做到全校人人都有独立的课题,并努力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

三一项汇报工作

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区级课题的中期汇报工作。

三、特色工作

两项宣传工作

1、配合学校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上海市第八中学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提炼市八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组织学校研究室的相关成员,利用学校周五的政治学习等集体活动的时间,宣传普及教育科研的调查研究,撰写总结报告等常识,努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与素养。

四、准备工作

即增强忧患意识,通过充分地酝酿,培育新的区级课题。具体准备从三个方面作准备。一是修订落选的课题,争取以更完善的姿态申报。二是新增有质量的课题。三是跟其它部门协调,将有些较有特色、相对成熟的工作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课题。如教学发展处的“我校名师特色的概括升华”等课题。外语组的“微型课型的开发利用”等课题。

五、常规工作:

一优化校本研修制度,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继续聘请相关的教科研专家为我校教师开设讲座。

二增补、完善高考语文题库的建设。

学校科研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756-04

Research on Sports Colleges' Technology Resources

HOU Xiangqian

(Capital Construction Offic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data,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management of sports colleges' technology resources is deeply researche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oad of the further reform of sports colleges' resources and provide reasonable references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sports colleges; th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resources

体育院校的技术物资工作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训练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由于体育类院校所涉及的物资种类、数量繁杂,要做到有条不紊还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作保证。因此若能专门针对体育院校,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将丰富技术物资研究领域,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全国体育类高等院校的物资管理工作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分析法 通过研读相关著作,查阅政策法规性文件,搜集与高校技术物资工作有关的统计材料以及体育院校的相关资料,翻阅各学术期刊的论文,掌握前人的研究水平和最前沿的理论状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调查法

1.2.2.1 专家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先后采访了部分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管理人员,获得各校在技术物资管理中最新的思路、观点和实践经验,集中了各方面的思想精华,为论文的研究内容和问卷设计打下了基础。

1.2.2.2 问卷调查法 在访谈的基础上,按相关原理设计问卷,问卷发放前进行了问卷的专家效度检验,符合问卷研究要求,后采用“再测法”向2所学校先后发送该问卷,两次问卷相关系数:Rxy=0.97,P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通过微机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运用Excel7.0电子表格进行处理,并对部分统计结果进行重复运算,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还采用了SPSS社会统计软件包的统计分析方法。1.2.4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管理体制 高校技术物资管理体制主要是指高校技术物资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高校整体教育工作总目标的组织保证。它具体表现为负责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的领导机构和组织。

2.1.1 机构与建制 为保证教学、训练、科研的物资供应,保障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在被调查的体育院校中都设有一个负责物资供应与管理职能的部门,但由于学校规模不同,机构设置分为科级建制和处级建制两种。

图1表明,各校物资工作隶属的处级单位各不相同。其中4所院校把物资设备科与场馆科放在一个职能处中,即把物资管理和场馆管理共同作为主要工作职能,如北京体育大学的资产管理处包括设备科、场馆科、房产科和后勤办公室。

由此说明,体育院校物资部门的隶属关系还比较混乱,表现为物资管理属性不清。

混乱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名称差异较大,同样是物资管理,各校处、科的名称五花八门(图2)。

总体来看,虽然名称、归属和建制不尽相同,但各体育院校物资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基本一致,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实验室器材设备管理、设备采购、行政办公设备、家具管理、场馆设施及体育器材管理及场馆维修保养维护等,后面将做具体分析。

2.1.2 现行体制及运行机制 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的现行体制及运行机制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公司型、一处两制型、承包型及管理服务型。通过全国143所高校调查表明,管理服务型占61.1%,一处两制型占27.8%。但体育院校的现行体制与全国相比有一定差距,即85.7%属于纯管理服务型,只有14.3%的学校拥有自己的经营公司,属一处两制型。

作为物资部门应该更多地引入经营机制,利用自身优势,尤其是体育院校应发挥其体育特色,利用国家政策创办公司,从而使学校、用户、物资部门三者均能得益,还能减轻学校负担。

统计表明,无公司的12所学校其业务经费和人员经费全部来自学校,而拥有自己公司的2所学校中,其业务经费和人员经费是部分自筹,部分划拨。可见采取一处两制有利于搞活经济,提高效益,为学校减轻负担。

2.1.3 管理职能范围 高校物资工作主要包括物资计划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仓库管理、在用物资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其中在用物资管理贯穿设备寿命期的全过程,包括使用、维修、调剂、报废等综合管理。表1反映出,体育院校物资部门的主要工作还是固定资产管理、设备采购供应和在用物资管理(包括维修、调剂、报废)等。

2.1.5 队伍建设 搞好物资供应与管理工作,还要建设一支思想稳定,业务素质高、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而体育院校人员素质、文化水平还跟不上客观发展的需要。据统计,体育院校技术物资部门人员大专以上只占到23.7%(图3)。

另外,14所学校中,属于干部编制的人员仅占21.5%,大部分工作者都是工人待遇,占40.4%。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具备高文化素质的管理干部。雇佣大量的临时工也是物资部门的一个特色,在体育院校物资管理人员中,有38.1%的临时工成分。

14所院校的处、科人员编制差异也很大,物资工作归处级编制的体院中,现有人员从8到31人不等,科级建制的人员从2人到16人不等。这种差异与工作职能有很大关系,职能多者,相应编制也多。

在工资待遇日益与职务、职称或技术级别挂钩的今天,物资部门人员正因为工人多、学历差,所以福利待遇还比较低,平均分值只有2.36分(表3)。待遇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体育院校物资部门还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改革力度不够,经营开发意识还不强。

2.2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的科学管理

2.2.1 采购管理手段 首先,必须制定科学的物资计划,加强计划管理。调查表明,体育院校中能编制年度设备采购计划的学校不多,对于这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不到六成的学校采用。因此,要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体育院校的计划管理需要加强。

其次,要多采用集团采购。由于集团采购的批量大,可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更完美的质量和更好的售后服务。但调查表明,体育院校采用集团采购手段的学校并不多,只占42.9%。

再次,要签定订货合同,这是保证高等学校物资部门采购订货顺利进行的一种重要手段。体育院校经常签订合同的学校仅占71.4%,仍有28.6%的学校选择偶尔签或从不签,说明还有少部分学校没有掌握物资采购的经济方法。

2.2.2 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采取计算机管理手段的学校有85.7%(表4)。但这一比值并不高,毫无疑问,物资部门必须用计算机管理固定资产。目前各高校的固定资产少则一两千种,多则上万种,台件、金额都不是小数目,如果仅凭原始的手工记帐,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并且准确性和可靠性会大打折扣。而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能使帐务处理的差错率大大下降,从而使整体工作的质量向前迈了大大的一步。因此,对于还未采取计算机管理手段的体育院校应加紧改善。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是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客观要求。但在体育院校中,配备专项维修经费的学校只有429%,配备专职维修人员的学校也仅占28.6%,说明体育院校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还不够重视。所以有必要要建立一支维修队伍,承担起全校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以提高物资部门服务质量。

2.2.3 物资仓库管理手段 仓库是储存和保管物资的场所,仓储业务的组织管理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调查表明,有78.6%的体育院系设置了专门的物资仓库,但这一比值并不高。作为物资管理部门,设立物资仓库是必须的工作。在实际仓库管理中,只有28.6%的学校提供库存物品价目表,这种方式对提高服务水平很有帮助,但采取此方法的学校太少;同样,能采用计算机管理仓库物资的学校也很少,只有214%;能设置设备样品展示柜台的只有7.1%。从这些数字反映出,仓库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服务意识并不强。

另外,出租出借体育器材或服装的学校占35.7%,这项业务虽然比较繁琐,但具有为师生提供服务的特色,包括面向校外服务,既能获得部分经济效益,又可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可以说,体育院校拥有的体育器材和服装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物资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加强服务意识,丰富管理手段。

2.3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部门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前景

2.3.1 面临的困境 问卷的最后请管理者评价本部门所面临的困境,对于物资管理工作难点,经费太少排在第一位(表5),成为物资部门普遍困境之一。因为没有资金的保证,一方面很难激励职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无法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无法通过学习、考察或交流获取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若想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资金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排位第二的难点是人际关系协调。物资部门尤其要重视与校内有关单位的协调,通过有效的措施,使自己的集体成员之间以及与其它部门之间做到相互配合、互相协作、互相支持和互相理解,形成一个密切的人群关系,从而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三个难点就是缺乏更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高校物资部门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在思想上必须重视管理,遵循科学规律,在物资管理中必须掌握了解管理理论、经济理论、商品流通及物资流通等经济知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贯穿整个管理工作当中。

在人员管理难点中,高居榜首的不是人员素质和待遇,反而是编制过少,这与机构精简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表6)。全国高校物资部门调查也反映出过分地精简人员会使繁重的技术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在学校有名无实,管理工作将得不到正常开展。物资部门往往由于待遇不高、地位不高、学校不重视等因素,很难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够的情况下,确实很难开展工作。

2.4.2 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扩招以及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政府对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强,高校年度设备购置经费正在大幅增长。从近3年内设备购置经费情况表可看出,体育院校近3年的设备投资金额也在迅速增长,平均1999年比1998年上涨27.23%,2000年比1999年上涨78.33%(图4)。相信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今后体育院校的设备经费将进入高度增长时期。这些都对物资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的14所学校,有8所正在响应政府号召,进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但在问到设备部门是否应参加后勤社会化改革时,有78.6%的学校认为不应该(表7、表8)。这就更加说明物资工作绝不能等同于后勤工作,兼有教学、科研、服务、管理、开发等特性,与伙食、运输、财务、教务等工作有本质区别,不管把物资部门放入哪一类部门都不尽合理。只有建立处级建制的物资管理部门才更有利于搞好供应与管理工作,既发挥物资效益,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难怪许多老师在问卷最后大声疾呼,物资部门一定要统一管理学校国有资产,放入学校行政机构当中,与总务、后勤、财务、教务等工作脱离开,真正发挥物资管理主渠道作用。所以在体育院校物资工作还不甚完善的今天,物资统管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在物资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相信各体育院校的物资管理会更加完善,统一归口管理应是不争的发展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部门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机构与建制上比较混乱,表现为名称不统一,归属不统一,在运行机制上改革力度不大,基本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作职能范围则与其他高校基本一致,但体育院校特征并不明显,制度建设不够健全,队伍建设比较落后。2)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管理手段明显不足,采购、维修、仓储等科学管理手段欠缺,尤其是服务意识差,没有突出体育院校的优势与特色,未能很好地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部门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经费不足,人际关系协调困难,以及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另外,人员过分精简也非常不利于物资部门的发展。面临后勤社会化的新形势,物资部门更应把握住方向,对物资设备进行统一归口的管理。

3.2 建议

1) 体育院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物资供应和管理部门。2) 体育院校技术物资工作的管理体制应进一步改革。首先,在机构设置上,要有一个名称合适,机构健全,物资供应与管理职责全面的部门,代表学校面向市场及用户,协助主管校长统筹安排,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抓好技术物资的供应管理工作。其次,要坚持供管结合、服务为本的运行体制,既担负起管理职能的服务,又负责经济效益的服务。第三要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度内容要涉及到采购、管理、招标、验收、使用、效益、人员、职能等全方位。最后还要有一支团结战斗的管理队伍,在领导的指挥协调下建立一个结构合理、通晓政策、精通业务、技术完善、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班子。3) 体育院校必须树立科学管理的新观念,改革传统的管理方法,重视运用计算机、网络、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动态管理、价值工程等多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与手段,实现物资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4) 体育院校物资部门要切实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主动拓宽服务内容,全心全意为教学、训练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振道,等. 高校技术物资供应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和评价[J].高校物资,1995(1).

[2] 吴书祥,等. 简论高校技术物资归口供应管理的合理性[J].高校物资,1995(1).

[3] 张柳华,等. 高校物资供应与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2.

[4] 张保生,高等学校技术物资工作的内涵[D]. 北京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3.

[5] 邵勇,高校技术物资工作内涵的探讨[D]. 北京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3.

[6] 邵勇,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及原因[D].北京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3.

[7] 研究课题组.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效益评价标准的研究[J].高校物资,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