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经济理论

绿色经济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经济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经济理论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第1篇

因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中只有人类,所以其根本无法意识到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与之相适应的传统工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环境问题的最终受害者正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价值观的核心———人类。综上所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态伦理观深刻地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这正是绿色经济的哲学理论内涵。绿色经济的涵盖范围很广,其理论来源主要有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对绿色经济的研究现状可以归纳如下:刘思华认为,绿色经济就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是环境保护盒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张兵生认为“绿色经济学则是一门以天人合一、共生共享和系统哲学理念为基础,在以人为本和生态伦理指导下,从研究生态资本和物质资本、知识资本、社会资本优化配置与整体增值人手,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鲁明中、张象枢认为,“绿色经济是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以实现经济生态化为目标,并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实体。”以上对绿色经济不同的定义,均强调了生态规律的重要性,基本符合绿色经济的基本思想,但仍有不足。刘思华在定义中强调知识经济与生态经济,但基本将其等同于绿色经济,没有提出相对独立的理论。

绿色经济不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可持续发展理论简单讲包括三点,分别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其理论重点在于对发展目标的认识和确立,即我们努力发展所要达到的效果。绿色经济的涵义不仅限于此,它的理论重点应当是通过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手段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张兵生的定义利用了“生态资本”这一创新概念,初步解释了“绿色经济”。该理论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仍有很大不足之处:首先,生态环境的价值还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不同学者用不同方法测算出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所以我们无法将生态价值资本化并且合理定价。其次,能否将生态价值资本化是一个生态伦理问题,一旦将其资本化,就相当程度上割裂了人类与大自然的联系,很容易令我们重新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最后,假若我们将生态环境资本化并给予合理定价,逐利者也很难保证自己的行为都是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如果逐利者破坏环境的成本小于这种行为带来的收益,那么他也会为了短期利益做出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总之,“生态资本”理论有理想化、操作困难等缺陷。

鲁明中、张象枢的定义同时突出了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有一定缺憾。首先,其未明确主体,没有指出谁来遵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其次,它未能说明当某行为无法同时满足两个规律时,行为人该如何选择;最后,定义中“一定水平的经济实体”所指不甚明确。综上所述,学者们对“绿色经济”的定义都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我们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各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这里,笔者尝试在改进传统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来定义“绿色经济学”。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就是一种“关于选择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者有限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这些物品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消费。”显然,传统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它有最基本的“理性人”假设。虽然很多学者研究绿色经济时批判该假设,并对此提出了“生态人”假设,认为“生态人”就是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追求其他经济社会效益,但是这种假设实际上没有多少现实性。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在实践中,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来进行经济活动的。对于普通的市场经济参与者,一般都缺乏足够的生态学理论知识,他们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承担了最为直接的市场风险,在市场中生存是第一目的,所以他们没有动力更无能力确保生态效益。传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通过市场调节这些要素的分配和利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不会使人主动重视生态环境效益,所以生态环境在这种市场规律下很难不被损害。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逐步深入,研究者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内提出“外部性理论”,即单个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带来影响,但他个人并没有因此得到补偿或者给与他人补偿。显然,生态环境问题就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者征收“环境税”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指出政府只要选择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部性问题。这些学者的研究都说明,政府才是唯一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主题。可惜的是,这些思想早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构建“绿色经济”理论,可以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下保留“理性人”假设,将“外部性理论”提升至同劳动、资本、技术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调节劳动、资本、技术等稀缺资源的配置,让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来解决生态环境的外部问题。之所以强调政府的作用,理由如下:第一,只有政府有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能有足够的认识。环境的破坏往往跟人们缺乏足够的环境知识。生态环境问题有一个显著特点,其全面爆发前的潜伏期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十年,然而一旦爆发,带来的结果就是毁灭性的。也许我们现在的很多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正处于潜伏期,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正因如此,若想避免环境问题带来的损失,必须长期不断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生态环境进行基础性研究,以获取足够的认知。显然,只有政府动用国家力量才能使这些研究长期进行下去。第二,只有政府有足够的能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如前文所述,单个行为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能主动成为“生态人”。而政府如果采取适当的法律、制度、教育等各方面措施,是有能力将普通的“理性人”规范成为“生态人”的。只要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相关制度建设,定会取得显著成效。总之,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来解决,而政府正是社会力量的代表。所以,政府是生态问题的最终责任人,构建“绿色经济”理论当然应强调政府发挥的作用。

作者:刘啸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伦理;绿色设计

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天气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环境伦理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也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伦理责任。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崭新的学问,研究环境伦理学,可以是我们的设计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也为人类的将来打算。

人类与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人是天地所生万物中的一员,并不是自然的主宰,人与自然主客体难以分清,人对自然的索取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接受了天地的恩赐。人类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与大自然和平相处,虽说不是风平浪静,但是较大规模的环境问题出现的是比较不频繁的。一直到人类开始进入工业革命,大量的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温室化、酸雨、热导效应随之而来。

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垃圾发展史。人们所追求的方便生活是建立在大量浪费的基础上,在以前货物的运输主要是靠火车铁路,而现在则大多数用卡车和公路;以前我们穿的都是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而现在合成纤维已在市场上占据很大份额;以前的大学食堂使用的餐具和容器都可以洗了再用,而现在一切都是“一次性”的,使用过一次就成为垃圾。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及影响环境卫生,处理垃圾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为什么我们不尽量减少它们的出现呢?

如果说,消费社会中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尚属于传统伦理学的范畴,那么,人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则对传统伦理学进行了挑战。正如日本环境伦理学家岩佐茂所指出的:“环境伦理并不是维系共同体的存在、在人类相互的社会关系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伦理,而是人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时的伦理。环境伦理学就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时的伦理。因此,从以往伦理学的界定来看,环境伦理学已超出了伦理学的框架,是一种新伦理学。”

作为一个活着的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有机体和生物相联系,我们完全依赖于地球上那些尚未开发的景观区域的生产力。假设它们维持生命的功能丧失,或衰竭到不可收拾。那么我们也将不存在。

自然系统保障着人类的幸福和健康,对它的理解和维护是明智的土地和资源合理规划的基础。绿色设计应运而生,在狭义上它是以节约资源为目的、以绿色技术为方法、以仿生学和自然主义等设计观念为追求的工业产品设计及建筑设计。而在广义上它指的是从保护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到拯救地球的环境保护观。虽说可持续发展和保护都是全球性的战略决策,但通过设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则是这一战略决策中较易见效的方针。从上述两方面看,与之相应的设计应该分为两类。一是节约型设计,即节约能源和资源消耗的设计;二是常说的“绿色设计”,即无污染、无害于大气环境和人体的设计,两种设计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

绿色设计是概念宽泛却定性不严格的,所谓“宽泛”是指所有设计都可能涉及,尤其在材料、工艺、使用过程和对人对环境的影响等;”定性不严格则指的是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或法律界限,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有时候“绿色”只能成为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

为了解决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的情况,不给子孙后代留下资源枯竭的惨状。节约能源和资源消耗的课题,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设计观念的转变。如最近兴起的潮汐发电、风力发电及太阳能等。除了节约能源外,节约自然资源也是与设计有关的课题。打比方说,节水型马桶的设计,可以积少成多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节电型的冰箱、空调机,不但可以节约生活开销,也可节约电能。还有废物再利用也是节约型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再生利用既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所以得到大力提倡。如废纸、废布生产的再生纸,是目前印刷业使用较多的纸,印刷质量同原浆纸没有任何区别。再生纸浆也可代替许多商品中的衬垫物,减少泡沫塑料对环境的白色污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设计师们的功劳。

所以说设计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伦理的概念,因为设计师比一般大众有更多的能力为环保做什么。如果在最初设计时就在设计或产品中注入了这样的理念,那么在生产、销售和以后的使用中都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

增加对环境伦理的思想的了解可以使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多一份责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使之必报之”。 我们更愿意相信:如果没有改变,最终毁灭的终将是人类自己,而不是地球。

参考文献:

[1]黄厚石 孙海燕 《设计原理》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

[2] [美]约翰・O・西蒙兹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绿色物流管理发展路径探析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发展路径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发展路径

1、绿色运输管理。(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

2、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是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3、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 绿色设计 室内景观 理念

21世纪的环境建设更加强调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而绿色设计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也是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从绿色设计理念,到绿色材料,再到绿色设计,景观设计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思路,将爱护大自然、环保和绿色等理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去,对促进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现在景观设计发展的一种需求,也是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

1 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的潮流,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基本思想就是将环保观念、污染预防、能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和措施容纳入景观设计的初始设计阶段,从而减少这些景观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它的概念总体来说比较模糊,与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环保意识设计等概念区分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他们都强调设计初衷是为了生产消费对环境影响最小。

绿色设计的狭义理解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的产品设计,而广义上来说,则是指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以绿色技术为准,对全社会的绿色文化意识都有促进和扩大作用[2]。

2 绿色设计实施原则

2.1 适度消费原则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室内环境创建是一种消费,而景观设计同样也是一种消费。绿色设计理念指导下的景观设计,目标在于将居住环境打造得更加舒适、美好。这种消费活动提倡的是适度消费,体现的是新的文化观、生态观和价值观。

2.2 生态美学的原则

生态美学将生态因素有机地加入到传统文化内容中,形成了一种和谐、有机的美。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造自然景观时,必须以遵守大自然规律为前提,强调美的前提是生态的平衡。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原本的生态美才能上升到意境美。

2.3 倡导节约及循环利用

绿色设计理念强调的不只是景观的建造、使用过程中避免使用传统能源,而是在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型清洁能源时,还能保证可再生能源和新型清洁能源的消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好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只有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才能保证景观设计得以长久、健康的发展,这也是绿色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

3 绿色材料的使用

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绿色设计的理念,在景观设计中,使用绿色材料是绿色设计理念指导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

人们将原料采取、成品制造使用和再循环利用以及废物处理等环节中不影响大自然生态环境,并且对人类健康有益处的材料称为“绿色材料”。它不仅具备着净化吸收有害物的功能,还有着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作用。

绿色环保材料的内容很多,其中就包括绿色墙材、绿色照明工具、绿色板材、绿色整体卫生间等等。绿色景观设计崇尚并且尊重大自然,能够与整个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而且随着环保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绿色材料的广泛使用,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生态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美融合。

4 现代室内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设计是通过将景观各要素精心组织编排进“设计―实施―管理”这一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必经之路。在考虑景观要素贯穿进这一过程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它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景观设计是一个对生活环境进行设计改造的过程,同样也是对当下审美、生态理念和习惯的展示过程,还需要长期地发展和不断地完善。

在景观设计之初,就要将节约成本、长短期规划和临时使用都列为要设计的问题之中。所以,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作为景观元素这一独立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使用寿命的延长和培育成本的节约以及重复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生态设计,同时,也是对整个景观的设计、培育、组装和管理等方面的生态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绿色设计理念下的景观设计,是实现人与景观,景观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一次和谐融合。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景观设计的必然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强化,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

在绿色设计理念指导下的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也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着人们去解决,但人们始终相信,只有绿色环保的景观设计建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够保证社会和自然和谐、健康的发展。在此,笔者希望能有更多专业人士投入到这一课题的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促进绿色设计理念的发展以及绿色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洁.浅析绿色理念下的室内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2,(20):132.

绿色经济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理论;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低碳经济理论的中心话题

作为一个语词,“经济”含有多种意义。“低碳经济”中的“经济”是指以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为根本内容的社会活动。这里的“低碳”是指这类社会活动的特定目的和由其目的所决定的其主体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由它们所造成的其主体活动的过程形态和结果形态而言,其中观念性的主体目的是所有其它因素的根本,这个目的就是这类社会活动所要获致的参与其活动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统一的结果。故低碳经济应被理解为以谋求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互相统一为本质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而低碳经济理论本质上就是关于一定范围①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协同的经济理论。

一般地说,经济理论所涉及的对象包括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基本方面,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的方面,人与人的关系是从属的方面,即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究竟结成何种形式的关系,是取决于他们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和与之相应的他们应对自然环境的现实能力。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理论所处的特定语境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呈现出日趋恶化的势态,以至于使人类面临可能失去其永续发展的根本条件的危险,并且造成这种严峻的现实状态的主因之一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而导致温室气体过多排放于自然环境。故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很自然地要从探讨下述现实问题着手:为什么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

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必须依赖于一定能源的消耗,其依赖于何种能源取决于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其所需能源的技术手段的性质。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之所以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直接原因在于:自从人类发明了获取此类能源的技术手段以来,人类除了不断地改进或更新其技术手段以达到更经济、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取此类能源的目的,至今尚未发明或发展出比这些技术手段能更加经济、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地获取足可替代此类能源来满足人类现有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的另类能源(如风力能源、水力能源之类)的新技术手段。因此,假定这种新技术手段能被及时地创造出来并成功地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话,人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程度必将大为降低并降低到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程度,从而低碳经济就将变成现实。但是,恰恰是这个假定的条件在一定时期内还只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而不是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如果它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即它在现实中有了充分的根据并且具备了从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关于低碳经济的全部问题就不过是在于人类有否意愿采取行动来促成其由可能向现实转化,从而低碳经济问题在本质上就可以被归结为关于人类应当选择何种经济形态的文化价值取向问题,这样,低碳经济理论也就不成其为一种经济理论,而只是一种文化理论了。

低碳经济理论是研究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何以达致其互相协同的复杂性经济问题的经济理论,这种经济理论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作为其立论的客观依据,这个历史条件就是:获取诸如风力能源、水力能源之类的绿色能源(或曰清洁能源)的新技术手段尚未成熟到至少人类可以兼用绿色能源和高碳能源来满足其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从而使高碳能源的消耗足以达到环保标准的程度。正是这个历史条件,使得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成了该历史条件下的时代最为紧迫的需要,低碳经济理论在价值上恰恰是应合了这个特殊的时代需要。正是该理论的这种价值特性,决定了其理论理所当然要把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作为达成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协同的条件,从而关于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就势必成为低碳经济理论的中心话题。

二、低碳经济理论的学科归属

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是属于科技范畴的主体活动过程,具体地开展这种科技活动,是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事儿;具体地研究这种科技活动,为这种活动提供科学理论、技术发明和工程设计,是该领域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工程专家的任务。低碳经济理论并不直接研究这种科技活动,而是研究这种科技活动所赖以开展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条件、分配条件、流通条件和消费条件,即研究在怎样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流通关系和消费关系中这种科技活动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以及怎样合理地构建这些经济关系的体系等问题。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内部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科学社会学范畴;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所在的国家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所在的世界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世界经济学范畴。这就是说,低碳经济理论可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开展其研究:科学社会学范畴的低碳经济理论是在微观层次上进行研究,政治经济学范畴的低碳经济理论是在中观层次上进行研究,世界经济学范畴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研究。这三个层次的研究也可以被看作是分别研究上述三个不同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对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这一特定科技活动的不同影响,从而把这些研究一并纳入科技经济学范畴。

三、低碳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

为现实低碳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国别性经济关系的调整,须以全球性经济关系的调整为条件,只有在一种新的合于低碳经济目标要求的国际经济体系或全球经济体系中,合乎同样要求的国别经济体系的建立才是可能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体系是母系统,国别经济体系是子系统,其子系统不能不从属于其母系统;科学共同体内部为现实低碳经济目标所要做出的经济关系的调整,则有待于国别性经济关系的相应调整,因为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全球性的科学共同体,只有从属于本国或本地区而为本国或本地区利益服务的科学共同体。因此,尽管可以在多种层次上来开展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但是应该看到,这些不同层次的研究具有内在关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而且从其整体来看,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应具有全球视野,首先从世界经济学高度来研究具有何种结构的国际经济体系才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为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而竞相努力以及构建这种国际经济体系的条件、途径和方式方法。其它层次的研究必须以此作为基础,否则难以有成效。

应该看到,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理论所处的特定语境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呈现出日趋恶化的势态,其影响是全球性的,其原因也是全球性因素而非局部性因素。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理论问世已久并早已得到世界公认②,而到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时与会者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共担”问题上却并未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共识?其本质原因不在意识领域,认识领域,而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所控制和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中,不要说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就是西方列强之间以及非西方国家之间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归根到底是由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这种统治全世界的生产方式使人类从自然界中所获取的物质财富在全球范围内都必须按资本的有无和所拥有的资本的大小来进行分配,由此必然导致人类之间无资本的无产者与有资本的有产者的矛盾和有产者之间及国家之间小资本的拥有者与大资本的拥有者的矛盾,只要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变,这些矛盾就将永远存在并且不可调和,除非无产者和小资本的拥有者甘愿接受这种“按资分配”的原则。但是,在什么条件下,无产者和小资本的拥有者才会甘愿接受这种“按资分配”的原则呢?其条件应该是有产者和大资本的拥有者甘愿接受“按资担责”的原则。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根本缺陷就在于:这个体系只有“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而没有“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不以资本责任作为条件的资本权利就是资本霸权。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实行的“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正是不以“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作为条件的资本霸权原则。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在世界上肆行其霸权主义,正是为维护这种资本霸权原则。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种种利益冲突归根到底是由于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的分离造成的,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在世界上所肆行的霸权主义则是造成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的分离的政治根源。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霸权主义,就不可能建立起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互相统一和协调的世界经济体系;而只要世界经济体系中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仍然是互相分离的,即只有“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而没有“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作为它的补充,可持续发展就永远只是一个空洞的理念,而不可能转变为全人类的共同行动,从而低碳经济也只能是一个美妙的幻想,而不可能变成美好的现实。低碳经济是不可能在一国范围内实现的。

要而言之,低碳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就是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