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班级管理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中等职业学校 班级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个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制定自我职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可靠手段的方案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应用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就是通过培训,帮助学生获得职业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职业规划的设计能力,使学生探索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发现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质,最终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做不仅对中职生的就业、择业与创业带来帮助,而且有利于优化班级管理,有利于促进中职生和学校整体管理的有效整合、和谐发展。
有人说,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就是来混张毕业证的。如何让他们目标明确,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需要每位老师的引导,其中其关键作用的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许多中职院校将办学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及设备投入上,而学生管理工作一直受到忽视,从而影响力班级管理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发挥。因此,关注学生成长,就不能忽视班级管理。必须以现实背景为依据,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以班级管理工作优化发展为目标,促进中职生个体的发展,并使班级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将班级管理和学生的职业生涯相结合,构建一套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班级管理模式,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构建的方式
(一)导入生涯规划理念,全面指导学生。
班主任要根据中职学生在校的不同阶段,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近期要干什么、怎样干、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等,使班级的目标管理形成体系、形成台阶,使学生在目标管理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例如,入学初期,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需要在短期内适应新的环境,包括熟悉学校的环境,适应新的集体生活,更重要的是尽快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班主任要深入了解班级所有成员的详细情况,指导学生科学认识自我,为构建班级管理梯队奠定基础。新生的基本情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种是充分利用新生档案资料,班主任在学生入校前详细阅读学生的档案材料,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工作情况;另一种是在学生刚入校时参与的各种测评,由学校相关的心理教师得出分析结果并反馈给班主任,从而使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目标。
(二)组织主题班会,关注学生日常学习。
班主任要利用好每一次班会课,确立一个主题,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提升自我。例如,确立以学习的目的为主题的班会,可以让学生思考学习的动力是什么?从众多的答案中归纳总结为三点。1.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2.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3.为自身更好地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班主任可以召开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采用多种形式或内容,如选择一生最重要的人;美文欣赏《水果》;PPT展示认识到《苹果树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受到启发: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能对家人做些什么?从而未来走什么路对自己、对自己的家人都很重要。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出“指导员”的作用,把班级建设重心放在学风建设上,积极开展学习指导、就业指导。通过邀请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把握当前专业发展脉搏,了解当前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通过搜集各类考证信息,指导学生将重心放到专业学习上。
(三)用生涯规划引领学生的职业发展。
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中职学生大多直接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如果在校园里提前进行自我规划,从而更好地应对毕业后所可能面临的激烈的就业与竞争压力。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认真开展自我评估与外部环境评估,制订三年的学习计划。每学期按照三年学习计划进行目标分解,制订明确具体的学期计划。在操作方式上,可参照企业绩效考评机制,在每学期期初制定绩效计划考核表,明确考核要求。除了个人的学习计划外,还应在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班级评奖评优的详细规则,确定评定指标、标准、权数、评分规则等内容,由全体学生讨论通过。考核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要求考核主体多元化,包括自我评估、同学互评、班主任评估、任课教师评估等,以增强评估的公平性与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从而引领学生的职业方向。
(四)构建班级管理中的企业管理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突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及就业、择业、创业观教育,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专业特点相结合确立班级管理模式。班级在日常管理中,要借鉴企业制度建设理念,了解企业文化和价值追求,构建企业管理模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借鉴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对班级进行企业化管理,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内在需求,从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发展,促进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召开社会实践心得交流会,引导学生主动修订个人生涯发展目标,最终修订班级的学年目标。这一过程有利于班级成员由被动执行为主动执行,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隐性化。
(六)班主任行动向导。
虽然近几年来学生的生涯规划德育教师参与较多,但其实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他们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由他们参与班级学生的生涯规划是最有效果的,而且对班级管理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班主任可以通过典型示范和言传身教,在全班形成正确的精神激励机制、道德引领机制、环境影响机制,使班级初步具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舆论道德管理模式。建立班级QQ群、建立班级网页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有利于将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传递给班级成员。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班级管理相结合模式的创新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理想与追求。
哈佛大学的一个跟踪调查表明:一个人能不能树立理想、目标并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职业理想对学生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确定人生发展的目标,有利于激励人生价值的体现,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人生的职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避免传统工作形式的呆板僵化,避免传统管理工作内容的琐碎零散,避免传统教学工作过程的空洞。在中职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对他们进行霍兰德职业测评等相关测评,结合兴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强化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如可以让学生罗列理想清单,有哪些理想?将如何实施?这就是生涯规划。班主任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与追求。
(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利于营造班级学习氛围。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促进学习,而学习一定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兴趣。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生通过生涯规划了解社会需求,在校期间能全面地分析自我,多角度完善自我,以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引导中职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从而为班级学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爱好或特长,然后发散思维,未来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学生目标确定,有了动力就会有利于营造班级学习氛围。
(三)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理念,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环境。生涯规划里有很明确的职业路径,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但中职学生在学校里因为缺少社会实践经历,所以应该鼓励中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其中包括企业实践。班主任在中职学生实践归来后可以召开,实习归来话感受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畅谈:从实习中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鼓励中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总之,在今天价值多元的社会背景下,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确定人生发展方向,为准确定位提供目标与策略,增强生涯竞争能力。将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中职班级管理的全过程,旨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合理规划自身学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良好班级管理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辉东.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方法的探讨[J].陕西教育,2008(9).
[2]王文卿.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31).
[3]邝允新,徐军.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2010(02).
[4]马小红.以特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民办高校学风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2).
[5]孟玉学中职学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08(6).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99-02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但初中班主任所能做且必须做的就是要认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完善,努力逐步克服和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矛盾与问题。创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
1.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班主任队伍自身问题。现阶段,学校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任务大多数是学校安排,而有些教师出于职称晋升或职务升迁的需要考虑,被动接受班主任工作任务。这种被动性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班主任上任后,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对一届三年的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主动的思考和规划,当然就没有把班级管理好的勇气和决心,更没有克服困难、应对挫折和挑战的顽强意志。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的责任心仅限于完成学校政教处、德育办规定的日常行为管理要求,维持班级基本的教育教学秩序。工作缺乏热情、消极被动、得过且过,对荣誉和批评麻木不仁,表现为典型的职业倦怠。其结果就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主动规划设计,回避班级管理面临的矛盾与问题,甚至只单纯地充当救火队,致使班内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沉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工作也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忙,班主任自己感到身心疲惫、心力交瘁,而又收效甚微。
1.2 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重智轻德。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及班主任教学水平和工作业绩的评价鉴定,无一不是以学校的中高考升学率、学生分数的优秀率、合格率为主要标准。由于评价结果直接关系到被评价学校及个人的形象尊严和切身利益,所以这个指挥棒就变得异常重要。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智轻德,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不足为奇了。
1.2.2 重日常行为管理,轻养成教育。这必然会引导班主任为了人格尊严和切身利益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上,力争在每周公示栏中,测评成绩名列前茅。而关系到学生一生发展,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却被忽略了。
1.2.3 重整齐划一,轻个性培养。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中小学校园里,建筑结构的风格大同小异,学生的着装、发型都有要求统一,从环境到管理要求都体现出突出整体,整齐划一的特点。如果学生的着装、发型与众不同,或言行举止不合学校统一要求就会被视为异类,同学会投以惊异的目光,班主任会找他谈话,建议甚至勒令限期"改正",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中,学生的个性特征被压抑了,隐藏在丰富多彩的个性背后的特长乃至创新潜能被埋没了。
1.2.4 重班主任权威,轻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参与度远远高于学生,这就导致学生自然而然要绝对服从班主任,班主任在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学生也不得不顺从地维护着班主任的权威。班级管理在表面上维持了暂时的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种稳定和秩序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它是以牺牲学生的民主意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对其将来全面发展异常重要的品质为代价的,这种在权威制度下的"成功管理"实质上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意和宗旨。
2.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对策
2.1 提高班主任待遇,逐步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目前,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水平并不高。国家要下大决心贯彻落实一九九三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当年 GDP 的 4%的目标,不断提高初中班主任的薪酬待遇,解决当前严重脑体倒挂的尴尬与困境,使教师的劳动付出与收入相匹配,从根本上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
2.2 班主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就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和提高自己以下三种理论素养与能力:第一,要加强对自己所讲授课程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逐步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为做好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第二,提高班级管理理论水平班主任要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学习与研究,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为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指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及班级管理的社会环境、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家长的教育理念等客观环境和条件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之相适应,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观点及知识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班主任一定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结合自己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与研究,力求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班级管理的能力,为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而不懈努力。
2.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指导、协助、倾听,而不是一味的管制和束缚,因而尽最大可能地把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学生手中,势必会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其中最重要就是首先要精心选拔并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班主任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理清引发班级管理过程中矛盾与问题,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梳理出制约优化班级管理的关键原因,对症下药,找到突破口,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不断增进和提高自身班级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整体推动我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谷云霞. 全员发展视角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 陈 蕾. 基于人性假设的初中班主任管理行为研究[D].延边大学,2014.
关键词 中职 班级管理 思路及技巧
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难题,在谈到班级管理时,许多老师只是一直地摇头表示极度的无奈和失望。面对这一情况,也只有无限制的加大对班级的管理力度,以致造成恶性循环―管理过度、效果不佳。那么如何才能够好的做好班级管理呢?笔者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整体的管理思路,再加上一定的技巧方法方能成功。
一、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影响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管理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实际发展的需要,缺少对学生需求的认知、缺少对班级管理的合理规划,却是有效的管理方法。
首先在心态上比较消极、被动、自卑。如今上高中、考大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上职校无疑是无能的象征。而来到职校的学生也经本上是没有被高中录取的学生,成绩本身就不好,在以前不可否认也存在被忽视的问题,而如今再来到职校,这种自卑的心态也会越来越重,甚至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其次,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在15到19岁之间,在心理上还成熟,心理变化比较激烈,承担压力的能力小,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往往会承受不住压力而走上邪路;最后是就业的压力,不管有些学校宣传的多么好,中职生的就业都不是太理想的,学生在心理上还有承担这这一部分的压力。
二、班级管理的思路
通过前面对影响班级管理效果不佳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中职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按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又步骤有重点的进行,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首先是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班级管理的突破口。中职生中考的失落让他们受尽了各种冷落,使他们的心理受到重创、情绪极度低落,对学习缺乏信心,这是当前中职新生最最要的心态。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心态,比如有些学生已经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进来只是混个文凭,这一部分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无所谓;与此对应的是一些家里比较有钱的学生,他们同样不爱学习,但胆子一般较小,对班主任的话还是多少听一点的,在管理中是较容易争取的一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及动态的了解,知道学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知道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班级管理的突破口。
下一步就是对班级管理的规划。目前我们对班级的管理主要是依据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良性发展提供服务的。因此,在制定班级管理规划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学生们共同探讨各自对自己中职生活的规划,分析学生的发展及发展所需的外在条件,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好的、符合民意的班级制度才可能真正的起到管理班级、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斗志、鼓舞学生勇气。
在制定好整体规划后,应紧接着制定短期的管理目标。通过短期目标的制定使班上达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之中培养他们对班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了达到整体的目标,应该把长期目标进行分化,短期目标的制定应该仅仅围绕这些分目标进行制定,突出重点,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让小组同学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从而使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得以产生。
同时,在进行管理时还要注意管理的一些技巧,根据笔者的管理经验来看,对于当前的中职生来说,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照搬学校的管理制度是非常不明智的,而应该在强调制度的前提下让学生,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体。不仅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可以落实到实处,更可以整体上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这也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
三、班级管理的技巧方法
在班级管理的技巧方法方面,其出发点都应该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笔者通过班级管理实践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作为班主任要随时了解班级的思想动态,作为一些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2)在制定班级管理细则时,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制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但又要高于实际,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完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格;
(4)多利用班会探讨一些人生的理想,时刻激励这学生的人生追求。
班主任在中职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方式,才能真正做好一个班主任,才能培养出一批好学生。
参考文献:
[1]糜德萍. 职业技术学校班级管理技巧之我见[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249
[2]贾永刚. 浅谈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J]. 职业技术,2011,2:66
【关键词】 高校;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班主任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大学生的学业和情感,是接触学生最多,也最了解学生的人,作为大学生成长的第一导师,班主任的沟通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言行品德、心理素质,管理风格及管理理念,无不影响着班的风气、班级的凝聚力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民族高等教育中,由于生源的不同,班主任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在民族院校的教学实践及班主任工作经历,对民族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树立专业信心和专业认同感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专业培养目标没有清晰的认知,不了解就业方向。如果学生对专业目标模糊不清或者对专业不感兴趣,就会产生迷茫、悲观失望、躁动不安等情绪。
对班主任来说,接手新班级,首先要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班主任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专业信息,以专题报告或者答疑等形式,向全班学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历史、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前景、就业方向、社会需求、开设相同专业的全国高校,专业著名人物,专业著作、专业杂志、专业需要考取的证书等内容,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同时,邀请本专业教师、同专业高年级学生代表与新生见面,通过师生交流,增加新生对专业相关信息的感性了解,打消学生对专业的无知和偏见,专业困扰和阴云会渐步消散,专业信心得以确立。
二、加强大学生涯规划教育
经过三年紧张的高中学习,进入大学这一人生的新起点。与中学相比较,大学生活的环境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和生活上更多的自主性,使很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没有高考的明确目标了,父母不在身边督促了、任课教师不再赶课,不再时时考试测验了,学习环境的宽松,很多学生没有目标,不知道做什么,懒懒散散,无所事事,大学的新鲜感过后,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如何打发时日,空虚迷茫、不知所措,俗话说“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这种状况就是由于没有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导致的。开学初,班主任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对自己进行“SWOT分析”,找出自身优势和不足。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活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明确的目标追求。制定目标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弥补自己的短处,向他人看齐;二是放大自己的长处,争取超越他人。规划可以是系列性,每一学期有规划、各学期规划具渐进性。大学第一学期的规划要具体,以后各学期可以适当调整。从需要考取的证书到阅读的书籍,从专业知识到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每天的时间安排等方面详实设计大学生活。通过自我剖析及生涯规划,每个学生为自己制定连贯的目标。有了目标和方向,就如有了行程表的旅行,不止于兜兜转转、漫无边际错过重要的风景。有了计划,班主任要督促该项活动,学期结束或者新学期开学,对照目标让学生检查计划落实情况。总结反思过去的学习生活,调整、修改新学期规划。
利用这一契机,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写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将读书交流活动作为班会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使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在班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与分享读书内容,通过PPT演示和讲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由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对其发言进行讲评。通过这一活动也让学生体验认真准备一次发言付出的艰辛、努力,使学生理解教师上课背后的台下功夫,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上课认真的听讲,积极与教师互动,既体现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回报和负责。
三、选好班级委员,制定好班级规范
班主任工作热情再高,投入再大的精力和再多的时间,仅凭一己之力也难以完成对班级的有效组织和引导。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影响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自主管理要建立在班级规范及班委会的带领基础上。班委会是学生独立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是联结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帮手。选好班委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班级创建之初,通过日常观察、查阅学生档案、访谈等形式,选择有学生干部经验,有一定工作能力,有良好身心素质、热心为大家服务,责任心强、在某一方面有爱好和特长,在同学中有较好威信的同学担任班干部,组成班委,班委根据其职责组织班级相应活动。各班委要团结合作,在全体同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为同学提供学习、生活、纪律、体育等方面的日常服务。班主任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日日跟班,更不应该对班级事务事必躬亲,大包大揽,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发挥班干部的骨干核心作用,放手使用班干部,班主任充分信任班委,将班级管理权限下放。对班干部,要放手使用,更要指导扶持,要关心爱护也要严格要求,不求全责备,但要扬长避短。班委的作用发挥好,对于服务同学、维护班级秩序、协调班级关系、化解班级矛盾,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班级规范是班级每一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与人格。初建班集体,除了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内容外,与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细致可行的规范,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学校和班级提倡的,哪些行为是应当避免的。好的行为制定奖励措施,错误行为有惩戒手段,让学生用纪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当然,只有硬性管理手段还不够,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不是机器,人的素质不同、个性不同,事件的背景不同、时间不同,都会给班规的执行带来意外的麻烦,为了避免出现例外,对学生的管理还要建立在精神关怀和人文关怀的基础上,辅以温情的软管理手段。软管理首先要求班主任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问题,对于性格内向学生、贫困生、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多关怀,多沟通,在管理方式要体现民主平等思想,加强与学生的信息情感交流,以教育引导为主,尊重爱护学生。班主任无私的关爱、正确的行为引导,谆谆的教诲,润物无声的人格修养,才是教育学生最有力的手段。利用班会时间、利用和学生谈心、与班委沟通时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提高人格修养,做一个心胸开阔、善良、诚实、正直、有责任心的人。
四、采取家校协作的管理模式
虽说大学生成年了,但他们思想尚未成熟,稳定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还没有形成。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有必要与家长进行适当沟通,形成家校一体的管理模式。开学初,收集每一个学生相关信息,包括学习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记录学生父母电话,家庭地址,以备与家长联系。学期放假时,将写有学生在校表F、班级发展情况、班级各种活动,奖、助学金及学期成绩的《给家长的一封信》由学生转交家长,使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及学生在校的各种学习活动,征求家长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希望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假期读书、社会实践等任务,开学后检查家长意见反馈及社会实践等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假期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认真检查,写出恳切评语。对家长的建议及时收集处理,当然,多数家长希望班主任严格要求学生,支持班主任的管理等。除了利用《给家长的一封信》这种间接的沟通手段,还与经常请假、旷课的同学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及时掌握子女在校表现,形成家校合一的管理模式。
五、增强班级凝聚力
对班级的管理,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主任要把自己看作班级的一员,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教室与学生交流,谈心,和学生交朋友,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须做到,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加强对班委工作的监督考核,保证班主任和班委对待班级任何事情一视同仁,坚持一碗水端平,欢迎同学们日常监督。班级管理者只有无私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公正公平处理班级事务、相信这无声的语言会被学生读懂,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提议才能得以响应,班级凝聚力才有望形成。同时,利用课余及班会时间向全班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在游戏及双向交流中,增加了解和信任。通过《民族团结――相亲相爱一家人》,《我在大学里成长》等主题班会;组织户外活动,使学生在相互配合、分工协作等互动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团结、合作、友爱精神的养成,班级气氛有所改观。同时,带班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特长的学生都加以鼓励,学生小小的闪光点被老师发现、表扬,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学习态度就会好转。对班级整体强项,有意识地加以放大,鼓励学生在学校、院系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信心。通过各种活动,学生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班级凝聚力逐渐形成。
六、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情感问题,永远是困扰大学生的难题之一。班里两个学生谈了一年多恋爱不欢而散,女生情绪极大。为了制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班主任必须防患于未然。但是又不能急躁,更不能张扬,因为这时候学生情绪激动,不愿意更多人介入其情感纠葛。得知他们的情况后,分别找两人谈话,地点选择在校园,一边散步一边拉家常,聊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看学生的反应,是否愿意向班主任吐露心声。好在两人都谈到了恋爱失败的事,通过交谈告诉他们,不论感情如何发展,都是人生的经历,也是一种自我成长。不抱怨自己更不怀恨他人,君子断交,不出恶语。封存过往,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上。通过与二人的私下交谈,将危机化解于萌芽,避免了感情处理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对于这样的偶发事件,班主任要冷静,因势利导,教育为主的原则,适时、适地、适事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不张扬,不公开,保护学生自尊心。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导师,班主任以爱心、耐心、细心关怀和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用爱启发爱,激励爱,关心大学生学习及心理,才能保证大学生健康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 杨晓莉.构建和谐班级坚持“六心法”[J].考试周刊,2007.09.
关键词高校 班级文化 实践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班级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之分。广义班级文化是指全体班级成员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班级文化则指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被所有成员认同并执行的目标、规范、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存在和取得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亲身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并结合自身长期担任班长的切身感受,主要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做了尝试性阐述。
2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主要问题
2.1 班级制度简单化
高等教育班级管理采取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并行的方式。但现行的辅导员一般而言均带班200人以上,按30人为一个班级来算,一个辅导员老师基本上带班数量为8个,很难顾及到每个班级的发展,在没有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设立和规范的时候,班级在进行制度建立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规范,最终导致班级制度建立的简单化以及可实施性差。
2.2 班级目标缺失化
班级文化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以班级目标为重要建设内容,但是现在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高等学校虽然有先进、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但依然是按照成绩为主导、活动为载体来判断一个班级的好坏。在21世纪,各类思潮如网络化、创业背景等影响下,一味的再强调班级的学习成绩或者文明寝室比率显然是行不通的。
2.3 班委分工模糊化
普遍意义上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班级中的班委设立一般为: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几类。但各类班委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一旦学校、学院有任何工作分配到班级时,基本都是由班长接收信息再往下分配,如果分配不得当或者时间紧急则导致班长将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的做完。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负责任的班长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而其它班委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班长与其它班委之间没有沟通协作,班级凝聚力不强,久而久之,班长则只做分内的事不再关心班级同学和建设。
3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
3.1 班级精神文化
3.1.1 班级精神文化的基石——目标建设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可分为长期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季度目标等。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点。第一,发挥全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议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本学年的工作重点和以往的经验将班级的学年目标制定出来,并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商后作出决议。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由实施主体商议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共商的过程可以增进个体之间的情谊,增进师生友谊和联系,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根据班级情况直接制定出目标和决议。但是第二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现有情况下,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所管辖的班级数目众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很难摸清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目标可操作性较差。
3.1.2 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作为班级隐性文化之一的班级精神文化最重要的是班级核心价值观、信念的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从的统一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原动力。统一的价值观得到认可程度越大,它所形成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化作无形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班级所有成员认可并主动维护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自我尊重成了最主要的需求。班集体只有建立起符合大多数成员需求的价值观才能达到获得尊崇和育人的目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如下一些方面:集体荣誉感的建立、毕业后去向的需求、有价值的大学生活范本、考试作弊的看法等。
3.1.3 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班刊的建立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许多理想之花在这里开放,成功之路在这里开启。每一个人成年后都渴望能不断回顾自己从前的时光,当作怀念也当作审视自己。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并且不可磨灭的美好时光,通过班刊这样一种形式在记载每一位同学的大学生活可谓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班刊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诸多好处:第一,能够记载班级成员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增进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第二,记载班级在这四年中的变化和成就,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创办班刊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特长,如写作、摄影等,锻炼了个人能力,增强了个体的综合素养。第四,加强班级对外宣传效果,增加班级与外界的联系,可以将班刊广泛传播于学院内部甚至其它院系。第五,为班级个体成员留下珍贵的记忆,在毕业以后甚至很多年后成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让集体的光辉闪耀的更加长远。
3.2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组织构架及成员分工如下: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班级管理下,班级分为两个委员会,一个为班长带领的班委会,一个为团支书带领的团委会,每个委员会下最多设置四名班委共10名班级管理者(见图1)。班委会负责班级总体事务,团委会则负责团支部相关事务,两个委员会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在高等学校班级人数为例,大多数院系班级基本人数为30人,此类模式最多能发挥10个人的管理和创造能力,如果加上该班级有寝室长8名,则剩余12人完全没有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利,只能听从指挥任人摆布。这部分同学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落后许多,更别提被他人尊重和自尊了。然而大多数班级由于班委分工不明确,许多班级的班长将班级除了有明确管理者以外的事务大包大揽,或者权责不分明导致的赏罚不分明让其他班委对于分配的任务拖拖拉拉,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班长则成了这个班的“保姆”,长期按照这种模式管理,班级管理建设形同虚设,除了班长以外的大多数同学没有感受到班级存在,没有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更没有机会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2)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新模式。以人为本的理论倡导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因此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将班级成员设立在一定职位上,让每一位同学得到尊重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理想状态是班级成员每一个人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是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笔者试着将班级划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事务小组,5个部门依照班级的各项事务共设12个小组(见图2),试图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健全,机构完善的集体,并将全班30名同学都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发挥其作用。
图2人本主义思想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3.3 班级物质文化
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都是在寝室度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收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数目,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班级成员生活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寝室文化建设。各类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关于寝室卫生的管理层出不穷,大多数学校采取四人一间寝室为一个基本单位,出台了繁多的寝室规章制度,如晚归制度、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等。各类文明寝室的评选工作也进行的轰轰烈烈,但一个班级如果没能很好的理解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则很难对班级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这就特别需要班级管理者针对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管理,加强寝室管理,营造多种多样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得大多数同学从寝室文化中受到关于个人的卫生和文化教育。
(2)走廊文化。走廊是班级建设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走廊包括楼道的墙壁、寝室的门框、门头贴画和寝室命名等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者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建立走廊文化,例如带领宣传委员对班级宣传栏进行设计和更新,带领生活委员为每个寝室门框上题上关于班级名称的特色对联等等。这些都是凸显走廊文化的意义所在,班级成员每一次路过这样的走廊自然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班级的认识和凝聚力自然增强不少。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2.
[2]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高教视窗,2010.3.
[3]冯磊,卢莎.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