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激发兴趣,引领学生畅游音乐殿堂
组织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我们在兴趣小组里通过趣味性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趣;通过欣赏优秀的电子琴演奏,鼓励学生自弹自唱,多创造学生参加文艺表演活动的机会,同时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表演中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电子琴演奏。
二、以动制静,让乐曲焕发出新的活力
1.电子琴课长久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每个学生端坐在琴前,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安静地、规矩地跟着音乐节奏演奏。整个课堂讲求井然有序。我在上电子琴课时,从不要求学生一直正襟危坐,我告诉学生可以用自己身体的动作来表达你对乐曲的感受,坐着站着都行,反正只要是放松心情地认真演奏就可以了!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才是有动力的!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学习电子琴演奏过程中,长时间的练琴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以乐理、视唱练耳和儿歌学唱的学习,既在听、说、唱中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又分解了学生的练琴时间,并且在弹琴与其他课程的转换中,让学生没有枯燥感,保持其旺盛的学习精力。
三、多多设立小助手,增加教学密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电子琴集体教学中由于人数多、学习进度各不相同,而老师少,造成了教学密度相对较低,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对此情况,我认为可以多多设立小助手,让程度高一些的学生帮助程度低一些的学生,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密度,而且对于教与被教的学生来说都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一、学习的开放性
上课伊始,老师兴致勃勃地与同学们一道从读教室四周布置的汉字:“汉语拼音字母表、图书角、学习栏、第一组、部分同学的名字、课程表、语文、数学”等,认出一字词,全班同学跟读两遍,同时让同学把课外认识的字拿到班上交流,对识字多的同学要予以奖励。
评点 这一环节,看似与教材无关,实则是引导孩子在生活环境中识字,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关注生活,留心观察,处处皆语文、这就是母语学习的优势,是建构大语文教学观的主旨。
二、学习的情境性
根据汉字较易理解的实际,本设计的“情境”着重在营造学习气氛上下功夫。
1.创设合作情境。老师事先把“爸爸、妈妈……”等12个词条装入信封,每小组一袋,组员轮流当小老师抽出卡片,组内认读、相互评价或纠错或奖励,让组员在气氛热烈而有序的情境中实践识字。
2.创设检测情境。在小组认读的基础上,每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老师抽测,看哪组最佳。
3.创设竞读情境。分两步:A老师抽卡片,学生大声读。B.老师抽卡片,让学生轮读:此时,学生个个注意力高度集中,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学生兴致空前,识字效果也非常明显。
评点 这一环节三个步骤,人人是自豪的小老师,人人是待命的竞赛者,人人又是细心的倾听者、评价者。三种情境围绕轻松乐学这一主旨,充满了交流、合作和竞争。
三、学习的探究性
在前面认读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各小组给这些词条排队,并说说为什么。学生思考、分辨、组合。
组一: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为一组(称谓);小鸡、小鱼、河马、水牛为一组(动物);读书、画画、骑车、洗衣服为一组(活动)。学生清晰的思维,精当的概括令人满意。
组二:弟弟、小鸡、小鱼为一组(比较幼小);爸爸、妈妈、哥哥、河马、水牛为一组(比较大);其他为一组(活动)。真是出乎意料,孩子有孩子特殊的眼睛!
组三:爸爸喜欢读书,是一组;妈妈常洗衣服,是一组;哥哥爱骑车,是一组;弟弟爱画画,是一组;小鱼、河马在水中,是一组;小鸡、水牛在岸上,是一组。言之成理,简直就是创造!
评点 这一环节,关键是一个“放”字,让学生放飞思维,任意驰骋。通过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是多元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习的联系性
在给词语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用上其中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或几句话或编一故事,试举两例:
例一:爸爸在读书,小鸡在旁边玩;妈妈在画画,小鱼在画中游。
例二:哥哥和弟弟骑水牛,摔到小河里,小鱼吓跑了。爸爸赶来,妈妈也赶来了。等他们回到家里,小鸡却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评点 这一环节重在培养运用汉字说话的能力。一般的学生说一句话,较好的学生说几句话,优秀的学生编一个故事。体现新课程“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精神。
五、学习的创新性
教学“拼一拼”这首儿歌应把握三点:一是借助拼音读通儿歌;二是利用圈和线拼图形;三是模仿儿歌编儿歌。教学时,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黑板上拼小鸡、小鸭、小兔,教师鼓励学生想像拼图。有的拼出大碗,有的拼出袋鼠,有的拼出长颈鹿……老师进一步启发:能给自己的作品配上儿歌吗?学生很快编出了:拼出大碗,嘴巴宽宽;拼出袋鼠,袋子鼓鼓;拼出长颈鹿,脖子长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56-01
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的单一、枯燥,挫伤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了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1世纪给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呼唤体育的生活化以及现代化,要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根据现代体育的特点,构建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1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
根据《体育与健康》的要求,要想实现体育教学必须达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这5个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要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社会活动共同实现,因此,对于体育教学模式,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构建。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五部分构成,即理论基础、基础目标、活动程序、实现条件以及教学评价。理论基础是体育教学根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材选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基础是衡量体育教学模式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之一;功能目标是在教学模式中居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它可以帮助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调整和重组,促使教学模式的更加完善;实现条件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最大的效用,对体育教学的实现条件要认真的进行研究,更好的运用和掌握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就是指根据特定的体育教学设计提出的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的教学理论以及指导思想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条件,并且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所构筑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2 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的集约化,使复杂的体育教学通过一种程序或者是一种模式,变得简单,使体育教师上课也得心应手,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体育教学模式的程式化,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对体育教学内部诸多因素进行识别和理解,能够使教师增强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更好的解决体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学模式的推广化,就是使一些先进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得到推广和普及,使更多的体育教师学会这种教学模式,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3 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已经有了20年的时间,在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操作性强并且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使体育教学积累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以及实践内涵,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1 素质型教学模式。
素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制,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确保学生能有一个较好的体质。但是这种素质练习比较的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下,就要不断的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进行强化,并且充分发挥出锻炼标准以及合格标准的导向作用,并能发挥出达标的杠杆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被动的体育学习转向主动的体育学习,发挥这种体育模式的作用。
3.2 开放型教学模式。
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也可以成为是俱乐部模式,就是把活动作为中心,把学生作为主体,对于联系的时间没有必要的限制,当练习达到了必要的学时并且经过考核达到了合格就可以获得学分。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空间比较的自由,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但是,这种模式的需要在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良好的氛围以及硬件条件良好等条件下才可以运用,因此还没有得到大面积实施。
3.3 娱乐型教学模式。
娱乐型教学模式就是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方法,比如放宽法、变通法等,有意识的降低体育教学内容的技术含量,对于一些体育规则适当的简化,并且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结合各种运用项目进行游戏化教学,并且适当的配合一些音乐,增强体育教学的娱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现在很多学校把一些娱乐性很强的体育项目也引入到体育的教学中,这大大的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4 技术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学校进行了广泛的运用,它的教学目标就是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所进行的三基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控制以及操纵下进行的,能够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体育的基本知识能够系统的传授,有助于技能的形成。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受到教师水平的制约,技术面前人人平等,使一些技术较差的学生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对体育失去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方法更加的灵活,增强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结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呈现出体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体育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对这个问题的一般回答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怎样改革笔者认为必须从转变体育教育思想开始,通过思想的转变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本文就转变体育教育思想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作些初步探讨,为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分析比较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转变体育教育思想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先导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使体育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人的发展变化的需要,也就是说,现有的体育教学内部的结构、功能与社会、人的发展变化有不相适应的方面,甚至有些因素阻碍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学改革要满足社会与人的发展变化的需要,只有以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观念为中介,逐渐地在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最后落实到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体育教学思想。
1.1、体育教学思想的基本含义
体育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体育教育现象比较自觉的、系统的和理性的认识,并成为体育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体育教育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体育教育的根本看法,包括体育教育的目的、性质、价值、作用、功能等,其核心内容是体育教育的价值观;二是关于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的思想,包括体育教育应培养具有何种素质的人以及如何培养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育人观。
体育教育思想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具有社会性;体育教育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具有历史性;体育教育思想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继承性;符合体育教育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体育教育思想能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因而体育教育思想又具有能动性;同时,体育教育思想又受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经验的制约,因而它也富有个性。
1.2、转变体育教育思想的背景分析
从体育教育思想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属性可以看出,转变体育教育思想与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有关,有些体育教育思想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形成而被实践证明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而有些体育教育思想则是需要转变的,到底哪些体育教育思想存在问题,如何转变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以便做到有的放矢。
笔者认为,转变体育教育思想的背景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要求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既要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又要能用体育的观点、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体育知识不断创新,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这就从体育内部向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体育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要担负起培养创造体育、灵活应用体育的学者、专家,这两个背景从根本上要求体育教育培养具有高体育素质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体育知识、创造才能和应变能力,而且还必须有较高的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品质。
体育教育思想是人们在漫长的体育教育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它既是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关系的反映,又是对体育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的认识和体现。这就是说,转变体育教育思想就要在指导思想上及时剔除那些落后或过时的思想,正确地反映已经或正在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对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可见,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体育教育思想,才能引导体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因此,转变体育教育思想理应成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先导。
2、需要转变与树立的体育教育思想
任何新思想的提出都不能脱离社会时代背景,探讨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意在改革目前体育教育中影响教育质量提高和阻碍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若干思想因素。
2.1、需要转变的体育教育思想
转变体育教育思想,不能从理论出发,而必须从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对体育教育活动有过实际影响而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体育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过分注重功利性
功利性是现今体育教育中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现象的一个主要根源,学生单纯从追求分数,围绕考试大纲,反复训练,这种立竿见影式的功利教育观严重地忽视了学生体育文化的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过分的功利化导致体育教育的价值仅仅局限在训练学生竞技能力的提高,压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2.1.2、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长期以来大学体育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跟中学相比没有明显区别,很难体现大学体育的特点和优势,造成了与国际体育教材的明显差距。
2.1.3、体育教学过程只注重“竞技”
在教学中过多注重技术训练,把体育课看做是竞技能力训练课,而没有讲清体育理论的来龙去脉,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很盛行,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活力,有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1.4、体育教育评价简单化
片面强调量化,仅仅把学生体育成绩,特别是竞技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体育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作为评价体育教育成效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这种简单化的评价观加剧了“应试教育”的程度。
2.2、需要树立的体育教育思想
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认真分析,深入思考,以便明确转变的方向,笔者认为,应树立以下几种体育教育思想。
2.2.1、树立体育素质教育思想
面对信息密集、节奏快变的时代对体育教育的挑战,我们应对的基本策略就是要树立体育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稳定的、基本的、综合的体育素质,克服过分功利观所造成的危害,这里所提的体育素质,主要指体育知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和科学语言4个层面,这些基本的体育素质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到了需要的时候能够起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素质教育首先强调的是学生基本体育素质的发展,把外在的体育文化知识“内化”成做人、做事和思维的基本心理品质,体育素质教育除了强调基础素质外,还强调全面素质与整体素质的发展,强调人的身心品质的“融化性、内在性、综合性”,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得以内化为潜在的能力和内在的品质精神。因此,体育素质教育就是为学生营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品质。
2.2.2、加强基础,更新内容,提高知识的质量
教学改革必须改革教学内容,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过分的“形式化”严重制约了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降低重心就是把现有教材严密化和过分形式化的部分进行淡化处理;加强基础就是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把相对稳定的、重要简约的体育知识充实到体育教材中去,使它们得到应有的位置,并让这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尽量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提高起点并不是加大难度,而是让现代体育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思想方法渗透到大学体育中去,如一些简易的体育知识完全可以放到练习中去,更新内容就要让一些现代体育知识及一些现实生活中急需使用的体育知识尽快渗透到体育课本中去,把过时的不适用的内容删除。更新内容必须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不可盲目操作,因为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地区间差异显著,因此,新教材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灵活,要适合于因地制宜。
2.2.3、树立启发式体育教学思想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程序化、强制化、成人化;教学方法呆板,注入式教学方法等,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采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树立启发式体育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新潜力,创造条件使学生主动性获取知识,探究未知,学会以知识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去应对其他各种变化。
启发式体育教学的要点是鼓励教师展现不同的教学风格,促进师生个性的发展与特色的发扬,要求把讲授、示范、帮助结合起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重视知识的简约化、结构化,让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结构和方法,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
2.2.4、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评价观
体育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个人或小组的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能力、表现与成绩做出的评定,这种评定要能反映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所产生的进步与变化,帮助学生加大“进步”的步伐,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能给学生、教师、社会提供有关体育教育现状的信息,以便不断改进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体育教育的评价形式很多,如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教师的教学考核体系等等。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从片面强调量化的误区中走出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
3、转变体育教育思想要落实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上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能否取得成效,关键要落实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上,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3.1、有计划有系统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精选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更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因此,重新构建面向21世纪的体育课程体系是一个需要特殊研究的重大课题,从未来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看究竟体育教学内容中需要删除、加入哪些内容;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着眼,怎样编排精选的教学内容才能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会学习,这些问题需要组织专家、学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探讨、分析和实验,力争经过若干年后,形成与科学技术发展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现代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2、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
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加强基础体育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课堂信息量太少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其危害是有目共睹的,现在的问题是教师要尽快采取行动,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真正体现启发式体育教学的思想感情。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首要的一条就是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要从观念层次、知识层次和方法层次入手,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虚心学习,把教学方法的改进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3、注重学法指导和学生个性发展
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最终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主动获得所需的知识,因此学生必须学会锻炼。学会锻炼需要教师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体育的方法技巧,在体育学习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锻炼的方法,不断提高锻炼效率。在进行学法指导的同时,要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让他们发挥特长,施展个性,脱颖而出。
四、结论与建议
1、现有的体育教学内部的结构、功能与社会、人的发展变化有不相适应的方面,甚至有些因素阻碍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学改革要满足社会与人的发展变化的需要,只有以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观念为中介,逐渐地在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最后落实到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体育教育思想。
建构独立体系阶段(1990年至今)。1990年王占春研究员著《中学体育教学法》,1991年于长镇教授著《体育教学论》,1993年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教授合著《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这些专著在国内体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一致好评。因为这些专著把体育教学理论提炼成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1994年刘清黎教授主编《体育教育学》,该书吸取了国内外体育教学理论最新成果,形成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体育科学相互渗透的学科特色。1998至1999年毛振明教授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科学化》,探讨了我国目前体育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介绍了国内优秀的体育教学实践成果,并收集了一些新的体育教学实例和教研方法,对研究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较之前几阶段,这一时期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在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其体系更加趋于丰富和独立。
我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1)构建以和谐、系统思维为主线的现代体育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外部环境等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的有机整体或系统。把教学方法综合到教学过程的整体结构中,研究它如何协调师生活动,发挥自身的功能,从而突破以往的教学方法。要提高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就必须注重思想教育,形成教、学、练、育的最优化结合。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体育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发挥其内在机制,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2)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学实践是检验某种教学方法能否采用的基础和标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再回到实践中检验,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在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实验与过去相比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进展,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更有利于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