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教育教学

数学教育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教育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教育教学

数学教育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 语言 教育教学结果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对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履行数学教育教学职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掌握好数学教育教学语言艺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师教师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富有特色的数学教育教学语言呢?

1.艺术性。高中学生情感丰富,爱好文学,充满浪漫情怀,数学教师可通过诗意的教学教育语言吸引学生,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增添了老师自身的魅力。比如,描述三角函数时,可引用李尚志教授的诗:“东升西落照苍穹,影短影长角不同。昼夜循环潮起伏,冬春更替草枯荣”来描述。意思是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在苍穹中运转。运转过程中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变化,地面物体影子的长短也就随之变化。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与光线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角函数来描述。此外,太阳东升西落昼夜循环,潮涨潮落,冬去春来,草枯草绿,都是自然界重要的周期现象,而三角函数正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数学美普遍存在于数学之中,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等。在数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比如,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都可以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学习品质。

2.情感性。教学教育语言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还渗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教师语言富于情感,一方面以自己的情感感应出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以情动人,使学生产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那么,怎样的语言才具有情感性呢?一般来说,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存有三种情感,一是教师的情感,二是学生的情感,三是教材的情感。数学教师应把数学教材内容中的各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并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将融会有自己真情的数学情“感应”学生,使学生形成情感,实现三种情感的升华。学生会因教师神采飞扬的讲述、声情并茂的讲解而产生兴奋的情绪,也会因教师呆板、枯燥的讲解而产生厌倦的情绪。

3.诱导性。所谓诱导性,是指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内部诱因,培养学生的数学认识兴趣和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诱导性语言一般在数学课的起、承、转、合处运用,或者在激疑、析疑、鼓励学生质疑处运用。教师可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设问、反问、比喻、比拟、排比、摹形等,帮助实现数学教学讲授语言的点拨、点染、引导、引发功效。例如,“三个不同的平面,若两两相交,则可以把空间分成几个部分?”可作如此比喻:“空间喻为一个大蛋糕,用一把刀去切它三次,可以切成几块?”这样比喻有助于学生形成形象的具体的思维。学生较快回答:4个部分或6个部分或7个部分或8个部分。笔者常用语有:“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4.启发性。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如知识的广泛性与学生认识局限性的矛盾;数学学习材料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数学书本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于实践之间的矛盾;系统知识和技能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等。这些认知矛盾常常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要帮助学生解开数学认知中的矛盾,教师就必须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数学教育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因及果、由表及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通过积极的思维化解认知中的矛盾,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很多,如创设问题情境、生动的语言描述、正确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等,其中,联系实际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笔者的常用语有:“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如建立直角坐标系、给出公式、设计图形等)”。以上这些启发性用语较具开放性,因为每个学生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基础、能力的不同,他们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想到的知识多些,有的想到的内容少些;有的学生说的内容层次深些,有的可能肤浅些。上述教育教学用语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回忆和建构。

5.赏识性。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应该做到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而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其实,有很多带赏识的用语可以信手拈来,如“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点子)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创造性了”“说得真好,太好了,了不起!”“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你今天头脑真灵活啊!”“观察真仔细,同学们真能干,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等等。

6.反思性。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怎样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比如,“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或“有什么启发?”“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这些反思的语言不仅能够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认知能力。

7.科学性。科学的语言是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准确、语句合乎逻辑。“已知E、F、G、H是空间四边形ABCD边AB、BC、CD、DA的中点,则直线AC与直线BD所成的角是__________。”学生回答:“60°。”此时,教师必须给予及时地纠正和强调:“直线AC与直线BD所成的角是直线EF与直线FG的夹角,并非∠EFG,也可能是该角的邻补角。”这种在细微之处把握数学语言的用词,讲究的是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同时,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语言表达还应注意逻辑性,即教师讲解数学内容的语言符合数学客观规律,符合数学思维规律,用具有内在逻辑的语言来推理具有内在规律的数学知识。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要求教师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明其中的逻辑规律。数学教师在运用讲解性语言讲授时,一定要按照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逻辑推理,做到讲授深浅适度。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语言、思想和思维的顺序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8.教育性。数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其一言一行都要对学生施加影响和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注意语言的教育作用。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言内容的教育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描述、论证、举例、引文等都有内容意义,这些内容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使学生接受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如讲解“等差数列”这一章时,可以将德国大数学家高斯10岁那年如何聪明解答1+2+3+4+……+100的故事作为教材来介绍,介绍中外历史上大数学家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研究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被数学家那种大胆探索、不断开拓的精神所感染,被数学家们那种坚持不懈的工作热情所感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意志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形成。二是语言态度的教育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进行讲解、提问、评价时,态度要和蔼可亲、平等友好,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就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一重要技能。教师在借鉴人性化数学教育教学语言时,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不同的风格,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去反思,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语言的积极功能,用富有自己特色的语言架起与学生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邵守义.演讲学教程[M].吉林:吉林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

数学教育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数学教学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1 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当然要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复习课,我们往往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3 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破之有效: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4 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5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6 对学生特别是差生应鼓励为主: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适时适当给予鼓励。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基础差的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题目数据改改,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教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7 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数学教育教学范文第3篇

一、领悟“大数学观”,丰富与深化对于“课程标准”的认识

PISA是一个丰富的资源,为学习与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特别是领悟现代数学教育教学观,提供了鲜活载体。超越具体的“技术细节”,该项目注意解读PISA所传递的“大数学观”,甚至大教育观,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了以下几点目标。

第一,细致梳理了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从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数学语言、数学工具、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较全面地思考并梳理了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

第二,丰富与深化对课标的理解: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引导教师充分理解课标的重要意义和功能,将“课标”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依据。

第三,重视整体教学设计:以单元型教学设计为抓手,将课标分解成教育教学目标,从课标、教材、教法、学法、评价、课程资源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了数学教学设计的问题。

二、深化对评价的认识,探讨体现多元评价的工具

PISA为深化对评价的认识,特别是对如何利用评价,倡导所主张的教育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此外,一些教师对评价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对学生评价的功能与工具的单一化(不具体与不全面)等现象。该项目组不仅注意提升对于“评价”多元化的认识,而且尝试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1)终结性评价: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聚焦到每次考试的成绩,尤其是中、高考成绩。

(2)过程性评价: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过程性评价。

(3)即时评价: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即时评价要么过于简单,要么根本没有,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只评价学生的结果对与错,不能很好地说明学生的不足与闪光点。

三、一线教师参与研究过程,及时形成成果,及时推广

这是一个旨在整体推进地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颇有新意的项目。该项目注意发挥一线教师在研究中“主体”作用。特别是,该项目在研究中边实践、边研究、边积累成果、边交流推广等,也有助于较好地体现该研究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为参加项目的一线教师,提供了从做研究课到编写教学案例、参与教学资源开发的机会,这些为他们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为他们的专业发展特别是为他们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了极好的载体。其中的一些成果,如《高中基于课标的数学单元型教学设计案例》(选修2-2,2-3)的印刷成册,对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设计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高中基于课标的数学单元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与《初中基于课标的数学单元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的印刷成册,反映了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这些成果提供了高质量的课程资源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

正如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侯秀霞所说的那样,通过PISA数学研究项目,教师首先认识到创设情境,使问题生活化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精选或自编与新知课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引入新知课,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其次,教师还应该讲究情趣教学。最后,教师会变得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PISA评价不只是考查结果正确与否,还考查思维过程和解题思路,看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否合理。它启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PISA对今后的考试评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是将来教育评价的改革方向,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数学教育教学范文第4篇

一、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知识起点高,学生基础差。

我院数学教学以一元函数微积分为基础模块(大一上学期开设),再根据不同专业的情况,选择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离散数学等进行选修,教学内容多而庞杂。所有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学习一元微积分,必须对已学过的各种函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幂、对数的相关知识非常熟悉。但是,我院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与所需知识之间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对初等数学知识掌握不好,概念、公式、定理模糊不清,有的数学知识根本没有学习过。这种现状给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

2.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很差。

我院学生的高考总成绩在260分以上,一般都在300分左右。绝大多数的学生高考数学成绩不理想,直接的原因是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能力基本上没有。课堂上他们不会(或懒得)做笔记,不会看书也不愿意看书,不会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知识点在大脑里是一盘散沙。有时教师提到某些学过的知识点,大多数学生基本没什么反应。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课,看课外书籍或者玩手机;有的干脆就睡觉;有的虽然看着老师,但一看就知道在走神。课外作业敷衍了事,完全是抄袭别人的,甚至连符号文字都抄错,更谈不上预习和复习了。总的说来,学生整体的数学素质非常差。

3.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传授知识的同时很难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院一般只在第一学年开数学课。第一学期开设一元微积分,每周五个学时,共计60学时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第二学期开设专业数学,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例如软件专业选择学习级数、线代、图论,共计40学时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无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都要匆忙赶课, 都要进一步压缩教材内容,结果自然是影响了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由于课时受限,有些专业(比如测绘系各专业,资源系各专业)虽然需要的数学知识较多,但在数学课上学生却得不到充分的学习。由于数学课程不便于自学,因此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有部分欠缺。还有些专业在课程设置时,把数学课压缩到一个学期内进行教学,许多连专业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都不能在课堂上学习到,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数学教育历来以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为己任,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目前我院的数学教学无法完全顾及这些,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教师只能勉强把知识塞给学生,把数学知识纯粹作为工具介绍给学生。不这样做,就完不成教学任务;这样做了,又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患得患失,增加了很多的思想负担。

4.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任务重,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限于我院目前的教学条件,数学课基本上还是采用的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再加老师的口述的模式,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办法应用。讲授一元函数微积分时,如果能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利用几何画板、mathematica、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函数图形,演示变化趋势,化静为动,就会给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教学效果肯定会比目前的好很多。

我院目前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近几年我院招生人数多,教师相对比较少,每个老师都要代很多的班级,有的老师甚至每周有近三十节课。教师没有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根本没有办法接触外部的新的教学理念,基本上是老一套的闭门造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有办法学习,形成教师在传统教学的框框中打转转,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很难有相当大的提高。

5.学院领导不够重视,重专业课踩基础课。

我院是职业学院,一些学院领导认为只要学生学好专业课就行,公共课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公共课只是为了我们这些公共课老师的饭碗才开设的。结果是专业教师受重视,待遇高,而公共课部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全院最低,这极大地影响了数学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以上的这些问题是我院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责任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责任感。要让学生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起源、数学的美(图形的美、公式的美);要多找一些跟实际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后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要跟学生讲清楚大学开设数学课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的,是为将来的工作打基础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了兴趣跟责任感,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而且一定会有相应的成绩提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学会使用幽默的语言上课,加强自身教态等教学基本功和人格魅力的修养。 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大方优雅而不做作的教学体态不仅能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觉得老师亲切,愿意亲近老师,由亲近老师转而亲近数学,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一些如睡觉、玩手机等行为要立即制止,使不利于学习的消极倾向得到遏制,若不管不问,则容易形成消极厌学的课堂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犯常识性错误是常有的事,教师不能责备和另眼相看。“怎么这么简单都不会?”“中学你们是怎么学的”,这些言语容易使学生处在一个责备的课堂环境中,情绪沮丧,不敢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教师要正面引导,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喜欢学习数学。

2.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数学的工具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仍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也在与日俱增。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但它又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这就使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在类型上区别开来。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职业型”、“实用型”、“技能型”的路子。所以,高职的数学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数学教育不同,不应过多强调其知识的系统性、逻辑的合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工具课,并为学生提供文化素养和就业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教师要摈弃唯我独尊的潜意识,树立服务观念,真正地做一个“人民公仆”,为专业知识的教学服务。

传统的数学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的培养。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要增加各种数表、计算器、电脑软件等工具使用方法的教学,花较多时间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方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利用这些工具迅速、准确地得到想要的数学结果,准确快速地完成任务。比如,学生最为头疼的不定积分,教师可以多花点时间教他们使用积分表,如果有条件就教学生使用数学软件包,用电脑解决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问题,让学生有时间去作更多的探索,去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与数学原理与方法。

3.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结合专业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后,在实施数学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还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并要注重工具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1)讲授法、谈话法要注重语言技巧。

讲授和谈话是我们传统数学教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利有弊。教师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接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吸引人,很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教师要花大力气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语言幽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多采用直观演示法来刺激学生的感官。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教具、挂图或多媒体进行示范性演示,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化静为动之后效果非常好。比如讨论奇、偶函数的对称性时,可以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做成课件,让图形动起来,产生的效果确实非常好,学生一目了然。

(3)多使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学生要积极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各方面的能力。

(4)综合运用其它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

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法: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的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作出评价。

4.尽可能多地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适合本院学生情况的网上学习园地,便于学生上网学习、做题、答疑、复习,便于演示、展示和插播影像资料,并与其它相关网站作好链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5.开设数学选修课。

为了缓解课时少的矛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院还开设了数学选修课(我院目前的数学实验课主要是针对资源和测绘系班级开设的数学软件包的学习,近几年开设效果良好)。数学选修课还要多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开一些数学补习班、提高班,使学生的数学基础得到加强。目前我院有一部分学生希望能读本科,他们渴望在理论课上能有比较完整的学习。所以,我们应该为对数学有兴趣、有要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开设数学选修课,不失为解决当前我院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好方法。

6.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数学教育教学范文第5篇

数学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规范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价值性知识、模糊性知识等。陈述知识告诉你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公理、定理、定义、定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等。规范性知识是为什么的知识,其外部表现为技能;即从知识的层次梯度到能力的迁移。策略性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它是从能力―知识―能力的发生过程,探索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价值知识是如何选择最优化的问题。模糊知识是不确定的知识,包括交叉知识、边缘知识、矛盾知识等,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知识。

因为数学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都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一再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所以,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欲望,就必须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并激发其创新意识与能力,这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一、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和数学学科,就要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加深对数学学科的感情。

我在教学中经常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述数学的发展史及美好前景。如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应用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四百多年等,以激发学生爱国爱数学的情感。如通过介绍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祖冲之的成就;华罗庚的故事等,激发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的。

再如在学习《四边形》时,首先可通过观察墙壁、窗户等,抽象出《四边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从而创设出一种积极求知、勇于探索的情感状态。

二、善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究某件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数学教师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是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包括鼓励质疑,尊重学生、全面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等。

二是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标。数学是造福人数的伟大智力工程,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日月之繁,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力量之大、内涵之美,还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变成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如语言信息的载体,生动有趣的数学语言、妙语联珠的讲解、简明扼要的口诀等,都会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数学学习动机。

四是要善于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质疑。质疑极易引起定向反射,思维活动也就随之产生。设疑置悬要具有启发性,由易到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就会长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三、燃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经常发现: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踊跃发问,以至越来越喜欢数学与数学老师;而无兴趣的学生则精力分散、思考懈怠、勉强应付、作业抄袭,甚至与老师对抗。

首先要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如通过介绍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刻苦求学的事迹;往届毕业生的成功经验、数学家吴文俊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等事例,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是注重数学语言训练。如学生易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说成“三角形的平分线”,我都及时纠正,常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语言都会达到精准的程度。

三是严防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要知道学懂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我刚教一年级几何时,让学生在“直线AB上画一点C”,许多学生画走了形,我就严厉地批评他们,热烈的课堂气氛一下就冷了下来。我通过冷静地思考,才明白学生发生错误是不清楚在几何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责任应该是我把简单问题忽略了,是我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站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角度,忽视学生学懂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复杂过程的现实,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如我在讲解“绝对价值”时,该概念就是难点。为了不让学生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不是马上让学生处理这一难题,而是当堂补充了一个例题:

已知:??a?2?O=5 ?Ob+1?O=4, 求a+b的值

学生也就较容易学懂了这一概念,长此坚持也就燃起了学生习数学的热情。

四、构建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

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科,创造是数学的核心。创造力包含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特的直觉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如牛顿对运动“瞬时”状态的洞察,创造了微积分;高斯的灵感带来了一种秒算;爱因斯坦的超人认识,重新描述了宇宙。

“学习规定的课本知识,无创造性可言”、“创造力与学业成绩正相关”、“只有上过大学的人才能创造”,这是现在社会上的普遍观念,也就成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思想障碍。对大部分人而言,创新并非要创造高不可攀的理论,只要出新不在大小,只要有新意图、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新产品创造。

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把握四个层次:

第一知识教育是基础。数学是实践中的抽象,科学性是知识的第一属性,知识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这是数学的网络链条知识结构决定的,全面的知识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教师与学生要明白这一道理。

第二技术教育是钥匙。技术教育必须坚持问题性原则,问题产生于现实的困惑和思考。数学教学中一是要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以利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二是要重视数学实践与操作,以利将来的发明;三是要重视数学技术应用,以利将来的发明商品化;四是具有独创性的技术推广。科学技术是直接或间接的生产力,如二进制的发现、汉字编码的成功,就开辟了计算机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将来技术发展的钥匙。

第三人性知识教育是支点。人性教育包含三个方面。既世界观和人生观知识、情感智商知识和智慧知识。做人和做事要诚实、客观、公正,才能被社会和他人接受,这是我们现在社会最欠缺的,也就是需要老师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