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团结的意识

民族团结的意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族团结的意识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第1篇

XXX市政府向参加今天活动的各位老年人代表致以节日的问候!

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及全市的广大老年人送上节日的祝福!向关心、支持老龄事业的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组织各族老年群众,启动XXX老龄系统“争做文明建设好市民,争当民族团结好老人”“微行动”,让各族群众认识到多年来形成的民族团结大局来之不易;认识到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明天的幸福生活更需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开创。

今天由市老龄办、市老干局、市民政局、市旅游局、各街道在XXX联合举办的“爱心联手,关爱老人,民族团结百家宴”及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就是“微行动”的重要举措,是涉老部门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和精神文明工作的有效抓手,是社会各界关爱老年人、投入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具体行动。

让我们再次向为这次活动提供支持的XXX有限公司等支持老龄事业的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老年人的行列中来,也希望各单位为老年人参与“微行动”活动提供更多的平台和保障,号召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争做文明建设好市民,争当民族团结好老人”“微行动”中来。

最后,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爱国奉献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第2篇

 

活动目的: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民族民族团结意识,构建和谐校园,制定雄先中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时间:2018年12月15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内容:

1、跳一段民族团结舞蹈。要求组织幼儿园学生跳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开展民族歌舞进校园教育活动。各校充分利用课间操、音乐课等时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学唱、学跳、演唱活动,将民族歌舞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引进课外活动。

2、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增进民族师生的相互交融和鱼水之情;教育小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3、看一部民族团结电教片。要求三年级观看民族团结教育电教片,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共同关注民族团结、描绘民族团结、参与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进一步坚定师生团结一致,共同建设美好校园的信心和决心。

4、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四年级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 通过举行座谈会的形式积极研究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探讨做好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利用座谈会积极化解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存在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苗头,切实维护学校各民族学生团结稳定。

5、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组织五年级充分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召开“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使学校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统一思想,树立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理念,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办一期民族团结主题板报或墙报。六年级发动全体师生参与,组织安排班级利用黑板报或墙报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精神,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校园中。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发挥各自优点,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在黑板报或板报设计中。

7、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七年级为学生推荐民族团结的好书,增长学生的民族知识,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和睦相处。

8、组织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作文或演讲比赛。八年级开展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作文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促使教师加强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第3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向世界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要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它们历史文化的夺目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发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年初,学校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宣传氛围,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宣传板报等舆论宣传工具,对全校师生进行深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民族团结”的浓郁教育氛围。

2、在业务学习上,组织全体老师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组织学校召开 “座谈会”,以少数民族教师为代表,就如何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表示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为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4、组织各班主任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5、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第4篇

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新疆从来就是多民族的新疆

普遍认为,“中华民族”一词首先出现于近代梁启超先生的著作,“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日国家观;二日世界观。”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下,他最终认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真正的中华民族,相对于汉族这一个民族而言,是指“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诚然,不因为“中华民族”一词的出现才存在中华民族这一实体,作为自在存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形成于几千年的社会历史进程过程中。为何在近代被提出?源于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本来就蕴含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长期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的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对“中华民族”内涵的理解是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的逻辑起点,将中华民族限为汉族,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各少数民族也把中华民族当作汉族的代名词,是将自身与中华民族割裂开来的重要原因。不管哪个民族(包括汉族),不能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的真正含义,就不会从内心达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前提,才能准确认知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奋斗、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在各民族的交流交融中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感。

一直以来,伊犁师范学院以各族师生团结奋进为基点,开展新疆地方史教育,以此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起点,坚持不懈地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融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夯实理论基拙,增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方位感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渗透融人进民族团结的具体实践中,实际行动中的民族团结才能理清思想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我国,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争取人心,抓住思想教育是重要途径。为此,伊犁师范学院大力强化理论教育,尤其是牢固树一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更重要的是将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转变成民族团结的具体行为,转变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自觉行动。多年来,结合我校各民族师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突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教育,其次要进一步将理论学习成果融人学生教育中去,形成良好的师生共融的发展态势。每年学校在年度科研项目中设立了两个平台,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专项课题,加强理论研究,切实推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坚实思想基础。同时,将理论学习与研究贯穿于学校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教职工政治学习、党团校培训等工作中,通过多渠道构建立体化宣传教育平台,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落实到民族团结教育中,具有较强的行动力。

(二)坚持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宗教政策不放松

培育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不能建立在空虚的口号之上,要避免出现和民族分裂思想,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放松,尤其是加强新疆“三史”教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从而认识到新疆从来就是多民族的新疆,是中华民族共同努力奋斗的历史发展而来的。伊犁师范学院是新疆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更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理论和宗教政策。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坚持将《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作为各族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新疆历史教育的人脑人心,使各族学生清楚认识到我们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相互沟通与交融的成果。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新闻网、民族团结主题晚会、校园传播媒介等渠道加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宣传,引导各族师生认识到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创造各种条件,加深对新疆民族与宗教演变史的认知。通过多渠道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校师生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真实感。

二、提升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民族精神境界的支柱和行动向导,振奋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伊犁师范学院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突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感染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

(一)坚定民族共同体的政治立场

新疆社会民族团结的基点在于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要求始终站在各族人民的立场,将为各民族谋福社作为最终目标,才能坚定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立场。伊犁师范学院是各民族师生共同的家园,以人为本地开展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各族师生服务,共同的政治立场,增强同为中华民族的归属。我院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在各民族师生中树一立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民族团结的一举一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学校以少数民族教育及双语教育为重点,以培养服务地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己任,在教育过程中演绎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并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全校师生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立场。

(二)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要以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方案为路径

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为了建设各族人民共同的家园,需要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抓手,将个体的发展追求与“中国梦”的实现相统一。对民族团结教育来说,伊犁师范学院及时掌握各族学生的特征、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性格特征等因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关注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将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除了及时宣传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关注学生需求,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诉求,并通过及时有效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各族师生的关怀,从而形成珍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和行动自觉。我校新展开推进的“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就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各族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民族师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各样的内涵教育、身体力行,使全校师生坚定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态度、政治意识。

三、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

最终,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从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和努力,从而超越“直自的历史层面”和“强硬的政治层面”,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只有不断传承和创新各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才能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工作的思想基础,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前提。

文化认同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稳定的关键核心。一个民族、团结和家庭长期一起共同生活,形成统一的文化,没有统一的文化,人们之间无法沟通,就不能共同生活。民族团结不是强制力实施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认同显示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稳定性、连续性、凝聚力和生命力。文化认同并不是消除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反而是保障各民族文化丰富性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方面。各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基础上的团结,是实现文化认同的基础。

伊犁师范学院以培养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为己任,注重思想教育,在民族团结、意识形态斗争方面奠定牢固基础,利用多渠道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最终达成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一)充分利用资源,发掘教育素材

首先要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传统方式,是进行民族理论教育与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大学生树一立良好的民族团结意识、接受中华文化传统起到了重要作用。仅靠课堂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并不能够直接地、现实地在生活和活动中感受到鲜活的民族团结活动,理论知识和团结意识需要在现实活动中去熔铸和巩固。所以,民族团结教育、意识形态教育要以课堂教育为基础,以实践教育为纽带,以生活化教育为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去体悟中华民族一体化,深化理论认识。伊犁师范学院坚持实行“民汉合宿”、  “民汉一体化教学”等方式,在生活中、在文化的融合中提升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整合社会媒体、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有效资源的利用,形成合力共同实现民族团结。如,结合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民族村、革命遗址等场所为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及特色;民族团结先进人物事迹宣传,引导学生以榜样为示范,感动内心,从我做起。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彝族文化;民族团结;教育;大学生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国家和民族都有着重要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讨出可行的改善方案,让民族团结、互助互爱的思想扎根在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中。

一、 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价值

中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都存在很大差异。民族团结是中国建设发展中最基本的一项国情,为了国家的统一,各民族要站在国家利益的同一起跑线上,真正的实现团结有爱、平等互助,应该不分领域、时间、社会面貌等因素,建立和睦、友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标。大学生对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有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大学生是各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加深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完善民族院校的思想教育体系,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中国全民团结一致的思想素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具有民族团结意识、知识水平高的全面性人才,为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

二、彝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1.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团结思想

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具有高寒特征的山区,河流纵横交错,森林一望无际,导致彝族居住的地方交通闭塞,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只有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否则在大自然中根本无法立足。相互团结,一起抵御大自然的张力,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彝族人民都向着共同利益的方向前进,依靠顽强坚韧的团结精神在山涧、河流中生存。

彝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中,有自己的民族,彝族人信仰并且崇拜祖先,信仰的力量使彝族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即便是不熟识的彝族人相聚也可以席地而谈,家族每隔几年就要举办祭祖大典,这不是迷信思想,而是彝族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源泉。彝族是以父系血缘为中心,相邻而居关系为辅的社会系统组成,生活环境是彝族人不得不团结的外在压力,这种结邻而居的生活方式就是彝族人有团结思想的基础。

2.彝族传统文化――彝族与汉族之间的联系

彝族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彝族的文化中,只有汉族、藏族、彝族三种族称,可以看出汉族与彝族自古就有很深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彝族开始逐渐与其他民族往来。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建立“汉彝是一家”的良好民族关系,民族院校中学生、老师都来自不同民族,这也是民族团结的一种存在形式,在彝族不断与外界联系中,促进了民族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带动了民族间的传统文化交流,是民族团结良好的开始。

三、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内容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民族的稳定是快速发展的根基,但是不可否认民族歧视等现象依旧存在,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相对落后,在文化信仰,节日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存在一定差异。最重要的是国际逐渐复杂化,一直有潜在势力想要分裂中国的民族统一。大学生的心中要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思想观念,为维护民族统一,增强中国各个民族的凝聚力打下良好基础。

1.树立大学生心中正确的民族思想观念

当代大学生要深知自己肩上所背负的重任,精确把握中国基本民族政策内容以及发展方向,大学生要拥有分辨民族矛盾是非的洞察力,正确树立自己的民族观,不盲目跟从,或被敌对势力诱惑而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认真钻研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积极支持民族团结政策。民族院校应该注重科学性,注意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这一特殊性,尊重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民族问题。

2.进行“民族共家”的思想教育

“民族共家”的思想教育其实是指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之间要团结互助,不单单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还是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互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通力协作,只有坚持“合则共赢”的理念,才能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各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要互相尊重与理解,这是一种演变与发展,正确面对不同的文化模式,在从始至今的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总结自身民族的特点,以同样的目光去看待其他民族的发展历程,取长补短,相互了解,共同发展。

四、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经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对民族团结思想观念的重视程度

课堂是大学生最直接、最直观获得学习知识的地方,将民族团结思想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带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大学生对于民族概念的理解,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看法。同时,教学者自身不能带着个人民族观点与情绪去教育大学生,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差异,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接受程度都不尽相同,要以互相理解、尊重、团结友好的态度去让大学生展开讨论。思想政治的课堂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提高民族团结思想观念在心中的地位。

2.加强有关民族团结教材的出版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民族院校应该重视民族思想教育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科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对教师进行分期的民族思想观念培训,举办与民族团结相关的思想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以便提高教师的思想理念。民族院校应该努力完善学校的思想教育机制,多出版发行与民族团结有关的书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民族团结思想的习惯,多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等相关材料,培养大学生对民族的忠诚与热爱,为中国未来的民族团结建设打好基础。

3.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工作

在课堂主观学习之外,校方应该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感触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可以在校园中展开文化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民族团结观念有深层次的理解。开展一些与思想教育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就是走在民族团结思想观念的第一线,在实践中体会民族团结。开展与历史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大学生能直观面对历史,正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引导学生对所学到的民族思想观念做出总结,师资队伍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单独的开导,弘扬中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坚持维护民族统一,实现“民族共家”。

民族院校应该综合考虑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彝族虽然经济相对于社会整体而言较为落后,但是族中的团结品德却是广大民众应该学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未来是大学生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集思广益,团结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的全面发展。民族院校应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思想教育观,对校园、学校、民族、国家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孙明福,邓纯余.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展与成果[J]. 思想教育研究,2014,(12).

[2]李增添.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国家认同维度[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3]刘力量. 倡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家风[J]. 人民之友,2014,(05).

[4]王崇,任艳,任秀,时伟超,刘玉鹏,刘维丽斯. 教师在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探析[J]. 科技视界,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