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发展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研管理;优化;发展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和对科研的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已成为高校科研工作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高效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对外可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校的现实生产力,是提高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提高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保证。
一、目前科研管理面临的现状
当前,国家相关科技管理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新的计划类型陆续推出。但由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科研管理的服务职能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过程中发挥不够,且与企业需求之间有效对接不够,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无法及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研管理空间优化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向服务主导型科研管理转型尚未完成。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上传,内容只是申报项目、费用和评价的常规管理,仍基本处于上传下达的状态,管理效率较为低下。面向服务的科研管理模式,科研管理部门要了解科研人员遇到的问题,对现有模式进行更详细、人性化的改善。而这种转型不完全管理模式,造成了科研管理人员管理多、服务少,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科研人员的问题。科研管理者可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没有对症需要,缺乏针对性,管理效率无法有效地提高。
(二)科研方向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研究人员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端,但常常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并未围绕企业的需求开展相应研究,造成时间上的浪费,甚至会碰到科研成果无人问津的尴尬。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更好的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科研管理的最高效率,即在科研的初期,引导科研人员的方向,与企业的需求或市场无缝对接,而科研管理部门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是科研管理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
(三)实验技术队伍管理不到位。目前高校科研队伍中缺少实验技术较好的人员,加之管理和技术培训机制缺乏,考核晋升的内容与实验人员的期望存在矛盾。而科研经费不能用于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支出,导致实验技术队伍处于边缘化状态。这直接造成实验技术队伍的不稳定,也导致使用现代化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验技术人员越来越缺乏,使科研人员无法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影响了科研的效果,更决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四)科研设备利用不够充分。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特别是纵向项目的经费,根据项目的需求有一定比例用于购置专项仪器设备。设备购置后,课题组认为该设备是从本项目经费中支出购置的,往往使用权由本课题组主导,使用起来理所当然。而本课题组之外的科研人员很难利用,数据共享更o从谈起,无形之中形成了壁垒,较大价值的仪器设备要么长期被少部分人员占用,要么束之高阁,无法做到共享,严重地降低了大型设备的使用绩效,造成科研设备浪费。
三、科研管理的空间优化和发展方向对策
(一)加快向服务主导型科研管理模式的转型。科学的管理模式转型比较艰巨。一是由于转型时间较长,需要科研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相互磨合。二是科研人员的思维模式,不能很快的从过去进行转变。以往科研人员习惯于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导致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更需要科研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之间相互信任。
为建立新的高效的科学研究服务管理模式,科研管理机构应提高主动管理、主动服务的意识,从目前科研管理的深层思维的转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以便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指导。
(二)做高校与企业最坚实的桥梁。科研管理机构作为高校沟通的窗口,肩负着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任。科技企业有很多需求,科研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作为科研管理机构,应做高校和企业最坚实的桥梁,广泛收集科研资料,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和社会需求。一是科研管理机构要先了解学校科研人员的方向,建立健全相关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来调查企业的相关需求。二是收集企业名单,可通过邀请企业参加展览或交流的方式,向高校和企业提供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三)健全科研队伍结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技术人员是科研队伍的重要支持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应认真做好整体规划布局,结合实际,建立新型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管理体制,着力培养中青年实验技术骨干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相对稳定、结构合理,能适应高校发展所需的专业化实验技术队伍,帮助其定好位,并注重培养和发展,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和晋升,稳定队伍,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科学研究、先进仪器设备使用与功能开发等方面的作用。
(四)管理好大型仪器设备,提升设备利用率。在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管理中,首先要做好可行性论证,避免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确保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益。同时要求设备的各项指标必须具有前瞻性,使设备具有高性价比。此外,还应建立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顺利运行。
四、结语
在科研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应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减少中间环节,并提升科研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科研管理专家化。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科研资源利用率,实现共享。同时,主动了解市场需求,确定科学的研究方向,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一、正确理解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产学研中的“产”指生产单位,“学”指高等院校,“研”指研究机构。产学研结合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使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之下,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而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它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整合各类资源。产学研结合创新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源头和人才基地优势,有机整合人才、技术、先进管理模式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缩短科研时间。产学研结合把知识资源作为科技创新第一要素,大大缩短了由“研究-技术-中试-产品”的知识商品化周期。三是降低研发成本。由于产学研结合创新先天就具有市场导向性,它可以使研发活动在与市场的对接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经验和市场信息,直接研究前沿理论及学术成果转化的可行性,淘汰落后理论和技术,少走弯路,从而研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四是加速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创新能使科研人员的智慧直接进入生产领域,通过企业集成、引进、消化、吸收,创造出新的生产工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而接受市场检验,实现技术与市场的直接结合。
二、充分认识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自年在全国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不断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有力地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在产学研结合创新中,目前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产学研结合创新的认识还不高。具体表现为:在企业层面,一是有的企业对高校科研成果能否实现市场化、产业化持怀疑态度,缺乏产学研合作的动机;二是有的企业在选择合作项目时,缺乏长远眼光,仅着眼于一些短平快的项目或技术成熟的项目,对处于前期开发的项目害怕承担风险;三是有的中小企业远见不足,研发需求和创新需求小,没有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品开发欲望。在高校层面,大学的宗旨是教书育人,学术文化的特点是注重自由探索和学术价值,所以部分高校还没有将产学研结合创新和科技成果市场化提到应有的高度。在政府层面,有的市县一级政府和部门还未意识到产学研结合创新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因此未将产学研结合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来抓。
产学研结合创新的运行机制还不全。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对接机制不全。有相当一部分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是政府及部门争资争项的结果,市场仍未在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对接中起基础性的配置作用。二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全。产学研合作协议往往对责、权、利界定不清,对风险共担没有强制性约束,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等合作成果的分享缺乏明确可操作的规定,对协议的履行也缺乏有效监管。有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与企业合作时,企业科研经费往往到位不及时,并经常“缩水”,由于监管乏力,高校和科研机构亦无能为力。三是风险投资机制不全。中试阶段是产学研结合创新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必经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朗,所以投资风险很大。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在赢利前景不清晰的情况下,不愿对中试进行投资,而且风险基金也只愿意投向业已成熟的项目。
政府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尽管中央、省、市都分别出台了加强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各种优惠政策,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难以落实,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对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投入不足。按照《科技进步法》的规定,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总量不大,并未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政府投入带动作用不够。二是政府对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工作统筹协调不够。各部门、各地方各自为战,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对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支持的合力,造成科技资源新的分散、重复和浪费。三是政府对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激励不够。主要是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进与留住等支持还不到位。
三、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创新的途径和方式
从宏观层面上讲,产学研结合创新就是要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下,以科技项目为核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使高校和科研机构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合作,成为产学研结合创新的主力。从微观层面来说,就是要拓宽途径、完善机制、加大投入、落实保障。
首先,要拓宽途径。一是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创新。鼓励企业建立内部研发机构,自主开展技术创新;鼓励由重点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牵头,围绕重大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组建产学研结合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共同承接重大研发课题;鼓励共建创新平台,由企业出资到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研发平台,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到重点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共同出资或技术入股联合建设创新基地;鼓励科研机构融入企业、直接转化为企业,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依托技术优势与企业联合创办公司;鼓励以项目为纽带,以委托研发、技术转让、产学研联合攻关等形式开展技术合作等。二是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创新服务平台。围绕满足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公共服务需求,重点建设创新科技园、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吸引国内外一流的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来园区设立研发机构,吸纳国内外顶尖人才来园区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活动;重点建设公共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使项目要求、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有效对接;重点建设技术交流平台,积极扶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和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促进技术交流合作;重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系列的政策咨询、项目立项、动态跟踪和督查管理等服务。三是引导企业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直接引进专家、教授、学者,鼓励他们带技术、项目、产品、专利参与合作或直接创业;由政府给予资助,在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吸引优秀硕士、博士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开展硕士、博士联合培养;支持企业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采取兼职、“假日博士”、“星期日工程师”或博士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借用智慧和技术推进技术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本地人才送往高校、科研机构继续教育,并在科技项目立项上给予支持,培养本地“植根性”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其次,要完善机制。机制是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根本保障。要完善协调机制。政府要制定既具指导性、前瞻性,又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产学研结合创新规划,积极调动产学研三方结合创新的积极性,并把各级各部门的职责统一到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大局上来。要完善风险机制,明确产学研结合各方责任和义务,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要完善利益机制,着力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做到风险与利益对称,风险与责任协调,完善产学研结合资金退出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要完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承担企业委托项目与承担政府计划项目享受同等待遇,把科技研发与创新成果产业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等看待。要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成果转化、专利转让、技术参股等形式领办、协办科技型企业,推动研发与创业的紧密结合;政府和创新主体要对产学研结合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或团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其持续研发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对高新技术研发活动,要适用优先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缩短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期和成长期;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优先采购产学研结合创新产品,形成市场对科技创新成果需求的有效引导。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按照农业部农机化司的部署,省局决定开展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内容:
1、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全会精神,研究我省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及发展的新思路。
2、当前农机化工作中存在哪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全省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装备总量迅速增长,作业水平大步提高,农机化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但是,农机化事业发展中仍存在重快轻好、重当前轻长远、重动力增长轻结构优化,发展领域不均衡等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反思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找准影响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3、在农机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如何建立保障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反思和查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农民需求的实际,找准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农机农艺结合、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补贴政策等方面,如何建立健全保障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4、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化三基”战略,如何发展、壮大、提升和做强农机化产业,在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方面着重抓哪些关键环节,促进农机化质量工作上新的水平。
5、对做好明年农机化工作的建议。
二、调研时间:
10月28日至11月2日。
三、调研方式:
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上吧苏北出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县和先进县区的距离,既要横向看,也要纵向比,既要看到发展面临的机遇,又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加深、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的局面。当前,对我县来讲主要是解决如何加快发展的问题,这是我县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20__年是我县全面奔小康、建设新__的攻坚之年。全县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界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抢抓扩大内需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机遇,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一中心,突出小康建设突破年,企业服务年两条主线,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三大战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坚定信心,增强忧患意识。要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全县各系项工作的重点,动员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式和严重困难,又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特别增强党员干部的信心,企业家的投资信心,群众的消费信心。
2、培育增长点,千方百计促发展。一是要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首先要做大宣传,扩大__的社会影响。其次要创优有利于招商的工作环境和投资环境,要调动招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真正改善__的投资环境。二是一心一意上项目。抓住有利条件,整合各方力量,调配一切资源,集中破解审批、资金、环保、土地等瓶径制约。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打牢后续发展基础。现有的企业是我县发展的后续动力,必须做好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四是要围绕借势发展,加快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这一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提供新动力。要找准服务业发展的路子,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有服务人群、服务对象、服务基础、服务的载体,要想方设法把人留在新区、消费有新区,服务于新区,否则,服务业就难以发展,就会缺少服务的根基。六是,拓宽农民致富的途径,培育新型农业,努力做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要推进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开展新型技能培训加大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总体目标要求
围绕“推进五大突破,打造五型新区”总载体,突出“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这一重点,紧扣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的目标,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学习培训,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精心组织解放思想讨论,使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得到新提升,观念转变实现新突破,思想解放达到新境界,为分析检查、整改落实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整体时间安排及要求
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要求在5月底前基本结束。局党委经研究,已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办公室,并以街道(乡镇)及局党委直属学校为单位成立了4个指导检查组,由局党委委员担任各组的分管领导,负责指导督促;局党委制订了《*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定于3月13日召开动员大会,由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小伟同志做动员报告,区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到会进行指导。要求各支部按照局党委动员大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工作,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机构与工作计划,在3月17日前报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主要工作任务
这一阶段,重点围绕“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区委的部署要求,把推进“会战攻坚”、“创新服务”两大专项行动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贯穿始终,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精心组织学习培训。主要结合实际,以灵活有效的方式,组织开展好学习培训工作。
1.制订学习培训计划。要根据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中所列的学习内容、所提的学习要求,结合党员干部实际,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计划,明确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党委理论中心组的集中学习和党员干部的集中培训,要明确时间,明确主题,明确参加人员范围。党委理论中心组的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
2.抓好学习辅导工作。3月中旬开始,各党委委员要结合分工,带头到联系指导单位进行辅导;党委主要领导要在单位作一次专题辅导报告。同时,局党委将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及区委学习实践活动宣讲团作2场大型宣讲报告,加深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认识。各支部班子成员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党员干部特点,开展学习辅导工作。
3.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各支部要组织广大党员通过会议发言、撰写刊登文章等方式,广泛开展学习讨论,强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要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党员人人上讲台”微型党课活动;也可以依托区教科网上的教师博客,组织党员干部跨时空、全天候进行学习交流。局党委将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开展“发展热点面对面”活动。认真参加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的“发展热点面对面”活动,与党员群众面对面开展交流,回答党员群众提问,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
(二)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主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重点围绕“科学发展,问计于民”,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查找阻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5.认真确定重点调研内容。各支部领导班子要结合职能定位和实际情况,围绕服务全局、服务全区中心工作,着眼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精心确定调研课题或方向,切实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分解任务,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6.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党员领导要按照工作分工,带头深入基层进行专题调研,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了解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差距,问计于民,求智于民。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卡、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开通电子邮箱、网上征集、网上交流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全面查找影响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学习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7.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各支部领导班子在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通过正反典型案例剖析,认真梳理出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具体举措。
(三)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重点围绕“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努力在事关教育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8.精心开展专题研讨。各支部要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紧贴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发展现状,紧贴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认识现状,以“科学发展、走在前列”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
9.开展“教育科学发展大家谈”活动。采取专栏、征文、博客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群众畅谈“*教育科学发展之我见”,并开展“教育科学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广泛征集广大党员群众对*在“推进五大突破,打造五型新区”方面的好思路、好建议。各支部要组织发动党员群众踊跃参与,积极为我区教育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10.开展“*共识”大讨论活动。通过专题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在解放思想方面达到“五破除五培育”。引导党员群众对*的文化有基本的认同、对*的教育发展目标有基本的认知、对自身的历史使命有基本的认识,进一步提炼升华“*共识”。加强宣传,使“*共识”成为广大党员群众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新城区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具体要求
1.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各支部要加强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领导,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班子成员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要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做到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讨论、带头发言。
2.周密部署,确保实效。各支部要结合实际,精心制订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计划,周密组织实施,认真抓好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坚持实践特色,围绕“推进五大突破,打造五型新区”这一总载体,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会战攻坚”、“创新服务”两大专项行动。要坚持把边学边查边改、解决突出问题贯穿于学习调研阶段全过程。对群众迫切希望解决、通过努力近期又能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全力以赴加以解决,努力使群众及早看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网络、简报、板报、宣传橱窗、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报道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情况,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各支部要及时将开展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进展、做法、成效和问题报送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