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科研规划

医院科研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科研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科研规划

医院科研规划范文第1篇

1.1管理技术落后及制度不完善

新形势下,计算机管理技术已在科研档案管理中得到运用,是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从目前现状上来看,计算机管理技术在科研档管理中的运用还不容乐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基本手段还是靠手工操作,而计算机管理技术并没有在科研管理中真正实现。同时,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上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对较少[1],并且由于对档案的检查与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部份档案丢失或残缺,而使科研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与开发。此外,科研档案工作与实际工作的相互脱节又导致了科研档案的管理制度处于被动状态。

1.2科研材料归档困难,导致材料不完整

材料归档困难是目前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导致了科研档案不完整,而且使档案管理处于失控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科研档案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在档案的入档过程中仅按照一般文件管理要求来进行,并没对科研档案进行细分,只包括了申请书、立项文件以及科研成果等几个方面。同时又因为负责人出现责权不清的现象,对于科研档案的入档管理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部份项目负责人认为入档是档案管理员的事,与自已无关,因此便无法对负责人交档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只能做到项目负责人交什么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就归什么材料。与此之外,一些项目负责人对于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还不了解,认为科研项目属于自己产权,为了技术保密,而不愿公开科研技术材料[2]。

1.3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意识淡薄,而导致了科研档案管理不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没有做好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积累工作,而使科研档案信息不完整,使档案不能及时有效的为医院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只重视科研成果的申报工作,而不关心科研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造成了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散乱、差错、遗漏等现象[3];三是医学科研人员对档案管理人员不信任,不愿将档案资料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限制了科研档案的信息共享,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1.4缺乏相应的管理条件

科研档案缺乏相应的管理条件主要由于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导致了科研档案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是档案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在档案整理、归档等管理方面不够专业,而使档案得不到高效的管理;二是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设施,而不能对科研档案进行科学化的编排、利用和长期保存,这对于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严重影响到了科研档案的立卷工作。

2.加强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2.1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技术

新时期医院科研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把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相结合应用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具有科学化、自动化和规范化,以方便科研档案的检索和利用,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医院应重视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有效的改革传统的管理手段及管理技术,将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合理的运用到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以完善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归档工作,使科研档案管理质量及效率符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才能为科研档案的检索、利用、开发及信息共享创造更好的条件。

2.2创新管理机制,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使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实现高效率,为使医院科研档案得到可持续发展,应不断丰富科研档案信息并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体制,构建一套由院长-档案管理委员-档案管理机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为主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4],以实现科研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这是科研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根本保证,也是档管管理工作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医院对科研档案实行统一集中管理,首先是要制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并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进行多方面培训,努力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意识及工作责任心,使医院科研档案在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统计、保密、移交以及销毁的工作中能更加规范、到位。为了调动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可建立奖惩制度来使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以此来确保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能切实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

2.3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科研档案的创新管理理念需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管理理念,培养现代化的管理意识,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来创新科研档案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不但能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的发展与时俱进,还能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实现了档案自身价值。此外,科研档案的创新管理不仅能做好科研档案信息的开发与编研工作,还能在医院开展医学研究过程中为科研人员提供多方面的科研信息资料,这样有效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上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减少医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重复、迂回现象,另外,通过创新管理可以更好对科研档案进行综合和归纳,能为医院作出相关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从而能使科研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特别是对医疗科研成果的科学管理,在档案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可以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可直接使患者受益,这样也体现了科研档案信息的社会经济效益。

2.4强化科研档案人员的管理意识

医院科研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科研;教师业绩评价;协同管理

作者简介:兰春(1969-),男,天津市人,天津职业大学职教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职业院校科研能力提升与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研究”(编号:201402Y35),主持人:陈保荣。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3-0038-04

大学的功能之重聚焦于教学与科研大抵始于19世纪初起德国洪堡的理念及柏林大学的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大学的使命在于使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包括我国大学在内的世界范围的大学,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们将视线面对现实,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与科研”的定位受到挑战,特别当我们关注我国职业院校,发现一些职业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合理定位被异化,既阻滞了教学也遏制了科研,造成轻教学、重科研;教学软指标而科研硬框框,更进一步造成科研泡沫化、市场化和学术不端现象并存。本文在开列教学与科研异化现象的基础上,探析问题的致因,并着重分析问题的化解途径。

一、职业院校中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异化现象

“异化”作为哲学用语,指将自己拥有的东西转化为同自己对立的东西。本文指在一些职业院校中由于没有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而使科研与教学都受到严重影响,与最初的构想南辕北辙,甚至成为在某种意义上的“破坏因素”。

现在的职业院校大部分是由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和中专升格,即“三改一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层次职业学校。起初,职业院校对科研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和目标,教师搞科研也更多的是“自在之为”或“职称驱动”。自2011年召开首届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倡导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以来,职业院校大兴开展科研之风[1]。在机制方面,许多职业院校将科研任务纳入全员绩效考核设计中。并成为考核教师是否合格的硬件。依笔者看来,职业院校如果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定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但现实地看许多院校出现了异化现象,这是需要职业院校厘清与调控的。其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学与科研的双向背离

许多职业院校在内涵建设,争创一流、示范、骨干、品牌、特色等理念的影响下,将科研作为制胜的“法宝”,将追求科研项目及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的任务传导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方面的偏颇:一方面,许多教师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争取多立项,由此势必牵扯了教学精力。同时,许多情形是由于缺乏纯粹地科学精神和研究素养,致使在结题时集中拼凑材料,制造出大量缺乏价值的成果。科研上泡沫浮夸,教学上精力被瓜分,导致“两败俱伤”。另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科研内容偏移“正轨”。职业院校科研的优势与目标重心应是技术应用型的、技术服务与咨询型的,适宜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并要有利于教学。可是,许多科研项目既与科研、生产一线需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无关,也与教学本身无关,客观上导致科研与教学、区域经济等割裂开来。

(二)科研成教师业绩评价的“主宰”

随着科研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绩效量化考核指标,科研在教师的考核和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来说,科研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论文、学术著作和科研项目等。教学工作表面上是硬任务,因不便于量化,形成软评价;科研工作表面上是软任务,因便于量化,形成硬评价。从时效上讲,科研业绩时效长,而教学业绩时效短。科研成果署名是个人,不管何时何地,只要遇上考核、奖励、评职称和升职等都可以用上,而教学工作很难得到适当的评价。这就导致科研业绩成为“主宰”教师全部工作业绩的指挥棒。由此决定了教师工作业绩的优劣大体上可以用科研指标来衡量的事实,而教学工作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边缘化的东西了。

(三)教学与科研工作量攀升愈加使教学边缘化

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来,职业院校的招生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却明显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日益扩大,导致教学工作量急剧增加。此时,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工作量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可硬性的科研任务并未减少反而也随之增加。而且许多职业院校还逐年提高“科研GDP”的指标,制定更具“诱人”的激励和奖励办法,以致有些科研奖金数倍于教师上课所得。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同时增加使两者在时间与精力上面难免就会存在着冲突。于是,教师通过权衡利弊,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转移到科研工作上,而将日常教学工作作为“兼职”,尤其是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工作上敷衍了事。导致学校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四)教学经费固定性与科研经费机动性进一步催化教学与科研合理关系的偏离

一般说来,公办职业院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是按在校生人数或办学规模由国家直接拨款。在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下拨款经费就相对固定,不会大幅增加或减少。拨款经费多少主要与人数成正比,教学质量高低差异并不影响拨款经费。而一些专项拨款,如国家级和省级的示范校、骨干校建设,资源库、实训基地建设、课题等项目则先由职业院校申报,经过评审通过后才能立项。若立上项就意味着该所职业院校能获得数额不菲的专项经费,其办学经费就比较充足。申报这些项目都是要求学校用已有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的,为了让学校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职业院校只有采取措施应对这种固定与机动的拨款机制。造成职业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地位发生变化,科研不断受到重视,而教学却进一步受到冷遇。

二、职业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的原因探析

职业院校教学与科研失衡关系所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功利化倾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学业绩难以在短期显现,再加之一些院校的错误导向等,教师的价值取向自然就维系于科研业绩的“盲目攀高”。这种功利化影响下的科研工作看似成果丰硕,但现实是尽管论文数量、科研立项很多,可原创性成果和社会价值较大成果却鲜有出现,反而牵扯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势必减少。导致学校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同时,许多教师在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重压下,时常在时间与精力上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和倦怠情绪。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从管理视角看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客观上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偏向科研

许多职业院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而是一味效仿本科院校的做法,因追求科研成果而造成绩效考核体系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和谐。职业院校的绩效考核体系中要求,教师既要承担定量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定量与定性兼具的相应级别课题与论文的科研任务。这种只重结果不问过程,只讲成功不许失败的科研要求是明显违背科研规律的。教师处在这样的教学与学术环境中,面临来自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肯定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观察发现,许多院校在全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上明显存在有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例如,教学方面的要求与项目偏少,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多为定性的,而科研方面的要求不仅项目丰富,且等级划分明晰,对科研“质量”与“档次”赋予量化分值。科研评价只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产出为准,没有考虑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教学评价则只看教师是否完成工作量,是否遵守了教学秩序。这种看似公平的评价体系致使教师的教学评价难以科学有效,而对科研评价却只重科研表面不重科研实质。

(二)校际之间和教师之间的竞争焦点系于科研

随着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逐渐深入,许多院校开始将科研作为内涵建设的切入点。这就形成了院校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教学方面,而且更体现在科研实力方面。科研强的院校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以此可以为学校向国家和社会争取更多资源。在这种导向的指引下,学校将科研作为强校的重要举措,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愈演愈烈。

在现实中,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体现在争示范校、骨干校、特色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和科研项目等上。学校的科研实力是决定许多项目申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为了提高学校的地位和声誉,抓科研成为重中之重的要务。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同样要把科研作为竞争的“利器”。一是科研任务是学校明文要求的,完成科研基本任战淌Σ拍茉诩ㄐЭ己酥写锉辏欢是教师之间要为岗位聘任,晋级展开竞争,科研成果数量越多,级别越高,获得聘任和晋级的可能性就越大,就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认可。

(三)科研管理理念的功利化

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搞科研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学校究竟为了什么要求教师搞科研和教师为了什么搞科研必须要有正确的导向。在现实中,许多职业院校的功利化倾向十分明显,科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项目,并在争示范校、骨干校或其它项目等中起到作用,学校要的是科研的数量和等级以及由此得到的实际价值,至于科研的内在品质并不关心。这种通过强化科研实现诉求的方式只能强化职业院校科研的功利化倾向并使之泛化。

(四)科研导向的职称评定制度

如今,教师不管是评哪一级的职称,都要有拿科研当“硬通货”,并且科研的必备条件还逐年加码。如原来某教师的科研成果符合评教授的条件,现在只符合评副教授的入门条件了。年轻教师只要一到校就要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就要着手准备科研,而且要多多益善。这种科研导向的职称评定制度致使教师在不受教学质量影响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高一级职称,而没有课题、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的教师,即使教学再好也无济于事。很多教师为了自己的职称奋斗,把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工作中,在教学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三、职业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纠偏的回归路径

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这就需要从更新观念、创新制度和完善措施上创造有利条件。职业院校不能照搬、模仿普通高校的管理经验,应该首先做好定位,然后再从管理和制度层面实现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恰切与协调。

(一)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职业院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师以教学质量为本,以科研促教学,引导教师主动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政策。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业绩和成果,要作为教师聘任和晋升的首要条件,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学工作处于中心地位。同时,教师评价制度也应兼顾教学与科研的合理关系。学校评价教师时,就应该有机结合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而不是使教学和科研之间形成博弈关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评价体系要能全面反映职业院校的教学与科研之间是否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应该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重视科研,应该以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基准对学校进行科学评价。

(二)合理定位教学与科研

职业院校教育目标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定位应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其中心工作。职业院校教师必须首先安心于教学,科研的重心必须服务于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科研应侧重于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两个方面。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是推动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职业院校要发挥服务于地方经济、产学合作的优势,利用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或成果转化为项目,从而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同时,学校要对科研成果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价,将价值评价与对学校发展,特别是对教学的改革及促进作用作为指标,改变只以发文刊物、项目来源等作为考量指标,对有价值的成果大力推广。

(三)对教学与科研进行协同管理

从职业院校管理者的角度上讲,职业院校教学与科研之间能否搭建起和谐、共赢的关系,改革管理方式是关键。改变过去教学管理部门只管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只管科研的条块管理方式,应实行协同管理方式。将教学与科研纳入到一个管理体系中。做到:一是职业院校可以统筹安排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合理分配教师投入教学与科研的时间、精力,实现教师对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良性循环,确保顺利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二是职业院校可以制定协同管理措施,从教学与科研的性质和内容上进行相关度分析,以检验科研能否反哺教学或是教学能否促进科研,改变过去因教学与科研分别管理而产生的应付式教学,以及低水平、无关性的科研。因此,协同管理方式可以使教师觉得,从事科研不仅不会成为教学的负担,还能够发挥教学指向的作用;而从事教学也并非单纯的教育活动,可以成为教师科研的重要载体和途径[2]。另外,还要遵循科研规律,科学研究不是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也不要只重结果,不问过程,总之科研管理制度不能违背科研规律。

(四)引导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职业院校教师的角色要集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于一体,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职业院校教师要充分利用产教深度融合的优势,积极开展实践研究。例如,应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研究;加强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研究;应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等[3]。职业院校还要发挥办学定位服务于地方经济,利用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为突破,面向地方行业、产业,从生产一线的实际中找目、找课题,开展技术报务。如果以产学研一体的理念引导教师,则科研活动不仅不会阻碍教学的发展,相反会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4]。因此,为了避免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以及特点,将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促进共同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孙毅颖.对高职院校科研问题争论引发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92-95.

[2]曹如军.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1(1):52-55.

[3]罗星海.高职院校“十三五”科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4-20.

医院科研规划范文第3篇

1.1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的医疗需求是医疗服务的出发点[2]。所以,医院应当把患者放在首位,关注他们的医疗需求,尽最大努力提高让患者放心的服务,才能树立医院治病救人的形象。同时,以医疗服务者为本,因为医疗服务者是实现“以患者为本”的载体,应当注重医疗服务者的关心,逐步建立起奖励机制,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发挥他们的热情,把这项伟大的事业做得更好。

1.2树立科学规划发展的理念医院管理理念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因此,科学规划发展的理念要求医院应当针对本身条件和本地区的现实状况进行科学规划,树立中长远目标,逐步建立起自身优势,形成特色。医院发展规划目标应切合实际,处处为患者着想,在患者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管理理念创新。

1.3创建独特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只有建立起医院特有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理念的创新提供动力。医院文化一旦形成,将发挥着导向作用、约束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辐射作用[3]。

2医院管理机制创新

医院管理机制创新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当前医疗形式的要求,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十七大卫生改革要求。因此,医院管理机制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把患者满意度作为衡量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标准医疗服务的核心是患者,医疗服务的质量直接反应医疗服务的水平,是医疗服务最好的试金石。因此医院管理机制中,应当时刻铭记“患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在治疗的整个流程中始终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享受到一流的专业治疗。

2.2建立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科学评价机制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永恒的主题。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4]。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和安全评价机制能够有效的监管医疗服务质量,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从而更加有力的保障医疗安全,这也是“以患者为本”的直接体现。

2.3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够保证医院对人才的需要。不断引进高技术人才,重视高技术人才的使用,为其创造好的工作和科研条件,发挥人才优势,逐步创立自身特色科室,增加社会影响力。同时,还应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定期选派人员外出学习深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学为我用,学以致用。

3医院管理体系创新

医院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院管理体系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医院整体办院的创新,还体现在对医院管理体系中各体系的有效创新,并将其实现很好的整合,从而更加有效的保障医院运营。应当认识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国内外的成功办院经验,不断创新医院管理体系。

3.1打造“患者至上”的诚信服务体系诚信是医院立院之本,只有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社会信誉,才能被群众所认可,逐步建立起诚信的服务体系,才能让群众放心,让患者安心。

3.2建立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是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医院只有发挥人才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突显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医院应重点实施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学科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人才比例,突显人才优势。

医院科研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医院 科研管理 科技创新 课题管理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民群众对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强,安全、高效、便捷和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成为提高医院竞争力的关键。加强医院科技创新管理,强化科技兴院意识,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对推动医院整体实力的发展进步,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院科技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发展和管理理念

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领导重视是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全院科技水平的关键。“以人为本、科技兴院”,“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以特色带专科,以专科带全院”的科技发展理念成为

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共识。

近年来我院制定了《医院科技创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和鼓励科技创新的若干规定》、《关于科技论文投稿和奖励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加强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文件。在企业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不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改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科技兴院意识。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多渠道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

2.1 医院制定了《关于加强医院人才引进和管理的若干规定》,对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科技人才从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积极鼓励全院医务人员积极在职攻读高一级医学学历,凡按期修完全部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给予报销学习费用。

2.2 “人才为本、科技兴院”一直是院领导班子的用人策略和管理理念。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我院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送出进修、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短期学术交流、外请专家来院指导、手术、坐诊、会诊、讲座等多途径、多渠道培养急需人才。

2.3 制定了《关于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活动若干规定》,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规范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活动。

3 认真论证学科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衡量医院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规划和发展一个学科,必须选择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为此,我院制定了《总医院学科发展五年规划》,设计了《学科发展简明申报表》,督促各科室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学科或专业发展规划,汇总到科教科后,由院部组织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科学性论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医院学科建设总体规划,使全院学科能够形成合力,在重点学科的带动下,围绕重点方向形成特色学科群,促进医院重点学科始终保持领先,特色学科不断创优突破,一般学科能够快速跟进。

4 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

我院的骨科(三个病区)、心血管内科被授予淮北市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市级重点专科;微创外科被授予淮北市第三周期特色专科,并积极筹备和申报“颈腰痛特色专科”和“糖尿病诊疗特色专科”,“风湿病诊疗特色专科”,创办了“淮北市创伤与关节置换研究所”,使我院的专科建设提高了一个台阶。

5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加强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提高竞争意识,关键在学科带头人。在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我院先后形成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颈腰痛专科、糖尿病治疗专科、风湿病检测和治疗专科、断肢(指、趾)再植、肝病治疗、血液透析中心、重度复合伤救治以及骨科、心血管内科等市级重点专科,以及微创外科等特色科室,逐步形成了“以特色带科室、以科室带全院”的良好发展格局。

6 改进医院学术活动管理机制

以往我院的学术讲座,一般都是以院内科室主任讲座为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培训低年资的住院医师和轮转医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的学术更新和技术更新。面对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依托和联合“好医生”医学教育网、“双卫网”等国内外知名医学网站,购买和下载部分最新国内外医学学术课件、视频讲座资料,采取直播教学和分散观看(根据专业不同,刻成教学光盘发至科室组织学习)等形式让本院医务人员能足不出户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科技进展,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7 抓好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选题和立项只是科研计划研究的第一步,在整个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中,还应包括组织、实施和控制等环节。笔者认为影响科研进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课题负责人指导思想、工作任务的繁忙、科研经费的不足、课题负责人的变动等因素,致使科研课题有可能流产而后停滞。作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者,我们十分理解临床医务人员工作的繁忙程度,尽力作好科技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平时多联系、关键时刻多提醒、逾期未完成多督促,协助他们处理好日常医疗和科研工作关系。要及时跟进加强沟通与协作,既要加强管理,又要牢固树立为一线服务的思想,对发现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为临床一线专家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8 强化前瞻意识,组织好科研成果的申报和转化

高级别的科技成果是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建设实现发展的重要条件。管理部门必须强化前瞻意识,对医院承担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水平评价,注意把握科研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于具备这“三性”的科研项目,应及时进行成果鉴定和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科技管理部门应适时地把课题的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的申报与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医院科技进步。

9 加强市场调研,找准发展定位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优势和劣势,因此,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才能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促进医院科技发展。为此,笔者联合医务处、院办公室等部门,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出院)病人前

10位疾病谱及其按年度医疗费用占比情况进行了调查,最终总结出我院未来5年内的经营和科技发展定位:以创伤救治与康复研究为龙头,以特色专科和微创外科为发展优势,做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逐步形成以特色带专科、以重点带全院,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打造一批重点专科,培养一代优秀的人才队伍梯队,5年内在软硬件等方面要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参 考 文 献

[1]刘东会,徐海涛.加强学科建设,实现医院跨越发展.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6):720-721.

[2]方伟岗.科研与学科建设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02,15(4):206-207.

[3]赵杭丽,章成伟.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00,13(1):50-52.

医院科研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研秘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02

在医院执行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这项特别工作的人员即为医院科研秘书,医院科研秘书不仅负责科学行政秘书工作,同时对相关的科研管理工作全权负责。想要成为科研秘书必须具备强烈的组织能力,对科研项目的各类工作进行合力的规划,运距相关要求严格进行计划并实际落实,对科研项目预算工作认真执行,负责科研项目成果的申报以及各项任务的传达,对科研项目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会议的策划、活动的安排等认真做好,总而言之,医院科研秘书的工作量相当大,工作任务繁重,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一、医院科研秘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医院科研秘书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医院的科研秘书处于领导者与科研人员之间,帮助二者之间进行沟通,这一项工作任务繁重,迫使秘书不得不付出更大的精力,才能出色完成这种服务意识极深的工作。科研秘书不但要负责科研工作,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学科建设以及临床、教学等工作的辅助。因为科研秘书身兼数职,工作量极大,所以几乎没有时间主攻专业知识,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各种学习和进修活动中,极大影响了科研秘书自身潜能的发挥。部分科研秘书上岗前没有接受正规专业的学习,一直采用传统的管理和行为方式进行工作,根本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严重阻碍了科研管理功能的发挥以及效率的提升。

2.进一步完善医院科研秘书的内在组织

经过科学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的医院科研秘书队伍配置不合理,秘书工作人员的学历不均匀,有本科毕业的,有硕士学历的,当然还有博士学历等。另外,还存在一些擅长科研工作的人从事管理工作的现象,这类人群尽管熟悉科研工作,但是却对管理工作知之甚少,势必会牵连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展。还有的是具备专业的文秘知识,可是缺乏相关科研管理方面的知识,在科研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多数人员还是缺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导致科研秘史业务素质无法有效提升,不能统一。而且由于工作人员不断变动,团队成员不稳定,造成科研管理工作不能有序、系统性的运行。

3.医院科研秘书的工作缺乏科学的规划及制度来奖励

总而言之,医院科研秘书主要是服务于负责科研工作的人员,但是医院的科研成果大都归功于科研人员,科研秘书的付出得不到重视,科研秘书在职位晋升以及工资待遇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部分高校或学院只是针对科研人员制定相对完善的职称聘任和岗位职能制度,同时还包含了相应的考核评估制度。可是针对于科研秘书的有关机制并没有得到完善和健全,造成科研秘书用消极的状态对待工作。

二、强化医院科研秘书队伍管理现状的有效策略

1.加大对科研秘书的关注度

在医院科研活动管理工作中,科研秘书管理属于最基础的工作,想要使整个科研活动的管理顺利开展,首要条件是保证医院科研秘书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因此,身为医院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明确科研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并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对科研秘书工作的关注,加大对科研秘书工作的重视度和支持力度。医院还要增加对科研秘书工作的投入,采用有效策略,给予科研秘书所需要的任何工作设施,创造优良的工作氛围,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从而将科研秘书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提高,为医院科研创造更好的工作空间。

2.健全医院科研秘书工作的相关机制

要想使医院科研秘书工作更加的的规范化、合理化,就要进一步完善医院科研秘书的服务制度,这样才能提升医院科研秘书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当然管理者还要充分了解科研秘书的日常工作及其作用,适当的表扬是对其工作肯定的表现,并以发现问题、处理为和推进科学研究为主要目标,采用奖惩机制,建设一项科学合理、促进科学管理的奖励制度,更大程度的激发工作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进科研管理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的速度。医院还要参照自身的真实状况,制定完善的聘请、考核、升职以及涨工资等有关的激励政策,带动员工工作热情,为愿意在科研管理岗位工作且富有较强能力的人员有展现的舞台和机会,从而提高科研秘书队伍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对科研秘书由于承担多项工作而无暇顾及科研管理工作的现象,医院应加大对学科秘书的编制,明确建设负责学科和学位点的人员,合理的分配,不仅可以减轻科研秘书的工作量,同时还提供充足的时间供科研秘书学习和进修。

3.进一步完善医院秘书的培训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医院科研秘书进行定期培训,比方说举行一些为期较短的培训讲座,开展相关的培训研讨会以及座谈会等,让秘书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秘书培训工作,对上岗的秘书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争取在短时间的培训后能够提升秘书人员的综合素质。当然还需要开展科研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培训讲座,为那些想继续学习的秘书人员提供合适的机会,进一步提高秘书的工作水平。其次,我们还要给秘书工作人员创造外出学习的条件,单位可以定期组织秘书工作人员到外地去学习专业知识,与同行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增长见识。

4.科学培养有能力的医院秘书,合理配置工作岗位

科学的秘书管理体制依赖于一支良好的科研秘书管理团队,秘书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秘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医院取得科研成果的多少以及质量好坏,主要受医院科研秘书工作能力的影响。所以,科研秘书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提升自己的科研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出色完成科研服务工作,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针对医院的一些科研课题一定要配备专业的科研秘书团队,暂停其日常工作,让其专心进行科研工作。专业的科研秘书平常的工作强度也不小,不仅需要做账务报销、抄写等工作,还需要做一些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总结、传递工作,此外还要做好科研成果的管理和申报总结等工作,为整个科研团队服务,工作要以整个团队的利益为中心,大力支持科研团队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对兼职医护人员来说太难了,必须由专业的科研秘书才能完成,医院一定要认真培养一批专业的科研秘书团队,为医院科研工作做贡献。

三、新时期医院科研秘书需具备的能力

1.医院科研秘书首先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

科研秘书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才能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了解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辅助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的申报以及信息的采集工作等。科研秘书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养成查阅科研资料的习惯,尽自己最大努力辅助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专业知识不够硬、缺乏相关实践经验的人无法胜任科研秘书的工作。除此之外,科研秘书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不仅要会操作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还要了解常见的办公软件,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固定的工作时间内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2.医院科研秘书应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分析能力

当今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科技的支持,当今社会信息的采集、归纳、整理、传输都离不开网络科技。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就意味着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身为医院的科研秘书一定要辅助科研领导做好相应的科研规划,收集完整的科研资料,科学管理科研成果,做好事后总结工作等,在这些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做好科技信息的收集、分析、归纳总结等工作。所以,身为科研秘书一定要对这些信息了如指掌,还要熟悉相关的科研信息网站,在第一时间掌握并更新各种科研信息,呈现给领导最新最准确的科研信息,同时医院的科研秘书还要了解国家相关的科研管理政策和规定,科学分析国家政策,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行事。

3.医院科研秘书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组织能力

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受到医院科研秘书的影响,医院的科研秘书一定要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只有这样,医院的科研秘书才能做好医院各科室和领导以及员工之间沟通的纽带,才能科学的处理好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才能很好地完成医院科研申报工作,另外,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秘书,还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好医院的人际关系,当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科研秘书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这样在协调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不至于影响心情,进而影响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晓峰,谭兵,孟威.在研究所从事科研秘书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12(2):87-88.

[2]刘进军.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秘书管理水平的提升[J].新课程研究,2008(5):151-154.

[3]杨永坤.对创新视阈下做好科研单位秘书工作的思考[J].秘书之友,201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