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通过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查摆,我认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还所存在以下的不足。

一、思想、理念认识不到位

   在为老人、职工提供服务时,还没有彻底转变思想,仅仅按照工作的基本要求去做,没有把自己定位成服务员,去主动服务。

二、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工作过程中,对重点问题、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敏感,有时还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导致工作出现失误。

三、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

在对伙房的监管过程中,还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自己缺乏专业的眼光。对领导要求和制度落实上只浮于表面,没有跟上监督、检查。

四、业务不全面,仅局限于自己负责区域

作为养老事业的工作人员,对其他科室的业务不了解,不能够对外界做好宣传和服务。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从以下几点整改,并保持长期查问题、抓落实。

一、树立创新意识

决不能再延续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工作节奏,决不能再延续不实不细的工作方式,下一步在工作中打开创新的路子,抛弃“以前怎么样”的思想,大胆创新。

在膳食工作中,学习借鉴好的管理方式,学习好的创新办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工作模式,整改以前的懒惰心里,用新理念充盈头脑,新方法活动手脚,作出新的动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二、抓落实、抓深入

工作中加强责任意识,贯彻落实领导要求和集团各项制度时,要有盯上靠上的劲头、要有扎实深入的精神,切实将要求执行下去,将问题解决好,将认真贯彻始终。

除了落实好,还要深入好,在深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学习集团各项制度和餐饮操作规程,并在实际工作中,按要求抓好落实,对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可能导致出现问题的操作,要及时整改,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早排查出来,杜绝问题扩大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抓重点、抓效率、抓深入。

三、提高风险意识、忧患意识

工作中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

膳食中的安全操作、食品安全都是关系到职工、老人的人身安全,都是关系集团的整体利益。按要求,定期不定期检查各项操作规程、食品的储存,食品的采购入库做好把关,要充分认识到不起眼的小事都容易酿成大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敏锐性,一刻也不放松。

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热情,提升业务本领

工作中杜绝松松垮垮的状态,要有能打能冲、敢闯敢试的心态,落实工作彻底,不拖、不靠。在为职工、老人提供服务时,要及时、主动,要有头有尾,以职工和老人满意为工作标准。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知识

初产妇由于缺乏生育经验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这些均可能对新生儿的成长产生影响。临床研究指出[1],孕晚期加强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错误的认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及对新生儿的自我护理能力[2]。本组研究中,通过给予初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17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8±8.9)岁;产妇文化程度中,大学及以上学历45例,大专67例,中专及高中47例,初中及以下16例。其中农民5例,工人81例,个体工商业人员57例,干部技术人员32例。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28例,2000~3000元64例,3000~5000元72例,5000元以上11例。

1.2方法

对全部孕妇在孕第35周及36周的周末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相关培训,培训参与人员包括产妇、新生儿父亲、新生儿家庭照护者等,每次培训1~2h,培训形式采用集中讲座、小组讨论、示范演练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培训人员由富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在培训中,注意观察孕妇的理解能力,结合其教育水平等情况,给予采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注意给予示范操作及图片讲解,加深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小组讨论及演练提高产妇的应用能力;每次培训后给予相关问题解答,设立形式多样的咨询方式,如官方QQ群、微信群、微信平台、咨询室、咨询热线等,加强对产妇疑问的解答,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针对产妇的家庭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与意见。培训结束后向参加培训者分发健康知识手册、光盘等,指导产妇进行自我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

1.3判定标准

[3]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在产妇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基础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分析,母乳喂养的方法,疫苗接种方法等,每项内容20分,满分100分,对比观察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4]

应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71.4%,培训后向产妇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67例,有效率为95.4%。通过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分析,本组在进行为期2周,共计4时的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后,产妇相关知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儿时期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出现各种疾病的时期[5],婴儿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婴儿的健康成长,多取决于婴儿母亲及其对婴儿的喂养、护理的认知、态度及行为[6-7]。初产妇由于生育及新生儿相关知识,这对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极为不利。在一组调查中指出[8-9],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缺乏包括以下几点:

(1)多数产妇不清楚新生儿特殊生理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变化;

(2)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多来自父母或网络等途径,没有科学而系统的学习;

(3)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仅限于理论知识,甚至有的产妇不认可母乳喂养;而调查指出[10],多数产妇对新生儿出生的护理知识都存在较大的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尤其是近几年育龄女性中,独生女占据绝大多数,其缺乏新生儿家庭护理氛围,自理能力差,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更强烈。本研究中,对175例初产妇于孕中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经培训后,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护理知识的掌握已不再局限于理论上,更提高了产妇的自作能力,明显提高了认知分析能力。总之,通过给予初产妇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相关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这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解思琦.初产妇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临床实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2):150.

[2]辛燕.开展家长育婴指导对提高新生儿早期教育普及率的作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416-417.

[3]李云波,杨彦香.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与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60-1861.

[4]吴雨桐.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74-2375.

[5]王转琴.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8):60-61.

[6]黄秀永,陆柳雪,陆青梅,等.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影响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58-259.

[7]招凤彩.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智力发育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7-98.

[8]陆柳雪,陆小妮,陈立新,等.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24-1826.

[9]郑丽阳,郑本端,符丹.危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心理特点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109.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中医学基础》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是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十大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中药学相关知识的第一门主干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中药学》、《方剂学》等后续课程。因此,提高《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质量显得相当重要。鉴于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点,该门课程课时短、容量大,再加上中医学理论体系本身的独特性,教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好这门课呢?笔者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1.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点

上世纪末全国20多所农业院校相继开设了中药学专业,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也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该专业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经9年。农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是农学与中药学的交叉学科,既有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又有农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借鉴了农业院校的优势,让学生掌握药用植物栽培、规范化种植和品种选育等相关知识,又吸收了中医院校的特色,让学生掌握中药学相关知识,培养其在药物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两者有机结合,培养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课程门数就明显增加,课程的课时则只能缩短,如《中医学基础》课程只有40个学时。

2.中医基础理论的独特性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理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而逐渐升华和抽象所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它是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学术体系。然而,这些哲学和人文科学思想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儿困难。尤其是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概念,往往让学生一头雾水,甚至感觉跟算命等伪科学一样。但这些又是我们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后期脏腑功能和疾病的诊断。还有一些概念,中西医差别较大,如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和西医的有很大区别。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这些特点,无形中增加了该门课程学习和讲授的难度,如何在短时间内,讲好这门课,教学方法更加重要。

3.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3.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知识千差万别,若要让学生在听每一节课时都兴趣盎然,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一)运用比喻[1]。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比喻法,可以将深奥的、复杂的、抽象的事理,用简单的、熟悉的、直观的事物表达出来,便于理解记忆。比如,讲“风能胜湿”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用湿拖把拖完地后,怎么能让它尽快变干呢?同学们可能就联想到,打开风扇,风一吹,地面上的水湿很快就没有啦。所以,“风能胜湿”。

(二)结合典故。中医学相关理论知识与古代的文学知识密切相关。如讲到“肝主藏血”、“怒能伤肝”时,可以举《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气吐血的例子。如五行的特性中,金曰从革,有收敛、沉降的特性;木曰曲直,有生发、生长等特性。讲授到这里时,可以联系到成语“击鼓鸣金”。古人打仗时有击鼓前进,鸣金(敲锣)收兵,因为鼓是木头做的,可以鼓舞士兵斗志,而锣是金属做的,可以收敛士兵情绪。

(三)应用多媒体[2]。现在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在讲授五脏的形态结构时,充分运用多媒体,将肝、心、脾、肺、肾等脏器的形态结构图片展示给学生,加深印象,课堂效果很好。

(四)病案教学。在讲课过程中,举一些案例,可以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例如,讲授情志对人体的影响时,可联系到范进中举的例子。范进中年中举,大喜过望,精神涣散,变得疯癫。医生请范进平时最怕的人———他的屠夫丈人,来打他一巴掌,他就清醒恢复常态啦。喜为心之志,过喜则伤心,使心气涣散,人变得疯癫。恐能胜喜,他平时最怕他老丈人,他丈人打了他一巴掌,他受恐啦,病就好啦。这些例子,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理论知识很快就记住。

3.2梳理归纳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3]《中医学基础》的课时一般在40学时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把书中所包含的所有章节都详细、深入地讲解,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结合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在讲课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对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说,我们只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血津液的基本功能、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基本的病因和病机等相关知识。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我们要简化教学内容,将基本概念讲解清楚,重难点突出。如在阴阳学说中应侧重讲解阴阳的属性及阴阳的相互关系;在五行学说中应侧重讲解五行的属性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3.3督促学生理解记忆,强化理论知识方法是手段,效果是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讲述重难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记忆中医学理论基本知识。为达到这种效果,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督促学生,比如,加强课堂提问,开展课堂讨论[4]。每堂课开始前几分钟可向学生提出前两节授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去钻研自学。此外,可根据章节内容,设立专题,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这些手段,不仅能督促学生记住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57-03

医院感染是目前医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受到医学界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1]。医院感染涉及到日常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对护理操作细节的规范与掌握成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护理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认识、态度及相关预防行为的养成对于临床上医院感染的控制起到重要的影响[2]。我校每年向临床输送大批的护理专业人员,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方面的认识与行为,在其未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即开展医院感染学课程,做好护理人员理念基础建设,从根源上提高医院感染护理方面控制效果。我校对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医院感染学课程,对比未开展此课程的学生观察其认知与临床操作的差异,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9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例、女90例,年龄19~21岁,平均(20.3±1.1)岁,护理专业课程成绩平均(86.37±5.28)分;另选取未开展医院感染学课程的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9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例、女89例,年龄19~21岁,平均(20.6±0.9)岁,护理专业课程成绩平均(87.28±6.07)分。对两组学生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学生均为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统一招生入学,所选专业均为护理专业,品学端正,智力、认知正常,机体正常、无残疾或伤病;排除日常成绩及专业课成绩不合格学生,精神性疾病史或家族史患者,近期外伤史或严重疾病史无法保障课堂出席率学生等[3]。

1.2 调查方法与观察指标

观察组学生在教学任务中开展《医院感染学》课程,并在开展课程前后对学生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进行评估,而后在两组学生参与临床实习后对其实习时相关医院感染预防行为进行评分,使用统计学检验对比分析相应临床数据。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态度使用我校自制调查问卷,包括知识、态度2个子问卷,知识子问卷共24题、分值0~24分,态度子问卷共15题、分值5~75分[4]。临床实习相关预防行为评估包括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置、职业性防护等方面,由临床实习带教人员进行评估[5]。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15.0版本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检验。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

2 结果

观察组学生在学习医院感染学课程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态度评分均明显升高,且临床实习时相关医院感染预防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目前医院管理中,对于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上升,其意义已经不仅在于医院的医护服务质量,而逐渐成为社会性公共卫生话题。相关报道显示在国外医院感染发生率约在10%左右,而我国的感染发生率与其相近[6-7]。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职业性防护意识较差,也导致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率,且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外国同期水平[8]。医院感染对患者、医务人员乃至医院与社会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何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成为提高医护服务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理念也逐渐成为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所必须的基础,医院感染预防理念及相应的行为习惯不仅对患者的健康负责,也对医务工作者自身职业安全负责[9]。因此,临床上已经对医院感染加强重视,并组织开展对于相关知识、理念的培训及继续教育。但作为医务人才培养、输送基地的医学院校却没有及时的更新教育方案以配合临床需求。

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相关知识与理念的培养与临床常会有一定的脱节,无法跟上临床更新速度及其需求,这导致医务工作者在学校中没有得到相应的培训、建立良好的理念并形成扎实的基础,在进入临床后无法快速形成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医院内继续教育虽然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相关方面知识与技术,但无法有效改变其思维与观念中的惯性,所起到的作用远不及学校培养效果[10]。

目前医学院校中护理专业学生所受到的医院感染相关教育较为薄弱,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来源主要通过内外妇儿等基础性专业课,而这些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制定导致其教育重点多在疾病与临床操作等方面,医院感染仅能作为穿插内容进行辅助教育,因此对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及全面性[11]。而护理专业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受到系统的相关教育,没有医院感染及预防的概念,进入临床实习后常会出现相关操作不规范、不标准,需要多次的进行指导纠正,而无法形成统一的理念。同时自我职业性防范意识较差,临床操作导致自身损伤率较高,这就导致了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或日后走入工作岗位时,增加了患者医院感染及自身感染的风险[12]。

因此,需要将医院感染单独成立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系统化教学。我校在护理专业2011级学生中开展医院感染学课程,其内容可涵盖医院感染概念、常见病原体相关知识、重点防范与控制部位、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等相关基本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置与管理、自身防护措施等。全面的提高学生对于医院感染概念、知识的掌握及预防理念的认知程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并形成预防行为,进入临床后能够快速的规范相关操作。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学生在学习医院感染学课程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态度评分均明显升高,且临床实习时相关医院感染预防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邢介红,张文,杜圣洁,等.实习护生医院感染知识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494-4496.

[2] Ward DJ.Attitudes towards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 interview study with nursing students and nurse mentors[J].BMJ Quality & Safety,2012,21(4):301-306.

[3] 王兴泰,黎红斌,卢昌明,等.护理专业增设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体会[J].浙江医学教育,2003,2(1):23-24.

[4] 宋卫红,赵淑珍,张晓英,等.行为转变理论在培养护生预防医院感染行为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20-22.

[5] 李静,张思溪.护理专业实习生医院感染预防能力的调查与对策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04-105.

[6] Pattillo RE.Useful resource for teaching infection control provided by HHS[J].Nurse educator,2011,36(5):196-196.

[7] 陈燕,晋溶辰.护理学专业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的构想[J].中医药导报,2010,16(8):136-139.

[8] 杨芸,郝春霞.医疗、护理专业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知识普及率的调查、分析及对策[C].//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2006:141-144.

[9] 林梦,冯先琼,黄悦,等.不同年级和专业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态度和行为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6):424-427,434.

[10] 蒲丽辉,冯先琼,林梦,等.护理本科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6):11-14.

[11] 尹冬梅,卜鸿翔,王雷,等.临床实习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理论及行为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9):1423-1424.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医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逐渐转变,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学多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领域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等诸多因素促使现代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探索生命奥秘、揭示疾病本质、保障人类健康,已经不单单是生物医学问题,同时也是涉及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内的复杂系统问题。医学科学已经进入了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化的整合医学时代[4],传统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5]。因此,依据医学发展规律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合理建立医学教育标准,构建科学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整合和设置医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关键。国内诸多高等医学院校在这一方面已经进行了长足的探索[6-8]。我校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尝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准要求为纲领,以基础医学课程系统整合为试点,打破原有的以学科专业分类的课程体系,加快学科间、单位间的合作与协作,推进以“器官,系统,疾病”为主线的深度课程优化整合,围绕知识、技能、素养环节,逐步构建更科学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和基础医学课程体系[9]。比如,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相关知识按人体器官系统分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器官系统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水平,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运行规律和疾病状态下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形态学改变以及相关治疗药物作用机制和合理使用,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并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推进PBL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执业医师考试和高等医学教育内容也正日趋深入和全面,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内容不仅仅是涉及某一学科的知识,也不单单是临床技能本身,还包括医师自我学习、创新思维、有效沟通等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多重要素,考试更加注重的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医学相关知识,发现提出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这一发展趋势的导向给高等医学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改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0]。当前,世界诸多国家公认的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尽早接触临床,着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阶段,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大力推进基于病例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的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实际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目前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形式和跨学科多知识点融合的PBL教学特色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我们建立了基于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的PBL课程模式,加强了以问题为线索的小班教学和研讨教学。首先,按照基础医学课程标准和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由各学科高年资教员集体搜集、整理和编排贴近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覆盖医师考试大纲、体现课程教学重点、符合临床诊疗流程的典型病例,建立基础医学教学病例库。每个典型病例的内容均包括患者的详细病史、查体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病例库的编写和建立,其目的是大力推进基于病例和问题的PBL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为此,我们编写了基础医学器官-系统模块《基于问题的学习指导手册》,分学生用书和老师用书。根据教学需求,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病例开展PBL教学。具体实施时,将学生分组,采用小班讨论方式,由一名老师组织引导PBL教学过程。每个案例的PBL教学均分两次课进行,第一次课先由学生针对病例发展进程、患者的信息和诊治过程,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课堂上由同学们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自己分析、解决其中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再总结出一些相对复杂且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二次课是在学生充分搜集查找相关书籍、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解决第一次课总结出来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整个教学环节,教员不参与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只是起到不让讨论过多偏离主题,并进行一些适时地点评作用。学员通过病例的讨论学习,可从机体的生理过程、解剖特点、病因机理、病理特征等方面阐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探讨疾病的治疗思路、合理用药的原则,初步了解健康教育、医患沟通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基于临床病例的PBL教学的实施,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贴近临床实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医德品质、自我学习、创新思维、有效沟通、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多学科整合医学教学模式转变。

3加强辅导答疑与带教,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于病例的PBL教学方法改革,一方面实现了以学员为中心,全面提高学员综合能力和医学素养的目标,同时由于总课时限制,理论课教学课时比例大幅度减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中常会产生大量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在鼓励学员查资料自行解决的同时,加强多途径的课后辅导答疑,给学员更多的启发和引导,非常必要。首先,我们在基础医学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大力加强了课后辅导,每个学科每周安排教员晚自习时间至少跟班辅导一次;其次,每天安排教员进行网络值班,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答疑功能,及时解决学员在学习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再次,由网络值班老师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论坛专栏里提出学员感兴趣的讨论专题,吸引学员结合理论课程所学内容展开广泛讨论,以巩固课堂所学。另外,对一小部分学员的探索性问题,教员给予引导启发,指导学员设计课外科研课题,在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对研究较深入的课题,由教员指导学员撰写科研论文。对于学员而言,课外科研的实施,增加了学习兴趣,开拓科研视野,开阔了科研思维和眼界,拓展了医学基础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也培养了学员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索创新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员知识水平与能力

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以学员为中心基于病例的PBL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授课教员知识结构、能力技能和专业素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器官系统模块纳入了传统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4门主干基础医学课程,病例式PBL教学中,代课教员在授课、辅导、答疑过程中会遇到学员各种各样跨学科、跨领域的问题,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相互独立的框架结构,甚至打破了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界限,授课教员必须破除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也必须具有通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员综合教学技能全面满足课程整合需求[23]。在实践中,我们加强对教员基本教育理论学习的引导,使教员充分认识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特点,教学改革方向与措施,建立科学的基础医学教学理念;通过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师资教育培训、常态化的精品课教员评选和课堂授课质量评估等具体措施,加强教学技能培训,促使教员基本教学技能显著提高;为教员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机会,鼓励教员积极参加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相关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依据执业医师大纲,有计划地组织教员进行专题学习,参加临床实践教学听课和观摩,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采用以上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员基本教学技能和跨学科专业综合能力,确保了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基于病例和问题的PBL教学质量和效果。

5加强针对性练习强度,合理设置考试方式

基础医学课程涉及面宽、知识点多,很多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和全面掌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参考兄弟院校先进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针对性练习强度,合理设置考核方案,引导学员紧抓知识要点,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夯实医学基础。依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按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型,组织教员逐单元、逐细目、逐要点地编写了覆盖全知识点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础课程考点习题与精解》,建立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础课程试题库。在课堂上,教员根据课时安排,每节课结合授课要点从编写的书籍中或者从历年真题中选择几道相关习题进行详细地讲解,以便学员紧扣大纲,把握重点;课后通过网络课程从习题库中选择适量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员,再由老师批改评分,促进学员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学练结合,查漏补缺,综合理解所学内容;在单元或系统内容完成后,通过网络课程给学员安排模拟测试。经过多阶段的练习,学员不断看书复习,熟能生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课程考核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是促使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全面、系统再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查学员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方法。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行为、能力等方面对学员进行全面考核的理念已经逐渐被接受。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合理设置考核方案,让考试内容综合化,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内容涵盖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和提出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考试方式采用笔试、实验操作,讨论表现、书面报告等综合方式,有效避免了考试中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考试的主观性,增加了客观性。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加强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开展阶段测试、历年真题讲解和基础医学综合考核等环节,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6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医学基础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方向。我们在实践中把网络信息技术与医学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尝试了基于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相关教学活动,如教学信息的,教学资源(幻灯、教案、课程标准、授课视频等)的扩展,课后辅导答疑,作业布置批改,阶段测试考核,专题论坛讨论等环节都离不开网络课程平台。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员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有效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习需求,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辅导答疑、作业布置、测试考核手段落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笔者日前参与的国家医学电子书包项目,也是网络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综合教学系统。“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在教学内容、方法等多方面都有突破,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元素,契合高等医学教学的直观性、示范性和实践性特点。此外,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给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网络信息化数据应用于个性化学习体验的做法正在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教学中,启发学员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如Pubmed,ElsevierScienceDirect文摘或期刊全文等相关数据库,开展在线学习,鼓励学员持续追踪和深入挖掘分析数据,发展更具互动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倡导高质量与独特性的学习体验,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兴趣。

7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