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保护法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08-01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维护社会安定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人们只有具备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方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中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应当遵从这一发展需要,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从而健康地成长。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把握思想品德学科特点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进行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教育,实现法律意识培养由浅入深、循序发展
法律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规则与秩序意识,学生只有认识规则、遵守秩序,方能够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展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教育,在课程导入、教学渗透、日常交流等多个方面下功夫,使学生在思想和观念上重视法律意识。例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的《规则与秩序》,笔者没有急于进入课堂教学流程,而是随机抽8个学生上台,让每个学生随意从课文中选择一段文字以不同的方言、语速、音量和语调同时进行朗读,台下的学生聆听。“七嘴八舌”式的朗读使得课堂一片嘈杂。笔者把握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混乱不堪、嘈杂散乱的状态?”学生们陷入了沉思,很快就意识到这是因为缺少“规则”导致“秩序”混乱。这样导入课堂,自然地将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内容引出,使学生能够明白遵守规则与法律的重要性。
教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需要在日常行为中慢慢地渗透,一点一滴地进行培养。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过马路的过程中,以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为切入点,介绍了相关交通规则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笔者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还开展了“遵规守纪向我看”活动。
二、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法律知识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能,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来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例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法律初探》,在课堂教学之初,笔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常用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对其形成基本的认知和印象。接着,笔者用“知识竞答”的形式来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织“教师提问,小组抢答”“小组之间竞答”“小组内部竞答”等多种形式的问答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在学生初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笔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小品《公交车故事》(偷盗案例)、情景剧《保护自我》(青少年保护案例)、案例演示《我的物品你别动》(物权法案例)等引入课堂,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随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审判”,提升了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最后,笔者组织“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围绕“道德与法律的效力谁更大?”“未成年人是否需要法律照顾?”等辩题开展辩论。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三、课堂引导与课外延伸并重,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要注重课堂层面的引导,同时也要注重课外延伸。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法制教育 实践 创新
作者简介:邓巧蓉,武汉商学院思政课部讲师。
应用型本科是相对于研究型本科而言的我国本科教育的一种类型。针对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出现偏差,我国将有600多所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变。以湖北为例,2014年已有11所本科高校正式获省教育厅批准,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由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与研究型本科不同,社会对应用型本科的法制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重技能轻法学
毋庸置疑,应用性本科要培养能在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必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技能课,但这并不等于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其他的法律素养等人文素养。有些试点高校为了挤出时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拼命压缩甚至砍掉自己认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在法制教育方面,除了全国高校必须统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能压缩学时外,有些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法律课程如《经济法》、《商法》,要么被精简学时,要么干脆被砍掉。其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律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最低标准就是经过大学四年学习后能够很容易找到需要自己的工作岗位,且这份工作待遇较好。要做到这一点,大学生仅具有专业技能技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综合素质,比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法律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如果应用型本科一味重视技能的培养,只会把学生塑造成一个空有技术技能的骨架,缺乏包括法律素养在内的人文血肉的机器人。
(二)价值教育重道德轻法律
(三)法制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法制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让学生知晓法律知识,立足法治实践,建立法律信仰。知法只是法制教育的第一步,让学生参与法治实践,获得法治心理体验从而达到守法、用法并建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才是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的法制教育基本还停留在让学生知法的低层次上。
从教材来看,2013年新修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删除了实体法律部分,增加了法理部分的讲解,其理论性大大加强,应用性大大减少,特别是缺少大学生在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远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缺乏对法律的直接心理体验和真实的法律实践,从而难获大学生芳心。
从教学方式来看,方式陈旧,形式单一,教学仍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划记号。虽然教学手段在更新,比如使用多媒体课件、引入相关的案例教学,但仍存在课件呆板枯燥、案例陈旧、讲解乏味等通病,更不用说诊所式教学、模拟法庭等方式方法。法制教育被实际演化成了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流于形式,实效缺乏。
二、 应用型本科法制教育的实践创新
(一)将法律素养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市场经济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除了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更需要较高的包括法律素养在内的人文素养、健全人格、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把法律素质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目标下去进行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
1.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这理应成为应用型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如前所述,法律课程依附于道德教育,内容少学时少,无论从哪方面都无法满足大学生对法律的亲历性,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把法制教育单列出来,和道德教育并列设置。
2.根据专业需要设置相应法律课程。应用型本科的专业是为了应对市场需求而设立的,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市场主体权利的保护、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市场秩序的维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懂法、用法是法制教育的应有之意,应用型本科高校除了开设公选法律基础课外,还应根据专业需要乃至学生需要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 (二) 完善法制教育体系
1.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法治国家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制体系,更重要的是公众对法律要有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的必要条件。应用型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力建设者之一,是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仅是生产能手、管理能人,更是法治社会下的公民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遵守法律,依法维权,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法律至上的信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法制教育中,要转变观念,不能满足于教会学生知法、用法,更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只有大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同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坚持法律至上、尊重法律、信赖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才会加快。
(三)加大法制教育实践教学力度
1.利用生源多元化进行“真实案例教学”。应用型本科高校生源是多元化的,既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又有专升本的高职优秀学生,还有部分优秀在职技术人员。这几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需求有所不同,正好互相弥补。高中毕业生从校门到校门,社会经验较少,而在职学生和高职学生在工作和实习中可能会碰到劳动纠纷、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等问题。在法制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进行真实案例教学:在职学生作为当事人,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亲历亲闻的法律问题提出,其他同学如同医生会诊诊断病情一般,主动寻找法律资料,帮助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起引导作用,将学习主动权交由学生,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2.利用学生生活空间开展法制教学。法制教学内容应贴近大学生生活,让大学生具有亲历性,才能有法律体验。应用型本科注重学习实践,除专业实训室外,有些高校还建立学生超市、学生美食中心、学生创业中心等综合实训基地,由学生组织经营管理,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我们的法制教育也可以搬进超市,结合学生的工作经验、实际需求学习《合同法》、《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等,即具体形象又有时效性。同时,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大学生在就餐、住宿、医疗、消费等过程中遭遇的法律纠纷和维权诉讼也越来越多,学校可以组织法律教师成立校园法律咨询室,面对面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利用校园广播、贴吧和宣传栏等工具宣传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开展大学生维权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和防诈骗教育,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空间,加大他们对法律的直接心理体验,体会正确的法律价值,真正落实高校法制教育的目的。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法制教学。90后的大学生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渴望更新鲜、更活跃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同的教学内容、单一的考核标准,使大学课堂失去活力和吸引力。法制教育要想获得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就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法制教育相融合,制作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法律微课、MOOC等授课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并完善校内法学精品课程、精品教学视频、法律专题学习网站等资源,满足大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