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媒体运营实践报告

自媒体运营实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媒体运营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媒体运营实践报告

自媒体运营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在累积了2年社会责任履责实践后,此份社会责任报告,系统总结了201 2年度华衍水务及旗下各合资公司的社会责任实践,形象地向利益相关方展示出华衍水务的ISO 26000履责历程。

2012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元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进入到社会责任管理发展的里程碑年。社会责任管理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新型经营管理之道的难得机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很多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探索,从华衍水务的这份报告中看到了他们的努力。

报告展示出华衍水务正在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战略性管理。华衍水务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高责任竞争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了三级社会责任推进组织架构,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审视公司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将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纳入管理系统,积极探索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的有效融合。

报告展示出华衍水务主动回应社会关注和公众期望的积极态度。作为一个公用事业企业,华衍水务通过主动披露利益相关方关注的实质性议题,在确保将优质可靠的饮用水输送到千家万户,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同时,注重提高员工价值创造能力,帮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与此同时,对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视和积极参与,则以实际行动诠释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和追求。

自媒体运营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自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开放、分享”是自媒体技术遵循的推广理念。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在自媒体技术冲击下面临转型。以“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释义为切入点,结合对“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所需遵循的管理理念的探讨,以及自媒体技术对“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催生效用分享,最终阐释了“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创设路径构想,以期为现今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自媒体;参与式协同;档案管理

现今,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全球已经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以自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特质,乃是在于公众由以往的被动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人人都可成为信息源与传播者的状态。基于这一特定时代特质以及由自媒体技术所引致的虚拟化信息网络的形成,从而使得在现实空间之外形成虚拟的交际空间,进而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全新的挑战。

一、“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释义

1.“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内涵阐释。

“参与式”管理理念最初源自管理学界,其理论建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个体进行积极创新,从而创设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进而最大化地将个体的作用激发出来,创造个体价值,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遵循“参与式”管理的思想内核,笔者认为,所谓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乃是档案管理从业者基于自媒体环境,同时借由相关机构(诸如档案机构、科研机构)提供的平台和技术,主动介入个体活动所生成的各类档案的管理,并且在其中彰显档案管理者的主体效用,从而实现对个体档案的系统化管理。

2.“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特质分析。

鲜明的个性化特质。此种特质乃是同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最大区别,基于自媒体技术所创设的媒体环境中,个体即是档案文件的初始生成者,同时也在对自我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演变为档案管理的工作者。受教育经历、价值理念以及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影响,不同的个体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具体的自我档案管理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此种差异性也是其个性化特质的外在表现方式的具体呈现。多个体协同参与特质。此种特质乃是指依托自媒体技术创设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之下,自媒体技术自身所秉承的协同参与理念的体现。也就是说,“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大化整合,使档案管理机构、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公众均参与其中,形成档案信息资源互动,进而形成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参与整合利用。

二、“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所需遵循的管理理念

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与对自媒体相关技术以及平台的认识,笔者认为,“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下述管理理念,如此方能保障“参与式”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以有效贯彻。1.严格依照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此种理念要求档案管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应注重将档案管理理论同相关的实践成果进行有效的衔接,以便使得档案文件在信息数字时代能够继续彰显其核心信息资源地位,进而让档案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可利用性等价值得以呈现,同时也是“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同个体依托自媒体进行自我信息管理的差别之处,也就是说,档案管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一方面要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还须使相关信息在生成、传播、保管与利用过程中的档案属性得以保障,从而使其具备社会层面的利用价值[1]19。2.档案管理工作同自媒体平台使用的契合原则。此种理念涵盖下述要素:首先,应秉承人本主义理念,凸显自媒体平台同所创设的虚拟社区与使用者的兴趣点契合,鼓励使用者进行信息共享,并以此为基础创设由档案管理机构、社会组织与社会个体共同介入其中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其次,“参与式”档案管理应依托自媒体技术所创设的平台以及相关技术手段,如借助云空间实现对信息文件的归档等。

三、自媒体技术对“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催生效用

在2012年于布里斯班召开的国际档案大会上,时任美国国家档案馆馆长的大卫•菲尔力诺在其会议主题发言中谈到各类新型社交媒体对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影响。从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公布的《2015年度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来看,截至2015年9月,微博月活跃人数已达到2.12亿。基于前述数据能够看出,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技术对公共生活所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不容小觑,其不断攀升的海量信息使档案管理迎来转型的全新机遇。

1.自媒体平台构成档案的来源。

第一,自媒体技术为使用者创设了以其为中心的虚拟互联网空间,使用者依托各类自媒体工具能够参与到生活、学习、工作等活动中,并且在参与过程中实现了对前述活动的直接记录。考虑到自媒体工具使用者数量巨大,因而由数以万计的自媒体工具使用者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生成的记录具备被保存的档案价值。第二,作为自媒体技术而言,其具备信息传播的高速性、传播与互动的便捷性等特质,故而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实时记载自身活动的便利,从而在这一过程中生成对使用者相关活动信息的第一手记载。基于此种情形,自媒体技术及相关工具生成的信息中相当一部分涵盖了原始性特质。第三,借由互联网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构建并运行的自媒体技术所创设的虚拟数字空间,不但对现实空间呈现出特定的映射性,同时伴随着自媒体技术对公众现实生活的影响程度加深,其逐渐发展演变为同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并非不可能。基于社会资源及社会自身记忆层面而言,自媒体技术所创设的记忆一样表现为人类社会对自身发展历程的记忆,因此此部分记忆一样能够成为具备社会属性的档案资源,从而为各类组织、个人所共享使用。

2.自媒体技术创设的社交网络环境亟需“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产生。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催生之下,自媒体平台运行过程中持续生成各类新形式文档,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提出全新要求,以往档案管理部门所遵循与依照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契合时代的要求,因而应正视自媒体技术传播与应用所带来的社会趋势变迁,积极创设“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以应对时代变化与公众诉求。

3.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互联网空间。

虚拟互联网空间乃是对现实世界的映像,然而其同现实世界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此种异质性多基于自媒体的特质呈现出来:(1)个体表现性方面。使用者在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表意时,其同时兼具了信息受众与信息传播者的双重社会属性。在法律、政策所赋予的权限之内,自媒体使用者能够借由自媒体平台进行个体化的信息展示,从而为自身创设具有个体特色的虚拟空间,并借助相关的自媒体技术向其他使用者进行信息分享;(2)互动性方面。使用者借由自媒体平台能够实现同其他使用者的信息互动,诸如信息传播、信息展示、媒体共享等,从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彼此生成多样化的社会关系[2]31;(3)管理碎片性。使用者在借由自媒体平台进行表意过程中,虚拟的互联网社区并非现实意义的真实社区,因而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行为范式内,使用者能够基于自身的自由意志和思维表示,对自身的多数表意行为进行自我规制与自我管理,而现实社会难以在此发挥其约束效力。前述异质性表明在基于自媒体技术所创设的虚拟互联网空间之中,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契合自媒体的相关特质,而负责具体工作的档案管理者,能够在“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下,彰显个人的档案管理工作特质。

4.传统档案同自媒体平台生成档案的异质性比较。

作为自媒体平台而言,由于其技术架构以及承载内容的多样性,因而使与之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调整的可能性,此即笔者认为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建构意义所在。

(1)档案的生成者多为一般社会个体。同以往各类组织为主体的档案生成者存在区别的是,现今的自媒体环境使每个单一个体,即个人均能够在应用自媒体平台过程中生成相应的档案,并且占据相对较大的比重。同以往的档案相比,个体档案均源自一般社会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原始性记录,在内容方面欠缺规范化与系统化[3]18。同时,个体使用者兼具档案生成者、档案管理者以及档案保存者的三重身份属性,因而此种身份属性将对档案的收集、鉴定、保存以及利用等相关档案管理活动产生连带影响。特别是当前大数据时代信息整合理念的指引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应对不同的个体生成者,因而先前较为系统化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以及建档、归档等流程将受到直接冲击[4]4。此外,从社会整体层面加以审视能够发现,社会个体乃是社会整体的最小组成单位,因而个体档案同社会整体记忆的创设息息相关,唯有在社会整体层面实现对个体档案的有效整合,方才能够使档案的利用价值最大化[5]29。

(2)自媒体使用者生成海量信息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媒介的普及使得自媒体用户无论从数量层面,亦或是活跃度层面均大幅度地提升了自媒体平台的信息量,因而基于前述活动也使得亟需处理、整合的档案管理文档数量激增。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档案管理从业者对于自媒体平台所生成的海量档案文件的管理活动依然停留于探索时期,因而难以担负起依托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对由社会个体在应用自媒体平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生成的各类档案文件进行及时归档、整理以及利用的职责[6]14。“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则能够使档案管理从业者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应对,并且使档案管理从业者的工作负荷得以降低,同时能够实现对个体档案的效度化管理。

四、“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创设路径构想

1.档案管理主体。

在“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下,考虑到公众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记载已经成为社会档案资源的构成分支,因而作为档案管理从业者而言,其身份不再是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使用诉求,而应转变为公众管理自身档案的指导者。同时,档案管理机构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主体,而应将自身定位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公众参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写作者。

2.档案管理平台创设。

基于自媒体平台的“开放、分享”理念,官方的档案管理机构以往的档案管理专属职能应进行分权,即允许第三方参与其中,如现今欧美诸国的档案管理活动中,第三方平台已经同官方的管理机构实现了技术协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法律、政策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理念的进一步健全,同时伴随着云技术的广泛应用,日后依托自媒体平台等第三方档案管理平台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协同效能。

3.档案管理模型的构建。

考虑到自媒体平台作为第三方平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介入,因而作为相关的档案管理机构可以考虑创设新型的档案管理模型。外延扩大型管理模型。此种模型在沿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借助服务外延的扩大实现对个体档案的整合利用。需要指出的是,采取此种模型的关键在于将个体生成的档案纳入系统化的档案集成管理活动中,并且应预设标准化的档案生成要求,从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与规范化。第三方平台托管型模型。使用者在使用自媒体平台时会同平台运营方订立契约,多数平台会允许使用者在注册时进行权限设定,以保障个体隐私。在契约生效、双方权限界定明晰后,平台的运营方便应承担管理权责,对其拥有使用权限的内容加以利用。档案管理机构可以同平台运营方订立契约,实现对使用者信息的共享,由此便使得第三方自媒体平台得以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自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公众的个性化表意诉求得以彰显。作为“参与式”管理模式而言尽管仍处于摸索时期,然而从社会发展大势来看,“开发、分享”是形式使然,使社会每一个主体能够参与到承载社会记忆的档案管理活动中,是对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体现,也是“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得以创设的契机所在。

作者:魏娜娜 李明 单位: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陈永生,侯衡,苏焕宁,杨茜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整合共享[J].档案学研究,2015(6).

[2]李颖.档案记忆观视野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3(1).

[3]薛匡勇.档案记忆观思想内核探析[J].上海档案,2014(1).

[4]赵爱国,刘磊.从“没有记忆的镜子”看档案记忆观[J].档案学通讯,2014(1).

自媒体运营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自媒体媒介批评来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亟待关注的新的研究对象。本文将媒介批评理论的研究语境进行拓展,延展自媒体媒介批评的研究方向:传播的隐秘与快速、意见的修正与自净能力、内容整理者的疏与弊、信息的冗余与资本控制,尝试从媒介批评的视角审视自媒体的传播实践。

关键词 自媒体 媒介批评 微信

微信已成为目前移动互联网中最好的流量通道,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进一步为这个拥有亿级用户的平台开拓了新的发展趋向。目前的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公众号多达百万,已经成为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信息的资讯场,一对一的个性化推送和闭环式传播使得微信公众平台成为自媒体植根的一片新沃土,自媒体人纷纷涌入,成为继微博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新媒体舆论场。然而,微信公众号这块看似是自媒体繁荣发展的沃土,却依然无法避免其固有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弊端,自媒体的无限可能性依然无法掩盖微信公众号背后的诸多问题。

一、媒介批评研究语境的拓展

随着网络的出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作为自媒体的平台亮相,网络开始成为人们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媒介“双刃剑”的特征也愈发凸显,传播媒介也开始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自媒体转移,意味着媒介批评的对象应该得以拓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学者开始将研究的视角投向媒介批评,引进了国外的相关理论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拓展,并展开对媒介批评各个层面的学术性研究,“包括对概念本身的再诠释,以及对媒介批评现象、问题的考察和研究”①。

从媒介批评的概念本身来说,王君超认为“媒介批评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进行批评的过程”②,雷跃捷认为,“所谓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③,刘建明则认为“媒介批评是指在解读新闻及媒体的过称中评价其内在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④,从以上几种概念来看,大多数的定义还不能清晰全面的概括出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对象出现的新拓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媒介批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兴媒介形态的涌现,媒介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批评的研究语境也随之发生改变,从现有的学术研究来看,更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媒介批评占有一席之地,不论是针对网络媒介的批评,还是以网络语境下的媒介批评为研究对象,都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从自媒体角度进行媒介批评研究的成果还较少,自媒体较之网络媒体有其自身特有的传播特点,媒介批评的视角也略有不同。

本文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从自媒体生态环境的视角来审视媒介批评,拓展媒介批评的研究语境。

二、自媒体媒介批评研究方向的延展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都是自媒体表现形式,从传统的点到面传播到点对点传播,兼具了私密性和公开性。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媒介即讯息”的概念,自媒体正是承载了丰富讯息的媒介,其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正在发生。然而变革发生的同时,自媒体不可避免的传播弊端也显现出来,因此对于媒介批评的研究语境来说也需要注意相应的改变。

微信公众平台是目前最热门也是最典型的自媒体平台,推出两年多来,总数量已经接近5 亿,并以每天1.5 万的规模增长,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自媒体媒介批评的研究方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拓展:

1、传播的隐秘与快速

自媒体是私人化、自主化的媒介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出现以来更是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声,信息和传播门槛的降低带来了信息审核的难度增加,而且微信本身没有微博开放,信息的传播不是点对面的开放传播而是点对点式的闭环传播,信息流在微信朋友圈的扩散较微博而言,更加隐秘,而且依靠微信对人际关系“强链接”的粘结,扩散速度更加快速,为一些不当言论、谣言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且,站在舆情的角度考虑,微信对信息的推送直接出现在手机上,到达率百分之百,加之传播的隐秘快速,更易引发舆情风险,因此对信息内容的审核管理,显然微博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微信还在逐步摸索。

2、意见的修正与自净能力

对于微博平台来说,意见的讨论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上,意见可以在转发、评论的基础上得以快速修正和完善,相对比较公开,信息的自我修正和自净能力较高。但是,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来说,自媒体环境相对比较封闭,而且没有对评论开放,只有互为好友才可见朋友圈评论,对于受众来说,与者的交流方式只能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留言,意见的修正与自净能力有限,易引发误读、误传。

2015 年1 月份,著名歌手姚贝娜去世,然而悲剧背后却在微信自媒体环境中引发了一场关于新闻伦理的争议,一个新闻系学生愤怒写下《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的等待着她的死亡》一文,尽管有不少对此文的反击言论,但是由于微信自媒体环境的封闭性,评论转发的不公开性,意见的修正和完善受到一定的阻力,经过大量转发后迅速引爆了朋友圈,传播广泛。

在自媒体发展迅猛的今天,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方便的发出批评媒介的声音,包括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对于复旦女生个人隐私的报道与炒作、《人物》杂志对庞麦郎的争议性报道等案例中,也多见众声喧哗,然而这种随手置评在微信的封闭性传播中却很难得到快速的修正和完善,缺乏公开的、直接的意见交换,因此极易在自媒体环境中迅速聚合情绪激动的个体,形成“一边倒”的舆论声势。

3、内容整理者的疏与弊

在旧的媒介场景中,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较小,信息的生产规模有限,因此媒介主编在信息传播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把关人”角色,然而随着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对主编这一角色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另外一种称之为“内容整理者”的角色开始出现在微信的自媒体环境中。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自媒体账号,绝大多数都是靠内容的进一步整合来吸引粉丝,靠原创文章来立足的自媒体账号相对较少,而且有报告称“微信公众账号有80%的阅读量来自于朋友圈的分享”,说明自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对内容的选择严重依赖社交网络,媒介主编这一角色日渐式微。

然而,从媒介批评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订阅号推送的文章同质性非常高,专业性降低,内容整理者对文章的选择标准也有所降低。而且大量的转载很容易引发版权问题,不尊重原作者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早已饱受诟病。2015 年2 月初,新华社一日连发三篇报道炮轰微信公众号抄袭问题,用“一人原创,99 人抄袭”来形容微信公众号的混乱发展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自媒体环境中“主编必死”的论调还有待商榷,“自媒体主编”可以弥补内容整理者的疏与弊,创造优质的原创内容和细致的文章编排,提高文章选择标准,同时对于内容整理者来说也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4、信息的冗余与资本控制

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数量上,大多数的受众每天希望推送3 篇文章,然而很多草根大号每天推送的文章多达8 篇,大量的文章推送主要是为了提高整体的阅读量,以期增加粉丝数量和广告收入,如此大量的精准推送虽然到达率是百分之百,但是文章的打开率和阅读率却在下降,造成大量的信息冗余和繁杂。这种“广撒网”的自媒体推送方式极易造成差的用户体验,对用户的阅读造成一定的压迫感,大量信息被埋没,冗余信息也使得意见的传播与修正受阻。此外,有调查显示,目前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率大多数只有10%,而且随着资本的渗入,出现了购买阅读量、购买粉丝等行为,说明自媒体发展的表面背后也少不了资本的控制和渗透。

结语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在展现其可能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弊端和缺陷,用户对公众号的敏感度出现下降,部分账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文章打开率也大幅度下降等,急需从“粗放式”的运营方式转为“精细化”运营,提升网民整体的媒介素养,形成舆论规范,推动自媒体环境的自律和健康发展。同时,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自媒体媒介批评来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亟待关注的新的研究对象,将媒介批评理论的研究语境进行拓展,与自媒体的传播实践相结合,形成专业的自媒体媒介批评机制是急需引起关注的环节,从而更好的规范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媒介平台。

参考文献

①王宇静,《新媒体环境中的网络媒介批评探析》[J]《. 东南传播》,2011(7)

②王君超:《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5

③雷跃捷:《媒介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④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

自媒体运营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随着线上线下的不断融合,人们越来越认可O2O商业时代已经逐渐到来.。O2O所带来的商业变革,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移动美食社交领域。。

近日,尼尔森网联了《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对移动社交应用的发展及运营细节都给出了很有指导性的建议。据报告显示:移动社交不仅仅是PC端社交在移动端的简单延续,LBS技术在移动端的应用为移动社交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微信、陌陌等大众化社交应用以LBS的方式强化了产品的活跃性的情况下,美食社交、短视频社交等小谦关注已久垂直社交领域,LBS技术也将为他们做出巨大贡献。适逢美食社交应用去哪吃4.0刚刚,小谦将结合去哪吃的全新体验和尼尔森网联最新报告,在《美食应用的未来在于强化社交属性》一文的基础上,继续跟大家谈谈移动美食社交应用如何以兴趣为导向,玩转O2O。

满足用户工具需求之后强化社交属性刻不容缓

“人们对以兴趣为目的的社交有着强烈的需求”——这样的观点无论是在PC社交领域还是在渐兴的移动社交领域,都是有很多人认可的。(PC时代最成功的案例就当属以兴趣爱好而兴起的豆瓣)

移动兴趣社交尚处于高速发展期,尚不能拿出有力的案例来证明。但在移动社交的布局之路之中,无论是美食社交还是短视频社交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兴趣垂直社交应用,从起步到目前的发展,都以各自聚焦的兴趣领域构建了良好的工具属性,为所有对有这一兴趣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平台。

当这样的工具属性几近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之后,小谦个人认为就到达了强化社交属性的时候。在应用功能创新会遭遇巨大瓶颈的未来,保持甚至放缓应用工具属性加强的工作,强化应用的社交属性是大多数兴趣社交产品的出路。以美食社交领域来说,小谦此前就提出了“美食应用的未来在于强化社交属性”的观点,而近期美食社交应用去哪吃4.0的,也更证明了美食社交应用从业者与小谦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

LBS技术:让兴趣O2O式社交更近一步

要谈及此次去哪吃4.0最引人的注意的几处地方,让LBS技术融入找餐厅的功能,将餐厅推荐改进为LBS位置推荐+算法推荐的改动,是很有探讨性的。

微信和陌陌的LBS位置尝试,证明了人们对于附近所能够产生的社交关系的需求很大,这样的需求在兴趣社交这类垂直后的领域,同样适用。移动终端的LBS功能能够使得O2O式兴趣社交愈加便捷,提升地方性兴趣社交O2O群体的建设效率,从而起到提升应用活跃度的重要任务。在未来,以LBS技术为基础的O2O式的兴趣社交,将会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对于移动社交应用而言,之所以从立项到前期发展都必须不断加强工具属性的重要性,是应用产品的功能将决定用户的社交分享行为,所以LBS技术让此次让移动美食社交更近一步的作用,并不仅仅停留在LBS自身所拥有的社交属性上。

根据笔者亲自评测,去哪吃4.0将此前默认算法推荐餐厅的做法改进为LBS推荐餐厅,我们将能够更高效地于就餐时间,在附近找到合适的餐厅,还拥有社交评价考量餐厅。在未来,个人更认为美食社交应用除了LBS位置推荐之外,应该将LBS技术融入传统的推荐算法其中,让位置和好评得以综合地优先推荐给用户,以保持更好的体验。

除了在找餐厅上去哪吃4.0运用了LBS技术之外,个人认为同城美食日后也有融入LBS技术的必要。目前而言去哪吃4.0同城美食以滚动的方式将同城的美食达人分享的美食传播出来,用户可以通过这些达人的分享拓展地方性的美食兴趣社交好友,也了解更多好吃的地方。在这一块,或许未来将附件的去哪吃美食好友加入进去,能够更有效地让用户更快的找到附近的地方性兴趣社交好友。

整体而言,自去哪吃4.0之后,美食社交应用也真正进入了O2O社交时代,以LBS技术为基础的诸多社交功能将会出现在大量的美食社交应用身上,兴趣O2O式社交也将因此离人们更近一步。

O2O兴趣活动:玩转移动美食兴趣社交的必备条件

根据尼尔森网联的《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每个社交媒体用户媒体在社交媒体上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移动社交应用几近全面覆盖人们的移动互联网生活,在人们空闲时、睡觉前、起床后、地铁公交、等人时等多个场景都有应用;著名神器陌陌洗白开启之后已经形成了方面查找附近的人、找到相同兴趣的人的主要优势;近九成的用户会在网上寻找兴趣圈子;近八成用户的移动社交用户参与O2O兴趣活动。

从以上的这些报告结论中,小谦个人理解为:移动社交早已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类别;以兴趣为导向的移动社交是大势所趋,用户需求大,陌陌实践效果也值得研究;O2O兴趣活动在用户愿意参与的情况下,将成为未来移动兴趣社交应用发展的标配行为,移动美食社交将成为大力推行O2O兴趣活动的排头兵。

为何笔者会这么理解,这得继续提及去哪吃,谈到去哪吃全新升级后的4.0版本。大家都深知美食社交已经是一个细分之后的社交领域,很多作者和很多从业者都不太关注,所以笔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就更为艰难,对目前的从业者的了解需求也越迫切。

根据笔者的了解,去哪吃的O2O兴趣活动是以高校霸王餐活动,从高校学生开始玩起的,而饭本在去哪吃开始尝试高校霸王餐落地活动之后,也开始尝试召集社会人士线下免费吃饭活动。

去哪吃尝试的O2O活动最早是高校霸王餐,但却是以食色男女交友主题聚会和IT圈百人聚会的O2O兴趣活动闻名,并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如旅游美食交友活动、美食相亲交友活动等。客观地说,这是去哪吃此前初次尝试O2O活动,未能了解到学生的拍照设备、拍照技术、探店内容撰写能力平均下来还不太理想的教训,所以后续的食色男女在笔者这种观察者看来,更多地是去哪吃高校霸王餐活动的优化结果。

而在食色男女和百人聚会之后,美食社交领域也总算出现说得出口的O2O兴趣活动,去哪吃也在北京、广州、上海、长沙等多个主要运营城市开始复制这样的模式,可以说在此前,美食社交应用们纷纷都已经开启了他们的O2O兴趣活动之路。

自媒体运营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博;传统媒体;微博运营

微博改变传播格局 重构新闻生产路径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微博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中国网民的微博使用率高达71.5%, 远超出42.9%的世界平均水平。

微博改变了普通人的社会影响力。微博的直播、转发和评论,巧妙地将个人的声音放大到了社会空间,标志着“公民新闻时代”的到来。在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微博开通了一条能够时刻与公众保持联系的渠道。

传统媒体微博运营的实践路径

据一项针对网络新闻阅读习惯的调查显示,网民选择大型专业新闻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的比例占到将近70%,传统媒体的“报网融合”之路不容乐观。但是,微博这样的社会化媒体为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提供了新契机。事实上,微博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在扩大影响力,拓宽发行渠道上有了全新的空间。二者融合定会共生共荣,营造适应时代和公众的传播生态。

事实上,一些传统媒体已将微博作为传统媒体的助力者。到目前仅新浪微博上经过认证的媒体官方微博总量已经达到近2000家。《当代贵州》杂志社旗下的贵州先锋网(http://gzcpc.com/) 自2011年在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156422074)及腾讯微博(http://t.qq.com/gz-cpc)开通官方微博以来,目前两大微博粉丝近24万人,目前在贵州网络媒体的粉丝数量中跻身第一。作为贵州较早运用“微博”进行新闻传播的传统媒体,贵州先锋网在多次重大活动中,实现“微博-网络-手机杂志——纸质杂志”互动,力求将报道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1.微博成为丰富媒体新闻生产的重要工具

近期多项网络舆情调查报告均显示,微博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舆论场之一,我国发生的几乎所有热点事件都会在微博得到有效传播。此外,很多明星、企业家等新闻焦点人物都是微博使用者,这样微博就成了新闻富矿。

2012年3月,贵州先锋网记者在微博上了解到贵州籍新生代导演陶明喜自编自导喜剧类商业大片《神马都是浮云》后,对其进行了采访,随后陶明喜提供贵州先锋网网友免费电影票,这一案例显示了微博作为新平台改变了媒体传统的采访方式、传播路径以及与用户的互动方式。

此外,媒体记者可以利用微博丰富采访手段和表现形式,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物资成本。另一方面,记者还可以利用微博对被采访人进行在线采访,微博的评论、私信功能可以实现这一过程。当然,在直接引用他人微博言论时,不可断章取义,最好能与本人进行沟通。

编辑可以利用微博上的言论、图片作为自己的版面素材,或作为新闻链接,编辑可针对某一话题下其他用户的留言,进行数据统计,以确定有多少比例的人赞同或反对,再将此结果作为新闻内容进行;同时,编辑还可以就某一话题征集粉丝的意见、建议。

2.传统媒体微博语境中的自我宣传实现

传统媒体开微博,是传统媒体自身触角和传播方式的延伸,以及对自身形象和内容的一种推介和宣传。

传统媒体以自己的名称开通微博并通过实名认证,便是对自己适应运用新媒体的一种宣传。2012年贵州两会报道中,贵州先锋网记者采写的报道都在贵州先锋网官方微博上以“GZCPC记者报道”加原文链接的形式,贵州先锋网此次两会专题多次在百度搜索中跻身榜首,微博二次传播功不可没。

《新周刊》执行总编辑封新城认为,微博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媒体工具,是一个品牌形态的延伸,同时还会反过来将这个品牌的母体加深。使用微博后,《新周刊》的销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另外广告公司、媒介买手也关注其微博,广告也因此增加。?譹?訛

3.微博助推线下活动风生水起

借助网络平台和微博用户的相对集中,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组织活动会更加便利。通过组织活动为粉丝服务,活跃微博气氛,传统媒体可以增强与粉丝的交流,提高粉丝的忠诚度,吸引更多博主成为粉丝,扩大媒体微博的影响。

2011年12月,由贵州先锋网在微博上进行的当代贵州高雅文化行揭幕之作“中国移动·中加现代舞之夜”微博抢票活动在网友中形成了强大的原创、转发、评论声势。在贵州先锋网论坛及微博的抢票帖,短时间内被网友“盖”到了122楼,点击量达到3051次。贵州先锋网新浪和腾讯官方微博,网友评论并转发达40余次。

4.微直播:融合报道形态升级

传统纸质媒体不可能实现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视频直播,微博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固有的界限。

2012年3月16日贵州先锋网微博直播 “深化‘四帮四促’活动 扎实开展‘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引起了热烈“围观”:

@邓守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完成并做好一件事的重要导向。我相信在“2号文件”的大力助推下,我省在经济、文化、民生等各领域中,将取得质的飞跃!(注:邓守强系著名作家、诗人,中国青年写作学会主席,著有《在幸福中逃亡》、《行在诗途》等作品。)

@三33:基层的确需要更多的帮扶和支持,省直机关干部更应该接接地气!帮就要帮出实效,而不是走马观花,变相增加基层接待负担!

@猎奇星座转播: 当官就要为民做主,有这样的下基层,那么吸取来自基层的声音渠道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