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习实训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专业课工作站 企业导向式管理 校企顶岗强化训练 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要立足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特色。而在技师学院实训现场教学中出现理实接合不畅、工学责权不清、专业与择业不明、技能成长与岗位薪酬不通等多方面问题影响到教学实施成效。为实现实训教学有序高效运行笔者在专业课企业实训情境建立、实训教学效果评估、综合职业能力建设、教师学生管理变革、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教学过程流程重置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实践。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一体化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1 实训现场四个方面建设
(1)实训专业课工作站的建设。将工艺课前置于实训现场,建设专业课工作站。教学环境、情景的设计与布置要实现网络化、功能化、资料多样化、基与操作实物和仿真。在同一教室内工具区、展示区。一体化教学以班组团队式分工协作来完成。结合现代企业内部培训流程和实训教学现场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课题工艺编制、课目考核方式、鉴定内容细化等做出调整。立足企业对岗位工人的专业性特殊性要求,构建情景设置为主体,创新教学手段、将新的教学理念溶入到基于工作过程和自主学习为目的,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教学,以提升专业实训教学的专向实践创新。有效的提高学生专业兴趣,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效果产生明显改善。
(2)企业导向式现场管理。实训现场班级管理采用企业班组管理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按照企业车间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来强化学生的员工意识,我们将学生班级按每组4~5人,将其分成6~8个班组,学生作为班组长和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提高了每个组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而且通过担当班组长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提前形成企业人的行为。建立类似企业的QC小组煅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
(3)校办工厂实习。在实训基地内设置与企业生产现场环境相一致的生产车间,将企业产品引入生产车间,生产工人为师徒制即为生产人员带数名实训学生组成新班组单位,生产车间的运行均按企业化要求进行管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厂内职业环境、工位设置、操作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的有序布置、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人员、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教学优势,操作技能得到快速提升。
(4)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云概念为中职院校搭建好数字化实训现场教学,实现中职专业实训现场建设插上创新的翅膀。轻松的打造一体化教学的脉络
2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完善教学计划制定,保证教学目标达成
(1)进行双考核,教学中虽然可以通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等来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但是评价权的分散影响了其最终的效果,因此保证教学质量更有效的方法是考核过程化实行实习生产和学校的双重考试。
(2)是改进教学计划问题,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强度都是通过教学计划制订的,因此要接合实际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是教学课时问题,教学课时表决定了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即教学时间的分配,决定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在跟校企进度达成一致意见后,改善课时。
2.2 构建职业情境,积极创新课程模式
(1)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需要有“真实”的职业环境。“真实“是指真实的工厂环境,有齐全的机器设备和规范的生产工序,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先进”是指技术含量高,包括师傅水平、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等都要有先进性、前瞻性。
(2)在课程的开发上,应当成立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在课程目标上,整合“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在课程内容上,应将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应根据行业、企业要求的变化,强调模块化设计,以增强课程的弹性。广泛量身订制,针对企业采用定单式教学加大学生适应性成长。
(3)教学与生产是矛盾的两个个体,即不能理想主义的简单将二者合二为一,这样即不利于正常的技能教学管理。也不利于实习工厂自身的企业化利润化管理,如何发挥好校企生产的正效应,而不是空泛的拿来主义就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不利,搞好相关生产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
3 结论
一体化教师对实训教学目标所涉及的内容采用三为一体的专业课工作站、企业导向式管理一体化实训教学、校企顶岗强化训练,结合现代企业生产实际和培训标准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组织形式、工艺编制企业化等变革,让大纲式实训教学转变为企业化、对向化、具体化、无缝化对接企业员工人才观,使学生身在真实的企业生产中,对技能知其然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知其所以然,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学习了操作技术。所以采用全新的系统的实训现场教学完全能使我们将种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到一起。新的教学方式互相促进并借此契机提升中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水平。实现中职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材的目标。完成国家制定的中长期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关键词】禁毒防艾 大学生志愿者 培训模式 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008-02
现代社会,人们充分认识到志愿者在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知群体,有特定的优势和劣势,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反哺社会的效用,最好的方式是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探索志愿者培训的模式,有效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和实效发展。
一 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模式探析的背景和意义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中国高校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服务方式,目前已引起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成效主要依托活动主体的态度、能力和行为,因此,对作为志愿服务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是志愿服务活动质量保障的关键,是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和提升志愿服务行动的重要途径。
二 禁毒防艾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模式探析的内容
1.禁毒防艾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概述
成为志愿者的大学生,仅仅表明其具有成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基本素质,而要能够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完成志愿服务任务,还需要接受志愿组织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志愿精神理念、志愿服务的工作目标与方式、心理素质和作为禁毒防艾大学生志愿者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对志愿组织而言,进行志愿者培训,既是保障志愿服务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也是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必要环节。
2.培训设计
志愿组织需要通过培训志愿者以完善组织的自身建设,同时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在正式上岗前了解志愿服务目标、内容、方式,并帮助他们武装自己,具备禁毒防艾的相关知识和工作技能。实现有效的培训,则需要组织者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等进行精心设计。设计程序至少包括培训需求评估和具体创建培训方案两个部分。
第一,培训需求评估。
一是明确志愿组织工作目标与方式,评估培训需求。志愿组织的工作通常都有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时限、服务内容和方式等,这些志愿服务工作需要由团队合作形式完成,而如果个人不能认同或不了解组织的目标、价值,则团队合力不足,将影响志愿服务工作质量,目标不能实现,组织的任务难以成功完成。因此,志愿组织需要通过培训满足组织的需求,即:要求团队每个成员都应具有能理解组织或团队的价值取向,拥有团队合作品质。据此确定对志愿者的培训不仅包括志愿者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如知识、预防艾滋病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方法;志愿服务的多项技能,如工作时间管理技能、语言文字表达技能、记录整理分析材料和档案管理技能、设备运用与网络办公技能、适应环境技能等,还需要志愿者拥有很强的志愿者团队精神、交流与沟通及合作的能力。
二是建立志愿者的志愿工作档案,了解接受培训的志愿者现状。造册登记大学生志愿者姓名、自身专业和特长、既往参加志愿工作的时间及其项目与业绩,是否参加过培训,作为禁毒防艾大学生志愿者,当前自己需要培训的内容和喜欢的培训方式等。志愿组织或团队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评估进行志愿者培训的方向、内容和方式。
三是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帮助志愿者获得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随着志愿服务工作的逐步深入,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对象可能由最初校园里的同学逐渐扩大到周边社区居民,志愿者将面临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性格和兴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志愿者们的工作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志愿组织需要对每次任务的对象做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培训帮助志愿者获得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促使志愿者能及时调整服务计划,顺利完成服务工作,实现组织的工作目标。
第二,创建培训方案。
一是制订培训计划。合理的工作计划对顺利有效开展工作具有一定保障作用,工作计划的制订是一项系统工作,有其固有的编制程序,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了培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以及对培训质量的影响。
二是明确培训目的。志愿组织履行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职责;让志愿者清楚组织机构与服务的目标、方式、期望和激励机制;保障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及其志愿服务的质量;志愿者提供认同志愿精神、坚定志愿行动的机会。
三是确定培训目标。培训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将最终体现培训的效果。组织者需要考虑通过培训,受训者必须要达到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及应该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目标。如具备主动、热情向公众宣传禁毒防艾的工作态度,能够说出的种类及其危害,列举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并列出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等。
四是培训规模与方式。培训规模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相关,同时又影响培训方式的设定。禁毒防艾培训班,通常采用参与性培训方式,一般而言,较为专业的培训或参训人数在50人以下,培训方式可选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小讲座等形式,而人数较多,尤其是百人以上的培训,一般选用大讲座、部分人员体验及另一部分人员观摩等形式。组织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尊重培训教师的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五是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培训工作的核心部分,内容的确定一般根据服务目标、服务对象等方面确定。大学生禁毒防艾志愿者培训,由于服务对象以青少年为主,培训内容的设计,一般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志愿者及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关理论,包括:志愿者精神与志愿者责任、志愿组织建设与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团队工作的意义及其目标等;(2)禁毒防艾相关知识与技能,包括:禁毒防艾志愿者工作目标与任务、对公众进行禁毒防艾宣传的方式和技巧、的流行态势、的种类与危害、禁毒的意义及措施、艾滋病的表现与对人类的威胁、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等;(3)团队合作方式及青少年生活技能,如组织与协作的能力;人际沟通技巧;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做决定的能力;处理情绪问题和缓解压力等技能。
六是培训师资。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教师。如果是理论性较强或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内容,如知识、艾滋病知识或志愿者精神及志愿组织建设等内容,一般请专兼职教师或相关领域专家担任培训教师;如果是以个人自我发展训练、经验分享为培训内容,则可以请有工作经验的组织管理者或志愿者担任培训教师。
七是培训评估。培训是否达到了目的,受训者是否完成预定的培训目标,培训组织者需要对每次培训效果做出评估,这是培训过程必需的环节。培训效果评估是志愿组织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或提高成员的服务素质和志愿服务质量,以求完善组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计划既包含了培训能否顺利实施的预测和培训各个细节应采取的措施,同时也必须包含对培训效果评估的实施方法设计,如评估的时间、评估的方式、评估的内容、评估的对象与评估的实施者等。
三 研究后的思考
大学生禁毒防艾志愿者培训模式(试行)已经应用于全球基金项目――在高校宣传教育志愿者培训,经过验证,反思总结如下:(1)大学生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培训的时候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的培训方式。(2)因为培训时间相对紧张,在培训内容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可采用必修和选修的形式确定培训内容。(3)培训评估是整个培训环节的重点,既是学生对培训的总复习,又是一个真实的培训反馈,有助于培训方调整培训策略,为下次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开文、马纳.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志愿者培训教程[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2]沈杰.志愿者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关键词:调度员培训系统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TM 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042-02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spatcher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Intelligent Grid Dispatching Technology Support System
Zhou Han1 Zhang Jinzhe2 Yuan Qihai1 Wang Lili1 LiuYan1
(1.State Grid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192China;2.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Beijing,100045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of smart grid dispatching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the model, make full use of public data and graphic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process of Intelligent Grid Scheduling Support System of dispatcher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basic functions and extended functions.
Key Words:Dispatcher training system; Smart grid dispatching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当前,我国电网进入了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新的发展阶段。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网规模的快速增长对调度生产运行人员驾驭大电网能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调度员培训模拟应用功能(DTS)是调度员知识学习、经验积累、技能培训、岗位考核及反事故演练的重要工具,在提升电网调度运行技术水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智能电网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调度员培训系统的技术路线
1.1 一体化
新型的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DTS采用彻底的一体化技术路线。其主要特点为:
充分发挥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基础平台高效、稳定、功能强大的特点,不采用任何中间实时库或共享内存技术,系统无冗余接口或中间缓存,减少了接口的失配性和性能迟滞。
充分共享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平台和基础应用提供的公用模型、数据和图形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二次维护工作。
充分进行应用共享,通过基础应用功能(稳态监控、AGC、网络分析等)在培训态下的部署构建功能完整一致的控制中心模型,保证了调度员培训应用的一致性原则的充分实现,构建了完整、丰富的调度培训模拟环境。
1.2 真实性
DTS不仅建立常规的发电机、交流输电线、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母线、开关、刀闸、负荷等一次设备模型,还建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串联补偿器等新型一次设备模型。除此之外,DTS还建立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低频低压减载等二次设备仿真模型以及AGC控制系统模型。能真实地再现事故及恢复过程中的潮流分布、二次设备动作情况以及控制系统响应,能准确地仿真特高压和网省联络断面的潮流分布和电网特性。
1.3 灵活性
教员可以采用图上操作和表单操作进行各种调度操作模拟及教案制作。
提供了综合令模拟、发电负荷匹配跟踪、集合操作等功能可以简化教案制作和厂站与外部调度的事故响应操作。
提供了子教案以及消息型事件功能可以灵活地模拟复杂的故障场景。
提供了WEB交互技术,支持远程教员联合制作演习教案,简化了大型联合演习的教案制作过程。
2 系统结构
DTS总体分为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中心仿真和教员台三个子功能模块。其主要软件组件模块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事件调度服务:实现对教员/学员操作事件的接受、调度和解析,并将其转入待电力系统处理的事件队列。同时实现子教案的存储和调用。
电力系统模型:实现电力系统的仿真计算和事件操作处理,包括电力系统稳态仿真、电力系统动态仿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仿真、误操作仿真、统计分析等。同时实现快照、教案的制作。
培训评估:按照制定的评估规则,对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实现培训过程的信息记录和评价。
数据采集仿真:实现对仿真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过程的仿真,将理论仿真计算的结果模拟成更为接近现实系统的各种量测。同时可以接受控制中心模型的遥控/遥调等操作,实现对电力系统仿真状态的改变。
控制中心模型:用以模拟与实际调度控制中心相同的系统环境,其中包括电网实时监控与智能告警、电网自动控制(AGC、AVC)以及网络分析等应用功能;
PLC仿真:接受培训态下AGC生成的控制设点,并仿真PLC的控制策略,生成电力系统模型中机组的出力设点。
DTS系统部署在II区,其经防火墙与I区PAS系统相连。同时DTS通过调度数据网外II区与所属各省地DTS系统互联或Web交互。DTS硬件部署图见图2所示。
3 技术特点
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DTS具有电力系统稳态仿真、频率仿真、调度操作模拟、继电保护仿真、安全自动装置仿真、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仿真、量测系统仿真、及AGC仿真,同时实现了基于WEB技术的联合反事故演习支持功能。具体有以下技术特点:
3.1 彻底的一体化设计思想
没有内置平台和数据库,充分共享模型和方式数据及画面,同时能够对AGC等控制系统实现离线闭环仿真。
3.2 独特的原型逻辑仿真法实现对继电保护进行模拟
改变了传统的逻辑仿真法截获故障信息的预判思路,通过建立继电器的空间和时间的动作特性原型,进行继电保护的模拟。
3.3 支持培训时在线的潮流转移分析
提供了灵活方便的事故下潮流转移分析功能。可以方便地为教员或方式研究人员提供事故及操作前后的潮流分析比较。同时提供了基准断面锁定功能,可以实现多步操作前后的分析和比较。
3.4 灵活且完备的培训教案保存
教案中保存典型教案中的电网模型、运行方式以及图形,用户可以追溯历史电网的典型培训教案。用户可以在当前电网模型变更后导入原有教案中的运行方式,大大方便培训教案的制作过程。
3.5 基于WEB技术,实现上下级调度的联合反事故演习
充分利用Java技术的跨平台优势,实现了基于WEB的联合反事故演习功能。演习人员可以通过调度数据网加合反事故演习进行浏览和操作。远程浏览器无需安装,可以广泛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
4 结语
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DTS应用功能遵循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规范,充分依托和发挥技术支撑平台的优势,实现了基于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一体化DTS。充分共享了平台模型、方式和画面,可以方便地构建仿真培训数据环境,维护简单方便;基于应用的多态部署,实现了控制中心模型模拟,同时实现了AGC的闭环仿真,保证了培训环境的一致性;仿真模型全面,在实现了交直流混合一次电网仿真的基础上,实现了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低频低压减载以及量测模型仿真,继电保护模拟采用了独特的原型逻辑仿真法,培训模拟更加真实;实现了基于WEB交互方式的联合反事故演习支持功能,支持用户基于调度局域网进行远程联合反事故演习,具有跨平台、无需安装、交互快速灵活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马韬韬,郭创新,曹一家,等.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9):7-11.
关键词:督导制;PDCA循环;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01-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的建设出现了空前的发展趋势,城市公园、广场绿地、景观大道、花园小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各地城市当中。优秀的园林作品不仅能调节人类的生活,还能改善自然环境,发挥着生态、审美、游憩三大功效。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而园林工程的特征,决定了它不能够像其它产品一样在工厂车间生产好再运送到施工现场,而只能在施工现场,按照设计图纸和文件现场组织生产。同时园林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涉及的工序复杂,各专业穿插、交叉作业的情况普遍,给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扭转工程质量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提高工程质量使园林工程质量管理更健康地发展。
2 我国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与设计不协调
目前在国内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设计与施工是分开招标,设计单位在完成方案设计和施工图制作之后,提供图纸给建设单位用来进行施工招标,由中标的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由于设计单位并不参与直接施工,因此将构思理念变成现实作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方的技艺水平[1]。而施工人员水平高低不一,很多时候不能够完全理解设计图的内容,或者对设计擅自修改,实施之后才同设计方进行交涉,导致施工出来的效果与设计理念大相径庭。在园林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成立一种景观督导机构,督导人员由设计经验与施工经验均丰富的专家充当,受聘于建设方,拥有一定的现场调配权力,专门从事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的指导工作,对项目的全程起着监管的作用[2],以解决施工与设计脱节的问题。
2.2 施工管理方法不统一
现行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很多,在行业里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施工管理方法。近年在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研究中,将PDCA循环法引入到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DCA循环由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这4个单词的首字母构成,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过程的把控,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是管理过程控制的一个通用的模型。PDCA循环可以简化的管理程序,缩短管理链条,使园林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简便,易掌控,从根本上控制施工的质量[3,4]。
3 督导制和PDCA循环结合在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可分为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中执行阶段、施工后检查验收3个阶段[5]。在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引入督导制,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督导人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共同提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在进场材料设备质量控制方面,督导人同施工方共同选择进场材料和设备,选定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施工中的执行阶段,准确地把设计意图转达给施工单位,并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时的设计变更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后的检查验收阶段,督导人督导施工人员做好收尾工作,以及和施工人员认真核对合同、图纸等文件,工程承包范围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参与施工企业的自检等。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不断变化向前的循环,这与PDCA循环运行的特点保持一致[6],具体表现在:计划(P)阶段,是一个分析问题、制订相应的质量目标计划和为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与方法的阶段,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执行(D)阶段,是一个按照制订的质量目标计划和具体施工措施、方法去付诸实施的阶段,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中执行阶段。检查(C)阶段,对照计划去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以便及时发现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后检查验收阶段;处理(A)阶段,又叫总结阶段,就是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措施以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以利于下一个工程或下一个工序进行,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后检查验收阶段。
综上所述,督导制和PDCA循环符合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运行规律。将督导制和PDCA循环引入到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通过各阶段的施工程序运用PDCA循环进行控制,同时引入督导制,通过设计经验与施工经验均丰富的督导人的监督和指导,使综合性强,工艺工序复杂的园林工程施工过程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所以督导制和PDCA循环结合在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应用是可行的。
4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
4.1 施工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阶段也是P阶段,是在园林工程第一道工序开始前对施工作业各方面的准备计划的阶段。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园林工程施工中必经但是又容易轻视的一个过程,包含以下5点。
4.1.1 组织准备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涉及范围广,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综合工程,做好施工前的组织准备工作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从最初组建项目经理部时审查项目管理人员的资质,从而控制整个项目管理人员的质量,到选用设计经验与施工经验均丰富的专家为督导人,以及施工人员的资质等。
4.1.2 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准备是指在正式开展施工作业活动前进行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熟悉施工图纸,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查;进行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项目划分和编号;审核相关质量文件,细化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人员、机具的配置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绘制各种施工详图,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等。督导人协助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
4.1.3 现场准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合理科学规划使用好施工用地,保证现场的道路畅通、材料合理堆放、充分的给水和供电设施以及正确的机器设备安装布置;还要制定施工场地质量管理制度,并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记录。
4.1.4 材料设备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合同清单,建立项目材料设备明细,提前做好材料设备预定计划。督导人同施工方人员共同寻找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尤其在园林苗木的选择方面,督导人需要对苗木的品种、规格、树形、根系以及其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选择符合实际要求的,质量好且观赏效果佳的苗木[7]。
4.1.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地对在质量考核中表现优秀的组织或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或职位晋升,这一方面可以激发或保持其对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带动或影响其他人员以更大激情投入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形成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良性竞争氛围,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8]。
4.2 施工中的执行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中的执行阶段即D阶段,施工质量在此阶段形成,是整个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包括以下6点。
4.2.1 技术交底质量控制
技术交底是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做项目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施工程序、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及安全措施的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督导人参与技术交底,准确地把设计意图转达给施工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并对施工中将要面临的难点进行现场解答,从而达到目的。
4.2.2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测量是园林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测量成果准确直接关系到园林的总体布局。园林工程施工测量是把设计图上园林工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准确地标定于实地。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包括场地平整、建筑定位,地形营造和园路面层的铺装等一系列过程,通过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测量,后碎部测量”的原则,进行测量放样,最终依据测量放样的成果,通过施工使图纸上的作品变成景观实物[9]。
4.2.3 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殊过程是指施工过程或工序的施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查和试验而得到充分的验证,或者万一发生质量事故难以挽救的施工工程。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对在项目质量计划中界定的特殊过程,督导人协助工程管理人员准确地设置质量控制点,抓住影响工序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强化控制。
4.2.4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园林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工序构成,工序是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所以对园林施工过程的控制,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主要包括对工序施工条件质量控制和工序施工效果质量控制。
4.2.5 设计变更的质量控制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有些时候,督导人现场提出设计变更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利且快速地进行。
4.2.6 成品保护质量控制
成品保护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负责对已完成的部分采取保护措施予以保护,以免因成品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污染,影响工程的实体质量。加强成品保护首先要加强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成品保护意识,同时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4.3 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包括C阶段和A阶段。由于园林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是指由建设单位组织的,由施工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各部门共同参与所进行的工程质量验收的过程,所以本文的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针对施工单位在在施工竣工后及竣工验收前这段时间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4点。
4.3.1 收尾工作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完成后,督导人协助施工管理人员监督施工队继续对场地进行清理,认真核对合同、图纸等文件,以及工程承包范围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督导人查漏补缺,如有发现立即组织人进行补救,保证园林产品的质量,同时需要安排养护工人进行管理。
4.3.2 竣工资料整理
竣工资料是在质量保证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资料,它真实反映了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及工程的内在质量。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是非常繁琐的过程,但鉴于其在整个项目评定中的重要性,收集整理中要求与工程进度同步,并且准确、齐全、真实、规范[10]。
4.3.3 竣工自检的质量控制
由施工单位到施工现场进行自评自检,对检测有质量缺陷的工程提出整改,在整改后再次检测直至达到合同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再向监理单位申请验收。
4.3.4 施工项目质量总结
施工企业召开项目质量总结大会,通过对完成的园林工程施工项目的全过程的回顾和系统的思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使之成为标准和样板进行推广。尤其是对新工艺、新材料等的运用,即使某次施工达到预期目标也仍然需要在多次PDCA循环过程中研究改进和完善直到技术纯熟。质量总结能避免以往的错误再次发生,肯定成功的经验,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
5 结语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在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中的执行阶段和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运用督导制和PDCA循环来进行质量控制。现阶段我国园林工程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对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构建,还要加强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在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而有效地提升我国园林工程行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姜瑞涛. PDCA循环在A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2]张 坚,罗 睿.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园林工程中的实践―PDCA循环在园林工程施工阶段的运用[J].广东园林,2006(3):58.
[3]张学军.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如何互动[J].山东林业科技,2007(4):48.
[4]伍胜建.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研究初探[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5]冯 宇.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项目案例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6]谢 丹.基于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7]吕国梁.生态节约型园林工程苗木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8):107.
[8]关虹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关键词:阅读策略 元认知策略 初中英语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214-01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四级目标要求学生除了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达到15万词以上;六级达到20万词以上。说明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英语阅读;同时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要求。2001标准建议: 中学英语教学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为他们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标准》明确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
二、阅读策略现状分析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上的选择和采用的各种措施, 它包括学习者的心里过程,也包括其具体行为。《标准》中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其中调控策略也称元认知策略,它是指语言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等行为。是学习者进行自我管理所采取的措施。《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习策略根据运用的领域可以分为语法学习策略,词汇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写作策略,听和说的策略。而英语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调控阅读环节的操作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
2.目前中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笔者做了三项调查
2.1学生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调查
(1)你认为现在学习英语的难点是
A:听力 (12.5%) B:口语(22.8%) C:阅读(48.2%) D:写作及其它(16.5%)
(2)是否喜欢看书
A:比较喜欢看书 (35.9%) B:一般(43.5%) C:不喜欢 (20.6%)
(3)是否读过中文小说
A:读过很多(72.5%) B:读过,但很少 (18.5%) C:一本也没有读过 (9.0%)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在听说读写中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读书并不是目前中学生最喜爱的课外活动。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学生本身缺乏阅读兴趣,还因为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
2.2学生英语阅读策略问卷调查
(1)你认为哪些方面的训练最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A:背诵大量词汇(38.3%)B:做大量阅读习题 (30.4%)
C:阅读大量文章(22.7%)D: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 (29.3%)
(2)你是否了解一些英语阅读技巧
A:很多 (4.5%)B:一些(62.2%) C:很少 (22.0%) D:不知道 (11.3%)
(3)你通过哪种途径了解阅读方法与技巧?
A:老师讲授(68.6%)B:课外阅读 (21.7%)
C:同学交流(12.5%)D:其它 (12.2%)
(4)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英语阅读速度?
A:较快(12.1%)B:一般(36.8%)C:较慢(40.2%)D:没测过不知道 (10.0%)
(5)我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阅读的体会和经验
A:总是(36.2%)B:经常 (21.5%)C:有时(36.1%)D:很少 (26.2%)
(6)是否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调整阅读速度?
A:总是(9.2%)B:经常 (28.7%)C:有时(26.3%)D:很少 (5.8%)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不满意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阅读技巧与方法都来自教师讲授,有一部分学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逐词出声朗读、指读和经常回读。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策略比较陌生,能够对策略进行选用活用得很少。
三、元认知阅读策略培训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1.1教师要明确阅读重要性,应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更新教学理念,教学要由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上。教师要由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一名学习策略的“协调者”“指导者”。
1.2教师要先做阅读策略的学习者,加强英语阅读策略理论的学习,提高策略意识及策略指导能力。后才能指导学生熟练运用阅读策略。
1.3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阅读动机。并培养学生树立“运用策略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信念。使其了解阅读策略的知识,尝试使用一些策略,如 跳读、猜词、借助母语和借助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预测。有效做到对阅读策略的选用、适用与活用。
2.分析学生策略学习情况,传授元认知策略知识
a.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习者对阅读策略的认识态度和掌握程度。分析何种原因引起阅读困难。
b.介绍各种阅读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知识。明确使用阅读策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行之有效的元认知策略。
有效阅读策略之一 ――略读
略读的目的是通过扫描迅速预测文章内容或把握问章的主旨大意, 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的概念。阅读的目标是文章的标题,段落结构和关键词。其中准确快速地识别关键词语并领会意思也是是至关重要的。识别关键字,通过对关键词的掌握去推断句子内容。
有效策略阅读之二 ――跳读
跳读主要是根据问题信息,跳跃性地阅读文章的某些段落或某些句子。其目的是搜索并确定所需信息,从而找出答案解决问题。
有效策略阅读之三 ――细读
细读是指在文章中与解题有关的内容并确定范围后,在该范围内逐词阅读,特别是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较深刻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细读不是译读。切记不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试图通过译成汉语来辅助理解。
总之,阅读策略培训旨在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使用策略的重要性。提高策略意识学会在不同的阅读任务中采用恰当的阅读策略。从而帮助他们培养自我指导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教师方面如何把教学内容和策略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待今后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