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劳动实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服务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教育消费市场监管力度;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勤工俭学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我区勤工俭学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1、提升我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品位。完成岗埠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示范场所创建工作。
2、继续办好其它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使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3、开展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推动我区素质教育的发展。
4、完成全区勤工俭学安全检查专项工作,落实勤工俭学工作的规范、安全的管理。
5、做好区局勤工办的办公>!
6、做好市局勤工办布置的各项工作。
7、做好常规性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以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一是开展好岗埠劳动实践场所的实践活动。以岗埠场所为试点,开展农村劳动场所的,课程开发、教学研讨、教师培训、成果展示等方面的探索,不继总结,为我区其它农村实践场所提供工作经验。
(二)以加强后勤保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办好区局教育用品供应站的工作,加强学校后勤保障规范化建设,保障教育教学、服务师生需要、维护教育公平,尽快提高教育的普惠性
(三)在全区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一次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竞技比赛。
四、具体措施
1、打造好岗埠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岗埠劳动实践场所基础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成,2014年有主要任务是发挥场所功能,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主要做的工作:一是请教研室帮助做好岗埠场所的课程开发,编写教材,争取完成一套有本场所特色的实践教材;二是做好教师配备与培训,教师配备采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选择爱岗敬业,有创新思想和一定技能的教师任教。同时将当地的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聘请作为客座教师。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产的办法,通过学习观摩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三是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探索办学新路,改进实践活动方式和内容,使场所的活动更能体现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示范性的特点。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表总结出一定的经验,为建设浦南农村被动实践场所提供作借鉴经验。
2、继续开展好浦南、云台农场、和岗埠其它完小教学点的学生实践活动。打造好农场小学的劳动场所的 “农娃乐园”教材开发、使用和活动。做好做足“农”字文章,充分挖掘校本资源优势,加快校内做好校内生态园、蔬菜种植园建设。努力建设特色劳动实践场所。利用东、西两个校区的校内空地,筹建120平方米植物园、300平方米蔬菜种植园。同时继续做好二小实践场所的种植区、大棚区、垂钓区、花卉区、育秧区、养殖区、教学区和柿子园几个板块的开发建设,将其建成一个规范的“生态农庄”,成为农村学校学生劳动、探究园地。
3、继续做好浦南小学的劳动场所建设。浦南小学是一个中心校下辖四个完小和三个教学点,布局分散,但学校没有闲置用地。劳动场所主要是和学校周边的农户建立协议共建,借助周边农户的生产农地、大棚做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场所。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建立相对稳定的共建关系,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与探究,是2013年的主要工作。区勤工办将积极帮助学校做好共建,指导开展实践活动。
4、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场所建设与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在进行场所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对三个农村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主要是对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劳动技能、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学校领导的办学意识,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和专业水平,通过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重视课程开发,促进场所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的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优势,组织学校、教师挖掘具有本地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建立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劳动实践场所课程。因地制宜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分层学习、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6、在全区积极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计划在2014年十月在全区开展一次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促学,让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在我区办的更具特色。
7、继续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围绕服务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需要,结合各校实际,着力办好教学用品供应站的服务性工作,保障教育教学、服务师生需要、师生安全健康活动、维护教育公平。加强中小学校后勤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逐步完善中小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对进入教育市场消费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杜绝“三无”产品进行学校。
【摘 要】 本文从实践教育内容、实践教育方法和实践教育管理三方面分析了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的特点与经验,旨在为推动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实践教育内容应具连续性;实践教育方法应具多元性;实践教育管理应具整体性。
【关键词】 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经验;启示
日本是世界上开办高等社会福祉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自1957年日本福祉大学首创社会福祉专门教育起,至今已有643所高校开设了社会福祉类专业,学生规模达10万人左右。[1]
日本高校社会福祉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不仅在办学模式和专业门类上具有独特的多样化和广泛化特征,而且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也渗透着强烈的实践教育理念,该理念伴随日本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已日渐成熟,并在实践中成为一种制度。探究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模式、过程及其经验,对推动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的经验
1、实践教育内容充实
构建充实的实践教育内容是确保实践教育质量的关键。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由参观、演习、实习和课题研究四大阶段构成,具有典型的“累积式教育”特点。
(1)福祉设施参观。为了培养学生对福祉专业的热爱与专注,使其真切体验到所学专业为其带来的“责任”与“自豪”,各校为福祉专业一年级新生普遍开设有福祉机构参观访问、福祉志愿者体验和福祉学术论坛等三项实践教育。其中,福祉机构参观访问是指由教师带队,参观由中央、地方、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及个人举办的福利院、康复中心、托老所、老年学校、老年之家等;福祉志愿者体验是指由老师或学长带队,参加由NPO等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举办的儿童、老年人贴心交流、老年人介护服务、残疾人社会融入支援等社会福利型志愿者活动;福祉学术论坛是指让学生参加、聆听由学校或学部举办的含福祉主题演讲、福祉发展磋商、福祉实习汇报及福祉机构宣传等议题在内的福祉交流研究活动。
(2)福祉业务演习。是福祉援助技术现场实习的先修课程,也是各校为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体验并掌握福祉服务的流程及方法。内容有:让学生在校内视听觉教室通过观看录像了解福祉需求者的心声与困境;在综合实习室进行福祉服务现场模拟演练;邀请校外福祉机构从业人员作实习专题讲座,并对部分特殊业务给予演习指导。
(3)福祉援助实习。福祉援助实习是为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也是大学四年里任务最重、时间最长、要求最严的实践教育h节。它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实践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前往各大福祉机构,为福祉利用者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继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确立自我同一性。福祉援助实习要求完成于真实场景中,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因过度紧张或操作欠缺熟练而给福祉利用者造成伤害,福祉机构要求每位学生的每项实习工作必须在学校带教教师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双重指导下完成。
(4)福祉课题研究。专为四年级学生开设,以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目的。实施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在指导教师给出的研究课题中进行选题;第二步,在文献研读基础上,确定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路径,并在小组讨论会上进行汇报,接受指导教师指导;第三步,独自进行课题调研,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实践教育方法科学
教育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目标和教授一定教学内容,师生所必须共同遵循的原则性步骤。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通过累积式教学实现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连续性和积累性;通过协同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科研能力和个性创造力的发挥。
(1)累积式实践教育。技能是在连续不断的积累中发展、完善和高级化的。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通过四年连续教学,不仅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社会福祉服务技能,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福祉服务技能的累积效应――福祉服务技能发展的系统化和福祉服务技能提升的加速化。以老年福祉援助为例,分层累积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把不同阶段学到的援助信息搜集、援助目标确立、援助计划制定、援助措施实施以及援助效果评估等知识联系起来加以整合,形成整体化、系统化的操作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技术习得过程中逐步实现量变现象质变现象技术革新的目标。
(2)协同式实践教育。为了整合优势资源为实践教育目的服务,达到1+1>2的效果,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强调多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求既要有高校教师,又要有政府福祉部门和社区福祉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福祉援助技术人员);在教学计划制定方面,要求激发集体智慧,共同商定实践教育流程、实践教育场所、实践教育目标和实践教育时间;在教学任务分派方面,要求严格按照教师研究专长进行专题教学,课程单元涉及社会福祉行政、社区福祉传输、高龄者福祉、残疾人福祉、儿童福祉等多个方面。
(3)探究式实践教育。探究式实践教育是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的又一亮点。它以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的。教学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首先,各实践小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难度适中的探究问题(课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如,“维持高龄者生活质量之思考”、“高龄者社区护理机制研究”、“儿童福利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残疾人福利服务体系研究”等等;②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自调查验证,做到“感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知、知中行”;[2]③交流共研。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会,碰撞思想火花,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④研究总结。对本次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提交。
3、实践教育管理严格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通过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步曲,成功有效地落实了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育人的目标。
(1)事前管理。指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管理。包括“实习前教育”和“实习前联络”两个环节。“实习前教育”,要求各学部围绕实习流程、实习目的、实习意义、实习计划以及实习编组(按照不同职业志向分编实习小组)等开展实习培训讲座3次(6课时);“实习前联络”,要求学生在专业实习开始前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员主动联络,提交实习计划书并接受事前指导。如,实习职种理解、福祉援助对象评估、福祉援助计划编写等。
(2)事中管理。指学校和实习单位对计划执行过程(23天,180小时)进行现场检查并及时纠正各种偏差的管理。事中管理要求学生必须详细记载每天的实习内容、实习问题和实习纠正;要求教师必须与实习单位教员每周及时碰面,了解实习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必要时应开展一对一实时改进。
(3)事后管理。指实习结束返回学校后,对学生撰写、提交实习报告、实习职种介绍、实习体验总结等书面材料,以及学部进行结果评价而进行的管理。其中,“实习体验总结”要求有实习(课题)名称、实习内容、实习成果、实习感想、后续研究课题以及对低年级同学的忠告等内容,完成后由学校统一印刷装订,一份留给学生本人,另一份送交实习单位留存;“实习职种介绍”要求有实习单位名称、负责人、联系方法以及该单位的福祉援助方针、福祉援助特色、福祉岗位介绍等对下一届学生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实习结果评价”,要求学部对学生实习前教育、实习中教育和实习后教育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实习指导配合(分前后两个阶段)、实习联络、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实习单位评价表、自我评价表、实习报告、实习体验总结、实习职种介绍等10项内容,每项各占10分,共计100分。学生实践教育成绩分为四档,从高到低依次为优秀(80分以上)、良好(7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不合格(60分以下或单项成绩众有6分以下的)[3]。
二、对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的启示
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增设的专业。该专业由于设立较晚,因此目前无论在实践教育方法方面,还是在实践教育内容及管理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分析、把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借鉴日本先进经验,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
1、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中的关键问题
(1)实践教育内容含混。首先,从各校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中可以看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几乎每门方向课程都安排有实践(或实验、实训)学时(3~8学时不等),但是这些课时是如何实施的,应涉及哪些内容,应采取何种形式,应做怎样的次序排列等均无具体要求;其次,再从毕业实习来看,内容上也普遍过于笼统,仅要求与所学专业有关即可,至于学生去何地区、何单位、做了何种技能的实习等学校基本不过问,只根据实习报告内容核定成绩。
(2)实践教育方法刻板。实践教育方法是深化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尽管各高校已普遍关注专业实践教育,并且部分学校也对实践教育方法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这些改革仅局限于部分改革,因此并未彻底摆脱“模仿秀”实践教育模式,加之设施陈旧、形式单调,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的兴趣及动手能力也无较大提高。
(3)实践教育管理薄弱。目前,从各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管理来看,不外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管制型管理(少数高校)。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管理部门厘定的标准、程序、要求等展开教学,严禁任何改动;另一种是放任型管理(多数学校)。不仅实践教育内容、时间安排随意,而且也缺乏具体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考评体系。另外,在实践教育经费投入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也少有作为。
2、启示与建议
(1)实践教育内容应具连续性。实践教育应是渐进的、有序的、上升的,而不是突变的、无序的、迭落的。借鉴日本高校社会福祉专业连续实践教育的经验,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是应制定四年实践教育计划,改革单靠短暂毕业实习培养职业技能的现状;二是应构建“三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专业实践教育内容,将实践教育目标和任务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不同年级的实践教育环节中。
(2)实践教育方法应具多元性。实践教育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不同的实践教育方法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但是,纵观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目前基本上都是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这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要求,而且也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使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机械的应用者。[4]因此,改革现行实践教育方法已是当务之急。借鉴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一经验,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方法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教育内容,从“直接感知教学法”“语言传递教学法”“启发暗示教学法”“引导探究教学法”逐渐过渡。
(3)实践教育管理应具整体性。实践教育管理应是以实践教育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守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对实践教育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的活动。[5]分析日本高校社会福祉实践教育的三阶段管理,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管理今后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完善:①计划管理。包括总体计划与具体执行计划。总体计划是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总体设计和安排,由于各个学校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出,故不再赘述。执行计划是为落实总体计划中的每项具体任务而做出的计划,应包括实践教育地点、目标、内容、方式、流程、时间、要求等,目前各学校基本没有。[6]②过程管理。首先,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实践教育内容分别编制教师用和学生用实践教育记录簿,以便及时了解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应建立由教师、实践单位、学生三方参c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不同实践教育项目进行相互评价、相互打分来及时掌握实践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③反馈管理。为了提升实践教育质量,最后还需要对过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定期汇总,发现偏差及其这种问题的原因,拟定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发展或继续出现。
【注 释】
[1] 日本社会福祉教育学校B盟.http://jassw.jp/.
[2] (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63-165.
[3] (日)栗山隆.社会福祉g教育に演する一考察.http:///.
[4] 孙爱晶等.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80.
[5] 孙群英.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15.
[6] 公丕国.“PEER”模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1(9)58-59.
常规活动制度化
少先队的常规活动内容很细,从“三戴”到“两操”,从升旗活动到少先队活动课、班会课,从卫生保洁到值日工作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所有的事情加起来就能体现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校纪。如果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就很难开展起来。我校目前使用的常规活动制度都由一线老师制定,对每一项常规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对活动的效果还有相应的扣分和加分要求,各班主任就会对照制度去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每个月,我们对各班的常规活动进行量化,以此作为评选文明班、表扬班的依据。
主题活动系列化
我们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先队主题活动,把德育教育融入各类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正言、立行。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我们给每个月都定一个主题,如三月学雷锋活动月、五月劳动体验月、九月尊师活动月、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月等,每个月我们都在全校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在五月份的生活体验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求各年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技能指导,并以年级为单位举行了劳动技能竞赛。叠衣服、系鞋带、钉纽扣、扎头发、整理书包……在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一个个“劳动小能手”诞生了。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六月份,我们开展“爱心手拉手”系列活动。各中队利用班会、队会课开设专题讲座,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使他们感到关爱,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各中队少先队员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买一本书、送一张自制的爱心卡片、谈一次心、解决一个实际困难等,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让伙伴同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学校还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选出一批“爱心使者”,并给予奖励。
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都遵循了“三实”和“五有”原则,每一次的活动都有具体的方案,都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实实在在地开展,并组织检查和评比,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表彰,所以每个活动都收到了实效。
特色活动创新化
“雏鹰争章活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活动了,但是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山区学校开展这项活动比较困难。为此,我校自行设计、印制了“蕉岭县人民小学荣誉卡”以及代表不同等级的蓝星、黄星、红星奖章。荣誉卡是用红色的宣传纸印制的,非常便宜,星星奖章是在文用厂用不干胶印制的,价钱也不贵,因此活动操作性比较强。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___今年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提出的“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的要求。根据县局《转发教育___在全省中小学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___》精神,中张中心校在全校小学开展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教育活动。
一、___学习研究,成立___机构
中心校及时召开了全体校长会议,___学习领__文件精神实质,统一了思想、使全体校长明确认识到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___事业的接班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简明清晰地明确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在全校小学深入开展“三爱”教育,对于激发广大小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奉献,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于培育和践行___核心价值观,深化___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邹快乔副组长:第五长虎张展胡缚成员:中心校成员和各校长。加强了对全校小学深入开展“三爱”教育活动的领导。
二、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教育活动
1.将“三爱”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各学校准确把握了“三爱”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三爱”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语文、思品、综合实践等课程中深入发掘了教育资源,并渗透到相关教育教学中,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学生践行“三爱”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三爱”教育宣传、宣讲活动
各学校充分利用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阵地,对小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三爱”教育宣传活动,明德小学、第家庄小学等通过报告会、升国旗仪式、演讲会、主题班(队)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重要性。石塔庄小学、罗堡小学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结合学生___的热点问题,围绕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坚定爱国信念等内容,教育和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学习成长和国家的(范本)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及道德素养,升华了对“三爱”教育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张白姚小学、义民曹小学等安排___各班主任收集有关“三爱”教育的典型人物事迹,___学生学习讨论,结合活动的实际,在学生中开展了读书征文活动。
3.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贯穿了“三爱”教育
实践活动是开展“三爱”系列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各学校充分结合学校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在各类活动中贯穿了“三爱”教育。明德小学、第家庄小学、石塔庄小学在课外活动中___学生认真打扫卫生,进行义务劳动,让学生知道: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财富。在学习中开展了“爱学习、赶帮超”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爱祖国的情操,提升了学生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张白姚小学、义民曹小学、罗堡小学把活动开展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学生必须知道祖国的名称、国旗、国徽及国庆日等要求学生认真参加升旗仪式,自觉维护祖国声誉。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多读课外书籍;在学校积极参加劳动,做好值日生工作,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要从爱身边的人做起,想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友爱之手;要从爱校园、爱家园做,主动捡拾每一片垃圾,主动回收每一片废纸。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实现祖国的腾飞。
三、活动取得的效果
本次活动的开展,是我校全体师生的整体风貌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更主动了,劳动更积极了,爱国热情更高了,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立足于更好的实现家校合作,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锻造优良品质、生成个性智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二、活动主题 参与科技实践,探究身边科学,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三、活动时间 四、参加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1、发明创造类——寻找生活中所用器具、物品的缺陷或不方便的地方,加以改进;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将不同的物品进行组合,制作出新型实用的作品,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2、科学研究论文类——从农业、林业生产、大自然、日常生活实际中寻找发现不寻常的现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运用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实验等形式解决问题,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科技实践活动类——以节约水电、能源、粮食、环保等为主题,开展系列科技实践活动,或者是自然观察类科技活动——天文、天象观察、地质、地貌考察、生态、环境调查。 4、科学幻想绘画。通过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未来人类生产、生活情景(纸张大小8开纸)。 5、社会调查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状况、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 学生材料要求:
1、科技实践活动类:要有完整的实施过程,即在活动实施时,要有系统完整的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和活动总结。该项是活动的重点,一定要围绕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2、完整的原始材料。包括研究记录、照片或录像、新闻报道材料等,用以反映该项活动的真实性。 3、确切的实施结果。以文字的形式,将活动结果叙述清楚,主要包括选题目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收获体会等方面。 4、本次寒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将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进行评价,记入个人档案。 (二)感恩体验活动 1、开展“家务劳动周”活动,要求家长写出劳动表现鉴定。 要求学生在假期一周内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做饭、扫地、洗衣服等家务劳动,主动关心父母及长辈,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争做一个有孝心、善于感恩的小学生。要求家长写出劳动表现鉴定。 (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都参加) (三) “除夕日记”征文活动 引导4—6年级学生将农历“除夕”这一天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日记,加深学生对民族节日的感情。要求一律用16k稿纸书写。 六、注意事项 1、高度重视。各班要以学校方案为依托,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本班的活动方案。同时要以本次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 2、注意安全。各班根据活动安排,合理划分小组,同时教育学生,参加小组活动时,不得骑自行车,外出乘车时必须有家长陪同。 七、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要制定详细的学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在暑假结束后及时报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