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微传播;新媒体;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38-03
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1]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主流传播方式。这些变革和变迁重塑传媒环境,挑战传统新闻教育,不少高校除在原有新闻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课程之外,还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但传统的新媒体实务课程内容、方法及实践体系等已不能满足行业的新要求,为此,新媒体实务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一、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新媒体实务教学的课程多是以“新媒体实务”或者“新媒体业务”统称,并未将“实务”以具体不同的课程划分,在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发展之初也未尝不可,但在微传播已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的今天,“新媒体实务课程”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操作中,新媒体实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特征。比如,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创建、运营等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产品策划、设计、内容编辑与制作、形式设计、推广、营销等工作,涉及新闻采编、页面制作、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
(一)以“微传播”为主线,重新明确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
传统互联网浪潮下,全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较早开设了网络新闻业务课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实务课也适时被众多新闻传播专业纳入到专业课程中,虽然内容有所优化完善,但大多是在网络新闻传播实务课基础上,略增手机媒体运营和传播知识,总体内容设置基本一致。
据统计,当前关于新媒体实务方面的教材多达二十余种,出版日期多集中在近5年,这些教材编写体例大多遵循传统新闻教材的采写编评逻辑,部分教材在章节上增加了博客、微博运作的内容,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客户端等产品鲜有涉及。例如,近年来风靡业界的HTML5动态新闻,几乎所有教材都没有涉及;业界发展如火如荼的数据新闻,也难以在众多教材中觅得身影。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也需适时延伸、优化和调整。文华学院新闻系教师及时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业界动态,通过大量典型鲜活案例,深入解读新媒体实践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与优势是什么?企业如何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服务号?HTML5新闻专题如何制作?数据新闻如何创新?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如何评价和提升?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与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效对接。
(二)以“小前言”贯通课程群,有效整合新媒体实务课程群
文华学院依据微传播背景下新媒体实际运营,对新媒体实务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围绕新媒体的写作、策划与制作、运营与推广三大业务内容,开设对应主体课程,并辅以摄影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网页制作与编辑、数字录音技术、Flas制作、数据新闻制作等课程,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课程群以设置上的延续性和课程间的互动性,带动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革新。虽然在实际运营中,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很难真正分开,但从教学角度来划分,有必要对整个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并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
为贯通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三个主体课程,各课程需设置一个独立又联系的“理论小前言”辅助学习,实现主体课程联而不黏。
二、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不断拓展资源合作平台
新媒体实务课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供不同的资源,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业界动态,在整合课程群基础上,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立体化拓展资源合作平台,运用不同教学资源平台诠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新媒体实务资源群包括以新媒体(融媒体)实验中心为基础的硬件资源、从校园到社会的新媒体资源、从“送出去”到“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等。
(一)以校内实验中心为基础,充分挖掘校内新媒体实验室资源
建设或整合已有的实验室,构建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交互式新媒体实验室。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原有的实验室及网络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由微媒体+APP+户外屏+成果数据库构成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形成特色文科综合实验实训体系。
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是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价值,功能涵盖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二)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需要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整合校园新媒体(包括官方新媒体如网络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或者课程认知来说,这一步必不可少,也只有在校内媒体上才更容易实现。新媒体实务课程资源群建设以新媒体实验室为基础,从校内新媒体起步,逐步迈向校外新媒体。
(三)以拓展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为目标,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与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是校内外相互配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与业界紧密相连,了解业界实际运作,还可以搭建起功能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新媒体资源平台。校外新媒体平台除了满足学生的日常实践和实习外,还可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建。比如针对某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做个案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提出完善的运营方案。文华学院新闻系新媒体创新团队对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游襄阳”微信公众号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拿出整体方案,就项目合作达成意向。
另一方面,激活“送出去”、“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目前,新媒体实务课堂和业界实践缺乏顺畅沟通。新媒体实务的教师多数理论储备充分而实践欠缺,因此在课堂上教学时多数基于对新媒体的想象,而非从经验层面来展开,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当然不能培育出适应业界实践的能手。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送出去”是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校园,到新媒体机构带职实习,参加新媒体的一系列流程实践业务;“请进来”是大量聘请业内人士或定期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随时带来最新的业内资讯和经验,此举给课堂注入活力,让最前沿的理念和操作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为了跟上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变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创新的脚步,新媒体专业的师资也要重新组合搭配。专任教师与业界兼职教师搭配、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高校就拥有了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三、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不断丰富师生实践载体
新媒体实务教学以实践为主,形式和层次单一的实践模式都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因此需要构建形式多样和层次多元的实践群,以丰富的实践载体来保证教学效果。实践群设计围绕三个层次依次展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
(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实践性很强的新媒体实务课来说,亦是如此。该部分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调研、策划、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实现对典型新媒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分析,为学生后续项目参与和更高层次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项目参与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基于前期课堂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项目参与式实践模式是:项目导入,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根据项目展开过程进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体验学生形成与项目实施阶段相对应的方案以组为单位进行,将成果班级分享教师点评学生完善方案教师单元总结与项目方反馈项目方案实施方案完善与实施。“项目参与式实践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以项目引导和管理者身份出现,学生则以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这就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实践和职业体验一体化特征,有利于实现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2]137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微作品大赛、新媒体运营大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体验。以赛代练,既能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和专业能力养成情况,又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实现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渗透。
(三)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下,新媒体实务教学中的初级内容比较容易付诸实践。但对于更高层面的实践,却难以通过纯粹的教学、校内实践以及项目实践完成,还需要到更高层级的校外新媒体单位去实践实战。以微信运营实务为例,从入门期(0粉丝)、起步期(0-1000粉丝)到发展期(1000-10000粉丝),可较好地在校内实践,并且大多是师生一手创办微信公众号,从策划、设计、内容都可以体验完成,从后台到前端运营者也比较熟悉。一旦要涉及到真刀实枪的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就需要到处于运营期(10000-50000粉丝)和商业期(50000以上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真正实现。由于校内载体和自办新媒体载体难以模拟复杂的传播环境,因此新媒体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实现方面的实务教学只有走到真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实战案例和经验积累,才能得到真知、实现提升。
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国际知名院校提出的CDIO最新教育模式,“以练代学”和“项目化教学”可以增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3]81文华学院新闻系不断探索和丰富新媒体实务课程群,大力推进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与专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融合创新,以多元化的实践载体充实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
四、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成果
新媒体实务教学与专业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是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和成果的重要支撑。
(一)开辟专业建设新路径。课程发展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体现一个专业的进步和成熟。文华学院新闻系从2007年起着手进行以媒介融合为主旨的“一专多能”型新闻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初,本专业将专业定位从媒介融合再向前进一步――落实到新媒体实务技能培养上,从而为媒介融合的专业定位从行业理念着陆到具体的行业岗位上,找到新的专业特色生长点。
当前,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技能要求已从内容生产转变到懂微博、微信、APP制作和社交媒介运营管理,简单的新媒体课程增加和原有新闻专业改造已不能满足众多新媒体要求。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已有77所高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于此,文华学院新闻系积极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快推进新媒体实务教学建设,并对全国新媒体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努力打造与同类院校新媒体专业的比较优势。
(二)实现师生团队教学相长。新媒体实务课程群的涵盖写作、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动画制作、数据挖掘等,涉及实务较广。目前的专业教师授课尚能从事网页制作教学,然而这种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让位于APP制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个方面可谓新闻专业教师的软肋。为破解这个难题,文华学院在新媒体实务教学的授课教师队伍上充分考虑课程需求,从中文、广告、计算机专业吸纳相关教师,使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团队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改进。
在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中,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学生团队作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坊、数据新闻工作坊和新视听工作坊。新媒体工作坊不是一时的团队组合,而是有梯队、有承接、有延续的。该工作坊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参与和校外实践为方式,积极承接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业务。2015年初,工作坊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所做的策划运营方案,得到业界同仁的好评和采用。
(三)构建原创新媒体产品和案例库。除了注重专业建设和师生团队建设成果,原创新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大重要成果。可以说,这些新媒体产品将新媒体实务技能掌握情况运用实践的最直观表现。文华学院新闻系师生团队创建了“文华新闻”官方微信、微博以及37度人物微信公众号、枫华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正在建立学生作品库、课堂教学案例库等。这些原创新媒体实务教学成果,既锻炼了学生对新媒体产品的全程把控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新媒体类型,实现校内外实践资源和平台的共享。
“这是微传播时代的最新数据:微博账号12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媒体发帖2.3亿条;微信账户6亿,其中境外账户1亿,微信日均发送160亿条。”[4]25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加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努力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新媒体实务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创新,真正实现新媒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15].
http://.cn/.
[2]李艳平,王姗,周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5(5).
[3]耿延宏,张秀琴.CDIO 理念下研究生外语教学体系重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摘 要 本文从环境因素、模式、新趋势等方面列举和简单探析了美国期刊手机化运营的实践,通过介绍美国期刊界在面对手机媒体时采取的扩展渠道、挖掘品牌的努力,希望能对国内的期刊数字化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美国 期刊 手机
随着拥有个人电脑功能的智能手机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的发展,手机这一兼具移动和网络互联特点的“第五媒体”为世界开启了全新的数字生活,并成为传统、新兴媒体扩展生存空间、深度开发品牌的平台。美国期刊业更是早已不遗余力地布局移动营销领域,纷纷开展期刊的手机化运营,通过移动手机技术助推期刊品牌的深度发展。
观察美国期刊手机化运营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模式之分。
首先,美国期刊手机化运营存在于不同期刊集团、不同期刊品类之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期刊流量的流失,于是美国期刊集团、期刊品类纷纷选择向手机媒体进军、向生存路径多元化发展。
期刊界的时代、赫斯特、美瑞迪斯、康泰纳什等几大集团纷纷设立包括手机业务在内的数字媒体部门,通过与技术服务商合作或独自开发品牌的手机市场。赫斯特集团于2006年3月成立数字媒体部,下辖手机业务部,负责旗下品牌的手机产品开发和网站的手机化,以让消费者通过手机获得更好的阅读消费体验。目前,包括《君子》(Esquire)《十七岁》(Seventeen)《大都会女孩》(Cosmogirl)等在内的众多品牌已经有了手机版或者品牌的手机运营。
在期刊品类的手机运营方面,时事类的《时代》《福布斯》,时尚娱乐类的《花花公子》《大都会》,家庭生活类的《男性健康》《Epicurious》,科普类的《国家地理》等都通过手机化运营有了手机版期刊或开发了以手机传播为渠道的品牌产品。
其次,由于受众越来越注重高质量的阅读体验和品牌消费,各大期刊纷纷将手机定位为战略媒体,以之作为期刊内容的移动销售平台和品牌价值的衍生渠道,故而在运营上有了内容销售和品牌运营两种模式。
一、内容销售模式
当下美国正是一个媒介多元化、生存路径多元化的时代,也是内容消费和媒介销售时代,一方面新媒介环境下的阅读人群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媒介阅读方式和内容表现形式,从而获取更加完美的媒介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各大传统期刊出版商有着强烈的扩大生存空间和打破传统媒介“路径依赖”的冲动,于是美国昔日里传统期刊的忠实受众通过手机获取期刊内容、出版商通过手机进行跨平台销售的内容销售模式应运而生。
该模式主要是将期刊原版内容加工成适合手机界面阅读的形式,或者通过整合期刊内容并添加声音、视频、动漫、链接、互动栏目等元素使之成为多媒体期刊。而这些期刊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访问期刊的手机WAP网站,按流量付费下载、在线收看,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访问苹果手机(iphone)、黑莓、Android等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里的期刊应用程序,并且按定价付费、通过应用程序收看。
这种模式的解决方案既扩展了期刊的外延、满足了受众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丰富了传统图文期刊无法满足的移动获取体验,又拓宽了期刊的发行渠道,同时与手机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合作的“应用程序商店”为读者购买更多的应用产品、在线应用服务、增值业务等手机数字产品、服务提供了一站式电子商务平台,为期刊品牌的手机开发创造了渠道便利。
二、品牌运营模式
手机的市场发展历史相比其他媒体不够久远,但其在美国市场远超80%的渗透率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竞相争夺的终端市场和品牌衍生渠道。在美国,如今的专业人士越来越依赖手机获取最新的商业金融讯息。作为商业领导杂志和商业新闻杂志《福布斯》宣布在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向iphone用户(金融和商业用户)推出一款投资应用,使人们了解从投资哲学到全球经济状态的知识,提供对当下经济和商业气候的分析和洞见,并且提供一个独特的视频计划,满足商业人士的核心商业需求①。
除此以外,期刊出版商们为了扩展渠道、求得生存,在期刊手机化运营上还有一些新的趋势:手机期刊广告和期刊的移动社区运营。
(一)手机期刊广告
由于手机终端市场的高渗透率、手机媒体的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和便携性,营销者们通过广告赞助、植入式广告、链接广告等渠道形式向期刊读者定向投放高效的产品广告,通过广告收入降低读者获取内容的成本,从而为手机期刊广告市场的诞生创造条件。在一项美国发行量审计机构(ABC)对375家出版商会员进行的以“面向移动化:出版商如何面对蓬勃发展的数字化市场”为主题的调查中,有52%的受访者相信未来手机出版的商业模式将由广告和订阅支持。出版商打算采取尽可能多的方式将广告商引入手机出版产业,采取的方式包括移动搜索、视频、手机广告、弹出式视窗等②。
(二)期刊的移动社区运营
近年来SNS网络社区和微博概念的成型、普及为美国期刊的运营增添了一道曙光。由于网络社区和微博拥有准确的市场细分性、特定受众的高集聚性以及高效的“病毒式传播”能力,以内容和品牌应用程序为形式的期刊应用正逐步进入网络社区和微博领域。据美国杂志出版商协会(MPA)对2009年期刊数字化创新统计报告显示,304项数字化创新中44项涉及到以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网络社区和微博领域。《大都会》(Cosmopolitan)《时代》(Time)《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等都进入了facebook等网络社区。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社区和微博与移动手机联合运营,美国期刊运营进入移动社区领域只是时间问题。
总之,当今媒体市场瞬息万变,媒体间的融合和共生已经成为媒体领航者们的共识,美国期刊的手机化运营对我国期刊多元化运营有许多借鉴意义。
注释:
2012中国管理创新年度报告
2012年,对中国企业而言,经营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峻!一边利润下降,主业不保;一边被迫转型,但新产业发展缓慢。这,就是中国企业的基本处境。我们称之为“流血转型”。转型要成功,靠什么?离不开管理创新!
2012中国管理创新年度报告,总结2012卓有成效的商业模式、战略、供应链、营销、全球化、人才、资本、企业传承等创新模式与案例,以推动中国企业从“流血转型”,走向“造血转型”!
类似的控股模式,为什么联想控股成了,宗申集团不成?
阿里巴巴B2B业务因业绩不佳,退市!淘宝集市成为假货横行集散地,京东商城欲取而代之!苏宁电器受到电子商务冲击,以股票质押举债数十亿打造电商!国美电器首度亏损! 美的电器股票大跌!李宁经营下滑CEO下课!华为向“云—管—端”战略转型!
2012年,对中国企业而言,经营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峻!一边利润下降,主业不保;一边被迫转型,但新产业发展缓慢。这,就是中国企业的基本处境。我们称之为“流血转型”。转型要成功,靠什么?离不开管理创新!2012中国管理创新年度报告,总结2012卓有成效的商业模式、战略、供应链、营销、全球化、人才、资本、企业传承等创新模式与案例,以推动中国企业从“流血转型”,走向“造血转型”!
正确的人,正确的战略
战略决定转型成败与否。然而,制定战略的依据是什么?市场机会导向,还是能力导向?还是两者结合?本研究报道的重点案例宗申集团,是中国低端制造企业流血转型的典型代表。
从2002年开始,左宗申认为摩托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不会长久,开始多元化之路,先后进入汽车、房地产、生物、担保、矿业等多领域。然而,效果如何?宗申集团最近这几年一直徘徊不前,摩托车销售开始疲软,多元化也收效甚微,甚至不得不退出汽车、矿业及生物等板块。
宗申集团的主业摩托车受阻,联想控股公司,做啥啥成,从PC组装销售起步,进入IT分销、软件服务、地产、VC、PE,最终使联想控股成为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为什么采用类似的投资控股模式,结果却有如此巨大的差别?根本原因在于宗申集团的能力达不到!能力的载体是人,是人才,是人才成长机制!朱立南、杨元庆、郭为、赵令欢、陈绍鹏、陈国栋,联想系具有帅才辈出的培养体系。反观宗申集团,缺乏的是产业领军人物的成长机制、成长土壤、成长文化!
联想系人才凭什么能成长?无非是选对最优秀的苗子,给予成长的土壤。联想控股还通过股权激励,把高管个人利益融入企业长期发展,确保高级人才持续成长;把企业管理核心关键点,浓缩到“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中,明确“建班子”是“定战略”和“带队伍”的先决条件,倡导“有话直说”和“有话好好说”的高管班子文化。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产业具有生命周期,但是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在旧有产业基础上,依托自己不断培育的、新的动态核心能力,不断转型,不断成功。其核心关键,就在于有正确的班子、正确的机制、正确的文化,然后,才有正确的战略。
正确的商业模式
转型要成功,还离不开正确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于击中现有对手的软肋,满足客户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当当网为什么经营了13年,被后来者京东商城反超?因为京东商城抓住了当当网物流配送迟缓、顾客体验极差的软肋。苏宁、国美为什么会受到京东商城的极大威胁?因为京东商城网上购物不受时间、空间制约,满足了消费者“便捷、放心、可靠、性价比高”的需求。苏宁、国美模式的落后,是因为,家电连锁的实体店模式,已经不是实现其核心顾客价值的最佳手段。
本研究报告讨论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商业模式进化。阿里巴巴B2B模式被迫退市,是因为它多年来实行的“网上黄页”模式,本质上是媒体广告模式,而不是真正的电子商务模式。而郭广昌投资的“我的钢铁网”,已经成功在A股上市,其专注于钢铁及其上下游的煤炭、有色等行业,除信息展示、交易服务外,还提供如人才招聘、人才培训、融资、专业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行业深度服务,这自然是大而全的阿里巴巴所不能及。
成功的企业,通常都是具备了某种核心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延伸、衍生、蜕变,最后形成新的核心能力。为什么新浪微博能取得了目前的领先地位?这是因为新浪采用了“微博媒体+在线社交”的模式,在没有偏离自身作为在线媒体核心能力的情况下,向社交媒体延伸、扩展自己的核心能力,打造微博盈利模式也率先从广告运营去突破。
高效的运营系统
企业的转型,还离不开高效的运营系统,包括供应链管理、营销、人力资源、资本运作等。
2012中国管理创新年度报告,深入总结了京东商城以物联网抢跑供应链建设的创新实践,调研了它以销定购的采购模式,还总结了吉利汽车等5种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范式。
腾讯是互联网领域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其人力资源如何支持企业战略?本研究报告总结了腾讯HR的3大卓越实践:高层导师制、最简化测评工具、灵活匹配高级人才需求。这使腾讯打造了自己无形的核心竞争优势。
应投稿者要求匿名对于大部分比较大的品牌来说,也许是因为传统和习惯,通常都会找专业的公司来负责营销推广的业务。再加之社会化媒体日新月异变化太快,即使是将社会化在公司内部推行比较快的品牌也会找个外援来一起推进这个事情,毕竟公司们专注在这个事儿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内部建立了social media部门,但内部的投入也不会太多,基本就是几人小team来跟公司合作,投入再多些的可能还会买套分析管理工具,监测效果,内部协作等。外部的投入是大头儿,也是众多品牌比较纠结的问题。几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现在的社会化营销费用不比两年前,就只是微博管理的费用。目前,想做好一个品牌的社会化,代运营服务、做活动做战役、数据分析、管理咨询、产品技术支持等等,每一项都伴随着不菲的支出,想理出头绪,做出取舍,必须对这个行业做一个充分的了解。而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花销最大的关键点,就是对运营服务公司的选择。品牌的社会化是个慢功夫,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品牌都会和自己所选择的运营服务公司携手共进,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总得来看,目前行业内主要的专业服务公司可以分为四类:
1,老牌广告公司开辟的社会化新业务:以4A及公关公司为主,代表就是奥美或者蓝标,传统意义上的正规军,有底蕴、有历史、有实力。这类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方案能力、创意能力和传统媒体资源丰富。但其实也存在比较大的风险:1、价格昂贵(甚至按小时计费),买来一份漂亮的方案,但最终是甩单出去给一个十几人的小团队做执行。据说靠4A存活的小公司不在少数;2、服务单一,没有技术和数据能力。如果你想做个APP、做个数据监测那就还得找其他公司。总得来说还是脱离不了传统公关的路子,微博运营以消息为主,互动不足。
2,新兴的专业营销服务公司:即社会化媒体营销公司,其实就现在来看,这部分公司的数量也不少了,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最近新浪微博也在做服务商平台,聚集了不少这类型的公司,但规模比较大和有实力的也不算多。与传统的4A公司相比,这些专注在社会化营销领域的公司实力有可能会更强,通常他们姿态也比较低而且比较认真和专注。从去年到今年来看,部分公司在技术方面也不断投入,开发工具、开发APP等。这一点也是我个人比较看好的。前两年总觉得国外的案例好,然后发现精彩的案例总是有技术的支撑,苦于国内这方面的能力还欠缺太多。但现在发现越来越多国内的品牌在通过技术产品做营销的创新,当然我自己也是勇于尝试的先行者。
3,草根大号公司:草根大号也是火及一时啊,做活动时还真少不了他们。但水分也太大,效果无法评估,漫天要价,公司报过来的价格都要几千发一条…现在出现了微任务和微博易,这个市场应该还是会规范一些。如果可以去很好的评估这些KOL的价值并且价格合理,这一力量还是不可缺少的,毕竟微博上传播的形式有限。
4,卖培训的公司:尝试去听过一些所谓专家的授课,但这些专家通常都是缺少实践。我一直也相信社会化营销是门实践学科,想了解最新的趋势、动态、方法,不如找家好点儿的公司定期workshop一下。
总得来看,从几千块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任何价位都能寻觅到社会化营销的服务商,据说仅在广州,就有大大小小数百家公司,这里就会有问题了,为什么价格的差异会如此巨大?这背后对效果的影响又是怎样的?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先明确你要在社会化媒体上做哪些事儿,就大致会知道支出都有哪几类了。
一、基础运营费用:这部分花费无法避免,毕竟社会化媒体运营是一项长期工作。但运营的好坏也是差别挺大的。要想日常内容质量不错,时常有些亮点,节假日有个创意活动,基本就得5-8人团队了,正规团队的分工还是比较明确地:想创意搞活动,写内容提方案,互动聆听,数据报告,都需要人来完成。所以有时间还是可以跟你的商团队一起吃个饭,去公司看看,别最后方案里告诉你8人团队服务你,最后公司就20个人…还是要跟服务商共同学习和进步的,也好对其有绝对的控制力。
二、Campaign和APP的费用。这是浮动比较大的一部分支出,无论从投入还是效果评估上来看,同一个项目在不同乙方的提案里报价相距甚远,真正执行起来,效果差异也很大。我也曾被造假、刷效果的公司坑害过,到最后为了交差也就只能如此作罢。关于这一点,可能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事前做好充分的考察,拿做过的案例来说话,去看看效果是否真实,去评估一下是否真的有开发和运营的能力。这个时候,选对了供应商可能比价格要重要的多,不过前提也是你真的打算坚持要做这样的创新。
三、社会化广告的投入。虽然也有过一些尝试,但国内模式尚不成熟,还需要再观望一下。而且这是笔不小的费用,如何去精准的衡量ROI并且不影响受众的体验是关键问题。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媒体;公信力;活跃度;大数据;原创;转型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然而,传统报业的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蚌埠报业传媒集团闯过“危机四伏”的2015,迎来了挑战严峻、“压力山大”的2016。
融媒体时代,当“低头族”们在信息的洪流中徜徉时,可能并未意识到身边的媒体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对于传统媒体,变革是时代使命,转型是大势所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交融互补的关系,结合得好可以释放几何倍增的能量。
变革中仍有核心的价值需要媒体人的坚守和光大。多年来,集团一直非常注重打造党报的影响力及公信力,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新媒体的建设。2007年10月,创办了蚌埠新闻网;2012年开通蚌埠新闻网视频和蚌埠手机报;2013年5月,蚌埠新闻网全新改版,蚌埠日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重磅推出;2014年11月,“掌握蚌埠”手机客户端问世,形成法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客户端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格局;2015年上半年,微信矩阵形成声势……
蚌埠日报积极探索报网融合模式,取得自身品牌、运营效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提升。集团倾力打造全媒体矩阵,“全天候滚动播发,多终端丰富呈现,多介质深度融合”。
原创是“核武器”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块坐标石。一年多来,新媒体产品井喷式涌现,传统媒体持续发力,受众市场日益细分,跨界合作不断加速……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变革无处不在。以新媒体中的微信建设为例,当越来越多的用户从PC端流向移动端,庞大的低头族就成了我们争夺的主要用户资源。在大部分人看来,微信获取信息便利,互动方便,是休闲也是娱乐。可是对于党报新媒体来说,微信是战场!
蚌埠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当前的用户量在8万,但是起初的半年里该微信只有5000多用户,用户增长属于自然增长。新媒体需要在微信上发力。但是,如何发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主流媒体的微信内容如何定位?微信运营怎么做?这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蚌埠日报官方微信,内容上需要与传统媒体的定位区别开来。必须用互联网思维,也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新媒体内容建设任务非常艰巨,是创意工作,需要不断比拼创意和实践。比如内容制作,首先要原创,其次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素材要重新改写,根据网友的口味,把菜重新翻炒,加上网友喜欢的调料,然后配上漂亮的摆盘,也就是微信信息的编辑、呈现。
在此,特别举去年的两个例子。2015年8月,一条题为《看看蚌埠“老赖”长啥样?大家一起转》的微信在朋友圈里疯转,上线一个小时,阅读量就破了一万,第二天就超过五万,三天后,就成了一条十万加的微信。这条信息受网友青睐有三点理由:一是新颖,网友很少看到这种麻辣的扩散形式,以前都是在路口大屏,报纸上刊登;二是贴近,老赖都是本地人,里面难免会发现熟人、朋友;三是意义,转发老赖是为了守护诚信,传递的是正能量,传播的是诚信的理念。
2015年初,有两条疯狂的微信,一条叫《奔跑吧!蚌埠》,一条叫《你好!2015》,媒体人都不陌生,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H5动画,内容聚焦当年的蚌埠“两会”,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和报道。
除了第一时间来自会场内外的“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音视频、文字图片的报道外,H5动画是一种崭新的新媒体宣传方式。《奔跑吧!蚌埠》这一条是2014亮点回顾,《你好!2015》说的是2015怎么干。两条原创微信风格清新、文字凝炼、大气活泼。一上线就开始了“病毒式”传播,一度导致朋友圈刷频。这条原创微信激发了市民的家乡情和幸福感。作品推出后,很快受到包括市领导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并获得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两会报道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体裁重大且严肃,每年报道形式也几乎大同小异,融媒体时代,严肃报道去严肃化,用轻松的、创意的方式展现,比较符合百姓的口味,成为了网友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好作品。
紧接着,新媒体还结合全市宣传重点和民生热点,陆续制作推出闹元宵、春节七天公交免费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10多个清新活泼的微信动画秀作品,受到网友的青睐,持续引发传播热潮。因此,“互联网+”时代,以用户至上的理念,采用互联网的创新形式,按照网络特点生产,才能做出让人叫好的作品。
再说说来自于网络媒体的原创策划。2014年初,蚌埠新闻网被确定为蚌埠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官方网站。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充分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优势,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作为一场“战役”,不是例行公事的“规定动作”,而是着眼于创新,着眼于融合。集团倾力打造全媒体矩阵,立足“全媒体融合、全方位出击,全时段播报”,启动了全媒体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