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校园;高校

马克思曾强调:“人类社会应该实现两大和解,即同自然的和解和人类自身的和解”。十报告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强调要将生态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高校作为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不仅肩负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重任,还是践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主力军,必须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但现今高校资源利用情况不容乐观,环保意识淡薄、严重的浪费现象亟待解决,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美丽校园的建设势在必行。

一、 高校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校园规划及设施配置不合理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全国各地兴起了建设高校的热潮。截至2012年4月,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有2138所,大学城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大学间甚至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违背政府建设大学城既是为实现各大学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初衷。一方面,各大学自成一区,每个学校都建有大型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实际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新校区的建成往往以摒弃旧校区的使用为代价,旧校区可利用的资源设备遭到闲置甚至丢弃,加速整体校园资源利用率的下降。

公共卫生设施、绿化设施和维护校园环境卫生作业的专业设施的设置和配备不完善,包括垃圾箱、厕所、卫生车辆等的设置不能满足校园日常的需求。一些高校往往重视校园建筑上的单一设置,却忽略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校内道路中对于这些设置的配备不足,乃至导致出现学生有环保意识却无垃圾桶丢弃的尴尬现状,从而形成随手乱扔的随便意识,增加校园环卫工人的负担,严重阻碍美丽校园的建设。在绿化方面,部分高校只注重美观而不考虑使用效果的设计,导致校园频频出现草坪“自觉成路”的现状。

(二)校园集约型管理不明确、自觉节约意识薄弱

高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校园过程中,对于校园环保的重视程度欠缺、未设立专门的机构以及时解决大学生反映的校园遭到破坏的意见和修复建议。校方与学生间交流的信息平台不够通畅,一方面,导致校方不能及时了解事实,合理有效的解决好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舆论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阻碍了美丽校园的节约型建设,诸如自来水管爆裂无人修理、树木倒塌无人维护等情况。

社会重视高校的办学质量,科研成果,较少关注到高校的节能工作。高校本身对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足,没有将节约资源的责任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高校对于环保教育的力度并没有深入贯彻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一些高校组织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达到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引起激烈的响应。美丽校园的自觉建设意识淡薄,未形成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当前,许多大学生对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认识不足,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水、电等资源浪费严重。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存在畸形,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的浪费现象突出,追求享受的娱乐性消费的比重较大,忽视自身对于美丽校园建设的重要性。

二、 高校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一)建立并完善美丽校园组织机构及管理体制

高校应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其职能和职责,发挥其在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用能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做好“美丽校园”的组织领导工作。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制订具体的规定和奖惩制度,如掌握高校日常资源的消费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校推行用能定额制,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设立监督考核体制,并将其纳入干部的考核体系和学生的综合考评,惩罚浪费能源的单位和个人,对优秀建设者进行适当的奖励。打破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促进高校与社会、其他高校、本高校内院系之间的联系、交流和探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利,也使学生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提高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践性认识。

(二)科学规划和有效配置美丽校园基础设置

校园建设的科学规划就是美丽校园建设的基础。首先,高校在新建的项目初始,需充分考虑各建筑的平面结构及其结构特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限制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对校区置换、土地扩张、新校区建设等重大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减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意变更设计,调整规划。在规划校园绿化面积的同时应考虑灌溉技术的设计和运用。其次,需加大投入校园公共环保设施,包括厕所、垃圾容器、卫生专业车辆、垃圾中转站等。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重视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做好卫生箱、自来水管道、电路线路等基础设置的整修和维护工作,确保不因可控制的主观原因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三)加强美丽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高校所形成的美丽校园文化氛围会对社会的生态文明推进工作、美丽中国的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生态文明教育应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开展国情教育,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充分注重网络舆情建设平台,利用符合大学生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的各项活动,引起美丽校园建设的深入宣传,如举办各类讲座、专题讨论,组织大学生到资源短缺、贫困落后的地区进行社会实践等。引导大学生从亲身经历中体会我国所面临的资源困境,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改变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同时,将生态文明的教育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党员的生态文明教育,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在美丽校园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积极推进美丽校园建设的实践行动

高校在建设美丽校园的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已有的先进技术资源和经验,全面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定期制定专人核查校园基础设施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学习其他高校和社会中美丽环境建设的宝贵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推广利用。高校应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集中力量研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积极创新、利用科研优势和技术经验,充分调动群众集体智慧,促进师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广泛征求师生关于美丽校园建设的创新思考、开发新兴节能产品。在高校实际生活中,通过提倡无纸化办公、推行教科书循环利用、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自习教室,防止用电闲置教室出现等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培育大学生人人投身于建设美丽校园的实践行为中。由师生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人格气质感染周围的家庭、社会成员。通过共同努力更深层地影响社会群体的整体素质,自觉肩负起美丽校园、美丽中国的建设责任。

参考文献:

[1]黄国勤.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李飞.关于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陕西教育,2013(4);

[3]沈建红,孙同吉.试论高校改扩建对生态文明的影响[J],中国科技纵横,2011(23);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 文明 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搞好精神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 

1 近年来一些农村小学学生课余活动现状 

下课铃刚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一群一群的男孩聚在墙根屋角打四角板成风、弹玻璃珠成风、有的在平地上滚铁环,无论天气如何,风雨无阻,上课铃声响了还迟迟不进教室。打四角板的同学甚至把新书和本子都撕下折四角板了,弹玻璃珠的同学把父母给的中餐钱也买了玻璃珠。这些行为是一种变相赌博,它妨碍孩子的思想健康发展,在校园里影响极坏。校长再三叮嘱各班主任教育学生不准玩这些败坏校风的东西,有时也亲自阻止,当然老师们也尽力教育了,“安稳”几天,但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这种腐败的习气至今还难以收拾,不但影响校风更影响学习。学校无法治理学生这种活动行为的原因何在呢?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加之学校文化生活枯燥乏味,所以趁着下课时间就赶紧活动活动,放松放松,但学校没有更好的活动项目,如此,学生只好自寻开心,就玩起打四角板、弹珠珠的游戏了。 

2 搞好农村小学的活动文化建设,净化校园文明风气 

校园文化的主旨就是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来的-培养品学兼优和健全人格的人才离不开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想让学生去掉那些腐败活动习气,变得勤学好问,活泼可爱,农村学校应该借鉴一些先进的教育策略,从活动文化建设着手,每月举行一系列文体活动比赛,如“琴、棋、书、画”、跳、跑、体操、数学竞赛、诗歌朗诵、演讲等,可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开展多项活动,让学生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项目。还可以开展每学期一次的“学守则讲规范知识竞赛”、“安全知识比赛”、“文明之星评选”、 每年一度的作文竞赛和口算王争夺赛。比赛可分个人的和团体的,激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练习,儿童爱面子、好表现、喜欢得到表扬,老师们注意及时对有进步的同学加强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信,这对文化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给学校增添无限生机,学生的智力得到极大开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待人接物的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能为学校教育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农村小学制度文化建设,促进良好的校风的形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有限,不是每样都能做得好,但只要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能有这样的想法,并努力去实施,去监督,持之以恒,校园里的文明风气就会有更好的进步,祖国的下一代也会更好的健康成长。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范文第3篇

物质文化包含着学校校训、校歌、校徽、校报校刊以及校园科研基金申报和校园科学技术文化设施等综合体现;管理文化是一切文化活动的标准与准则,规范其他文化的制度和章程,试用于调节各种文化活动,其中包含国家规定的高校教育相关规定章程、学校管理制度、校园学生社团及活动管理制度等相关规范化制度,为学生活动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供了方向,决定着高校文化的正常稳定运行以及创新发展机制;行为文化是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体现出来的,体现在学校活动开展、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水平、教职工科研文化水平、高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及后勤服务工作文化,行为上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构建精神文化,是在长期的物质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的沉淀、综合以及升华,突出反映高校教职工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反映大学整体精神风貌、人生态度以及精神价值取向。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着不足和误区,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改进,使用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及指导思想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总体发展,避免在错误的沼泽中越陷越深,依据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真正达到通过高效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情操的目标。(1)部分高校仍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对于学生管理上,只是将校园文化建设当成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未能将其独立出来,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管理,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脱离学校总体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违背培养目标这样的大背景,未能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相关专业相结合,充分调动高校现有的师资配备,将选修课程的开设也未能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于校园文化各种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限制作用。(2)过多的关注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更多的高校为了追求眼前短期利益或者市场利益而忽视对于校园文化的长远规划,使得校园文件建设如同鸡肋,注重它的表面工程、轻视精神构建。中国高校普遍存在“土豪气节”,花资金建新校区,对于旧校区不加以投入维护,在新校区建宏伟的图书馆、游泳池等大型场馆;然而去国外知名院校就会发现,他们的学校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没有宏伟的大楼、也没有壮观的大门,在破旧的门楼内,有的甚至没有大型的草坪,但是当你走进校园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那是一种知识带来的庄严、肃穆。校园中的每一个雕像、每一块砖都无不彰显着散发着校园的文化、历史和深厚的底蕴。(3)高校的文化建设缺乏个性,个性是学校对于过去传统的优势、取得的成就、获得的殊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校园文化拥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将对于成员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是当前我国校园文化趋于一致化、雷同性,学校自己独特的文化缺乏,没有自身特点和发展优势,因此需要作出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正做到每个校园文化各领。

三、对于发展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园绿化 环境育人 和谐校园

校园绿化要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化带,有选择地配置树木花草,在整体统一绿化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功能分区的特点,努力创造出适宜的校园环境。同时校园绿化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园林美学的观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造景,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场所,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1.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重要性。每所高校至少都有数以千计的教职工和大学生,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的文化层次、素质修养、审美品味等都较高;他们思想解放,接收新生事物快,对精神文化生活欣赏和追求的档次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尤其是校园绿化美化的高档次、高品位的要求是迫切的。实践证明:高校校园绿化美化状况的好坏,与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和道德品质都有极大的关系,美好的校园环境,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实际,形象生动,可视可感,人们从中可以领略花草树木的内涵,如松柏坚贞不屈傲霜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员工,是一种感化心灵的教育方式,让广大师生员工在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法纪观念等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激励师生员工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乐于奉献,促进文明素质的全面提高,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使高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校园绿化是指以人工的方式在校园里栽种树木花草,使校园环境更好地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更有利于高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健康地发展。校园绿化不仅具有美化校园、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降低噪音,促进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功能,而且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清静幽雅、舒适安逸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之尽情享受大自然,从而激发起师生员工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校园绿化美化的精神因素的作用,也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即人们常说的“环境育人”。高校校园的绿化美化,都是为了环境育人,环境育人既是管理育人的实施,又是服务育人的体现。

2.对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看法。缺乏科学长远规划,缺少科学认识,由于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投资较少或不投资,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照套公园绿化规划模式,没有体现自身的文化和美学内涵;有的高校盲目投资,在设计上过分追求新、奇等观赏效果,追求理想化的高标准设计,忽略了校园原有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没有把园林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学校特点相结合,导致设计与操作脱节,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使得总体设计水平难以达到较高的层次。有些高校公共绿地反复多次改造,树种频繁更换,如此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绿化规划设计缺少专业性,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缺少专业的绿化设计,对植物生理习性、生态要求缺乏科学认识,物种选择、配植缺少科学性,导致绿化植物种类单一,校园生态系统脆弱。例如一些高校绿化物种仅有一、两百种,有的甚至才几十种,绿化物种大多雷同,不能较好地体现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园林绿化中草坪热现象的出现,有的高校甚至把成片的树林砍伐后建成草坪,导致校园树草比例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校园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效益。缺少专业队伍及科学的养护管理,有的高校对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经济、技术投资,没有固定的专业队伍养护和管理校园,把绿化管理工作理解为简单的修枝除草、浇水施肥、防病除虫,缺少植物生理的基本常识,在绿化管理的具体操作中缺乏技术性、针对性。许多新建成的绿化景观养护管理不善,植物成活率不高,或生长发育不良,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一些高校在校园基建工程中没有对原地和工程边缘地带的植物进行移栽或保护,破坏了校园生态景观,甚至造成许多物种的流失。

3.对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建议。高校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校园绿化作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整体性、系统性及宏观性,设计方案要经过实际论证及专家评议,对已建成且为永久性的教学区或科研办公区,可统一规划设计进行绿化;对临时用地,可通过兴建苗圃、种植花草等方式,既避免空闲地的浪费,又可为校园增色添彩,增创经济效益,减少投资浪费。

3.1 校园绿化要突出高校特色。每一个大学,都有其各自的重点建设学科和办学理念。校园绿化要将各自的办学理念及历史文化融入进来,要有特性,以区别于其他大学,要突出自己鲜明的办学风格及校园文化品位,在绿化设计上不能生搬硬套,要有新意和创新,使得校园的植物造景和学校的发展及历史渊源紧密结合在一起。

3.2 校园绿化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校园的绿化建设要体现生态性,要具有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功能,绿化应根据不同地形、建筑群功能要求及文化背景。进行合理布局,使得校园的景观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瀑布流水、亭台楼阁、青翠的植被群落都应该充满着自然风景的勃勃生机,以园林造景创造大自然的原貌。园林植物的栽植也应该结合地形地势,顺其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

3.3 要注重校园绿化的文化内涵建设。新世纪校园绿化建设应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多品种植物的配置,富有寓意的植物图案设计,雕有名人字画及词曲诗赋的文化墙、历史长廊、假山、牌匾的修建,悠悠小径、亭台楼阁、小品雕塑及立体藤架的布置,置身其中,能使人心旷神怡,能体味到浓浓的校园文化及其所蕴含的办学理念,使人焕发出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能塑造人”。

3.4 要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及植物的合理配置。校园绿化在植物配置上要注重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不仅可以绿化美好校园环境,同时还可以作为学校相关专业教学及科研实习基地。如在校园绿化中要充分利用西北地区的适地树种及秦岭山脉中丰富的植物资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特别是对濒危、珍稀树种的栽植和引种,并可尝试性的适时引进外来新品种,校园绿化真正体现出“高等农林院校”的特色。同时在树种、植物的搭配上要考虑其协调性,包括植物的季相变化、生长速度、阴阳性及病虫害的交叉性等。

3.5 校园绿化要注重对名木古树的保护。校园绿化在规划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对名木古树的保护。当规划设计方案与名木古树的位置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应优先考虑更改规划设计方案。古树名木是校园植物资源中的瑰宝,校园内的每一颗古树,都是高校发展建设的历史见证者,被称为“活化石”、“活文物”,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政治、人文资源,具有很深的纪念意义,我们不应该对其随意毁坏。当建筑物或设计方案无法更改时,应考虑将古树名木移植到适宜生长的地方。

3.6 校园绿化规划设计要具有世界前沿性。校园绿化在植物配置上除了考虑多样性外,在植物造景规划设计时,还要不断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园林设计方案及理念,更新设计思路,取百家之长,融高等农林校园建设之特色。设计要具有“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专业定位,要充分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如选用声控、光控、激光、水幕等,产生自然的、新颖大方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园林绿化景观,创建高水平的、富有特色的校园绿化环境。

3.7 校园绿化要注重投资的合理性及后期管护。校园绿化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使用及设计的科学性。不能一味追求高额经济利润,不考虑树木及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植株栽植密度过大,使得后期苗木的生长前后拥挤,苗木成活率及美化效能大大降低。校园绿化应重视建立相对稳定的多样化的园林植物复层种植结构,实行乔、灌、藤木、草坪及地被植物的多层垂直混交,以改善植物空间布置,减少单一草坪种植,减少后期管护的难度及成本。

参考文献

1 宋德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

2 蒋英仙.浙江工业大学校园绿化总体规划的初步构思.浙江林学报,1999

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疆;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王伟国(1979-),男,新疆巴里坤人,新疆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讲师;余东(1972-),男,四川内江人,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网络实践与思考课题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29-02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掌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领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实行育人工作的必需条件。

一、新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形势下,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成为新疆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丰富新疆和谐的校园文化内涵,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功能,是新疆高校辅导员担负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新疆高校辅导员应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综合工程,突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唤起和谐文化意识,立足于新疆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建设体现正确办学方向、具有新疆高校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

当前,新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了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系列,在建设中注重主旋律教育,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育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层次来看,当前校园文化的发展整体是向高层次推进,由浅到深。人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对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新建改建了许多文化设施,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加强了引导、规范文明言行的规章制度建设,有的高校还出台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性文件,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指导思想、领导机构等,这些都为校园文化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校园文化特点方面,新疆各高校注重自己的特色文化建设,从自身的办学历史、办学特点、发展趋势上寻找具有个性的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精神。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各高校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如文化沙龙、电影周、民族团结、学术讲座等。新疆高校的校园文化向着健康、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效果也十分明显。当然,就目前来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清楚的认识到当前新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的为今后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疆高校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新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部分新疆高校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还未能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科学发展的轨道,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和谐校园文化不过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而已。因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学校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也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校园文化活动基本上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要想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领导的正确决策、正确认识以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设计到的因素较多,在当今高校的管理体制下,要想做好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校内多个行政部门的协调和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当涉及到部门间的协调时必须有领导进行及时的沟通才能实现,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协调。另外,还应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予以重视,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目前,新疆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比较丰富,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各类科技学术活动等,但是这些活动都未能纳入到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中,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连续性及长远发展。

2.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结构不健全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及人员的参与,包括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后勤部门的人员等,这些部门人员的参加可以在活动开展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多数由学生独立参加,这就导致在活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学生将很难及时解决。

辅导员、班主任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有些辅导员自称“凭良心工作”、“凭责任心工作”,但他们工作的内在热情却显著衰退,普遍身心疲惫,职业倦怠现象突出。由于辅导员、班主任行为文化的特殊地位,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重建新疆高校校园文化的关键就是焕发辅导员群体的生命激情。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当前辅导员、班主任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具有自身特点的活动更少,多数是参与学生的活动,辅导员文化活动依附性明显。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辅导员文化,因此辅导员校园文化的主体意识不强。

教师在倡导校园文化方面形成的特色性、常规性活动不多。有些学校把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截然分开,师生文化互动不够,教学相长氛围不浓。作为后勤服务人员,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参与更少,尤其是新疆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之后,后勤服务人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体现出“甲乙双方”的分割现象,即后勤人员没有自己的文化阵地,后勤的文化育人功能尤为不明显。

3.新疆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整体规划不科学

校园环境建设对于新疆高校当前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有的学校在校园的布局上没有遵循“着眼未来、利于教学、方便师生”的原则,在功能区分上没有体现不同功能区域的独立性,在空间组织上没有考虑不同建筑之间的协调。由于缺乏长期的、全局的观念,很多高校的校园环境不美观、不和谐,重点不突出,一些早期建造的设施或建筑大煞风景但又不能拆除。有的学校为了追求校园的现代化,随意翻新、改造具有历史特征、反映办学传统的古建筑。这些都是追求短期效益、缺乏整体规划的表现。

和谐校园建设的硬件设施是幽美的校园环境,只有具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文化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学校要积极构建幽美的景观环境,用自然美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情操,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因此,当前新疆高校应该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建筑物的装饰、校园的合理布局、校容校貌的美化建设等文化景观的建设,通过花草树木、名人塑像、橱窗、宣传栏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并受到教育。通过制订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和谐统一的校园理念形象,进而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还要不断充实、更新教学设备,建立校园网络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等,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推进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和谐优美的物质条件。

4.新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综合性设计不科学

由于受专业设置的局限,许多学生对专业以外的知识所知甚少,对国内外时事、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了解不够。而且活动组织者多是被动地贯彻上级精神或从总结经验需要出发来组织各种活动,突击性的、应付性的活动较多,这就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同时高雅的文化活动较少。当前,新疆高校在学校组织或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如卡拉OK歌曲大赛、交谊舞培训班、球赛、棋赛等居多,各类讲座、辩论赛、学术研讨会、摄影展、书画展等相对较少。校园文化活动的总体数量也相对较少,而且参加人数有限。

校园文化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计划、组织、实施到完成,要想获得最佳的效果,必须重视在过程中的优化。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活动目的。认真贯彻和落实上级的中心任务,充分满足青年大学生的需求,抓住青年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努力引导、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并成为有用之才。其次要优化主题。主题要鲜明,主题内容应该详实、可行,要把活动的思想性、趣味性、团结性、知识性融为一体。再次要把握时机。时机包括时间和机遇,时间选择要符合新疆特点,对于一些常规活动,应适时安排,在时间上相对固定,把各种活动统一于规划。时机选择要充分把握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所提供的活动机遇与校内外发生的具有影响的重大事件所提供的机遇。最后要注意方式方法。新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方式和方法以条件允许、师生欢迎、效果最佳作为选择的标准,没有固定的形式。主要强调的是活动方式和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时间的选择确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还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动力,只有创新才具有吸引力。

5.新疆高校校园文化个性色彩不突出

校园文化应该是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和风格的独特风景线,而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建筑风格与格调,学校的类型、规模与专业设置都大同小异,许多学校出现了“大而同、小而全”的现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趋于“统一”;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校园文化作品缺乏鲜明的个性色彩。

每一所学校或者因其坐落的方位或者因其研究的重点或者因其学生的组成总是体现出不同于别的学校的特点,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就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彰显学校的个性,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特色就是战斗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发展力。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因校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挖掘学校历史底蕴、把握学校办学理念、融进各种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明确文化主题,关注群体价值观,应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定位,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学科结构、师资队伍等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特色基于学校,生成于学校,并发展于学校。它源于学校历史文化资源、教师队伍资源、学生资源或区域人文、自然资源等,因此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学校特色不是靠短期行为一蹴而就的,它必定有一个从稚嫩到成熟、从偶然到必然、从平凡到冒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特色是学校传统文化的延续。因此,对于一些有特色的校本特征,学校一方面应坚持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学校的特色开展育人活动,要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校情教育,通过学校的历史、学校的传统、学校的人文景观和历史事件,深入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感悟景观中得到教育。

6.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新疆高校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这种投资体制和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办学主体多元化之后,这种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模式,必然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对校园文化建设这样的“软件”建设,认识不足,投入不足。因为资金的不足,校园环境得不到美化,校园基础设施无法购置,使很多文体活动无法展开。在很多学校,资金不足始终是困扰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物质文化为基础的,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容校貌、校园景观之中,包括校园建筑、山水园林、广场绿地、古树碑亭、绘画雕塑等,有自然的,也有人工建设的。但所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渗透着校园精神。对于历史悠久的名校来说,一间房、一座桥、一口井、一棵树、一个碑就意味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新组建的高等院校虽然缺乏这方面的历史积累,但一开始就应当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的塑造。学校的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程度、自然风景特色、环境整洁水平、设备现代化层次等,既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没有投入,物质文化建设在很大层面上只是一句空话。校园文化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经费作支撑,因此保证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出版社,2004.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上海:复旦大学,2005.

[5]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6]吴磊,肖池平.关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

2006,(2).

[7]刘玉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7.

[8]杨建平.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J].江苏高教,2005,(5).

[9]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10]王颖.关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