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居民生活污水处理

居民生活污水处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居民生活污水处理

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居民小区 生活污水 水质特征分析 桂林市

[中图分类号] K92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38-1

1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污水水量也随之逐渐提高,城市污水水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设计时,只能根据以往的城市污水水量、水质资料进行设计,而对当前及远期城市污水水质变化情况了解不够,无法掌握城市污水的增长情况,无法准确确定城市污水治理所需的措施和费用,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不合理,从而大大影响了城市环境规划和城市市政环境设施与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步实施。桂林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城市污水中大部分是居民生活污水,因此居民生活污水水质的变化会严重影响到城市污水水质变化,从而影响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2污水水质检测

2.1采样点的选取

根据桂林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地点和桂林市排水管网的分布情况确定6个居民生活小区:北片(北大青鸟小区和群山花园小区)、东片(奇峰小筑小区和澳洲假日小区)、南片(电厂宿舍和瑞城加州花园)。小区污水管道联网,终端为一个出口,污水纳入城市排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

2.2采样的频次和时间

确定小区的污水总排口为取样点,按照HJ493-2009《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中的采样规定方法进行每季度一次,从8点~21点每小时取样一次,连续测量9个季度。将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寻求不同地点相同时间点的污水水质指标变化规律和不同季节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

2.3检测参数

检测分析项目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3项。检测分析项目的意义如下: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表示。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氨氮:以游离氨或铵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测得水中氨氮含量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的状况。

总磷: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须元素之一。但水体中的磷含量过高会造成藻类的过度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2.4检测方法

COD: GB/T11914-1989重铬酸盐法;氨氮: HJ535-200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总磷: GB/T11893-198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5评价标准 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B等级标准值

COD≤500mg/L;氨氮≤45mg/L;总磷≤8mg/L

3检测结果及分析

3.1不同地点相同时间点的污水水质指标变化规律

由图1分析可知:COD整体数值符合COD≤500 mg/L排放标准。变化规律较明显。COD较大值出现在早上8:00~10:00、中午13:00和晚上19:00~21:00,较小值出现在下午16:00,这一现象与居民的生活习惯相吻合。

由图2分析可知:氨氮值整体数值偏高,超出氨氮≤45 mg/L排放标准。变化规律较明显。氨氮较大值出现在早上8:00~10:00,时间段11:00~21:00的氨氮值较稳定。

由图3分析可知:总磷值整体数值符合总磷≤8 mg/L排放标准。变化规律较明显。总磷较大值出现在早上8:00~10:00,时间段12:00~21:00的总磷值较稳定。

3.2不同季节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

由图4~图6分析可知:

(1)COD:数值较稳定,平均值在304~425mg/L之间,符合COD≤500 mg/L排放标准,呈逐年少量下降趋势。

(2)氨氮:平均值在40.5~55.9 mg/L之间,整体数值偏高,接近甚至超出氨氮≤45 mg/L排放标准。每年二、三季度较低,一、四季度较高。变化趋势较平稳。

(3)总磷:平均值在4.18~7.26 mg/L之间,符合总磷≤8 mg/L排放标准。每年二、三季度较低,一、四季度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

4结论

(1)在本次监测的时间段(8:00~21:00),COD、氨氮和总磷的较大值多出现在早上8:00~10:00,COD较小值多出现在下午16:00,时间段12:00~21:00的氨氮和总磷值相对较稳定。

(2)居民小区生活污水中COD浓度全年都较稳定,氨氮浓度和总磷浓度在每年一、四季度较高,二、三季度较低。

(3)本次监测的居民小区生活污水COD均值374mg/L,总磷均值4.98mg/L,符合排放标准;氨氮均值51.0 mg/L,超出排放标准。由于生活污水中氨氮值偏高,有可能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指标偏高。

(4)在本次监测的年度内,COD呈逐年少量下降趋势,总磷呈逐年上升趋势,氨氮的变化趋势较平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S] 2010.

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术状况定量分析对策剖析

废水处理是防治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废水处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本文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情况为基础,试从排污系统建设、废水治理设施以及废水处理效果等诸方面,对其作一技术剖析评价,以便对国内外废水处理技术状况有一量化概念,为提高我国的废水处理技术水平,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排污系统建设

1.1排污管道总长度

排污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废水集中处理的前提。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排污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国现有的大小城市均建有一定规模的排污系统,排污管道总长度(含污水管和雨水管,下同)已从1989年的5.45万公里上升为1998年的12.59万公里,增长了1.31倍(见图1),是1980年的5.49倍,是建国初期的12.47倍(有关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下同)。

1.2排污管网密度

以城市市区面积计,1998年我国城市排污管网密度为0.075km/km2。按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方法计,我国东部城市排污管网密度为0.170km/km2,中部城市为0.053km/km2,西部城市仅为0.026km/km2;其中,城市排污管网密度最高的是上海,为1.775km/km2,北京次之为0.869km/km2,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7倍和11.6倍。

1.3人均排污管道长度

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以城市非农人口计,我国城市人均排污管道长度为0.63米,是1980年的2.6倍,是建国初期的4.5倍。人均排污管道长度历年变化情况见图3。

1.4比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排污管网的建设尚处在很低的水平上,无论是排污管道总长度、排污管网密度,还是人均排污管道长度,均存在着较大差距。

以联邦德国为例,尽管其国土面积只是我国的1/27,但1995年其排污管道总长度已达39.50万公里,是我国的3.14倍;以辖区内全部面积计算,排污管网密度已从1979年的0.74km/km2上升到1995年的1.11km/km2;人均排污管道长度达到4.84米,其中,1992年至1995年间,每新接纳一个居民的废水,平均需新建排污管13.37米;居民接管率从1979年的84.5%上升到1995年的92.2%,即占全国人口总数92.2%的居民的生活废水已纳入排污管网,其中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居民接管率超过98%,小于2000人的村庄居民接管率也已达70%。

2.废水处理设施

2.1废水排放量

从总体上看,近十年来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没有多大变化,一直维持在350亿吨左右,但生活污水所占的比例上升很快,已从1989年的28.6%提高到1998年的53.2%,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55.7%、31.2%和13.1%。

2.2废水处理规模

兴建废水治理设施是削减污染负荷,防治水环境污染的关键。为解决严重的水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废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在工业废水处理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速度也较快。1998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1583.3万吨/日,是1985年的10.3倍,平均每年递增19.6%。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分别占69.6%、19.0%和11.4%。但目前仍有江西、、青海和宁夏四个地区尚无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历年变化情况见图6。

2.3废水处理工艺

目前,我国共有266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其中,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处理费用低廉的生化处理工艺,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ab法以及sbr法等,只有少数城市污水处理厂因其实际情况而选用物理或物化的方法处理废水。按废水处理能力划分,目前采用各种生化处理工艺处理的城市污水约占其处理总量的92%。

2.4废水处理率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的生活污水量与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之比,作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来进行评价。1998年我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0.3%(见图7);其中,北京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最高,为40.3%,天津、云南次之,分别为37.2%和34.3%。从统计结果看,西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云南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较高以及西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较低有很大关系。

2.5比较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城市污水处理率还很低。

联邦德国1898年便开始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现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10390个,废水处理能力达1.506亿居民当量,相当于日处理废水3000万吨,是其全部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1.92倍。其中,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虽仅占总数的13.1%,但其废水处理能力却达到1.24亿居民当量,占全部废水处理能力的82.1%。1995年联邦德国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89.0%,其中,原东、西德地区分别为70.0%和93.5%,即占全国人口总数89.0%的7269万居民的生活污水已在各类污水处理厂得到净化处理。

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水环境污染防治,并投入大量财力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从而提高了生活污水处理率,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有关国家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对比见图8,其中,中国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3.污水处理效果

3.1排水水质状况

1998年,全国266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29.2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9.28亿吨。由于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从总体上看,运行比较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全年平均进水cod浓度为336.4mg/l,出水cod浓度为83.3mg/l,去除率达75.2%,削减cod74.07万吨。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平均为0.367元/吨污水,去除每公斤cod花费1.451元。

3.2废水深度处理

几年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主要考虑的还是去除碳类有机污染物,但随着环境标准和水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目前正逐步开展城市污水的脱氮脱磷等深度处理。所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生物脱氮和化学脱磷,但进行脱氮脱磷处理的生活污水占城市污水的比例还很低。

3.3剩余污泥处置

剩余污泥的处理也是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处置剩余污泥的主要途径是填埋,且大多数是与城市垃圾一并进行填埋处置,只有一小部分是焚烧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约一半以上的剩余污泥未经稳定、消化处理,这不仅使其在农林方面的利用受到限制,也增加了污泥处置的费用。

3.4比较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效果较好,但脱氮脱磷处理的比例低,剩余污泥的处置不够安全。

1995年,联邦德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所排放的废水中,cod浓度小于50mg/l的占废水总量的80.1%,bod浓度小于10mg/l的占87.5%;处理后废水平均浓度为cod41mg/l、bod7mg/l,耗氧等级为1.9;营养物质浓度也很低,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18mg/l和1mg/l,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排放对水体的影响已很轻微。德国历年污水处理厂排水情况见图9。

近年来,由于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填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国污泥处置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以填埋和农用为主,焚烧处理的比例已大幅下降。

4.对策建议

从以上剖析可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要真正解决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笔者认为,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4.1设计规范化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往往以日处理污水量为主要依据,但由于污水浓度不同,同等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实际需处理的污染物量则可能相差数倍。这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工作量,不便于进行工程投资对比分析,也给污水处理能力的综合评价带来困难。因此,应以需处理的污染物量作为衡量污水处理厂规模的标准,并依此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按处理不同的污染物量编制污水厂标准设计图集,如日处理cod5吨、10吨、25吨等不同等级的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设计,从而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减轻具体工程的设计工作量,并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创造良好条件(联邦德国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即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管理要求低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并及时予以推广。

4.2产品标准化

产品的标准化对于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正是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往往厂厂而异,因而不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好多设备都是非标设备。这既增加了工程建设投资,延误了工期,也不便于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换,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并着力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大到充氧、提升、搅拌、过滤等设备,小到格栅、阀门等产品都应形成系列标准,以便不同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挑选使用。

4.3投资多元化

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几乎都是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的,要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地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从而控制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单靠地方财政的力量显然是很不够的。因此,在保证地方财政一定投入、继续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各类企业乃至个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这个社会公益性的事业进行投资。如利用工厂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同时处理城市污水,企业投资建设所在社区的污水处理厂,房地产开发时一并完成排污管网的建设等等。

4.4运营专业化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其排水水质的好差。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处理的污水只占设计能力的3/4,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水质波动较大,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运营管理的问题。因此,应努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对污水厂运营管理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要组织开展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交流和研讨,加速推广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从而提高运营管理的总体水平。

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起步较晚,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由于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只要我们认清形势,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就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从而逐步控制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统计年报1998,北京:1999,5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调查总队.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4.berndesch,sabinethaler:abwasserentsorgungindeutschland-statistik;korrespondenzabwasser,1998,45(5)

5.statistischsbundesamt:oeffentlichwasserversorgungundabwasser-beseitigung1995;vorlaeufigeergebniss;unveroeffentlicht;oktober1997

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范文第3篇

题, 本文对山美水库一级保护区九都镇提出建设合理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供类似库区周边环境污染整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美水库污染污水处理整治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1 工程概况

山美水库库周九都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北与永春县东关镇相连,南与罗东镇接壤,西与码头镇毗邻,至南安市区38公里。镇区控制面积为187.77万平方米。山美水库流域内乡镇数量众多,但位于水库一级保护区内的镇只有九都镇。九都镇的污水、垃圾等污染源如不加处理将直接影响到水库水质。为了改善水质,防治污染,应首先对九都镇的污水与垃圾进行符合规范的安全处理。

2 工程规模

2.1 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收集括镇区居民生活污水、商业污水、以及农户饲养家禽、家畜污水等。根据实际现状情况,九都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取200L/(人・天),污水日变化系数k取1.40。镇区人口按1.2万计,考虑后期人口增加及外来人口情况,预计服务区内人口为1.5万人,最大污水量为2352 m3/d考虑到收集管网目前难以做到完全雨污分流,在污水厂设计规模为3000 m3/d。

3 污水厂进水水质确定

3.1生活污水水质

生活污水的水质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无化粪池的、有化粪池的形式及人均用水量等因素有关。本项目生活污水水质参照类比资料确定,详见表1。

3.2其它污水

其它非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要求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中的规定,详见表2。

3.3进厂水质的确定

由于该区域生态功能区的要求,其产业相对单一,主要是生活污水,其水质情况可考虑按表3设计。

3.4污水处理后排水标准

根据纳污水体功能区和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拟建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具体指标详见表4。

3.5污水处理工艺

本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拟采用常规A2/O+人工湿的方法进行处理。依据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污水处理必需采用二级处理。考虑到该区域对排水水质要求较高,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配置人工湿地进一步处理生化池出水,达到水质要求较高的目标。常规A2/O工艺对于乡镇级污水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人工湿地是近来发展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方式,在英、日、美等发达国家成功地运用于小城镇污水、粪尿处理,其应用已很普遍。在国内,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已有很多成功案例。1987年,天津市环保所建成我国第一个占地6hm2处理规模为1400m3/d的芦苇湿地工程;国家环保局华南环保所1990年在深圳建立了白泥坑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处理规模为3100m3/d,效果良好。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有相当多的案例采用人工湿地法处理污水,结果表明,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较强,有较高且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而且其投资建设与运行成本低,是乡镇污水生化处理尾水净化的良好工艺。

3.6 污水处理厂厂址确定

根据《九都镇城镇总体规划》以及经过南安市国土局、水利局等部门现场勘查,九都镇污水处理厂厂址拟定在山美水库库周与九都镇镇区之间荒地上,占地面积约500亩。该地块有利于污水管网敷设,并且附近无居民区,周边无环境敏感点。

3.7 尾水排放

拟建九都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水水质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排放口的最终位置待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科学合理确定。

3.8 收集管网设计

拟定污水管网管线走向,主管沿集镇区道路敷设,符合景观要求,主管按DN500计,二级支管DN300至DN200不等,按一般乡镇平均估计管网总长度约为6km以内,按1500元/米计,总投资约为900万元。

3.9 投资估算

工程总投资约为:1500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投资约为:600万元,污水收集管网投资约为:900万元)。

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水质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

污水处理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正确掌握污水的水质,而污水的组成成分及其,难以用单一指标来表示其性质。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污水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用以表示污水的污染程度。确定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一般应考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类型(工业化城市、消费性城市还是旅游城市等)、居民生活习惯及城市气候特点的影响、城市的排水体制、工业类别和工业废水所占的比例等因素,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实测、分析的基础上,经反复比较论证后确定。

一、污水厂设计进水浓度确定方法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1年版)3.4.1要求,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调查资料确定。或参照邻近城镇、类似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水质确定。然而,对有关的调查方法及取得的数据如何处理等则未作详细规定。由于缺乏水质监测数据和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加之污水水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目前已建的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水质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管理,因此在设计污水处理厂时,对已有的实测水质数据如何处理和确定设计水质值得进一步探讨。

当无调查资料时,规范建议按下列标准采用: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可按每人每天25~50g计算。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固体、总氮和总磷的范围分别为 25~50g/(人·d)、40~65g/(人·d)、5~11g/(人·d)和0.7~1.4g/(人·d) 。规范并未给出生活污水COD产量,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常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该方法在确定污水厂进水水质时,由于规范给出的范围值较广,通常结合临近地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实际进水水质进行综合确定。

二、污水厂进水水质与设计进水水质差异

南方某县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2万m3/d,设计出水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污水处理工艺如下:

粗格栅提升泵站细格栅沉砂池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接触消毒池达标排放。

(一)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

该污水处理厂在确定进水水质时,采用实地调查法与人均污染物指标法综合确定。

实地调查法确定进水水质

污水排放口水质采样分析情况详见下表。

表2.1 排污口水质监测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NH3-N、TP指标与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质有所差别外,其他各指标均属于生活污水典型值范围,在确定设计进水水质时,可作为参考依据。

但由于监测的为某段时间内数据,无法用频率分析法进行频次统计计算,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确定。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结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根据人均污染物指标法计算污水水质预测如下:

表2.2污水厂设计进水水质(单位:mg/L)

(二) 实际进水水质

该污水厂建成后,经调试,出水水质能达到设计出水要求。但进水浓度一直偏低,无法达到设计值。具体进水水质情况如下:

三、差异性原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污水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进水水质差距较大,COD差值超过200mg/L。由于实际进水水质浓度较低,导致污水厂污泥浓度偏低,设备电耗浪费严重。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进水水质相差较大,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污水收集管线布置不当

该县污水收集系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从该县污水管网布置情况来看,截流干管设置在河滩,在雨季时污水检查井易被淹没。由于采用砖砌检查井,密封性较差,河水倒灌的情况严重,污水浓度被稀释,从而导致污水厂进水浓度偏低。

管材质量差,施工水平差,漏损严重

该县合流制污水管以及污水收集管网均采用平口式混凝土管,管材质量差,且当地施工单位施工经验欠缺,接口处理不当,地下水入渗,从而导致污水厂进水水质浓度偏低,这是导致污水厂进水COD浓度偏低的重要原因。

四、 结语

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进水水质往往决定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的选择和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等。现在已建成的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与预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因此,有必要对污水处理厂污水水质的历史数据进行整理,以此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合理的进水水质,为即将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的和工艺优化选择提供设计和决策的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1.前言

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居民活动排放的生活污水(人粪尿、洗涤洗浴厨用后废水等)。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简单地说,指为使排入某一水体的污水达到再次利用的水质要求,而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将污水中对生活或环境有害的物质进行清除、降解或无害化处理,使这些污水变成能够再被人们利用的技术。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研究与探索。

2.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目前,全欧洲已有1万多处,北美有2万多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亚洲、澳洲和拉美也在兴建越来越多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在欧洲农村有许多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反应器正在运转,规模小的仅处理一家一户排放的污水,例如别墅区建筑,湿地面积仅40m2。

日本和瑞典的专家提出了基于循环理念的生态卫生(Ecosan)处理模式即进行尿液分离、粪便的限制储存和无害化处理,并循环利用尿液和无害化的粪便将其养分回归土壤。它强调生活污水应视为资源通过物质流循环加以综合利用。

韩国农村水污染控制主要采用生物膜法(34%),这与生物膜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较稳定、污泥产量低等有关。此外,还有高效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A/O法和土地处理工艺。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仍约有14%的韩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回用的要求。

3.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广,国内也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

(1)以厌氧发酵为核心的生物处理技术

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达到净化目的,常用的有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和厌氧折板滤池等。

郑戈等研究认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具有投资分散、易于建造、不专门占用土地、运行不耗能和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等特点,是现今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分散处理中小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有效途径。

浙江、江苏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模式来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实行种养业有机结合,重点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猪-沼-菜(渔、林果)”生物链工程,使农民的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能源、物流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埋地式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是1996年度国家环保最佳实用技术A类产品。1992年以来,在江苏、上海、广东,湖北、安徽等地区广泛推广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环境效益。该装置具有合理的工艺流程,主要技术特点显著,采用A/O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以独到的配水和通气系统,获得了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与传统的化粪池工艺相比具有更多的实际功用。它还具有投资省、效果好的优点。

刘操等对厌氧折板滤池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常温下启动厌氧折流板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完全可行的。

(2)以土地处理为主的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有效处置污水,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慢速土地渗滤处理系统等。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与其它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投资省、节能、运行费用低 等优点,并且,污水在被处理的同时作为一种资源被加以利用。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运行简单,处理效果良好,不仅能去除有机物,而且能除磷脱氮和去除重金属,在资源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在我国的北京、深圳和天津等地有应用实例,效果良好。

白永刚等对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采用自然净化原理,滴滤池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技术进行处理,认为该技术具有投资低、能耗和运行成本低、管理简单等特点,同时考虑了资源化的方向,比较适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姜立晖等认为:我国农村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选择工艺模式时要考虑:满足当前达标处理与今后再生利用需要;处理技术经济适用;运行操作简便,日常维护管理简单。认为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壤渗滤等几种适合农村实际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3)好氧处理技术

MBBR(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国家农业部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意大利引进的专用于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张亮等对其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处理效率高、能耗低、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结构紧凑、体积小、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发生堵塞、不需要反冲洗、维护管理相当简单,尤其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结语

我国农村数量多、规模小、集聚散、地形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受村庄的分布状况、经济水平、技术力量、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按照统一的固定模式处理村庄的生活污水。

参考文献:

[1] 李伟国, 刘建锋, 梁师俊.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与处理模式[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5): 81-86.

[2] 星. 运用人工湿地技术治理水环境污染[J]. 宁波通讯. 2006(8): 22-23.

[3] 吴文学, 郝阳, 张利伟等. 中国农村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研究[J]. 能源及环境. 2006(19): 56-57.

[4] 潘涛, 王涵. 生态卫生(Ecosan )-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理念及其应用[J]. 甘肃科技. 2003, 19(07): 8586.

[5] 农村污水处理国际研讨[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09): 1718.

[6] 周律, 李秉浩, 李佳. 韩国农村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6): 89-9195.

[7] 郑戈, 李景明, 刘耕.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对策[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10): 268-270.

[8] 陈新和. 大力实施"三清"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5(6): 57.

[9] 刘操, 何刚, 廖日红. 厌氧折板滤池处理农村污水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1).

[10] 曹杰.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D]. 浙江大学, 2007.

[11] 白永刚, 吴浩汀. 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初探[J]. 电力环境保护. 2005, 21(2):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