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 北京 100144)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电动汽车设施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北京为例对高校校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现状、影响建设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全面研究。进而,提出了完整高校校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方案,并以北京市属高校北方工业大学为例,对建设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实践和验证。

关键词 北京高校;充电桩;建设方案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44027);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ETP1427)。

0绪论

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是解决国家能源安全、治理空气污染、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北京2013年公布了“北京市空气清洁行动计划”,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该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当前北京市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进速度与期望有较大差距,充电设施不足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场所充电设施件事是减少消费者“里程困扰”的必不可少设施。从国内外经验看,公共场所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运作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吸引基础设施投资者的参与,做好公共充电设施的规划建设,需要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本项目针对充电设施的现实紧迫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结合北京高校实际情况,结合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的具体特点,提出一套完整的北京高校校园充电桩建设方案。

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其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深圳等城市相继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工作。但目前已建、在建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大多为示范性的充电站(桩),仍未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逐年增长,从2009年的1000辆增长到2015年467000辆。保有量预测发展势如破竹,逐年快速增长,为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高校校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模式分析

2.1北京高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2013年9月,北京市科委宣布,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三所高校将设立电动汽车租赁点,共计推出100辆电动汽车,供师生租赁。其中清华大学有50辆电动汽车,北京理工大学有30辆,北京交通大学有20辆。为了电动汽车能及时充电,三所校园内共安装50余根充电桩,每根充电桩可同时为两辆电动车充电。其中,清华大学有25根充电桩,建设在清华大学科技院内;北京理工大学有16根充电桩,位于该校新信息楼东侧空地;北京交通大学有10根充电桩,位于该校电气工程楼楼下。

目前,本市有4500多辆电动汽车,主要集中于环卫、出租车公司等领域,未来这些领域中的充电桩也有望对私家电动车开放,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2.1.1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共有16根充电桩,2根一体式充电桩,(一体式充电桩解释于下文)14根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解释于下文)。都配有小顶棚,保护充电设施免受天气影响。

建设位于该校新信息楼东侧空地,与魏公村路相隔。是电动北京赞助。建设相对规整,2排建设,2排停车充电。由于14个交流充电桩每个有两个充电口,可同时满足2辆电动汽车充电,所以每个充电桩建设在两个停车坪顶头之间(如上图)。每个车位配有停车安全杠,以保护充电桩。

2.1.2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有11根充电桩,2根一体式充电桩,9根交流充电桩,位于该校电气工程楼楼下。

交流充电桩每个有两个充电口,可同时满足2辆电动汽车充电,所以每个充电桩建设在两个停车位顶头之间,每个充电桩没有配备保护设施,但每个车位配有停车安全杠,以保护充电桩。

2.1.3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有25根充电桩,建设在清华大学科技院内,清华园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站作为智能服务平台第一个正式上线运行的示范站点完成了最后的调试工作。目前,智能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上线运行,国网北京电科院全面开展充电桩的升级改造工作,并先期在清华科技园充电站开展示范运营。

清华大学是最早开始校园充电桩建设的一所高校,其在科技园建设的充电桩设备完善,高效,不仅为校内的电动汽车充电,同时方便外来车辆,快速、便捷。

2.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系统及关键因素分析

2.2.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系统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模式种类繁多,无论哪种模式,其相应的系统配置大体相同,所以在分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模式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充电设施系统的具体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1)配电系统。配电系统是充电设施建设电力源泉,它能为充电站提供所需的电源,不仅给充电机提供电能,而且要满足照明、控制设备的用电需求,内部建有变配电所有设备、配电监控系统、相关的控制和补偿设备。

(2)充电系统。充电系统是充电设施建设的核心部分,主要完成给电动汽车充电功能。充电系统又可以细分为常规充电(慢速充电)、快速充电和机械充电(快速充电)三种充电方式。

(3)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用于监控整个充电站的安全运行情况,并完成管理情况的报表打印与监控信息储存等流程。

(4)标示系统。标示是指充电站一些基础的指示信息,如警示牌、安全信号灯,警铃,“安全通道”或“安全出口”标示牌等。标示系统是充电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维护其安全性和便捷性的重要系统。

2.2.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关键影响因素

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就像建筑项目工程建设一样,影响其建设因素颇多,需考虑周全方能使充电桩正常供给运营。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关键因素有:充电设施建设环境、充电设施建设成本和充电设施建设安全。

(1)充电设施建设环境。充电设施建设环境因素对充电桩建设影响很大,影响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建设环境。自然环境要求充电桩建设工作温度要求-40℃~+70℃,相对湿度5%~95%,海拔高度≤1000m; 特殊地区使用时,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在订货时指定。

建设环境包括建设面积是否允许充电桩建设。再有应考量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在校园建设时,需考虑学校电动汽车的拥有辆,杜绝一辆电动车都没有而充电桩建设繁多,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此现象是对充电设备的浪,充电桩建设要考虑这方面的环境因素。

(2)充电设施建设成本。建设成本是影响充电桩设施建设的有一大因素,充电桩虽然快速发展,但在市面上还不是很普遍,缺乏明晰的商业模式支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极高,充电接口标准的不统一难题,这些都是摆在充电桩建设者眼前的荆棘。但学校是否愿意考虑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充电桩,这取决于充电桩的建设成本本,通过前文对高校充电桩建设的调查,笔者发现,没有一所高校是真正自己研发建设充电桩的,都是与电动北京公司合作协同建设。

(3)充电设施建设安全。安全包括充电桩使用安全和周边涉及安全。

充电桩使用安全是项目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人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去使用充电桩设施,所以变电所应设置安全嗣栏、警示牌、安全信号灯及警铃。

周边涉及安全,充电桩设施的建设是否影响了周围人群安全,譬如充电桩建设在教学楼侧,电动汽车必须要经过教学楼门口方可到达充电场所为车充电,车流不息将对在上下课期间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高概率威胁。

2.2.3高校校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模式

基于影响充电桩建设的关键因素分析,笔者将对高校校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模式研究,首先笔者总体罗列了高校充电桩建设的思路流程,如图2所示。

(1)校园环境调查及确定。高校校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模式首先从校园环境入手分析,要建设充电桩的高校一年气候温度自然环境是否满足充电桩正常运营工作条件,其次调查要建设充电桩高校的面积和空地占有率以及学校未来建设规划是否考虑充电桩建设。最主要一点要调查校园及周围电动汽车的保有量,毕竟我国是个提倡绿色发展的国家,有电动汽车才使得建设充电桩有意义,切忌供大于求造成资源浪费。这些因素在充电站建设初期都要满足,不然会制约充电桩后期建设。

(2)校园选址选择及确定。确定校园环境满足充电桩建设后,接下来建设者将要对充电桩建设进行选址以及定址。学校适合充电桩建设的地点颇多,没有人能在没合理依据的情况下就信口雌黄确定某个位置更适合充电站建设,所以这个阶段需要确定多个方案即:A建设位置、B建设位置、C建设位置等等,建设者需在多种方案中确定一种或多种进行充电桩建设。建设者需确定建设地址。

(3)充电系统模式选择及确定。充电系统模式有四大系统: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监控系统和标示系统。

配电系统根据选址低成本原则,选择配电室直接供电或嫁接供电。

充电系统即充电桩,依据学校电动汽车和周边汽车流通量增加或减少充电设备的建设。

监控系统是保证充电桩安全的系统,根据学校安全程度选择配备与不配备。

标示系统,保证充电桩正常运营的指示系统,该系统高校都应具有,并遵循方便易懂原则建设。

(4)充电方式选择及确定。提到了3种充电方式:慢充电桩、快充电桩、快换充电。这三种都可以同时建设在高校内,使充电方式多样化,满足不同电动汽车车主需求,但也可以根据学校资金力量及电动车的流通量相应合理选择建设。

(5)建设模式选择及确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模式分为两种:落地式充电桩和壁挂式充电桩。

3实例分析

本文以北京市属高校北方工业大学为例,对高校校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实和验证。

3.1校园环境调查及确定

高校校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模式首先从校园环境入手分析。北方工业大学位于北京城西,东接西五环,周边交通流通量比较大。西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石景山园区,北倚西山,温度,湿度和相对海拔适宜充电桩建设。占地面积500余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留有足够空间进行充电桩建设。校园拥有电动汽车,对充电桩有一定需求,其建设使拥有电动汽车人群得到更为方便快捷的充电体验。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北方工业大学的校园环境适宜充电桩建设。

3.2校园选址选择及确定

确定校园环境满足充电桩建设后,接下来建设者将要对充电桩建设进行选址并定址。北方工业大学充电桩建设将考虑充电设施建安全原则、方便原则、成本低原则三方面因素,提出三种建设方案:A、B、C位置方案。

(1)A位置建设分析。A位置位于地下停车场入口右侧,与八角东街相隔,交通很便利,容易找到,但空间狭小,建设少量充电设施可以,大规模建设将造成不便,甚至会将校园交通主干道堵塞。可作为定址地点。

(2)B位置建设分析。B位置位于宿舍9公寓后面,与西五环相隔,离校门口偏远,不容易找到,但如果相对的标示系统做的好也会弥补这方面不足。大规模规划建设充电设施空间足够,不管是现在的小规模建设还是以后的大规模建设,场地所具有的条件是满足的。 而且离学校的变电室很近,使其通电方便,所需通电成本低。可作为定址地点。

(3)C位置建设分析。C位置位于北方工业大学地下停车场,这是汽车主要集聚地方,在此建设充电设备集中充电将是很好的选择。可作为定址地点。

3.3充电系统模式选择及确定

配电系统,B位置紧挨北方工业大学配电所可直接供电。A、C位置可以选择嫁接配电。

充电系统即充电桩,A位置由于地面空间狭窄可配置2-4个充电设备。B、C位置空间大,可配置4+充电桩设备。

监控系统,由于北方工业大学资金雄厚,必须配有监控系统,方便监管。

标示系统,保证充电桩正常运营的指示系统,该系统高校都应具有,并遵循方便易懂原则建设。

3.4充电方式选择及确定

慢充电桩、快充电桩和快换充电,这三种都可以同时建设在高校内,使充电方式多样化。C位置位于地下停车场,此处汽车大多数都是过夜车,可以选择慢充电桩,同时使耗电成本降低。相对应的A、B位置位于地面上流动性比较大可选择快充电方式或快换充电方式。

3.5建设模式选择及确定

C位置位于地下停车场,空间有限,可选择壁挂式充电设备,由于地下停车场结构构造都有支撑柱,方便壁挂。相对应的A、B位置位于地面上没有立柱,如果选择壁挂式,还需要建设者建设立柱以便充电设备壁挂,及增加了建设成本还施设维修困难,所以A、B位置可选择落地式充电桩。

4结论

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迅猛进步,致使高校充电桩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模式逐渐成熟。通过对具备有充电桩建设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到了充电桩的建设方法。在高校建设充电桩首先要分析影响其建设的因素,合理避免不利因素。通过对环境分析进行选址,并根据地点建设确定建筑模式,完成校园充电桩建设。高校作为充电桩建设场所只是个摇篮,是充电桩建设的源泉,如果充电桩不能向校园外普及发展,充电桩未来将会被局限。充电桩走出校园向居民区发展,需要得到居委会及物业的大力支持;向公共场所逐步蔓延、渗透,需得到社会相关行业支持,这也是目前及未来我们面临急促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永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和建设的探讨[J].华东电力,2010,38(11):71-74.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校园文化;存在问题

Abstract: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ampus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not only the campus environment in service, and to a great extent, also aff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sense of valu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e campu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advanced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campus public environment.

Key words: Camp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mpus culture;Existing problems

考入的各个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而高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因此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建设设计的完善及质量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校园的公共空间建设不但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而且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好的环境能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景观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一般可以大致分为自然景观与校园文化空间环境。自然景观是通常意义上的自然景观,如景观、水体、植物等;文化景观也被称为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基于融合的文化特征和构成的景观。而校园文化空间环境的概念理解的是:使用当地设计、充分利用校园的人文景观方法,创建一个特定的文化内涵, 能够历史传承校园公共空间环境。

一、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性

首先,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大学发展历史积淀中可以从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规划中有所体现。在西方文化史上的“文化”是指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变换,使其满足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在1871年,泰勒他发表了“原始文化”,点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信托。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回忆。换句话说,许多大学校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因此,在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护并同时体现出历史、文化、并反映在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中。使公共空间环境可以起到一个延续的作用,并传达出学校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历史意义。例如保留原来的标准象征性建筑、自然景观、公共设施、雕塑等,确保设计风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这样使得公共空间环境有着悠久历史而且充满活力的一个整体。校园文化在校园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主要体现在构成了校园的各种元素本身,通过特殊的符号语言和形态特征,传达出独特的人文关怀。而大学显示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各个大学校园独有的校园公共空间景观中感到大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所谓的校园文化是整个大学教育活动的,通过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校园文化可以理解为: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学校之形;制度文化是保证,是学校之规;精神文化是核心,是学校之魂。包括使这些特定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在校园物质实体。校园文化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所大学的观念取向上决定了大学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制度是观念的物化表现;物质文化是大学的环境与设施,包括空间结构、建筑风格、自然环境等等。物质文化是价值与审美载体,是一所大学形象最明显的表达。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性能,它存在于校园的环境之中,影响着校园内的生活节奏。行为具有多样性,与校园空间环境是和谐,互相支持,它们构成了现有的空间环境的全部意义。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内涵,是结合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最密切的方式。

其次“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校园公共景观设计是为教师和学生的用户和服务。以基本的教学建筑为主,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照明等功能的完美系统。同时“以人为本”的重点是合理化、生态化的环境建设,为与人际交往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与教育环境。只有满足了环境要求,才能建立和谐的校园。坚持持续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生态和谐校园。校园景观设计应在创新的理念为指导,注重实用功能,注重细节,旨在反映大学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历史内涵。此外,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应该能够反映我国的内在精神,注重实用性,注重生态价值。校园景观建设形式应该多样化,应该是根据该校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打造一个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文化认同大学校园。

与此同时,也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校园景观设计好的设计方案,在国外高校有很多的文化墙。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大学也有文化墙。它们多以宣传校园文化, 展示学生风采等,提倡绿色环保等等为主题。这不仅已成为在校园中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且提高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校园, 学生们在体验景观的同时成为校园景观的实行者。

二、校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高校缺乏公共空间环境的校园。现在,进入大学,大部分都是一个或几个广场,中间或附近有些审美感一般的雕塑。多数都是沿着中心花坛单一乏味的虚线对称。在一些校园里,除了构建复杂无味的教学设施外,其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就显得重要不足和缺乏,甚至有些学校没有真正进行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

第二: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不适合校园生活。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建筑入口、校园道路交叉口,经常有面板和广告牌,主要是业务广告和宣传,其实起不到对教育学生作用,目前,广告已经成为所有校园环境很难治愈“皮肤癣”。

结语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渗透在校园环境的每个角落。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景观传达给学生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汲取科学知识的同时,逐步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尊重历史,感受深刻的文化底蕴,传承良好的学风,将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设计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校园的精神和物质功能,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南疆高校;建议

中图分类号:D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10-02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多次会议上,反复要求“新疆的现代化建设,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首先要以改革开放的文化来引领。”为新疆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鼓舞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组通过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访谈专家、召开座谈会、参观、走访等形式,搜集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录音资料,了解到南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贯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精神文化建设,崇尚顽强坚韧、扎根荒漠的胡杨精神和甘于奉献的红烛精神;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注重针对性、系统性、动态性和严格性的制度建设;在行为养成、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注重加强民族团结、、反渗透教育,自觉抵制来自西方敌对势力对校园文化的干扰;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南疆高校比较注意校园设施的建设投入,倡导中华一家,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美化环境的育人工程。

加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然成为学校的共同心声,为此,笔者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上,坚持“四个统一”

一是统一部署。南疆高校要把加快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建设领导小组,高校领导应当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倡导者和灌输者,校领导对校园价值观的积极倡导和表率作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学校领导要统领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由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各学院联合出台实施方案,对全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全校动员,上下联动,高位推进,在全校掀起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

二是统一机制。南疆高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建设目标,纳入学校对各部门的年终考核里,首先明确各部门建设职责,建设项目责任人。其次,制定出建设的步骤与时间。形成全校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教学学院配合开展,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是统一规划。南疆高校需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从学校发展、校园建设、培育新人、课程设置、管理育人等各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大学总体规划之中。在校园环境建设设计上更加凸显学校精神的“胡杨”与“红烛”的人文内涵、“师范”与“农业”教育理念。学校对外使用标识系统上,应统一风格、颜色、标志设计,让人一看便知,记忆深刻。

四是统一流程。南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出台、建设项目实施、专家评估验收、师生参与效果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园为平台,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主导思想,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方面的工作还需统一部署、统一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流程,这样既避免了建设工作中出现缺失,又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质量、高效果。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上,落实“四个层次”

一是凝炼大学精神,构建精神家园。南疆高校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将中华精神、新疆精神、兵团精神紧密融合,构建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大学精神——胡杨精神。南疆高校都建设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中,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胡杨精神的本质表现。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献身精神。南疆高校要发挥大学传播优秀文化,引领社会前进,道德示范传承的作用。真正实现“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强化制度,守土有方。作为祖国西北边陲,在新疆办大学,首先担负着为国家、自治区稳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而在新疆南疆办大学,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这一任务的意义更加突显。在南疆流行一句话:新疆的稳定看喀什,喀什的稳定看师院。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学生行为或活动文化建设方面,把维护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反渗透,作为文化行为、活动的重要内容。把“守土有责”作为全校师生的坚强信念。

南疆高校应坚决贯彻区党委的决定,稳扎稳打,安排到位。坚定不移地站到、反渗透斗争第一线,不畏风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仅做到“守土有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而且,要做到高校在反渗透、反、讲法制、固边陲上的“守土有方”。

三是加大投入,环境育人。南疆高校,北倚天山,西枕帕米尔高原,南抵喀喇昆仑山脉,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环境较差,条件艰苦,既无地理优势,又无经济优势。在读学生人数众多,学校既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为广大师生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氛围,建设具有中华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独特的人文理念为一体的环境文化,同时,也需营造高雅优美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师生缓解紧张情绪、恢复精力、平衡心理、鼓舞士气、激励热情,确保以最佳精神状态投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重视主体,行为养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这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

首先是学生要学习教师,做教师知识的传承者,做教师精神的发扬者。

其次是学生要学习“自己”,依据学校的具体目标按规定进行严格的“自我加工”。

再次是向社会学习,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刻苦学习、服务社会、献身祖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关系,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 构成要素 组织与协调

校园环境艺术化是实现教育意义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着眼于“教育立美、以美育人”,旨在通过实施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创造一个高品质的艺术化教育空间。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院校的精神之所在。尤其大学校园,这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空间,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主体的师生、员工在空间内工作、学习、生活形成并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对师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又能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学校创新能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运行。

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物质文化是以某种符号为载体,将大学精神显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中,以标志化的外形表达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的。所以在对环境设计时应注重特色,挖掘特色,整体规划,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根据时展需要精心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1 国外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形态概况

1.1 英国大学校园模式

早期英国大学校园格局基本类似修道院,形成一个自我包容的环境。建筑群是围绕四边而建造的,中心留出一个四方院,这个修道院式的建筑几乎囊括了学院里应有的一切设施,这种模式成为英国大学校园设计的传统方院。毕业于剑桥大学的JohnCaius博士在重修母校时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将封闭方院变化为开放式方院,四周用低矮的墙体或通透的材质进行围合,使大学校园有了一定人文主义色彩。像作为老牌名校的格拉斯哥大学一直是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英国大学之一。

1.2 美国大学校园模式

美国大学的校园环境特别讲究与自然相和谐的文化氛围。大学较大一部分都建在郊外旷野、远离城市,这是几百年来形成的独特教育文化。这样的文化环境,自然能与外面社会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避免学生受到市区商业和娱乐的干扰,但同时又能发挥大学的社会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

1.3 法国大学校园模式

法国大学教育渗透在城市中,没有特定风格的建造和规划组织方式。如巴黎的拉丁区成为了城市中一个以特定而多样的大学功能,以多种专业混合为特征的城市地段。

对三者的比较分析会发现与国内大学不同,西方大学校园环境追求的是社区式的大学模式,大学提供了一种自治生活的空间,成为所在地域的主人,大学校园的建立符合其所在社会发展规律、文化背景,形成特殊的社会群体。

2 中国大学校园环境概况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得益于其形成和发展的独特时代背景,得益于其百川入海的胸怀和历久弥香的丰厚文化底蕴,更因为它承载了清华人百年一脉的精神传承。百年,成就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文化内涵很深,给人一种庄严阔大的感觉。据说这是梁启超为清华命定的。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后又制定校徽;校风:行胜于言;校色:紫、白。梁启超先生为北师大所撰的校训也非常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很能标示这所师范大学的宗旨。

作为一所民办独立院校,在2008年建校之初,周院长根据教育形式发展和学院的实际向全校师生提出了“我行,我能成功”的校训。倡导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建设有特色高质量的应用型大学的建校精神,旨在突出立校为公、执教报国的办学理念,对校园的总体规划中强调在继承中创新和扬气中突破,将学院的校园环境建设作为一门艺术来实践。

3 校园环境艺术设计中构成要素

3.1 总体布局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校区整体规划为例,学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机场辅路北侧29号,占地500多亩,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容积率为0.55%,绿化率为42%。在校生总数近8000人。规划设计方案把唯一的高层建筑――教学主楼置于南北中轴线上,并以教学主楼为中心,将校区分为南北两区。主楼以南为教学区,南侧主入口与教学主楼间的南北轴线上为约200米长,200米宽的校前广场,行政办公楼、学院教学楼分列于广场两侧,它们构成了广场的东西界面,烘托了教学主楼的中心地位,增强了教学区的场所感和秩序感。为了突出图书馆的重要性,主楼北侧设置了一条东西向的次轴线,图书馆置于轴线西端。同时在东西轴线上设置了文化墙、文化长廊等,来突出校园文化氛围。

3.2 指示系统

以校园内设立一套完整的校园指示系统为例,设立于校园内的指示标识分为三部分:

①校园道路指示标牌。校园内多条道路,在对这些道路命名中渗入人文要素后,增加了校园文化底蕴。以鸿德学院为例,如“崇德路”“地坤路”。指示牌可选用木质或铁质,材质古朴、自然,易被师生接受认同。

②校园平面图,如东南大门、田径场门口、食堂门口等地设立全校平面图,将学校整体面貌展现在读图人面前,使其形成一个总体印象,便于读图人寻找自己所要到达地点。

③路口指示牌,在路口设立指示牌,标出主要地点的名称及方向,方便人们寻找。指示牌在设计上应加入文化元素从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在一点一滴中散发人文气息,尽量在校园内实现统一整体。

3.3 校园雕塑

实现环境教育功能,通过对雕塑这一文化载体的理解和审美过程,可以让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使师生们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得到放松和休息,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校园雕塑这一校园文化的缩影,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我们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用心去解读和体会。

3.4 植物绿化景观

从景观到绿地的空间设计来说可分为三种:

①仪典式纪念性景观。强化重点建筑及仪典气氛,主要配置在校门主入口或重点建筑前草坪的轴线上。

②人文庭院景观。配合建筑呈现人文秩序的院落绿色植物,呼应学术及教育活动,强调回廊、步道、阶梯、平台与绿色植物的配置,绿地空间以简单素雅为主。

③自然田园景观。是在学校建造人工湖及周边生态绿地,以有机的手法塑造田园景观风格,塑造舒适宁静的气氛。

4 校园环境艺术在设计中组织与协调

4.1 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合理的功能布局。高校校园建设必须为师生留出部分自由空间,校园是学生上课、锻炼等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需要有适合较多人流聚集和分散的场地和空间。

②校园整体形象符合育人要求。校园形象系统的营造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既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上,也反映在校园的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中,因而需要全面合理地规划和安排。

4.2 新校区扩建原则

①新老建筑形象协调。

②建筑体量和尺度的控制。

③建筑的材料肌理与环境。

在外部空间设计时,距离与材料的质感有一种相当密切的关系。如建筑物就在道路边上,观者近距离观看就要十分注意细微的效果。最常看到的是大理石贴面的墙体,大理石切割十分精细,缝隙笔直、色彩一致、横竖成行、非常整齐;如在一定距离上观看建筑物时,饰面的质感越往上越减弱,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是立面上的色彩感觉而已。除了建筑物本身外,我们在设计小品建筑时也应考虑观者的观看距离。

5 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校园环境是一个充实的空间,学生生活在校园内,不仅是为了方便,还要在感觉上达到舒适愉快。如何让建筑与环境在共同的主题思想下得到和谐是校园空间布局的主题;如何使人亲身感受各种美的意境,才是校园环境设计要达到的目的。好的环境才会使人心旷神怡,才会使校园环境赋予更深远的意蕴。

近十多年来,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十一五”教育发展计划,高等教育已经在大力发展,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大学校园建设速度再加快,将大量新建、扩建、改建。

参考文献:

[1]张鹏.校园视觉文化环境设计[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11).

[2]杨宁宁.关于校园环境艺术设计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2(22).

[3]石宇熙.论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01.

[4]陈锦通.谈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J].山西建筑,2006(03).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一切行为和关系的总和,其核心就是文化。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一个操场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它包括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包括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二、目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民路小学是一所具有48年历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一刻也没有放松。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淀,学校形成了 “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本着“教师为本、班子为魂,德育首位、教学中心,依法治校、以情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健体、养习、尚德、增智”的校训,“准时、勤奋、诚信、文明”的校风,“团结、求实、自律、创新”的领导作风,“严谨、博学、精业、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向

上”的学风,“凝心聚力、奋发向上、敬业奉献、追求卓越”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亟待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

实际调研结果表明,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明确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总体实施方案,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统筹协调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充分。

(二)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凝聚、培育与弘扬不够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办学理念主要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学校精

神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彰显不够,体现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是以教师、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为主体的人员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创造的。学校文化以教授学生知识为基础,以育人活动为主要功能,这是学校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由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制的文化构成了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对学生文化活动的深入指导和共同建设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优秀教师风范的引导、培育、宣传不够,教师在校园文化的传播、示范、引领、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四)学校文化特色不够鲜明

校园文化特色是影响学校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追求个性、铸造品牌、彰显特色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以特色求创新,以特色促发展,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色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够、定位不明确,校园环境中缺乏反映学校历史与传统的元素,校园文化的移植和对接比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够,导致学校文脉的传承、宣传不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科文化的结合不够,

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区内有较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的结合也比较欠缺。

(五)校园环境建设缺乏文化内涵的矛盾比较突出

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传递和表现着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与韵律,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优秀的校园环境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结合,有发挥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的育人功能。目前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校园布局的调整和二期教学楼建设迫在眉睫,自然景观还比较单薄,缺少体现校园文化特征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气息,校园视觉识别系统尚未按照校园文化特点完全建立,缺少文化意蕴,校园建筑物内缺少人文内容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表现。

四、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着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问题研究不深入,思想认识不统一,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尚未真正确立

我们对校园文化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地位、作用以及发生发展规律认识还不深刻,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真正做到将校园文化

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实施,就难以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较为薄弱,也使校园文化难以体现学校特色,难以铸造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比较难以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常常被当作宣传、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事情,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不易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的就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二)过于注重外显形式,忽视了文化本质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了建设物化的环境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引导和培育不足。这就给人以一种误解,似乎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或学校形象设计等。实际上,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其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学校形象设计都是学校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