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离子反应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心理暗示;化难为简;地位抬高;榜样对比;激将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66-01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的方式,它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以无抵制的接受为基础,通过语言、行动、表情等符号,含蓄而间接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不是劝说,用不着说理,暗示不同于命令,用不着强迫。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性格、心理的发育和健全阶段。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别人尤其是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甚至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这时,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做的不仅仅是善意的批评和严厉的呵斥,不妨适当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育人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写字基础,但对写字充满了好奇,汉字就像画画一样吸引着孩子,我抓住孩子在心理上可塑性很强,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利用以下方法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进行心理暗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化难为简法
写字并非一日之功,要想写好字也并非易事,但是如果一下子就把困难摆在眼前,孩子们很有可能就知难而退。在教学时我告诉他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想要“画好画”的小朋友就跟我来吧。孩子的求知欲一下子就上来了。那些枯燥难写的笔画就会化成雨丝,化成小草,画进孩子的心里。
2、地位抬高法
万事开头难,孩子们学会了简单的笔画但对于字的结构就很难掌握,也许他写的并不好看,但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会让孩子们充满信心。我会经常告诉孩子们,我班同学的字写得就是比别班的漂亮,好多老师看了你们的字赞不绝口。孩子们听了往往是得意洋洋。自然而然,孩子们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每每练字他们都是不知疲倦。
3、榜样对比法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这一笔比老师写得还要好。”“这个字写得太棒了!”这样才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
4、激将法
好胜心强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习中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
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法有两点突出的好处,其一,能使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信任和期待,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这种尊重、信任和期待中会努力改正错误,超越自我,把老师的期待内化,最终达到与老师期待的一致,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推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其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审视自己,不断提高目标,为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性格打下基础。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所教授的班级普遍字迹工整,还有多人次参加校级、区级、市级的书法比赛,获得了好评。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而且也要注意课堂管理艺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时,教师要少用气,多想法。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可以在无声无息中解决问题,易为对方接受,而且还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严肃课堂纪律毋庸置疑,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还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规矩像山,课堂如流水。在流水的课堂里,教师可以用心理暗示方法把规矩渗透到课堂之中。让学生能够自觉的认识到缺点和错误,就整自己的问题行为。我相信,这比采取直接生硬的批评方式要好的多。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病人懂啊医院看病,一个没病,一个得了重病很难医好,阴差阳错他们两人拿错了病例,结果得了重病的人在不久以后康复了,而另一个本来没有病的人却在不久后一命呜呼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正常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地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鼓舞人不断的前进。
关键词:动态生成;倾听;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2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08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动态生成资源能否及时捕捉与开发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但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不能敏锐地捕捉与有效地挖掘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民主,课前教学预设不够充分,教学实践智慧不够灵动等等。现就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策略,促进动态生成,谈几点认识与想法。
一、真诚倾听学生观点
教学不能总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还应包括学生诉说,教师倾听,也就是说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动态生成资源往往发生在平等对话中,发生在教师真诚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学生发表的见解、提出的问题、阐述的观点是学生基于个体经历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加工后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曾预料到的,是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民主的胸怀,用欣赏、鼓励、期待的目光去倾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感想、闪光点,理解学生的观点,并将其纳入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中“氯碱工业”的相关内容教学时,讨论完课本上的三个问题后,有位学生站出来问道:从图上可以看出,上边的左出口分离出去的是淡食盐水,那么这种装置为什么不把食盐电解完呢?是不是实际工业生产中不可能100%参加反应?我马上意识到这是课堂生成的很好问题,就引导大家课后可以去查阅资料解决。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同学们知道:当Cl-和OH-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就不会是Cl-反应而是OH-反应了,也就是说电解食盐水是不可能将氯化钠电解完的,所以当电解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将稀的食盐水分离出去重新补进高浓度食盐水。有位同学恍然大悟地说,其实课本讨论的第一个题是: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Na+、H+、Cl-、OH-, 请根据实验事实指出哪些离子优先在电极上发生反应。这里可能就是暗示我们OH-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我接着追问学生,你现在能理解为什么在水溶液中能够进行镀锌?为什么电镀要控制溶液的pH值?学生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相信学生对这一类与浓度有关的离子放电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了。这样由于解决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困惑,学生有深切的体会。虽然在课堂中的这种临时发挥可能打乱了原先预设的教学程序, 但它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生成的资源,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有效地促进了发展,巩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密切相关,具有实践性强、应用广泛、充满活力等学科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化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体悟化学,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囿于课本、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其次引导学生要用综合的思维、而不是狭隘的眼光和就事论事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如果学生能跳出学科的限制,打通不同学科的联系,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进行分析、处理问题,在更大背景中学习、感受化学,自然会生成有益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高二有机化学教学时,我演示了淀粉水解实验后,设问如何检验水解反应已经发生?学生回答检验有无水解产物葡萄糖生成,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检验有无还原性葡萄糖生成。有的同学认为,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要在碱性溶液中才能氧化醛基,所以要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至碱性。有的同学觉得太麻烦,容易忘记要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我顺势追问有没有其他试剂可作淀粉水解的催化剂?这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我看短时间内很难有解决方案,便让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1]。一段时间后,我都把这个问题忘了,但有几位同学提出了几个很有创意的方法。有个同学从生病时医生给有饱胀感的他配了一些多酶片得到启发,提出能否用多酶片代替硫酸作催化剂水解淀粉,实验后发现效果果然非常好,查阅多酶片的说明书后发现,每片多酶片内含胰淀粉酶1900个单位,而胰淀粉酶是淀粉水解的催化剂。有的同学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提出能否用唾液中的淀粉酶代替硫酸作催化剂水解淀粉,实验后效果也不错。试想,不关注生活、不善于移植方法的学生怎么可能想出这样用生活中生物学科知识来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
三、捕捉课堂实验的意外现象
在指导高一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探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递变规律”,分别用镁条和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在回答镁铝的活泼性比较后,又有学生观察到铝片与稀硫酸几乎不反应,基本上看不到气泡,这不是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相矛盾了吗? 于是我鼓励我的学生去大胆的大胆猜想、探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设和实验设计。
疑问: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分析,反应的实质是单质铝与氢离子反应,那么为什么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与铝片反应的速率却比稀硫酸要快得多?
猜想与假设:溶液中除氢离子外的其他离子(Cl-、SO42-)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稀盐酸中产生H2速度比稀硫酸中快,那么,是否Cl-对反应有促进作用,SO42-对反应有抑制作用呢?。
探究方案制定与实施:用1mol/L的稀盐酸和0.5mol/L的稀硫酸分别与相同的铝片反应,验证了这个题目的正确性。两者再进行对比实验分别检查Cl-和SO4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再进行对比实验:
1.若往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固体NaCl后,再与Al反应,发现反应的速率加快。
2.若往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固体Na2SO4后,再与Al反应,发现反应的速率减慢。
虽然这节探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递变规律”预设的内容没有完成,但是通过实验对这些“异常”现象加以分析、探究,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浪费”一些时间应该还是值得的。
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总之,如果要提升把握和挖掘课堂资源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胸中有策略[2],做学生发言的倾听者,学生实验的指导者,学生交流的参与者,用智慧、技巧去捕捉与开发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目前的教学反思工作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现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师应当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工作当成是工作研究的相关对象,要不断地进行阶段性的比较,要全面并且要非常深入地思考工作,并且做好工作总结等。现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公式是: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学成长。此公式指出,如果没有教学反思工作,教学就是非常狭隘的,而且只能形成非常肤浅的教学知识。人民教育家傅任敢先生也提到了“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工作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也是推动持续学习的重要活动。当代优秀教师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是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项最重要的环节的。特级教师袁王曾指出:如果说有什么秘诀,那就是勇于实践、勤于总结,即上完一节课之后,应该坐下来回想一下,写下心得,记下疏漏之处,
反思一得之见。对于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比较满意的方面,也要把它记录下来。例如:我在教“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复习课时,把相应的内容填充在学生熟悉的《青花瓷》中,以唱教学,这样就会收到“唱的比说的好听”的良好效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一堂准备精心的公开课堂,往往也难免会出现疏漏甚至失误,存在美中不足的地方。有些时候是对教材内容处置的不妥当;有些时候是教学方法选用的不得当;有些时候是课堂师生活动的不和谐;有些时是教学的效果不明显;等等。如果这些情况不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这样会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教育工作者把自己在教学工作当中比较好的做法以及不够完善和疏漏的地方,要及时地进行记载,即做好教学深思日记。同时,把参考材料、公开课堂、观摩课堂以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全部做好相关记录工作,这样便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当中不断地加以消化和吸收。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经过交流工作经验,来处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教学难题,必要时可借鉴教育优秀工作者的处置办法以及战略教学目标)、互相听课(察看和剖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学特性的优势部分)交流工作方面的心得,或通过名师指点等方式来共同讨论,在前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教育行动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深思。
除此之外,由于有些高中化学老师没有事先了解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对其所达到的教学难度和阶段没有一个良好的认知,没有认真地分析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的在思维上、方法上的断层,这严重地影响了其在之后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案的判断。老师仅凭自身的经验和印象去判断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的知识,致使做的教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常常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理解,出现学生学得困难,老师教得吃力的现象。所以,做好初高中化学之间的良好的链接,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改善。
一、影响初高中化学良好衔接的因素
1.两阶段化学语言的差异性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所以学习的内容只是初级阶段的知识和常识性的普及,它是学习化学的萌芽阶段。而高中化学已经进入学习的第二阶段,对学生理解水平、知识容量的要求比初中要高出一个档次,化学名词和化学的作用反应都比较抽象难理解,如化学中的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从启蒙阶段的务实主义到高中的抽象主义,这之间的过渡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做好桥接,学生确实很难找到适当的学法,难以适应突变的学习环境。
2.知识学习数量激增
初中作为常识知识学习的化学,其知识点的数量相对较少。进入高中,化学成为一门必需的知识技能型学科,它需要学生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引起这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内在原理,这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比初中时期多得多,再加上这些知识过于抽象化,学生在理解消化困难的情况下还要接受如此多的数量,学生在没有吸收上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又面临着学习下一个知识点,最后使得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都一知半解,成绩下滑是必然会出现的。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时,它只是一个学习单元中的一个很小的点,但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抽象思考能力,对于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需要一段时间来对其进行消化,但它的知识含量太小,教师一般不会安排太多的时间专门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辅导训练和消化。而学生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又不得不进行下个知识的学习,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由此就产生,日积月累,这样的情况越发得多,学生的成绩自然就滑坡了。
3.理性化的思维
化学语言的日益抽象决定了学生的思维要跟着有一个大的飞跃,才能跟上高中学习的步伐。但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突变的,它是需要一个逐步成长,慢慢进步的过程的,而学习进度是不会迁就成长缓慢的学生的。能够快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的学生成长很快,而无法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调整思维方式的学生就开始落后了,而且这一类学生在高中阶段占据很大的比例。例如,在学习“氧化反应和离子反应”时,学生只有在初中的时候简单的接触过氧化和还原反应,而现在需要他们在这些零星的基础上学习难度比较高的内容,这非常考验他们的理性思维反应的。
二、如何巧妙地对初高中化学进行衔接
要想初高中化学知识顺利的衔接,打破一些学生化学成绩进入高中就遭遇滑铁卢的魔咒,下面我列举几点重要的举措供大家讨论参考:
1.找准复习的衔接点
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有很多环境需要适应,很多之前学习的知识也忘记了。所以,教师一般会在教学之初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然而,复习不是简单的重温,要找准好复习的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几种方法去尝试:集中复习,即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有联系的知识集中一起重新温习一遍。对之前没有做深入的探讨,但现在学习需要用到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学习。复习的节奏需要遵循浅出深入的原则,让学生逐渐地习惯高中化学学习的步伐。这样,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才不会茫然无措。新旧知识联合学习,老师可以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一下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整体学习效果还可以,在复习时可以做简单的温习,有些内容穿插在新知识的学习中,适时地引导他们根据旧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这更容易让他们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使得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2.课堂讲解注重直观性
鉴于高中化学知识抽象的特性,老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地将其直观性呈现给学生。多使用现有的教学模型、化学实验、PPT等工具向学生呈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更要让他们了解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感,它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着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改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
初中知识简单,问题的解决方式也比较简单,无需多方面思考。而进入高中,这一套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学习环境,所以老师要更多地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范文目录网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