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吉林市水务集团已建厂84周年,供水管网总长近1000公里,日供水能力50.5万m³/d,供水人口150万。因建厂早,跨越几个历史时期,饱经沧桑,管网及设备陈旧老化,耗能高,效率低,漏损率长期居高不下;水价长期偏低造成成本倒挂,政策性亏损严重,累积债务达3亿元。面对严重的挫折和挑战,集团员工既没有气馁,也没有后退,而是在集团班子带领下,奋力拼搏、克难求进,全力实施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对策,寻求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子,使水务工作步入良好发展轨道。我集团公司是个耗能大户,供水机组装机总容量为14390KW,由于近年来多次电涨价使电费在制水成本中所占比例已由上个世界末的21%上升到目前的34%,加大了供水企业的经营压力。因此,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乃是应对全球金融海啸,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复兴的当务之急,水务行业全力创建资源节约型水厂,刻不容缓。

2 建设高质和谐水务的对策与效益1 优化调度,突显高效设备的作用。

在我公司五个水厂中,有三个水厂设备陈旧落后,产能低下,只能低负荷运行。二水厂、三水厂是近几年新扩建的水厂,设备好、效率高、节能降耗幅度大,是生产中优先运行的设备。二水厂1998年扩建投产,采用法国DEGREMONT公司技术,设备先进、高效。三水厂2006年投产,设计中采用了快速混合、紊流多微涡反应、小间距斜板浅池沉淀、恒水位等速过滤V型滤池、全流程自动控制等国内外先进设备。二、三水厂节电22%,节水34%,节省人力52%。不仅节能效果好,而且出厂水质全面达标。经五个水厂权衡利弊考虑,我们进行水厂优化生产调度时,使二、三水厂承担60~65%的负荷,其他三个水厂承担35~40%的负荷。2 把好设计关,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使水泵在高效区工作。

我公司三水厂旧系统取水泵站,始建于1975年,因设计原因泵房室内地面没有下卧到合适的标高,投产后最大取水量为9.5万m³/d,为设计值的88%,为水泵额定值的79%。每m³水耗电量为0.124KWh,比新建泵站取水机组每m³水耗电量高36%。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在2006年投产的新泵站中,安装了三台上海KSB水泵厂的RDL-600-670A水泵,其性能参数为Q=2800~4800m³/d,H=22~33m,配套电机功率为355KW。该泵的特点是:结构合理,效率高,抗汽蚀能力强,运行可靠,效率η≥80%(比原来提高3%~5%),水泵设计安装标高比旧系统取水泵低4.86m,达到自灌启动,单机平均出水流量经测试为4500m3/d,满足设计要求。每送1m³水电耗为0.079KWh(比过去节电36%)。新泵站采用高压变频调速,对取水泵355KW/10KV 3台机组采用北京利德华福HVRSVERT-A10/030大功率变频器对两台变频机组进行一拖二开环运行方式,即根据清水池水位手动调节频率,一般频率运行在38~45Hz之间。不仅满足了取水量的要求,还有效地降低了电耗。对送水泵560KW/10KV 3台机组选用HVRSVET-A10/045带手动一拖二旁路的变频器进行闭环运行。变频器有效的水泵闭环控制功能使水泵调节平滑可靠,转速无波动,电网侧功率因数提高0.96以上,单台机组节电率达32%以上,三水厂每年节省电费100多万元。除此以外,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技术,在一水厂、二水厂、四水厂都得到了应用,效果亦然。3 大力降低供水管网的漏损率。

吉林市管网漏失率长期居高不下,在40%左右徘徊,并愈演愈烈。为降低漏失率,公司采用外聘与内查两个队伍,齐头并进。所谓外聘即:招聘河北保定金迪,长春市鑫龙两支探漏队伍;内查是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成立一个探漏科。三支队伍各自承担区域查找管网。自2007年5月至2008年末,用累积一年半的时间在船营、昌邑、丰满、龙潭四个区域的16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几只队伍分片包干,用LD-96漏水探知机。艾格玛(Eigma)多头数字相关仪,英国RD-320井盖定位仪;2M听漏杆等仪器在长1000公里的输配水干线路径上,昼夜兼程,采用路面听音、阀栓听音、阀栓漏水声波探测、管道探测、GPRS卫星定位法共探测出地下暗漏298处,并及时修复。制止漏水量2102 m3/d,相当于每年1840 万m3/年流量,全年可创造价值1200多万元。使吉林市的供水形势有所好转,基本解决了部分区域吃水难的问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自展开该项工作以来,截止2009年七月份,我公司的日供水量比2006年降低3.4万m3/d,降幅为11%;供水的产销差率降低了8个百分点。

4 进行市区管网的二次供水改造,提高输配水能力,降低管网的能源消耗。

吉林市有231065户居民,108万二次供水人口长期面临“吃水难”的局面,自二〇〇二年起进行二次供水改造工作,获益匪浅:4.1 新上了DN800、DN700、DN500三条过松花江管线,使全市船营、昌邑、龙潭、丰满四个城区达到联网供水。4.2 铺设DN500至DN1200大口径管线60多公里,新上DN63~DN325的UPVC、PPR、PE塑料管线380公里。4.3 将原来935个加压泵站减少到100个(规划),可节省建筑面积10万㎡,相当于节省资金2.5亿元,节省设备及配管费1.5亿元,合计4亿元。4.4 节省值班人员1700人,每人年薪以2万元计,每年可节省人员工资0.34亿元。4.5 改造前电机总容量为15000KW,全年耗电量9198万KWh,改造后电机总容量为4900KWh,为改造前的33%,采用微机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设备,并有75%的泵站取消了清水池,采用无负压供水节能效果好,全年总耗电量2125万KWh,比改造前节电77%,相当于每年节省电费5814万元(0.822元/KWh)。4.6 远程控制自动化程度高,保证全市24小时供水,方便了用户。5 开展增收节支活动成效可观。

二〇〇八年销售收入实现14312万元,比二〇〇七年增收1254万元,增长率为9.6%;产销差率为34.2%,少支出362万元,降低率为2.92%;在调价等政策不到位的前提下,公司发生年度亏损1306万元,比二〇〇七年减亏670万元。公司号召全体员工应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观念,从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度电,一卡路里热做起,发扬”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好传统。重拳打击窃水、人情水、打封地下水活动,营业部门加大查收力度,实行绩效工资、加强财务与物流管理等对于增收节支都起了一定的作用,2009年和2010年,如扣除电、热、材料、涨价、洪灾等因素,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仍比以前有明显提高。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专业知识;融合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高,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应以培育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对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进行巩固,并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此,中职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开展现代化教育课堂,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结合创新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将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中职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多数中职学生由于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因此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导致文化课程基础薄弱,教学知识不能及时理解与消化,知识结构体系建立不完整,而导致教学课堂氛围低迷,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面对这样的情况,中职数学教师也十分苦恼,学生的学习兴致调动不起来,引导教学的方式不正确,再加上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很难进行深入化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1.2 教学评估体系落后

在开展中职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教学预期目标。由于职业教育的独有特色不能够完全展示出来,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导致学生仅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不能够合理转化数学知识,将其应用到专业课程实践上,使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1.3 数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的意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忽略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佳。由于多数中职学生更侧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忽略了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且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学习情绪低迷,从而导致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最终导致中职教育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预期教学指标相差甚远,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水平整体偏低。

2. 中职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创新策略

2.1 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其专业课程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最终目的。目前大多数中职数学教师的学术水平较低,很难将所授专业的知识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整体框架,从而发生课程脱节现象。在开展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体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熟练应用专业知识,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期间不断进行渗透,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融合专业学科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水平。

2.2 结合专业知识拓展教学内容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的差异性对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的需求,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内容,寻求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最佳融合点,从而明确教学内容,突破数学知识教学中的难点及重点。如会计专业对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电算化相关会计知识必须熟练掌握,且能够灵活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可以侧重讲解统计、概率、函数、集合等数学知识。

数学教师在授课期间,应根据专业课程的独有特点,灵活处理数学教材,与专业教师一起拓展教学内容,以学科实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科学融合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从而在专业课程中全面渗透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中又能灵活融入专业知识,使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更为贴合,从而确保两者的综合价值得以体现,使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达到教学目的。

2.3 改革教学方式

数学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其中有大量的数学定理及数学公式,复杂且烦琐,因而教学较枯燥乏味,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致不高。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兴致作为起始点,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合理运用数学逻辑思维,科学融合专业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除此之外,数学学科存在大量的抽象化知识,中职学生很难进行充分理解,教师应转化教学方式,使抽象化知识变得直观化,合理结合专业化知识,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效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开展层次化教学,从而使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基础良好的学生进行知识深化,进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的承受范围之内接受更多的知识熏陶,从而达到甚至超出预期教学目标。

3. 结语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某师范大学各师范专业学生1 050名为样本,其中,大二、大三学生750名,文科各专业取样300名(男、女生各150名),理科各专业取样300名(男、女生各150名),体艺专业取样150名(男、女生各75名);大四学生300名,文科各专业取样120名(男、女生各60名),理科各专业取样120名(男、女生各60名),体艺专业60名(男、女生各30名)。共发放问卷1 050份,其中,大二、大三学生750份,回收问卷750份,有效问卷750份,有效回收率100%,大四学生300份,回收问卷261份,有效问卷256份,有效回收率85.3%,有效问卷总数为1 006份。研究的结论基于全部有效问卷统计数据,并结合访谈与观察得出。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师范生专业情感准备现状

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情感体现师范生对未来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识、态度和体验。积极的专业情感是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其程度强弱,直接关系到师范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形成。调查师范生喜欢做教师的程度,在1 006份有效问卷中,只有44.5%的师范专业的学生喜欢从事教师职业,还有17.8%的师范专业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从事教师专业。调查“如果现在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选择读师范专业吗”,结果显示,明确表示“坚决选择”和“还会选择”读师范专业的男女生共有33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4%;明确表示“不选择”和“坚决改专业”的男女生共有26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3%;而表示“不一定”选择读师范专业的男女生共有40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0.1%。这说明师范专业的学生对师范专业认同感不高。

对非毕业班学生所作的调查,结果表明,明确表示“坚决选择”和“还会选择”的学生中,男生有70人,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18.6%;女生140人,占被调查女生总数的37.3%。而表示“不选择”和“坚决改专业”的男生共有192人,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51.2%;女生42人,占被调查女生总数的11.2%。可见,师范专业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选择师范专业。访谈中,受访女生比男生更看重教师职业稳定和每年有两个寒暑假。从学生的专业来看,表示“坚决选择”和“还会选择”的学生中,文科生58人,占被调查文科学生总数的19%;理科生114人,占被调查理科学生总数的38%;体艺专业学生38人,占被调查体艺专业学生总数的25%。而表示“不选择”和“坚决改专业”的学生中,文科生103人,占被调查文科学生总数的34%;理科生78人,占被调查理科学生总数的26%;体艺专业学生53人,占被调查体艺专业学生总数的35%。相比而言,理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要高一些。对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明确表示“坚决选择”和“还会选择”的学生127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9.6%;明确表示“不选择”和“坚决改专业”的学生31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2.2%;表示“不一定”的学生98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8.2%。访谈中,不少对教师专业表示认可的毕业班学生坦言,自己并非一开始就看好师范专业,曾经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甚至有过转专业的想法,经过三年的师范专业教育的熏陶,发现自己逐渐喜欢上了师范专业。毕业班的师范生专业认同感高于非毕业班可能与此有关。

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的认同感与其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有关。调查显示,有54.5%的师范生表示自己在选择职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经济收入,21.5%的师范生考虑最多的是职业兴趣,仅5.4%的师范生考虑的是职业理想。对于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认识,64.9%的师范生认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仅18.5%的师范生认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好于一般职业,还有16.5%的师范生认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较低。调查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的评价,有42.8%的师范生认为教师职业只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已,有40%的师范生认为教师职业是既做贡献又有乐趣的工作,还有8.4%的师范生明确表示教师职业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访谈中,受访者普遍认为,教师待遇偏低是影响自己认同教师职业的主要因素。

2.师范生专业知识准备现状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调查师范生对学习教师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有91.9%的师范生认为学习教师专业知识重要,表明师范生基本认可学习教师专业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调查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知识兴趣,有72.3%的师范生表示对学科专业知识感兴趣,有27.7%的师范生对学科专业知识不感兴趣。调查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知识学习投入的程度,结果是仅70.9%的师范生表示对教师专业知识学习投入。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直接影响了其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兴趣与学习投入。此外,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知识课程的满意度也影响了其兴趣和学习投入。根据调查,有64.8%的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知识课程表示总体满意。调查师范生对学科知识课程、学科教学知识课程、教育知识课程和通识性知识课程的满意程度,有40.1%的师范生表示对学科知识课程最为满意,有31.7%的师范生认可学科教学知识课程,14.8%和13.4%的师范生分别选择了教育知识课程和通识性知识课程。导致教育知识课程得不到师范生认可的 因素,可通过以下的调查进行分析(表5)。

调查师范生学习教育知识课程的方式、师范生对教育知识课程教材的评价及对讲授教育知识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有48.4%的师范生表示学习教育知识课程局限于教科书;有74.2%的师范生认为教育知识课程教材要么抽象难懂,要么枯燥晦涩,缺乏指导性;有55.6%的师范生认为教授教育知识课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参与不足,或是枯燥,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调查师范生学习教育知识课程的的收获,有99.1%的师范生学习教育知识课程的主要收获是获得了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仅25%的师范生表示通过学习教育知识课程,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可见,教育知识课程在学生学习方式、教材使用、教师教学方式、理论应用于实践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影响师范生对该类课程的总体评价。

3.师范生专业技能准备现状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年),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能力。师范院校一般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开展见习和实习活动,达到培养和训练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目的。调查师范生对各类教师专业技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结果显示,师范生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沟通与合作、教育评价与研究等方面的技能的重要性,普遍表示认可。调查师范生对待师范技能训练活动的态度,仅64%的师范生表示自己是积极参加师范技能活动。关于导致师范生对师范技能训练的认识与态度不一致的原因,访谈中,受访者普遍表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待师范技能训练活动的态度。

师范生参与技能训练活动的积极性,还与学校开设的技能训练课程本身因素有关。调查师范生对学校开设的师范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的满意程度,仅40.9%的师范生表示满意,22.9%的师范生表示不满意。调查学校对师范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的重视程度,仅47.2%的师范生认为学校重视对师范生专业技能的训练,23.4%的师范生认为学校不重视。调查学校对师范生实践技能考核的要求,仅35.7%的师范生认为学校对师范生实践技能考核的要求严格,有28.8%的师范生认为学校要求不严格。调查师范生对所受的实践技能训练与实际应用相关程度的认识,有36.4%的师范生认为他们所接受的师范技能训练与实际应用的相关程度是有些脱节。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师范生只有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才能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从而达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访谈中,已参加教育实习的师范生普遍认为,学校在组织与实施师范实习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实习的效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实习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有限,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对师范生实习过程的有效指导,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和考核不太严格等。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师范生目前的职业选择倾向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利益取向的制约,对职业的经济地位和实际利益的考虑往往居于首位,从而背离其专业理想,导致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较低。师范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价值普遍表示认可。由于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师范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其对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投入,从而导致了师范生专业准备总体不足。作为培养师范生的师范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培养制度不健全等弊端,具体表现在: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与锻炼;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实践性不强,课程与实际教育教学关系割裂,课程实施缺乏与中小学合作,课程效果不理想;学校对于师范生教育实践技能的考核要求不严格,流于形式;教育实习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和组织,实习生得不到有效指导,影响了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2.建议

第一,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情感教育。

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情感教育,首先要把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教育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教育信念和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宏伟目标。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名师讲堂、走访模范教师等多种活动,使他们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对教师职业充满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忠于教师职业是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在面对各种挫折、压力、诱惑时具有忠于职守的勇气,培养他们对国家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淡泊名利,甘愿奉献的精神。最后,将师范生的职业情感教育与其日常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专业学习、实践活动、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关心和支持他们,使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第二,转变师范院校的办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师范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办学观念的转变。当前,不少师范院校盲目追求学科的综合性,热衷于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其应有的师范教育特色逐渐被淡化。转变师范院校的教育观念,应不断强化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学校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的理念;改变传统的师范教育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考试以笔试为主,重视考试结果,轻视对师范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的考察的弊端,兼顾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为基础教育学校输送教学研究型人才。

师范院校办学观念的转变要求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改革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分阶段、重能力。师范院校可尝试“通识教育+专才教育”、“专业选择+课程选择”、“主修+辅修”、“职前+职后”等模式,为师范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和更大发展空间。近年来,许多师范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北京师范大学的“4+X”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4+0”、“4+2”和“4+3”三种模式。&ldq uo;4+0”模式指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第四年根据自己的意向,可选修适合基础教育改革实际需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课程,获得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也可选择除教育学之外的各种专业课程,获得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4+2”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获得专业学士学位后,通过筛选,进入两年的教育专业硕士学习阶段,获得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将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素质较好的中学骨干教师或教育管理人才;“4+3”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生在四年专业学习后,报考本专业的三年制硕士研究生。这种培养模式值得其他师范院校借鉴,并结合本校实际,在教育内容、培养方式、课程结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构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关系到师范教育改革的成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目前,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课程与实践的比例不太合理,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师教育类课程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难以培养新型教师。当前,师范教育要主动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整合师范教育的课程资源,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结构,突出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课程结构的优化,实现多学科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通识知识课程、教师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技能训练课程之间比例趋于合理,从而使师范生既具备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又能为其提供宽广的知识背景,发展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第四,突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实习制度。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是否符合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是教师职后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因此,教师教育也应该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在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统一。强调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邀请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对师范生进行实践指导,有效实现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和转化。除传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环节外,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技能培训。依靠学生社团,举行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应调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与基础教育学校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拓宽师范生教育实践技能培养的空间和渠道。应健全师范生实习制度,创新实习模式, 适当延长实习时间,重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技能的考核。

第五,强化师范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师范生专业自主发展。

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直接影响到师范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决定其学习的效率和成就。师范生应自觉根据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主提高,不断增强自己对教师专业的认同感,使个人日益接近和符合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和要求。从入学开始,学校就应引导师范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努力学习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着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做好充分准备。强化师范生自我教育实践的主体意识,自觉地参与到师范生教育实践技能培养活动中。师范生要明确教育实践技能训练的要求和重要性,坚定提高教育实践技能的信念,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

本文系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11ZYZZD002)。

参考文献:

[1]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周南照等.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师技能

当前的职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低,他们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并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如职高电子专业的电子线路、电子测量、电机与变压器等专业知识)。而这些专业知识又很重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了职校专业教师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多年的职校实验室管理和理论教学让笔者真正感悟到了实验教学在解决这一矛盾中的重要性:利用实验可以初步建立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可见,搞好实验教学是提高职校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往往困难重重,笔者拟就此作些分析。

制约职校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视实验管理岗位为临时岗一些学校的领导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把实验管理这个岗位看成是可有可无、人人都能干好的岗位,从而作为清闲工作安排给一些非专业人员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或者一些缺乏工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教师。这是制约实验教学的第一道障碍。实际上,实验管理和指导工作并非是一项人人都能干、人人都能干好的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当高的素质:熟悉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实验的内容,了解本专业具有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具体使用方法,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以及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具备以上素质的人,才能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率,精心准备每一个实验,才能与理论教师交换实验情况,认真辅导每一位学生完成相关实验。

评优、定级、晋升被忽略同样,由于领导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他们对实验管理教师存在许多偏见,导致实验管理教师在评优、定级、晋升职称等问题上的不公正待遇。这严重制约了实验管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干劲。

工作量计算上不平等许多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上一节课就算一节课,专业理论教师上一节理论课算作0.8~0.9节课,而实验管理教师完成一个分组实验,第一次完成该实验折算为1.4节课,平行班级再完成该实验时,只算作0.5节课。而真正要完成一个分组实验,实验管理教师要做相当多的工作:(1)将需要的仪器设备从器材室搬到实验室并摆放到位;(2)对每组的器材进行检查、调试;(3)与专业任课教师交换学生情况、器材情况等;(4)协助专业任课教师做好实验辅导工作(需两节课);(5)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6)上完实验课后器材的清点、复查与维修;(7)对被学生故意损坏的设备按规定索赔;(8)将器材整理归库。在多次实验课中,只有(1)、(8)两项不用重复进行。这种课时计算和实际工作量之间的严重不平衡,极大伤害了实验管理教师的工作热情,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及职校生就业形势的日趋好转,职校生源不断扩大,而随之俱来的问题是实验设备的不断老化与匮乏:基础实验设备数量和性能都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多数实验设备由于多年的使用,性能已大大下降;由于资金的限制,实验设备的先进性也无法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专业任课教师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强演示实验主要由专业任课教师操作完成,这需要专业任课教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分组实验虽然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但专业任课教师以及实验管理教师在做好检查、辅导的同时,还必须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同样要求专业任课教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际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专业任课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强。试想,专业任课教师如果无法动手完成相关实验,何谈指导学生完成。

提高职校实验教学质量的对策

领导重视,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师工作评定方法作为学校领导,要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对提高专业课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要抽时间多接触专业课实验管理的一线教师,了解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际困难,倾听教师的建议。通过听课,比较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效果,合理量化实验管理和指导教师的实际工作量,从而为制定合理的教师管理、评价、分配方法,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应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设性的建议和合理化的要求及时反馈给校领导,便于领导决策。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

1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民航服务中包括空服人员以及机场地勤人员。为了促进民航服务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民航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乘服务人员不仅要具有优雅的举止体态,更需要具有专业的语言沟通技能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因此,对于空乘大学生而言,在学习中需要培养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本文结合空乘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探究当前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

2语言文化素质的内涵

语言文化素质主要是培养个体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素养,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价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质指的是个人的知识、能力、性格、观念以及精神因素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修养、人格以及气质。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于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个人的实践来进行人格、气质、修养的培养,促使个体能够保持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在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当中,应通过文学、艺术、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来提升学生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

3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3.1对空乘大学生面试的重要性

各大航空公司的面试中会涉及形象选择、体检、综合面试、英语测试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面试者的语言文化素养考核是非常直接的。国内的航空公司除了关注空乘面试者的普通话、英语水平、小语种水平之外,对于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空乘大学生在面试中必须要表达出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技巧。例如,在多数航空公司面试中,要求面试者来进行中英文的自我介绍,这对于其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存在自我介绍过于简短的问题,部分学生则存在讲话过于啰嗦、缺乏层次感的问题,这都是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自身的准备不充分所引发的。此外,在面试者自我介绍完毕之后,部分面试官会根据面试者的表达内容进行简单的沟通,这就要求面试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在国际航空公司中,对面试者的修养、经验、气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十分重视其沟通协作能力、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因此,空乘大学生必须要注重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1],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从而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考核,为其日后成为合格的服务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对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空乘大学生,由于其日常工作地点和要求的特殊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高空作业中,客舱存在着空间狭小的问题。因此,在密闭空间的工作环境中,空乘服务员必须要面对多种多样的问题,并且要与旅客之间进行互动,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空中服务员,不仅要具有亲切的外表、健康的体魄,更需要具有合理的处事方法以及成熟的心态,通过优秀的沟通能力与旅客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在提升空乘大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文化素养,对于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这对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促进社会价值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对个人长久发展的重要价值

无论空乘大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如何,在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都需要具有基本的语言文化素质,这是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只有在其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后,才能够适应社会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并且合理地处理生活以及工作当中的困难,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不足

4.1空乘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足

空乘大学生的生源相对特殊,大多都是高职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弱,缺乏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人文知识、思想狭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但是对于其他的事物却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的行为偏激、缺乏积极向上的理想,存在着自卑、低落以及精神压抑的问题。除此之外,一些学生意志薄弱,追求物欲,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这些自身的因素影响了其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对于空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严重不足,认为空乘大学生具有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即可,这对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空乘专业教育中,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将与人文素养与其职业技能之间进行充分地融合。总体来讲,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但是在人际关系、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语言文化素质要求。

4.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空乘大学生的专业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体的人文知识水平有限,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虽具有专业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但是语言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在实际教学中侧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强化,忽视了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部分从事语言文化素质基础课程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当中无法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之间进行整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空乘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薄弱,缺乏专业技能与语言文化素质结合的能力。

4.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空中乘务专业加强学科内涵知识建设,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增设了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2]但是,语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其专业技能之间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整合,导致语言文化素质课程无法与技能课程之间进行良好的互补。

4.4学校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国空乘专业发展较晚,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严重不足,无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由于资金不足、环境不够优美,并没有充分体现学院的人文精神以及校园文化,无法为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提升提供支持。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校并没有注重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内容缺乏创新性,学生整体的参与意识不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能力的提升平台有限。在部分学生社团组织方面,学校重视不足,并没有将语言文化素质的教育内容与社团活动之间进行充分融合。

5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路径

5.1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的竞争不断激烈,尤其是相关的岗位处于动态变化中。空乘专业在对于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培养时,必须要考虑其日后的发展,在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时,注重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优秀的空乘大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更应该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个人的语言文化素质不仅能够提升其文化知识修养,更能够使其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从而乐观地应对工作以及生活当中的挫折。在空乘专业教育当中必须要转变当前的教育理念,加强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语言人文教育的认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个人的修养。

5.2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改变教学方法

在空乘专业教育当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学校则需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氛围,为教师提升人文素养提供条件。一方面,学校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文素质人才,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的人文教育团队。本校专任教师可以与校外的专家之间进行合作,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知识,提升语言文化课程的感染力。另外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规范的培训来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文化素养,结合双师的建设,让专业教师定期接受锻炼以及培训。

5.3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提升空乘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相关的学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语言文化素质课程的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将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并重,并且将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技能教育之间进行融合。另外一方面,相关院校需要丰富课程的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实现语言文化知识传授与人文素质之间的融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除此之外,相关院校应该整合语言文化素质课程体系,设立相应的教学板块,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5.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在对空乘大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素质培养时,必须要结合良好的校园文化,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来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建立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结合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积极主动地开拓创新,通过具有人文精神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