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理学相关知识

药理学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理学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理学相关知识

药理学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摘要]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开发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应用到高职药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精品课程建设中,具体研究本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教学评价。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 高职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过程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151-04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i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orientation

QI Xiuling LI Peng YU Na WANG Lei CHEN Junrong LIN Zhongtao ZHANG Yuanyuan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ebei Province, Cangzhou 06100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orientation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The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theory will be applied to the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i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 Careful study will be carried out on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course-orientation, course-oberjective, curriculum design concepts and ideas,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situation analysis,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curriculum resourc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reforms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to stud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make the teaching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al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Working process-orientation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10030004)。

[作者简介] 祁秀玲(1966.12-),女,汉族,河北东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已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方向[2]。所谓基于工作过程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内容,以培养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全新职业教育模式[3]。因此,在高职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精品课程建设中,针对药学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完成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渗透和融合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避免了逐条解释法律条文的枯燥与乏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课程定位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药学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能在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经营、调剂等工作[4]。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通过学习药事组织体制、药品法制管理、药品注册、生产、经营、使用、价格、广告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及药学技术人员的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工作所必需的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药学实践中常用的药事法规,了解药事活动的基本规律,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和药事法规的规定,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326。

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特点,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本课程属于药学人员从事实际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技能,支撑了从事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药品经营和处方调配工作的规范从业能力培养,同时也是药学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以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前导课程,同步课程有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鉴定技术、临床疾病概要等,共同为后续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综合技能实训及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5]326~327

2.1技能目标

①运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从事药品注册申报等工作。②能运用药品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管理等工作。③能运用药品经营管理相关规定规范处理药品进、存、销、运中的质量管理。④能运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相关规定,规范从事药品调剂及管理等工作。⑤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药学实践中的问题。

2.2 知识目标

①掌握药事管理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药品监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③掌握药学实践中各环节的管理办法及规定。④熟悉我国药品监管组织体系及内容。⑤熟悉药品标识物、广告、价格的管理规定。⑥熟悉中药材(饮片)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管理规定。⑦了解药品知识产权保护、药品专利(商标)保护知识。

2.3 素质目标

①明确依法从业的观念。②树立保障用药安全为首要任务的理念,养成踏实勤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③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④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3.1 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校企合作。

3.2 设计思路

为了使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近年来我们对药学专业主要岗位进行了调研分析,归纳了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了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了学习情境,在此基础上按照药品的形成和流通过程将学习情境进行序化(表1)。根据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过程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6],包括药品注册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处方调配等内容,力求与医药行业药事管理各方面实现一致性。本课程依据药学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以药学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兼顾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升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了34个学习任务(54学时):认识药事管理;药事管理体制;药品、药学、药师;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特殊药品管理;分类管理、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用药管理;中药管理;药品标识物与价格、广告管理;新药注册;仿药、进口药、补充申请与再注册;药品生产企业开办申请;GMP认证;原辅料、包材采购、验收与检验;药品生产管理;药品入库、储存、运输;药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药品批发企业申办过程;GSP认证;药品购进;药品验收、储存、养护与出库、运输;药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药品零售企业申办过程;GSP认证;药品购进;药品验收检验;药品储存、养护、出库与运输;药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药房处方调配;仓库验收、养护与药品发放;临床药学工作;医疗机构制剂配置申请;原辅料采购、验收与检验;制剂生产;制剂入库、保管、使用。

3.3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

以药品注册、生产、经营、使用对药事法规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序化教学内容,即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序化内容,例如药品经营过程监督管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见表2。

4 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

4.1 课程特点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特点表现为专业性、政策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法律法规更新速度很快。

4.2 学情分析

正确的学情分析是增加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7],本专业面对的是高中起点的专科学生,智能类型多属于形象思维为主,不善于学习陈述性知识,学习情绪化强,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高,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很低。但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乐于实践。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学生习惯了启发式教学;通过先导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药学基础,但知识仍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后续课程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服务于实践。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培养。

5 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基于上述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们在教学中针对性地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品经营和药品调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单元项目,以学生为主体驱动课程教学过程,将理论实践融为一体,教学做一体化。利用校内的企业资源和校外实习企业的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如在药品注册时引入企业真实的报批资料。在教学习药品调剂过程的监督管理时,在学生完成必备理论和处方调配技能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沧州市人民医院药房为平台,在药房人员的指导下开展顶岗实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就业环境,感悟企业的职业道德,该种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2 教学方法

5.2.1 案例教学[8] 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如在讲述药品管理法时,首先介绍一个相关案例,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颗粒经某省级药检所抽检后,鉴别项目不合格,启发学生回答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该批药品如果检验结论无误应该属于假药还是劣药的范畴?从而引出假、劣药的概念;接着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该公司的质量部门负责人,在接到该不合格报告单后应如何处理该质量事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示学生应该首先对留样产品进行检验,如果检验结果符合规定,可以申请复验。然后提问学生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公司应该在自收到药品检验报告单后多长时间内提出复验申请?向何部门提出复验申请?复验时尚需提供哪些资料?对复验样品的来源是如何规定的?一系列问题均涵盖在一个案例内,紧扣学生思路,逐步导入本次新课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学习。

5.2.2 PBL教学[9]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该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讲解特殊药品时,首先给出几个问题:①品与麻醉剂的区别是什么?②品、与的区别是什么?③品和流失有哪些危害?④如何加强对品和的监管?使学习一直以问题为中心,为解决药学实践问题而学习,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思维得到启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5.2.3 情景模拟[10] 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进入职业情景,能更快地掌握学习要点。如在药品注册管理中学生模拟药品注册人员,教师模拟注册管理人员;在药品生产管理中学生模拟药品生产操作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物料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教师模拟GMP跟踪检查人员;在药品经营管理中,学生模拟销售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教师模拟GSP跟踪检查人员。通过模拟实践、情景再线,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5.2.4 学法指导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内容更新很快,我们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卫生部网址告诉学生,介绍在网站上下载法律法规文件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生时时关注两个网站新的法律法规文件。

5.3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见习、知识竞赛。我们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到药品的使用单位见习,边参观边讲解,非常直观,不仅易懂,而且记忆也深刻。通过知识竞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运用药事法规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该活动举办两届,学生均踊跃参与。

6 课程资源

6.1 师资队伍状况

本专业从事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工作的专兼职老师12名,接受由行业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在7名专职教师中,有6名教师有行业工作经历,具备丰富的药学实践经验,其中2名教师参加了药剂专业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药事管理与法规》建设任务。

6.2 教材资源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药事管理与法规》,该教材优点是与行业紧密接轨,但是与资格考试联系不够。因此,我们将题量丰富的执业药师考试用书推荐给学生参考使用。

6.3 案例资源

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资源建设中注重搜集和整理各种药事管理与法规的案例,包括文本案例库、视频案例库。案例内容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在以往的药学实践中实际遇到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是最好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兼职教师每年也提供了大量新的案例,案例库得以逐年更新。

7 教学评价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学生考核成绩由理论成绩(90%)和实训成绩(10%)构成,均包括过程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评价成绩两部分。过程性评价成绩包括阶段性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实践表现、实践报告完成情况等。期末理论考试采用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接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评价包括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行业专家评价,其中,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是通过听课反馈的方式,给任课教师给与评价,而行业专家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各岗位学生见习、实习以及就业学生的表现给予课程的评价。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建设建设,即以药事管理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本课程建设实施几年来,效果良好,2012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高文敏.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中药手段[J].黑龙江教育:高教教育与评估,2009,(1-2):112-114.

[2] 宫晓梅.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通信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开发[J].大学教育,2012,12(1):83-86.

[3] 周巧英.“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 (2):136-137.

[4] 邓红华,黄秋霞.《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42-143.

[5] 杨世民.药事管理与法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2.

[6] 张丽娟,黄志艳,李建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成人教育, 2011,(23):152-153.

[7] 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60-63.

[8] 祁秀玲,陈俊荣,,等.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50-151.

[9] 祁秀玲,陈俊荣,于永军,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药物制剂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66-167.

药理学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培养目标

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护理人才的目标逐渐改变,从实用性人才逐渐过渡到护理保健工作的实用性人才。因此,从20世纪的药理学、药物学基础学科延伸到近两年的药物应用护理学,不论是在培养目标上,还是在学科教学大纲、知识结构上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变。中职药理教师必须根据现实做出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在对药物护理学科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进行升级,改变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保证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成,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专业护理人员。

一、原护理专业的药物学、药理学学科定位存在问题

1.脱离护理岗位技能。在原有的药理学和药物学的学科定位指导下,护理学生要通过学习药物学或者药理学来掌握药物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护生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地对药物学知识进行学习,认为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学生无法将临床护理工作与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限制了护理专业教材知识结构的优化。过去使用的《药理学》《药物学》等专业教材,始终遵循的是“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用法和制剂”等相关的知识结构,不管是临床专业学生还是护理专业学生都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会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主次讲解,但是依然无法令学生掌握重点。进入到21世纪之后,护理专业《药物学》教材即便与别的专业的教材有所区别,但是内部的知识结构仍然无明显改变。

3.与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不适应。一些从事教学的人员认为,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不涉及药理学、药物学,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不需要重视这些基础学科,在课时分配及教学安排上,缩短及忽略药物学课程的情况明显存在,无法很好地实施教学实践内容。由于观念限制在原学科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讲解的是药理学或者药物学,基本上不会涉及用药护理相关的知识,临床护理与教学内容出现脱节。面对新的形势,护理人才无法适应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药物应用护理学科的定位

单纯对教材进行分析,不管是20世纪后期运用的《药理学》,还是在21世纪开始逐渐运用的《药物学》及《药物学基础》,虽然教材知识前后都出现了一些改变,但是根据其学科进行定位,都可将其归纳到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作为一个桥梁。

三、对药物应用护理学科重新定位的意义

根据“以能力为本,以发展技术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药物应用护理学科不应仅仅定位于原护理专业药物学以及药理学科,而是要逐渐变化为“以药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与现今的护理理论相结合,对临床药物应用进行详细的阐明。药物护理学不仅是临床应用学科、护理学科以及药物应用护理,而且也是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相连接的一个桥梁,更是一门比较独立的临床护理专业学科。这样的定位转变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护理专业教学的临床意义。

1.有助于激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结构调整。药物应用护理不再是“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的结构方式,而且也将一些用药护理逐渐升为重点,将知识特点鲜明地突出出来。也就是以药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学科,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相应的用药观察和用药护理。这样不仅转变了护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表现出了护理专业的技能提升,为护理学生学习药物应用护理知识展示了清晰的学习目标,使其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护理岗位,达到护理工作的技能要求,让护生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努力学习药物护理相关的知识。这也是学习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证护生能够因需而学,因用而学,鼓励护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促进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角色转换。护理专业课程从以前的药理学、药物学转变为药物应用护理,原有的基础学科定位转变,使护理学生成为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具备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改变自身角色,逐渐向护理专业教师角色转变。药物应用护理学科教师不但要学会与传统药理学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相关的临床护理基本技能及相关知识。然而,在卫生职业学校中,很多药理学教师所学的专业为药学专业,这些教师因知识结构为单纯的药理学知识,对临床相关知识并没有实施系统学习,甚至没有到临床科室真正实践过,因此掌握的临床护理内容很少,严重缺少相关的知识。即使药理学教师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但是毕业后就进入学校教学,基本不会到临床科室工作,更不会从事药理学护理工作,并不了解临床护理和临床医疗的发展。上述原因都会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完善所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护理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3.加快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受到过去药理学学科、护理专业药物学定位的影响,护理专业的课程关注疾病的护理知识,多忽略用药护理、效果观察以及保健护理等知识,这就导致学生掌握的护理知识不全面。随着新的药物应用护理学科的定位确定,再加上相关学科知识构架的调整,教学中要对临床护理专业知识不断完善和补充,进而也对其进行相关的调整,让整个护理专业知识更合理、更全面,更好地满足现代医疗护理的需求。

4.促进药物应用。针对护理专业而言,医疗用人单位不仅要询问护理人员是否从事过专业的培训,而且还要观察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护生时需要重点对其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能力进行培养。学校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同样优秀的学生。过去对学科的定位具有一定的不足:一是教学评价方法上的弊端。过去主要采取理论考试的方法进行评价,基本忽略了实践的考核,学生感到药物学、药理学知识用处不大,不愿意学习。二是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是理论教学,再辅助动物验证实验,很难实现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结合,造成药理学教学与临床实际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三是采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手段。评价结果多无法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反映出来,常常存在理论分数很高但是实践能力很低的情况。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的改变,促进了教师的转变,鼓励教师实施教学改革,转变教学内容,减少动物验证性试验,鼓励学生到临床科室学习实践,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对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药理学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药理学;LBL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改革;CBL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药理学是医药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医药院校的课程包括药理学在内,多以教师为主,采用传统“灌输式”讲授(lecturebasedlearning,LBL)进行。该教学法虽有优势,但其较为单一和僵化,课堂内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参与性以及师生间互动性不多,已经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1]。因此,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索,结合药理学课程本身特点和教学实际,改变单一LBL教学为多种教学法有机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知识-能力-素质”为基础的的新型教学模式很有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医药院校药理学多种教学法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

1、LBL教学法

药理学课程知识体系丰富,内容复杂,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涵盖全书总论、神经系统药理、心血管系统药理、内脏系统和血液系统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抗病原微生物药理和抗肿瘤药理等多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同样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于“教”,学生的角色在于“学”。LBL教学容易开展,有如下优势:一是教师在精讲药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培养锻炼学生基本技能上有着天然的角色优势,这将为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打好知识、能力、思维和方法学基础。二是通过LBL教学和提问、测验、考核和交流等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快速了解课程知识和能力体系要求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获得感,即学有所用、有兴趣学。三是LBL教学讲授知识全面、系统,尤其是对于全书总论和相关章节抽象性概念、理论等内容就更有必要教师较多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快速树立关于疾病药物治疗时的药理学学习目标。LBL教学常表现为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授课,教师虽然“主动”在教,而学生则“被动”在学,因而局限性多[1-2]:课堂LBL教学以教师为主,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少,师生互动交流不多,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因而有必要改革这种单一授课模式。另外,LBL教学时,教师只能发挥引导作用而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满课堂“灌输式”授课显然不能适应我们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导向。转变传统LBL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多种教学法的合理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有必要。

2、PBL教学法

不同于L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课前由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及大纲要求,精心设计相关问题,采用学生课前自学和小组讨论相结合,在教师引导下,在课堂上主要由学生分组就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探究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评分”的教学模式[3-4]。PBL教学已成为国内外医药院校课程教学流行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多所医药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已将PBL教学法渗透到了药理学教学实践中,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BL教学的前提就是设计“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比如,作者PBL教学“抗高血压药”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什么是高血压病、其发病率如何”、“高血压的病理学危害”、“生理学上的血压如何产生、维持”、“降血药的作用途径”、“常见降压药的分类、代表药及作用特点”、“单一药物和多种药物联合降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以上问题环环相扣,内容涉及高血压及其成因、药物降压途径、降压药的选择及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原则等多方面,能够涵盖教学大纲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学生课堂内外分组、讨论、并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和评分”是PBL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问题”分组和广泛和深入讨论,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能督促其查阅文献和综合利用相关知识,为其今后临床合理选药用药打下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同时,教师客观的“总结、点评和评分”是PBL教学质量的坚实保障,这将决定PBL教学能否尽最大限度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以及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预期目标。PBL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分组讨论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参与性。但是,当前还未形成统一的PBL教学操作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PBL教学的组织、总结、点评、评分过程中,必须设定易于操作的分组讨论环节、考核环节和评分标准,以便客观区分和评价单个学生及其所在小组在PBL教学中的表现和成绩,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丰富PBL教学的整个过程。另外,PBL教学法并非适宜药理学课程全部章节内容,药理学总论部分、基础知识和相关的难点章节授课时,教师需要熟悉学生专业特点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后,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采用传统LBL与PBL等教学法相结合授课效果更好。

3、CBL教学法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强调由授课教师提前准备临床病例,然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分组自主讨论,分析该病例疾病类别及并发症,然后设计数种较可行的药物治疗方案,再分析、讨论、比较与该病例临床治疗时的药历,分析其合理性和不足,最后形成治疗某种疾病的较为科学合理的药物方案[5]。CBL教学其实是PBL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将临床真实病例及治疗过程引入课堂,以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分析讨论,解决临床疾病药物治疗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药理学教学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的氛围,并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与PBL教学相似,顺利开展CBL教学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选择、收集、整理适合教学的临床治疗病例是首要任务,病例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必须注意所选病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及与教学任务要求的相关性,否则就会无的放矢。以“抗慢性心功能衰竭药”为例,病例必须为临床“慢性心衰”患者,有患者职业、年龄、体重、体温、用药史、疾病体征表现和相关诊断指标等,由学生分组讨论患者的病症类别、严重程度、并发症,然后给出可行的药物治疗方案和不良反应预警处置对策,最后由教师集中点评并评定学生成绩。其次,这两种教学法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严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运用能力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因此,开展PBL和CBL教学前,必须对相关教师进行专门培训,转变其教学理念,促使其主动学习、加强交流,并投入时间精力去设计、收集、整理适宜的“问题”或“病例”并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以确保教学质量。

4、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也称对比教学,是常用于教学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通过列举相同点和不同点,将药理学中相关的两个或多个章节内容进行横向、纵向或交叉比较,并以表格、画图、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相同点是比较的基础,相异点则是比较的结果。比较能促使学生辨析、区分不同教学内容间的异同点及关联性,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能力[6]。药理学教学中常常需要引入比较教学法,从基本概念到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等等。比如:“耐受性与耐药性”、“非甾体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类”、“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与抗肾上腺素药”、“抗高血压药与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和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菌药与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等都可以通过比较教学法讲授。但是,比较教学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是乱比较,或者进行无意义比较。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前后授课内容相关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对比、辨析、联系和总结的能力。

5、结语

药理学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药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1-139-02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此形势下,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2012年5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教高司[2012]2号)。该项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012年和2013年重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前已有多所院校开展建设工作。我校《药理学》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是我校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课程之一。

1 课程建设目标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我校《药理学》课程已于2008年获评国家精品课程[2]。此次创建的工作重点是建立起系统完整、特色鲜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具有引领作用的药理学课程精品资源库。通过药理学课程精品资源库的建设,以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水平、扩大课程应用范围和更新教学理念,从而加速药

理学课程的规范化教学、开放式办学、高新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以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

2 课程内容及资源建设

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根据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3-5],结合国内外课程发展趋势以及我校《药理学》课程建设现状,以杨宝峰主编,苏定冯副主编的《药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和朱依谆、殷明主编的《药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主教材,并辅以苏定冯、缪朝玉主编的《心血管药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姜远英主编的《临床药物治疗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第12版),以及“Rang & Dale’s Pharmacology”(第7版)等教材为学生的基本学习资料,除了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之外,我们着重加强以下内容及资源的建设,以使本课程更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2.1 药理学授课全程录像

从教学团队中选拔优秀教师进行全程授课录制,充分体现我校《药理学》课程教学团队的授课水平;视频录制保证高分辨率,画面清楚,衔接自然,语音清晰,排除噪音,传输流畅,适合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2.2 药理学课程全部课件

改变药理学传统的授课进程划分,构建教学单元,教学单元内的每一课独立制作课件。每个教学单元结合3~4个教学案例,进行基本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讲述。相应教学资源独立上传,确保教学内容准确完整,资源素材规范精美。

2.3 药理学课程试题库

按教学单元独立设计,把握重点难点,以保证学习者随堂检查学习效果,并加强课后复习;上传以往我校《药理学》课程考试的试卷,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使用教材及课程教学特点进行命题,分别从题型题量、内容分布等方面体现基本知识点的分布,以及教学单元的重点、难点。

2.4 药理学中英文图解

以国际先进经典教材“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最新第12版教材为参考进行翻译转化,英汉对照制作各章节中英文图解。最终建成包含约500张精美图片的药理学中英文对照图解。

2.5 药物作用机理动画

收集、制作《药理学》各个教学单元的药物作用机制的动画,给学习者更生动直观的印象,以便其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点。

2.6 药理学专业英语一课一练

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加强国际学习交流能力,我们针对教学单元内的每一课分别自主编制了“专业英语一课一练”。每一练或对该堂课的整体内容进行了全面概括或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突出对应药物相关的常用单词,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复习专业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本资源英文难易适中,适用于所有进行药理学学习及部分对专业英文有兴趣的学生。

2.7 药理学前沿

为适应时代需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拓展学生的视野,组织相关研究领域的优秀教师,收集编制最新学科发展成果。资源为PowerPoint格式,定期进行更新,介绍药理学教学相关各个领域的前沿进展,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自学需要,有助其对药理学有进一步深入的学习。

药理学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药理教学 兴趣 方法

药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作为药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掌握相对“枯燥”的药理学知识非常重要。

1 优化药理学理论课教学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难理解、难记忆、容量大是其学科的重要特点。每章节所涉及的药物较多,在教学上历来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就会造成教师讲的越多,学生得到的越少;教师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的印象模糊不清,结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出发,把握教学重点,找出难点和关键。并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使之成为能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例如:在讲解肾上腺受体激动药这一章时,重点介绍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异丙肾上腺素药物,将它们按作用机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设计为图表进行归纳,把繁杂的文字叙述提炼为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框架提供给学生最简单、最有效的知识养分。在课堂上主要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而对其他次要内容或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则略讲或让学生自学。这样,一方面在不失全面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紧扣重点、突破难点,精辟讲解,使学生学得懂,学得精;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习”到主动的“我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 采取多种教授方法并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其一讲授法的应用:虽然讲授法是一种单向性传授知识的方式,有其不足,但它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运用讲授法,教师授课内容易于补充、调整,及时吸收新知识、新进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本学科的新理论传授给学生。我们的学生有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较差,但接受知识的潜在能力和记忆能力均较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药理教学中对于综合性的问题、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如绪论,主要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方法,这样使学生能够对药理学的概念任务、研究方法等有一个概括性、系统性的了解,增强了对药理学的认识,也为各论部分的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其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药理学的内容是经过实验验证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组成的,根据药理学的特点,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本堂课要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和何时提出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或者有的问题问而不答,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老师学生共同解疑。其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药理学所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了医学领域中的所有学科。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生理学、解剖学、生化和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每个系统中所涉及到的药物有很多,再加上新药又不断地研制并应用到临床。学生缺乏临床学科的知识,对药物在临床上所起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没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而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授课时数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到药物的作用机制难以理解,各类药物易混淆,难记,对新知识缺乏了解。学生有了在网络课堂中学习的经验,便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的知识信息,了解更多的内容,大大地开阔了眼界。

3 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