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劳动实践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分层开展培训
1.组织参加《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
2020年12月24日,区教体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的学习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深刻了解《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方向的指挥棒,报告会解读了《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贯彻要求。让全体教体系统职工全面了解了《总体方案》精神实质、总体部署,及对五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2.区教体工委及时传达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总体方案》颁布后,我局高度重视,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分别于3月24日、4月22日先后到市教体局,就《总体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磋商座谈。并于4月19日,徐永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班子成员、教体机关全体成员、各中学中心学校校长扩大会议,组织原文,再次原汁原味学习《总体方案》文件,也明确了督导室领导、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确保了这项工作有人抓。会议强调,一要强化政治担当,深刻学习领会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对照《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破立结合,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三要抓好学习宣传。既要扎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全员培训辅导,还要注意开展面向家长、学生、社会公众的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3.各中学中心学校多种形式学习《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各中学、中心学校通过班子会议、支部会议、半月例会、教职工大会、党小组会议纷纷组织学习《总体方案》文件,深刻领会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学习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做到人员全覆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细化的举措,坚持破立并举原则,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全面清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区教体局及下属学校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对照清单,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政柔文件,凡是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必须坚决改过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规定,将依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改。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规定,废除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文件,其中设置的中考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测评奖。确保教育评价改革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三、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加快构建特色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多年来,我局围绕立德树人,在教育评价改革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突出德育实效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区教体工委制定《区教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对学习教育工作作出时序安排。机关党支部在统一征订学习资料的同时,编辑整理最新讲话精神学习资料,每周一开展学习交流,丰富大家党史学习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党史知识展板等宣传阵地,白泽湖中心学校采取制作党史音频、大桥中心学校罗岭初中请志愿军老战士到校上团课、讲党史,大枫初中朝阳路小学组织学生到独秀园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大桥中心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内容打造党史“云”课堂,还有的学校推出一期争当“学党史小达人”在线答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手抄报、出一期党史百年天天读主题板报、自创绘本、分享阅读、课本剧展演,以及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同时,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全区中小学校宣传员清明前夕瞻仰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言。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入心入脑。此外叶祠、朝阳科普社区联合区科协、叶笃正气象科普馆联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参观了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和气象科普馆,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叶笃正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从小树立科技强国梦想。”
2、提升智育水平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区先后隆重举行2019年“文学进校园”活动和2020年小学语文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徐永生在致辞中指出,区“文学进校园”活动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邀请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来讲学,组织师生前往两邓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地采风,举行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中学生成语大赛和首届童书讲述比赛。特别是疫情期间,小语人开展的“停课不停学,好书伴你读”系列活动,童诗系列课程,温暖和照亮了莘莘学子。他希望全区中小学坚持阅读立校,推动“文学进校园”,让校园弥漫书香。
活动中,师生同台演绎,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呈现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稻草人》《小王子》等十多篇课外读物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各自学校开展文学进校园的活动场景和近年来师生的文学创作成果。大桥叶祠小学程小凤、吴飞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和邱昱《稻草人》《舍身堵枪眼》等经典诵读更是得到精彩的演绎。本次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得到了各级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新华传媒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区融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摄像报道。
3、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开齐开足好体育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桥中心学校举行“多彩童年阳光成长”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大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朝阳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七所小学带来的精彩纷呈的体育大课间视频。师生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饱满的精神,矫健有力的步伐,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教体工委委员、副局长马宏岱指出大桥中心学校举办的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活动,展现了大桥新时代好少年应有的风采,大桥新时代教育的风采;无论是大小学校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开心的学、在练,这就是“3+X”的成果;希望各校坚持下去,将经验传授到区各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精神贯彻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誉提升行动
“3+X”进校园如火如荼。高位起步,以黄梅戏、书法、武术三项活动为基础,以国学经典、廉政文化、科技、发展、足球体育运动等为补充,STEAM课程,结对帮扶促融合
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促进有效融合,加快STEAM课程建设,与浙江省嘉兴实验小学结对帮扶,暑期开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精心打造“3+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聘请名家专业指导,引领活动纵深开展。
素质教育亮点纷呈。(1)小学生足球跻身全市四强;(2)城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勇夺2个团体奖;(3)全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集体、个人双丰收,5所中学、5名教师榜上有名;(4)成功举办全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小学生讲故事和中学生演讲比赛,并在市赛中获得二、三等奖;(5)儿童阅读研究推广风生水起,引领全区青少年儿童迈入阅读新境界。
5.加强劳动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行,大桥中心学校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研讨了《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案》,大家一起参观了劳动活动室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享了本校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并畅谈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劳动教育。余金明强调各校要本着“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有意识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中心的共性课程,开展好本校的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四、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确保落地生效
有了好的方案、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了整体部署,文件出台后,更重要的是抓好改革落实,确保落地生效。
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一”顽瘴痼疾。学校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中学、中心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扩大辐射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困惑一:齐抓共管、通力配合
当前,高考的竞争激烈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学生的课业与心理负担未见缓解,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繁重的课外作业、上扬的学区房价等导致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各校抓管理的同时就有比拼,社会大环境还在关注高考成绩,在全社会要形成唯分数、唯升学论,还要有个过程,像一中四中高琦这样名校,生源爆满,学位紧张,以及房地产抢占先机,引进名校,提高升学率等方式吸引购房者。教育作为杠杆,只有让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困惑二:加强联动共同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教育评价改革要想落地,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配合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科学用人理念和做法的宣传解读,增进社会共识;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下一步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逐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完善各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1.加强学习,共同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扩大日常学习的范围,不囿限于教育评价方面,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5月底前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坚决把中央、省、市《总体方案》精神落到实处。
2.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新课程改革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打破原有课程结构,使新课程呈现一大亮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有反弹现象,再次出现可有可无的现象。有的即使正常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是按照学科教学方式,一节一节地传授,根本无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理念要求。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并提出几点理性思考,为同仁们提供参考。
一、注重活动主题的选题
l.选题要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主题是最重要的环节,没有主题,就没有活动目标,从而失去活动方向和意义。因此,指导教师一定要重视主题选择,并指导小学生制订具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方案。那么,活动主题如何选择与确定呢?首要问题是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和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他们的现实需求和心理期盼。在选择与确定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角色要有一个正确定位,即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合作者及活动的评价者,避免独霸课程、传授知识现象[1]。这里强调的是教师不讲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而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指导作用。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生理心理不成熟的限制,缺乏正确分析与判断能力,使主题选择与确定往往只是为了高兴、快乐而忽视活动意义,从而失去活动价值。所以必须强调教师指导作用,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选择,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愿望、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学前幼儿的许多特点,他们仍对周围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他们对走出课堂,到外面的世界进行探究充满兴趣。他们的思维虽然正处于发展时期,但他们的知识经验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生活经验很少。因此,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时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及相应材料,如文字、图片、声音等,便于学生感知、理解,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了融洽师生关系,我有意在小学生与各科任教师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我做了一次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小学生都想为老师做点什么,经大家讨论,为老师制作“教师节卡片”是既经济又实惠的。于是,学生都行动起来,动手设计图案、形状,并写上想说的话,制作完成后进行展评,看看谁的贺卡最漂亮、最有创意、最有内涵。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为小学生思维创新提供了空间。
2.把乡土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乡土教育是以乡土地域环境和文化为依托,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目的开展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乡土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但长期以来,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使用相同的课本,接受相同的教学方式,他们无法从课堂中获得生活技能与体验,“学用脱节”问题随之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乡土教育作为主题研究。
家乡课程资源极其丰富,周围许多山川、河流、特产、名胜等可以作为他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如可以组织学生到《长白山博览城》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长白山博览城的人文景观,领略建构的独特之美,感受到长白山的特有文化,培养小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情感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与文本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实践,注重体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告诉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只是“纸上谈兵”,名存实亡。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活动情境,恰当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具体任务,达到目的。
在进行《小学生一日常规》综合实践活动前,引导小学生先学习文本,加深理解。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指导小学生制订活动方案,组织实施,通过访问、调查、观察等方式完成研究报告,并在班级展示,交流分享,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科学评价,强化实践效果
首先,增强综合实践效果,使之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应根据小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目标多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潜能,每次活动都进行自我总结,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和建议?等等。有记录、有体会,收集更多信息资料,相互间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如小学生谈活动体会时这样说:“这样的综合实践很有趣我非常喜欢,活动让我有了很大收获,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事要有理有据、有始有终,通过体验才会觉得快乐。”
其次,从小学生发展角度,教师要不断修改调整评价策略,及时正确地给予小学生肯定和鼓励,获取学生的主观认同,注重内容多样、形式多样,不局限成果与水平,强调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欲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进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开放性实践活动可以走进社区、聘请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评价,真正体现多种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合理、公正、公开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亲近实践。
四、体现多元化
1.运用网络资源,让教师备课动态化。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无教材”的新生课程,教师感到压力很大。确立主题成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瓶颈,主题应蕴藏于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是动态变化,处于不断生成状态,是一种“活页资源”,主题的确立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基于此,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应资料,在网络中不断丰富自己。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立主题,然后设计活动方案,最后师生分享体验。由此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思路:恰当选题、制订方案、过程体验、交流成果。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教师整理主题方案汇编成册,制作活页教案。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中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操作性,逐步实现由“传统教案”向“活页教”的过渡。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在不同领域发掘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
2.整合校本教材,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结合地域、校情、学情特点,在深入分析学校师资力量及小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在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参观、访问、调查等综合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丰富情感体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整体发展。
3.部门统一联动,让综合实践活动全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开学初,学校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联动。教导处重点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规范小学生的“三姿”,作业整洁度,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大队部重点带领综合实践教师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清明祭先烈、参观消防队、慰问孤寡老人等,总务处利用学校综合实践劳动基地,教给学生挖地、种植、收获等劳动常识。这样多方齐抓共管,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实践、总结、反思中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实施对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积极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领导及指导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方法,促进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据报道,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实验学院今年面向2014 级本科生推出名为“益心益意”的劳作教育课,且在课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该课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分为校园服务的基本劳作课和社会实践的拓展性劳作课两大部分, 每学期修满20 课时,就可得到这门课的1 个学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各项评优中会享受一定的“福利”,但考核未通过必须重修。
众所周知,类似“劳作教育课”这样的课程在我国中小学里长期存在,诸如“劳动与技术课”、“通用技术课”等,有条件的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基地劳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劳动品质和创新能力。但是到了大学之后,这门课程基本就舍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学毕业前的社会实践或实习课程。那么,现在大学设置“劳作教育课”是否有此必要呢?
之所以强调“劳作教育课”要落到实处,是因为在一些中小学甚至大学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课大多名存实亡。对劳动教育的忽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是直接反映在大学生个人、教室、宿舍的清洁卫生上,不少学生无法维持整洁的生活环境,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学习环境。二是间接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造成了长远影响。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敢于创新的品质,在未来的工作上也难以有更好的发展。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劳动教育不可谓不重要。
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我们提倡“五育并举”,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很少被提及,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实践性、创新型人才。而劳动技术教育恰恰是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范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范,包括课程管理的规范和课程实施的规范。实践过程中发现,课程管理的规范包含课时的规定、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课程的评价,这更多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作为;而课程实施的规范包括活动方案的制订、活动流程的组织以及教师的指导行为,更多是教师实践操作层面上的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规范能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现结合区域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从规范建设活动方案设计、活动组织流程、教师指导内容三个方面,刍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范化建设的点滴思考。
一、厘清主体对象,建设规范化活动方案设计
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各方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所指理解不一,大部分理解为教师组织某个活动的方案设计,还有部分理解为学校课程实施的计划或学生参与活动时制订的活动方案。笔者认为,产生混淆的原因在于没有关键词的界定,活动方案按照制订主体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界定及撰写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学校在某个阶段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的计划,可分为三至五年规划、学年规划或学期规划。因此方案标题应注明“××学校××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如“晋江市磁灶镇尚志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方法,课程内容以及实施保障措施。指导思想,主要介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指导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开展思路;实施目标,主要介绍在课程总目标指导下学校的阶段实施目标;实施办法,主要包括课时安排、资源的开发策略、教师指导团队;课程内容,主要列举各个年段的主题活动内容及进度;实施保障措施,主要介绍学校对该门课程的管理方法以及评价方式。
2.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的界定及撰写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是指教师组织一个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因此,方案题目应注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如“《做沙包 玩沙包》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时长、活动过程、实施建议、活动评价,资源支持。活动主题指所要开展活动的名称;活动背景主要简述主题形成起因以及开展此主题活动的价值;活动目标指契合具体活动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活动对象指进行主题活动学生所处年级;活动时长指整个活动所需课时,是课内课时和课外课时的总和;活动过程指整个活动的组织流程;实施建议指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师资配备、社区资源等;活动评价包含评价参与的对象、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内容等;资源支持主要提供与本主题相关的文本资源。
3.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的界定及设计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是指学生参加主题活动时在活动前策划的活动计划。因此,方案题目一般为“×××活动策划方案”,如“校园跳蚤市场活动策划方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的内容根据主题和活动阶段的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同。如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一般有:小组主题、小组名称、小组成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内容。项目设计活动方案一般有:作品名称、作品含义、工具与材料、制作步骤、预设草图、注意事项等内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一般有:小组成员、活动任务、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任务分工、所需工具(材料)、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明确活动内容,建设规范化活动组织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因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指向的不同,决定了活动组织方式的不同,因此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有各自不同的组织流程。
1.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流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地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综合性、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研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策划活动――运用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结论。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经历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其重点不在于“科学研究”,而在于学习,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积累研究的经验。
2.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组织流程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又常被定位为项目设计活动,它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要制作的项目(任务)――寻找资料丰富认知――设计方案――实际制作――获得作品。学生在参与项目设计活动中得到动手动脑锻炼的机会,从而逐步形成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评价和技术创新能力。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组织流程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因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要开展的任务――制订方案――联系场所和对象――开展活动――获得体验。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学生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丰富了社会阅历和生活积累,提升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立足程序方法,建设规范化教师指导内容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和指导内容均比较随意,缺乏必要的程序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中强调,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以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指导活动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基本操作规范为主要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基本指导行为应从实践过程和实践方法两方面,进行程序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指导,做到适时、适当、适度和适合。
1.程序性知识的指导内容
程序性知识的指导是指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所应具备的常规性方法的指导。如准备阶段括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进行主题分解、如何组建小组和如何策划活动;实施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分工、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记录原始资料和如何解决问题;总结交流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对资料归档整理、如何成果,如何反思收获和如何合理评价。
2.方法性知识的指导内容
一、确立研究主题是开展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选择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学生确定选择的研究主题比较理想,那么后续活动开展起来就非常顺利,效果肯定非常好;反之,学生们在研究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要么研究主题脱离学生已有经验,要么学生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或者就是人为确定学生不感兴趣,或题目太大,等,导致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失去兴趣。所以,师生们在活动中对将要确立的研究主题要考虑:是不是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能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否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有益?
所以作为指导老师,面对学生需要研究的主题,必须对本次研究活动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遵循循序渐进、以学为本、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谈话、交流、启发、比较、归纳、精简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活动主题。这样的活动主题才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社会关注的特点,更关键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去探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二、制定活动方案是开展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
活动方案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整个活动的大致方向。所以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实施者、活动指导者、活动时间、组织形式、活动目标、活动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活动总结评价等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不妨先让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大致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如活动时间的安排,地点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的总任务和分期任务等都要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当然在保证活动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活动方式要多样化,如调查活动、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既可以避免活动的枯燥单调,也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与发展多种能力。
在制定活动方案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活动的内容和过程细化,要写清楚活动的具体内容并分步骤把活动的各个环节写出来,要具体、可操作,条理清晰。活动计划越细、越具体,活动的操作性就越强。在具体实施中并不意味着学生要根据方案机械地执行,随着活动的开展,会出现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在实际活动中的发展表现和需求,及时调整、修订活动方案。
三、有效指导活动是开展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保证
作为综合实践老师们此刻必须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过程和基本活动方式要领,因为它们是综合实践“常态化”实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交流活动成果,反思活动过程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在整个活动中,经历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劳动实践,信息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回报与表演等活动方式,这都离不开综合老师的提前预设与过程中的有效指导。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明确和掌握这些活动方式的要领,才能有计划且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实践。
例如,我在指导《知道废电池危害有多大吗?》这一活动时,我指导学生怎样调查。在引导阶段: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各小组都根据本组的子课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小组活动方案。在制定方案时,各小组都用到了上网、查文字资料、采访等活动方式。其中上网、查文字资料等方法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且已经掌握了的方法,只有调查这一方法我们不常见。那么,怎样调查才能切实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呢?这其中可是大有学问呢! 我随即引导学生交流后归纳调查方式有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个案调查等。发调查问卷我们要注意什么?
1.要及时、如实地记录调查情况,可不能弄虚作假。
2.询问、交谈、要有礼貌,可不要损坏我们小学生的形象。
3.调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困难,需要你去克服,可不要退缩。
4.每个小组成员要团结合作、各司其职
……
因此,这个时候的教师适时适度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目的和任务,教师要履行不同的指导职责,做出有效的指导行为。有效指导与方法传授非常关键,我们教师在指导开展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例如,指导学生学会交往,指导学生的方法学习与外出调查、采访的基本礼仪问题,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以及应注意的安全问题等。所以,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代替的独特角色。教师有效指导的程度,直接关系着这门课程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