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内科理论知识

呼吸内科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内科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内科理论知识

呼吸内科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教学方式;探索;实践

医学内科的临床教学是理论与经验融汇精炼知识精髓的传授,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性,呼吸内科教学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具有病种类型多、分散的特点,临床性强,并且针对不同病种对症治疗方法划分十分具体。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缺乏经验,很难理解整个呼吸内科诊治过程。因此,在呼吸内科临床实践中,引入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病种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系统的掌握疾病的治疗方法。现对临床教学方法做一综述,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1 PBL教学法

1.1 PBL的概念与方法 PBL ( 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基于问题式教学,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20世纪末引入我国医学院教学中[1-2]。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

PBL的教学过程包括:①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同时设定合适的问题情境;②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各种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③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由教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2 PBL的特点与教学注意事项 呼吸内科教学内容多且重要,理论课学时数相对较少。因此,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较短时间内掌握呼吸病学的知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PBL,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专业的医学搜索引擎搜集资料,整合、判断各种信息,不断思索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使医患沟通、体质检查、临床操作技能有了进步,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以病例诊治为中心的临床思维,将理论结合实际,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学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基于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关键。首先要选择呼吸内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精选问题为中心,将呼吸内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集中形成主线,将知识贯穿起来。②教师的引导和考核决定着学习质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见解,小组讨论时,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同时进行引导和掌控,将讨论往纵向深度发展,达到讨论效果。讨论结束后,要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综合能力做出评价和总结,针对性的找出不足,给出建议,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2 临床路径教学法

2.1临床路径的概念与方法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简称CP,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有严格的操作顺序和准确的时间要求。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资源浪费,使对象获得最佳诊疗效果。

进行临床路径教学的具体方法:①制定教学内容,设计环节和日程进度,充分融合于临床路径的诊疗中;②学生直接参与病种的诊疗过程;③教师引导,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2.2 教学特点 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某一患者的特定疾病进行监测、治疗、和康复计划,对操作顺序、治疗时间等严格要求,通过团体各成员的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出系统、个性化的诊治流程,在固定的治疗周期内,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治疗,锻炼了动手能力、专业诊断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在临床工作中,有了CP模式的指导,有效避免了盲目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工作能力。

在实际路径诊疗前,要收集合适的病例资料,对于呼吸内科的专科检查,如胸片、CT、肺功能、支气管镜、同位素扫描等操作、教学重点知识要贯穿到CP诊疗中,使理论知识更直观的运用。同时,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护士之间分工明确, 汲取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平台。

3 模块化教学

3.1 模块化教学的概念与方法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为代表,MES即模块式技能培训,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CBE即能力本位教育,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利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一种临床医学技能培养模式。

针对呼吸内科进行模块化教学,可分为3步进行,第一步:划分教学模块。具体可分为:①临床基础知识模块(具体为呼吸内科学绪论模块、呼吸系统疾病病因学模块、呼吸病例生理学模块3个模块),可不按教材顺序,先学习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②临床专业模块(即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8个教学模块),这是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教学中,可整合相关模块学,使学生认知更直接,以免混淆。③特种病例模块。主要包括罕见病和危重症。可根据课时选择性了解,通常采用案例教学。第二步:设计各模块临床实践。第三步:制定合理完善的考核制度。

3.2 模块化教学的重点 模块化教学的关键成功点在于各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监督。首先应注明各模块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清楚每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策略和方法,治疗期间、治愈后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例如针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实践,可细分为初诊、确诊和确定治疗方案,最后的治疗方案也可以分为常规诊疗方案、经典诊疗方案和诊疗过程控制,细化到具体操作,通过模块化实践,熟悉每种疾病的诊疗方案要领、熟练运用医疗设备,掌握临床岗位的综合技术[3-4]。

由于呼吸内科教学注重的是临床医疗水平的培养,考核体系应以综合定性评价为主,重点考核技能的运用而不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注重临床实践的领悟和认知,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学习,接受经验。可加大基本技能的考核比例,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能有目标的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综上,PBL教学法、临床路径教学法和模块化教学法都各有特色,具体实践教学中,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圆圆,彭云珠,宋云华. 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方式的探索[J]. 继续医学教育, 2011, 25(10):30-34.

[2] 赵焕,姜云飞,王菲. 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方式探索[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08):1051-1052.

呼吸内科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式教学;呼吸内科;教学查房;全科医师;应用效果;教学方法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的成效管理模式即临床路径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3]。临床路径要求医务人员建立起一个标准化、个性化的疾病治疗方案,将循证医学作为证据,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对患者展开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4-6]。由于临床路径具有规范统一的特点,目前大部分教学医院开始将临床路径应用到教学查房中,全面提升全科医师的专业素质[7-8]。现抽取87例全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总结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累计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抽取在呼吸内科实习的全科医师87名,抽取其中47例全科医师作为对照组并接受常规教学法,组内包含男性全科医师10例、女性全科医师37例,全科医师的年龄在20岁~23岁之间,平均值为(21.8±0.4)岁;余下40例全科医师则接受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组内包含男性全科医师12例、女性全科医师28例,全科医师的年龄在19岁~22岁之间,平均值为(21.0±0.5)岁,对比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选取全科医师开展呼吸内科教学查房,由呼吸科主治医师以上职位的临床医师对全科医师进行轮转教学,教学时间为6周,共计8个学时,对照组全科医师接受常规教学法,由带教老师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做出鉴别诊断并提出相关治疗方案。观察组全科医师则接受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主要内容如下:1)疾病接受阶段。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哮喘、肺栓塞等,带教老师需要将上述疾病的相关资料呼吸内科学习文本发放给全科医师,让其自主学习,并定期对学习文本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核。2)自学准备阶段。全科医师掌握疾病的基本资料后带教老师应当培养其鉴别诊断能力,带教老师需要增加与全科医师的沟通交流,帮助其解答疑问并建立起病历资料与学习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全科医师形成清晰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其诊疗水平[3]。3)讨论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全科医师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心得,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展开讨论,团队各成员之间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总结患者疾病转归的整个过程以及其治疗方法。4)总结阶段。讨论阶段结束后带教老师需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耐心解答全科医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性的讲解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并扩展与疾病相关的新知识,在加深全科医师对疾病的理解的同时扩宽其视野。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实习期结束后组织两组全科医师进行全面考核,两组全科医师完成同一套客观成绩评分试卷,试卷内容包含专业基础理论(50%)、病例分析(30%)、临床操作(20%),满分为100分。对选取两组全科医师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教学满意度包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评分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SPSS17.0为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处理软件,借助χ2检验对用(%)表示的计数数据进行检测,借助t检验对用(x-±s)表示的计量数据进行检测,不同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标志为检测所得P<0.05。

2结果

2.1研究选取两组全科医师的客观成绩评分比较

实习结束后对选取两组全科医师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内全科医师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评分为(44.5±2.4)分,对照组内全科医师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评分为(40.3±1.8)分,对比两组全科医师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评分观察组明显较高(t=9.312,P=0.000);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内全科医师的病例分析处理能力评分为(23.5±2.1)分,对照组内全科医师的病例分析处理能力评分为(20.0±1.7)分,对比两组全科医师的病例分析处理能力评分观察组明显较高(t=8.590,P=0.000);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内全科医师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评分为(17.5±1.3)分,对照组内全科医师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评分为(15.2±1.5)分,对比两组全科医师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评分观察组明显较高(t=7.573,P=0.000)。

2.2研究选取两组全科医师对教学方法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内对教学方法表示不满意的全科医师有2例,其余全科医师均对教学方法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占据总选取全科医师的95.00%,对照组内对教学方法表示不满意的全科医师有18例,其余全科医师均对教学方法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占据总选取实习护生的61.70%,对比两组全科医师对教学方法的满意情况观察组明显较好(χ2=32.686,P=0.000)。

呼吸内科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1.1成立教师课题组

本次PBL教学与双语教学由教师课题组成员承担,均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师组成员包括呼吸内科教授3名(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教授1名(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教学管理人员1名(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学管理科)。教师组成立后,首先由教学管理人员提供近3年的双语教学学生评价,然后进行师资培训,主要包括双语授课方法以及关于PBL的教学理念与技巧的培训。1名呼吸内科教授根据教学大纲承担授课任务(含PBL教与授课)与病例设计,另有1名呼吸内科教授根据教学大纲承担出题任务,教师组内其他教授协助资料收集整理校对等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协助规范教学流程。

1.2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肺心病的教学目的是: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基本病情,熟悉其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肺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其教学要求是:①掌握肺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②肺心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③肺心病的概念和主要发病机制。熟悉:①肺心病失代偿期的治疗;②肺心病缓解期的治疗和健康教育。

1.3学生分组

参加本次教学研究的学生来自广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共234名,分为两大组,临床一组122人,临床二组112人。临床一组122人,分为4个小组,每组30-31名学生。

1.4课程教学设计

临床一组采用课堂双语讲授并融合PBL教学理念,教师组成员除了学习PBL的教学理念与技巧外,还要针对教学大纲,结合肺心病的教学目的,设计病例,病例设计要求逐层深入。在正式开课前,每个小组选派1名代表提前1周与教师组见面,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细化重点理论问题,同时提供病例,确定好授课流程,根据课时情况确定好各小组讨论时间及教师讲授时间与点评时间。教师组成员要求临床一组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准备工作:肺心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产生肺动脉高压的原因;肺心病是心脏病变特点;由肺、心功能不全而引起全身多系统病变的特点是什么;肺心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肺心病的诊断方法;长期家庭氧疗的适应症等。并结合病例进行具体分析。学生代表组织各小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查阅文献、集体小组病例讨论,各组学生代表汇总集体意见,最后在课堂上发言,发言内容涵盖一定的英语词汇。临床二组则进行传统的课堂双语讲授方式。

1.5课程实施过程

开课后,临床一组授课过程为:首先由各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根据具体病例分析,回答学习主题中的问题,由台下的学生进行提问及讨论,同小组学生予以补充,该阶段主要以生生互动及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最后在设定时间内由教师对肺心病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和重点内容讲解以及点评,指出学生不足及有待改进的方面。临床二组则进行传统的课堂双语讲授方式。两个大组均在课前及课后进行双语病例题测试,两大组的测试题不同,共15道病例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其中英文病例选择题为3题。测试方向主要分为肺心病病理基础以及小病例的诊断、治疗及处理。

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各大组课前及课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双侧)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提到医学院所订的课程计划及教授方法应该确保学生能对自己学习过程负责,并为他们终身自学打下基础[3]。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问题备受关注,鉴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良好效果和自身优势,已被国内外愈来愈多的学校所认同或采纳。但也有教育研究者指出,PBL教学方法因取消了基础理论讲授,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可能欠扎实[1]。基于这种理论,本研究以肺心病双语教学为实践平台,探讨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两种教学模式,均可使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差异呈显著性(P<0.000),临床一组授课后测试分数为8.4754±2.11728(满分15分),临床二组为9.2679±2.07074(满分15分),提示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对课程进行讲授,而测试题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听课的学生均可以较好的完成病例选择测试题;第二,两组授课前分数比较显示临床一组的成绩较临床二组低,差异呈显著性(P<0.009)。这点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有报道认为,应用PBL教学方式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都显著优于采用其他教学方式的学生[4];而且从本研究的课程设计来说,临床一组提前1周开始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查阅文献,集体讨论,而临床二组并未强调进行课前预习。从测试题的方向来看,主要分为肺心病病理基础以及小病例的诊断、治疗及处理,只要理解理论基础的重点,选择正确的选项并不难。但测试结果表明,授课前临床一组成绩较临床二组不但不高,而且低于临床二组。

说明课前1周有指引的自学(预习)并未更好地使临床一组的学生正确理解肺心病基础理论要点。换言之,这样的测试结果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掌握疾病重点知识的能力不足,学生常常喜欢在考试前等教师来划重点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教师实施给予的指引也需要改善,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结果与周瑞等人报道一致,他们认为PBL教学适用于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毕业后工作的医生,对于学生而言,面对众多资料,常常存在“该学多少和该学哪些”的困惑,导致课前学习效率并不高[2,5]。另外,本研究还对临床一组和临床二组授课后测试分数进行统计,结果提示临床一组的成绩低于临床二组,差异呈显著性(P<0.004);同时,临床一组与临床二组在授课前后的成绩提高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964),说明融入PBL理念的传统双语授课模式并不优于传统双语授课。换言之,在课堂上,如果完全是教师讲授,时间充裕,理论内容分析更为透彻,更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结合两组授课前成绩比较结果,可以认为,学生面对初学的临床理论知识时,并不能通过自学很好的掌握疾病理论要点,仍然需要教师进行透彻的理论讲解,才有助于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学习效率。这与文献报道一致[1-2]。因此,随着PBL教学的不断推进,其应用方式也得到不断完善。例如在英国的一些医学院校,开始选择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小班式PBL教学为辅的新型教学方式[2]。

呼吸内科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PBL教学 呼吸内科 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19-03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的第一步,如何在临床见习阶段培养医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医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是每一位临床带教医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t同时,随着医学模式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何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执业环境、提高治疗的顺应性、坚定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等越来越重要。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新趋势,我院呼吸科教研室近年来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在我科临床见习的医学生进行教学,探索其实践方法,现总结如下:

1、PBL教学的定义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国内外研究表明,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优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PBL教学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应用

呼吸内科学是集呼吸内科学科、支气管镜诊断治疗技术、呼吸危重症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传统的见习教学是带教医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本学科的知识点为重点,以带教医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见习医师以带教医师为中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导致既不能很好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很好地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医学临床见习课更重要的是培养见习医师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以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执业环境、提高治疗的顺应性。

2.1 带教医师是关键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PBL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特别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换是重点和难点;相信学生的学习和分辨能力,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PBL教学中教师工作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开展PBL教学,树立正确PBL的理念,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带教医师培训,并多次到其他学校学习PBL教学方式及其问题的设计;组织全科骨干教师讨论,提高带教医师对PBL的认识理解。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有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同时,临床见习医师是一个医学生开始走向临床、接触病人的第一阶段,所以带教医师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将直接影响着见习医师今后的医学生涯的发展。

2.2 见习医师是主体

以见习医师为中心,见习医师必须担负起临床学习的责任。对于见习医师来说,见习阶段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要树立关心和关爱病人观念,这也是高尚医德医风树立的开始。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见习医师要以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为基础,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见习中提出问题的解决,培养自己的临床鉴别和分析能力。

2.3 见习是灵魂

PBL教学的核心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和教师总结,我科教研室将此种教学方法应用干呼吸内科的临床见习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3.1 带教医师课前提出问题

带教医师首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然后编写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同学。而编写病例的一个出发点是为了锻炼见习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教育见习医师不受固定思路的束缚,以免因遗漏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病史和体征而造成误诊和漏诊,如临床上呼吸、心血管、胸外等专科疾病均可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在见习这样的病人时先设定问题引起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有哪些、不同原因的呼吸困难各有何特点等,并引导见习医师在采集病例资料时围绕这一症状应用发散式思维,以尽可能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

医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见习医师刚刚步入临床,他们只有从基础课上学到的有限的医学知识,临床知识匮乏,加之要在短时间内查阅大量的文献有一定的困难。在使用PB L教学法开始阶段发现,见习医师对见习中的病例非常陌生,往往无从下手,对见习病例提出问题泛泛而表浅,抓不住见习病例的重点。根据这一问题,在见习课前带教医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见习病种做一些条框式提示,但不能具体,例如支气管哮喘,问题应从发病诱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特点及鉴别诊断等方面提示。

2.3.2 见习医师查找资料

需要见习医师的主动配合,了解要见习病例的特点,从准备资料开始,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围绕临床实际问题及时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并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需要见习医师们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2.3.3 问题的解答

在获取完病例信息后,见习医师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每人收集到的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讨论。在讨论完成后,每组派一名见习医师将本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讲解。在汇报过程中,还可以继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课堂讨论中带教医师要调动见习医师的积极性,并正确的引导见习医师的临床思路,培养其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在临床接诊病人时,医生最主要的任务是鉴别诊断,是从某一症状出发,通过横向综合分析,从不同专科系统的病种中鉴别出最后的诊断,临床思维方法与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因此,我科临床见习带教医师在带教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就某一病例设定一系列问题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育学生不受固定思路的束缚,如咯血是支气管扩张的常见表现,同时是临床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在呼吸内科见习过程中,很多见习医师一见到病人有咯血表现,就直接考虑支气管扩张,而忽略了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我们设定的问题如引起咯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不同原因的咯血各有何特点等,然后再具体到病人。通过见习医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使见习医师认识到“不同的疾病可能产生共同的症状,相同的疾病可能有不同临床表现”,从而培养见习医师从接触临床即建立综合分析、注重鉴别诊断的思维方法。

2.3.4 带教医师总结

讨论完成后,带教医师要依据每组见习医师的发言和讨论情况,对见习病例归纳总结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指出见习医师在整个见习过程中的不足。如在见习支气管哮喘病例时,可根据见习医师的讨论分析支气管哮喘的特点,如发病的季节性、遗传性,急性发作时的性质与特点,以及目前国内外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指南等。通过有条理的归纳与总结,使见习医师能够系统的掌握所见习病例的特点与特性,逐步建立获取病例信息、综合判断分析、实际解决问题的构架体系。

3、见习效果的评估

3.1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方面的评估

在呼吸科临床见习中,学生们为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复习相关知识,查阅有关教科书及参考书和文献,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利用各种所学基础学科知识以及图书馆资源{并且互相分享交流获得的信息,取得合理满意的结果,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我科教师在临床见习教学实践中发现实验组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积极讨论,广泛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医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习惯,正规的综合、分析判断病例的临床思维能力。而对照组的学习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学生反映学习效率不高,课后还需另花时间深人理解学习内容,希望对此种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3.2 学生对PBL的评价

学生普遍认为PBL教学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而且能帮助医学生逐步树立关心和关爱病人观念。大部分学生认为应全面开展PBL教学。

呼吸内科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1.教学内容直观,易于理解传统的呼吸内科学教学模式是利用黑板和粉笔,授课老师将授课内容写在黑板上,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听讲、抄写。这种教学方式耗时较多,并且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可借助网络的优势把信息量较大的教学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用多种信息展示方式,在向学生演示大量的图片的同时,可添加必要的说明性文字,如支气管肺癌的教学过程中,可将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体征的肺癌患者的胸部X线片,胸部CT片,PET-CT片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细胞学和组织病理结果及图片等以及诊治经过显示出来。我们还将呼吸内科病房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一些具有特征性、代表性意义的病例资料拍成照片,如三凹征、杵状指、口唇紫绀等,然后通过PPT教学课件向学生播放,这样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因此,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呼吸内科学的相关疾病内容以图、文、声、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因此可以使传统的呼吸内科学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多样、动态、立体、形象的教学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

2.引入临床病例,增加课堂信息量在呼吸内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疾病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讲授,如展示胸腔积液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检查等真实图片,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诊治经过,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加深对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并为临床见习和实习奠定基础。此外,由于呼吸内科病房的一些急危重症患者如ARDS患者以及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因多方面愿意不能接受医学生的见习,因此,回顾以往的病例资料就是现阶段最好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病例资料,可弥补临床见习的不足。

3.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由于医学的不断进步,就要求临床教学内容与之同步,而多媒体教学迥异于传统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整合到教学之中。由于连通了互联网,教师可以迅速地更新知识,并随时在教学中增补新的内容。同时,学生可方便快捷地从网上下载教师布置的相关参考资料和教学任务。学生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便捷快速的优势,向指导教师提问,与网上的其他学生交流,获得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呼吸内科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呼吸内科学教学效果。思路清晰是制作成功的关键,条理清楚是保证课件质量的基础。在制作课件前,应确定课件的适用对象,针对教学的不同群体,以教学大纲为主轴,确立各疾病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各知识点。然而,有些教师往往由于备课草率,只是仅仅书本文字扫描到幻灯片中,而并未使多媒体课件具备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徒有多媒体的形式,而缺乏应有的内涵。在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另一种不良倾向,即一味地追求多媒体课件的视听效果,插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视频,甚至和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往往忽略了课件应有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严肃气氛和重点内容,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统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呼吸内科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教学内容的相关重点内容和难点。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受体,教师只应在教学活动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则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可以增强双方的沟通。目前,有少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时,常常只是忙于演示课件,却不重视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忽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