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中心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6年5月,欧洲某著名电信运营商宣布将在今后的四年中向该国邮政的60,000用户提供托管式通信服务,合同总额超过2亿欧元。阿尔卡特作为端到端系统集成商和主要的设备供应商,负责提供包括IPPBX、虚拟PBX、语音VPN、客服中心和协同办公等托管式通信解决方案。
该国邮政拥有全国最大的企业网,有14,000个办公地点,但是各站点相互独立,没有语音VPN、专网、集中管理或VOIP应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该邮政企业一直在进行重组和重新战略定位,主要是增加通信服务的融合(语音和数据);优化与客户的界面(邮局、呼叫中心、互联网和销售网络);为零售客户、公司和政府部门提供新的服务,如金融服务和邮购零售业务;发展完善支付处理系统等。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新的ICT相关技术和新的服务模式如通信服务外包的引入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总的成本,完成对企业的重组。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向该企业客户建议了一套完全的托管式通信服务解决方案,包括VPN和IPCentrex的能力、协同办公的工具、客服中心以及语音消息服务等等。具体方案如下所示:
*公司内部的电话呼叫通过专网传送(IP-VPN、语音VPN)
*与PSTN网不再直接地连接,往公司外部呼叫通过IP网连接到PSTN
*现有的PBX升级到IP-PBX,并且连接到IP-VPN,不再与PSTN网直连,并提供远程集中管理
*人数很少的办公地点将配备上海贝尔阿尔卡特8640CMM提供虚拟PBX远端IP电话,连接到IP-VPN
*为IP-PBX和虚拟PBX用户提供语音VPN的功能
*员工之间的协同办公:上海贝尔阿尔卡特MyTeamwork/8628MMIC多媒体会和8683VMS语音消息
*客户互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8688MRF
*与现有的设备整合:MSExchange、MSLCS、PolycommMCU
这套方案将使得该邮政企业能够从目前的一个离散的的基于传统电话网络迁移到综合、经济的并且具有多媒体业务能力的IP解决方案,从而最好地满足了这家邮政企业客户的需求。
为运营商带来的价值
首先,我们的托管式通信解决方案帮助该电信运营商成功地争取到了这个重要的的企业客户(员工总数达15万),不仅增加了电信业务收入,也为将来向这个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创造了前提条件。
其次,我们的托管式通信解决方案让该电信运营商跟上了最新的技术进步,不仅仅是VOIP的提供,还有其它基于IP的托管式通信业务,如综合的语音、数据、视频的服务、协同办公等。
最后,赢得这个合同之后,该电信运营商可以将这种托管的业务模式拷贝到其它企业客户,包括中小企业。这种全新的概念被称作是“企业网市场三重播放”,包括无限制的接入(固定和移动);通信服务(VOIP、IPCentrex、IPPBX和呼叫中心);宽带VPN和内联网(互联网、内联网、协同办公和消息);IT服务(外包和Web应用)。这种全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理念让该运营商在与其它运营商竞争中处在了有利的位置。
给最终企业用户带来的价值
首先,我们的托管式通信解决方案是一个针对该邮政企业具体状况而量体裁衣设计的,最限度地保留了现存的ICT相关基础设施和发挥其价值
一、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对宽带反垄断问题的基本观点
信息化发展实践表明,存在着“宽带鸿沟—宽带垄断—宽带改革”的逻辑,其中,宽带鸿沟是“症状”,宽带垄断是“病根”,宽带改革是“药方”。
垄断运营商滥用其宽带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排挤宽带零售市场竞争对手的行为,已经造成不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明显后果。政府反垄断执法部门启动宽带反垄断调查理所应当,我们期待着调查结果能够约束垄断运营商的垄断行为,更希望此次调查对电信市场和信息化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关于国家宽带战略,我们认为,克服宽带鸿沟,离不开增加宽带投入,但克服宽带鸿沟,也不能仅寄望于加大建设投入,不能仅寄望于宽带垄断者的觉悟,在宽带批发的源头引入竞争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引入更多市场化的竞争主体,也是增加宽带投资的一种方式。
广电网是未来中国宽带竞争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所拥有的入户有线电视线路,是解决用户驻地网的自然垄断一种很好的手段。但是,广电系统自身改革明显滞后,是阻碍他们成为有效的宽带竞争者的重要原因。此外,广电领域的垄断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通过政企事的分离、通过引入竞争来解决。
宽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然而,宽带改革的具体方案是见仁见智的,需要深入研究,乃至必要的争论。我们并不认为把电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分切给广电网是可行的和最理想的方案。
二、在反垄断研究平台上开展电信改革方案开放式讨论
信息化研究中心建立开放的反垄断研究平台,在平台上,围绕宽带产业革命,开展电信改革方案、三网融合改革方案的讨论,大家各自提出不同方案、不同观点和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目的在于站在国家战略和电信产业改革发展的高度、站在广大消费者的角度,推动决策、提供参考。
平台是基础,代表中心的正式立场;在平台上提出的各种改革方案和建议,均为个人意见,不代表中心正式立场。
中心反垄断、推进电信改革,基于社科院超越部门利益的客观立场,中心就反垄断问题召开多次座谈会,邀请各大部委代表参加,公开听取电信、广电、电子等各领域专家正反两方面意见,“10.20纪要”为参会各领域专家共同意见。中心《宽带瓶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瓶颈》课题,从采集取证、分析数据、开展课题研究、征求意见,到上报成果,程序规范,不存在小报、代言媒体和娱乐媒体所臆测的“阴谋”、“阳谋”。研究中心籍此声明,一些媒体中有与此不相符合的有关报道,均以本中心发出的声明为准。此类媒体以特定目的所进行的不实报道以及对公众造成的混乱,应由这些媒体自已负全责。
1、反映反垄断平台基本主张的“10.20纪要”
纪要全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互联网接入与电信垄断”学术研讨会纪要》,是一个专家意见综述。纪要根据2010年10月15日中心主持召开的“互联网接入与电信垄断”学术研讨会记录整理,并由研究中心汪向东主任于2010年10月20日审定后,按惯例报送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各大部委及相关部门。
纪要的核心是五点建议,如下:
(一)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立即责成中国电信先停止清理行动
(二)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责成垄断运营商立即停止价格歧视、差别待遇的垄断行为
(三)建议及时调整网间结算的结构与政策,增加国家交换中心(NAP)点的互联带宽,降低网间结算价格
(四)建议电信行业主管部门明确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开放政策,将“穿透流量”合法化,进一步扩大电信业的开放与竞争
(五)建议国家反垄断法行政执法部门以此为契机,启动电信市场的反垄断调查
2、平台相继推出的三个方案
平台推出的各个方案,由中心成员及参与研究成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但均不代表中心正式立场。各种方案根据“10.20纪要”精神,从不同角度对电信改革方案的思路进行探讨、设计和论证。
1)第一方案说明
第一方案是一个将ISP与IDC相剥离的方案。由课题组研究成员提出,以《第五次电信分拆与重组方案建议》为题,署名“高红冰”,全文发表于《互联网周刊》(2011年3月5日)。
在该方案建议中,考虑到国家三网融合推进中的难点,提出将电信、联通和ISP和IDC业务进行分离,进行改革,主导思想是分业经营,推动移动(铁通)与广电进一步合作,促进广电系统更快地融入互联网中来,参与宽带市场的竞争,即所谓打造中国宽带市场竞争的“第三极”。
分拆重组的具体方案主要内容是:“参照英国电信集团2008年将数据中心业务进行分拆,出售给HP的成功做法,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数据中心业务分拆出来(目前拥有的近10万个数据中心机架,超过60亿的年收入),这些内容不再属于电信、联通自已拥有的资源,解决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上没有内容的问题。”
由于该方案中有涉及将电信、联通IDC业务打包交由广电的有关内容,媒体即臆测此改革方案是广电授意所为。信息化研究中心特此申明,中心该课题研究从未受过广电方面授意或资助,方案中的观点和建议仅为推进电信改革方案的深入探讨之用,在此一并澄清。
同时,为避免媒体再次望文而生歧义,特重录公开见报原文如下:
“关于分拆出来的数据中心的归属问题,可以采用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交给有IT背景的民营企业去运营,特别是那些正在发展云计算业务,亟需数据中心资源的民营企业;第二种是交由广电来运营,数据中心是当前制约广电在三网融合业务上发力的软肋,正是广电亟需的资源;第三种是由电信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来独立运营,从而摆脱体制的限制,在运作上更加灵活,也更加市场化。”
2)第二方案说明
第二方案是一个骨干网运营体制加强竞争和用户驻地网实现网业分离的方案。核心内容是建立“独立第三方非主营交换中心”,引入骨干网竞争;同时通过网业分离,在“最后一公里”引入竞争。该方案由中心课题组研究成员提出,署名“国平”在本期《互联网周刊》上发表。
前提是假设IDC方案(三网融合)在现阶段不可行。政策隐含的是这样的含义,如果广电不进一步实现政企分离、打破行政性和政策性保护下的垄断,其拥有电信骨干网参与宽带市场竞争,对竞争者即不公平。
广电没有完成政企分离,打破垄断,是这一具体方案在现阶段无法着手操作的主因。一方面,方案提出后,广电没有显示出积极推进自身改革的意愿,使这一试探方案显得一厢情愿;另一方面,这一具体方案一旦实施,客观要求广电政企分离,打破垄断,回到三网融合正轨,广电是否愿意实现台网分离,将网络部分拆出来置于广电系统之外,归给市场,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
在此背景下,第二方案采取将电信网、广电网与互联网等三网融合搁置,仅定位于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进行设计。当然,这一方案并非排斥广电,也同时考虑了将下一步实现台网分离后的广电网。
爱立信专家在现场演示众多创新硬件、软件和服务解决方案,包括5G、LTE、云、IP、网络虚拟化、大数据分析、OSS/BSS和电视与媒体技术等,这些解决方案将提升数字化体验,助力一个所有能够受益于连接的事物都将彼此连接的网络社会成为现实。
5G实现突破
尽管目前5G标准尚未创建,且要到2020年左右才能实现商用,但爱立信已经展示了5G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对于用户和机器类通信中广泛采用5G技术至关重要。继爱立信5G无线测试床实现业内最高5 Gbps吞吐量之后,爱立信又迎来两个全新的技术里程碑:5G-LTE双连接(5G-LTE Dual Connectivity)和5G多点连接(5G Multipoint Connectivity),并在2015年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进行了展示。
爱立信最新的5G无线测试床的创新体现在室内外移动设备与无线接入网之间的交互,包括:
5G-LTE双连接:5G移动设备在LTE和5G无线接入网覆盖区域之间移动,与这两张网络建立并行连接,然后再进行网络无缝切换。5G-LTE双连接将支持5G网络为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提供多标准和多频段支持。
5G多点连接:5G移动设备并行连接两个5G基站,通过多个下行数据流提高比特率性能,同时提高信号强度和弹性。5G多点连接将成为支持包含宏蜂窝和小蜂窝覆盖的多层网络的关键。
5G技术将影响整个移动网络及相关的生态体系,从终端设备到无线接入、IP核心网、云计算。从无线接入的角度来看,5G将包括现有LTE技术的演进,并将增加新的无线接入技术,通常在更高的频率上实现接入。不同频段、技术标准和网络层的紧密互联互通对于确保数十亿互连设备、机器和事物的无缝连接,以及支撑用户、商业和工业应用至关重要。
爱立信高级副总裁兼无线业务部主管Arun Bansal表示:“爱立信5G无线测试床是技术创新与实现的完美体现,反映了爱立信对领导5G技术发展的承诺,在这里,我们测试并突破了移动性为社会带来变革的极限。”
无线领域
展会上爱立信推出了全新的无线系统,此无线系统是一个革命性、设计前卫、模块化的移动网络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提高手机用户的应用覆盖。爱立信无线系统基于爱立信多核基带架构,提供业界领先的性能,助力运营商迈向5G发展道路,同时大幅减少能源需求、站点空间和安装时间。现网演示爱立信的LTE独特性能体现了其领导力:
Psi覆盖,可经济高效地为下一个30亿移动宽带用户提供连接。
单基带TDD-FDD载波聚合提供业界领先的性能,借助全球首个纯软件、后向兼容的基带升级来实现此性能,支持运营商仅通过软件升级来增加他们网络的TDD覆盖范围和容量,该载波聚合功能在Networks Software 15B中提供。
LAA是4.5G技术,它整合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后,可提升智能手机用户的室内应用覆盖。
采用世界领先设备商的最新产品,演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互联互通。
管理服务
爱立信还演示了如何使用网络运营商中心(NOC)来代表运营商管理世界各地的网络。NOC在无线接入网可用性、丢包率和会话激活时间等方面拥有骄人的技术措施,但在监控语音、网页浏览和视频流媒体等服务质量方面效果不太显著。今年,爱立信将首次演示它如何使用服务运营中心监控服务质量。
OSS/BSS
凭借运营支撑流程即服务的理念,无论爱立信何时签约来管理运营商的网络,它所用的工具和流程的产品组合现在都可以服务形式提供给运营商。运营支撑流程即服务支持以服务形式提供OSS/BSS工具,有助于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并减少客户的投资需求。此外,爱立信将独特的计费和电信专业知识的完美结合,包括: 开箱即用的费率方案、灵活性、计费、忠诚度奖励和商业情报。
电视与媒体
此次,爱立信还推出了创新的基于云计算的下一代付费电视平台,提供全球最敏捷的电视体验。
爱立信媒体分发网络是一个在固网和移动网络上交付管理和未管理内容的单一的纯软件解决方案。这一全新的解决方案利用最新的云和虚拟化技术,发挥业务助推框架的作用,实现更高的网络效率,增强体验质量和增值服务。
Cloud & IP
新款爱立信路由器6000系列也在展会上得以亮相,该系列产品结合无线和IP传输,紧密集成爱立信无线系统和爱立信网络管理器,并提供高容量和集成的SDN功能,还为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展示新款爱立信虚拟路由器。
同时展出的爱立信云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堆栈解决方案,可处理跨多个行业的各种工作负载,为5G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展示面向NFV的“实时”云执行环境,基于OpenStack的虚拟化网络功能,面向混合云的策略驱动的PaaS,云环境中的数据完整性,数据中心硬件和包括规划和执行的云转型策略。
另一热点是WiFi呼叫,利用这一技术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通过WiFi与LTE语音进行无缝互联互通。
行业与社会
面向行业与社会的知识管理方面,爱立信以智能交通为例,演示“面向行业和社会的知识管理”,体验如何借助自动化和知识管理处理货运列车运输的案例。
海运ICT云是一个典型的管理云解决方案,可连接海上船只和岸上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可包括管理船队,监控发动机和油耗,监督航线和导航,并确保船员的身心健康。
在本届CCBN上,众厂商都推出各自的网络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网络双向改造、承载网升级、骨干网建设等方案成为展会热点。众多厂商针对复杂的广电网络现状提出的方案各具特色,技术主张也不尽相同。
在双向网改方面,《通信产业报》记者注意到,PON+EoC、DOCSIS系统和FTTH这三种广电宽带建设方案都有厂商在推广。
虽然已经意识到EoC在性能和可演进性上的瓶颈,但是由于其是目前双改项目中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方式,一些厂商仍将此类产品做了重点展示。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参展的EoC产品品类更加丰富,功能的全面性也有所提升。
考虑到持续演进等因素,部分厂家主张一步到位,以FTTH的方式进行双向网改,凭借与电信运营商相同的技术参与到全业务运营的竞争中去。展会上展示了常见的FTTH建设方案,主要有双纤三波、单纤三波等,可实现广电对电视、电话以及数据的全业务运营。
此外,更多厂商主推DOCSIS系统。以华为最新推出的“第二代小C”产品为例,PON口下挂的单个CMTS设备已经可以达到1.6Gbit/s的带宽性能,可以视需要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服务。据了解,DOCSIS设备的底层芯片主要由Intel和博通两家实力IC厂商提供,他们也携各自产品方案亮相本届CCBN,这也给行业发展DOCSIS增添了信心。
随着视频点播业务、宽带业务、融合增值业务迅猛发展,能否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种业务需求是广电建设改造承载网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此,厂商带来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主张VoD承载网与数据承载网完全双平面方式建设的,亦有主张多种业务、多核心融合的综合承载方式建设的,但主旨大体相同,就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部署方案,毕竟各地广电的网络基础差异很大,业务模式与目标也不尽相同。
业界普遍认为,广电若要真的成为宽带管道运营商,则必须要实现双向通道与网络资源链接,租用电信运营商网络并不是长久之计,广电做强自己的骨干网并获取宽带出口是必由之路。本界展会上传送网领域的实力厂商向行业展示了最新的OTN产品,广电需要用100G替代老旧设备,才会具备和电信运营商一争高下的实力。
广电云:迈向全流程话服务
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之下,广电云的机会在哪里?纵观广电行业的发展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从单一视频业务到信息综合业务,从信息孤岛到省网互联互通。传统的广电系统建设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个个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叠加,而在互联网趋势下,云平台建设的整体架构、规划以及落地都是今年CCBN讨论的重点所在。《通信产业报》记者注意到,全流程化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正成为广电转型加速的最明显的信号。
从CCBN上展商展示重点可见,广电迈向云计算的步伐正在逐渐跟上互联网时代的速度。广电行业整体IT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构建广电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效率和安全两方面考虑,广电网络的云计算实践过程是一步步逐渐推进的,从单独的业务系统、应用系统的云化,到今天,从“云端”到“终端”的云、管、端整体解决方案,纷纷亮相,全流程化的云计算部署将加速推进。
广电运营商作为内容制造商,在内容制造、生产以及内容分发,同时降低成本等方面,云计算都是最佳选择。在本届CCBN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的主题得以凸显,针对电视台、广播电台、传输公司等针对广电系统细分用户的系列解决方案将广电行业所擅长的内容制作和互联网平台的用户体验深度结合。
华为、阿里云、联想、思科、中兴以及众多厂商均带来相应解决方案,华为面向多业务的广电云媒体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面向宽带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移动互联网,为广电提供承载IDC业务的共有服务云以及承载视频业务平台的视频专有云服务;融合媒体云桌面则提供融合的存储资源池、虚拟制造云平台等服务,提高内容制作及分发效率;联想带来广电全媒体云平台为业务整合提供灵活、安全、易用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思科重点展示了基于云新一代数字视频解决方案;还有阿里云展示腾讯媒体服务云平台,包含新闻快编、炫云微电视、创享新闻云服务、凌云精准广告服务等系列增值服务以及多厂商提供的针对4K高清视频的图文制作平台等。形形的服务依托全面的云计算建设和运维能力,以信息化技术构建统一的内容的平台,融合广电行业的专业应用系统,为广电面向全业务运营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广电运营商作为视频服务的提供商,加速应用上线与业务部署,盘活现有的机顶盒等资源,解决广电运营商各种品牌终端碎片化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云的部署来解决。例如,思科展示的协作视频云解决方案实现可视化智能运营;视博云科技全流化平台实现云端服务器与终端实时同步操作控制;智能云电脑、云电视、多媒体云终端等服务模式为广电服务提供网络能力、视频解码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基于云计算部署,前端业务系统能够快速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客户端硬件要求降低,这些都将大大提升广电网络增值业务的服务及在网终端的利用率,增加营收水平。
可见,在面向全业务运营转型的过程中,开放式的云平台方式将为广电从资源层面、能力层面、应用层面等带来更好的生产和收入模式。
广电CDN:“联邦模式”获追捧
在“三网融合”的背后,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正朝着宽带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为了让优质的节目内容进入千家万户,提高用户体验,建设融合多种视频业务,CDN从去年起被广电人士大密度提及。
相比于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拥有丰富的内容业务,有线电视网络的全覆盖也积累了丰富的入户资源。但在优势的背后,广电宽带网络由于历史原因,更多“各自为政”,与电信运营商相比缺乏竞争优势。随着国网的成立,全国共建CDN成为一种可能,而此次CCBN上,相比此前独立的封闭网络建设模式,众厂商对于全国“联邦模式”提供全网服务能力的倾向尤其明显。
为了助力广电全国一张大网的建设,提供国家级分享交换和实现各省间的互联互通等服务的“CDN联邦”解决方案在CCBN上成为热点之一。
思科、数码视讯、同洲电子等均重点展示了“CDN联邦”类的解决方案。通过将全国的CDN投资整合在一起,按照CDN自治域的一定规则构成协同工作的CDN联邦,建立基于内容分布和网络负载的智能调度,让各省的内容库及流量通过国家级CDN进行分享及交换,提供跨省的视频服务并且分配收入。同时,弹性互联网CDN解决方案引入云计算概念,只要有云计算平台以及在适当网络节点有足够计算容量,就可以任意增减CDN节点及承载能力,为全网的互联互通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弹性。
另一方面,广电网络运营商在CDN建设中面临着高昂的带宽成本以及OTT视频业务带来的带宽压力。在自建CDN和分布式缓存系统之间,广电运营商仍存在很大疑虑。
面对这种困境,此次CCBN上出现了融合了CDN和缓存功能的解决方案,来切实解决广电运营商的痛点问题。例如,在中兴展示的CDN解决方案就在一套系统上实现了CDN和iCache的功能,在满足广电发展自有视频业务和宽带业务运营需求的同时,提供了安全保护机制及质量监测机制,可实现可管可控的差异化服务和精细化运营,这种模式的服务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折中的选择。
无论从降低成本还是从服务质量的角度来看,引入CDN对于广电网络势在必行。随着CDN国家标准逐渐建立以及全国广电“联邦模式”的建设展开,全国互联互通或许指日可待。
OTT应对:从堵到疏
在OTT大潮汹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OTT冲击成为绕不开的命题。从政策限制到181号文解禁,从2012年CCBN组委会明确表示展会现场不得宣传、展示没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颁发序列号,与合法集成平台对接的互联网电视接收终端,到DVB+OTT成为厂商展示的重点。广电对OTT从堵到疏的转变可见一斑。
DVB+OTT已经成为广电运营商和厂商的共识,在CCBN2015智能终端与OTT论坛上,搜狐家庭娱乐事业部总经理肖轶表示,在用户被其他终端分流的趋势下,只有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广电运营商才可能重新让用户回归大屏。歌华有线副总经理罗小布曾直言,运营商不要用行政手段设任何门槛,让老百姓自由选择,要拼的是服务。他表示,有线电视的OTT就是OTT互联网、OTT移动网,把有线电视内容通过互联网/移动网传到手机终端上。
在今年的CCBN展上,DVB+OTT仍然是厂商的展示重点。众多厂商不仅展示了DVB+OTT的解决方案,其智能终端产品也吸引观众驻足。同洲、银河电子以及赛科电子都展示DVB+OTT机顶盒,与OTT盒子相比,体积更大一些;DVB+OTT盒子除了增加了一个信号接收的线外还增加了一根数字电视接收的接口线。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是与广电运营商合作推广,DVB+OTT盒子较OTT盒子的落地快。
在数码视讯展区,融合DVB与OTT的视频平台方案已经在广东省网、内蒙古省网、天津泰达以及甘肃敦煌等地应用落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以天津泰达的项目为例,融合了传统Cable与IP两种网络开展多终端新媒体业务,兼顾不同网络和不同终端。
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马志鸿(Mats H Olsson)强调,现今的国际运营商,无一例外地在数据业务中寻找业务发展的机会。媒体产业和通信产业的结合,造就了最流行的移动业务,Mobile TV 和 移动音乐业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新业务不仅为电信行业带来新的收入,同样也给整个媒体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不少唱片公司发现,他们在收费下载中获得的收益已经开始超过CD唱片发行的收入。
此外,目前移动电视已经成为新媒体业务的关注焦点。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技术是完全基于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电视解决方案,可帮助运营商节省投资,并部署可完全管理控制的全新业务。这些新的业务是运营商必须要关注的,也将是他们增值的来源。
研讨会上,爱立信进行了基于IMS架构的多媒体话音(IMT)应用演示,营造出了一个真实而精彩的移动办公环境。基于IMS架构的IMT应用可提供满足现代企业办公环境下多媒体融合的通信需求:从单纯的VoIP到多媒体通信(语音,视频,呈现,即时消息)乃至全面的IP Centrex、话务台、移动办公、统一信箱、呼叫中心、会议及办公协同、办公软件/Internet浏览器集成等丰富功能,充分展示了IMS所具备的商业部署能力和其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
基于IMS解决方案,爱立信实现了众多新的多媒体应用,包括weShare(语音和多媒体共享业务)、Push to Talk(一键通业务)、IMS多媒体话音业务(IMT)、IMS Messaging(IMS 统一消息) 、IMS 视频电话、IMS业务开发工作室等。爱立信还拥有基于开放式标准接口的IMS终端开发中间件(IMS Client Platform)与手机芯片平台解决方案(EMP),协助客户快速推出定制手机终端或其它客户端。爱立信所提供的端到端IMS解决方案有助于运营商面向市场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多媒体产品和服务。
在发展3G上,爱立信经过了一个进退的过程。马志鸿表示,爱立信在一年前开始把3G重心放在WCDMA上,在CDMA2000上不再投入过多的精力,这是因为CDMA2000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爱立信在这方面不能达到像WCDMA市场那样的领导地位,而且整个CDMA2000的市场份额还将会下降20%。
中华网精准把握职业需求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