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既然你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你也就选择了终身学习,也只有不断的学习,你才能进步,才能源源不断的为学生输送新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本学期我在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一些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有意义的书籍如:《给教师一百条新建议》、《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诊断》《百科全书》等等。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并有了一些收获。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及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中考试题的命题原则及发展方向,了解到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听了一些权威教师的公开展示课,以及专家的点评课,收获颇多。在组内备课过程中,能够做到认真研究教学教法,认真备学生,向45分钟要效率,从课堂的效果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多听课,多请教,取长补短。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专业化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确立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例如去年教师节,学校领导班子一大清早就站在学校门口迎接老师,给每位教师送上一束鲜花和一张贺卡。特别是这张贺卡,是我因人而异、花费了一番心思写成的,在送上祝福与问候的同时,结合他的工作情况或赞美其敬业精神,或肯定其教学创新,或称赞其教育智慧,让老师们感到付出的点滴汗水都被学校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再如,我校推出了“情绪假”,即教师身体不适导致心情烦躁或因家中有事情绪焦虑时,可申请调课,也可请半天假,以“给心情放个假”。“情绪假”让人放松心情,调节情绪,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从事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融洽干群感情,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悄然生长。
建立一种机制――发展性评价管理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应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关注双向互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校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即“五项指标,三个结合,三个版块”。 “五项指标”包括职业理想、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行为,这是评价内容;“三个结合”, 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这是评价方式;“三个版块”,即第一块是“现在在哪里?”,指教师在群体坐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带有安置性或诊断性;第二块是“可到哪里去?”,即指出“最近发展区”,带有导向性或启发性;第三块是“怎样到达那里?”,即今后发展的步骤、条件和方法,带有发展性和激励性,这是评价结果。
通过评价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是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
搭建一个立体平台――多渠道多层次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一)加强各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校本培训,增添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国学经典是我校校本培训的特色。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陶冶高雅的情操,“品读国学经典,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培训活动自2006年就正式启动了,规定了必读书目,并定期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关注教师成长的专业化程度
我校一直坚持“请进来”指导,“走出去”学习的做法。学校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型教师来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师的业务成长,请兄弟学校的同行们来校经验交流,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常常提供广大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教科研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这里所说的教科研一体化是指:站在教师既是教研者,又是科研者角度上,把教师的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融为一体,让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和在研究的目标上互补,在内容上一致,在方法上协调,在管理上统一,从而实现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而课题就成为了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的纽带,成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
(三)分层培养,教师成长引导精细化
我校在进行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实践中,始终将教师的分层培养作为一个研究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专业发展”的原则,根据处于不同发展时期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精心研究,对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实施了教师分层培养,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承载教师专业化成长
为让教师学会反思、乐于反思,我校总结出教学反思的几个有效途径:①把自己作为学生设身处地来反思教学;②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反思教学;③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回顾来反思教学;④通过学生的意见反馈来反思教学;⑤通过教学效果来反思教学。学校为教师反思性教学提供制度保障、理论引领与支持,建立反思性教学制度。
(五)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足迹
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个人条件和特点,确定个人专业发展需求方向,制订个人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并以年级组、学科组为主,对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对教师个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关键词:教师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缄默知识;访谈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教师知识已经成为了教师教育领域内一个比较热门的词汇,笔者主要结合此次访谈以及自己的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理解,从五个部分来进行展开研究教师专业知识。
一、 教师专业知识分类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也正是这三个部分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研究中开始较早的一个研究领域,但是迄今为止,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不同的认识。
在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中,较具有影响的当首推舒尔曼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舒尔曼持有教师要强调理解和推理、转化和反省这一教学理念,他认为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把他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表征形式才能使得教学取得成功。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教学法知识,特指超出学科内容之外的有关教室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策略;(3)课程知识,特指掌握适用于教师作为“职业工具”的材料和程序;(4)学科教学法知识,指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5)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6)有关教育脉络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7)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
舒尔曼认为在上述知识范畴中,学科教学法知识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确定了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知识群,体现了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科的整合,是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师的不同的一个知识领域。
有关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分类还有很多,笔者就具有几个有代表的研究制成表格,归纳如下:
研究者教师的专业知识分类
艾尔伯兹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环境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知识①
伯利纳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法知识;一般内容知识②
斯滕伯格内容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具体的,非具体的);实践的知识(外显的,缄默的)③
舒尔曼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知识;有关教育情境知识;其他课程知识④
格罗斯曼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境知识;自我的知识⑤
考尔德黑德学科知识;行业知识;个人实践知识;个案知识;理论性知识;隐喻和映像⑥
申继亮、辛涛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性知识⑦
傅道春原理知识(学科原理、一般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将原理运用到案例的策略)⑧
谢维和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术⑨
林崇德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⑩
甄德山教育理论知识;所教专业科学知识;普通文化知识B11
默里广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知识B12
下面我们从笔者做的访谈中其中的一个片段为例来简单说出笔者自己的想法:
您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合格的或者优秀的?
老教师:“我认为首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吧,必须懂要教学生什么和怎么教,其次我觉得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吧。还有就是告诉学生怎么学的更好,去怎么提分数吧”
入职前新教师:“我认为和学生成为好朋友,对学生没有伤害的老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是教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吧,或者说是教法吧比较重要。”
从上述访谈的片段是中,笔者总结到新老师与老教师的联系就是都比较重视学科的专业知识,必须做到你想要教给学生一碗知识,自己就必须有一桶的知识,甚至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河。区别就在于老教师比新教师有更深远的看法,必须有一些实践性的知识做动力,新教师更注重和学生的关系,还停留在一般的显性的知识层面。
无论怎么样这都包括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实践性知识和非显现知识即缄默知识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这两方面的知识来做一个阐释。
二、 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和理论性知识相对立的,而有关实践性知识到底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或认识。在国外的研究中,代表人物是杜威、舍恩和波兰尼,杜威的“做中学”、舍恩的“行动中的反思”和波兰尼的“个体知识论”等。但最早对实践性知识进行研究的是艾尔贝兹,艾尔贝兹通过对中学教师莎拉的研究总结了实践性知识是:“突出了教师情境的行动和决策取向的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知识理解为对情境反应的一个函数”,并把它界定为教师以其个人价值、信念统整他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依照实践情境为导向的知识。[1]另外的国外研究者康纳利和克兰迪克认为实践性知识更多的是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他们认为,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存在于教师以前的个人经验中,存在于这个教师的现在的头脑、身心以及未来他的计划和行动中,他们认为对任何一个教师来说,实践性知识是有助于教师个体重构过去与未来以至于现在的生活中的。在笔者访谈过程中,笔者进行追踪访问,当问到您怎么理解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时候,新教师和老教师都认为就是教师个体在生活中的得到的知识然后运用到教学上的,他们的回答就比较符合康纳利和克兰迪克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观点。
国内的对这方面有研究的有林崇德等人和陈向明等。林崇德等人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更具体的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2]另一代表人物陈向明则侧重从作用这一角度将实践性知识定义为一种认识或者信念,她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3]笔者认为艾尔贝兹和陈向明比较强调信念在教师实践性知识中占得比例,而康纳利和克兰迪克与林崇德等人比较强调教师的个人经验。笔者更偏向后者笔者以一个在教育行业没有多少经验的教师来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个人在生活实际中得到的知识,而这个知识是课本没有告诉我们的,但是对我们教育教学有帮助的知识,就可以称之为实践性知识了。
三、 缄默知识
下面是访谈时的一个问题及其回答:
您认为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您的哪些知识对您最重要?
老教师:“我感觉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最重要,还有就是语法的知识对我比较重要,只有具备这些基础知识,我才可以给学生解释他们的疑惑。”
新教师:“我觉得应试技巧吧,咱们现在还是没有彻底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我觉得一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对我的授课比较重要,但是有时候给学生讲英语题,我自己选对了答案,却不知道怎么给学生解释,所以我感觉英语中语感挺重要的。”
从上述访谈中笔者总结到了另外一个特别重要但是新教师可能还不太重视的教师专业知识,那就是教师的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其实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是近几十年才兴起和重视的。缄默知识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来的,1958年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 [4] 缄默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立的。缄默知识是无法言传或者不清楚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如波兰尼在对学习技能性活动进行分析时指出,初学骑车的人即使被告知保持平衡的规则,反靠这些规则他是无法学会骑车,因为这些规则无法代替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只通过身体化活动的参与才能被个人所默会的掌握。[5]就像最早研究教师专业知识的舒尔曼的分类中,仔细观察其中大部分的知识属于都属于缄默知识,有学者把缄默知识分成六种类型即: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认知、教师人际沟通知识、教师的情境性知识、教师的批判、自我反思知识以及教师的策略性知识。笔者也认为教师的缄默知识在某些情境下比显性知识更重要,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听讲座、阅读文档杂志等学到,缄默知识则在教师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明白,所以把教师的缄默知识显性化也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缄默知识特别的重要,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缄默知识可以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从笔者做的访谈记录中可以看到,缄默知识会随教龄和教师的经验的积累而增长的,同时也是通过教师的课后反思渐渐形成的。
四、 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的联系
笔者经过对自己所做访谈记录的总结以及总结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的一些共同点。
(一)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和动力。前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类别再不同也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都认为教师在进行个人的专业发展的时候这两种知识都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虽说这些可能我们有时候看不到,但是却都可以转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二)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都是教师专业知识特性的体现。教师专业特性有四点,分别是: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缄默性。这两种知识就是在一定情境下作用与个体身上,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一个学生英语成绩好或许原因就是喜欢这个英语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将自己的缄默知识显性化,同时将个人实践性知识运用到教学中。
(三)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都是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比如实践性知识可以转化为理论性知识,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信念、价值移植到学生的身上,发展成一些正能量的理论;缄默知识可以转化成显性知识,缄默知识显性化的途径可以是多多反思,将自己反思总结应用到课堂中,真正成为提高教育教学看得见的知识。
五、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途径
(一)重视教师的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反思的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可以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反思个人经验、反思教学理论、反思听课记录等等,当然反思的时候必须方法正确,反思不是简单的做笔记,写日记,关键是反思后产生变化,产生行动上的变化。反思可以将教师经验中的一些隐性知识转为显性知识然后接着反思就可促进显性知识,最后促进自己的知识的专业发展。
(二)尽可能的走出自己的“世界”,多考察、多听课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需要,这里指的交流主要指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如果条件允许出国考察也是一个不错的提升教师知识专业发展的机会。通过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国与国的交流,能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外面优秀的教师的一些知识经验,这些教学知识与经验蕴涵着学校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还包括讲课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是教师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综合体。因此,通过这种交流可以促进各个教师团体的发展,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反过来对教师本人也有好的提升作用。
(三)随时准备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到心中有“爱”
优秀的教师心中要有爱,爱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教育工作的动力,也是教育智慧的根源。爱学生然后爱知识,优秀的教师要想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就必须践行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开展。作为英语教师,不管是即将入职还是已经成为老教师的,都应该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情境和关于学生的知识,一个教师没有掌握好与自己教学有关的所有知识,是很难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这也证明了一个教师为什么不仅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懂得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东西。
小结:
教师专业知识分类各不相同,但是都共同强调了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们作为后继者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丰富教师专业知识这一理论的发展,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邹斌,陈向明.教师知识概念的溯源[J].课程.教材.教法,2005,6
②⑥⑧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③④⑤⑦B11B12教育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⑨⑩熊宜勤,宋风宁.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特征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
参考文献:
[1]ElbazF.TeacherThinking:AStudyofPracticalknowledge.London:Croom Helm.
[2]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8.
[3]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工作总结
我校是新建校,19位教师中有15位是90后,面对这群曾被社会贴上“个性张扬”标签的90后,辽小就是他们专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为了充分发挥这群90后的结伴、协同、互通、互助作用,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新教师队伍,我校将具有共同愿景和共同发展需要的教师组建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促进新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一、多元学习,调动教师内驱力
1.心灵宁静,爱岗敬业,筑牢精神乐园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阳光、活力、创新是这群90后独具的时代特色,但面对复杂的教育现象尤其是繁杂的教学任务、调皮好动难以管理的学困生等问题时,这群90后往往会浮躁、缺乏耐心甚至难以应对。所以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入职后的首次宣誓、师德活动月系列活动、观看优秀影片、过好第一个教师节等)对他们进行师德教育,使他们在继承和发扬职业传统美德的同时,让自己的学识、能力、仪表,特别是教育观念上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在育人的同时,不断地“自育”,重塑21世纪教师新形象,筑牢各自的精神乐园。
2.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提升素养促内涵
读书是每个人成长的最佳途径,除了统一必读书目《教育文摘》《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外,我们根据90后的个体独特性,改变以往统一书目、统一阅读的旧习惯,让老师们自己提出阅读书目,书目种类繁多:有提升专业水平的、有励志的、有陶冶情操的、有家庭情感方面的等等。然后开展自由组合式的读书杂谈活动,建立个人文集,每月进行好书推荐和观点分享。
3.对话专家,思想碰撞,拓宽思路亮心灯
专家的引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与专家对话是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特色,通过专家对教育理念的前瞻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和评价,进一步帮助教师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论内涵和教学思想。学校先后聘请华师大戚业国教授、刘启辉、高卫星、周莉、王莉莉、区市教研员、区督导室等各级专家来校讲学、指导。
4.教师合作,多彩学习,资源共享齐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龄、不同经验、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引领、交流、合作学习(青蓝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双导师制、外出学习汇报、骨干教师经验交流、基本功练习等),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使教师在各自的发展领域上更加明晰方向。
二、强化研修,激发教师成长力
校本研修是学校立足自身发展实际,通过实践、反思、研究、再实践为特征的研修活动,是一种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
1.潜心研究,勤于写作。学期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个人学期重点工作计划、个人学期小课题研究计划,并组织老师基于校情、学情、班情等开展校本研修(语数英音体美均有学科课题)。学期末教师要梳理、总结自己在这一过程获得的感悟、收获以及存在问题,记录宝贵的数据和各种影像资料,形成第一手文字资料,促进教师研究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一年来,有两位老师的文章在国家级、区级刊物发表。
2.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小讲台呼唤大教师,教师的真功夫永远在课堂。学校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20节,并通过推门课、亮相课、成长汇报课、视频案例反思课、一人一精品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名师引领课、模拟课堂等多种形式,丰富和开放课堂教学。既研究教师又琢磨学生,师生共同触摸教育,促使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其大量的积淀由“内化”转变成含有更多精彩的“外显”,有朝一日,红日喷薄。一年来,有1位教师获得省、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有3位教师获得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有10人次的教师获得区公研课,截止到目前新校启用后分配的八位新教师,有7位已经取得区研究课资格。
3.善于反思,再登新高。回顾是最好的反思,交流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随时记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的所思、所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每学期末都会进行期末工作总结交流会,全面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各项工作,通过总结成绩、审视不足,为各自发展、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而砥砺前行。
每学期的总结,既是对共同体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也是对下学期工作做成部署与安排,理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识。在今后的教研教学实践中也将不断锻造自己,不负韶华,筑梦前行。
三、精彩展示,扩大教师影响力
关键词:英语教师;知识;素养;专业化发展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端于美国的教师专业化运动起初是教师行业寻求提高其教师地位的举动。后来演变成自身寻求加强从业者素质、提高自主性、促进专业发展的国际运动。(刘学惠,2005)自此,教育研究基本上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钟启泉(2001)指出,课程改革对教育界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和结果。从世界教师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力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可以提高我国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整体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这种教师教育观无疑是我国英语教师教育追求的方向。外语教师在教育领域中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已经具备了教学工具—语言,而外语教师不同,语言不仅是他们的教学工具,也是教学内容,并且他们要在学生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传授语言。(邹为城,2008)这一特点决定了外语教师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与发展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没有专业知识何谈专业化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的本质
1、教师无论接受何种与教学相关的知识,都会以他们已有的、来自其教学实践的知识为基础,这些知识将形成一种难以改变的看法称之为“教师信念”。(William & Burden 1997)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个人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每天的实践教学决策。
2、教师的隐性知识支配着整个教学认识活动,起着向导和主任的作用,这种知识对教师发展更为重要,“因为人们能够认知的比人们能够讲述的外显知识更多。”(Polanyi,1957)
(二)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的特点
个人性、融合性、隐蔽性和本地性是教师知识的基本特点。而大学英语教师知识更具个人性、融合性与隐蔽性。由于个人性,大学英语教师知识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片面性及个人知识缺陷,因此借助各种团队协作、社会交流及借助他人经验来发展教师个体才有助于教师知识专业化发展。而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融合复杂性及隐蔽性使得教师教育知识需要了解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接口,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的专业化才会更明确。
三、大学英语教师素养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吴一安研究了优秀外语教师行为特点和决策背后的精神世界,并归纳了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四个维度: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
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对于大学英语教师个人而言,熟练地英语运用能力,扎实的英语语言及其运用知识、宽广的知识面都是教师自身不可或缺的;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而言,能够抓住时机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了解学生需求,并且能够根据学生需求确定和调整规定的教学内容、组织各类教学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大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英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整体教学中所占据的位置及所扮演的角色。
教育事业是每个老师心目中最崇高的事业,以教育事业作为每个老师的终身事业。大学英语教师要有高尚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此同时,教师师要严于律己又要态度严谨,但又不缺乏张扬自己的个性来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要正确。单单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是不够的,我们国家的文化和语言知识更要掌握好。让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了解中西文化、政治、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知识,最后达到培养交际意识、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反思教学是提升老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语言教学方面的老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做随堂记录,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做心得总结,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上课心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总结
在教师专业化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已经从不同方面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教师专业化知识及专业化素养两反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主要的两方面。大学英语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体,也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实施主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正被提到议事日程。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专业化知识与专业化素养两方面浅谈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学校及教师个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学惠,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37(3),2005。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3
[3]邹为城,《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Williams,M.&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Polanyi,M.The Study of Man[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57.
[6]吴一安,2008。外语教师研究:成果与启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