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宣传文化工作要点

宣传文化工作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宣传文化工作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宣传文化工作要点

宣传文化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工作重点和补助方式

(一)举办大型综合文艺演出

计划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镇文艺演出队在集镇的广场举办适合群众休闲时间观赏的大型综合文艺演出。每场演出给予镇文艺演出队补助1000元。

(二)开展文艺下乡巡演活动

年的农闲时段,开展了文艺下乡巡演活动,对于丰富我镇群众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我镇将继续采取镇、村文艺演出队汇演的方式,把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送到各村,镇政府将给予协办村1000元/次补助,今年计划巡演14场。

(三)多区域开展单项文化活动

按照市局要求,今年我镇计划在全镇范围内举办读书知识竞赛、少儿朗读比赛、主持人大赛、舞蹈、唱歌、健身操、篮球、田径、乒乓球等单项比赛,比赛将评出三等次奖,分别是: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四)搞好培训,提高群众综合素质

机关各办所紧密协作,多方配合,完成科普、法制、农技、养殖、卫生健康等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我镇群众的全民素质及生产、生活技能。

(五)新建队伍,举办文艺调演活动

1、2013年各村、社区要加强组织,组建1支文艺表演队,人数不少于10人,镇级对村、社区补助1000元,不足部份由村(社区)自筹,主要用于服装及误工费等。各队今年需排练1个指定题目的舞蹈节目,我镇将举行一次舞蹈比赛,评出三等次奖,优胜队将选送到参加市舞蹈大赛。另需准备1个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节目,参加镇上的文艺调演,节目主要要体现我镇新农村群众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公益文化的宣传,演出内容健康向上,时间计划在9月进行,调演活动也将评出三等次奖。各村、社区要积极组织人员参加镇上开展的其它文化活动。

2、2013年计划新建一支狮灯队和恢复我镇的男子龙灯队。更好的为我镇的群众服务,提高大家对文化的认识,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二、工作要求

(一)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文化工作,发动文艺爱好者自愿参加文艺活动,组建自己的文艺演出队伍。资金将采取市、镇、村补助及自筹的形式解决。

宣传文化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基层公安机关的警营文化建设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公安文化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从此项工作的积极意义和难点对策等方面加以剖析,以期对今后公安队伍建设的全面提升有所裨益和参考。

【关键词】警营文化 积极意义 存在难点 对策建议

警营文化是警察机关在长期的警务工作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民警认同和恪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同志也曾在全国公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指出,公安文化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都在想方设法进行警营文化建设。基层公安机关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为此,笔者对此谈些粗浅的看法,呼吁各级领导对加强基层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建设警营文化对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积极意义

(一)健康向上的警营文化生活占领了民警的业余文化、思想阵地,增强了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警营文化对广大领导、民警的思想和行为有绝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警察是高负荷的职业,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任务繁重,警力严重不足,再加上执法环境差,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力,心理压力更大,民警思想文化生活单调乏味,队伍缺乏朝气。缺少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的引导,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如公安部通报的几起典型案件中,涉案民警流连酒桌,喜欢到舞厅、桑拿等场所,有的甚至参与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警营文化建设,在浓厚的警营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使民警们产生警察职业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对警察集体的归属感,树立正确的警察价值观,产生自我心理约束和有效的自我行为控制。

(二)有利于提高民警整体素质,提升队伍形象,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文化工作的蓬勃发展,不仅能活跃警营生活,而且能提高民警素质,激发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从而使公安队伍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给公安队伍植入了先进的思想“基因”,民警找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目标,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愉悦感会大大增强,真正起到科学理论武装人,先进文化培育人,高尚情操塑造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作用。

民警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改变、提升了队伍的整体形象。当前,我们要把队伍建设成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品位、能战斗,有着文明的执法形象、得体的行为举止、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的现代人民警察队伍,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警民文化共建活动,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公安文学艺术作品,既展示了警察风采,也使公众充分了解公安工作的艰巨性、艰苦性,以及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决心,使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深切感受到公安民警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体会到民警“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念,同时也可改变不少人对警察固有的偏见,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警察不只会简单的“打打杀杀”,警察不仅能破案,还能书会画,能文能武,是充满人情味、有着良好文化素质的新形象。重塑了警察形象,推进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三)有利于加强队伍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公安中心工作,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为政之要,在于得人”,警营文化在引导管理者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不同于枯燥的说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偏重于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忽视民警个体与群体及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公安机关必须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从重视民警“硬”管理转向重视民警的“软”管理,从重视民警的监督管理转向重视民警的激励管理,把调动和发挥广大民警的智慧和才能作为一切公安工作的活力和源泉。警营文化的管理效能在于以一种间接影响的方式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方式感染民警、引导民警、规范民警,使民警的思想行为与警营文化的要求趋于一致,这是一种与行政管理制度相配合的“软管理”,能产生良好的管理效益。

二、当前加强基层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存在的难点

(一)“文化育警、文化塑警、文化强警”的理念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表现在:一是一些领导和民警片面认为警营文化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关系不大。长期以来,在公安机关存在着“重业务、轻文化”的思想,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育警”的强大功能,没有把“文化育警”同“政治建警”、“科技强警”结合起来。二是认为警营文化只不过是吹拉弹唱、写写画画等等,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会影响工作。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导致了对警营文化的淡漠,也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浮浅,一直以来把警营文化定格在公安队伍建设的边缘。三是对一些优秀的警营文化人才重视不够,没有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力所能及地创造良好条件,导致这些优秀人才在小环境下难以施展才华,甚至遭排济。

(二)文化设施建设跟不上广大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公安机关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文化设施的建设往往量少质差,随着公安民警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对文化设施软硬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现状,严重束缚了广大民警对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

人力资源的缺乏。人才是立业之本,做好警营文化工作首先需要的是人才。这其中既包括组织管理人才,也包括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有良好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熟练掌握警营文化工作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具有文艺特长的公安宣传文化干部是目前开展警营文化工作急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县级公安机关还很缺乏。在县级公安机关会书画摄影、声乐、舞蹈、表演、器乐、小品创作、侦探小说写作等方面的骨干人才也很缺乏,起不到很好的领舰带头作用。因此,对上述人员的筛选、培养、使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积极倡导“文化育警”的理念。警营文化工作是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开展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公安机关“三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__年全省公安政治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注重警营文化建设。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文化育警”的理念,工作上形成党委重视、齐抓共管的局面,明确相关职能部门。逐步在基层公安机关营造浓厚的警营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队伍的文化素质和品位,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完善奖励机制。警营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制度保障,基层公安机关应结合实际建立起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相适应、满足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安文化工作机制。根据公安工作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警营文化发展规划。如五年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为稳步推进警营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应完善警营文化工作的奖励机制,对在警营文化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公安机关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为公安机关争得荣誉的单位和个人,可考虑嘉奖记功。通过完善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民警投身到警营文化建设中,并为他们施展才华,贡献聪明才智提供舞台。

宣传文化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把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分步骤、有计划的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

1、坚持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立足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突出理论学习重点,坚持每月初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次学习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理论研讨会、述职述廉报告会,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促进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2、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每月10日为全区党员干部学习活动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做到常学常新,学以致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推进文明创建,优化发展环境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惩治邪气,消除一切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发展的噪音、邪音和杂音。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1、倡导移风易俗。制定居民公约、文明公约,创建一定数量的文明居民户和宾馆、饭店、景点、商店等文明窗动,培育先进典型,推进文明户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纠正不文明行为,营造出人人讲文明、个个憎陋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强化文明创建力度。进一步发挥文明单位的榜样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总结创建经验,促进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的提高,争取有更多的单位进入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行列。

3、强势做好对外宣传。加强对我区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全区范围内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对外推介,努力扩大我区的社会影响,提高我区的知名度。

三、巩固文化阵地,丰富居民生活

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开展,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丰富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加强文化载体建设。继续巩固完善文化站建设,重点做好文化大院建设力度。

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本区实际和特点,利用重要节庆日有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大型文体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继续组织开展“送电影、送戏进社区”活动。

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1、积极探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文明言行教育活动,从娃娃抓起,让文明礼仪教育进学校、入课堂。倡导“五个做起”,即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今天做起,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浓厚氛围,努力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落实到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从党政机关、服务行业、科教文化等重要领域入手,广泛开展诚实守信为内容的文明教育,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2、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实施学校、团队、家庭、活动、基地、环境“六大育人工程”,重点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选表彰活动。

为贯彻落实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新社区建设,根据县委20*年全县宣传思想工作要点,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定北城社区宣传文化工作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培训力度,筑牢思想基础

把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分步骤、有计划的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

1、坚持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立足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突出理论学习重点,坚持每月初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次学习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理论研讨会、述职述廉报告会,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促进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2、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每月10日为全区党员干部学习活动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做到常学常新,学以致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推进文明创建,优化发展环境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惩治邪气,消除一切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发展的噪音、邪音和杂音。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1、倡导移风易俗。制定居民公约、文明公约,创建一定数量的文明居民户和宾馆、饭店、景点、商店等文明窗动,培育先进典型,推进文明户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纠正不文明行为,营造出人人讲文明、个个憎陋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强化文明创建力度。进一步发挥文明单位的榜样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总结创建经验,促进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的提高,争取有更多的单位进入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行列。

3、强势做好对外宣传。加强对我区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全区范围内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对外推介,努力扩大我区的社会影响,提高我区的知名度。

三、巩固文化阵地,丰富居民生活

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开展,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丰富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加强文化载体建设。继续巩固完善文化站建设,重点做好文化大院建设力度。

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本区实际和特点,利用重要节庆日有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大型文体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继续组织开展“送电影、送戏进社区”活动。

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宣传文化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领导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基础扎实。

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将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有力,基础扎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文化事业发展已列入了“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二是文化事业经费进一步得到落实,县宣传文化发展资金中文化经费项目单列,确保了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三是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有保证,人员编制落实;四是于2000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文化经济政策,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二、加大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集中财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运作”的要求和“早投入、早建成、早使用”的目标,完成了县人民广场、县广电中心、县体育馆、县图书馆等四项文化标志性建筑。县人民广场地处象山港路东南侧,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160亩,于2001年3月动工建设,2002年春节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广场已成为市民工作之余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和节庆日举行重大文化活动的主会场。县广电中心位于县人民广场西侧,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25.5亩,建筑面积达1.76万平方米,于2003年3月投入使用,现已成为我县的一项标志性建筑。县体育馆地处县人民广场东侧,总投资2700万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规模2468座,于2001年12月28日开馆,成为了我县承接举办各类室内高规格上档次体育赛事及大型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县图书馆新馆座落在县高职成教园区内,总投资1225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于2003年9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此外,目前正在规划筹建的还有县文化活动中心、县博物馆以及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标准体育场和游泳池)。县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群众文化形象建筑,选址于县人民广场南侧,计划投入3000万元,规划占地30亩,现只等选址地块内的厂家搬迁即可上马。县博物馆项目建设目前已列入政府工作要点,计划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投资700余万元,现正开展征地工作。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现已列入“十一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投入资金1个亿,占地186亩。以上这些标志性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落成使用或规划建设,必将有力推进象山文化事业跃上新台阶。

1、县文化馆馆舍面积已达到2660平方米,目前已由国家文化部发文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几年来,县文化馆充分发挥县群文事业的龙头作用,承办和参与市、县级各类大型群文活动,开展正常性的文化下乡活动,推动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活跃文艺创作,每年有不少获市级以上的作品涌现。同时利用现有场所,设立了不同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和活动室,办班培训工作有序、活跃、正常开展。

2、县图书馆新馆舍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藏书总量达到17.3万册,较早实现计算机管理,于200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馆的考评验收。目前,新、老图书馆应市民的要求,两地同时对外开放,并实现“联网”(意即新馆借的书可以在老馆归还,老馆借的书也可在新馆归还),方便了读者。同时,认真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完成县图书馆、石浦文化馆荔港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和工作任务,倡导和普及全民读书活动,营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浓郁氛围。

3、象山剧院是国家乙级三等标准剧场,现通过承租给他人经营,引进社会资金而得以重新装修,目前剧院里外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变成了演艺大舞台,每天均有组台演出,剧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三、倾斜扶持,村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乡镇文化以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为载体,村级文化以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为抓手。通过认真实施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规划和开展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发展村镇文化,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打基础、建网络、创特色、上水平。五年来由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补助“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和完善提高。目前,全县18个镇乡街道已创成13颗省市级东海明珠,其中省级4颗,明珠覆盖率达72%。在创成省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均建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而且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专设少儿活动场所和老年活动场所。在创成市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文化站所属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面积也均超过500平方米。

“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同时也带动了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2001年8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村落文化建设,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象山县创建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每年年底由文体局会同县委宣传部组织实施评审,主要采取听、查、看、评等方法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示范村给予一定奖励经费。几年来,我县的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01年度命名的第一批村落文化示范点有5个,2002年度6个,2003年度8个。其中达到市级标准的村落文化示范点有西周镇土桥村、贤庠镇盐厂村、黄避岙乡龙屿村、墙头镇墙头村和石浦镇石浦渔村等5个。今年计划创建10个,其中达市级标准4个,目前创建氛围浓厚。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也在有序跟进,自2003年制度出台《象山县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以来,已有丹西街道瑶琳社区创成县级示范点。

四、注重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象山民间文化艺术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象山竹根雕在国内独树一帜,目前我县不但已形成了一支在当代根雕艺术发展上有一定影响的竹根雕骨干队伍,而且有生产“仿古竹根雕”产品的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六七百人。代表人物有张德和、郑宝根、周秉益等,他们的作品在浙江乃至全国根艺展览上屡获金奖,其中《人之初》、《两小无猜》、《智者》等一批精品已成为传世之作。1996年象山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当前,由张德和个人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张德和根雕艺术馆规划选址已定,现正在积极筹建中。鱼灯、马灯是我县的又一特色民间艺术,尤其在石浦昌国,灯会(主要是鱼灯、马灯)活动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主要文化活动形式,1996年被宁波市文化局评为“灯会之乡”,2000年初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剪纸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艺术,在我县颇为盛行。2000年,民间艺术家谢才华的剪纸作品以长度和套数之多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以谢才华为代表的象山剪纸,现已成为宣传象山的一个驰名品牌,不但在宁波文化网上设专栏展示,而且开发制作成文化产品作为馈赠之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谢才华个人筹资建设的剪纸书苑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海洋文化、渔文化是我县的主流文化和特色文化。年初,我县以研究开发渔文化为重点,成立了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将分课题、全方位地对渔文化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筹划建设渔文化专题博物馆,对象山渔文化起源、表现形式、海岛海洋故事与传说、鱼的传说等整理成文,筹备出版渔文化系列丛书。

去年以来,我县文化部门以全国性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契机,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全面调查县域民间特色文化(一乡一品)的同时,对一些流传至今且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重点挖掘与整理。目前已确定重点保护对象为丹西街道珠水溪母子龙、石浦渔灯、昌国马灯、东门船鼓、爵溪渔鼓、细十番、渔歌号子以及根雕、剪纸、农民画、速写画等十多种民间文化艺术,并已相继出版了《谢才华剪纸艺术精品集》,成立了象山民间文化整理小组,石浦文化馆吸收离退体老同志还成立了以演奏细十番为主的民乐团,素有“渔歌王子”之称的纪云飞渔歌专辑(MTV)已完成前期录音等工作,茅洋乡还成立了农民画培训基地。自年初开始,我县集中时间和精力,调动县内外文化名人和专家,对已故的著名民间艺术家、农民画家高妙兰的遗存作品和文稿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从中挑选部分精品,结集出版了《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为研究农民画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因而也被列为宁波市民间文化保护抢救工程的重要内容。于5月30日在我县举行的宁波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的首发式、高妙兰农民画展和高妙兰作品研讨会,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共识和高度评价。

五、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1、充分发挥国办文化单位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举办各类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2000年以来,由文化部门精心组织或参与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每年数十次以上,诸如连续六届的中国开渔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三月三踏沙滩”系列民俗活动、海鲜节主题文艺晚会、民间文艺大巡游、省模特大赛、市群众声乐大赛、市书画大赛、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县新春团拜会、县“两代会”文艺专场以及县人民广场每月一次以上的大型文艺晚会等。这些大型活动既有综合性文艺演出,也有一定规模的书画展示;既有室外广场活动,也有室内剧院演出。但每项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成效显著,成为人民群众一次又一次文化艺术的盛会。同时,文化部门积极扶植农村民间剧团、学校和有关企业、老干部局和老龄委文艺队等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共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目前,我县的社会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了城乡共同繁荣,重大活动异彩纷呈、小型活动丰富多样的新局面。

2、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和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社会文化事业,重视对各个层面、不同对象文化活动的整体培植和推进。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积极指导和协助社区、村镇及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爵溪街道的企业文化已形成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队伍,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成为制度;以象山中学、丹城三小、石浦小学为代表的校园文化丰富活跃,学生文艺创作作品屡有获奖,全县中小学文化艺术活动接连不断;丹东、丹西街道的社区文化艺术节越办越红火,规模、档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县图书馆知识拥军结硕果,自1987年与五狮山观通站签订共建协议以来,以书为桥,坚持知识拥军17年。今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作了相关报道;为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多次开展全县“家家乐”文艺大奖赛,同时开展“十佳藏书家庭”评选等活动;贯彻落实老年文化事业发展方针、政策,协调、协助抓好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老年文化活动,目前我县重阳节、“夕阳红”等老年文化活动正常,队伍稳固,已成为全县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文艺力量;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儿文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有这些活动,均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后象山人民的精神面貌,又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文化下乡创品牌,服务基层开新篇。自1990年始,文化部门就把文化下乡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至今已连续15年,共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展销、文化咨询、培训辅导等文化下乡活动350余次,足迹遍及全县18个镇乡街道的角角落落,观众累计60万余人次。尤其是2001年以来,文化部门通过成立“心连心艺术团”,开展“文化春风遍象山”行动工程,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干的主题文艺节目,并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年下乡达到60次以上,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有效地宣传了党政中心工作,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我县的文化下乡服务基层活动已成象山文化对外的一个品牌,省、市多家媒体作过跟踪报道,对此作出较高的评价,县文体局还于2002年8月被评为浙江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

六、不断创新,文艺创作成果令人瞩目。

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成立“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每年提出相关题材和规划,落实文艺精品创作的要求、措施和办法;坚持一年一度的文艺创作评奖活动,加大对精品创作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文艺创作经费10万元,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与此同时,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和发展创作队伍,强化精品意识,鼓励艺术创作,以实施精品战略为主导,挖掘整理县域文化资源,共创特色文化品牌,使我县的文艺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县作者在全县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展览上发表、展出各类文艺作品达1350件(篇),正式出版各类文艺著作(集)20多部,并有300多件作品在市级以上获奖,其中有80多件获得国家级大奖。这些发表、出版和获奖作品涉及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如余志刚的散文、韩高琦的诗歌,不仅多次在全国获奖,而且结集出版。又如谢才华的剪纸,以其独特的想像和构思,曾创基尼斯记录后,并于2003年出版了“渔文化剪纸专集”,令同行刮目相看。再如以张德和、郑宝根为代表的象山竹根雕,其作品不仅年年获得全国级金奖,而且还常被省和国家有关部门选派,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和现场献艺。此外,还在音乐舞蹈、美术书画、群文理论研究等方面冒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声乐作品《一帆风顺》获全省新作品演唱会创作金奖,第九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创作奖和市“五个一”工程奖;舞蹈作品继《挂灯》获得全国群星奖银奖后,《灯儿明灯儿亮》、《等待的海》获全市音舞作品调演一等奖,《灯儿明灯儿亮》还获得全省群众舞蹈大赛二等奖;声乐干部纪云飞获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荧屏奖。连续六届中国开渔节大型文艺晚会上,象山当地每年有二档体现渔文化的自创节目,如《渔家情歌》、《象山海螺灯》、《海风吹着裙儿飘》、《海山仙子国》等音舞作品并在中央台播映。美术作品《海风》获全国群文美术作品创作铜奖,《金潮》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摄影作品《哺》获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一等奖。何旭同志的群文理论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出版了《群众文化论》一书。

七、规范操作,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1、积极稳妥且敢为人先地推进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1999年,根据县委、县政府企业改制总体要求,象山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列为第一批事业性质改制单位在全市率先进行转制,并于12月底顺利完成转制工作。县电影公司因此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开创了省内电影公司转制的先河。改制后的象山县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和石浦影剧公司立足主业,捕捉信息,主动上门找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1年,根据改制要求,自收自支事业性质的象山剧院也列入改制行列。最终于今年5月经过对外承租形式,与象山金海湾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财产租赁经营合同,向转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象山县新华书店在2000年委托省集团公司管理,减少经营风险,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同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确保了近几年新华书店增值盈利的目标。

2、利用社会资金,创办象山艺术学校。作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推进文化产业的一项开拓性举措,开宁波市各县、市(区)先河,得到了省、市文化部门的肯定。创办近五年来,象山艺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编排创作节目,在我县城乡舞台参与各类演出任务每年达30多场次,为繁荣象山的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为进一步活跃象山群众文化,促进文化大县建设,更好地配合县里各项中心任务,同时解决学校正常教育与对外演出需要的矛盾,欲筹备创建象山艺校艺术团。目前,该艺术团的筹建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现进入实质性的设施器材添置阶段,预计今年9月份即可挂牌成立。

3、在文化系统各类事业单位中实行全员聘用制。通过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单位、员工双方自愿选择,积极探索与单位性质、功能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新体制,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下步启动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作好充分准备。同时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领导体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及职称评聘等方面提出改革要求,对单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公开选拨、平等竞争、择优录用,拓宽了选人渠道,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完成了文体局机关机构改革。2002年3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三定”方案要求,认真地进行机构改革,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机关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职能,加强了机关干部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八、加强保护,文物工作成绩斐然。

宣传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规措施得力,文物管理机构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符合规范,并落实了专项保护经费。近五年来未发生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损毁的责任事故和重要文物藏品的被盗案件。在加强馆藏文物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历史文化遗产和纪念馆、名人故居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重视和加强文物保护,积极推进文物的开发利用,使我县的文物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已先后公布了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渔港古镇石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赤坎游仙寨、塔山遗址和爵溪街心戏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另有渔山灯塔和张苍水兵营遗址(作为联报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其中以塔山遗址、茅洋庙山头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赤坎游仙寨遗址、二湾摩崖石刻、爵溪城墙为代表的海防文化遗存,以东门天后宫、渔山灯塔为代表的渔文化遗存,以殷夫故居、贺威圣故居及烈士墓为代表的革命文化遗存,体现了我县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塔山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有考古专家提出“塔山文化”的命名。东门天后宫,是渔文化的代表和缩影。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密,为省内仅见、国内罕见。赤坎游仙寨遗址,为一长方形城垣遗址,在省内同类寨城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二湾摩崖石刻是明代军队生活的反映,“视卒当如婴儿”条幅,宽达一米多,字体遒劲有力,体现了我县民间石刻艺术水平。我县馆藏文物丰富,现已登记入册2100余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文物8件。

九、严格管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通过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乡镇延伸,经营项目已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逐步形成歌舞娱乐、演艺、音像、出版物、互联网上网服务、印刷业、经营性体育等综合性市场体系,呈现了投资主体社会化、经营成份多样化、市场功能效益化的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653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94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09家,印刷单位158家,音像经营单位99家,体育经营项目75家,网吧89家,主要集中在丹东、丹西街道和石浦镇。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既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县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每年直接为国家上缴利税上千万元,同时还明显促进了餐饮、交通、宾馆等其它三产的发展。

同时,坚持守土有责,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努力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经营秩序。2000年以来,文化部门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相继开展了娱乐场所暨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专项整治行动、网吧专项整治以及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系列活动。从社会热点着手,克服畏难情绪,把全县88家电子游戏营业场所压缩到目前的7家,收缴整机271台,游戏机电路板600余块,并对收缴的电子游戏机和电路板进行了集中销毁。从2001年底开始,文化部门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网吧开展了专项治理。通过政策性指导兼并等办法,取缔无证照“黑网吧”35家。同时加大了对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和超时经营的查处力度,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制订了相关管理细则,并不间断地开展零点执法检查,聘请多名人大、政协委员为网络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加强社会监督力度,让最敏感的问题由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以及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繁荣发展。我县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连年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和优秀稽查队。

十、加强培训,文化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近年来,我县加强了对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和各类业务培训和上岗培训,建立完善了人才引进、激励的机制和措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了文化队伍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办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艺术专业人员的比例达到82%,在岗职工7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或专门的业务培训,中级以上职称2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