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族体育 农村小学 民族团结 教育方法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师生和睦相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民族体育项目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利用民族体育促进农村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民族体育的重要性及其特质

1.民族体育的乡土性

我国各民族在悠久的生存与发展中,积淀了丰富多样的民族体育资源。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止有相当数量的民族体育项目在一些村落中不断的流行着。而这些民族体育项目一个最为主要的特征就是乡土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体育项目既能够深入展现我国社会所流传下来的文化记忆,同时,也能够深化我国的现代思维方式,为此,一定要把这些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到各个地区小学教育中,学校领导要不断开展体育项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且本地区的传统体育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乡土意识,增强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且对本民族文化自尊有一个深入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民族团结内容的相互结合,进而在构建学生民族团结意识中得到切实作用。

2.民族体育的特殊性

民族体育作为一种有形的身体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但是民族体育项目的文化传承方式又具有一定的双重性。民族体育融入到民族团结教育体系中,要求学生要以自身的体力和智力投入到更多的项目中,同时,还要了解更多项目的起源、发展以及变迁,从而形成一动一静的民族文化传统方式,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增强学生对民族多样化和平等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互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还可以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增强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机会,消除学生之间的民族隔阂,从而推动民族之间互相尊重意识的构建。

利用民族体育促进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体育项目区别于其他大多数的课程,其本身就会小学生的天性具有很好的相融性。在这种具有活态性的民族体育活动项目中,学生的团结意识极易被感染,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顺应现代体育项目的核心价值思想观。为此,如何利用民族体育推进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就成为当下重点考虑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拓展思路,将民族体育编入民族团结教材体系中

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就是增强学生民族自尊,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的意识,而教材作为实现这个根本目的的手段,可以将民族体育项目编入民族团结教材体系,充分利用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资源,采用一切可能方法增强学生团结意识。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民族体育与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之间的相融性,并且现代一些有关于民族团结课程内容相结合,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充实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又可实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统与发展,进而充分发挥民族体育在民族团结教育的作用。

2.开辟民族体育教育基地,增强学生学生对民族体育的认识与实践

正如我们所知:民族体育项目积淀着社会所流传下来的丰富文化记忆和思维方式,其作为一种优秀的体育文化,在促进学生民族团结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广泛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既要注重于形式上的教育,更为注重实践教育,充分利用民族体育教育基地,多次开展活动,使得民族体育教育作用和效益最大化。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校园类的体育活动,并把民族体育项目与小学表演活动相结合,保证民族体育在校园内的持续开展,既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体育项目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领会体育精神和民族精神,从而达到民族团结教育的根本目标。

3.优化师资力量,深化民族体育教师的培训与交流

要想充分发挥民族体育的作用和功能,这与教师的力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学生要加大投入,优化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民族体育教师的培训与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纽带作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拥有民族体育知识技能的专家,为学校教师定期培训,增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扩大,使得民族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发挥更大的效用。

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将其融入到民族团结教育体系中,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增强学生对民族多样化和平等性的认识,并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项目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为学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造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学生民族隔阂的消除,从而进一步推进民族之间互相尊重、相互团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景繁,罗希,向其英.民族体育文化融入贵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理性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第2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向世界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要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它们历史文化的夺目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发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年初,学校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宣传氛围,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宣传板报等舆论宣传工具,对全校师生进行深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民族团结”的浓郁教育氛围。

2、在业务学习上,组织全体老师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组织学校召开 “座谈会”,以少数民族教师为代表,就如何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表示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为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4、组织各班主任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5、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内地新疆高中班 英语教学 民族团结

一、内地新疆高中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当代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不仅关系到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关系到民族团结。我们学校自2000年以来一直承办着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对于内高班学生来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教育工作。科学地解读当代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准确把握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是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长期化、规范化的前提。

(一)内高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

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含义是指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和联合奋斗。尽管对于“民族团结”的科学内涵,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共同点:首先,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不同历史阶段,民族团结的目标、内容和形式都是不同的;其次,民族团结的产生和形成是需要有条件的,要有一致的各民族之间根本利益和目标,有一致的各民族在实现共同利益和目标过程中的协作等;再次,民族团结要求各民族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这个内涵意义尤其适合于内地新疆高中班。

(二)内高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在内高班英语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国家与学校致力于培养建设国家、建设新疆的有用人才,国家制定了适应民族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政策,目的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睦。

1.内高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民族团结、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都是重要内容。在统一的国家中,在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通过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实现彼此的和谐发展,这正是民族团结对于和谐社会的体现。

另外,民族团结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首先,我国历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其次,民族自治地区蕴藏着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自然资源,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处理好这层关系;最后,影响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和谐的负面因素存在的长期性,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外分裂势力的长期存在,给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社会和谐带来了威胁。通过对内高班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基本知识教育、民族团结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民族团结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内高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铺垫

内高班学生应当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新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建设的接班人。通过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教育,能够加强内高班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教育,从而认识到当前民族团结的书面来之不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通过深入的民族政策讲解,帮助内高班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时的科学措施,进而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的决定。因此,把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始终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是培养新疆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和有效途径。

二、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围绕民族关系中的热点问题,本校有效地开展了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实现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教育方法不合适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校往往把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仅仅视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忽视作为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一块。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目标的认定只有兼顾这两个方面,才能体现出科学性,才能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导向价值。

另外,教育教学方法不适合内高班学生。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要取得实效,教育者必须不断结合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形式的发展,在方法或手段上加以创新。目前,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表明,在方法的选取上,我们存在缺乏创新的问题,导致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呈现滞后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需要有理论的教育和引导,但更需要发自内心的价值认同。教育者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选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内高班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应当在不同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出明确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三、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学生的来源日益多样化。据笔者调查,目前本校的领导和教师对于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产生了自我淡化民族团结教育的不良倾向。具体地讲,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校部分老师对于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二是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往往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并负责,导致这些教育者不能够真正地将民族团结教育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道进行;三是有些教育者认为不必哉姑褡逋沤峤逃。这些错误认识导致教育者自我淡化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呈现滞后性。

在不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依然存在着滞后性。在课程建设方面,国家明确要求民族学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而对于其他性质的学校没有做明确的规定。因此,很多其他学校在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建设方面显得相对滞后,有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少涉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内高班的民族团结教育已经由教育部与国家民委联合编写了相应的教育教材,如果缺乏统一标准的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那么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会没有具体可供参考的范本,这就会使内高班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势变得艰辛。

(二)内高班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认识不统一。

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力度,因此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内高班学生的英语课上增加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尽管有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民族团结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实施者和领导管理者之间认识的不统一。往往是教育部门对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高度地重视,可到了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当中,却不能执行到位;其次是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不统一;最后是学校内部不同的教师对于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不统一。

四、对内高班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鉴于以上对于内高班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得知对内高班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校的内高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民族问题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判断能力,尊重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应从这些学生抓起,对他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高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以本校的调查为例,新区一中是苏州唯一一所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承办学校,肩负着培养新疆的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学校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往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发挥了两地学生了解和交流的桥梁作用,为促进两地学生之间和睦相处及相互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应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不同民族学生共同生活,难免会在民族文化方面产生差异,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多哉沽降匮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民族知识的获取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得来的。教师应该站在一定高度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观念,从理论上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讲授,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知识。除此以外,学校也应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开发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教材,以此进行民族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另外,除了以课堂为主要方式的知识传授外,学校的民族团结还体现为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能够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以活动为主要方式展缘拿褡逋沤峤逃具有时效性和集中性。

(二)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

在承办内高班教育教学任务的学校里,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必要的,班级与班级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具体表现为开展联谊活动、举行节日欢庆会、互学语言等。另外,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信仰不尽相同,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也是重要的方面,而文化上的共同取向则是各民族共有的,所以各个班级应该以文化为导向,围绕民族文化展曰疃,最终形成以教师带动班级,以班级带动学校的模式,只有这样,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实施起来。

五、加强内高班学生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

本校教育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深刻意识到应该将民族团结教育应用于教学实践,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一)密切关注现实,实施启发教学。

当今社会一直在强调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探究式教学,那么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关注现实。任何事情、任何理论如果脱离了现实,那么探究就毫无意义了。对于高中英语教材来说,可能很多人认为与民族团结的关联性不大,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很多文章、很多话题都是可以关联到民族团结上来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主线,整合教材,在整体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启发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详细分析来看,将民族团结教育寓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课堂充满智慧,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二)真正注重实际,确保教学得法。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教师讲解的内容不能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完全理解新知识,所以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

对英语教材中体现民族团结的知识点或者与民族团结相关联的知识,我们要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用对话、故事、表演等形式给学生讲解,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内容,学生也容易接受,这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的就会更好地达到。

(三)切实创设情境,充分联系现实。

对于英语课堂而言,创设情境就是要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情境适应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学习。情境课程应用于整个教育领域,对于英语学科来说,情境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它的一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有利于适时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一举两得。当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考虑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教育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教育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更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联系学生的学习环境,拓展新疆历史的发展,使学生明确自古以来新疆就和汉族地区进行友好交流,这种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从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树立起要为民族之间的团结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勒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立辉,王艳.论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57-58.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第4篇

以区域化团建为牵动,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

秦宜智先后来到西宁市清真巷社区、贾小庄社区、湟源县城关镇万丰社区,实地了解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工作情况。每到一处,秦宜智仔细了解团组织在社区管理中作用发挥的情况,了解区域化团建推进情况和基层团组织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做法。

秦宜智指出,针对城镇青少年分布特点,通过区域化团建的方式,扩大对城镇青少年的有效覆盖,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团组织、推动团的组织和工作创新的应有之义,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有益探索。各级团组织要强化属地意识、属地原则,打破行业、层级、所有制界限,健全和完善依托社区、共青团组织发挥龙头作用的青年工作网络,扎实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区域内青年工作资源、项目、阵地共建共享,切实提高共青团基层组织服务团员青年、服务社区建设的能力。

在了解到清真巷社区关爱之家师资力量主要是志愿者,贾小庄社区与高校共建青年志愿者基地,湟源县万丰社区组织“红马甲”志愿者服务团队时,秦宜智关切地询问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充分肯定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西部经济发展和基层社会管理作出的贡献。

秦宜智指出,青年志愿者是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各级团组织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素质拓展、职业规划、评选先进、推优入党、社会保险等方面,探索形成一系列服务和激励青年志愿者的有效机制,把蕴藏在青年人中的奉献精神和活力热情释放出来,把共青团的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鼓励和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共青团工作,扎根西部、服务基层,做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做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

紧密结合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特点和实际,切实把促进民族团结工作引向深入

在湟源县波航乡,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秦宜智和20多名乡镇、学校团干部以及农村青年、学生代表进行了专题座谈。来自基层一线的团干部介绍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情况和体会,青年、学生代表谈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看法。

秦宜智说,我国56个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多民族、多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我们伟大的祖国是56个民族共同开发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56个民族共同推动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意识。

秦宜智充分肯定青海各地团组织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开展的工作。他要求,各级团组织要结合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特点和思想实际,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喜爱的文化、体育、联谊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青少年切身感受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面向各族青少年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认识到,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管哪个民族,不管信仰哪种宗教,都必须遵守法律,都没有超越法律的任何特权。广大团干部要把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要求,运用和体现到民族团结工作之中,带头与各族青少年交朋友,带头促进民族团结,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各族青少年心中从小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第5篇

教师在新疆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担负着神圣的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师资队伍在数量上要增加,范围上要拓展。比如,有的高校民族学生占到40%,有的甚至更多。他们来自新疆各地,然而新疆的南北疆由于各种原因,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交通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自小生活偏远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收入微薄,家庭负担沉重,思想压力大,与外界接触少,汉语水平相对低,交往能力相对差;有的学生居住在城镇,家庭富裕,交通便利,与外界交往频繁,思想活跃,汉语水平相对好;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缺乏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很多学生对大学极其向往,把其当做心中的象牙塔。进入大学这样一个既陌生又憧憬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生活,难免会发现理想中的大学与梦想中的象牙塔有着一定的差距。大学的管理模式与中小学不一样,大学里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大学里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学里有很多的社团,也有很多需要自己做出决定的时刻。因而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很难进入角色和融入校园,在思想认识、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目标、人际交往和稳定情绪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可以说,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所要引导和服务的对象具有一定数量、问题相对多、难度相对大、频率比较高的特点。因而,要增加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数量,并且还需扩大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处、民族团结教育的专职教师、辅导员、学生办公室人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班主任,而且还应包括在一线从事教学的教师和在行政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教师,尤其是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还可有选择性地集中培养一些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和各社团中的优秀分子辅助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也需要每个家庭和社会上的单位、部门共同参与。

另一方面,师资队伍在质量上要提升。一般认为从事思政教育或其他专业的担任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就足以胜任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任。在新疆高校中聚集了汉、维、哈、蒙、回、锡伯、俄罗斯、柯尔克孜等族的学生,他们是家中学历的最高者,进入大学校园带来了各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文化,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民族团结教育说到底还是一种认同教育,即各族人民对本族和他族的两两认同,以及各民族人民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认同。它的内容丰富,涉及五观的树立、四认同的形成、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不断碰撞之后逐步融合的过程,最终达到巩固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和多方的配合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可见,从事民族团结教育教师的使命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因而,在师资队伍的质量上要不断提升。

第一,在思想上,要做到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政治理论过硬、时刻保持警惕性,要有大局意识、服务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热情、耐心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处于困惑中的各民族大学生,切实为学生们排忧解难,做到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第二,在文化素养上,由于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各民族大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消费观还未完全成形,自我认识不是十分准确,学习目标不明确,意志薄弱,对社会充满着好奇,辨别能力不强,极易受到社会中不良现象的影响;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时难以找到倾诉的对象,情绪不稳定,学习和生活难以正常进行。大学生作为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在校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而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需要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因而,从事民族团结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支撑,还需从理解并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审美和传统特征等等,还需具备较强的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观察,捕捉信息,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处理紧急事件,掌握并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选派部分教师去他校进修学习和参观,借鉴先进方法,吸收经验教训,提升业务水平。派部分教师深入基层锻炼,了解当地实情,增强认识,提升自身业务水平,进而更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

二、民族团结教育形式

新疆高校基于民族团结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内容的丰富性和目标的明确性,因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和专业知识教育活动。在新生入学时,邀请有关部门和相关教师做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题报告,发放学校学生管理条例,组织认真学习并开展讨论,对院校的相关规定有个清楚的认识。开展专业上的交流会,请部分老师和大二、大三的一些同学参加,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引导学生对专业有个清楚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应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耐心开导,部分问题也可提交学院,由学院出面进行解决。

在班干部名额的分配比例上,可以根据情况考虑,各民族都可参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参与学校、学院各学生部门的纳新活动,积极争取成为其中一员,就算失败也不气馁,至少自己努力过,并逐渐发现自己适合哪些部门,从而学会较好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能更好地约束自己,更深刻地了解和感受校园生活,增加锻炼自己的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根据专业情况开展班级联谊活动,比如同一专业的汉族班与民族班、汉语言专业的民族班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汉族班等,由班干部和同学们自己策划,班级和学院资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进行表演,不仅给学生们一个个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也增加各民族的交流的空间,为自主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以及各自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困难,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案等提供了一个桥梁。进而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鼓励并引导一些同学参与校、院和各部门组织的一些比赛或娱乐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特长,还可以增长的见识以及应变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在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分配上,班主任应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了解学生及家庭的真实情况,不偏袒和伤害任何一名同学。为部分学生做好勤工俭学的联系工作,并帮助落实相关事宜的安排。联系相关部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调研等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交流合作。同时发现存在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助学方面,学校和校园根据学生的情况,与部分单位或部门联系,给予适当的安排。

与校友和社会中的一些单位、公司等加强联系,设定更多的助学、奖学项目,部分项目增加名额或助学力度,以帮助部分学生能够继续学习,确保安心地完成学业。在校园文化方面,在校、院和班级中不断深入地进行关于民族团结的教育,校、院的学生组织部门和社团根据情况,积极做好吸收新鲜血液并精心培养。与一些单位合作,认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吸引、鼓励同学们参与活动,根据情况设定奖励名额及金额。在传统节日时,开展相关的文艺活动,学校发放一定金额的餐票,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文艺活动和到宿舍进行节日的慰问,与同学们共度佳节。对出现的一些好人好事,根据情况通过校园广播或大会进行表扬。将一些传统节日、立志语言、招生考试信息等在电子屏幕上进行展示;将各民族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的进步作出过贡献的人的事迹通过广播进行宣传,贴在校园的一些墙上,也可将这些人的画像及事迹贴在墙上,或将这些人的雕像摆放在校园的一些地方。以创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们树立榜样,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加强对各民族之间的认识,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利于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加强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健康。鼓励从事心理教育方面的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考试,积极支持参与一些院校和机构组织的心理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