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壮族的民族艺术

壮族的民族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壮族的民族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壮族的民族艺术

壮族的民族艺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装饰艺术;线饰;形式美;汉族民间服装

近代汉族民间装饰艺术精湛细腻,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传世品为例,通过装饰艺术中“线”的粗细长短、宽窄疏密、虚实色彩变化等形式组合,解读近代民间服饰的素雅、华贵、柔和与庄重。

1“线”的概念及基本分类

从几何学的角度讲,线是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时候留下的轨迹,具有运动性和方向感。从艺术造型领域来讲,线在空间中的运动方式变化无穷,具有不同的形状、色彩和质感,形成了丰富深厚的线艺术。从装饰艺术来讲,线是对客观事物形态的高度概括,是对物体抽象化表现的有力手段。线分直线、曲线两类,直线包括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折线等,曲线包括弧线、抛物线、涡线、波纹线、规则曲线和自由曲线等,具有长度、粗细、虚实、强弱、曲直、疾缓、流畅、钝挫、位置及方向等变化。

2汉族民间服饰中的“线”

线在汉族民间服饰中频频出现,可以是有宽度、面积和厚度,还有不同形状、色彩和质感的立体的线状物,除了服饰本身在裁剪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结构线和造型线,还有在制作过程中丰富视觉效果的装饰线。2.1汉族民间服装中的造型线民间服装中的造型线包括服装的外形线、结构线、褶裥线等。外形线在服装中的运用就犹如骨架,决定了服装的整体感觉;结构线在服装中有着支撑作用;分割线一般以拼接的形式出现在汉族民间服饰中,丰富服装的层次感;褶裥线常用在民间服饰的裙装中,褶裥的大小、疏密等变化形成了丰富的视觉表现形态。2.1.1外形线汉族民间服装中的外形线分为整体外形线和局部外形线。服装的整体外形线能给人深刻的视觉印象,而且也是时代风貌的一种体现。民间服饰的整体外形线在每个阶段都有变化,服装的形制从笔直宽大的直线廓形向逐渐合体曲线廓形进行过渡。近代汉族传统女褂的形制,一般袖口、衣身比较宽大,衣袖由于宽大呈现扇状,给人一种倾倒、孱弱的感觉。民国初年,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其形制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短袄,整个服装的形制,给人一种活泼、优雅的感觉。20世纪30年代的旗袍可以称得上是盛行一时,腰身呈现出曲线状,给人一种纤细修长、精致玲珑的感觉。构成民间服装衣身的外形线见图1。梯型的袍服一般是上紧下松的特点,袍褂中外形近似垂直线的斜线,高度见增、幅度见窄,给人一种活跃和不稳定的感觉。图2为衣摆的外形线,主要有接近水平线的平弧摆,从视错原理来讲幅度见增、高度见小,给人一种柔美感;衣袖的外形线主要有拉长手臂的直口袖,宽口袖袖口宽一般大于60cm,较宽的垂直线衬托手臂的纤细(图3)。图4为衣襟的外形线,对襟的垂直线在形式美上具有对称和均衡的特性;一字襟坎肩,也叫军机坎,在胸部正中横行一襟,具有一种横向扩张的特性,凸显男子宽阔的胸怀2.1.2结构线近代汉族民间服装的结构主要是以平面直线为主,外型以宽衣博袖为基本特征。传统服饰中的平面结构主要体现在分割线上,根据对江南大学传习馆江南水乡妇女的拼接衫和惠安女服饰进行整理分析,主要分为垂直线、水平线以及曲线分割。江南水乡妇女的拼接衫比较常见的是垂直线分割,即在衣袖和前片的1/2处作垂直线破缝,显得女性的体型更加修长,所以更受江南水乡妇女的喜爱。闽南惠安女的节约衫一般在腰节处做了水平线的分割,上短下长的黄金比例结构的水平分割,具有一种稳定的视觉效果。民间服饰中分割线的运用首先就是便于拆卸,更换已经磨损的衣片,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同时分割线的黄金比例和色彩冷暖明暗的对比也能产生服饰美感。2.1.3褶裥线不规则而自然的褶皱一般出现在江南水乡妇女的作裙上,自然的褶皱透出江南水乡的灵雅秀致。褶裥艺术中的线饰还体现在鱼鳞百褶裙,因百褶裙的细褶日久容易闪乱,后来用细丝线将百褶交叉串联成网状,在穿着行动时,则褶幅展开如鱼鳞状,行走时动态的变化使得这些褶裥富有生命力。襕干裙其形制两侧打大褶,每褶间镶襕干边,裙门及裙下摆镶大边,与襕干一般同色同质,显得褶的线条刚劲、挺拔、富有节奏感。深色襕干熨烫缝制定形后,柔中带刚,规则中有变化,使襕干裙的装饰感和旋律感加强。传统裙装的褶裥,外观富有立体感给人,以自然、飘逸的印象,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动静结合的艺术效用。2.2汉族民间服装中的装饰线民间服饰中的装饰线具有实用和装饰的功能,体现了艺术造型中的形式美,可分为平面装饰线和立体装饰线。2.2.1平面装饰线平面装饰线是指汉族民间服饰上各种以线的形式所体现的各类装饰,包括镶滚、刺绣、镂空、嵌线和植物花卉等服饰图案。民间服饰中二方连续的花卉图案,以一个单独纹样花卉向上下两个方向进行有规律的反复排列,使得服装的表面空间显得丰富,具有韵律感。除了上述所说面料上的满地花装饰图案,还有在传统服饰的门襟局部进行装饰的线饰,在衣领部位体现了嵌的工艺,在衣襟部位使用相同粗细的镶边工艺,中间由于镂空工艺产生的线饰,露出服装的底色,在色彩视觉上形成两色相间的曲线艺术,给人一种透视、秩序的感觉。2.2.2立体装饰线立体装饰线主要是指那些游离于身体,借助配饰及工艺方法,形成以线的形式出现在服装上的元素。在汉族民间服装中主要有凤尾裙的绣带、云肩的垂穗、飘带等。凤尾裙整个裙身是由不同花形的绣带组合(图5(a)),缎带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缘饰以黑色滚边,视觉效果上具有均衡感。在风尾裙中(图5(b)),穿插两片较大的绣带,在色彩和形制上形成了对比,给人一种韵律感。图6为云肩,为双层连缀结构,整个云肩的形制,曲线流畅婉转,具有柔和的服饰美感,穿着行走时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垂穗和飘带的摇曳给人一种错落感。

3线的装饰艺术及审美表征

3.1以“均衡”为美的线饰艺术线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均衡是在对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服装线饰对称美在造型上主要是形与量的比例统一和协调,在色彩上主要体现配色的对称和不对称的平衡,整体上具有安定沉稳之感。传统儿童“虎头肚兜”的衣身上图案色调,用红、蓝、绿、黄、白等5种颜色的布料拼接的垂直线,以红表现虎头的主要部分,绿和黄、蓝和白表现,分布均匀,使构图的大局稳定,在配色的对比强度和冷暖感上给人一种非对称平衡,从而延续坎肩造型的宽度,在视觉上形成一种稳定感和平衡感。3.2以“秩序感”为美的线饰艺术线饰在服饰上的丰富变化,自然也能表现出“秩序感”。它的特点就是将一个视觉单位按一定的规律排列,使服装脱离人体仍然具有流动美和延伸美。同时线饰的疏密和虚实变化,以及色彩强弱的变化,都会给人一种秩序感。云肩上多彩的垂穗、绣片的层层叠叠,使服装保持动静变化而又统一的和谐美感。3.3以“律动感”为美的线饰艺术律动感的线饰主要指服装在静态和穿着运动后在空间所展现出的不同状态的线。汉族民间服装中的凤尾裙处于静态展示时,裙片的轮廓线、裙上的装饰线、裙摆的线性装饰物等,都是平面状态比较平挺整齐,但穿着走动时,从视觉上裙摆会形成很多流动自由的波浪线,腰间的线性装饰物左右摇曳、生动活泼。还有鱼鳞百褶裙静态的垂直线褶皱凹凸起伏、柔美而流畅,褶裥自然下垂给人一种飘逸感;动态中的褶则会呈现出鱼鳞状,行走时曲折的律动线更具浪漫优雅的风韵,形成一种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4总结

线饰作为装饰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具有不同的装饰风格、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近代汉族民间服装中的“线”能产生各种形式的美感及装饰效果,也从侧面展示了古代人的文化审美期待和装饰需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等线艺术巧妙的构成传统服饰的造型线和装饰线,增添了服饰的精致感和艺术审美效用。研究传统服装上线饰的装饰技法,了解当地人们的审美情趣,有利于设计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既能考虑到现代装饰艺术的形式美感,又能考虑到中国传统的美学观,使线饰的运用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漪.服装设计中“线”的应用[J].艺术生活,2011(4):49-50.

[2]崔荣荣,张竞琼.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梁惠娥,崔荣荣.民间裙装中褶皱的效用价值[J].纺织学报,2006,27(9):118-120.

壮族的民族艺术范文第2篇

一、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在课程开发中的必要性

(一)民族文化开发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人口的流动,交通的发达,数字化时代的跟进,对曾经封闭的民族地区带来巨大的冲击,导致大量民俗活动的消失,逐渐弱化的民俗性自我传承能力,已不足以让少数民族文化像昔日那样有效地传承下去,而大众传媒式的教育又不能代替系统化、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因此,为了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共享,尤其是非融合性共享,学校教育应该而且必须为民族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民族文化在装饰设计课程中的渗透,不同民族的学生不仅学会优秀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当中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的人,形成良好的民族认同感。

(二)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班克斯等人认为,以文化多元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就包括: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其他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②给学生提供文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全球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③消除对亚文化和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以及由此造型的心理压力;④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进行旨在改变整个学校或教育环境的教育改革运动,以达到使来自不同人种、民族、社会集团的学生都能享有教育平等和学术均等的目的,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在装饰设计课程中的实践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除了汉族还有11个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不同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除了人数最多的壮族,还有分布在桂林市龙胜的瑶族, 在三江融水等地的侗族, 桂北、桂西北高山大岭地的苗族,分布在临桂、永福等地的回族等等,所以民族特色也是桂林重要的文化内涵之一。“侗族农民画礼品包装”这一装饰教学实践作品,获得了2014桂林特色旅游产品包装最佳创意奖,它就是以三江侗族农民画这一旅游产品为包装内容,侗族自古以来就是个擅长剪纸、刺绣、纺织、雕刻、建筑等手工艺术制作与创作的民族,其传统的民间绘画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壁画、祭祀活动中的神像画以及木刻版画中,这些民间绘画艺术为农民画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江侗族农民画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气候,近年来作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江侗族农民画多次作为三江县政府官方的馈赠礼品远销海外。但是作为旅游产品还是需要进行市场推广的。礼品包装本身从农民画作品本身题材和侗族的民族文化出发。三江侗族农民画本身因其鲜艳的色彩,丰富的侗族民俗文化的题材以及本身所蕴含的侗族传统乡土生活的意象,体现出侗族民众们淳朴的人生观及对生活的感悟。作品结合侗族鼓楼的建筑外轮廓,通过字体、图形的创意加上淳朴的蓝色让农民画产品呈现出作为旅游纪念品的独特视觉吸引力。

壮族的民族艺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族头饰、刺绣艺术、纹样、维吾尔族花帽

新疆民族民间刺绣历史悠久,随着各个民族的长期交融,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文化的发展。刺绣工艺的表现手法、有平绣、结绣、缠绣、辫绣、挑绣等,刺绣,故“刺而绣之”,最早出现在民间,以手工工艺制做的具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原材料生产方式开始转化,机器绣的形式开始出现,但机械化生产的装饰刺绣并没有削弱民间手工刺绣的艺术价值,作为民族文化,仍然在不断发展和延续,服饰、生活用品上都有民间手工刺绣表现形式。如果刺绣在平面和视觉空间中是有躯体的话,图案纹样就是骨骼支撑,艺人为了使织品附有更强的生命力,喜欢用鲜活的刺绣纹样表现内容。在新的时期各民族交流增多,文化、服装、头饰在不断吸取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少数民族民间服饰刺绣装饰艺术在外衣、连衣裙、裙子,头饰中常多见,其中头饰是民族区分于其他民族外部形象的显著特征,而少数民族花帽艺术在民族艺术中更能体现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花帽艺术中基本的表现元素,刺绣是具有实用性和审美价值的,仪附于民族习俗的,经常反映在装饰图案花纹上,供选择的素材很多,用来表现丰富自然界中花草树木等植物形态,日月星宿等天文现象;给人类的造型装饰艺术提供了用之不揭的应用题材。民间刺绣的品种、内容、形式多样化,大多是用民间的自由手法构成,遵循平面构成设计中的规律化,使图案纹样达到对称、均衡,及虚实的效果。按绣品的形体构成所需要的格式配以相应的纹样,是适形装饰。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四方连续组合成纹样。

在新疆的少数民族刺绣工艺品中,花帽在自然物的造型装饰纹样方面是以仿照植物形态为装饰的。民间花帽工艺色彩绚丽、图案变化多端,间刺绣形式比较多样。做工讲究的民间花帽工艺,图案纹样丰富,种类异常繁多,形式多样。多取材于自然界和现实生活的各种为花卉、果实、枝叶,蔓藤的造型,有程序化了的四瓣,五瓣,六瓣,八瓣花,也有桃花、梅花,牡丹花,梨花、石榴花、棉花、巴达姆、,核桃、葡萄腾、鸟、鸡、鸭、蚕蛹、蝴蝶、星、月等形象。几何形花纹在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花案纹样也在各民族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为基础上,体现着民族的审美特征。

新疆的维吾尔族花帽造型,有前后左右四瓣组成三角体,也有六瓣组成形式,顶部是用多种刺绣手法透出的各种造型纹样。四周再加绣以四个单元组花纹与四瓣顶部纹样缝制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单个花帽造型,维吾尔族的花帽以性别,地位的高低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划分对象,青少年人戴的花帽上只有其中的一瓣绣有纹样,少年人戴的花帽人只在帽顶部加点丝絮,而在宗教里权位最高的阿訇戴的花帽造型高并切深,四瓣相对独立的花饰,中间空出部位缠白色布以便于区别。单纯为了装饰的花帽大多在于田,策勒,民丰,且末等地区的花帽形式,是在其上乡一组小花,宽高只有十厘米的小型花帽,只用针物别在头巾上,仅起到装饰作用。新疆维吾尔族小花帽从装饰图案、形式多样,绣法精良,纹样及形态来说,以“奇依曼朵帕”和“巴旦姆朵帕”最具地域民族特征。“奇依曼”意为繁花似锦之意,,帽子上用十字对称绣法绣出色彩斑澜、鲜艳夺目的纹样。新疆维吾尔崇拜巴旦姆,绣品上有变形增加的巴旦姆花有单个的,两个为单元组的,也有多个为单元组的。巴旦姆花被视为力量和坚贞的象征,给人灵巧,坚韧,流畅的感觉。还有新疆南部和田地区以几何形纹组成的一种彩丝线以满地平绣法的造型图案,纹样紧凑,形状为平扁状,四角隆起的格子架绣女式装饰花帽。新疆维吾尔族花帽艺术形式在帽冠刺绣工艺品中占据主要位置,通常作为丰厚的礼品送于客人。

花帽的艺术形态、图案纹样的完美表达,细致的结构,是一种最直接表达审美意识的装饰物品。是人类对于美的需求。花帽造型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即有功能性,也有装饰性,具有审美性而不断延序和发展。花帽最初的美学意义在于把美作为实用价值来表现的头饰主体物。来满足社会上人的精神方面需求的产 物。

新疆各个民族的这些形象各异、绚丽多采、制作精美、题材多样的花帽工艺品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审美意识形式和人体装饰表现形式,是他们对自然事物最直接的反映和体验、是民族情感、等审美意识的凝聚和沉淀,积累,有着很强的审美性和功能性。

参考文献:

[1] 维吾尔刺绣装饰纹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 郑军,中国历代几何纹饰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 王 刘国防 ,维吾尔族:历史与现状[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伟, 宁夏回族建筑艺术[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5] 新疆民间美术丛书―民间刺绣[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

[6] 马平,简明中国伊斯兰教史[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壮族的民族艺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服装设计;植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壮族的民族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服装设计;植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相关期刊更多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文山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教育厅

安全生产与监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