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群体讨论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讲授法;讨论法;大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41-02
认知心理学认为,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包含注意、感知、理解、保持、应用和迁移等一系列的认知阶段,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是达成这些认知目标的基本条件。知识的呈现方式若能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规律,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因此,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外显的知识呈现的方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工具。
一、不同教学方法的组织形式和特点
1.讲授法的组织形式与优缺点。讲授法是在大班教学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前身是班级授课制。在使用讲授法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授课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的主要程序则是教师通过口头传授,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全部的教学内容单向讲授给学生。讲授法能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和教育实践活动中流传并保存下来,有其必然性。讲授法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事件,高效率又节约教育成本地完成教学任务;形象概括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意义;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帮助学生明确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使用讲授法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讲授法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它能够面向班级的全体学生,简单易行,容易操控,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讲授法因其集体教学的性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程,讲授法的教学形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讨论法的组织形式与特点。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预先设计和安排的特定课堂环境中,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获取知识,通过交流合作共同研讨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启发引导、组织协调、反馈评价学生信息的作用。讨论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班级集中式讨论、小组分散式讨论和课堂议论式讨论三种。讨论法的突出特点就是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师生、生生间的思想的交流碰撞,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竞争与互相学习。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除了学习到文化知识外,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活动、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与学生间的沟通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然而,讨论式教学法并非适合任何类型的课堂,其具体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限制,它适合在明确的讨论主题,充足的讨论时间,适中的班级规模,充分的课前准备等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实施。
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探析
教师使用讨论法教学和使用讲授法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不同的教学环境,因而,对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和学习动机的激励形式以及认知的作用方式都是不同的。
1.注意力保持方式。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认知环节就是注意,稳定而又集中的注意力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使用讲授法教学,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来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属于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保持主要依靠教师个人的组织和调动以及学生通过有意注意来保障学习行为的发生。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兼顾所有学生,学生因其参与性低,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是被动且基于自下而上加工的,因此更容易出现与学习无关的行为。使用讨论法教学,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属于主动的探索学习,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程度,组内成员的共同参与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增加学生更大程度的生理唤醒。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可以相互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是主动且基于自上而下加工的。学习者的认知努力程度越高会加快知识构建的速度,促进学习者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
2.动机维持方式。使用讲授法教学时,学生群体的学习动机主要依靠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来维持,尤其是课堂中较少使用启发和提问等互动方式的,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就较少受到外部动机的强化和影响。使用讨论法教学时,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参与和研讨,改变了以往讲授法信息单向流动的模式,小组成员内部全通道式的沟通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思广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根据学习任务安排讨论场景,小组内的合作和努力程度会影响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小组间的竞争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课堂表现会得到组内成员的监督和鼓励,发表的见解也会得到老师的及时反馈,小组内的成绩会作为外部的强化,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动机水平的增加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3.认知作用方式。经典的注意与记忆理论指出:注意是先于记忆的加工。注意分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注意分配影响学习效果。讨论式教学方法课堂中,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学生广泛的参与性是其记忆更多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传统讲授型的课堂,教师可以感性直观地呈现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习迁移,因此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群体成员互相分享知识并探讨解决策略,群体成员的知识表征的形式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在问题解决的策略和结论上,达成趋同性的意见。与此同时,群体信息加工的结论也可能出现偏差,这是因为个体成员的心智模式、归因习惯、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群体成员出现较高的一致性,通过螺旋式的相互加工和作用,便会出现群体决策转移的现象。因此,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防止学生出现认知性的偏差,教师的引导和结论性的总结十分必要。
三、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高校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理解且懂得如何运用不同方式促进学习,包括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考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维持课程顺利进行的策略和技巧。本文综合分析高校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为高校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1.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由于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就讲授法与讨论法而言,当教学目标是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或当教学内容是程序性知识时,适宜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有助于加快问题的解决;若教学目标是要帮助学习理解较难的知识,或当教学内容是概念、原则等陈述性的知识时,则适宜使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刻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掌握和理解。
2.教学方法应与学生认知风格相适应。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与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程度的适应性。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手段。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课堂中,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小组内部的讨论,依照讨论结果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在讨论法的课堂中,可将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组内成员互相影响和带动,通过组内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学生整体的课堂学习效率。在使用讲授法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提问环节或丰富互动方式,给学生者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应以学生的认知风格为定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是激发学习者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3.教学方法应与学生认知规律相适应。教学活动是学生的一种认知过程,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是影响其有效认知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动机强弱的一个外在表现就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学生若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即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则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思维活动状态和注意力的规律性变化,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松弛相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和学习习惯,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使大学课堂更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和课堂教学应有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1):20-29.
[2]冯琛琛.群体动力学视角下深度对话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童巧平.动机理论视野下的合作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美]M.W.艾森克,M.T.基恩.认知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沈德立,白学军.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6,(1):2-6.
关键词:windows基本操作 因材施教 兴趣 个人指导 实践
Windows基本操作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虽然学习起来比较简单,但要想用最短的时间把它学好,也要讲究策略,讲究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我们工作。笔者从事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十几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点浅见,现与人分享。
一、要因材施教
不同年龄段、不同素质的人对电脑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适合这个群体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对于年龄比较大的群体(35-55之间),他们的反应能力不快,所以一定要控制讲课的进度。尤其对于鼠标的初步学习,有些年龄比较大的人双击和单击总是练不好,尤其是双击,很多学员老是把双击变成两次单击,所以要加强他们对于鼠标的操作。我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多采用练习法。具体的练习方法是让他们上网看新闻。既有趣味性,又能把鼠标的操作练好。一般通过2-3天就能练好。而对于年轻人,他们的反应能力较快,鼠标的操作几乎一节课就能掌握。所选择的练习方法可以简单一些。甚至不用练习也行。
二、要注意教学媒体的切换
对于社会上的群体,由于已经脱离了学校的一段时间,对于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物有点不习惯。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时多有困倦现象。所以可以适度切换媒体的形式。一种媒体连续使用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Windows基本操作的教学可以使用的媒体形式主要有黑板、大屏幕、服务器―客户端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法、目标任务法、演示法、练习法等,要注意这些方法的使用时间、节奏,充分观察学员的状态,以便于及时实现切换。常用变换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讲授法。利用这种方法能让学员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得知识,教师的主导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应用学员已有的知识或从生活经验中找相应的实例作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如学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时,将创建新“文件”比作新的“练习簿”,把“复制”比作用复印机复印材料,把“移动”比作“运货”;在学Excel时,将“工作簿”比作会计的“账本”,“工作表”比作账本里的“账页”,把“单元格地址”比作一家一户的“门牌号”。通过比喻,抽象化具体、复杂变简单,使枯燥乏味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之容易理解和接受。目标任务法。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任务。教师在设置目标时,多留给学员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员自主地探索,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充分体现以学员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如,在学习字处理软件word时,让学员按一定要求用word图文混合排版,对图片大小、位置,文字字体、字号、颜色美化,充分体现图文并茂的特点。使学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疑问,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员的需求,通过实践使学员体会到完成任务后获得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演示法。示范性操作演示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操作技能的要点,使学员自主实践时少走弯路。演示操作同步练习法,在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演示,学员边听讲边进行同步操作,窗口的移动、窗口的最小化、窗口的恢复等。实践证明,学员通过亲自上机实践,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积累了知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操作能培养学员生观察、构思、创新的能力。讨论法。学员讨论学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学习形式。讨论法比较适合于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的知识性论题的教学,例如,信息技术课中的多媒体作品制作、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信息文化等内容的教学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小组讨论法的教学中,学员的自主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也有利于培养学员交流协作等能力。但由于学员相对比较自由,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讨论过程中的导向作用,确保学习按预定方向进行。
三、要充分调动起学员学习windows基本操作的兴趣
关键词:应用型;团队沟通;实训
团队沟通课作为低年级学生的选修课,早期为理论课,课时为18学时。经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后,变更为32学时,其中16为理论教学,另外16学时为实训课。如何充分利用实训课时,将其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与强化;选择实训课的内容,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训课中应怎样引导,注意哪些关键问题都是值得探讨与关注的。
1 实训内容、考核方式及课时安排
该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团队模拟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创建团队、融合到一个团队中的能力,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团队领导方式、群体解决问题与决策的方法,提升沟通技能。
作为考查课,采取平时成绩、期终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进行中结合实训成绩、课堂提问、专题作业等,综合评定成绩。如:考勤20%,课堂回答及讨论20%,小组实训成绩40%,专题作业20%。其中,实训课以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后,分享个人体验、小组竞技排名以及回答教师问题核算成绩。
由于可供教师直接使用的教材较少,可结合一般高校出版的团队课程理论书籍与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团队建设与沟通类型的资料,整理出教学材料内容。如果授课教师暂无户外拓展培训师资质、学校户外拓展运动场地受限,同时出于学生的安全问题考虑,可参考以下实训内容进行挑选、删减。()内为学时。
创建团队(4):串名字、透露个人信息、共享空间、透露个人信息、小组信息挑战;团队品质养成(2):人椅、解手结;团队沟通方法(2):哑人排队、撕纸角、孤岛求生、倾听与反馈;群体决策的方法(2) :囚徒的困境、迷失丛林、价值观交易;团队领导方式(2):科层组织、差异宾果;团队激励 的理论(2):写好话、驿站传书。团队专题作业展示(2)
2 实施步骤
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来看,第一次的实训内容安排户外的、需要有一些肢体接触的实训游戏效果较好,有利于让学生对课程的实训环节产生兴趣、改变对课堂的传统认知、可以打破彼此对班级同学课堂表现的刻板印象、激发参与度。
2.1 反复强调规则并与学生确认
团队沟通课的实训内容主要为团队训练游戏。首先设计特定的情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团队活动,通过交流,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个人品格和心理素质。设计的特定情境是顺利进行团队活动的先决条件,所以,对要求及规则必须严格执行,以实现情境的仿真。
为了确保模拟情境的有效性,实训内容的规则应先在教室内宣布完毕,教师可以辅以规范性示范。在全班同学能够同声回答确认实训规则要点时,方可开始实训。
2.2 分组模式
调查发现,学生倾向于每次小组成员随机分配,可以有更多机会跟较陌生的同学接触,更好体会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及性格特征,尝试与不同个体进行团队融合。早期可通过串名字、透露个人信息、小组信息挑战、差异宾果等进行分组,已经相熟之后即可采取随机数字的方式。
2.3 设定学生助手
一般授课人数约为60人,在室内实训环节由教师一人维持秩序、观察、拍照、记录问题即可,但在室外环境中,应设置几名学生助手,辅助教师维持秩序及监督小组的实训操作。对于学生助手,可要求其观察同学在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并思考改善方式,如条件允许,可以中途更替学生助手,使班内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进行团队工作。
2.4 巡察并记录
由于学生助手提供了保障工作,教师则可专注巡察及记录各组表现。可以对各组较具特色的工作方式拍照,回教室后播放幻灯片,辅助学生回顾实训场面。巡察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告知学生,并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另外,可以通过激励,加强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也可以启发引导学生的具体操作。
2.5 引导分析
学生的实训操作结束以后,要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总结。可以采取小M轮流汇报或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可遵循ORID焦点讨论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1)事实:这次实训小组是怎样进行的?(2)体验:我有哪些感受?(3)理解:有何意义?为什么?(4)实践:下次我将如何改进团队工作?及时的评价反思将今后更为有效的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2.6 公平评价
对于团队合作表现优异的小组计分,且该组成员分值相同。对于全班同学表现无明显差异的实训环节,各小组均不计分。
3 实施案例
3.1 室内实训
以“迷失丛林为例”,其目的是体验团队决策沟通气氛的。安排8-10人一组,因该实训已处于课程后半阶段,可先由学生随机组队,教师再进行调整。学生个人决策环节,该环节教师在巡察时要指出违规处,维持秩序。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察各组情况,待观察到有小组已完成讨论,便告知各组代表在黑板上记录决策结果,在保证讨论的充分,加速有效的讨论。
各组结果在黑板公示完毕,派每组代表讲述其团队决策方法,争议出现在哪,如何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并简单点评小组工作方式的利弊。要求第二组发言的学生代表先复述前一组的关键思路,再描述自己的小组工作内容。可在训练团队沟通工作的倾听能力的同时,维持教学持续,避免有同学仍在小组讨论。
之后教师公布专家选择,决胜出决策速度快且效果好的小组,组内成员每人计5个平时分。接下来再进行个人选择的比较,看人员分布在小组中的情况,再带领学生思考并探讨优胜组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回顾理论相关理论知识,如决策的原则、群体决策的沟通方式、群体做出最后决议的原则等,思考今后遇到团队决策任务时该如何改进。
3.2 室外实训
以“共享有限空间”为例,其目的是体验多人合作,共同完成原以为很困难的任务。首仍然始于规则的反复强调,确保规则明确后,安排学生到户外指定的场地。离开教室之前,还应由自愿的方式明确4-5名学生助手,安排他们维护秩序监督规则及保障户外活动中的安全。
教师可在各小组间通报实时情况,鼓励团队协调分工,促进团队目标的达成。在学生们都按照要求“完成”团队目标后,跟学生们说其他班级在这个环节的优异表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班级荣誉感,促使他们真正实现班级内绝大多数人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工作。对各队认真讨论、积极模拟对策、团队重建等精彩过程进行拍照,在班级QQ群内共享。
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个人做了什么,所在的团队做了什么,这次的实训课有哪些感受等。
4 结语
有效的实训课程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于文化理论课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原则,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营造一个愉快的实训氛围,体会实训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可以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国才.团队建设与领导(第三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7:329-332.
[2] 孙渊,焦点讨论法――实现有效课堂讨论的新思路,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J],2015,(2)
高效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方法
历史学科尤逢娟老师的参赛课是八年级历史复习课,课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尤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首先,尤老师采用填充表格和投影历史照片的方法,带领学生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过程中的事实性知识(重要时间、重要事件等)。填充表格法的优点在于简明扼要,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又克服了“旧课新讲”、“炒冷饭”等陈旧的教学方法。投影历史照片的方法形象地再现了历史,使历史事实从抽象变为具体,给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接着,尤老师采用案例讨论法,引领学生探寻二战胜利的原因以及反思二战的历史影响。尤老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了4则历史材料:战争双方有无正义性的材料;1941年战争双方工业产量对比;战争双方武器产量对比;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学生们靠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学、讨论和发言,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反法西斯战争具有正义性,反法西斯国家力量更加强大,反法西斯国家更加团结,这些历史因素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学生们在这些重难点知识的讨论中,锻炼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案例讨论教学法可以概括为“教师提供案例材料―学生自学―讨论―发言―教师指导”。这样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的体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效教学需要广博的学识
音乐学科张劲松老师的参赛课是八年级音乐课,课题是《桑塔・露琪亚》。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首歌,张老师首先介绍了许多意大利的文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例如,意大利的国土形状像个长筒靴,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但丁及其名著《神曲》,著名画家达・芬奇及其名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张老师特别介绍达・芬奇不仅是一名画家还是一名科学家,他最早设想并画出自行车、潜水艇等草图,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启发。张老师文化底蕴丰厚,并且善于表达,他的课堂引人入胜,学生学习兴趣始终高涨,以至于下课后久久不愿离去。
张老师的教学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向学生传递智慧。
高效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学科陈彦老师的参赛课题是七年级语文课程中的《斑羚飞渡》。陈老师的教学特点是运用讨论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陈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斑羚群体的优秀品质,学生们积极主动发言,在此过程中,他们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有一位学生发表感想说:“动物尚且能够‘舍己为人’,人类更应该具有崇高的品德。”另一位学生发言说:“镰刀头羊最后也跳下悬崖,体现了它宁愿为自由而死,也不愿死在人们的枪口下。”他们的发言体现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表现出很高的修辞能力,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培训管理,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C9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向人才要效益、向培训要效益,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 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降低工程成本及其优化控制的学科, 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 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 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 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一、建筑施工企业培训具有以下的特征:
其一,企业培训的对象一般是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有着多年的岗位体验。培训学员从文化程度、年龄、工作环境、生活背景等都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性,由此造成培训很难同步进行,文化高年纪轻的培训人员,学得快、领会好、掌握牢固,他们就会要求教学进度要快一些;而文化低年纪大的培训人员,学习困吃力、跟不上并且容易遗忘,他们要求老师要讲慢一些,多讲几遍,这就给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困难。
其二,企业培训的本质是职业性的,而非学科性的,侧重于能力训练。
其三,企业培训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使参加培训的人员明白怎样做好本职工作,以达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这一岗位的要求和目标。其四,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具有流动性、周期性的特点。学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工作、生活的范围遍及全国,乃至国外,高度分散。工程项目施工时间紧,师生见面交流沟通的机会有限,学员遇到学习和技术难题时不易及时解决,工学矛盾突出。
二、几点建议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企业培训资源的有机组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科学的培训规划、符合现实的内容、有效的培训形式,在整个系统工程中相互制约、有机联系、举足轻重。
1、 关注新的《劳动合同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劳动合同法》的本身意义是重大的, 我身为弱势群体代言人, 非常支持这个方案。建筑施工企业要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劳动合同法》 , 消除恐惧心理, 在合法用工的前提下, 通过规范完善内部规章制和激励措施, 致力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才是关键。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 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重视安全生产的培训,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如: 《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中规定建筑业企业职工每年必须接受一次专门的安全培训; 同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 建造师) ; 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企业特殊工种;企业其他职工; 企业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每年均有不同时间的安全培训要求。
3、积极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解决好工学矛盾
企业培训的人员一般是成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他们既有家庭,又有工作,还要参加社会活动,能抽出时间参加培训相当不容易。对施工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施工企业的生产具有流动性、周期性的特点,员工分散,项目施工时间紧,工作离不开,因此要组织好一次有效的培训教学就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解决好工学矛盾。企业培训一般有两大主流,一是以培训技术、技能为目的,集中于中下层;二是以培养管理人才为目的,集中于中上层。为适应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培训对象的要求,应该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做到长短班相结合、校内与现场办班相结合、教师指导和业余自学相结合、集中授课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等。企业培训教学必须为本企业服务,适应本企业的需求,注重实际效果,努力做到因岗、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怎样方便怎样教学。
4、 在培训中多多考虑改善培训的方式方法, 探寻适合企业生存、壮大的方式方法。
《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 的第十一条规定:从事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工作的人员,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 二) 有五年以上施工现场经验或者从事建筑安全教学、法规等方面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员; ( 三)经建筑安全师资格培训合格, 并获得培训资格证书。可见, 对从事培训的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既要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又要懂得施工企业的技术, 还要有能将企业的安全融入技术、适应企业的能力。针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分别采取适合他们的培训方法, 现举例如下:
a. 基本研讨法与授课法并称职业培训两大培训法。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 虽然今天提倡通才, 但个人力量毕竟势单力薄, 始终赶不上有组织的群体力量。“ 集思广益” 是讨论法的基础, 只有收集众人之智慧, 并相互激发, 才可达到1+ 1> 2 的创造性效果。培训方式: 课题讨论法; 对立式讨论法; 民主讨论法; 讲演讨论法;长期准备的讨论法。这些方法适合企业内所有人员。
b.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 法, 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 年首次提出、1953 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此法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 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 如奥斯本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等等。会议讨论方式, 会议时间一般为30 min。
c. 管理原理贯彻法最早产生于日本, 被认为是管理、监督人员的必修课程。管理原理贯彻法是指通过研讨方式, 让管理人员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并将之贯彻到实际管理中的一种训练方法。
5、建立完善科学的信息反馈体系
培训结束后,员工回到工作岗位的工作效率如何是对培训效果的有效检验。如何反馈这些信息,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改变培训计划和模式,这些对以后继续搞好培训和人力资源工作至关重要。要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员工培训工作,企业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新的培训理念。要牢固树立“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源泉”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变单一的工作能力培训为综合型知识培训,在对工作能力和技能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学习态度、现代知识、创新能力、人际交往等进行协同性开发,使之达到知识型、复合型人才。
二要重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反映着企业要求人才具备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就是判断是否要培训,以及什么人接受培训、培训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方式等。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展开的首要环节,是使培训工作实现准确、及时和有效性的主要保障。企业能否做出准确的培训决策,培训需求分析至关重要。
三要完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系统化、常态化的员工培训体系,对员工培训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完整系统的员工培训模型应该包括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评价阶段和反馈阶段。对整个培训过程都要进行跟踪管理,实现培训教育、监督评价,信息反馈一体化。
三、结语
职教培训只有与职工“适销对路”了才能见效。施工企业的培训管理机制没有理想状态, 只有适应企业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及政策变化的最佳状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不断地调整思路,使培训为企业发展产生长期的效益, 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廖泉文.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研究.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