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第1篇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急需一线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统计学》主张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进行研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学生只有学好这门课程,掌握具体的统计操作方法,进而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统计学》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原因

(一)《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统计学》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实践技能,其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就业实践产生极大的影响。统计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规律的强大武器,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要真正发挥《统计学》的作用,我们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堂学习有效性的需要

《统计学》是历届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分析,学生练习”来完成,教学效果差。犹他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学生如果单纯听课,只能记忆5%的内容;单纯读书能记住10%;如果在听课或读书过程有听觉或视觉辅助,记忆有20%;如果其间有讨论,记忆会增加到50%,而如果学生有动手参与的机会,记忆会达到75%。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给学生提供讨论和动手参与的?C会,需要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需要

以往的《统计学》教学中,统计各阶段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室讨论制定,统计工作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始终未能走出校园。虽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单一的校园环境和学生将来要步入的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单纯的校内实践,统计工作涉及面相对狭窄,学生无法应对一些特殊问题和突发事件,无法真正适应市场。《统计学》教学中,应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四)知识能力系统性的需要

《统计学》教学围绕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展开,每个阶段都配备有具体的操作方法,配套有例题和练习题,但是各阶段之间是脱钩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片段,没有围绕某一目的和任务系统性地学习。《统计学》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各阶段围绕同一目的和任务展开,提高了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社会,承担起具体的统计工作。

二、《统计学》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

(一)深化《统计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对《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开展了“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提高了学生的《统计学》学习积极性。据统计,该系学生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高达98%,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其次,更换了教材,将传统的教材更换为项目化教程,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目的和任务展开,提高了《统计学》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新开发《统计学》课程

笔者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首先在班级中分组,每6人一组,每组设一个小组长,统计设计阶段各小组确定好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可以由教师给出任务,小组选择,也可以由小组自拟),然后编制计划任务书。接下来的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全部围绕已选定目的和任务展开。最终,小组要上交的资料包括:计划任务书、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报告、整理方案(含分组表、汇总表等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等。任务的完成实际上也是学校教育与模拟工作场所的有机结合,创新开发了《统计学》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以学徒制试点为契机,培养“统计调查员”的岗位能力

2014年8月,我国《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标志着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但是,学生直接到企业统计部门参与统计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涉及企业机密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问题,企业一般都不愿学生直接到企业统计部门去实践。

企业要占领市场,需要及时掌握市场动向,经常进行市场调研,然而调研项目费时费力,企业很难从工作岗位上抽出太多人力资源。而学校的人力资源得天独厚,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承担企业的市场调研,或调研项目中的某一专题调查,企业有师傅指点迷津,徒弟(学生)按照要求带着任务进行市场调研,既解决了企业的市场调研难题,也让学生真正当好了学徒,接触了市场实践,培养了学生“统计调查员”的岗位能力。

三、完善《统计学》课程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考评方式,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

《统计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融入情境,才能充分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考评方式,增加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整个实践过程中难免有滥竽充数者,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出现,各小组要做好讨论记录,一方面,可以督促小组成员积极发言,集思广益;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有区别的确定实践成绩。

(二)教师严格把关,提高知识能力培养的系统性

《统计学》课程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必须要严格把关。统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是在最初就确定下来的,整个统计工作阶段必须围绕目的和任务展开,后续工作可以不断补充和完善,但不可以中途变换目的任务,不能“知难而退”,更不允许后续的调查分析和前面的目的和任务脱节。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统计工作流程,提高知识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任务驱动模式和多种实践指导手段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统计学》课程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任务驱动模式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它注重“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带着任务在不断探索中学习。该模式偏向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可是学生实践经验缺乏,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指导,将多种实践指导手段结合。我们可以借鉴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方法,聘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统计人员对各小组的统计设计方案进行评判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第2篇

1.1科研周期长,从业人数不足农业科研工作以农业作物的自然生长为基础,而农业生产的自然过程本身就很漫长,生长周期较短的如水稻、小麦等也仅一年两熟或三熟,更不用说果树、畜牧之类。如果树,即使嫁接也需要完整地观察大小年和物候期5年以上。这样,农业科研出成果的周期明显变长,野数十年磨一剑冶导致农业科研的从业者数量稀缺。

1.2地理因素导致难以留住人才农业科研机构大多地处偏远的郊区、农村甚至山区,其优势在于土地廉价、自然环境优越,利于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劣势在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办公成本较高等,最重要的是生活设施条件的落后难以吸引人才,即便吸引来也因诸多不便难以留住,实践表明,留住的大多是双职工。统计发现,地方上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大多原籍在本地,且又毕业于本地的农业院校,无形中造成野近亲繁殖冶,使得科研创新缺乏活力。

1.3管理体制落后农业科研机构在管理体制上是行政主导方式,用人计划编制、工资定级、职工晋级等都需要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这种管理体制束缚了用人单位的手脚,使用人管理易于形式化,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机制。在人事管理的思维方式上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固定身份野铁饭碗冶、平均主义野大锅饭冶,人事管理行政化等观念难以根除。落后的管理体制和思维方式制约了农业科研机构的人事改革。

1.4物质保障不到位,职工待遇差农业科研机构以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主,财政虽能给予其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但与科研发展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同时,职工收入与其他非农部门、非农行业的收入相比待遇较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整体科研人员收入偏低的问题,有些初级职称的职工工资水平还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此外,单一的按职称分配模式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这就制约了引进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2农业科研机构人员现状

2.1管理人员难以顾全科研与管理大部分管理人员的现状是科研与管理野双肩挑冶,处级领导乃至科级干部一边从事行政管理,一边从事科研工作。科研出身的管理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且先进的管理知识曰在管理工作中往往顾此失彼、教条主义,或者管理方法落后,常以固定模式管理人,僵硬化处理问题。管理出身的科研人员又往往没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只能选择一些级别低、易于上手的课题,在从事管理的同时又要分出很大的精力去完成自身的科研任务,因此造成管理效率低下。2.2科研人员科研水平不高野近亲繁殖冶导致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曰科研院所的地理位置偏僻难以招录高质量的人才是科研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考核途径单一以及科研序列中各级职称的比例失衡直接制约着科研人员的晋升,这都导致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足。

2.3农业技术工人专业知识匮乏农业技术工人的现状是农业技工群体庞大,学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偏高,农学专业知识匮乏,后备资源短缺。农业技术工人主要来自于所在单位职工子弟中未能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的人员。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野旱涝保收冶,野接班冶成为大多数职工子弟的选择,因而绝大多数成为自然增长的劳力。

3对策

根据叶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曳的规定,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全省控制标准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颐3颐6。按照这一办法的规定,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达到70%,且高、中、初级岗位比例要接近规定标准。为了实现管理人员、科研专技人员和农业技工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应该采取下列措施来加以保障。

3.1避免管理与科研野双肩挑冶管理和科研走不同的通道,尽量避免野双肩挑冶。对管理人员采取严格的准入制度,给竞聘管理岗位的人员以充分的发挥平台。全方位、多角度考察,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于特别有管理才能的要着重培养,重点提拔。畅通管理人员的晋升通道,制定完善的晋升办法,量化考核目标,弱化任职年限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并将晋升工作常态化。

3.2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科研专技人员是农业科研机构的核心主力,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人才,把那些综合素质高、基础知识好、专业技术优、具有培养前途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网罗纳入科研机构。制定并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引导、支持、鼓励在职科研人员的深造,打造一流平台,促进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互派访问学者。以完善的深造通道吸引人才,广开学路,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继续教育。逐步建立符合农业科研机构特点的薪酬体制,德、能、勤、绩都要考虑,但更重实绩、重贡献。收入分配的政策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建立科学有序、团结进取的科研团队,以争取和承担国家级课题为手段来培养团队成员。提供自主的工作环境。农业科研工作对于自然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在农忙时加班加点,农闲时适当调休。可以鼓励农业科研人员自我管理,对科研管理部门进行阶段性考核。

3.3提高农业技工整体素质加快优化农业技工群体,减量的同时提质,现代化的农业科研实践活动,农业技工贵精不贵多。呼吁相关技工院校在设置专业时,针对性地开设农艺工专业,农业科研单位可尝试直接与技工院校挂钩,采取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方式,以使高素质的农业技工人员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农业科研机构当中。同时农业科研机构可与技工院校合作,将现有的农业技工人员输送到学校进行再深造,以提高其科学知识水平。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第3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中原五省20所体育运动学校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

(二)访问调查法

采用专家访谈的方式,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三)研究方法

1.访谈法。就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监控开展状况,访谈了中原五省20所运动学校管理人员及体育局部分领导。

2.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教练员共200名,运动员共600名,科研人员共40名,做问卷调查。在发放问卷前抽取新乡市与郑州市两所体育运动学校的4名管理人员,10名教练员,4名科研人员以及40名运动员进行信度检验。

3.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青少年业余体育”“科学化训练”“训练监控”等关键词,获得了本论文所涉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使得本研究有了一定的坚实理论基础。

4.数理统计法。对全部数据的整理及检验都采用SPSS10.0软件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训练监控的涵义

监控(monitor)是一个组合词,本研究对它的定义是: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为了保证科学化的训练过程、实现训练预定目标,采用以教练员为主对运动员训练过程实施调控的活动过程和以科研人员为主对运动员训练过程实施监测和评定的活动的统一。

(二)影响训练科学化监控的因素分析

1.教练员因素

教练员对待训练监控的认知态度以及自身的专项理论素质、文化水平和利用监控指导训练的能力决定了科学化监控在训练中运用的程度。

据统计,从运动学校教练员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为75人,占总人数37.5 % ; 36- 45岁为60人,占总人数30 % ; 45岁以下教练员占总人数的67.5 %,,这部分人对竞技体育的新动向和前沿理念比较敏感且易于接受新思想,他们是教练员队伍未来的发展希望。

从教练员学历结构上看,硕士为10人,占总人数5 %,,本科生为84人,占总人数42 %,,可以看出教练员本科以上学历基本占到50%左右。数据反映出目前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学历水平偏低,非常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学历进修,提高整个教练员队伍的学历水平。

从教练员培训调查来看,培训主要内容以政治理论培训、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是快速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一个途径,也是提高教练员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应该尽快制定教练员培训计划,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培养教练员,从而加速年轻教练员的成长。

从采用训练监控结果指导训练方面来看,教练员依靠科技训练意识普遍淡薄。由于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限制,部分教练员不会使用高科技设备,不会运用高科技方法来指导训练:再加上传统观念和科技服务效果等原因,部分教练员存在着科研就是纸上谈兵的思想。

2.科研人员因素

科研人员主要服务方式:一方面是提供各种监测数据,然后对运动员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教练员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在进行科技攻关方面,目的是解决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各个学校科研人员数量少,学历低。在科研方面,自身科研诉求低,研究结果对训练的针对性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与学校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有关,使科研人员为了评职称而去搞科研,服务意识差: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对自己服务的运动专项内在规律、训练方式、比赛特点不了解,提供的科研服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3.教练员与科研人员关系因素

据调查,在训练中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之间信任度较低,相互沟通合作较少:两者的关系失衡。

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合作失衡的原因:一方面,过去的科技服务没有解决好训练的问题,教练员对科研有些偏见,认为基层科技条件差,科学化训练是多此一举: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用科技结果主导整个训练过程,结果适得其反,不仅干扰了教练员的正常训练,还失去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信任,使科技服务工作陷入困境。因此,在训练中科研人员,一方面应加强沟通,多和教练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提高训练过程中科研服务的质量,提高教练员对自己的信任度。

4.经费因素

根据对学校管理人员的访谈得知,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渠道是政府的投入。训练中支持科学化训练的科研设备陈旧,科研经费短缺。

应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投入保障制度。在资金来源上,一方面,建立政府专项资助项目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另一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在资金使用方面,建立专项资助和服务购买制度,保障体育科研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的资金投入以及科研服务的购买。

5.制度因素

目前,青少年体育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校、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具体表现:科研保障和激励制度不健全,限制了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的积极性:科研投入保障制度不健全,限制了资金在科研上的投入,客观上也限制了科研人员对训练的服务能力:竞争制度和考核制度不健全,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相关体育管理部门需要进行制度改革,完善和建立相关制度,从而保障体育监控的科学化实施。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学科研课题;结题率;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LUO Chai-qin,CHEN Yan,ZHANG Zhi-jian,et 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3500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how to enhance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hospital.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was carried out in 102 researchers who were in charge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from 2002-2006, to assess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research projects.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onditions for experiment,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the funds and incentive system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research projects. These factors originate from three aspects on researchers, scientific reach administration section of hospital,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of government.Conclusion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suggested, such as the preferential polic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better lab conditions and appropriate time for researchers, creating attra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s, strengthening the process administ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raising more research funds from various sources, rational monitoring the expenditure of the research funds, enhancing the ethic censoring on sci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so on.

【Key words】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Completive rate;Influencing factor;Countermeasure of administration

科研课题结题率是衡量科技投入与产出的重要标志之一,按时结题验收则成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的必要手段。我院是福建省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有一支较为庞大且快速发展的科研队伍。1996~2006年期间每年立项的科研课题大约为20~90项,平均57项,其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计划课题,其中有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其他省部级、厅级、医科大学等部门资助的科研课题,以及由医院基金资助扶植的项目。我院的科研课题按时结题率(不包括院级资助的B类课题) 2003年为90.91%,2004年为73.1%,2005年为82.61%, 2006年为89.29%。2003~2006年的平均课题结题率为83.97%,离科研管理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分析影响按时结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科研课题的结题率,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按时结题是以研究者在科研课题合同的研究期限内完成科研任务,并提交合格的结题材料为准。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承担过科研课题的医务人员共138人,除因出国、下乡、退休、调离人员外,其中可进行问卷的102人。自制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结题情况、研究时间、研究设施、经费、协作等共设了32个问题,先对8名专家进行预调查,征求专家对调查表的反馈意见后,再修正调查表,调查表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结果统计以构成比进行分析。

2 结果

发出问卷102人,收回有99人,收回率97%。具体结果如下。

2.1 结题情况 调查对象中课题未按时结题情况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30%。其中,因研究未完成的占11.11%,因材料和论文未整理的占9.09%,其他原因10%。

2.2 时间因素 92.93%科研人员主要依靠业余时间完成科研,有31.31%的研究人员认为研究时间不足;有部分人认为科研结果已被他人抢先或重复他人的研究。

2.3 实验条件 大多数人认为本单位实验条件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半数人因实验条件影响课题的进展。

2.4 经费问题 82.83%研究人员认为上级经费下拨滞后,11.11%人认为经费滞后或管理问题影响课题的进展。另外,课题经费预算不合理的占49.5%,其中经费不足占49.5%,经费有剩余的占3.03%。

2.5 协作情况 77.8%的科研涉及协作,16.6%因协作问题影响课题进展。

2.6 其他因素 ①有半数以上人认为是因申请课题时对研究条件与困难估计不足,而导致不能如期结题;②因研究成员变动、负责人外出进修学习或试剂材料购买出现问题,也影响了课题进展;③对医院奖惩制度认为奖惩合理的占33.33%,没感觉者占42.42%,觉得奖励较同行低的为20.20%,还有1.01%认为奖励较同行高。

3 讨论与建议

综上调查结果,影响课题进展的因素主要有科研时间,科研条件,科研设计、经费、科研协作和激励机制等因素,这些因素有来自研究者、科研管理部门、科技主管部门3个层面的原因。

3.1 研究者层面

3.1.1 科研时间紧缺问题显凸 科研时间是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医院的性质决定了承担科研课题的人员同时肩负着临床、科研、教学多重任务,相当部分人员还兼管理任务,使得大多数人员主要是利用工作之余做科研的,调查中65.66%科研人员认为无多余精力搞科研。因此承担科研项目单位提供给研究人员适当的脱产研究时间是必要的。我院2006年开始实施了承担国家、部级和省重大课题的负责人享有脱产完成科研项目的待遇(科研假),科研假期为项目合同预算投入时间的1/2,脱产期间视同在岗,大大缓解了医务人员因科研时间不足造成的压力,也激励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3.1.2 经费预算不合理 ①经费不足。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课题的进展,研究者在申报课题时要认真根据科研课题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申报项目,使支持的经费强度、项目的性质及其他要求与课题相符。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是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本着“政府投入为主, 单位自筹为辅,争取企业适当赞助”的原则,除上级科研项目拨款和本单位配套的经费外,如自筹资金、争取赞助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协作的资助等来弥补经费不足。但目前科研经费来源大部分为上级拨款的纵向来源,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医院可出台相应的办法,在严格防范商业贿赂的措施下,大力支持横向的科研经费来源。②课题经费过剩时有存在。一方面由于下拨经费滞后,先启用了其他费用,结题时造成经费过多的剩余;另一方面反映出课题计划和预算有缺陷,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同样不符合结题的要求。③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研究者使用其他课题经费作为启动经费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但给结题时的经费决算带来困难。可从个人或单位先预支、主管部门加快经费下拨的办法来协同解决经费不能及时到位问题。④科研人员缺乏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知识。组织专题讲座,做好财务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的宣传工作,使科研人员掌握经费预算和使用的正确方法;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经费预算的形式审核、把关以及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

3.1.3 课题研究的困难估计不足,项目合同预期目标制定过高 缺乏相关研究背景,申请时没有一定的预实验来支持申报项目,造成对课题困难估计不足;合同的成果提供形式过高,导致不能完成合同任务。因此课题设计时研究方法先进、可行,技术路线清晰是至关重要的。研究队伍、研究基础与研究条件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保证。重视课题论证,查新是保证课题的创新、避免重复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但经常存在先写完标书才有查新报告,造成来不得及修订研究方案。课题组研究成员结构应合理,配备符合实现课题目标要求的人员,不能只为了尊敬老同志、高职称人员过多或挂“人情”成员,使得实际研究工作人员不足,而影响课题的进展。

3.1.4 研究期间成员的变动也不同程度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因进修、调动、出国、攻读学位、下乡等原因,造成课题研究无法按计划进行,以至不能如期结题。除了医院应对有对科研项目在身的医务人员的出国、进修、调动、攻读学位、下乡等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外,申报者在申报前也应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审核,确保能完成课题任务,最好备有应急预案。

3.1.5 少数科研人员科研态度存在偏差 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科研课题立项成为职称评聘考核的硬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但有些人员申请课题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评聘职称硬件的需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一旦晋级职称成功后,便将课题研究抛到一边,转为被动的延期完成,甚至不完成。因此要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加大监管力度,并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才能保证项目合同的高质量完成。

3.2 管理部门层面 主要指科研依托管理部门和实施单位的管理部门。

3.2.1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刻不容缓 科研管理是一门综合科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培养具备有创新意识、创新管理能力和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才迫在眉睫。科研管理人员应能熟悉和掌握国家科技法规政策及管理办法,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科研动态,有收集科研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咨询指导的能力;具有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有良好职业道德,求真务实、公正严谨、无私奉献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精神,主动服务的工作态度;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英语水平,才能有效发挥科研管理的职能。所以有关部门也应适当提供管理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和更新知识,从而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

3.2.2 加强医院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平台建设,为科研提供环境保证 ①改善实验室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老化、落后的设备,改善科研环境。在医院医疗任务重、科研经费少的情况下,应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同时采取横向合作,解决自身条件不足的问题。科研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及医院自身科研人员的培养。医院往往忽视实验室技师的培养,实验员大多由非专业人员替代,临床医务人员在课题立项后要靠自己摸索学习,去掌握有关操作技术,既消耗了时间,又不能保证质量。医院培养与引进技能娴熟、有上进心、不断更新知识的合格实验室技师是必要的。专业技师可通过实验前对实验人员的岗前教育,实验过程中加强监督指导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发挥对非实验室人员的传帮带的作用,而达到事半功倍效果。②开展定题服务。定题服务(SDI)是信息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根据科研课题的需要,进行文献的收集、筛选、整理、提供利用,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1]。医院的图书馆人员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服务至上为宗旨,主动开展定题服务,发挥医院图书信息的作用,使科研人员更好在申请课题前做好情报调研,在科研过程中抓住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跟踪掌握发展动态,使课题组研究人员把握方向,以便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促进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2.3 加强科研过程管理 科研过程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要以人为本,抓好课题的执行、指导和控制,建立与科研人员协调、服务、保障的关系[2]。①领导重视,完善科研目标管理。倡导科技兴院,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医院在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有明确的科研目标和科研管理责任制,有科研过程管理的规定和措施,使科研指标和临床其他指标携手并进;②定期检查课题执行情况,除了按上级部门要求,定期提交课题执行情况表外,更重要的要检查实际完成情况,及时协助解决遇到的问题;③重大课题应定期组织协调会,由课题负责人、专家、主管和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参与,讨论存在问题,跟踪执行情况,落实课题计划。

3.2.4 加强科研课题申请书的形式审核和临床科研的伦理审查 ①加强课题申请书的形式审核。规范的形式审核标准与程序,对课题起到正确的导向性、科学性和统一性作用,因此管理人员在提交申请书前,应严格审核,尤其对初次申报者给予耐心的指导。②临床科研的伦理审查。医学科学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从项目设计开始就可能涉及到有关医学伦理学原则问题。2007年卫生部关于印发《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中规定,除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超过2年的或者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获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临床应用的技术,只要通过生物医学研究形成的医疗卫生技术或者产品在人体上进行实验性应用的活动须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进行审查。科研人员必须知晓规定的伦理原则,研究方案应符合伦理审查要求,避免因伦理问题导致课题的终止。

3.2.5 发挥管理协调职能,解决科研协作困难 协作困难也是课题实施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随着学科的分支越来越细,一项科研课题往往需要临床、医技、基础等多学科合作,当前跨学科、跨地区、甚至跨国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加,协作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以有利于协作困难问题的解决。

3.2.6 健全激励与制约机制 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已起到了肯定的作用,随着科研人员价值观发生变化,激励更热衷与职称晋升、学术地位、长远事业目标相联系,但利弊共存。因此制约机制不可忽视,如对科研量化考评结果的公布;对无特殊原因未按时完成科研合同计划者冻结经费、通报批评;限制其他课题申报等措施,可遏止不良现象发生,并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3.3 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层面

3.3.1 解决经费滞后的问题 主管部门经费下拨滞后较为普遍,是研究者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如何简化经费下拨程序,加快工作效率,缩短下拨时间,应是今后的工作目标。虽然推迟合同中课题进度时间,可以缓解经费的问题,但易延误科研时机。承担单位及个人从其他渠道解决启动资金仍是可取的互补方式。

3.3.2 把握国家科技方针路线,提供政策性指导 在国家科技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地方科研资助情况,给予下级科研管理部门政策性指导,使管理人员更好地贯彻落实,让研究者的研究更具有方向性。

3.3.3 完善项目立项竞标规范,提高中标课题质量 科研课题的评审,成为科研单位、个人关注的焦点和敏感的问题。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真正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可提高中标项目的质量。监督科研计划合同的实施,对实施情况和后期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合同的履行和课题如期高质量地完成。

3.3.4 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甘做“人民的公仆” 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应以人民的公仆的要求鞭策自己,认真履行工作职能,避免作风,加强与基层科研管理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沟通,主动服务,营造一个有利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科研和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晓英,王盛,王洁利,等.医院图书馆管理与重点学科建设.中华医院科研管理杂志,2007,20(1):58-59.

2 杨文艳,李博欣 ,孙洪范.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思考。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6):339-341.

3 李向上,曾柯,李惠智.加强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促进科研管理学科发展.中华医院科研管理杂志,2006,19(5):313-314.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第5篇

一、突出科研导向职能,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

科研信息是科研活动的方向,科研信息收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主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都属于项目来源单位)相关政策、科研信息的收集,二是本单位科研教师专业方向、学术领域、特长等信息的了解程度。科技管理部门在项目来源单位与科研教师之间扮演着“红娘”的角色,只有对双方信息都有很深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做好牵线搭桥和科研导向的工作,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工作缺失。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在获知科研申报信息的基础上,要及时、广泛、有效地将申报信息传递给广大教师。最常规的途径是通过科研管理部门的网页,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建立栏目布局科学合理的网站,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以吸引科研人员能够及时主动浏览科研管理部门网站,以及r获取项目申报信息。有部分科研人员习惯于传统的被动接收项目申报方式,对此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信息传达的过程中,切忌简单粗暴的使用行政命令,单向下达,而是应该采取协调沟通和引导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创新科研信息方式,除了传统的通知二级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科研秘书进行申报信息的传达外,要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充分发挥电子邮件、QQ群、微博等网络资源优势,力求做到最广泛有效的传达。

二、重视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科研项目的质量是整个科研项目的基石。如今高校不少科研工作者存着“重申报轻研究,重两头轻中间”的思想,申报项目仅仅是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获得科研奖励、个人晋升职称等需要,只求数不求量,将已研究内容反复“炒冷饭”忽视科研创新,从而无法获得项目资助,有的项目申报者为了能够获得项目立项,采用挂靠方式来丰富充实科研团队,但实际研究实力及支撑条件远不能达到研究项目的要求,影响研究进度及质量导致验收不通过。有的项目负责人团队意识淡薄,对团队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不能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使科研项目往往不能按期完成。尽管科研项目存在着专业和规模上的差别,但不管什么内容的科研项目管理,都是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相互衔接的全过程管理,忽视哪一个阶段都会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的失败。作为高校科研管理者必须对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质和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做到对项目的先进性、科学性、预期成果的效益等指标进行动态评估。同时跟踪、监督好项目实施情况,对开展科研基础条件、经费使用、物资保障、信息来源、研究进程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予以必要的协调和引导。

三、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每年都承担着来自国家、省部及厅市等下达的科研项目,这些来自不同渠道、数量众多的科研项目的年度检查、结题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同时,每年还要组织大量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牵制了科研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使得高职院校数量有限的科研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每一个申请人进行深入了解,并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科研信息。另外,有的高职院校校系对科研工作采取“下任务,一刀切”的方式,对不能按计划完成的科研项目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减少相应的科研分数与科研经费,不予新申报项目立项等,对提前或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的科研项目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种对科研项目完成情况只罚不奖及奖罚措施不落实的做法,挫伤部分高质量完成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对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科研人员在情绪上也起着负面作用,中国的高校科研管理,应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突出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科研人员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注重沟通交流,使科研人员了解学校的科研研究方向,充分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与自身的研究方向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性管理职能

高校的科研管理者是各项政策、信息、计划的传播者和执行者,也是普通高校科研计划的制订者和各项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更重要的是为高校科研人员服务,为高校科研工作服务的专业人员。在同许多国外高校的管理层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西方高校并没有科研管理这个概念,他们主张“对科研不能管理,只能提供服务。”方高校的科研主管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只能就是服务。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熟悉各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对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有一定认识,更应该自觉地履行服务性的管理职能。这一点是由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正是因为科学研究根本目和宗旨是服务社会,才需要科研管理为科研服务,并且决定了科研服务的主要内容。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是整个科研管理活动的纽带,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把校、系、各科研课题组及参加课题的每个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把学校与社会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