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小学分数的知识

关于小学分数的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小学分数的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小学分数的知识

关于小学分数的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脂肪肝;体质量指数;血液化学分析;脂肪酸类;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5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31-02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Blood Fat and Fatty Liver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Xuzhou/YAO Ling-ling*, XU Zhan-zhong, LI Lei, et al. * Xu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Xuzhou(221006),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blood fat and fatty liver, in order to guide students preventing fatty liver. Methods By using Quetelet index of obesity, ultrasound diagnostic method and blood lipid detection, 5 264 students' obesity, fatty liver and lipid level were diagnosed to analyz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blood lipid and fatty liver. Results There were 426 cases of fatty liver students. Compared with non-fatty liv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χ2=15.998,P

【Key words】 Fatty liver;Body mass index;Blood chemical analysis;Fatty acids;Students

脂肪肝是一种脂质过多沉积在肝脏的疾病,其特点是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超声检查有特异性改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是当今发病率不断增加的一种慢性代谢性肝病。研究发现,50%的脂肪肝将发展为肝纤维化,15%发展为肝硬化,3%发展为肝衰竭或需要进行肝移植[1]。而且脂肪肝常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存,特别是中小学生脂肪肝与成人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直接相关,更应引起高度重视[2-3]。笔者于2008 年4-10月对徐州市10所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伴脂肪肝与血脂之间的关系,以探求防治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徐州市10所规模在2 000人以上的市区全日制中小学校,调查6~18岁在校学生5 264名,用BMI法检出肥胖学生970例,再用超声诊断出脂肪肝学生426例作为病例组;用同种方法选出非脂肪肝学生4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学生及其家长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均无心、肾、肺病史及用药史。

1.2 方法

1.2.1 肥胖 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以江苏省卫生厅、教育委员会编印《营养评价参考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及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同年龄、同性别BMI>24 kg/m2即为肥胖[4] 。

1.2.2 血清学指标 三酰甘油(TG)0.57~1.70 mmol/L,总胆固醇(TC)2.33~5.6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03~1.5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1.60~3.50 mmol/L(酶法)。

1.2.3 B超诊断脂肪肝 用DP-9900全数字黑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进行肝脏B超检查,均匀性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呈弥漫性细点状,也称明亮肝,肝内回声强度随深度而递减,深部肝组织和横隔回声减弱甚至显示不清,肝内血管壁包括门静脉分支回声减弱,或显示不清。在此基础上划分轻、中、重度。(1)轻度:肝内回声轻度增加,但能显示肝内血管边界及隔肌;(2)中度:肝内回声中等度增加,肝内管道或隔肌显示轻度减弱;(3)重度:肝内回声明显增加,肝内管道、隔肌或右叶后部分显示很差或不能显示[5]。

1.3 统计方法 原始资料经复核后,用Excel双份录入计算机;逻辑纠错后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统计分析包括计量资料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以及计数资料百分率、构成比的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970例单纯性肥胖青少年中,经超声诊断脂肪肝学生426人,患病率为44.1%,其中,男性320人,女性106人,脂肪肝学生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8,P

2.2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肥胖率比较 调查肥胖学生197例,检出脂肪肝170例,检出率为86.29%;正常学生639例,检出脂肪肝256例,检出率为40.06%。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0.40%(172/426),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8,P

2.3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脂水平比较 脂肪肝组的BMI、血TG、HDL-C水平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见表2。

2.4 脂肪肝与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脂肪肝与TG呈正相关关系(rs=0.151,P

3 讨论

3.1 超声诊断脂肪肝应用价值 正常人肝脂肪含量约为5%,脂肪肝主要为肝细胞中的中性脂肪、脂质沉着堆积过多,超过生理含量。超声检查可检出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含量50%以上者敏感性可达90%[6]。

B超诊断脂肪肝早已应用于临床病例诊断。此次调查与传统的方法不同的是:先用体质量指数法筛选出肥胖学生,再采用B超诊断出脂肪肝,970名单纯性肥胖的学生中有426人B超诊断为脂肪肝,检出率为44.1%,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

3.2 脂肪肝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此次调查发现,脂肪肝组BMI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体内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释出增加,肝脏脂肪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B氧化受损使脂肪酸分解下降,三酰甘油合成增多积聚肝脏形成脂肪肝[7]。因此,控制中小学生体重对预防脂肪肝是十分必要的。

3.3 脂肪肝与血脂的关系 调查显示,HDL-C单纯性脂肪肝组明显低于单纯性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4 脂肪肝与体质量指数、血脂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BMI及TG,LDL-C增高,是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原因。脂肪肝为可逆性疾病,定期进行肝脏B超检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对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笔者建议,单纯性肥胖学生应做肝脏B型超声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脂肪肝,结合对学生及父母的营养指导、行为纠正,注意调节饮食,控制高脂和高蛋白饮食,少食含胆固醇的食物,保持适宜体重,同时辅以运动,但更重要的是为避免脂肪肝发生应积极早期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4 参考文献

[1] SHETH SG, GORDON FD, CHOPRA 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n Intern Med, 1997 ,126 (2) :137-145.

[2] 杨万龄, 王晓明.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的研究进展. 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2):190-192.

[3] 萧黎. 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2008,29(11):1 065-1 066.

[4]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5] 李治安,李建国. 临床超声影像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25.

[6] 张青萍, 李泉水. 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13.

[7] 姚零陵,胥占忠,李磊,等. 肥胖儿童少年腰围与脂肪肝的关系. 中国校医,2008,22 (8):521-522.

[8] 郭启煜, 姚合斌, 王玉柱, 等. 2 050例中老年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综合临床, 2004, 20(4) :332 - 333.

关于小学分数的知识范文第2篇

目前,国外小学的分数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简化分数的教学内容。如上所述,虽然大多数人肯定在小学有必要教分数,但是由于小数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计算器都用小数进行计算,而且分数也比较难学,所以比较一致地趋向于分数的教学内容尽量简化。目前,分数的分母多数不超过10。如日本六年级上学期的一种数学课本中,两页分数计算题共有83道(大多是一步计算的式题),分母超过10的分数只有15个。苏联课本中分母超过10的分数较多一些,但是比六十年代初的课本已大大简化。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也比较简单。如日本课本中多数是两步计算的,少数是三步计算的。美国课本中三步计算的式题更少,苏联五年级课本中多数是两、三步计算的,有少数四、五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也比较简单,美、日等国的课本中,都不超过两步计算的。苏联课本中多数是两步计算的,有少数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但是由于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可以用方程解。至于繁分数,除苏联外,日、英、美等国都不教。

(二)提早出现分数,并分散在各年级进行教学。过去,除了美国在小学一年级就出现几个最简单的分数以外,其它各国教学分数都比较晚,多数在三、四年级开始。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以后,很多国家(法国除外)都提

的分数;苏联从二年级开始,先出现分子是1,分母不超过10的分数;日本从三年级开始(原从四年级开始),分数的分母也不超过10。提早教学分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儿童生活中常遇到简单的分数问题,如把一个整体(点心、糖果等)分成两半或平均分成四份(很多国家的语言中都有“一半”“一角”这两个词)。2.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应及时地使儿童获得分数的初步概念。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六七岁儿童已能顺利地把一个整体分成两等份、三等份;有些儿童还初步理解整体的守恒,即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再把这几份拼起来与原来的东西相等。3.提早引入分数,并反复出现,便于儿童顺利地逐步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计算,减少学习分数的困难。4.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分数所反映的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而且与整数不同的是要用一对数来表示一个数,一个数作分子,一个数作分母。因此分数的概念比整数的概念更抽象。提早分数教学有助于发展儿童抽象思维能力。

(三)各国在分数的教学顺序上有某些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异。分数的教学顺序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其中有分数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和易难顺序问题,也有和其他内容(如小数、约数和倍数,百分数等)的联系问题。下面分别做些介绍:

1.关于分数和小数的编排顺序,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现在,由于一般都把小数看作十进分数,所以大多数国家都是先教分数的初步认识,然后教小数的初步认识,以后在分数计算有一定基础之上再教小数的计算,最后再教分数计算中一些较难的内容,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以、除以分数等。只有法国在四年级先教小数,直接从整数的十进制引入。

2.关于约数和倍数的知识安排,差异较大。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以前,欧美一些国家都认为这部分知识大多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只结合约分、通分简单地教一点极必需的知识(如公约数,公倍数)。只有苏联比较重视这一部分内容,专安排一章来教学。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以后,强调数的理论的教学,美国开始重视这部分内容,认为教学数的理论有其实际的意义,不仅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分数计算中用到,而且许多概念可为代数的学习提供直观的背景。有人还认为,学生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探索发现,可以使解决数学的和科学的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现在的美国课本大都专门安排一个单元来教学数的理论,而不再与分数合并在一起,所教内容和我国的课本基本相同。日本的课本也把约数和倍数专门安排一个单元,但是不教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苏联仍然强调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但是一度曾经把这部分知识分散在自然数和分数计算中。最近又有所改变,把数的整除特征仍放在自然数除法中,其余的内容则专门安排一个单元放在分数之前来教学。

3.关于百分数的安排,目前有两种编排方法。一种是不单安排一个单元。如苏联的课本,在小数除法后面教学百分数的初步概念和简单的计算问题,以后在分数除法后面再教求百分比。另一种是单安排一个单元。如美国课本,在分数以后教百分数,说明它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并强调讲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包括折扣、银行利息、保险等)。日本课本的处理方法与美国的相仿,但实际应用问题较少。

4.关于分数内容本身的安排,由于分散在各年级,各国在顺序上、范围上有不少差异。但是,大都把分数加、减法划分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两个阶段,把分数乘、除法划分为分数乘以、除以整数和分数乘以、除以分数两个阶段。而在苏联,分数乘、除法不分两个阶段。

(四)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大多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乘除法的关系来说明如何确定算法。国外过去教这部分内容也有教学生死记硬套的

对这种教法进行了批评。现在教分数乘法应用题,一般都联系乘以分数的意义。日本还把求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又几分之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联系起来。教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般都用方程解。

(五)注意通过一些游戏来巩固分数的概念,熟练分数运算的技巧,并激发儿童学习分数的兴趣。这里举两个例子。

1.用以巩固分数初步概念的游戏:用厚纸做一个大的正方形(约30cm

用木头做一个小正方体,每个面上写上述分数中的一个。玩的时候,每个学生发一套正方形和长方形。一个人先投小正方体,看上面的分数是几分之几,就找出相应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铺放在自己的大正方形上。这样轮流投小正方体,并根据出现的分数铺放相应的图形。谁先铺满大正方形就算优胜。

2.用以使分数计算熟练的游戏:在厚纸上画出如下的方格图,每个方格

关于小学分数的知识范文第3篇

一、学习目标的界定

“目标”一词,字典中有这样两个不同的解释:(1)达到的地方;(2)射击、攻击寻求的对象。显然目标教学中的“目标”应选前一种意思。可见,学习目标就应该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地方”,也就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达到想要达到的程度。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学习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二、数学课堂中学习目标叙写存在的问题

在对新课程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应该正确、清晰地理解课程目标,并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课堂学习目标设的叙写存在这些现象和问题:

[案例1]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教材第91~93页,练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析:

1.以“目的”代替“目标”。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4.动词错误。如:“理解”现象: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在环节目标中得到分项落实;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还是偏重与知识技能的落实,过程与方法展开不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比较简单肤浅;叙写的目标不便检测。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将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混为一谈。

2.教师对数学课堂学习目标的叙写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3.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不知道如何叙写课堂教学目标。

三、叙写学习目标的方法。

如何叙写学习目标呢其实有相对固定步骤:

第一步,分析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叙写适度有效的学习目标,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依据标准与教材,结合教学经验和自身教学风格,仔细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前备经验,采用恰当方式准确描述。也可采用概念认知图展开、词汇意义展开、理论概念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绘制成剖析图,以便于清晰地对应。下面我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谈一谈制定数学课学习目标的操作程序和主要步骤。

1.解读课标

有关这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句型结构:教学活动型结构,其中关键词是“理解”,核心概念是:分数的含义。根据这些描述,我觉得这节课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分数的含义,体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2.研读教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认识这部分的内容。纵观小学教材,有关分数的教学在小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三年级初步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和简单的计算;

第二阶段: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

第三阶段: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

本节课位于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进一步学习几分之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在四年级认识小数做好准备。这节课的概念体系有:几分之一的含义、领会含义、分数的读写、比较大小。

3.了解学生

学生是一群鲜活的个体,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皆不相同,只有先了解学生的程度在哪里,才能更有效地把学生带到预期的那里。关于这节课,在课前我抽查了20名学生。

关于几分之一的含义:有6人能够识别分数,占总人数的30%,无一人能说出几分之一的含义,说明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只是表象的认识,对分数的含义无前备经验。

关于领会含义:在调查中有15人能折出一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占总人数的75%,说明学生有折纸的经验,但还不能和分数联系起来,对分数的含义学生无前备经验。我想:教学中,在学生知道了几分之一的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一定能进一步领会分数的含义。

关于分数的读写:有5人能够正确读出分数,占总人数的25%,说明学生对分数有稍许的了解。

关于比较大小:学生有整数比较大小的经验和平均分的经验,但对于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在调查中无一人能正确比较,说明学生无前备经验。

因此,我确定几分之一的含义、领会含义、分数的读写是本节课的重点,比较大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附:概念体系展开图)

最后,我经过上面的分析,又通过扩展剖析行为动词,确定行为条件,确定行为表现程度,从而叙写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结合分月饼的情景,在老师的引导下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说出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能列举两三个分数。

2.结合具体分数,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活动,进一步领会分数的含义。

关于小学分数的知识范文第4篇

一、从宏观上

明确应用题教学目标,如《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一些新的对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要求。

《大纲》为了适应义务教育性质和需要,切实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根据国内外应用题教学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一是适当降低应用题的难度。《大纲》规定:整数、小树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一、两步计算为主,最多不超过三步。由于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作为义务教育,提出的统一要求不能太高,这就能使全国大多数学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升入初中打下更好的基础。二是加强联系实际。一方面增加了联系实际的内容,如百分数的应用中明确提出利息的计算,把求平均数问题与统计紧密结合起来等,另一方面强调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作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有用工具,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是注意体现教给学生解题的一般策略。《大纲》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这实际上体现了培养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为了使之更加具体,在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中还明确提出分阶段要求。在一年级要求学生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二年级要求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四是要求适当加强方程应用题及其与算术解法的联系。比如在教学简易方程ax+bx=c这一类型,相应地扩展了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这不仅可以用来解答较多的整数、小数应用题,而且可以用来解答一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样还降低了所解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难度。

二、从微观上,对教师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几点教学方法建议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改革的经验及个人参加试验工作中的体会,对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题几点教学建议。

(一)抓好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解答简单应用题是解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无论整数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都是一样,它们有共同的教学规律。打好整数、分数简单应用题的基础就为解复合应用题做好了准备。

1、初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解答一切应用题的重要基础。虽然应用题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但是都是四则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分成不同的层次来教学。低年级要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理解每种运算的含义。例如减法,只要通过摆物品和图画等使学生懂得是从一个数理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高年级再进一步抽象,使学生懂得减法是已知两数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高年级教学分数除法也是从乘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理解的,这样就便于在解应用题时实际应用。

2、使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一项基本功。即使是简单应用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决不能因为应用题简单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分析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来选择运算方法,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把对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与应用直接联系起来,很容易确定运算的方法。例如,当学生分析出要把两个数合并,就联想到用加法;当分析出要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就联想到用减法;当分析出要求几个几是多少,就联想到用乘法;当分析出要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者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联想到用除法。由于运算的意义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起直接联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一方面学会应用运算的意义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检验的良好习惯。解答应用题也要注意培养检验的习惯,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另一方面可以为培养检验复合应用题的能力打下初步基础。检验应用题要比检验四则计算更复杂一些,首先要重新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然后再看列示、计算、答案是否正确。较高年级还可以通过改变应用题并解答来检验。通过检验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解答结果的负责态度和自信心。

(二)积极借鉴好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寻找数量关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如在日本小学数学中,应用题多有开放题型的教学内容的编排。 所谓开放题型,是给学生一个具体场面,让学生由此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找出多种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量与测量的长度单位km、m时,便出了一道示意图,图中均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并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找到相关的数量关系。如问题为,如图所示,从小红家到学校有几条不同路线? ①如果经过银行,要走多少km多少m? 如果经过市役所,要走多少km多少m? ②比较一下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和路程。 从这个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放题型的意义。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而且学会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使学 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把数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的态度。课后学生可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画出到学校的线路图。

三、结语

关于小学分数的知识范文第5篇

集合思想就是指将集合一组对象将其视为讨论范围,包括子集、交集等思想。例:几何图形间关系教学时,教材便利用图形间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集合间关系,如下图主要是一个无限集合子母集的表示,图片中锐角、钝角和直角形象的表示出其皆为三角形真子集。小学小学数学教材中子集思想渗透较多,如按要求把数分别填入合数圈、素数圈之类的两个圈内,各种几何图形的概念中,子集思想都有渗透。小学数学精神是众多小学数学名家和小学数学教育名家共同关注的核心。人们在小学数学活动中的意向性心理集中表征和不断概括和内化小学数学知识、经验等的产物即小学数学精神。小学数学美体现在各方各面,如小学数学符号化语言能以最简洁形式反映小学数学深刻的客观规律,以当今世人共识的最简洁文字10个阿拉伯数字来看小学数学简洁美,其令人惊?@的是它能够记录无限多的数。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学数学文化价值

只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小学数学游戏,比如轮流报数、拿卡片等,在游戏中部分学生输少赢多,部分学生却屡败屡战。但同学们在强烈好胜心的驱使下,努力寻找关于取胜的策略,课堂氛围既紧张又活跃,教师在这种环境下成为活动组织者。而学生则在动态中总结规律,积极的参与体验学会如何去思考。由于一定的社会制度是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要受到一定的精神文化制约,因而可将文化结构分成三个层面:“这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升华受到限制,象“勾股定理”、“圆周率”这些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小学数学成就,没有造成相应的小学数学的轰动效应。“勾股定理”在我国商高的时代就应用比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发现早600年,但由于我们没有给出严格的小学数学证明,这个定理在现在还认为是毕氏的成果,称为“毕氏定理”。墨子的极限理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来西方小学数学传入我国时才知西方极限思想和黑子的思想是一致的。“重农抑商”的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伦理性。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环境不需进行商品交换(至少不需要太多的货币介入)。生产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使用价值,人们关心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以不言利为荣,“重义轻利”的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深处。小学数学的应用只局限于分配环节中。而在复杂的流通和交换领域中小学数学没有机会“施展才华”。东西方传统文化不仅影响到不同的小学数学分支和范围,而且在同一小学数学问题上所体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表述的形式、研究的动机也存在差异。再来看一个事实,《周易》及先天图二分法与菜布尼兹的二进制,两者一个讲对分,一个讲进位。但都“用两个符号表示无限的事物或小学数学其客观存在的排列法则,决定了先天图与二进制算术的一致”。二进制和先天图没有关系,这是不同时代的东西方小学数学家,在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其一致性是令人吃惊的,但思想方法却完全不同。二进制是在西方传统文化中欧洲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有意识地运用十进制知识而创造的一种计数方法。二分图是《周易》众多象数体系中的一个,其中有合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