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的精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的精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文化的精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德育精髓 小学德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内容与涵义,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积累,为我们当前的德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培养修养态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与自我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行”居于道德教育的第一位,个体的修养实践居于第二位,提倡在人的生产生活中要进行道德教育,强调“身体力行”。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反复提出“修已”与“克已”。都说明了人的道德理性的重要性,要求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多次提出“克已自省、立志乐道、改过迁善、知行相资”等做人的原则,要求将人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产生活中,要求人的自我监督、严格自律、深刻反省。这些言论深刻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与意识、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境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也得到了多次强调,认为这是做人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人在需要义的同时也需要利,承认人追求利的思想,但应该重视义的存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小学生的高尚道德。使学生处理好诚信与义利的关系,有利于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正确的人伦原理

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对人宽容厚道、关爱、尊老爱幼一定得到人们的重视。孔子在自己进行的教育中反复强调“仁”。中国古代教育将“明人伦”放在显著位置,要求人的生活中应该首先做到孝敬父母与尊老爱幼。在对人的教育中要求做到“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等。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礼仪,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礼就是一种道德规范,在与他人相处时主要应该做到“礼”,要懂得礼让他人,这才是礼的重要内容。要求人在平时应该做到“谦恭礼让”、“严己宽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应“荣辱不惊”,有利于人们正确处理与他人相处的关系。有利于当代学生养成宽以待人、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行,有利于小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互帮互助的关系。

4.培养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鼓舞着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在精神上支撑着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有利于共同抵御外来侵略者,有利于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导下,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勇于直前、努力奋斗,有着强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发展中起着核心性作用,在精神上支持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前进。在当前新的历史形势下,在小学生当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强调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全国各个民族大团结,有利于形成艰苦奋斗、努力创业的大好局面,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如何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创新

1.父母要做好言传身教,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

在小学生的发展当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父母的言行严重影响着孩子道德的形成。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当代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华千年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因此父母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可以提倡“以义生利与利以丰民、见利思义”等观点,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讲道德、重气节的德育思想。

2.有效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小学生德育活动

学校可以尝试开展一些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小学生进行德育学习的兴趣。如可以在各个社区开展尊老爱幼活动,不但可以表现我国传统文化中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的美德,而且也有利于小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3.做好学校德育教育氛围建设

创造优秀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学校也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中华优秀文化中强调的行为规范、道德传统和民风民俗等内容融入各种寓言故事其中,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当前的课程设置中加入道德教育与中华传统礼仪教育内容。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中进行“八德”教育,培养小学生互帮互助与孝敬老人的思想。教学设备较好的学校可以选择《大学》《论语》《中庸》《周易》中优秀的篇章,将其精要内容讲解给学生听,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传统道德学习氛围。

4.优化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内容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教育,但目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大多没有重点,虽然进行了大量的道德教育,但没有主题教育,导致小学德育教育力度不大,说服力不强。笔者认为应该在小学中设置传统文化课,在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加入教学大纲当中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依靠课程设置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与行为习惯。利用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小学生掌握其内容,学习其美德,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宽以待人、严格自律、关心社会的高级人才。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当代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重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温志旺.如何让德育管理在假期不留“真空”[J].中小学校长.2011(08)

传统文化的精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陶瓷;创新应用

0引言

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审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日益增长,依仗独特的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国优秀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才立足于世界环境艺术设计之林。借鉴西方设计理念而不靠拢,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创新和发展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1]例如,环境陶瓷作为陶瓷艺术应用于环境设计的理念受到人们的重视。陶瓷作为中国令世界瞩目的一项承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其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因独特的材料特性,陶瓷越来越成为现代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环境设计中运用传统陶瓷艺术,达到了生动传奇的艺术化效果。

1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

1.1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被广泛运用于服装、绘画、建筑等中。其独特的民族风代表着民族形象和国家尊严。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行着讲究无为的道家思想和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理论和文化学派。

1.2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所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环境行为学、设计美学、环境生态学等。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据环境而存在的艺术形式,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达到依存环境、融合环境的艺术效果。环境艺术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进行艺术处理,运用各种布置和造型设计语言以及各类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一定的风格,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随着传统文化的推动,起步较晚的环境艺术设计集艺术、科技、经济以及传统文化于一体,与时俱进,并实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

2.1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现代设计师们不断发掘自身的创新潜力,以良好的创意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以体现,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例如,在日本美秀美术馆的设计案例中,著名的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就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陶渊明的诗作《桃花源记》,借助西方的现代设计手法和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结合,并进行重组和重建,不仅给予现代人舒服的视觉享受,而且释放了传统文化。[2]以艺术设计的形式和手段,提炼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然后将其充分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2.2在显要位置突出传统文化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显效的位置,即在显要的位置突出传统文化,可以产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独特艺术效果。如一个房间的设计,虽然到处充满着现代艺术设计元素,整体呈现的是现代艺术风格,但是如果在显要处恰到其处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便能传达出传统灵魂的思想。例如,南京诸子艺术馆内景的设计案例,就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设计原则。从艺术馆的整体布局来看,不管是屋顶的圆形大灯池还是富有立体感的木皮地板等,都洋溢着现代气息。独具匠心的设计者将一个扇面形的硬景花窗样式的传统漏窗用于自然采光。在传统漏窗的陪衬下,室内充满着大量的现代环境设计元素,形成了鲜明的传统漏窗为主,现代环境设计元素为从的主从关系,并在古色古香的艺术馆内达到了和谐、自然、舒适的统一。

2.3融入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地大物博,传统文化亦是博大精深。作为世界主要的文化形态之一,中国文化也是全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适应于中国社会在思维方式、地理环境、民族心理、经济结构以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殊性。例如,早已形成的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伦理纲常的精髓就可以注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的设计师集思广益,以美学为标准,发挥审美的作用,采纳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恰到其处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渗透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实践中,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鲜明地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

3传统文化之陶瓷创意的应用于环境设计

陶瓷艺术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形式,除了发挥着装饰和点缀环境的作用,还具有审美艺术价值,更是以实用的形式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陶瓷艺术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传达着一种独特的美感联系。环境空间如室内空间,由诸多材料和设计元素组成,各种材料和元素之间既要彼此有联系,还要在整体布局上达到风格统一。陶瓷艺术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产品之一,它是一门古老而深沉的艺术,亦是一门现代而动感的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赋予了环境设计以生机和灵魂。中国传统文化之陶瓷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在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的同时,也凸显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艺术情趣和艺术思想。[3]通过对传统陶艺和陶瓷材料的研究,能够发现其在环境设计领域中具有的应用优势。在生活节奏和工业化进程快速的时代,将陶瓷艺术应用于环境设计中,能够给人带来自然、原始的感觉。

4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是传统精髓的精神内核的自然反映和对民族传统文化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运用创造性思维,借助现代环境载体对传统文化进行重组或重建,最终设计出既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应不断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构思,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播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肖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4(6).

[2]郑曙扬.新旧碰撞的启示——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情结[J].装饰,1999.

传统文化的精髓范文第3篇

一、我国艺术设计的现实情况

我国艺术设计起步比较晚,呈现年轻化状态。长时间以来,西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地影响着国内的艺术设计,给国内的艺术设计者们造成了深深的影响。因此,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多设计师们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未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因此,盲目地模仿西方文化形式导致国内艺术设计比较肤浅,缺少浓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只能是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创新。

二、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

(一)继承传统文化的思维形式国内传统文化的主要思维特点包括循环性、辩证性和统一性,传统文化比较关注物质内部的统一,比较重视对物质的归纳与总结。所以,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从整体上进行掌握,不能只关注事物的片面性,在追逐层次美的同时还要保持内部的相互协调,只有这样的艺术设计思维,才能确保艺术设计作品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二)使用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艺术设计里面的文化底蕴要通过传统文化符号来进行展示。传统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比喻性。传统文化经受过历史的考验,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换句话说,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艺术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可以使现代生活更加的雅致。

(三)融合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陈设艺术是东方文明的耀眼明星,它包含着庄重大气的气质、轻松自然的神韵以及超于世俗的境遇等品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质是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内容,艺术设计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不能照搬照抄;既要继承又要发扬光大,传统陈设艺术对现代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艺术设计与书画艺术相融合中国绘画艺术丰富多彩,风格多种多样。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比较鲜明的笔墨韵味,绘画艺术是表达情感的根基。在我国一些传统地方产品的设计中,经常采用国画绘画形式作为画面,这样能够有效地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增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底蕴,使设计作品更富有表现力。民间绘画艺术的壁画、年画、剪纸、版画等形式,均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浓烈的东方艺术美感与鲜明的民族风格。民间艺术的剪纸艺术,它代表着民俗文化的精髓,传递着民间美术艺术的形式美;民间剪纸艺术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独特的造型、鲜亮的色彩、吉祥的寓意以及浓厚的文化内涵。民间剪纸艺术在地域上的不同主要是受民族文化差异和时代不同的影响,所有的艺术形态都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食品包装上大量使用了这样的艺术形式。比如,经常看到的马宋饼,它的包装就使用了廊坊地区流传已久的年画设计元素,这不仅提升了商品的文化底蕴,还给人们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

(五)体现与表达传统图案因素中国经常使用传统图案,因为它们是民俗、民族和民间文化的千年累积,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同时灵活多样、内涵比较深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图案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它们代表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背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

(六)体现人的现代情节艺术设计里经常会使用到的装饰方式就是传统图案,比如藻井纹、云纹、砖画纹以及铜器纹等;传统艺术设计里还会使用到民间的美术艺术,比如剪纸、皮影以及织染等。对传统图案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取其精髓进行再次重组,将其使用到图形设计面,让传统图案和现代设计真正地实现有机融合,象征性地对画面进行处理,构成与众不同的艺术设计特点。代表着时代的特点,体现着人的现代情节,让观看者在情感上有所共鸣,使其展现最佳的艺术魅力,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使民族特点展现得更加突出,使艺术效果更加的明显。

三、结语

传统文化的精髓范文第4篇

1.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五千年的洗礼与沉淀,散发着历史的沉香和民族的古韵,是中国文化、龙脉精神、民族艺术的灵魂所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却又自成一派,用最淳朴、原始的形态传递着国与民的精神信仰与审美诉求。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强调“写意”,注重“神似”,追求心灵与意境上的高度合一,用一种虚拟化的审美境界平衡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与西方强调“写实”的艺术表现方式大相径庭。在现代设计中,以标志设计为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偏好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杂揉重构,用现代化的设计方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新定义。不但在造型上得以借鉴和传承,在色彩上也将传统文化元素提炼升华、发扬光大。以造型为例,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将北京的“京”字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篆刻相结合,以中国印的传统造型展现中国汉字行云流水的艺术精髓。作品将现代与传统毫无违和的统一,不但体现了民族历史的艺术取向与审美特征,同时展现了现代设计复古化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以色彩为例,传统色彩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更深层次的体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民族的独特审美观,是对中国文化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传达了中国人独有的主观选择性。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主色调就运用了象征喜庆的“中国红”,从中传达出中国文化喜庆和热烈的气氛。而这种主观选择性色彩的运用正是体现了传统色彩观念对现代设计的深刻影响与引导。

2.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标志设计的引导融合

国际之间的密切交流造成了各国文化的相互渗透,自由多元、兼容并蓄的大环境对于现代设计的引导走向了趋同融合的状态,国际主义设计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似乎成为唯一的基本设计方式。今天,我们需要国际范,需要创新,但我们更需要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本源文化,将传统民族文化根植于现代设计是中国设计能够走向国际的唯一出口。用传统引导现代,用现扬传统,设计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标志设计的重要素材,不但可以开拓创新艺术设计形式,提炼传统文化精髓的内涵与表现力,赋予标志设计独特个性和冲击力,有利于大众对标志接纳和理解,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融合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运用与传承

1.“形”——传统纹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纹样是中国艺术文化的精髓所在,有别于任何装饰元素,它们集成了历史发展的沿革脉络,用独特丰富的构成形式传递中国文化的演变与进步,传承着民族的信仰与精髓。传统纹样重“形”更重“意”,每一个传统纹样背后都蕴藏着美好的寓意,正是中国文化最好的见证。将传统纹样中的“形”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中,首先就要提取合适的元素,再对原形不断地分解、重构,将其变化衍生出新的东西。现代设计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与意义,在体现现念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灌注于设计当中,使个性与厚重并存。传统纹样元素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感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设计贴切得当,毫不牵强。

2.汉字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智慧结晶,中国文字以其独特的构造形式展现着中华民族的造型魅力与艺术审美。汉字在数千年历史的锤炼中,从最早的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成现在优美的四方样式,并构成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汉字通过象形、会意等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加之“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征,可以说是标志最原始的基本形式。另一方面,现代标志设计中,运用书法艺术通过不同字体的艺术表现,如甲骨文、篆、隶、楷等各书体,极大地丰富了标志设计的基本元素与视觉效果,用文化、内涵为现代设计进行包装和升华。

三、发展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精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读者;德育教育

一、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的意义

我国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普遍忽视了传统文化精髓对当代大学生读者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时代的进步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思想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现代教育的功利性、竞争性、排他性丧失了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核心价值,是当代大学生读者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症结根源所在。

大学生读者思想德育问题形形、复杂多样。突出表现在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道德偏差等方面。许多人处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要求别人应该理解自己,尊重自己,而忘记或者忽略了自己应该首先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其次是人际交往功利化倾向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人际交往的物质性,功利性。“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价值观受到推崇。

再次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空余时间选择上网,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忽视现实的人际交往,缺乏感情依赖,在网络里追寻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大学生读者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原因,在价值观上的矛盾、混乱与冲突,是最根本的原因。通过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来重塑民族价值观,化解大学生读者在价值观上的矛盾冲突与混乱,构建和谐的大学生群体,是解决大学生读者德育问题的根源。

研究大学生读者道德形成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现实诉求,加强及确立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读者逐步树立“修身、明理、致世”的意识,使传统文化思想成为大学生读者精神指南和行为规范,提升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势在必行。

传统文化历经洗礼,塑造了中国人整体的社会性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道德环境。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作为维系传统中国社会秩序和凝聚人心的伦理道德体系,传统文化精髓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取向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善于挖掘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对加强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一系列现实问题。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的创新,提升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形成有竞争力的人才群,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二、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的路径

1.以传统文化经典提升道德修养

用传统文化经典提升道德修养,以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滋润大学生读者的灵魂。运用传统文化经典解决对应的大学生读者道德修养方面的道德问题,例如:基于大学生读者普遍存在的“嫉贤妒能”、“妄自菲薄”、“妄自尊大”等亚健康道德状态,传统文化倡导“达者兼善天下,复合担道,利济苍生,不达严于律己,独善其身,修身养性”。用传统文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智慧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利用传统文化的“忠恕之道”教育大学生读者宽容、沟通和双赢,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传统文化重视自省,见贤思齐,自我磨炼,传统文化提出了“学思并重”、“反思自省”和“慎独”等观点。传统文化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吾日三省吾身”,通过不断自省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在实践中改过自新,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提升道德修养。

2.以传统文化价值观塑造人格魅力

传统文化价值观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用“修身之道”使人格至善至美;用“困而弥坚、挫而愈奋”的精神增强耐挫能力;用“经世致用”教育大学生读者“乐群贵和、重义轻利”,完善理想人格。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这些思想传递着的提升人格魅力的正能量,是塑造魅力人格的有力支撑。

3.以传统文化的人生观升华生命的境界

用“安身立命、乐天知命”的人生观,教育大学生读者善待生命、重视生命、提升生命的境界。安身立命意味着人活着生命要有着落,精神要有寄托。乐天知命是说要正视自己的生存条件,悦纳自己。传统文化这种“安身立命、乐天知命”的人生观,事关对人生、命运认识的重大课题。这种生存态度,有助于心灵的抚慰和平和,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对于善待人类以及动物的生命,不自杀和滥杀无故,提升对生命的认识境界都是大有裨益的。

4.以传统文化修炼平和的心态

传统文化主张“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要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实现身心内外的统一与和谐。传统文化经典《大学》把“修身”看做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条件。积极入世,自强不息。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思内省也”。用“中庸之道”保持内心世界的动态平衡。

5.以传统文化之智慧点化人生的困惑

传统文化主张应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转换认识和积极修养来解决道德冲突及人生困惑等现实问题。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提倡“仁”、“义”之信念。所谓“仁”即“爱人”,人要有“克己”和“爱人”的广阔胸怀。传统文化强调“忠恕之道”,通过外在的社会规范展现仁爱精神,劝诫人们奉行以尊重、友爱、宽容、恭敬的为人处事原则和平共处,营造出互相关心、互相宽恕、忍让、谅解的良好人际交往气氛。在自我欲望的追求中,一定要重视对他人欲求的尊重,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到“善”的境界,为自己找一处安身立命之所,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和自身身心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校园氛围是德育的基础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就像举世闻名的中药一样,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读者,对症下药才能即治标又治本。需要我们建立长效和学校各部门的联动机制才能保证效果。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应该如涓涓溪流,滋润到每一位大学生读者的心灵。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凝聚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的正能量,并且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平台,不断提高大学生读者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有效性,是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传统文化润泽下,希望每个大学生读者都变成最美中国人,铸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谱写壮美的中国梦,实现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与复兴,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