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盈利机构财务制度

非盈利机构财务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非盈利机构财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非盈利机构财务制度

非盈利机构财务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非盈利组织管理;比较研究

一、引言

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需要通过获得利润,提高收益进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自利最终促使其不断发展和进步,也为社会民众生活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而非盈利组织的目标并不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得高额利润,而是为了支持或援助现实社会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及不均。其虽然不如企业数量那么庞大,但是当前也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同时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同为社会运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机构,其运转必然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较为相似的地方,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企业管理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的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理论层面掌握企业管理和非盈利组织管理的具体差异,为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二、企业管理和非盈利组织管理的相似点

(一)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作为社会众多有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力。因此,可以认为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公司的股东委托公司的经营管理层进行公司治理,以保障股东的权益。非营利组织管理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的创建及捐助者通过建立董事会,委托董事会成员进行组织管理。从此可以发现我国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即其管理都是通过性关系进行,这为其管理制度的设立打下了基础,虽然其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差异,但是其出发点是一致的,就是对出资者——股东或捐赠者负责。从这一方面可以认为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的理论基础一致。这对分析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会计职能、管理架构、员工激励管理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会计职能具有一定相似性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企业需要对自身财务活动开始前、财务活动进行中、财务活动结算时进行管理,这就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会计具备监督的职能。对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而言,非盈利组织需要对自身非盈利性财务活动进行前、非盈利性财务活动中、非盈利性财务活动结算进行管理,这也要求非盈利组织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职能具有监督能力。同时对于企业和非盈利组织来说,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反映自身经营水平和管理状况,因此其一定具有反映财务现状的职能。除此之外,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信息可以对经济形势进行反映,因此通过对信息的汇总整理分析,将给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经济决策提供基本信息。

(三)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进行管理时其管理组织架构具有相似性

企业由于其通过股东注资,由经营管理者负责企业日常经营,股东大会对重要事项进行表决,董事会对于常务事项进行管理。因此管理者最终需要为股东权益负责,因此在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当前大多采用垂直结构或扁平结构,垂直结构层次分明,等级明显,有利于事项的执行和发展。扁平结构层次较少,企业内部等级较少,利于信息上传下达,但不利于权威性的建立。对于非盈利组织而言,其进行管理时实质上也经常采用垂直型结构或扁平式结构。这使得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进行管理时管理组织架构具有一定相似性。除此之外,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大多都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这在非盈利组织中一般也适用。相似的管理组织架构使得其内部管理控制时可以互相参考,但是也需要规避其区别造成的差异性。

三、企业管理与非盈利组织管理存在的差异

(一)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管理机制运作上存在差异

从非盈利机构的内部人员管理机制运作方面来看,首先其具有的激励性并非是私人利益,而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强调的是社会效益的提升而非获得高额利润,因此非盈利机构在进行内部人员管理时,员工对于经济刺激的需求较低,可能更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荣誉的获得,不能仅仅通过薪酬激励方式进行员工激励。而对于企业而言,其运作的激励性是获得私人利益最大化,其强调效率而非公平,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对于经济刺激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在进行员工激励时,采用股票期权奖励、加成绩效等方式将有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可见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内部员工管理机制的运作方面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其次,在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内部监督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企业主要通过政府规范性监督和内部股东进行监督管理,而非盈利组织在捐赠者捐赠事宜结束后,其就不具有所有权,这造成非盈利组织实质上没有所有者,内部监督能力偏弱。

(二)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的差异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时需要适用一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由于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设定目标的差异性,因此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上具有较大不同。首先,企业由于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会通过扩大再生产和投资促进企业追求更高额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因此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必须控制风险,遵守谨慎性和完整性原则,对于资金流动进行合理记载。而非盈利性组织由于其本身不为追求金钱利益运行,因此其经营风险较小,对于市场的依赖程度也较低,因此其会计核算的要求相对较低,形式也较为简单。当前非盈利组织只能使用历史成本计价,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也可以使用历史成本计价方式进行会计计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和市场条件一般可以稳定结合,对于市场变动敏感性更高,而非盈利组织和市场条件结合较为松散,对于市场变动敏感度较低。非盈利组织不存在所有者权益。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非盈利组织不存在所有者权益,因为其最初资产来源于捐赠者而非股东,其所有者实质上是缺位的。而企业因为股东为所有者,因此其有所有者权益。

(三)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资产管理方面也存在差异

企业的资产属于企业的股东,企业股东具有对于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而非盈利组织的由于所有者缺位,因此其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非盈利组织,由董事会和管理层代为管理。同时非盈利组织的资产有永久性限定用途资产、非永久性限定用途资产以及非限定用途资产三种,对于永久性限定用途的资产,非盈利组织对其使用只能按照最初设定的用途进行,对于非永久性限定用途的资产,非盈利组织在过了限定期之后可以改变其使用用途,但是在限定期内智能按照最初设定用途进行使用,对于非限定用途资产来说,其资产的用途和一般企业的资产用途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根据资产性质可以发现,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资产管理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企业对于资产的使用和处置规定上没有非盈利组织要求严格,这是因为非盈利组织需要防止组织内部员工滥用权力使用资产,企业由于所有权明确,对于资产管理水平较高,其使用需要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四、结语

非盈利机构财务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胡曼莉事件

一、胡曼莉事件及民间非营利组织基本概念

(一)胡曼莉事件简介

1989年5月,胡曼莉为武汉钢铁公司代养孤儿陈斌、陈燕;1992年9月,创办中华绿荫儿童村,该机构在武汉市民政局注册;1995年9月,中华绿荫儿童村迁往福州;1999年7月,丽江民族孤儿学校正式成立,同时“丽江妈妈联谊会”同期成立,此次得到了丽江政府的肯定,美国妈妈联谊会之后总计捐给“丽江妈妈联谊会”35万美金;2001年6月,“美国妈妈联谊会”会长张春华将胡曼莉及“丽江妈妈联谊会”告上法庭,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诉讼之路。2007年2月14日,丽江市民政局做出对“丽江妈妈联谊会”给予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3月12日,丽江市政府做出《关于接管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的决定》,决定在4月1日以前正式接管由胡曼莉负责的丽江民族孤儿学校。此事件主要涉及的问题组织是“丽江妈妈联谊会”。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

非营利组织(NPO),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民间组织。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统称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其财务管理目标是,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胡曼莉事件中的“丽江妈妈联谊会”是我国较早成立典型的民间非盈利组织。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

1、非营利性

作为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是它的基本属性。非营利性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这种组织不应具有明确的牟利宗旨或动机。这一属性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是被普遍认同的;第二,它不具有利润分配机制。作为非营利组织,不应有分红机制,它可以开展经营活动,但经营所得不能通过任何形式转化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关于这一点,很多国家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非营利组织不得把经营所得分配给所有者。第三,它的财产及其运作财产的收益不归属任何个人,而属于社会。作为非营利组织,其主要的财产应当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其他公益性的资源,不应来源于市场,所以非营利组织的产权基础不应是私人产权,也不应是国家产权,而应当是基于捐赠等公益资源的公益产权。

2、非政府性

非政府性也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是这类社会组织区别于政府组织的本质属性。非营利组织的非政府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具有自治性,在决策机制上不依赖于政府,在组织上独立于政府;二是具有草根性,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像政府那样的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不是权力的运作机制,而是面向受益者的社会服务机构,是一种网络式、扁平式的组织结构;三是不存在垄断性的权力控制和支配机制,特别是不存在行政垄断性的权力控制。

3、志愿公益性

志愿公益性也是非营利组织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非营利组织的志愿公益性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主要资源来源于社会,是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捐赠形成的。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源来源于社会,他们的产权基础既不应是私人产权也不会是国家产权,而应当是区别于私人产权和国家产权的新的产权形式(即公益产权)。这种公益产权是基于捐赠和志愿服务形成的、面向提供各种公益性或互益的特殊的产权形式,来源于社会并用之于社会,其运作管理要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民间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现状

1、非营利组织多数规模小、组织不健全、管理滞后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制度及核算方式选用等情况多种多样,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丽江妈妈联谊会”内部并未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更不用说规范的会计操作了,基本上是胡曼莉在摸索中管理。

2、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尤其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主要体现在捐赠法、审计法、会计法、税法、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方面,严格地讲,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进行有效监督的完善的制度体系,特别是财务监督。现实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颁布了法规政策,但民间非营利组织也是不按规章办事。

此外还有,非营利组织的经济业务类型多,会计人员缺乏项目财务管理经验和理念,会计研究领域缺少针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等。

三、民间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

1、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缺乏

目前,我国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参照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适合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胡曼莉事件中,“丽江妈妈联谊会”内部运转透露出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胡曼莉对马立超的解释是她不懂财务知识,但又是由她这个不懂会计的人来管学校的财务工作。

2、会计工作不规范,财务信息缺失透明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其不适用于《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企业类的会计制度,长期以来使用的都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地方性社团会计制度等行业性会计制度。财会人员素质低下,以及票据不全:面对马立超的质疑,胡曼莉解释说她的会计不懂账,而为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做账的会计就是当年胡曼莉收养的孤儿陈斌,马立超就派了一名会计去帮她做账,“帮她做了三个月,会计回来说,她的账目非常乱,有些账根本就做不下去”。

3、自律机制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由于组织自身的非营利性,不存在利润指标,使得组织很难对自身的运营活动进行评价,进而缺少组织自律机制,多数组织缺乏公布其资金使用情况的意识,不便于组织进行自律和接受外部监督。同时,登记管理部门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年检报告的形式进行的,但年检报告的内容不能反映组织的全部财务状况。在此事件中,丽江地区行署审计局只对“丽江妈妈联谊会”做了两次审计工作,都是在张春华强烈要求下推动的。

四、对策探讨

1、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一个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于组织本身的目标。民间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而存在,而不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存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他们提供的服务是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的。因此在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财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时,一定要让他们明确自身的使命,从思想上认识到其有别于企事业单位财务的特点。

2、建立内部问责机制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责任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即理事会、监事会;二是会计责任。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战略目标,资金流动过程,财务管理手段,绩效评估机制等。在法定代表人、成员、从业人员、资助者、受益者、支持者、合作者等相关利害者之间建立问责关系和契约关系,比如资助者的回访机制,资助者和受益者的沟通机制,支持者、合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机制等。通过完善机制的方法来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和内控体系。为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及财务运作,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必须做到:一是建立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包括财务机构、财务人员、财务制度、财务计划、财务核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二是建立财务会计控制体系,包括内部牵制制度体系、一般要素控制体系(人、财、物)等方面。

3、加强支出费用的管理

组织收入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非营利性并不是说不能从事营利性活动,而是指其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从事营利活动,而是实现非营利宗旨,用企业的运营方式获取收入,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费用支出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对于费用的管理,应当按费用的用途分为业务活动费用与管理费用分别进行。业务活动费用的管理应当从社会效益出发,通过规划与监督,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管理费用则应当厉行节约,尽可能控制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

4、提高财务报告真实性

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三大主表为: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应明确将财务报告向相关的个人、企业和单位提供,并接受社会的监督。民间非营利组织还应当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接受、使用捐赠和资助的有关情况,并应当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同时建立财务监督和评价机制,实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制度。非营利组织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社会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财务会计报告要经过内部和外部审计。管理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要透明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内外各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只有加强内外管理监督,才能不断地提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认可度,发挥其重要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昭伟.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研究[J].社团理论研究,2005(07).

[2]李惠萍,俞燕.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非盈利财务研究,2010(7).

[3]徐奋.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0(06).

[4]李琼燕.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有待规范[J].广西会计,2001(1).

[5]李玉平,王春燕.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中美比较及趋势展望[J].齐鲁珠坛,2005(06).

[6]李春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0(01).

[7]宗鸣.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初探[J].财务与管理,2010(07).

[8]吴昭含.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探究[J].辽宁经济,2010(08).

[9]范玉华.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现状初探[J].中国农业会计,2009(02).

[10]王国生.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中美比较[J].财会月刊,2006(03).

[11]赵宏伟.浅析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09(01).

[12]雷淑琴.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之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01).

[13]李定清.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中美比较[J].商业时代,2005(26).

[14]王静.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财务与审计,2011(10).

[15]朱佳.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1(26).

非盈利机构财务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对策建议

    1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状况

    1.1 融资方式较为单一,融资渠道不畅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依赖企业业主投资、内部职工集资和申请银行贷款这几个融资途径,尽管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方式也早使用,但由于国家政策限制比较严格所以应用范围比较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

    1.2 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资金需求也就迅猛起来,致使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但由于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贷款风险较大,很难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再加上基层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相对有限,致使大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1.3 非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潜在风险大

    由于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因素,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面临很大挑战,企业的融资时效性又迫使中小企业不得不及时获得筹款,所以部门中小企业被迫求助于手续简便,时间周期短但是潜在风险比较大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手段。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而且不受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管辖,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但一旦经营不慎,资金运转过于紧张,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2.1 中小企业运作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较大

    我国中小企业多为民营或私营性质,其经营权和所有权都集中在投资人手中,企业管理人才比较匮乏,各项制度比较松散,尤其是财务制度,加上企业投资人即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规范,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准确,缺乏外部认可的会计报表。不规范产生的信息操纵和信息失真,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无法真实辨认,对贷款的审核审批也无法顺利进行。所以金融机构出于风控考虑不愿对其轻易放贷以免造成新的坏账呆账。

    2.2 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政策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仍是国有金融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中型企业,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极为匮乏。同时,制度化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出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趋利性方面考虑,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好、安全性高的大企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2.3 直接融资门槛高,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

    我国资本市场虽已初具规模,但发展还不成熟,无法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资本市场进入门槛较高,国家对股票和债券发行的许多硬性规定使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目的,中小企业板也不完善。

    2.4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后果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即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后,可能会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偏离银行利益的活动,使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投资者就会谨慎考虑其投资项目。所以金融机构放贷前,会非常谨慎地对待企业的融资要求,采取种种限制和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逆向选择风险,此外还要加大监管力度防范道德风险。这种限制和防范措施同时又提高了企业融资的门槛,致使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达到其标准。潜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会使金融机构产生“惜贷”或“惧贷”心理。

    2.5 金融业实行的谨慎原则,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企业融资

    金融业为一项另类产业,主导方向是资金钱款此类性质特殊的产品。因为在经济生活中资金或货币的特殊性、对生活中各方面影响的广泛性以及其能影响国民经济的全局性,金融业使各国在经营条件和限制上都有苛刻的运转守则,使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流动性都能够得到保证,从而在社会带动上能有效规避金融风暴给国民经济上带来的非良性结果。确切说,这也是金融服务业和机构之中广大从业者对自己本身的限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非常细致的谨慎态度,但事实上在不利影响因素方面也使风险系数较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波及,一些可以带动企业发展的机遇往往不能降临在有前途企业头上。

    2.6 金融企业“嫌贫爱富”,且融资手续繁琐,耗时耗力

    金融机构往往偏爱信誉度高、融资金额大的企业,经常出现贷款被信用资金所追赶,用不完的部分也经常暴露出来;相对来说,在信誉度方面中小企业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只有很小的融资额。中小企业所展现的是融资度小,更需要简便迅捷的服务。故而,金融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在融资手续上必须有一套完全有效的措施,简便迅捷的要求在中小企业中就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就会被这些繁琐的步骤吓退。

    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3.1 加强中小企业公司的治理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在家族特色方面体现的较为显着。企业成员中非亲不用,管理岗位被老板的亲戚所占据,决策方面自己说了算。在人才引进方面就会出现断档,从而在决策上就失去了可靠性,投资风险风险方面就会逐步加大,信用水平也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贷款难、融资难的现象就会凸显出来。因此,股份产权分散才是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公司的改造要实行科学的方式,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急需被解除,调整所有权的结构,引入合适的管理层,使经营效率得到提升,使经营风险下降,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贷力得到提高,融资能力得到加强。

    3.2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互担保

    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制度的影响应被大众所逐步认识,依据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多元化,多次序,各种股份合作制融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得到树立。第一,要使信用担保系数维系在政府这个主体上。资金来源为各级政府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保全机构被确立起来,市场公开化运作原则也要建立,主要目的确定为非盈利。第二,商业性担保公司逐步增多。出资的主要人员为法人、自然人,组建原则严格按照公司法,商业化运作得到逐步实行,主要目的向盈利转变。第三,互辅性质的担保组织被提上建设日程。中小企业出资者自发形成此组织,统一规划性投资,展现联保模式,以非盈利为动机。相互间担保的特长取自于民众间互保的产业性质、地域性和互协、互扶、互助体系。当出现危机时,条文性互保的主要做法是把危机施放给行政机构。而互辅性担保组织担待的危机到最后是由分下属成员承担,很轻松就被下行的受保者把握,承保批准人与担保发起人彼此了解,延缓了资信非对等的困难;互辅性承保将金融机构或行政部门承保协调的外界督促变成为互辅性承保团队里面的相互监管,使监督的成果性得到加强;互担保把没有优势的中小企业之间串联起来,在有利条件的争取方面能拿出更多的资本;政府财政负担得到了减少,可以把政府与中小企业沟通的渠道多样化,政府的支持将被更为广泛的取得。为了与往后市场的需要相适应,以互辅性承保单位为主,行政担保机构和商务承保单位为助手,以地域和国家、省、市三层次再融资单位为依托的组织框架应该被建立。

    3.3 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有些中小企业在逐步发展过程中进入了转型期,他们所期待和重视的其实是特别迅速地取得银行信任并得到贷款。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就算资本市场的发展到更高的程度,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来源还是银行给予的支持。第一是要使国家性质银行的信贷政策得到改变,加强和硬化为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的实用度;第二是使企业评价信誉等级评定标准得到改良,开设一套对于发展期中小企业的贷款估价制度;第三是从行政能力上提升商业性质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认可度。可以考量增加商业性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比率浮动面,对于一些商业性质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张贷款成功率较高的事实,建议进行资金补贴等方案,提升其风险防范能力;第四是运用新办法改良金融工具,改良贷款融资力度。

    3.4 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城市信用社、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农村信用社和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作为企业身边的中小型机构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来说,就六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和四千多家城市信用社在我国已经形成的状况,其统一一体化性质已经转弱,变成了“准国家性质商业银行”,应以对其清理整顿作为基础,设立商业性质中小企业专项银行,特地把商业性质贷款发放给身边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在信息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地方性金融机构作为中小型金融机构,以长期合作关系为推手,伴随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逐渐被中小金融机构所了解,对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33.

非盈利机构财务制度范文第4篇

一、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一)集中模式――“一级管理,一级核算”的利弊 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是指,规模较小的学校,在校长的领导下,在高校内只单独设立一级的财务管理机构,除此之外,在各院系及其他部门不设立同级的财务管理机构。高校所有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工作都经由这唯一一级的财务管理机构负责。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学校财务部统一管理资金,统筹分配各院系的使用经费。集中模式让高校财务部独揽财务大权,直接保证了财务权力的集中,统一管理,清楚地掌握高校资金流动方向,提高高校资金利用率,保证了学校的发展有条不紊。但与此同时,这种模式剥夺了高校各院系的财务权,院系无法制定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及自由使用内部财务资金,大大限制了院系发展的自由和积极性。而现在,我国高校办学的自不断加大,各高校的学历教育虽然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但非学历教育一直不断扩展,成为了高校办学的辅助形式。因此,各院系单位寻求自我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对过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限制了院系发展的自,已经不能满足院系教育市场的开拓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的新发展。

(二)分级模式――“分级管理,一级核算”的利弊 分级财务管理模式是指,规模较大的学校,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在统一集中领导的基础上,学校内部各院系部门即二级单位进行分级财务管理。在分级管理模式下,学校一级核算,统一编制财务计划,统一分拨院系经费,计算院系预算外创收分配比例,将收入刨收分成,一部分收归学校集体所有,一部分留归二级单位自行使用。分级财务管理模式,明确了高校内二级单位的责、权、利的关系,遵循了财权适当划分和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了分级单位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加强了二级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是,分级管理将一部分经济权力放给了二级单位,如果不加强领导,容易造成松散管理,各单位各自为政,不利于高校的统一事业发展。而且,这种模式,财权较为集中,事权就较为分散,容易造成二级单位事权财权不一致,高校一级权力过多的介入,许多管理权限不清,职责不分,二级单位管理的自主性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注意点

(一)紧跟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时代潮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高校教育也不断改革深化。过去,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社会事业,资金主要靠政府部门提供,现在高校资源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资金筹措渠道多样化,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资金需求越来越大,高校已经开始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因此,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也要以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导向,跟随时展变化,不断体现出市场观念,宏观调控高校发展的人力、财力、物力的资源分配,紧跟时代潮流。

(二)创新模式要与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着整个学校的良性发展。而且,财务指标无疑是学校发展的风向标,只有紧跟财务指标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高校财务计划,才能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我国高校大大小小数以千计,这些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有许多共同点,但是更多的却是他们的不同点。在遵循财务管理大方向的情况下,高校一定要认清局势,制定好未来的发展战略,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特点,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财务制度和管理模式,不可“拿来主义”,直接套用,反而会严重阻碍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注意一定要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变化的情况,因校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要针对高校历史渊源,办学规模及未来发展战略等自身独有的特点,不断尝试,探索出适合本校的财务管理新模式,为高校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要有风险防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近几年,很多高校开始扩大办学规模,学员增多,许多高校设施无法满足增长的需要,高校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来。随着大发展、大投入和大建设,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资金风险和矛盾日渐显现。高校在市场经济下,逐渐向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主体转变,这样,高校就承担着办学的责任和风险。所以,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高校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制定较为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最大程度地调配和利用教育资源,认真的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合理规避风险,促进高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新形势下,高校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完全掌握资金的流动方向、使用率,以更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过去,高校是非盈利的组织,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而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下,高校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同样看重经济效益和办学成本。现阶段,人才培养成本指标已经成为高校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它直接关系着高校教育建设的成功与失败。只有正确地树立了成本核算观念,才能较为精确的计算出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横向比较,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调整实施政策,改变教学方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保证高校办学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较大幅度的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

树立了成本观念后,还要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高校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的重心就是要建立战略化、人文化、一体化的财务制度,适度的集中与分权相结合,整合资源和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更好的实施发展战略。全面的预算管理,第一,要设立一级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集中管理整个高校的收支情况,要打破预算内外资金来源的界限,将整个学校的收入纳入全面的预算管理,建立健全综合财务管理制度,全方位管理财务收支情况。近些年来,高校财务制度随着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也不断在改革,这也要求着高校必须实行全面的财务预算制度。第二,高校的教育经费日益增加,如何更大程度地用好这一专用资金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一级财务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相应的二级预算管理,一级管理可以适当的下放财权,让院系单位有一定的自主资金使用权,调动二级单位的自我发展积极性,以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各院系单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支配上级拨下的预算款,不过预算方案需报上级审核,通过后,可将专款在适当范围内自由使用。高校一级财务预算部门可根据二级单位上报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统一划拨,合理编制整个高校的财务预算计划,开源节流,实行“节约归部门,超支不补”的原则,对院系的资金的执行与使用进行控制和监督,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的使用。

(二)动态协同的财务管理模式,集中与分权相结合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静态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外界条件变化时做出的反应较小较慢,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要创新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就要由静态模式变为动态模式,在动态协同财务管理模式下,高校的财务部门与外界社会部门协作,共享经济资源,联盟经济业务,形成市场开拓的经济业务链,实现内外信息相通,资源、信息动态相统一,提高高校财务对外界的反馈及时性。高校在日常经济管理活动中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学校对未来的经济预期,设定一系列的财务指标,随着信息变化,不断做出反应,将现实状态与预期不断比较,不断调整,以更好地达到高效财务管理的目标。

动态管理不仅能保证学校能及时掌握外界信息,还能保证学校全面掌握分权管理下的各院系二级单位的财务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之后,集中管理与分级核算相结合的更加紧密,一级财务机构能及时了解院系单位的资金动态,更好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分权自理,学校既可宏观调控,又可微观分析,既可调动院系单位的管理积极性,又不随意放任财权,科学地将集中管理和分级自理相结合,形成“统而不僵,放而不乱”的财务管理格局。

(三)建设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 科技时代,信息传播迅速,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要创新,就要站在市场前沿,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动态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数字信息化平台。通过不断发展成熟的网络技术,搭建财务管理平台,适时地掌握控制高校财务的整个预算情况和各院系预算的执行情况。信息时代早已来临,高校需要通过这一方便快捷的方式,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来管理财务状况。

搭建信息化平台,能够保证校一级财务机构做好财务绩效监督工作,掌握财务收支情况,落实资金,保证高校从资金来源到资金流动都顺畅无阻,提高财务运转工作的速度。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平台,高校要将复杂多元的第一手信息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对初始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筛选和核对,以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对核实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领导根据得出的意见建议作出决定,调整财务计划,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反馈直接影响到财务计划决策的准确和及时性,在整个高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校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动态信息的管理,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加强反馈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与高校财务建设和高校教育建设。

(四)建立财务绩效评价系统 高校要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还要特别注重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系统。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评价系统,通过较为明显的指标参数,引导高校财务进行良性健康发展。财务绩效评价可为学校财务管理指明发展方向,了解市场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为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奖惩措施提供依据。

虽然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学校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高校的资金使用率仍然普遍较低,高校经费追踪机制不完善,资金流向不明确,在教育资源依然较为紧缺的环境下,有些高校只注重投入更多的资金,不注意是否把资金用到了刀刃上,不注意资金是否浪费过多,高投入、轻管理、低成效的问题始终存在。因此,建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可以评估资金的利用率,还可以监督资金流向,避免资金被挪用占用以及浪费。高校可由专人成立评估小组,对高校建设项目、重大工程、固定资产及机器设备等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奖励和惩罚作用:鼓励高效利用资金的行为,惩罚资金浪费的行为,查处违法乱纪乱用挥霍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高校的内涵建设,注重建设的质量,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一心一意推行高校特色发展,达到高校发展的预期目标。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系统,可以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起到激励和警示作用,一方面,能够激励高校财务又好又快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给高校财务提供警示,发现问题,并小心处理,避免出现大的漏洞,保证高校财务健康发展。

时代不停发展,高校也不在深化改革,作为高校内最为重要的财务管理环节也要不停发展变化。在新形势下,高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根据高校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创新路径,结合网络技术,创建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构建财务绩效评估体系,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分权治理,下放财权给院系单位,调动各单位的管理积极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现在,高校财务管理正在从通用普遍性转化为高端专业型转变,现今的财务管理新模式正在为高校建设打下坚实牢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金琴:《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9期。

[2]邹秀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3期。

非盈利机构财务制度范文第5篇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浪潮中期自单位自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同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更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事业单位应当如何增强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当前面对的重点。

【关键词】

竞争机制;明确权责;加强监管;提高素质

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的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以精神铲平以及各种劳务形式来担负国家在某一方面事业任务,向社会提供生产,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物质生产单位就是事业单位。执业单位在社会上的分工主要是以教育事业单位、科研技术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医疗事业单位为主,所以同样也是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

如今,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政策向的指导管理,由于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性组织,国家对其管理和监督的力度一直远低于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严格,因此失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漏洞。例如,各单位预算支出明显松散,没有十分有效的法律对其进行约束,各个单位都竭尽全力的争取调增预算资金,各部门单位的预算常年都处于超支的状态等。这样的财政状况便出现了状复采购用的资金大量的被挪用,国家有效的财政资源被大量的浪费掉了,财政资源的使用极度没有效率,给国家额外的增加财政耗费以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 目前财务管理的特征

1.1 没有明确的财务责任制

在企业中,因为利润是一家企业的灵魂,内部的各个部门会明确其各自的职责,并行使其相对应的权力,对不同职责实际履行进行真实的考核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给予其相应的经济利益。但是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想组织,捐助人在进行捐助的时候并不期望能够收回成本或者能够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因此事业单位在履行财务职责的时候通常不进行资金以及资产的损益计算,同样的对其净收入也没有合理的分配,各个部门没有完整公平的考核评价机制,至此导致了各个部门的权责界限十分的模糊,在工作中会导致效率的大幅下降。

1.2 对其拥有的财产物资没有明确的拥有者

在企业中,企业的所有这是股东,股东由国有企业资产的权益。但是在事业单位中,拥有的财产权益属于组织本身,但是事业单位不能对其拥有的财产物资进行转让和出售,在特定的条件下拥有的财产物资要按照捐助人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和处置。

1.3 事业单位的无法通过利润对其绩效进行衡量

目前的企业中,利润是衡量一家企业绩效最主要的标准之一,这样的情况使企业能够实行分权管理,使之在不同组织之间能够相互的比较。但是,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机构,以不获取利润为主要条件,从事的是社会公益服务,因此在其财务管理中缺少了这一重要指标。

1.4 市场无法成为其主要收入的来源

企业通过在市场上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来获取收入,市场是他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事业单位主要是通过其服务收入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另外一些事业单位通过捐赠者以及基金会和参政部门的资金流向成为以主要的收入来源。

2 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不足

2.1 人员的素质方面

应当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一部分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财务管理工作者从根本上缺乏在财务专业上的学习以及专业的后续教育,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某些事业单位中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多是从外调入或者从普通职工中选从事财务工作的,并未经过专业的学习以及训练,其专业技能水平十分的有限,业务素质不高。若是仍旧不对其加强专业技术和业务上的学习及培训,使他们长期缺乏必要的财务训练,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将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无法担当财务管理的重任。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这财务管理方面严重兼岗现象,法规中规定的不相容职务没有相应的人员贯彻执行合理的实行分离分岗,出纳与记账保管,记账与复核岗位模糊等等。

2.2 财务管理工作基础方面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往往大量的存在这会计凭证失真,账薄以及来往账目处理混乱,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单位对其审核明显粗糙。财务处理严重的不规范,例如,在往来账务上填写预算收入,年终核对结账的同时没有将支出和收入转入来年的‘结余‘账户科目,这样便不能完整的反应出事业单位全年的财务状况以及结余情况,而固定资产没有按时按量的登记入账会导致出现单位的账外资产。

2.3 票据、经费的管理混乱

事业单位在票据的认购、票据的领用、票据的核销上存在管理与监督的漏洞,这让许多不法分子投机取巧、有机可乘,给国家的资产造成了不应当的损失。金飞开支混乱,许多单位没有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对精铁、补贴、奖金进等进行合理合法的开支,大多数都存在这严重的超标现象。

2.4 财务管理的措施实施中不到位,控制体系不规范

财务管理的控制核心是措施和体系,措施和体系是否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运行,这直接决定着能否打到其设置的初衷,实现对财务管理有效的控制目的。如今许多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失控,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给许多违法乱纪的行为造成了可乘之机。对事业单位的公用之处实行实名制的报销制度也根本打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结果却导致了各个部门在公用经费的使用中不在乎花钱的多少,没有奖惩制度的建立导致事业单位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了攀比之风,对其进行的财务控制形同虚设,法律的条文规范成了一纸空文。

2.5 财务管理信息失真

事业单位中财务管信息严重失真,为了小团体小利益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账实严重不符,偷税漏税,非法的转移国家资产,给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 针对事业单位上财务管理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实施的对策

3.1 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

预算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他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以及任务编制的监督财务收支计划,通过预算,能够集中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组织以及收支规模和业务活动范围产生全面的了解,同样式对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及运用上实行的事前监管手段。对预算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改革,能够增强预算管理方式在事业单位中行使的合理性,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效率和行为。

3.2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制度的完善

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是事业单位非营利性机构财务行为的起点,同样也是财务管理运行的起点。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收入、支出的管理器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单位是否能够完成最大限度的筹集到使用资金,切实的提高资金筹集以及使用的效率,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有效性。

3.3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的完善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保证其财务活动是在合法、合规的政策下进行,提高其资金使用在社会上的良好效益是财务监督的核心目标。通过不断的对财务行为进行监管和约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持整个监督在连续的、系统的、正确的进行下去,为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起到了监督和协调的作用。

3.4 树立有效的竞争意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树立竞争的意识,竞争能够为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新的活力,也能创造新的机会,同时也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不断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随时出现的财务冲击做好相应的准备,使事业单位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能使单位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英.谈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地质.2003年第19卷第2期

[2]冯晓霞.试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吉林财税.2003年第7期

[3]韩立娟.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2期

[4]何利华.事业单位财务主管职能探讨[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年第9期

相关期刊更多

生物安全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心理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大学

工程机械文摘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