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经济方向

金融经济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经济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经济方向

金融经济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北省;民营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094-03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逐步进入后危机时代,经济形势极其复杂,河北省民营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受着巨大的冲击。“十二五”规划建议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为以内需拉动增长、以消费支撑的增长方式。民营经济在发展市场主体、增强发展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在构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与方向,深入分析其在现代产业体系下的目标差距,进而促进河北省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迅速

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0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比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快0.9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112.6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快1.0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3%,同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二)实缴税金微升

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省全部财政收入比重为50.1%,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缴税金637.9亿元,同比增长25.7%,扭转上年同期的下降趋势,占全省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0.8%,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三)吸纳就业人员增加

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1411.2万人,比上年增长4.0%,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1.0%,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1419.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3%,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61.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四)营业收入趋势向好

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3630.1亿元,同比增长23.1%,增速同比加快19.9个百分点;创造利润2382.8亿元,增长19.8%,扭转了上年同期的下降趋势。

依靠中央和各级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借助国内良好的宏观经济局面,加之河北省民营企业又能够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使得河北省民营经济运行中积极向好的因素不断增多,企业稳定回升迹象渐趋明朗。但是河北省民营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河北省民营经济将怎样发展,哪些因素将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方向的因素分析

(一)河北省民营经济行业分布对发展方向的影响

河北省民营企业进入的行业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加工制造业和采选业,如黑色金属、煤炭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业、纺织和服装业等。其次,在批发零售业、建筑及房地产业也有一定分布。新兴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等,企业所占比重则非常低。钢铁、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已经成为河北省民营经济中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按照国际分工理论,需要进一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的引入继续推动这些行业的发展,使他们成为中国钢铁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所以,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定位上,不应盲目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应结合实际,利用现有优势,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地改造和升级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选择。要利用河北省在农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向京津提供畜牧、大棚蔬菜、果品、花卉等农产品以满足京津市场需求,在工业结构方面则可以积极地、有选择地吸收京津向外转移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甚至京津不再具有优势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河北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以低成本的产品逆向占领京津市场。

(二)宏观经济政策对发展方向的影响

在国家“增加投入,拉动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鼓励下,地方和民营企业抓住国家适度宽松金融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开展节能减排改造,加大结构调整,发展新型行业,固定资产投入普遍保持大幅增长,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0.6亿元,同比增长30.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9%。其中,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7亿元,同比增长32.6%,增幅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7.8个百分点。同时,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增多、规模增大、科技含量提高的态势。2009年,在建项目25332个,新建项目21451个。投资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142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8042个。从资金来源看,企业融资渠道增多,但企业自筹资金仍占主体,比重达69.2%;贷款比重有所上升,占12.0%。从投资方向来看,资金投向仍以工业项目为主,各地优势产业、地方特色和传统产业升级是投资重点。例如,邢台市内邱县建滔集团醋酸项目投资18亿元,投资领域向高端、终端产品延伸。保定巨力集团投资10亿元新建太阳能发电项目。

(三)区域布局规划对发展方向的影响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河北作为传统原料重化工、农业试验以及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将配合北京、天津地区建设,打造一个全新的加工配套基地,同时确保京津两地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河北省民营经济应根据“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产业布局,调整方向和自己的比较优势,正确认识自身在“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圈中的功能、地位与作用,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调整目标,把河北省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与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结合起来,实施“两环”战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双赢”目标。

(四)产业结构对发展方向的影响

河北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虽然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总体来看发展仍相对滞后,民营经济呈现橄榄型格局,即“二三一”的格局。2009年,规模以上轻工业达到4685家,增加226家,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重为28.5:71.5。河北省民营工业长期以来以重工业发展为主导,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差。随着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钢铁、煤炭、采掘等重工业都受到影响。并且,河北省民营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位于从属地位,发展受制于人,河北省提出的发展目标与发达省份相比,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和投资拉动,忽略第三产业发展,消费者收入有限而消费需求的拉动相对不足。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转为以内需拉动增长、以消费支撑的增长方式就必须协调三次产业发展。

(五)经济增长方式对发展方向的影响

河北省民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和劳动力的投入,即过分注重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而不是注重生产率的提高,民营经济所依赖的经济增长驱动因素是粗放型而非集约型。钢铁、建材偏重的现象非常明显,仅民营钢铁企业一项就占全省工业总量的20%以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行业和民营企业仍占有相当比重。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大,国家和政府加大了对不达标和落后产能的淘汰,一些企业又遇到了市场萎缩、产成品价格明显下滑和原材料库存较多形成的大面积亏损的前所未有的双重困难。在原材料尤其是能源、资源日益紧缺,国家对高排放不断出台约束性政策的情况下,如果河北省民营经济再走过度依赖资源消耗来生产大量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就会陷入被动局面。虽然河北也有一些像新奥集团、英利集团、长城汽车、以岭药业等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占据行业高端的民营企业,但大多数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2009年河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六位,但新申请的技术专利数只排到全国第19位,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民营企业提升产业层次的瓶颈。所以,河北省民营经济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方向

(一)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

河北省民营企业大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缺乏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差。所以,要引导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由资源依赖向开放创新型转变,增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企业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和产业集群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活、效率高的优势,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其次,鼓励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第三是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战略技术联盟,让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创新合作中优势互补;最后要鼓励创办技术研发推广机构,使民营企业成为技术研发推广的主体。

(二)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

要坚持以城带产、以产兴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在一产方面,着重发展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绿色安全、精特高蔬菜产业;在二产方面,着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在三产方面,着重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物流、旅游、文化、金融、保险、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夯实城市产业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确立差异化发展模式,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态势,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三)产业聚集,打造区域特色经济

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十大主导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搞好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与大企业协作配套,走“专、新、特、精”发展之路,发挥比较优势,扶持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所以,在发展方向上要积极发挥比较优势,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聚集,抓住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新民居建设的有利时机,推动项目向园区投放、工业向园区转移、企业向园区集中,引导分散布点的老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向工业聚集区聚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使之成为优先产业、主导产业。

[参考文献]

金融经济方向范文第2篇

(一)金融开放通过影响金融管制来影响一国经济状况

在资本受限、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的状况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资本管制的效率会大幅下降,从而阻碍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资本项目的开放则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一国的投资收益与一国的资本成本联系密切,而资本成本又受到金融管制的深度影响,高的资本成本必将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幅度降低投资收益,而低的资本成本则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大幅度提高投资收益,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金融开放可以使一国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影响一个国家的投资收益和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金融开放通过影响金融发展来影响一国经济

商业银行等非银行金融结构的投资风险、效率、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开放的深刻影响,金融开放可以使商业银行摆脱传统融资的束缚,开办多元化金融业务,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金融开放可以很大限度地降低银行等非银行机构的资本成本,从而改善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金融开放,风险分散机会的逐渐增加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因为风险分散会引导投资向高预期收益的资本项目流动,而且,高收益也必将导致高投资和高储蓄,从而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

(三)金融开放通过影响投资来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收入水平一般较低,资本市场中的资本也比较匮乏,支持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资本投入相对不足。金融开放可以冲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使发达国家的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这样不但能使发达国家获得收益,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发展中国家资本相对匮乏的窘境,从而改善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上的资本配置,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金融开放程度的增加会加大国际资本的流入,而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会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也会降低社会平均资本成本。同时,放松金融管制使得国内要素定价与国际接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本成本,而这将进一步刺激资本投资的增长,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金融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资本流动方面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要素在不同国家或法律管辖范围之内的输入与输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助于弥补输入国短期资金的匮乏,满足国内对资金的需求,加速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短期资本流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弥补经济增长“双缺口”模式的最佳途径。因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从总供给方面看,Y=C+S+M,从总需求看,Y=C+I+X,其中C、Y、I、S、M、X分别代表一国的总消费、国民收入、总投资、总储蓄、进口额和出口额,两式结合可得M-X=I-S。进口额之差M-X即外汇缺口,同理,I-S即储蓄缺口,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资源需求量与国内资源的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着两个缺口,即外汇缺口与储蓄缺口,因此很难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使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融为一体,能够降低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发展中国家外汇资金严重不足和国内资本形成不足的缺陷,改善发张中国家的经济状况,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金融监管方面

在金融开放的趋势下,金融监管方式逐渐间接化。从监管方式而言,传统的金融监管非常不灵活,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金融监管是封闭的,具有计划性、刚性、行政性的特点,其预防金融风险主要通过直接监管来实现,监管效率非常低,而且监管的成本往往很高,不利于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拓业务。但是,在金融开放的环境下,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的发展会越来越注重激励内容,强调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与金融机构的商业目标一致协调,因为在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下,金融监管将大大强化金融机构的微观基础,从它特有的角度介入金融运行,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高速运行。而传统的金融监管往往迫使金融机构付出巨大的监管服从成本,不能及时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反应,从而抑制金融机构的创新并可能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所以,金融开放会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金融监管方式间接化,并且,全球金融监管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激励内容。

(三)金融技术方面

金融开放可以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使国内经济部门更加接近国际金融市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之后,凭借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将会加剧市场竞争,打破发展中国家原有的市场均衡,迫使本地企业提高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当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即外资金融机构对其从东道国招聘的职员以及对东道国金融机构的职员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机会,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东道国人力资源的水平,增强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从间接效应看,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对东道国非金融机构体系人员提高教育投资和职业培训,主要是对未来有可能成为其职员的人才或企业提供培训,当这些人才未来进入本国企业或自主创业时,就会大幅度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升本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水平。

金融经济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发展策略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传导,使得世界各国也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经济衰退。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并出台巨额救助方案,但是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冲击是外贸出口减少。出口下降,将一些出口企业倒闭,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经济增长放缓。而中国是严重依赖外需的国家,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将加剧,这将会导致我国商品出口严重受挫。

2.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低迷不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势受到一定冲击。股市和债券市场融资困难,我国计划到境外上市融资的企业将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也改变了其全球格局,流入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流量中的占比将上升,流入引发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将大幅度下降。

3.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危机初期,得益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投资回报率高,由此导致热钱加速流入,并进一步推高了我国股市和房市价格,造成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趋势更加严重。欧美等国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投机性资金将重估在我国的投资风险,将资金撤回国内,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这必将对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4.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采取放松银根的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些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1.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

金融危机爆发后,使中国意识到,我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及转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不能仅仅出口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时需要扩大内需,摆脱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为此,很多出口企业已经开始改变经营思路,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结构,打造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引进高技术进行规模生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夺取更多的市场定价主导权。

2.促使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促使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未雨绸缪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化解已经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制度防范新的风险产生。这从长期来看,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是有益的。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以从金融危机中得到启示,对衍生金融工具及早进行规范和监管。这些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有利于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

金融危机使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受到严重冲击,市场低迷,而我国没有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并且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导致我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相对提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

三、我国的防范策略及应对措施

1. 制定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战略。

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要从追求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转变到追求外贸增长效益和质量上来。要有效利用危机压力倒逼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加强风险管理,对金融创新进行重新审视,把金融创新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积极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在各地区的配置实现风险的配置,有效降低总体风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要加强对金融活动的日常监管和调控,及时发现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扭转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

3.改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迫使我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走集约发展和提高科技含量的道路。我们应该抓住时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注重依靠设计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4. 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应采取更积极的发展策略。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我国受危机冲击有限,经济实力相对上升,应提高全球化水平。同时,政府应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企业跨国并购和向外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宇,火颖.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9(2)

金融经济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经济增长;金融体制;影响机制

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迅速发展,并且在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包含转变服务贸易的方式和结构,金融服务贸易作为生产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开放经济下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研究,运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系统地论述金融服务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早期关于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部门的开放对于本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Pigott和Terrell(1986)等人通过收集一些金融机构的经营数据及规模数据,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会影响本国银行的竞争以及银行的利润率,从而对本国银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McFadden(1994)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外资银行进入情况,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改善了国内银行的经营状况。Bhattacharaya(1993)也通过对个别国家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助于本国消费者获取外国资本。

学术界对金融服务的突破性研究是从Goldsmith(1969)的金融结构理论以及Mckinnon和Shaw(1973)的金融深化理论开始的,他们强调金融服务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Moshirian(2004)研究了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强调外国直接投资在金融服务领域的贡献。Demirguc-Kunt(2006)分析发展中国家通过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问题。Beck(2006)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宏观经济稳定、有效而可靠的契约体系及充分的信息框架对创造有效的金融体系的保障作用。Dobson(2007)指出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存在的影响,同时证实了东道国国内改革对成功实行自由化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贸易政策。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对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在理论与经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谢平(1992)首次对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进行分析。白钦先(1998)提出了金融资源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谭儒勇(1999)运用OLS回归的方法,对银行和股票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他认为中国金融中介机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周立和王子明(2002)指出,开放金融业可以提高金融发展质量,有利于经济增长。梁琪、滕建州(2005)指出,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理论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在开放经济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体制的建立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同时对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实现机制和保障条件进行探讨,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文章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利用我国1997年至2010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分析方法对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结论,并以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完善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体制,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金融服务贸易的相关指标分别选取金融服务贸易总额(FST)、金融服务贸易出口(FSX)、金融服务贸易进口(FSM),经济增长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1997~2010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指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利用Eviews3.0计量工具,检验金融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主要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其中单位根检验用来说明数据的平稳性,其常用方法为ADF检验法,由单位根检验可得变量的回归性,协整检验用来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有一种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用于验证变量之间的前因后果的推动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计量分析时,首先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主要运用Eviews软件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由上面的检验可知,所有的变量都是非平稳的,但是经过二阶差分,都变成平稳的,即变量都是二阶单整序列I(2),变量单整阶数相等,可以建立协整关系。

(二)协整分析

由于金融服务贸易相关变量和GDP变量都是二阶单整变量,因此我们用Engle- Granger两步检验法,对金融服务贸易总额FST、金融服务贸易出口FSX、金融服务贸易进口FSM分别与GDP进行协整回归,并检验各组回归中的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对各变量进行协整回归可以得到:

GDP=4227.58+224.24×FST2=0.9694 (1)

(5.2989) (17.8361) F=318.1249

GDP=3769.24+1488.27×FSX 2=0.8937 (2)

(4.3254) (9.2241) F=85.0847

2=0.9632(3)

(5.1656) (16.2019)F=262.5019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 R2为调整后的拟合优度,F为F的检验值。再分别对这三个方程的残差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从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到,这三个方程的残差都是平稳的,说明金融服务贸易总额FST、金融服务贸易出口FSX、金融服务贸易进口FSM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为(0)阶协整,具有协整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与金融服务贸易总额、金融服务贸易出口以及与金融服务贸易进口之间都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Granger因果检验

用Eviews软件分别对GDP与FST、GDP和FSX以及GDP和FSM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金融服务贸易总额、金融服务贸易出口以及金融服务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即三者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结合协整分析的结果,金融服务贸易总额、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金融服务贸易进口每增加1元,就能分别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4.24元、1488.27元、240.94元。金融服务贸易的边际产出相当高,这也说明了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和金融服务贸易理论为基础,对金融服务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利用我国199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服务贸易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开放经济背景下,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加强。因此,调整金融服务贸易政策、完善金融服务贸易体制,促进金融服务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新世纪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调整服务贸易政策,完善金融体制,最大化地实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将通过竞争压力、技术转移、制度创新、吸引外资、产业竞争力五个方面推动经济发展。为了保持金融服务体系高效而稳健的运行,我们应当为金融服务体系设置恰当的市场准入限制以保障金融体系的可竞争性,并建立激励相容的市场推出机制,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并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提供系统保障。

(二)抓住国际服务贸易转移的契机,重视金融服务贸易的直接投资

自上世纪末以来,服务业国际生产转移不断以外包的形式迅速向全球扩散,并以年均30%~40%的速度增长,为了顺利实现未来经济发展远景规划,我国必须牢牢把握本次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改善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软环境,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积极引进国外金融服务投资,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金融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储备

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高素质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讲,金融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是关键,也是是金融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及培训机构为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金融企业要为激烈的竞争储备高素质人才,提供富有生机的管理体制、切实可行的人事激励机制应成为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四)改善外部经济环境,建立良好的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体制

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运用一切经济、政治及外交手段改善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比如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谈判等,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另外,政府可以在多边、诸边及双边的贸易谈判中,运用各种外交手段对有利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展的条文予以全力争取,并尽量避免对不利条文的承诺,促进金融服务贸易企业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Antoine C.EI Khoury,Andreas Savvides.Openness in Services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J].Economies Letters,2006,92,2).

[2]Moshirian,Fariborz.Financial Services:Global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4,28,(2).

[3]房朝君,刁孝华.金融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14).

[4]陈恩,黄桂良.金融服务贸易对香港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0,(2).

[5]曹苏峰.论国内金融自由化与对外开放金融服务贸易[J].南开经济研究,2001,(6).

[6]危旭芳,郑志国.服务贸易对我国GDP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4,(3)

[7]蒋昭乙.服务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3).

金融经济方向范文第5篇

编者按:中国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区。当前全球主要国家竞相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这对各国经济复苏会有怎样的影响?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否会进行微调?人民币升值空间如何?2013年金融改革的重点在哪里?近日,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回答了本刊记者的疑问。

各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造成全球汇率的剧烈动荡。这确实是整个国际金融体系面临的大麻烦,而且短期内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它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各国政府要复苏本国经济,解决本国就业问题。

理想的状况是,有一个全球金融体系的协议,或者说是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来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2009年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是极其宽松的。由于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国际化,所以国际影响没有像美元、日元和欧元这么厉害。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搞量化宽松。

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有两个判断:一是我们过去的货币政策是十分宽松的,这事实上已经使我们国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胀。CPI只是反应了这种通胀的一小部分,更主要的是其他价格的上涨,比如房价、医疗、教育。此外,几乎所有行业都出现了比较恶性的投机,这种价格的上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胀。 二是人民币形成了升值预期,外界的资金就会流入。我主张人民币汇率应该稳定,而不应该让它形成单边的升值。如今,人民币每年升值3%或者更多,客观上,就形成了一个无风险的套利空间。

我们通胀压力其实已经很大。一个科学的通胀指标反映的是老百姓的收入能不能赶上他的支出,老百姓扣除通胀的收入是否有增长。因此,通胀的指标我们是需要修正的。至于货币政策的方针我们是需要反思和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