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第1篇

1.提高能力是通过知识传播而得以实现

鱼之美味众人皆知。对于一个没接触过鱼的人,如果让其直接通过尝试食用而获得吃鱼的方法。那结果可想而知。正如初学游泳的人一样,必须先告诉学习者必要的动作要领,以及自救必备的知识。只有具备这些基本常识的人才可以尝试下水。否则什么也不知道随便跳入水中定然产生危险。“成仙之道需要高人指点”。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盲目的实践活动不但能力不能提高而且还会产生危险,甚至误入歧途。生活中类似的先获取知识,后锻炼能力做的例子枚不胜举。课堂教学中会边讲边练,先讲后练,是教育教学经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有机物甲烷性质时,因为甲烷时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开始学习有机物。我就先通过讲述,告诉学生有机物学习的一般步骤。先分析结构再推测性质,最后是实验验证以及结论总结。学生获得了学习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后,对后边学习乙烯乙炔以及烃的衍生物是水到渠成。学生感觉到有章可循,不会忙中出错。即便在后边有机复习时,学生也条理清楚。我自己也感觉到授课轻松愉悦。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个学习方法,他的学习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只有获得必要的知识才会解决相关的问题。

2.能力提高就能更好的获取知识

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地方还相当陈旧,教师的观念较为保守,经常担心学生不能很好掌握所教授的内容,便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进行不断重复。然而长期下去,学生不但成绩没有提高而且学习能力也逐渐下降。究其原因,教师过多的讲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导致学生不但没有学习的兴趣而且思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也随之下降。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多少遍,怎么还有这么多学生没答出来。”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想告诉他们:“一道题讲这么多遍,结果收效甚微。那还不如只讲一遍,我想也不会再差到哪去,与其这样,少讲几遍效果也许会更好。”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在讲“火候”。教学当然也是这样,一味强调重要,不断地高八度提醒。学生不但感到精神紧张,而且神经疲劳。教学有时也需要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那么一定也会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记得在上届初三的第一次年模考时,当时因种种原因,新课教学还未结束。酸碱盐溶液这章内容在考试前一天刚开始。当我讲到酸的最后一条化学性质,酸与盐的反应后,给出复分解反应定义之前,顺便插了这样一段题外话:“同学们,好多学化学的人认为:‘化学难,方程记不完’。其实他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化学方程不是记住的,而是写出来的!”这时我就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两个酸与盐反应的例子,自己补充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根据实验与学生一起分析,然后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并且归纳出反应的特点,给出复分解的定义。此时因为快下课了,我就没有举例子,就简单说了几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酸与盐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如果你要将所有类似的方程全记住的话,真的恐怕要累坏了。”当我一出此言学生都愕然了。但此时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我就草草举了一个例子,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并且讲到这个反应能够发生,属于复分解反应。你会写方程吗?这时有学生点头表示会写。我说:不会也没关系下次课我还会讲的。大家试想一下酸碱盐何其多,他们之间的反应怎么记得完?但我觉得没必要背诵,不用记。因为他们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只有那些不知道反应原理的人才会说,方程太多记不完。结果谁也没想到第二天的模考中有一道推断题,要求写出碳酸钠与氢氧化钡的反应方程。当时几位任课老师都说超出范围了。但经过大家的讨论还是保留原题。然而改卷结果却出我乎意料:我所带的班这道题的得分率分并不低。甚至超进度较快的其他班。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联想到了碱和盐的性质。他们对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使他们获得了其他的知识,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离开了知识谈能力是空谈。学生没有基础知识去培养其能力简直是幻想。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学中绝不能偏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厚次薄彼只会使我们的教育畸形化。

如果学生不懂得实验操作要领,那么他就不会有规范的动作,也不会通过正确的操作,观察到正确的现象,获得应有的实验结果。就好比一个不懂得驾驶知识的人,在川流不息的闹市中驱车一样艰难。当然,只具备驾驶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能在闹市驱车。熟练的技术、灵敏的反应也是驱车的必要条件。就好像一名优秀外交官只具备人文、地理、政治等知识是不够的,他还应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极强的分析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等。

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教教师;教学能力;说课活动

作者简介:徐英俊(195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教教师教育;李乔珊(1985-),女,北京市人,北京联合大学2015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夏苗苗(1991-),女,河南项城人,北京联合大学2015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我国职教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编号:DJA120300),主持人:徐英俊。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3-0026-04

教学能力(teaching competence)是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学能力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遵循教学客观规律,详细进行前期分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全面实施教学活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效果做出评价的基本能力”[1]。从职教教师所从事的主要教学活动过程上看,这些能力主要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其中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系统分析和策划的过程”[2]。说课(presentation of teaching)就是把教学过程诸要素的分析和策划的过程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由同行、教研员、学校管理者、督导专家等评说,以达到促进其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过程。

一、说课的含义与功效

(一)说课的含义

说课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3],旋即在全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运用,进而推广到了广大职业院校。这一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教研活动受到了职教教师的青睐,成为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之一。许多地区、职业院校、教研和培训机构等还开展了说课比赛活动。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教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说课活动对提高职教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般地说,说课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用简短的时间,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手段,表述课程、单元、课题或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活动、练习训练和教学评价等有关教学内容,以供同行、领导和专家交流、评议,从而修改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教研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实质上就是要求教师简明扼要地阐释教学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要说明“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目标),“教什么、学什么”(内容),“怎么教、怎么学”(方法)的过程。就说课的内涵而言,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说课活动通常由说课和评课两部分构成。

(二)说课的功效

1.说课活动有利于提升职教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教学能力。职教教师个体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好一系列教学准备工作,其核心是要进行教学设计。把个体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的内容对同行、教研员或专家进行解说,由其进行评议,而后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无疑会提升职教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职教教师必然要思考和设想课的导入、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设备的使用、媒体的运用等问题,也就是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逐渐在形成潜在的教学能力。通过说课活动,把教学设计实施方案表述出来,这一过程就是把潜在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从此意义上讲,说课的功效就在于促使职教教师把潜在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

2.说课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在课时说课的准备过程中,职教教师必然要认真钻研教材,广泛阅读参考资料,深度剖析课时内容,深入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起点。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教与学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流程,合理设计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的类型和内容以及课时分配等,并通过说课环节予以呈现。通过评课环节,指出其需要改进之处,说课者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从而提升教学设计的水平。在说课与评课的过程中,其教学设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得以提升。在此基础上进行授课,必然会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3.说课活动有利于提高职教教师素质,促进其专业化发展。职教教师素质的提升有赖于实践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中的说课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说好课,职教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钻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尤其职教理论,要深透把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获取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等。在这一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得以重组和优化。就说课活动本身而言,对提升职教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起到促进作用。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通过长期系统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持续的说课活动过程中,职教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实践经验、职教理论素养、专业品质、专业自主等方面会得到不断发展。

4.说课活动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说课活动是职业院校教研活动之一,这种以教研室为单位的非功利性的说课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通过说课活动,授课教师把教学理念、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与方法、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与学方法的采用、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流程、练习和训练的内容以及学习的评价方法等问题予以阐释和说明。使同行教师了解其整体教学思路和教学意图,明确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及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同时,同行教师也会从说课者的说课过程中发现不足和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展开讨论,形成共识。这种非功利性的说课活动无疑会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二、说课的类型

以说课的目的(为什么说课)来划分,可把说课分成试讲说课、交流说课、研讨说课、考核说课、示范说课、评比说课等[4];以说课的内容(说什么课)来划分,可把说课分成专业课程说课、一门课程说课、单元说课、课时说课等;以说课的时机顺序来划分,可把说课分成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不同类型的说课因内容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要求。无论何种说课,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提升职教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课时说课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三、课时说课的内容与方法释析

(一)阐释教学内容(说教材)

教材及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因此,教师在说课时,一是要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所选用教材的版本、主编及教材的主要特点;二是要说明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说明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本课具体教学内容在本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说明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所确定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可单独列出予以阐述。阐释教学内容时,即要把“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阐释清楚,切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定的不准确性。

(二)阐释学习者(说学情)

在现代教学中,必须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把其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因此,必须准确地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一是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一般特点;二是要重点分析教学对象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前的“三点”内容,即知识起点、技能起点、态度起点等,要把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的基础水平作一个简要分析,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即要把“谁学”的问题阐释清楚,切忌学情分析的空泛性。

(三)阐释教学目标(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是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具体地表达“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使之具有精确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教材与学情;二是要简要说明设计教学目标的方法。知识与技能是结果性目标,我们常用行为目标法表述。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体验性目标,一般用体验性、过程动词表述。阐释教学目标,即要把“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的问题阐释清楚,切忌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性。

(四)阐释教学方法(说方法)

阐释了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教师在说课时,还要说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因此,说课教师在阐释教学方法时,一是要简要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二是要重点说明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法和学法符合教学内容且具有可操作性,也应简要说明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即要把“用什么方法教”和“用什么方法学”的问题阐释清楚。切忌只说教师的教法,诸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而不说学生学的具体学习方法的问题。

(五)阐释教学媒体(说媒体)

说明教学方法问题之后,还要阐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问题,因为教学媒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可获得的教学媒体,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具体运用,即本节课使用何种教学媒体、媒体出示的时机、频率、效果等问题予以阐释,即要把“用什么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阐释清楚,以便看教师在运用教学媒体时,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学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找到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

(六)阐释教学过程(说过程)

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通过具有逻辑关系的教学环节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说课时,一是要用流畅清晰的语言,把教学结构、教学环节或教学步骤、教学流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师生双方的活动与互动、教学环节的衔接及时间分配等参与教学过程的要素予以阐释;二是要把动作技能的流程和操作规程及时间分配等问题阐释清楚,即把“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表述清楚,以便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富有创意,切忌教学过程表述的不确定性。

(七)阐释教学评价(说评价)

教学设计主张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即:先行确定教学目标,随后展开教学活动,最后实施教学评价。可见,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评价的直接依据。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说明采用何种评价方式评价教学的效果,可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和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水平。一是要具体说明根据教学目标所编写形成性练习题、测验题等;二是实践类课程要说明动手操作考核等。即把“如何评”的方式方法问题表述清楚,切忌只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表述,而缺少教学评价的表述。

四、课时说课活动的评课

说课活动是由说课与评课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说课是评课的基础和前提,评课是说课的发展和深化。说课与评课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优化说课教师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提升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目的。通过评课这一环节,可以帮助说课教师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发现说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修正原教学设计方案,使其更加符合教学实际,更加趋于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只有强化评课这一环节,才能获取说课活动的实效。

为了简便评价课时说课,依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根据课时说课内容要点,可构建课时说课评价指标体系,以方便同行、领导和专家等评价者实施评价,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徐英俊.职教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7):53-54.

[2]徐英俊,曲艺.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4.

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 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164-001

一、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下降、对体育课学习兴趣不高、体育专项素养较低等问题,为保证完善以上问题,一支有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条件,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必须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以胜任现阶段乃至未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以此为方向,国内众多专家、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例如陈艳茜《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张卿《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张宇华《高职院校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探索》;范玉红《浅议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赵景馥《试论成人高校教师的信息能力》等等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向对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师资建设现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因此,我们要针对性的对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及提高。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对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园体育课程教师及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体育教师专业基础、设施器材、学生兴趣爱好、运动环境。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提高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方法对策。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法。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1.主要研究内容

1.1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容。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又被称之为职业能力,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所要具备的特殊能力,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体育教学认知能力,又要能够具备相应的体育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以克服部分学生对体育的恐惧感。具体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胜任教学的能力。胜任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一项最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能力,其关系到教师对体育课堂组织能力的高低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体育课教学效果。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注重体育教学,比较青睐于采用“结构化”“封闭式”的教学形式,这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则改革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将体育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将体育课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学生兴趣点来组织教学,从而很好地驾驭了体育课堂。(2)参与组织比赛和裁判的能力。体育是一项竞技活动,有体育的地方必然存在体育竞赛。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体育竞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体育教学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努力培养体育赛事组织能力,提高竞赛意识。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对体育竞赛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习各种体育竞赛项目的比赛规则、裁判规则以及竞赛编排能力等。(3)专项训练培训的能力。专项训练培训能力是体育教师有别于其他教师的一种特殊能力。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体育项目进行专项能力培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首先,教师要具备示范能力,要能够正确、优美、完整迅速地完成示范动作,然后引导学生做模仿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讲清楚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其次,教师要能够对具体的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难点、重点以及突破点,从而帮助学生在该项目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再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竞争环境,让学生提高竞争意识,并培养其健康的心理。

1.2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影响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因素。影响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实践动机的影响。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体育教师通常会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就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的体育实践活动而言,许多学生并不重视这些实践体育活动,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了体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虽然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体育教师一直在创新实践教学能力,但其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体育课程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进行训练,这与实践教学目标是相悖的。

1.3方法和对策。首先,提高学生对体育实践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教师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动机和创新的教学目标,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去教导学生要勇于正视体育学习和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用创新性的模块教学法、兴趣教学法、组织竞赛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突破传统教学限制,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

2.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对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体育教师整体进行剖析,从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师专业方向、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对策,试图提高我院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3.特色与创新

本文首次对广东创新科技学院教师能力的分析研究,从宏观上评价了我院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对于未来体育教师岗位培养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对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则开创了我院教学评价的先河,从源头上对体育教师能力的影响因素做了科学、系统、合理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能从微观上把握教师能力的培养方式,从而更为细致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能力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特训,并能杜绝不良因素的发生、发展,全方位提高我院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彩霞.谈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与高师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18):43-44.

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50-02

魏书生先生曾在《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中以一个“学骑自行车”的生动例子诠释“人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学生们骑自行车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自己实践”,但若“边让孩子实践,边加一点必要的指导,学得就更快,能力提高的也更快。”这一经验在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国各大职业院校秉承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程体系改革中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1 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策略是指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科学设计和选择任务,将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定成一系列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引导为方式,比如先以案例教学法引出任务,再以问题教学法转化任务,最后以仿真实训教学法深入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完成一系列由容易到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任务,并循序渐进中清晰思路、掌握方法、锻炼技能、掌握技术上,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岗位情境式课堂教学策略

岗位情境式课堂教学策略是指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技能,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职业岗位情境相结合,在模拟的仿真岗位环境中,按照岗位要求,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从业人员角色,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并通过一定的考核使学生达到从事该岗位的标准或资格。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操作性。

2.1以模拟工作环境呈现岗位情境

在开展岗位情境式教学前,我们应当考虑的是怎样先将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情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一踏入课堂时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因此,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是岗位情境式教学的基础准备工作。首先,布局上需要合理化和真实化。本专业岗位实际操作时采用的都是相对独立的作业空间,所以“秧田式”的教学布局不适合在岗位情境式教学中运用。我们将班级拆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场景,提高教学的操作性。在企业中有这样一句俗话叫做“一个萝卜一个坑”, 就是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可以做。第二,按照职业标准设置。在实训仪器、设备的选择和应用上,要与行业或企业标准保持一致。第三,融入企业文化元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企业文化内涵的熏陶中,让学生在感受岗位情境过程中提高对职业的认知,提升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及安全意识等。

2.2以角色扮演体验岗位情境

开展岗位情境教学时,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通过角色演绎――岗位轮换――交流总结,从岗位情境中培养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首先,角色演绎。教育学家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我们通过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个人的直接主观经验,提倡学生个人的探索,拓展课本内容,将专业的各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仅能让学生的言语职业化、操作规范化,而且还能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提高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其次,岗位轮换。在角色扮演后,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位同学都能轮换上岗,都有机会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换位思考,促进学习经验的积累及发展。最后,开展交流总结。此时,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一起分享和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对于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在反思与总结中掌握知识点。这一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整合知识结构,巩固操作技能,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认知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而且对于发掘学生内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2.3以多元化考核展现岗位情境

在岗位情境式教学中,学生的职业能力评定通过自评、互评及教师评定外,还可以由企业中具备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及深厚企业文化底蕴的能工巧匠或技术精英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考核评定。他们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中,会以企业考核员工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让学生能接受系统的、规范的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审核,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此外,职业资格考证也是对学生职业能力最好的评定,通过岗位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学生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证,真正取得“上岗证”,开启学生就业之门。

3 现代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策略

现代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策略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以解决常规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常规课堂上无法模拟或者难以设立情境、枯燥复杂的原理图等。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体、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条件。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样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记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协作性和创造性。

3.1视频转播教学辅助

通过视频转播系统将活动过程放大、放远,使所有人都能清晰地观察到操作者的整个操作过程。教师运用视频转播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比如一些显微镜的操作,如果不采用视频转播教学的话,教师的示教将非常困难,不利于课堂时间

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课堂的管理。如果采用视频转播方式,就能在同一时间让所有学生清晰看到老师所示教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练习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3.2影像资料教学辅助

通过影片、动画、图像等影像资料,将教学内容简单化、生动化、直观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讲授《如何根据脸型选择合适的眼镜》的知识点时,在学生已经掌握脸型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以及不同脸型适合的眼镜款式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个flash的小动画,动画中会出现各种脸型的头像,学生可以自行点击位于头像旁边的眼镜框架,给头像配戴不同类型的眼镜。按照所学习的知识原理,通过给头像戴不同类型的眼镜,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和讨论,从而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组合多媒体技术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3虚拟技术教学辅助

综合验光虚拟技术是我们引进的国外最新技术,只要一台电脑,一个软件就可以进行教学、示教、操作及考评。具有网络教学、规模效应,生动直观、人机对话,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特点。比如,在综合验光仪操作实训中,就采用了“虚拟技术教学法”,学生在机房的电脑上进行综合验光仪虚拟实训,即可达到综合验光仪操作的真实效果。虚拟技术的画面非常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学生可独立操作。该技术不仅是操作工具,还是指导工具,并能自我考评。学生按照提示一步步进行操作,一旦操作有误就会有语音提示错误,如果做对了就会提示赞扬,学生若想在完成后对自己操作的情况有所评定,系统就会对整个操作过程产生评价打分。学生在虚拟技术的演习中,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4 初步结论及进一步的思考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任重而到道远,对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我们应当不断的去尝试和探索。本文所提及的三种策略打破了“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特点,提倡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管用”,在实施上更加偏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能力的培养,在运用中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同样存在其局限性,比如在“岗位情境式”课堂教学策略中谈及仿真工作环境中学生操作的设备设置,学校也会面临瓶颈问题:在高科技的带动下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快,学校的实验设备是否能做到与企业的步伐保持一致,学生不与企业需求脱节。因此,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我们进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校内设置,我们要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和工厂,实现在企业和工厂内设置课堂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戴俊.问题探究教学与课堂教学实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3]徐国庆.解读职业能力[J].职教论坛,2005(12下).

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培养

一、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国家首先从高中的教材、大纲、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在一些地区推广使用,受到了高度赞扬。很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懈努力,探索出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还有不少教师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仅仍然囿于应试教育的束缚难以自拔,而且还把历史学科看作“弱势学科”、 “无用学科”、“小科”,这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针对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喜与忧,应当采取措施,使之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笔者拟从这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人。

二、如何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

首先,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其次,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最后,要重视对历史理论的学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会”学。不过在基本历史理论的教学中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要控制好“度”。高中学生毕竟认知水平有限,如果要求过高,理解不了,对学习历史就怀有畏难情绪,就会“厌”、“怕”。因此,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限度,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更不能使他们不堪重负而丧失学习信心、兴趣。

三、如何让学生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提高历史课程的创新能力

目前,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增加的“研究性学习”课型,就是在现代素质教育观的指导下,加强学生学法的有力体现。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往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开放性表现为学生选题的内容广泛,研究视野宽阔,形式灵活。探究性表现为学生能自主确定课题,强调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校开展教研的有利契机,配合教学内容提出《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大家的兴趣,学生自行组建五个研究小组,组成总课题下的子课题组,分别是《发生的背景》,《后日本对丰台地区的统治及暴行》,《后丰台人民对侵华日军进行的反抗斗争》,《勿忘国耻反思组》。通过同学们的自己确定研究方向,亲自查找资料,撰写论文,不仅使学生学会以探究的方式认识重大的历史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且通过评价可以达到互相激励、启发、产生更多的新想法为目的。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顺应时展的潮流。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创新意识,造就素质教育下的创新人才作为面对新世纪的价值趋向。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创造性人格、发散性思维和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材料。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品质,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小兵:《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关于素质教育观念下探索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栽《历史教学》,1999年第9期。

[2]《关于印发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教基[01]6号)》

[3]王成丰: 《走出历史创新教学过程中的误区》,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11期。

[4]陆 安: 《穿新鞋走新路――试论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改革》,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