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带息负债融资成本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 产业债 二维风险指标
经济结构转型使产业债行业分化明显
2013年是中国经济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过去10年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由政府主导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不可持续,中国经济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依靠外需转为内需拉动,从依靠投资转为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由此,产业发展也面临转折,过剩产能行业将会经历痛苦的去杠杆过程,而像环保、传媒等新兴产业将迎来景气周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在产业发展冷热不均的情况下,各行业相关的产业债表现也会出现明显分化。对投资者而言,有必要从中观层面对产业债进行分行业筛选,优中选优,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投资标的。
设立二维风险指标进行产业筛选
(一)经营风险
如果一个行业的竞争不够充分,企业可以通过垄断市场获取垄断利润,那么其营业利润率会保持相对的高位稳定。一个行业的竞争越激烈,尤其是红海市场,那么该行业的经营风险就会越大,具体表现在该行业的营业利润率会随着竞争不断下降。对于完全竞争的行业,当市场发展成熟,其营业利润率也会很稳定,但会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因此,营业利润率的高低和变动是否剧烈都反映行业的经营风险的大小。另外此项指标还能体现宏观环境、政策环境等其他外部冲击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是一个综合的反应经营风险的指标。
以下,笔者综合考虑各个行业营业利润率的水平值和波动值(level and volitility)对不同产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析。为了平滑宏观环境等因素造成的短期波动,将某个行业近三年的平均营业利润率视为该指标的水平值,旨在把握趋势,而将近三年的平均营业利润率与过去8年的平均营业利润率的变化比例作为趋势变动值,把握行业营业利润趋势变动情况。另外,通过计算该指标2007年-2013年7年的方差,来体现营业利润率波动情况,反映行业受外部环境等影响的波动风险。然后分别对各行业的这三个值进行排序,并给予30%、40%、30%的权重进行加总得出一个综合的排名,这个综合排名综合度量了行业营业利润的水平、趋势变动、利润水平波动情况,反映各行业的相对经营风险。
从行业来看,2007年以来,营业利润率具有明显趋势性变动的是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采掘、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行业,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行业趋势向好,其他行业趋势明显变差。受金融危机影响波动性比较剧烈的行业包括: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化工、信息服务行业,其中,化工、交通运输行业最近几年下降明显,2013年相对平稳,信息服务行业最近几年表现趋于平稳,公用事业最近两年趋势变好明显。房地产、餐饮旅游、医药生物、交运设备、机械设备、电子等行业表现相对平稳(见表1)。
表1 各行业经营风险得分(2013年3季度)
行业 经营风险得分 行业 经营风险得分
食品饮料 2.62 机械设备 11.88
医药生物 6.6 公用事业 12.04
家用电器 6.76 农林牧渔 13.42
纺织服装 6.8 轻工制造 13.94
房地产 7.46 信息服务 14.06
电子 7.66 采掘 14.3
交运设备 8.04 信息设备 15.54
建筑建材 8.3 交通运输 15.94
餐饮旅游 8.88 化工 17.58
综合 10.08 有色金属 19.9
商业贸易 10.1 黑色金属 21.1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加工整理
(二)财务风险
本文主要通过四个参数来评测不同行业的财务风险。包括:资产负债率(资本结构)、速动比率(短期偿债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比(现金生成能力);带息债务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比(带息债务负担)。主要考察这些财务指标的水平值和趋势变动值。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衡量的是企业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可以部分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来说,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那么债务违约的风险也就越大。但是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方式不同,有其不同的运营特征,所以仅仅看资产负债率有失偏颇,因此本文还将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与其过去四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做个比较,以分析其变化趋势,称其为趋势变动值。
资产负债率是相对稳定的指标,变动一般不大。从时间序列上看,近3年各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排名相对比较稳定。房地产行业、建筑建材行业等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近三年来整体超过了70%,而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均在40%左右。但是结合时间序列数据看,相对平静的资产负债率下暗流涌动,有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在快速上升,其中可能蕴含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而有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变或者甚至下降。房地产行业不仅资产负债率高,而且变化值也非常大,相对于其他行业,房地产业由于更能获得贷款或者通过信托等途径获得负债融资,且受政策调控等,波动较大。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长期保持高位,值得警惕。此外,电子行业资产负债率变动很大,而医药生物、公用事业、食品饮料行业等的资产负债率增加不多,尤其是食品饮料行业,其资产负债率在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笔者认为是因为食品饮料行业利润率高,现金流充足,而且行业资本支出不多,所以导致了该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对于公用事业,资产负债率虽然较高,整体负债率在60%以上,但相对保持平稳。
结合水平值和变动值,可以得到一个加权排名,其中水平值排名比重是60%,变动值排名比重是40%。整体而言,加权排名相对稳定。在资产负债率这一项上,可以看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得分相对较低,表现较好,而房地产、建筑建材、有色金属等得分较高,表现不佳(见图1)。
图1 各行业资产负债率综合排名(2013年3季度)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编者注:美编去掉图中的“SW”)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由于速动比率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所以本文使用的数据是2000年至2013年的3季度数据。本文分别对22个一级子行业的行业整体速动比率的水平值和趋势变动值进行排名,排名越低表示速动比率越高或者速动比率减少的越少。和资产负债率的情况类似,各行业速动比率的绝对值排名基本上比较固定,但是结合具体数据看,不同行业的变化趋势不同,有的行业的速动比率在上升,反映其短期还债能力提高,而有的在减小,反映其短期还债能力降低,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电子行业速动比率的大幅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电子行业担心货源问题大量囤货,导致电子行业的库存大幅增加。对于信息服务、公用事业等行业,其速动比率下降的速度减缓,而信息设备、化工等行业的速动比率加速下降,表明其短期偿债能力持续恶化。
最后,本文通过对水平值和变动值综合考虑来给出评价,由于不同行业运营方式不同会导致比较大的速动比率差距,因此更需关注变化趋势,所以给水平值40%的权重,变动值60%的权重。由图2可以看出,食品饮料行业仍然表现最好,信息服务、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等行业的相对表现在不断改善,化工行业的相对表现在恶化,房地产、黑色金属一直表现不佳。
图2 各行业速动比率综合排名(2013年3季度)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编者注:美编去掉图中的“SW”)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整体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比反映的是企业的现金生成能力,如果一个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比越高,那么该企业财务违约的可能性就越低。本文使用2000年至2013年申万22个一级子行业(金融服务业除外)的三季报数据,采用与上文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各行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的比相对排名基本不变,但是有色金属行业表现出变差的趋势,再看实际数据,确实近几年来是在不断下降的。房地产行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的比波动特别剧烈,比如行业龙头万科时而为正,时而为负,这可能与房地产业的开发周期相关。
再按照水平值排名60%的权重、变动值排名40%的权重计算得出综合得分(见图3),公用事业的得分在下降,表明其相对其他行业的现金生成能力在增强,食品饮料行业的得分在上升,表明其现金生成能力在减弱,而其他行业的得分都震荡剧烈。
图3 各行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2013年3季度)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编者注:美编去掉图中的“SW”)
4.带息债务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比
由于在会计报表中,企业的债务统计中包含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应付账款,而为了了解企业资本融资债务的比重,本文研究带息债务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比。
如果一个公司带息债务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比越高,那么说明该公司的融资主要是来自于债券或银行贷款,那么该公司的还债压力就比较大,支付利息压力会比较大,那么相对而言债券违约的风险也就更大。如果排名越低,则表明该行业的整体带息债务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比越低,表现越好。
从静态角度看,各行业的带息债务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比的排名是相对稳定的,只有化工、有色金属的相对排名在逐渐上升,家用电器行业的相对排名在逐渐下降(以下见图4)。
图4 各行业带息债务/股东权益比(2013年3季度)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编者注:美编去掉图中的“SW”)
从动态的角度看,各行业的变化趋势不同,建筑建材、黑色金属、采掘业、综合、房地产行业的带息债务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比一直在上升,而食品饮料行业的这一指标比例在小幅下降。
大部分行业的综合排名得分比较稳定,但是公用事业、家用电器行业的综合排名得分在逐渐降低,显示出其债务利息负担相对的在逐渐减小,有去杠杆的趋势;而化工行业的综合排名得分在逐年增加,表明该行业的整体债务情况不容乐观。
5.综合评估结果
本文通过4个因素考量了各行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最后给各变量相等的权重,得到最终的排名得分,以全面评估各行业的财务风险(见表2)。综合来看,食品饮料行业的排名非常稳健,一直排名第一,这与过去几年食品饮料行业的景气程度有关,化工行业、建筑建材相对表现逐渐变差,公用事业、信息服务、机械设备行业相对表现逐渐走好,而房地产行业、黑色金属行业一直面临相对较大的财务风险。采掘、电子行业表现严重恶化。
表2 各行业财务风险综合排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3较2012年变动
食品饮料 2 1 1 0
纺织服装 7 2 2 0
机械设备 17 8 3 -5
信息服务 12 10 4 -6
家用电器 16 6 5 -1
公用事业 20 20 6 -14
交通运输 5 13 7 -6
轻工制造 9 15 8 -7
农林牧渔 8 5 9 4
医药生物 6 12 10 -2
商业贸易 11 9 11 2
有色金属 15 18 12 -6
餐饮旅游 19 16 13 -3
综合 4 7 14 7
化工 13 14 15 1
信息设备 10 11 16 5
交运设备 18 19 17 -2
采掘 3 4 18 14
黑色金属 22 22 19 -3
房地产 21 21 20 -1
建筑建材 14 17 21 4
电子 1 3 22 19
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加工整理
(三)各行业风险综合定位
综合考虑各行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通过二维图定位各行业所处的位置(见图5),优先选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均较低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公用事业等;交运设备、房地产、建筑建材、电子等行业经营风险不大但财务风险较大;信息服务、交通运输、农林牧渔、有色金属等财务风险不大但经营风险较大;采掘、信息设备、化工、黑色金属等行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都很大,应予以规避。
图5 2013年3季度各行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评估定位图
(编者注:将纵坐标轴 “2013三季度财务风险”改为“2013年3季度财务风险”、
横坐标轴“2013三季度经营风险”改为“2013年3季度经营风险”)
(四)融资成本敏感性分析
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取决于其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水平。投入资本回报率可以反映企业对于债券利率的敏感程度。如果一家企业的ROIC越高,则其对债券利率的敏感度越低,债券利率的变化对其债券融资的影响越小。当资本回报率高于融资成本时,企业有扩张意愿;反之,企业的扩张意愿较弱。表3是申万22个一级子行业的平均ROIC,计算方法是提取出各行业中的上市公司,然后再分别剔除掉排名前10%和排名后10%的数据取平均值,排序方法是按照2013年3季度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可以发现各行业投入资本回报率趋势性下降明显。投入资本回报率相对比较高的行业对融资成本上涨承受能力较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信息服务行业对融资成本抬升的承受能力较强,公用事业表现平稳,相比之下,机械设备、电子、信息设备行业下降趋势明显,但仍具有一定承受能力,其他行业对融资成本上涨承受能力较弱,尤其是黑色金属行业,只能进入被动去杠杆过程(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相对较好,会高估整个行业的资本回报水平)。
表3 各行业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单位:%)
申万一级行业 2010年报 2011年报 2012年报 2013年3季度季报
农林牧渔 6.83 6.81 4.19 2.04
采掘 10.50 8.29 6.48 2.89
化工 7.71 5.90 4.08 2.54
黑色金属 3.81 2.81 -0.01 0.76
有色金属 5.31 5.81 4.07 2.04
建筑建材 9.21 7.82 5.38 3.67
机械设备 11.08 7.68 5.12 3.28
电子 12.10 8.19 5.55 3.63
交运设备 9.64 7.23 4.98 3.40
信息设备 10.93 7.94 5.44 2.73
家用电器 12.93 9.22 7.50 5.49
食品饮料 13.27 10.77 10.38 7.10
纺织服装 8.64 7.79 5.63 3.49
轻工制造 7.00 5.39 4.65 3.34
医药生物 12.25 10.15 8.57 6.10
公用事业 5.47 4.32 4.22 3.83
交通运输 7.29 6.39 5.43 3.71
房地产 6.16 5.94 4.79 2.34
商业贸易 7.34 7.43 6.30 4.69
餐饮旅游 6.34 6.13 7.07 3.80
信息服务 15.51 11.53 9.29 5.16
综合 3.20 3.94 2.51 0.51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优选产业再精挑个券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财务弹性作为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个分支,已经引起国外学者们的关注。Byoun(2008)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考察了财务弹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很多企业管理者明确表示他们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特别关注财务弹性(Graham和Harvey,2001)。获得财务弹性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未来有能力以低成本从外部获得资金、重构资本结构(Deangelo,2007)。Myers和Majluf指出了由于在不对称信息下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源融资成本,为了满足未来的投资支出之需,企业有必要持有现金以保持财务弹性。Trigeorgis(1993)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探讨了财务弹性的价值,认为财务弹性有助于企业抓住更多的投资机会并减少各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因而财务弹性可以被视作是一种期权,财务弹性越高,企业价值越高。Arslan etal(2008)通过对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过程中东亚五国企业的财务弹性及其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保持较高财务弹性有利于企业面对金融危机。
(二)国内研究 我国学者对财务弹性的研究是从财务保守行为开始的,而且起步较晚。财务保守行为是指企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地采用低财务杠杆的财务政策的一种行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进行股权融资,使财务保守行为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财务弹性是财务决策者为了抵御未来不确定风险进行“未雨绸缪”的结果,其取得方式比财务保守政策更多元化,不仅仅限于资本结构的调整,还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持有和股利分配。宁宇(2011)按杠杆和现金持有组合方式的不同,将财务弹性分为六类:低杠杆、高现金、高杠杆、低现金、低杠杆高现金、高杠杆低现金,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弹性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显著低于不具有财务弹性的企业,而且现金流量与投资能力正相关。马春爱(2009)研究了不同财务弹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差异,发现财务弹性与公司的融资行为相互依存,同一公司不同期间的财务弹性会有所差异,不同财务弹性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存在差别。韩鹏(2010)在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研究中引入了财务弹性,研究发现公司保持适度财务弹性,不仅能优化财务结构,而且能驱动公司价值的提升。
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上市公司对未来投资机会、风险控制的把握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本文从基于现金持有量和未来举债能力两方面的财务弹性出发,探讨财务弹性的存在是否有利于同时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与风险预防能力,进行了实证检验。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和保持未来举债的能力,能增加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机会,有利于改善企业业绩。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财务弹性水平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公司保持适度的财务弹性,不仅能优化资本结构,而且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市场竞争的冲击,是应对财务困境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财务弹性水平与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3年~2010年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制造行业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年度间被ST、数据缺失以及出现异常值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到4112个有效样本。制造业竞争激烈,尤其在面对危机时受外界冲击较大,这种类型的企业对财务弹性更加敏感,因此作为研究的代表性样本。本研究选择公司年报作为公司财务指标信息披露的来源。本文所需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并通过Spss、Excel进行计算和处理。
(三)变量选取 具体如下:
(1)被解释变量。第一,企业绩效。由于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利用Tobin’s Q研究公司价值受到质疑,本文以每股收益(EPS)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第二,本文利用埃特曼模型也称为Z分值来衡量企业的风险预防水平。 Z=1.2X1+1.4X2+3.3X3+0.6X4+0.99X5,其中:X1为营运资本/资产总额;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为优先股和普通股市值/负债账面价值;X5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Z分值越小,企业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2)解释变量。财务弹性主要来源于剩余债务能力和现金的大量持有。本文以财务弹性指数FFH表示财务弹性水平。选取现金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资本负债率、短期借款负债比、长期借款负债比、带息债务比、未使用负债比率八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财务弹性指数(FFH)。弹性指数取值在0~1之间,小于0表明企业缺乏财务弹性,大小0而小于1表明企业弹性状况一般,大于1则表明企业富有弹性。
(3)控制变量。考虑到影响企业绩效、风险预防的其它因素,本文选取企业规模(Ln总资产)、成长性(营业收入增长率)、上市年限(AGE)作为控制变量。
(四)模型设定 具体如下:
(1)构建财务弹性水平与企业绩效的计量模型:
EPS=α+β1FFH+β2GROWTH+β3AGE+β4SIZE+ε
(2)构建财务弹性与企业风险预防水平的计量模型:
Z=α+β1FFH++β2GROWTH+β3AGE+β4SIZE+ε
其中:α为常数项,βi(i=1、2、3、4)为待估参数,ε为残差项。
关键词:股权融资;劣势选择;偏好;成本;效率;内源融资能力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主要包括折旧和留存收益两种方式,这种融资受制于企业规模和盈利状况;外源融资是指从企业的外部获得资金,具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发行股票(包括配股、增发)等融资活动,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融资活动,也称为债权融资。
改革之初,在传统体制的约束之下。财政、银行、国有企业之间特殊的三位一体关系,使得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比较单一的融资结构――债权融资。有关资料表明,全国6.47万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63.74%,流动负债率为96.5%,短期偿债能力持续恶化,可谓之为国有企业的债权融资偏好。
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时,笔者却发现了有趣甚至相反的情况。即一方面上市公司大多保持了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为股权融资,甚至有些公司资产负债率接近于零,仍然渴望通过发行股票来进行融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已上市的公司放弃其利用股权再融资的机会,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其具体行为主要表现在,拟上市公司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以致形成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热”或“增发热”。
从根本上讲,中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不是一个资本富裕的国家,在资本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使有限的资本提供给那些最需要资本,同时又有投资回报做保障的企业,是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对于资产负债率整体较低的上市公司来说,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殊为不利。
一、在规范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股权融资方式是最后的选择
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和米勒(Modliliani and 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该文提出了在完善的市场中,即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作等假定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这一令人意外的结论由于其简洁、深刻,与流行的观点相悖,在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被称之为MM理论。由于MM理论的奠基,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不断得以深入。
历经不断的实践挑战和理论修正,20世纪70年代以后,詹森和麦克林提出了成本观点,而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则将不对称信息引入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
成本观点认为,企业资本结构会影响经理人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他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收入和企业市场价值。比如说,当经理人不作为内部股东而作为人时,其努力的成本由自己负担而努力的收益却归于他人,其在职消费的好处由自己享有消费而成本却由他人负责。这时,他可能偷懒和采取有利于自身效用的满足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动。与此同时,该理论认为,债权融资有更强的激励作用,并将债务视为一种担保机制。这种机制能够促使经理多努力工作,少个人享受,并且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的成本。但是债券融资可能导致另一种成本。这种债权的成本也得由经营者来承担,从而债券融资比例上升导致举债成本上升。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成本和债权成本之间的均衡关系来决定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放弃了MM定理关于充分信息的假定,最早将不对称信息引入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未来收益与投资风险有内部信息,投资者没有内部信息,但投资者知道对管理者的激励制度,投资者只能通过经理者输送出来的信息间接地评价市场价值。企业债务比例或资产负债率结构就是一种把内部信息传给市场的信息工具,负债比例上升是一个积极信息,它表明经理者对企业未来收益有较高期望,传递着经理者对企业的信心。因为举债会使经理者努力工作,同时也使潜在的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前景充满信心。所以发行债券可以降低企业资金的总成本,企业市场价值也随之增加。为了使债务比例成为可靠的信息传递机制,罗斯对破产企业的经理者加上“惩罚”约束,而使企业债务比例成为正确信号。之后,迈尔斯和麦吉勒夫进一步考察不对称信息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发现这种信息会促使企业尽可能少用股票融资,因为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时,会被市场误解,认为其前景不佳。由此新股发行总会使股价下跌。但是,多发债券又会使企业受到财务危机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资本结构的顺序是:先是内部集资,然后是发行债券,最后才是发行股票。这一“先后顺序”论在美国的企业融资结构中得到证实。
综上所述,现代的资本结构理论分析倾向于债券融资,这一理论在企业的运行中也得到了验证,股权融资对上市公司而言已是一种劣势选择。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实证描述
1994~199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性融资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别是1997年出现了73%的高股权性融资的现象,而1998~1999年两年则出现高负债融资的现象,负债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例高达73%和76%,与前几年形成明显的反差。究其原因,在1997年以前,股权性融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配股,并且配股比例不受限制。为约束上市公司配股圈钱成风的行为,1997年出台了有关对配股行为进行限制的政策,以配股方式筹措股权性资金的比例也大幅下降。但2000年以来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家数越来越多。由于以这种方式融资融资额不受限制,发行规模根据项目需求来确定,对上市公司股本规模的扩张压力较小,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股权性融资的比例又有所提高。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啄食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事实上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国有企业要低得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负债为零,但从实际上看,
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会主动放弃其利用再次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的机会。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首先,股权融资成本偏低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从中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上说,“债权资金成本低。股权资金成本高”,实际操作中西方资本市场上企业融资也是这样。但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来看,却未必如此。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低于债权融资成本,这是因为:一是不分配的上市公司众多,许多上市公司上市后,多年不分配,既然不分配,哪来使用成本,顶多发生一些筹资费用罢了。二是真金白银分配的少,送股、转增的多,真正能连续分红并能超过存款利率水平-的上市公司仅有少数几家。
其次,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也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前,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分离,而非流通股又处于大股东地位,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会使非流通股股东坐享其成,获得股权增值,因而由非流通股股东控制的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往往把股权融资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再发,我国企业折旧率普遍偏低。目前,即使效益较好的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率也仅在6%~7%之间,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平均折旧年限就已经降低到10年,美国为8年,新加坡为3年,瑞典为3~4年。
最后,股权资金使用风险小。债权资金使用风险大也是上市公司热衷于股权融资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是通过债权融资,在规定期限必须还本付息,由此带来的损失和破产风险往往是十分直接的,这很有可能直接影响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而在股市上“圈钱”,可长期使用并且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因此,上市公司热衷于股权融资不仅风险小,而且也是管理层对管好、用好资金信心不足的表现。
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带来的突出问题是资本使用效率不高。不少上市公司轻易地把资金投到自己根本不熟悉、与主业毫不相关的产业中。在项目环境发生变化后,又随意地变更投资方向。还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把通过发行股票、配股、增发募集的大量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证券市场,参与股市的投机炒作,获取投资收益,弥补主业的不足。这样做造成资金使用的巨大浪费,同时也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在股票供不应求的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满足了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在短期内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取投机收益的可能。但从长远看,它必然影响公司的盈利,从而影响国有股本的保值、增值,影响公众投资的回报,最终会打击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强烈股权融资偏好对上市公司的成长也有不利影响。首先,大量廉价权益资本的流入,使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非常随意。募集资本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其次,投资方向的混乱,对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不利。当前众多上市公司追随“科技热”、“网络热”等投资行为,说明上市公司不了解自身核心能力。最后,股权融资偏好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好处的比例下降,对企业价值最大化产生不利影响。
四、政策建议
一、商业融资的种类
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具体方式,通常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等四种。
1、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是最为普遍的商业信用融资方式。它是企业在购买货物时暂时未付款而对卖方的欠款,即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一种信用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从赊购商品到支付货款有一段时间间隔,所以对赊购商品的企业来说,实际上等于获得一笔贷款,只是这笔贷款不是从银行获得的,而是从出售商品的企业那里获得的。
应付账款这种形式,按其是否负担代价可分为免费信用、有代价信用和展期信用。免费信用是指购买货物的单位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的信用。由于购货单位在销货单位规定的折扣期内支付货款,这样企业没有因为享受信用而付出代价,即免费享受了信用。有代价信用是指购货单位放弃了现金折扣付出代价而取得的信用。展期信用是指购货单位在规定的信用期限满后推迟付款而强制取得的信用。这种信用的获得是一种违反常规的做法,它往往会损害企业的信誉,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2、应付票据。它是指企业进行延期付款商品交易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一般分为商业承兑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两种。支付期限最长为九个月。应付票据有带息和不带息两种,不带息票据属于免费信用,带息票据成本往往也比同期银行借款成本低。
3、预收账款。它是指销货单位按照合同或协定,在交付货物之前向购货单位预先收取的部分或全部货款的信用形式。它等于销货单位向购货单位先借了一笔款项,然后用货物抵偿。他是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一种免费信用形式。
4、企业之间资金借贷。这是一种广义的商业信用范畴,一般是在相互联系或有特殊关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目前,这类资金借贷多采用信托方式来完成,即贷出资金的企业通过信托机构将资金贷给另一企业。
二、商业融资的特点
商业融资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直接融资活动,直接为商品流通服务。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1、融资成本低,简便易行。这种企业间信用融资方式与商品销售直接关联,没有其他附加条件,取得资金迅速及时,手续简单,融资成本一般仅限于为提供商业信用而增加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管理费用。与银行融资相比,无须向银行申请贷款手续,又不须经济担保,而且在时间上无须等待审批就可获得融资。
2、融资具有方向性。以商品垫支形式提供的商业信用,其需求者主要是商品的购买者,且一般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上的消费,或经营范围内的补充进货,因此这种信用只能由产品的生产者提供给产品的需求者,不能相反。在信用授受对象受到物资流转方向严格制约下,商业信用所活动的范围和灵活性受到限制。
3、融资规模和数量有限。由于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因此,它的规模和数量只能是再生产过程中处于一定资金循环阶段的商品资金,即产成品和可以出售的半成品。也就是说,只能是对企业之间现有的资金进行再分配,不能在企业现有的资金以外获得新的补充资金。所以,商业信用融资发生的规模,其最大量为再生产过程中可能提供的商品资金。而且,从个别企业来看,他以赊销的方式出售的商品,并非是他的全部资金,只能是他暂时不用于再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资金,否则他自身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商业信用的融资规模受到企业生产规模的约束和限制,一般只适用于企业的短期融资。
4、融资能力和期限有限制。商业信用的授信双方必须彼此了解和信任,否则难以成立。另外,我国规定商业信用的付款期限一般为1~6个月,最长不能超过9个月。
三、商业信用融资绩效分析
商业信用融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商业信用的发展即可以改善扭曲的信用结构,可以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还可以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
1、商业信用的发展,可以改善我国的信用结构。我国目前的信用结构特点是银行信用占据主要比例,商业信用比例很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更多地体现在货币的数量扩张上和银行信用的过快发展上。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逐渐与银行信用结合,推动着资金融通的发展,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有推动的作用,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的高级形式,但不容忽视的是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没有商业信用的银行信用的发展必然是扭曲的,目前的银行出现的货款质量低下,呆账、坏账不断增长,其原因之一是商业信用的不发达。因为,商业信用特点是比银行信用更具有约束力。没有商业信用等基础信用形式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良好的社会信誉观念,而良好的社会信誉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
2、商业信用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的宏观金融效率。金融的宏观效率是金融机构经营发展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效率,它可以用货币量(通货量)与经济总量的比例来衡量。货币(通货量)与经济总量(GDP)的比重又反映了一个国家货币化的程度,所谓货币化则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以及包括投入通过货币来进行的比重以及这个比重变化的趋势。它反映了一个国家通货实现国民经济能力的大小。如1993年美国以3275亿美元实现了63779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期,我国却用5865亿人民币实现了3138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数据说明我国的货币化程度不高,反映了宏观金融效率低下。发展商业信用是开拓银行非货币性负债业务,扩大社会资金来源中的非货币性比重,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环节。非货币负债性业务是指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各类基金、保单等金融工具,由于其流动性比银行存款弱得多,不形成直接的购买力,因而具有非货币性,属于银行的非货币性负债。银行不断提高非货币性金融工具的比重,少用扩张货币的办法来满足投资的需求,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增强了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宏观金融效率。
3、企业之间、企业商业之间“真实票据”和融通性商业票据的采用,可为企业多开一条融资渠道,还可减轻国有商业银行的负担,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目前,国有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并没有改变其融资渠道单一的状况,即国有企业对国有财政或国有银行的资金依赖,“拨改贷”以前,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收入,银行的职能是充当国家财政的出纳。目前,当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开始大幅度下降时,财政的功能已从过去的投资和生产性财政转为投资和非生产性的公益性财政,占国民经济比重很大的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简单地转移到国有银行,必然是银企信用关系的破坏性膨胀和信贷“软预算”约束机制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的弊病有二:一是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降低资金运作效率;二是企业逃避债务现象严重,银行经营风险加大。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对贷款慎之又慎。1998年起银行出现了“惜贷”现象,贷款率首次出现下降,“储蓄的供给超过了需求”。这并不是真正的贷款需求不足,原因在于银行不敢冒险所为。在这种情况下,以商业票据为媒介的商业信用可解决企业部分资金供给不足问题。
对于微观经济主体企业而言,商业信用不仅能够促进商品销售,避免产品积压,进而使再生产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经济联系网络,发挥企业之间相互监督作用。虽然商业信用有很多的好处,但企业在授信时必须考虑信用的期限以及现金折扣比例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信用的效益。
[关键词]财务 风险 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因种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给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使财务产生蒙受失的可能性。根据来源不同,可将财务风险是分为五个方面:
(1)筹资风险
是指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资金来源的结构、期限结构等等因素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
指因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其主要表现投资项目在工艺技术上的不可行、市场调研有误、产品定位不当、投资项目规模过小或过大,投资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
(3)现金流量风险
一般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
(4)连带财务风险
指一企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人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依法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将来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
(5)外汇风险
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风险。
1 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国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理财活动。具体而言,其对企业有如下重要性:
1.1 有利于为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据统计:1980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18.7%,1993年上升67.5%,1994年底,国有资产管理局对2万户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调查,企业资产负债率约为79%,2002年,900多户中央企业及三级以上子企焐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6.4%,略有下降,但目前企业资产负债率又有所回升,已经高达80%。事实表明,企业对财务风险未主度重视,防范意识差,高负债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只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才能为企业创造安全的生存环境。
1.2 有利于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管理风险
企业进入市场,如若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无法把握市场变化,必然使经营风险加大,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上升。例如,片面追求盈利性强的产品,而不考虑市场变化,往往造成该产品前期畅销,后期产品积压、资金过分沉淀,使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上升。
1.3 有利于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实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盈利性。
资金沉淀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资金的使用表现为各种资产,但是作业个高效运转的企业,加速资金周转,缩短资金沉淀时间,防范资金沉淀地程中的不良财务风险,如购货方无故拖欠企业应收帐款,无疑有利于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获利能力。
2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剖析
这里主要从负债与收益的关系进行分析。企业实行负债经营而借人资金,会给企业的财务成果带来很魇不确定性,会给企业的财务成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由此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或承受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的大小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指标衡量,它反映了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一般而言,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益或财务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财务风险大小扪定性因素,取决于合部资本利润率是否大于债权资本利息率,关键在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比例的确定是否适当,与企业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当全部资本的利润率大于债权资本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债权资本的比例,就会增加企业股权资本的收益率;反之,就会导致权益资本收益率的降低,严重的则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同时,负债规模一定时,债务期限安排是否合理,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对于负债经营的企业来讲,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这样就给企业造成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可能使企业的信誉受损,出现再筹资困难,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由此笔者认为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除了资本结构外,最根本原因是资本运用的有效性问题。
3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实质上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里把它单列出来进行详细谈论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风险防范上做得不够,缺乏事前控制的习惯。笔者认为,要有效地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或防范,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灵活应对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波动较频繁,企业应确定适合自身的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并滞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的需要。
3.1.1 套期保值应对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市场物价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企业此时可以使用套期保值等办法以减少损失。
3.1.2 积极把握利率的变动给企业带来的机会。
在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时,以当前较低的利率发行长期债券,可节省资金成本,减少未来偿债压力;在预期利率会下降时,按固定利率计息的债券价格会上小组长,这时企业出售已购人的长期债券则会获得较预期更多的现金流人。
3.2 针对内部各因素,管理和防范财务风脸
3.2.1 合理确定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确定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是与营运资金的筹集政策相联系。营运资金的筹集政策主要是指如何安排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这些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短期负债、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短期与长期负债之间的风险差别必须与他们之间的利息成本差别进行权衡。债务的到期日越长,融资成本就越高,企业还有可能在不需要资金的时候仍为他们支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