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学科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国 体育课程 课程设置 特点 启示
一、英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概述
1.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民众对国内的学校教育现状就开始表示不满,国内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日益增高,随即政府制定出台了《教育改革法案》,规定了国家课程统一由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纲要和评定方案等四个部分组成。该法案出台以后,英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由于当时的国家课程对知识的传授和吸收比较重视,学科内容难度较大,教学目标和学习纲要也缺乏一致,考试制度过于复杂等,这使得改革法案在实施不久就陷入了困境。对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梅杰政府对改革法案进行了修订,对课程内容和考试形式等作了一些删减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也做了调整,比如,规定游泳课为学校体育的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每周至少有2个小时的体育活动,这2个小时必须按照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到了1997年,布菜尔政府设立专门的相关机构,即资格与课程局。这个机构的职能是专门负责国家课程和各种资格的认证与管理,统一对国家课程的改革进行广泛的咨询,并向政府提交最终的研究报告。进入21世纪初,英国政府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要求和体系,同时学校体育课程也随之开始执行。
2.英国体育课程结构
英国学校体育课程主要由学习纲要和学习目标两大部分组成。学习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分为了4个阶段,而每阶段的内容有所区别和选择。在1~3阶段中,其内容主要以竞赛性游戏活动为主,属于必修课程;在第4阶段,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可以自主地选择体育学习内容,但主要还是以竞赛性的集体和个人项目为主。而在每一个阶段实施过程中,健康与安全的教育始终不容忽视。同时,每阶段要求的学习范围,应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且学习的范围和难度应随学生年龄的增加而灵活选择和增加。为了顺利地衔接各个阶段,英国资格与课程局为每个阶段的每个科目都编写了不同的体育学习范围,以供师生进行筛选。所谓学习目标是学生在每一阶段中都能在知识、技能、能力等领域得到明显的进步。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由9个水平组成(8个水平和1个优异水平),这些水平既是体育教师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评价的依据。在评价领域,英国国家体育课程要求在阶段3进行水平评价,但不采用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3.英国体育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早在1988年,英国颁布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就规定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和目标。要求学校体育课程要促进学生精神、道德、文化和体质等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课程设置的目标一定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对此,国家课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发展的需要,提供稳定的基础课程。到1997年,政府把“价值观宣言”写入了国家课程目标之中,成为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各学校和教师可自行解释和增减宣言内容,可以根据体育的特点灵活实施。价值观宣言由自我、关系、社会和环境四部分组成,而作为国家课程的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课程,其课程设置的目标也具有一致性,即通过体育学习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二、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
英国的中学学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第一至第三年(即我国现行的初中阶段);第二阶段是指中学的第四年和第五年(即我国现行的高中阶段);第三阶段又被称为“第六学级”,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这阶段主要为升入高等院校作准备,其课程设置明显具有学术性特点。概括起来,英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11年,其中,小学阶段是指5~11岁的学生,中学阶段为11~16岁的学生。在中学的后期阶段即前面说的第四阶段,学生就进入了中等教育普通证书阶段。中学阶段的体育课次数每周为五次,每次课长达一个小时。体育课程的内容包括了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两大部分,尤其是理论课程的比重相当大,通常占成绩的40%,而实践部分占60%。到了“第六学级”,这一时期的体育课通常是选修的,全都是理论课,如应用解剖、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运动史等科目。这些课程的开设主要为学生将来升入高校后打下基础。在英国,体育作为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体育课的教师必须由具有教师资格的专职体育教师来上,这与我国具有很大的区别。英国的体育课程形式主要是必修和任意选修两种。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英国学校的体育课程在依据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同时,各地中小学课程仍然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特点
1.体育课程结构由规定的必修课和多样的选修课组成
英国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课程结构主要由规定的必修课和多样的选修课组成。两种形式的课程始终贯彻两条主线,即学生中心和学生的基础训练。首先,在学生中心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各种教学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能力、兴趣、经验的基础之上。其次,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体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这些基础训练主要是通过游戏或竞技项目来实施。因此,要求采用的游戏和竞技项目对学生的身体发展、个性发展与能力发展均要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除此之外,在游戏项目的选取上既可以分科开设,也可以综合开设,这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关键词:提高质量;教学效果;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11-01
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免不了要加班加点进行补习辅导,学生的负担也变相加重了。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苦教厌学之现象,那么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浅显认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崇高品质,实际上是称之为教育的这个最微妙的人类创造领域中获得成功最宝贵的前提。必须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对学科知识了如指掌,从事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准确处理教学内容,才能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的传播者,讲课时表达准确、精炼、有逻辑性、生动性、趣味性,学生才会对语文课感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一)要做到课前预习
对于语文课来说,课前读一遍课文,积累生字词语,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特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码对生字词语及课文主要内容做以初步了解,对不懂的词语及语句用圈点勾画法做出标记,在讲课的过程中使学生了一定的目地性。亚里士多德国认为:“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探索,从而增强求知欲,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原则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当然这个“辅”字的意义为指导。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践,总结了以下三点可行的方式:
1.按照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智能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而对于智能水平低的学生应放低要求。
2.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各显神通。对于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促使其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进步。
3.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将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孔子的学生颜回,才智不算最高,但非常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孔子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地加以鼓励,终于使其成为儒学的一代宗师。
(四)做到心中有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用赏识、平和、尊重、包容、关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情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激励学生回答问题,多鼓励,少批评,那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给学生信心和勇气,才会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诗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并且积极表达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善于发现问题,才会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语文
摘要:电子商务是一种现代化的与计算机相互连接的经营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企业、公司等用人单位得到重视。文中以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为研究视角,介绍了中职学校设置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情况。
关键字: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改革与实践
随着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也有所变化,例如:网上购物、电子支付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为电子商务提供最佳的发展机会。电子商务是一门研究信息化技术如何促进传统商务及新兴产业的综合学科,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只是使用工具,如何有效的应用这一工具获取最佳的商务结果,是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是采用公共基础课、计算机课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等学科组合而成。单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与大专院校的学生而言,中职学校的学生起点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学习如此繁重的课程让这些学生更加无所适从。实际培养的人并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这是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现状。
1、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现状情况
目前,中职学校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没有设置统一的模型,出现盲目开设专业课程的情况,各项课程的设置也不够合理。中职学校的学生因基础知识比较差、没有完善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导致电子商务知识不能更好的被学生吸收。基于这种情况,电子商务专业的建立是一门交叉学科,中职学校出现师资力量不强、知识面广、专业性质不够强等因素,致使设计的电子商务课程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缺乏对电子商务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课程设置比较随意。①把已有的技术和商务方面相关的课程简单的堆砌起来,不具有合理的结合特征;②重视书本的知识,忽视实践性教学,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和操作能力。部分中职学校认为只要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就可以开设,开设之后不够实用又不断更换,每年设置的课程都有极大的改变,未遵循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有些中职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课程很多,各项课程开设较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导致高校部分主干课程不够突出,学生所学的内容犹如蜻蜓点水。还有些中职院校采用分方向的方式设置课程,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班级较少,如果分的方向太少学生学习效率不佳,分的方向过多致使学校教学成本加大。对各个中职学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进行总结,多数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网络营销、管理、编辑等多个方向。也要掌握一定的市场营销学、网上创业、网站推广、商务沟通等方面的知识。
2、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遵循的原则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目标,教学计划作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总体设计,是高校开展教学、教学管理、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内容。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必须遵循重实用、强素质的指导思想。为了获取第一手的教学素材,保障设计的教学计划实用性更强,可以定期组织学校骨干老师到电子商务成熟的企业进行学习和调研,提升本学校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效率。
2.1 实用性原则
职业院校设置的教学计划必须以就业为目标,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尽可能适应毕业生任职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展现出电子商务课程的独特的魅力和能力。
2.2 科学性原则
中职学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要遵循国家推行的教育政策,不能违背基础性的教学理论,严格落实各门课程的作用、目标,教学规划的内容要科学合理的分工,也必须有机的结合,确保开设的课程更加科学。
2.3 简洁规范原则
中职学校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不单要合理,也要设计比较规范的专业术语,实训的项目必须规范,内容也要具体化、可操作性、可检验。课程设置必须确保各大模块功能更加突出,又可以有效地连接;课程数量不需要过多,追求更加简练,培养目标也不需要过于繁琐,力求表达到位。
2.4 动态性原则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单单要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日常的教学规划也要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调整。每一学期对本年级的课程进行修订,依照本年度教学调研实情展开总结,确保设置的课程可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和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然,也可以开设相关的职业礼仪课程,为了科学实用追求精益求精。
3、合理设置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开设的基础课程必须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虑其中,根据中职学校的素质和本专业基础课相关要求,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基本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经济政治、美术基础、演讲与口才等。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则以专业课的情况为依据,围绕专业课程的需求开设辅助知识课程。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原理、商业心理学、模拟电路、电工学等等;根据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应遵循的原则,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课必须设置基本层次和较高层次的课程,基本层次专业课应重视计算机在商务的应用上,较高层次的专业课程则展现在合理使用计算机提升商务运作和经营的能力。基本层面的课程是由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技术、市场营销、统计学、网页制作、经济法、市场营销等;较高层面的专业课则由经营分析方法、企业管理。网页开发技术等课程组合而成。当然,设置的课程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而不断变化,电子商务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因此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技能的要求也有所变化,中职学校为确保学校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已经开设的课程,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拥有立足之地。
4、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子商务迎来蓬勃发展期,社会市场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课程及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4.1 掌握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学生的特点
目前,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出现基础不牢固、学习积极性不足等情况。即使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佳,但因其年龄比较合适,导致其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思维敏捷度、动手能力较强,基于上述情况,就必须授课中脱离应试教育模式的授课,采用分项目、分模式的办法对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面展开。只有这种办法,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电子商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践性教学感受到电子商务课程的独特魅力,从而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授课的时候,对基本技能进行锻炼可以加大其实用性、适用面广。
4.2 实践课与理论课相互依存
多数实践活动可以验证理论知识的准确性,达到巩固知识、深入理解知识的作用,是理论课程最佳的辅助工具,但电子商务的实践课程远比这些要多。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殊性就表现在于实践先于理论,且实践的发展远远快于理论知识,所以,新技术不会出现在教材中,也不能提前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致使学习的电子商务知识比较滞后,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正好弥补教材存在的缺陷,使用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可以能够直接感受电子商务的商业化应用过程,根据知识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原理和过程。尤其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同时,电子商务是一种实践性操作较强的课程,采用实践课让学生找寻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为设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理清思路,再次总结理论知识。所以,电子商务的时间教学不单单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也是一门比较独立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3 开展高效的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提升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电子商务理论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电子商务的问题,实践教学主要学习如何做电子商务的问题,电子商务是实践和理论相互补充,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演示性教学:主要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制作过程等,这是目前课堂教学最常见的形式,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快速入门,对知识形成感性认知。②案例实践活动:使用真实、具体的案例使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例如:采用沃尔马特案例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分析,使用二手汽车交易市场的案例对电子商务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③模拟实践活动:就是采用电子商务模拟软件的各项功能,创建仿真的环境,使学习者有步骤的参与到虚拟的商务活动之内。实际实验中,师生可以分别模拟卖方或买方各种身份在系统内展开电子商务的全过程,例如:网上推销、洽谈议价、签订合同、网上结算等。模拟实验加大商业活动的直接感受,让学生体验到电子商务前、后台操作的整个流程,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学习工具。
4.4 创建多元多层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时,使用高效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评价、互评相互结合的多元评价、结果评价相互结合的多元多层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质量。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数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这些学生更加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一丁点儿的进步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提升实际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情况来说,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合理设置电子商务课程课程可以扩大中职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竞争能力,同时也根据专业的特点开设课程,培养出企业需求和掌握带着你商务运作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妍.初探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272.
[2] 侯黎黎.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11):257-257.
[3] 岑玉明.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摄影课程革新的探讨[J].电子制作,2014,(8):222-223.
[4] 黄军强.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才智,2014,(4):167-167.
[5] 黄丽莉.电子商务在中职学校课程开设的探讨[J].读与写(上,下旬),2014,(2):274-274,276.
[6] 崔延兵.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初步构想[J].现代经济信息,2014,(4):377-377.
[7] 张建华,胡斌武.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社会需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职教论坛,2012,(30):24-27.
[8] 崔延兵.刍议基于创业教育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3):202-202.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光电检测技术 热释电
怎样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值得每一个高校教师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全社会呼唤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把注意力放在讲课内容的同时,进行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互动,把创新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身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是现代教育模式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施者,不断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此将以《光电检测技术》中“热释电”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介绍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探索、实践和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努力方向。教学目标包括培养的人才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两方面。从人才培养方面来讲,课堂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只实现认知的目标,要树立全面、主动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技能,发展学生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非认知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校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将重知识培养,转变为重能力、重素质的培养。具体到该课程,其教学目标是:既要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光电检测技术相关知识和基本原理,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热释电”的教学目标是在了解热释电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能用该器件设计相关光电检测系统。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好的课堂教学质量,要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做好教学思路设计。要规划好在本课时讲解的内容,需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课堂教学是每周进行的,就像一部电视剧,既要承前启后,又要相对独立,精心设计各个环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哲学家有句名言“思维始于惊奇”。惊奇能够带来强烈的刺激,刺激是大脑兴奋的信号,是思维的驱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精心设计场景,创造惊奇气氛,使学生“惊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以问,晓之以理”。设计一个好的开端,将能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很多小商店门口都挂着个会发出“欢迎光临”的小挂件,这个小挂件的感应器往往都是热释电。因此,在“热释电”教学时,我将这个小挂件挂在教室门口,学生进门时听到“欢迎光临”,甚至有些调皮的同学故意飞快进出教室,以期不让其察觉,但跑得越快,叫得越快。我故意等到上课铃响起后,慢悠悠进入教室,小挂件没有发出声音。学生感到很奇怪,同时我也提示大家“这个小挂件和你们一样不喜欢上课,所以不欢迎教师”。引起一阵哄堂大笑,活跃课堂气氛,也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同时“小挂件为什么不欢迎教师”的念头就油然而生。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热释电原理的教学。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为什么,一个个向个侦探一样,集中注意力,睁大着眼睛,竖着耳朵,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热释电的工作原理,想从中找出蛛丝马迹。介绍热释电原理为:在某些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当温度变化时,就会产生热释电效应,因而称为热释电晶体。若以Ae表示电极面积,α表示晶体材料有关的常数,则电压Us为 Us=AeαdT/dt。这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在于:Us只与热释电材料的温度变化率有关,与温度本身无关。由于教师进入教室时的速度较慢,引起的温度变化较小,从而电压较低。通过实验和解释实验现象,同学们对热释电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特征都有了认识。后来,有同学反馈,几个朋友出去玩,他们在一家小商店门口还玩起了同样的游戏,然后将原因告诉朋友,颇有一份成就感。
好的开端毕竟只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整节课成功,还需补充另一半。教师要学会掌控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掌握节奏,按思维流程、围绕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有启发价值的疑问。在介绍完原理之后,则给学生演示热释电器件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图,并简单介绍各个部件的功用以及其最基本的输出电路。热释电的典型应用是作为防盗报警系统的探测元件。如果直接分析已有热释电报警器的系统结构图,这就回到“灌输”教学模式上,学生会觉得被动而又枯燥。但是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来说,要培养学生利用光电器件设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其电路和光路又是不得不讲的内容,这时教师应发挥个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进行相关探索和学习。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转变角色为“热释电报警器”的项目负责人,思考如何开展工作并进行架构设计,然后分组讨论并派代表阐述小组的设计思路。让其他同学和教师一起指出其设计方案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启发,激发灵感,有意识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培养同学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设计能力,同时达到多方交流和互动教学目的。最后以教材上的热释电防盗报警器为例,介绍系统构成。为加深同学对电路中器件的功用的理解,我们在课前就将电子线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出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并设问。比如在介绍比较电路时设问“为什么调节可调电阻能影响其灵敏度?”这样可进一步加深同学对热释电原理的认识,又避免电路分析显得枯燥。另外,还提出问题“如何防止小狗进入报警区而导致误触发?”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系统的抗光干扰问题。
课堂教学的结尾既要对该堂课进行总结,简述重点和难点,又要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探究时学生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但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要完成,学生的创造成果只有极少一部分能在课内展示。为此该节课留下的作业是将每个同学将自己的方案进一步完善,然后相互交流。
三、体会
从期末考核结果来看,几乎所有同学都能正确解答热释电的工作原理,而且不是死记硬背教材中的语言。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一种乐趣、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学生生怕错过课堂教学,迟到和早退现象得到明显的遏制。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应用原有的知识,达到活化所学知识的作用,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素材,只有掌握同学们的学习心理,针对性地创设情景和有效运用辅助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蓉,王虎挺,魏敏等.对高校课堂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00-101.
[2]程玲,郑美蓉,汪鑫平.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探.九江医学,2008,(23):76-78.
[3]张大伟,马军山,杨永才等.光电信息技术课堂演示实验运用与思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93-194.
[关键词] 中职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
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福建工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准确把握福建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电控技术人才的新需求,将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融入电气控制应用(以下简称电控)专业建设中,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实训室与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进行探索。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具体做法。
1 培养目标
福建“十二五”规划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领域之一,以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区域为目标,将福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基地。围绕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海西”制造业基地对电控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确立电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按照供配电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具备供配电系统安装、接线与调试、日常运行维护、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同时具备中级维修电工证、中级家用电子维修工、电工安全证之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 课程体系构建
电控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装配、调试、检修,供用电系统的安装、维护,次要就业岗位是电控设备销售、电子设备维修。根据电控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走访用人单位,通过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沟通研讨,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列举其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从电控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为基础,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电控行业所具有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所涵盖的考证知识与技能来确定学习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具体做法是:
2.1 整合课程内容
《自动控制系统装调》在设置上是这样考虑的:在原教学内容这一块,《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单独设立,变频器涵盖在《电力电子技术》内,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又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以下简称“PLC”)缺少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传感器、变频器不知该怎么学,用在哪里。考虑到PLC、传感器、变频器这些自动控制设备在企业中被普遍使用,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已将其列入考证项目。基于此,为了跟上职业岗位的技术需要,把传感器、变频器与PLC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动控制系统装调》课程。
2.2 新设及其他课程
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控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调研和反复论证,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电控领域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课程。如:《电气制图与识图》、《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梯控制维护》等课程。将应用相对较少的《工厂供电》内容进行整理,更名为《供用电技术》,同时与企业合作,让授课内容更贴近生产一线。尽量取消单纯的实训和单一的理论课程,建立理实一体、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电控课程体系
3 专业课安排
专业课课程安排见表1。
表1 专业课课程安排
专业课课程 课程安排 合计
电工工艺技术 第一学期,110学时 第一学期180学时
照明系统安装与维护 第一学期,70学时
电子工艺技术 第二学期,150学时 第二学期310学时
电气制图与识图 第二学期,80学时
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 第二学期,80学时
电气控制技术 第三学期,100学时 第三学期330学时
自动控制系统装调 第三学期,150学时
单片机应用技术 第三学期,80学时
供用电技术 第四学期,100学时 第四学期300学时
电梯控制维护 第四学期,80学时
电子产品检验与测量,电气产品销售(二门选其一) 第四学期,70学时
强化技能训练 第四学期,50学时
4 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标准
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校电控专业教师编写了《电工工艺技术》、《电子工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供用电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装调》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了《电工工艺技术》、《电子工艺技术》、《中级维修电工训练》、《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指导书》等配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选择适用的教材。
5 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师生共同在专业实训室或现场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把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实施《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时,在实训室里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作计划能力、方案实施能力。表2为教学项目设计总表。
表2 教学项目设计总表
6 实训室与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必须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除配备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照明线路实训室、电机实训室外,按照专业系统教学模块需要建设仿真教学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智能实训室、自动化综合实训室等作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专业课的教学尽量安排在实训室进行,由过去的“理论+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转到“手脑并用”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我校电气专业教学部有多名专业带头人赴德国进修,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福建省骨干教师培训”和“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又通过校内开展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同时聘请企业中具备教学能力的工程师、技术能手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并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实训室建设、技能竞赛等教学工作。
7 电控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来“教、学、做”理实一体教学活动的实施,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学生在“做中学”,指导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2009年,我校学生参加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0年、2011年,我校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及电气安装与维修(团体赛)项目均获奖。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起薪点和就业质量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