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制度体系的搭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池州市旅游企业融资现状
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控制薄弱,达不到银行授信条件。据调查,中小旅游企业多是家族式管理,管理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回笼款不入账或坐支现金,银行对第一还款来源比较难以控制;有的企业不能及时向贷款机构提供财务报表,银行无法及时了解贷款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状况和关联交易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贷前调查和贷后跟踪检查。
旅游业不属于国标行业分类,而是散落在多个国标行业分类里,其信贷政策界定不能准确定位。旅游企业资产多属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或国有,无法直接采取以风景区资产抵押方式实现担保,景点经营权质押存在着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旅游企业资金积累慢加剧了融资困难。旅游行业投资量大、成本高、回收期长,使得旅游企业普遍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另外,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少,难以将资源资本化。
旅游项目用地困难,阻碍融资的步伐。缺乏旅游用地专项支持政策,绝大部分地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于旅游用地规定不明确,可变性较大,使得业主很难大规模注入资金,有较大资金实力的外来投资者也很难介入。
二、中小旅游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因素
政府因素。政府针对中小旅游企业的优惠政策较少,对中小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加之对和旅游企业相关的土地等的严格管理,加重了中小旅游企业的融资困难。
金融机构因素。商业银行在信贷支持上过多的强调安全性,面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中小旅游企业,银行通常把它们的贷款要求拒之门外。另外,中小旅游企业的审批手续复杂,效率低,关卡多,而且中小旅游企业财务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都使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向大企业集中。
信用担保体系因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少,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
外部融资因素。银行是中小旅游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是中小旅游企业很难达到银行信贷条件。在股权融资上,绝大多数中小旅游企业达不到上市标准。
(二)自身因素
企业素质较低,信用状况较差。中小微旅游企业经营不规范,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加之管理水平落后,甚至政企不分,经营风险大。
缺乏担保物,加剧融资困难。中小旅游企业缺少高附加值的抵押财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规定的条件,申请贷款困难。另外,金融部门只规定将景区门票作为质押条件,使得企业申请贷款渠道窄。
员工队伍不稳定,素质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旅游行业员工流失率较高,员工队伍素质呈下降趋势。旅游高等教育脱离行业需求,难以为旅游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导致中小旅游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规划满足企业发展的融资方案。
三、中小旅游企业融资困难的解决途径
中小旅游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三者形成合力。
(一)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
尽快出台相关旅游文化区规划和配套政策。完善旅游类政府平台公司运作模式,运用市场化方式组建大型旅游控股集团公司,研究运用银监会并购贷款政策,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景区相互持股方式结合利益共同体,促进旅游资源集成,实现景区互联互通,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加大部门之间沟通协作,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开展项目融资推介活动,将有效益、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的旅游文化企业向金融机构推介。金融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机制、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步伐,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作配合,共同搭建政银企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召开旅游文化产业专项银企对接活动,满足旅游企业在开发、经营资金需求。
(二)银行及金融机构不断完善自身
正确认识金融在支持旅游企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旅游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旅游业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客观分析挑战与机遇、风险与收益,主动与旅游文化企业对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完善针对旅游文化产业的信贷服务模式。大力推进针对旅游景点(区)的景点经营权和门票收入质押贷款,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营户联保贷款等方式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扶持有潜力的中小旅游文化企业发展。逐步建立适合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为旅游文化产业信贷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导向机制。
加快旅游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应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林权质押等业务,大力推广商业承兑汇票,满足其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要。
谨防多头授信,优化信贷风险机制。贷款银行可借助银监会客户风险预警系统、大型银行异地行之间信息共享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对企业关联方的调查力度,防止对同一企业多家银行多头、过度授信的情况发生,优化旅游企业信贷风险定价机制。由银行监管部门牵头,建立区域银行业同业协调机制,共同防控区域信贷风险。
(三)中小旅游企业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要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提高了自身的信用水平,才可以增加外部融资的成功率。
要加强品牌经营,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优势旅游企业应彻底破除小农意识,形成以大型旅游企业为旅游集团或行业龙头,中小企业为集团的商、接待商的模式,构建各司其责,密切合作的分工体系。
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融资渠道的创新。中小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联合融资租赁、天使投资等创新的融资渠道,尽在脱离融资困境。
提高员工素质。企业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信贷业务从业人员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积极为企业的融资建言献策。
关键词:中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分析
2012年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各医院提升成本核算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近三年医院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与2015年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操作办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根据最新财务制度对中医院成本的划分,可以分为诊次、床日、病种、医疗服务项目和科室。《办法》规定医院的成本核算具体包括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和人员经费等,且成本核算要秉承重要性、成本效益性和相关性原则,将成本运用合理的方法分摊至各部门,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与中成药收入、中草药收入等进行合理配比。但是根据以往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关于中医院成本核算的研究仍然存在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分摊方法不合理。全成本核算不实际等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基础上,着重归纳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与成本分析方法,并提出提升成本分析水平的策略。
一、中医院成本分析现状
目前成本分析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之处,一是成本核算没有真正做到全成本核算,缺少全员参与意识;二是目前成本核算体系仍然不健全;三是成本核算的分摊不合理。首先,成本核算没有做到真正全成本核算,一是目前成本核算意识仍然停留在领导与行政科室层面,缺乏全员参与意识,没有涉及到后勤等部门,二是成本核算只是事后控制,没有事前控制;三是中医院对后勤管理费用等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摊。
其次,目前成本核算体系仍然不健全,中医院主要实行的是全成本核算体系,即主要分为三级进行成本核算。其中一级是核算医院的总成本,二级是核算医院的二级成本,例如管理部门成本、医技科室成本、临床科室成本、制剂成本及药剂成本,三级是核算医院的三级成本,例如管理成本中的管理人员工资费用、总务维修费用等,医技科室成本中的仪器设备折旧费用、医技人员工资费用等,临床科室成本中的消毒物品费用等,制剂成本中的药材成本、研发费用分摊等,药剂成本中的药品的购入成本药房人员工资费用等。但是这三级成本的核算只是局限于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涉及其他人员的成本核算。最后,成本核算分摊的不足也取决于以上两项的不足,成本分摊只是对个别部门的分摊,并没有涉及到非行政管理部门,例如后勤部门。以上三项不足直接导致了成本核算体系构建不尽完善与成本分析方法不先进、不科学。因此,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成本分析方法研究对中医院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二、成本核算体系构建
中医对我国医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诊疗项目作为中医院的重要成本核算对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财务制度的颁布使中医成本核算对象分为诊次、床日、病种、医疗服务项目和科室。这也标志着该变了以往重科室、轻诊疗项目的状态,未来的成本核算将科室与诊疗项目平衡对待。按照新财务制度和相关办法,全成本核算体系将成本核算分为三级,一级是中医院的总成本,二级为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及其他费用。但是为了更贴近中医院实际成本核算,我们结合新财务制度和相关办法,将二级成本设置成制剂成本、药剂成本、临床科室成本、医技科室成本和管理成本。其中制剂成本主要由药材成本、研发费用分摊、人工工资费用、机器设备折旧费、水电暖费用构成;药剂成本主要由药品的购入成本、药房人员工资费用、水电暖费用构成;临床科室成本主要由医护人员工资费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消毒物品费用、临时工工资、办公用品、水电暖费用等构成;医技科室成本主要由仪器设备折旧费用、医技人员工资费用、水电暖费用构成;管理成本主要由管理人员工资费用、办公家具、设备及房屋折旧费、总务维修费、被服洗涤费、水电暖费用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项二级成本中均有需要强调的地方,制剂成本的核算应该符合权责发生制,为了单独反映制剂的收入贡献,其收入和支出应该单独列支;药剂成本并不计入科室成本,而是以医院整体加权平均进行核算;临床科室成本是以科室为主体进行核算,若是多个科室共同成本,要进行分配;管理成本不仅仅指行政管理人员,还包括后勤人员。同时,根据新财务制度规定,不属于医院其他核算主体和经济活动的支出不能作为中医院的成本核算范围,对外投资支出、捐赠支出不计入成本核算范围,购置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发生的资本性支出不能计入成本核算范围,在各类基金中列支的费用不计入成本核算范围。
三、成本分析方法研究
(一)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要结合中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诊断和核算。目前成本分析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本量利分析、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首先,比较分析主要是以会计期间的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其中目标成本主要是采用定额目标、预算目标、同类科室平均水平、同类医院平均水平历史同期水平和历史最好水平等,并根据其差异分析原因。其次,本量利分析主要是基于业务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计算盈亏平衡时的业务量,其中医疗业务收支结余=医疗业务收入-医疗全成本=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保本点业务量=固定成本(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保本点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其中变动成本主要是水电费、绩效工资等,固定成本主要是物业管理费、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和基本工资。再次,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各费用种类占总费用的比重,例如分析各科室成本占医院总成本的比重,或者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占总成本的比重,通过比重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最后,趋势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连续若干个会计期间的相关指标比较分析,说明成本的变化的趋势和变化过程。
(二)成本分摊
成本分摊主要采用阶梯分摊法进行分摊,可以总结为一级分摊、二级分摊和三级分摊。一级分摊主要是后勤科室的分摊,将后勤科室的成本按照人员比例向医辅科室、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进行分摊;二级分摊主要是医辅科室成本分摊,将医辅科室成本向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进行分摊,分摊权重可以参考各自成本的比例或者工作量比例;三级分摊主要是医技科室的分摊,将医技科室成本向临床科室分摊,分摊权重可以参考收入的比例,全部分摊后就会形成临床科室的成本。且满足一定的关系:医疗成本=临床科室直接成本+医技科室直接成本+医辅科室直接成本+行政后勤科室直接成本=∑临床科室医疗成本。
四、提升中医院成本分析水平的策略
(一)健全信息系统建设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对提升中医院成本分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为后勤等部门进行网络全覆盖,这样更利于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和分享,更利于中医院成本分摊,更利于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目前“互联网+”趋势改变了众多行业财务分析方式,中医院也必须利用互联网实现成本数据分享管理。其次,中医院是一个信息密集的地方,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成本数据,而且可以提供病种信息,获取最新病种的成本数据。最后,信息系统搭建也可以为中医院与综合医院间建立信息联络桥梁,便于进行成本数据的比较分析,相对综合医院而言,中医院更需要外部成本数据进行医院内部控制。
(二)借鉴先进的成本分析方法
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通知》,要求规范成本核算。原来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人员比例分配法,二是收入比率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缺乏合理的分摊基础、缺乏事前控制。目前最受欢迎的是作业成本法,它主要是作业量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成本时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将资源消耗的费用全部归集到作业中心,二是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解至各作业成分中。作业成本核算具体可以按照成本对象确立、成本核算、归集作业成本、确定作业成本动因、分解作业成本、分配作业成本的六个步骤进行成本分析。因此,目前引进作业成本法是中医院进行成本分析最有效的,并且同时引进作业成本设备与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尧良. 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现代医院成本的尝试[J]. 科技、经济、市场, 2016(1):146-147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 医院会计制度 医院预算绩效管理
现有的新财务机制,明晰了全面框架下的预算管理,要着力去规制好预算涵盖的各类别细节;现有的会计机制,把预算类及财务类的多样信息,都归整到医院内的会计体系。医院在制备出来的报告内,应明晰年度搭配的成本管控状态、执行状态、考评绩效的特有状态。这样的新规制,增添了公立医院原有的预算认知,回避掉了预算程序内的脱节弊病、刚性缺失弊病、反馈及管控缺失弊病。
一、新颖的绩效管控
在经济学这一视角内,各类别的公立医院,都担负了管控国有资产、促动资产利用、设定出适宜补偿这样的责任。医院固有的绩效,指代用最低的那种投入,去获取到最多情形下的产出。各类别的公立医院,都享受到政府层级内的补助,以及特有的免税待遇;因此,它们应供应精准的、带有全面特性的绩效数值。这样的信息,应能折射出管控的资源状态、现有的收支情形、现有的资金走向,并折射出根本层级内的医疗服务。
医院现有的财务规制,添加了两个层级内的指标,用于表征预算框架下的执行率、专项拨款框架下的执行率,以便查验出医院现有的管控水准。现有的绩效考评,涵盖着如下内涵:外部框架下的考评,能被看成总决策用到的精准根据、必备的奖惩依托;内部框架下的考评,考核获取到的数值,关涉到院内既有的收入状态。医院现有的会计规制,把预算类及财务类的两种数据,整合在了会计体系这个架构内。在这样的状态下,医院要制备出精准的收支表,并制备特有的成本报表。这就融汇了财务管控及预算管控两个层级内的目标,搭建出了独有的双基础。
医改带有的中心,会从旧有的基层医疗,移转至各类别的公立医院。各类别的公立医院,要改造陈旧的以药补医。现今框架下的次均费用,要整合起总费用带有的增长率、特有的住院日、特有的药占比,共同归整到医院现有的管控目标以内,被看成绩效查验用到的侧重依托。
二、可用的绩效规制
(一)明晰主体及对象
各类别的医院,要接纳全面框架下的预算规制,就应明晰特有的部门责任,建构出必备的职责中心。把这样的中心,看成主体;把现有的核算,看成预算用到的根基。微观层级内的管理,要能维护好院内既有的资金安全,创设出最适宜的运用路径。现有的财务规制,涵盖了各类别部门配有的管控职责,并分出了预算环节,以便搭配好这些职责。
把每一层级内的审核,看成管控用到的主线,以便明晰多样部门搭配着的职责。现有的考核对象,归属于院内多层级的单位,以及关联着的个体。依循财务收支这样的预算主线,可把院内涵盖着的既有科室,都归整到预算架构以内。
(二)制备出适宜指标
预算框架下的绩效管理,要分出多样职责,分出可被管控的、不可被管控的多样要素。这样做,可增添现有的节支认识,指引院内职员,依循既有的目标,去制备好特有的预算方案。各类别的医院,可分出层级,以便设定出可用的考核指标。
在这之中,第一层级内的指标,应折射出很重大的院内经营状态,衔接起带有侧重价值的那些指标;第二层级内的指标,应折射出科室现有的执行状态、管控成本的现有状态。临床类及医技类的特有科室,要同时制备出关涉到成本、关涉到收入的独特指标;医辅类及行政类的特有科室,可以只制备出成本标准。条件许可时,还可把既有的指标,细分出第三个层级内的指标。
医院含有的成本中心,主要考量特有的责任成本。把制备出来的实绩报告,当成依凭,去考量实际数值与既有预算数值涵盖着的差别。这样的责任成本,涵盖了精准的节约数额、缩减后的数额、成本现有的降低率。医院含有的收益中心,主要考量贡献带有的毛益率。在各类别的临床科室,要考量特有的KPI。医院含有的投资中心,要考量到成本及关联的结余,还要考量到投资涵盖着的报酬率。
(三)分出层级去考核
新颖的分配体系,能激励院内职员。在这样的框架下,特有的成本管控,应归属于成本核算配有的系统。不要把这样的成本核算,都划归到陈旧的绩效分配以内;原有的绩效分配,也不应担负那种重叠了的体系功能。医院现有的绩效考核,应能脱离开既有的收支结余。个体现有的收入,是否超出了既有的指标,要经由综合框架下的考核,去确认,而不应只顾及到业务现有的递增状态。
院内的绩效考评,要归属于院内的管委会,并协同各类别的监察机构,确认出协同框架下的工作机制。依循现有的院内目标,以及年度框架内的预算目标,确认出精准的评价指标。这样的指标,应能评判特定时段内的项目收支,以便核验出院内的预算业绩。医院配有的财务部门,要严格去查验资金支付用到的流程,助推预算管控。建构出定期情形下的资金披露,增添既有的透明性。
三、结束语
预算考核获取到的结果,可被看成特有的奖惩根据,促动人事制度的延展和改造。要把绩效考查得来的结果,与财政类的补助安排,予以整合,并衔接起年度搭配的预算规划。这样做,可提升资金现有的利用率。各类别的医院,要完善既有的分配机制,以便落实好全面框架下的管控理念。应搭建出定期情形下的财政披露,增添预算现有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戴小.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预算绩效管理[J].医学与社会,2013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瓶颈 成因分析 对策研究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组成部分,在推进技术与机制创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和焦点问题,并已对我国的经济深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解决这一全球性难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更需要金融创新和经营创新。
■一、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融资瓶颈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市场风险与体制改革之间的矛盾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在全球金融风暴下,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而破产;在应对市场风险的大环境下,体制改革与中小企业发展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说它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相矛盾是中小企业发展缺乏应有的融资体系支持。
2.间接融资体系难于配套
处于发展和创业的中小企业不具备较大的资产规模,同时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相对较大、竞争力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市场开发能力不足以及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大。
■二、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中小企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相符。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首要的因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对市场机会的把握,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融资难的成因主要表现为:
1.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实力和经营实力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无法进入银行信贷支持的门槛。缺乏足值的抵押、质押资产;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项目科学性、可信度差;银企关系尚未步入良性轨道,给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信贷业务的开展带来困难 ,也给信贷留下了风险隐患。
2.中小企业融资知识缺乏
中小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多,融资知识缺乏,市场可选择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手续繁琐复杂,融资额度小,融资成本高,金融企业未建立平等的客户服务关系。
3.全面综合征信体系建设滞后
人民银行金融征信系统与工商、税务、公安、司法、海关等部门各自掌握的企业及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缺乏信息共享。金融机构难以获得企业和个人综合资信情况,无法做出全面的资信评估,对中小企业前景难以把握,加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债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对债务人约束软化,且没有信用激励、惩罚机制,这些都制约着银行向小企业的融资行为。
4.社会信贷服务体系缺乏
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服务体系,主要是融资担保、信用评级、物业评估、报表审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来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淡薄 ,眼睛只盯大项目,看不起小企业,金融政策滞后。
■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早在 1995年,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就指出,假如不存在国家等因素对金融部门的强大的控制能力,非国有部门(民营的中小企业)就会在融资上更具有比较优势。在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提出两个“不低于”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而国有大银行也纷纷表态,承诺增加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比例和增设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的设备和新组织部门,使得中小企业在2009年的新增贷款的比例有所增加,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是靠完善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解开束缚中小企业融资的内在因素,促进金融深化。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改善政府的金融法制与金融政策供给
(1)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不影响公平竞争的条件下,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政策优惠。
(2)完善法制环境建设。建议明确理顺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责任,调整和完善相关配套的法规、规章和政策。
(3)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提供贷款、财政补贴、贷款担保,组建风险投资基金等措施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提供税收优惠,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课税。
2.构建完整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完善中小企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从而构建完整、高效的中小企业“大金融 ”融资体系。
(1)要大力发展创业板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培育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市场体系。
(2)要加快建设风险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
(3)尽快建立畅通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渠道,形成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企业、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中小企业信息机制,最终建立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强化商业银行信贷服务与贷款经营管理机制创新。改善银行金融业务服务,满足中小企业变化的融资需求
(1)创新融资业务品种。积极推广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机器设备按揭贷款、原材料及库存物资担保贷款、动产及应收帐款质押贷款等多种符合企业实际的贷款方法。
(2)创新担保形式。开展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股东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企业互助联保、商会与信用联合保证等新型担保方式的试点工作,有效提高信贷资金的发放覆盖面。
4.营造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环境
政府和金融部门要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提升企业资信等级,努力创造信贷准入条件,营造内生性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成长的环境。通过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与组合,自发地去寻找解决其资金供求矛盾的方法和途径,适当辅以政府资金扶持。
5.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实力
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有其最适合生存的领域,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空间,在社会经济中有各自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是要提高竞争力,从企业自身经营素质、外部资源两方面入手,将自己主动融入行业价值链体系,寻找融资的突破口。
6.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推广金融教育和诚信宣传。金融诚信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稳健金融系统的基石。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活动,促使人们自觉认识金融,科学地运用金融手段,合理地规避金融风险。倡导“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公众诚实守信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经营环境。
(2)建设企业征信系统。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以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把提升企业信用意识、信用能力与提升融资能力紧密结合,加强企业对自身信用的现实需求。地区性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完善信用评级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的信息采集,加快地区企业征信系统建设,规范中小企业经营,健全企业财务制度,扩大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金融合作面。
(3)培育良好信用环境。加大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着力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标准和体系,使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环境更加规范科学。政府尽快开放社会信用服务市场,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征信机构,形成完善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制度与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道德水平,遏制失信行为及其“外溢效应”。
7.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指导与对接
结合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融资需求,积极推动政府与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合作,共同搭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协会、商会作用,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合作平推动银行与信用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和信用保险等融资服务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培训,帮助中小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指导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为企业提供实用、直接、便利的网上金融服务等。
参考文献:
[1]吴拯.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J].中国经贸,2008,24
[2]马丽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财经纵横,2009(7)
[3]徐洪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经济管理 ,2009(3)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财务管理体系混乱,且缺乏内部控制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从当前企业,尤其是效益不好的企业的现状看,其内部财务管理不论从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还是从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都没有真正确立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从体制来看,没有清理内部各部门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如总经理、企业财务负责人及财力部门的权责;从制度方面来看,制订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制度的落实、考核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2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与组织机构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在后WTO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不失时机地改变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使财务管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手工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信息化模式转变;企业的财务组也要进行适当调整,通过修订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关系,改变传统的财务合一的机构设置,适当加强组织的沟通与协作,搭建起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并使财务管理成为主动地支配企业再生产过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才能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防范风险控制创造好条件。
13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监控不力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内部牵制制度、稽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企业的各项管理的制度的健全虽然很重要,但严格的监控措施才是制度能落实到实处的有力保证。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监督、控制不力的现象,使有的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从而加大了资金的浪费与流失,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在后WTO时代的竞争力。
14不重视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
在我国加入WTO后,如何留住企业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甚至吸引国外管理人才流入,将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但由于一些企业仍还在搞任人唯亲,从而堵塞了高素质人才的成长和现有人员潜能的发挥,更不要说吸引国外优秀企业财务管理人才了。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无论企业谋求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用什么样的理财模式,都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具有丰富理财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无论是引进外部财务管理人才,还是培养内部财务管理人才,都必须把财务管理人才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融为一体、个人信念与企业财务文化融为一体,使他们成为企业的生力军,企业在后WTO时代财务管理才能有所起色。
2后WTO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方略
21建立面向后WTO时代的现代财务管理观念
211改变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后WTO时代,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任何一种知识资本随时都会转化为一种新的产品,为企业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
212改进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企业将面临更多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要在追求高效益的同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建立科学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培养具有经营风险意识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同时,要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借以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
213转变对资本结构的认识
在后WTO时代,企业资本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占的比重大大提高,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因此,必须确立传统的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关系,使其形成最有效的动态组合,实现企业知识资本的占有和使用的最大化。
214改善财务管理手段
后WTO时代是网络时代,互联网将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运作系统,网络财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决策者在方便、准确、快捷的软件管理条件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所属机构的财务监控,及时部署经营活动。网络财务预示着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方法手段的重大发展和进步。
22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后WTO时代挑战
221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必须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系统,最初输入的是现金,最终流出的也是现金。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服从于财务管理目标,不能各自为政。要建立高效的电算化管理,使计算机与财务管理真正融为一体,不把计算机简单地当作手工劳动的替代品,而要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实现手工操作所不能实现的理财功能,真正做到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须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原料物资合理库存、设备购置与管理等方面做进一步细致入微的工作,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关系。
222搞好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要求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检查以及事后评价、分配等工作,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控制作用,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23聘请财务专家指导工作,重视财务人员技能的培训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大大复杂化,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师将无法胜任新环境下的财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宜聘请财务专家为本企业作财务预测、计划、预算工作,以期对面临的后WTO时代的理财环境早日有所认识,有所准备。对企业财务人员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也是刻不容缓的。培训的内容它包括国际理财专业知识、计算机技能和外语交际能力等,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财务人员适应国际财务环境的能力。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更加激烈的竞争。
224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执法
要形成一种全社会都能自觉遵守财经法规的气候,必须加大经济处罚和刑罚的力度。如查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作弊行为,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要处以数十倍甚至更高的经济惩罚,涉及到个人的,应对个人进行经济制裁,甚至刑事制裁。同时,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225做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国家颁发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是适应新的财务制度,促进企业进入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企业应考虑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结合两则制定适应自己的财务制度,把国家企业的法人财产落到实处,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确保财务活动有序进行。
3结语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既不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也不需要委托外贸公司,便可以直接与国外做生意,直接吸收外国投资和直接对外投资。后WTO下的财务管理面临许多新挑战,要求广大财务人员及时转变理财观念,形成与现代企业目标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意识;后WTO时代,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只有建立健全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达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企业才能良好地持续发展。企业高层务必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遇到的挑战,采用新的手段解决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侯海平。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2,(3)。
[2]黄伟。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3,(1)。
[3]张大德。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浅论[J].经济师,2004,(8)。
[4]杨月婷。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财务管理[J].财务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