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工工艺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化学原理》 教学改革
《化工原理》是中等职业技校化工类及相似专业必修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工程实践性强,设备繁多且结构复杂,各种操作抽象且大量利用半经验公式及关联式进行计算,学生难于理解,记忆困难。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薄弱的特点,中等职业技校的《化工原理》课程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降低理论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大实习教学比例,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调整教学内容
1.适当精减教学原有内容。《化工原理》课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普通高等教育,会给教学带来很大方便,但不太适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中职教育要求。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方针,必须将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实际应用为目的,精减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如简化流体动力学中的伯努力方程的推导过程,重点讲解该方程的应用和延伸。删除应用性不强的内容,如传热中的辐射基本定律、因次分析法以及传质中相平衡和溶解度的基本关系等内容。精简后的基本内容要不脱离大纲要求,能够精、深、突出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
2.适当拓宽课程内容,引入新知识。未来的化工工程师将面临各种各样的生产任务及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只有熟悉、了解新技术的发展情况,才能具有创造性,所以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化工分离方面,膜分离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分离方法,运用范围相当广泛,即可用于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如除去细小颗粒、细菌等,又可用于分离气相及液相混合物;且操作条件温和。因此,在《化工原理》课程中增加膜分离是必要的。还有,目前市场上研发了许多新型传热管,传热效率极好,市场上广泛使用,这些都说明《化工原理》课程应增加部分新内容,介绍新技术、新设备,与时俱进,紧跟时代。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化工原理》是一门以实际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工程学科,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现象。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树立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依据这个指导思想,《化工原理》的教学应大胆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上讨论课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尽量选择一些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每次讨论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产性、经济性方面考虑,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提炼工程观点。例如在讲解精馏塔回流比选择时 ,让同学们讨论回流比R在什么范围内合适,教师可引导学生不仅要考虑设备费,还要考虑产品产量及操作稳定性等。
2.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许多大型化工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及流程、大量的工程计算。采用传统的教科书加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因此,改革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现在《化工原理》多媒体电子教案针对职业类院校教学,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概念或过程形象地展示,动态地展示设备结构、操作原理、工艺流程中物料的流动情况,使原本难讲难学的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降低了教学难度,学习效果将明显提高,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过程分析,可以方便地多次重复再现整个分析过程,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时间,从而使教师将精力与时间更多地集中在知识的讲解和与学生的交流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论文关键词]化工原理 “教学做”一体化 项目化教学 实训基地建设
“化工原理”课程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规律,进行设计优化和操作优化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的化工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起着主要支撑功能。高职“化工原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以化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打破学科体系,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与设计,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把整个学习内容归纳分解为“流体输送系统的认识”“液体的压力测量”“管子的连接和阀门的安装及使用”“列管换热器的选型”等16个项目,科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强化应用能力的训练,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工程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师到企业生产岗位调查,对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访谈,完成化工单元操作岗位核心能力工作分析表,然后在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情况下,针对工作分析表分解出任务表,确定化工单元操作的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主线,并据此设计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它是从生产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教学的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并且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进行教学设计。本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模式,在理实一体多媒体教室,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分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设计、策划、完成、评价整个工作任务。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在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制定操作规程、操作等完整实践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根据“行为导向”原则,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运用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在每个项目教学内容完成后,选用实际工程案例对其综合分析、解剖和总结,由此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增强工程应用的意识。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课程追踪企业对岗位人员的考核评价标准,根据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定期开展岗位工作调查,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努力追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技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二、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职教模式
本课程主要是将“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计算机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参观实习”“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先进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技术”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为一体。构建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技能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和技能为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化工单元操作实验,探索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化工课程设计包括: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等。计算机化工仿真实训技术,开发了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扩大受益面。
1 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室。学院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化工生产实训基地”,包括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校内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拥有雷诺实验、柏努利实验、流体流动综合实训装置、阻力综合实训装置、离心泵性能综合实训装置、管路拆装实训装置、传热综合实训装置、过滤综合实训装置、精馏操作综合实训装置、吸收操作综合实训装置、干燥综合实训装置、流态化干燥综合实训装置、气体膜分离综合实训装置、洞道干燥实验装置、板框过滤机及过滤实验装置、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箱式干燥器、水环式真空泵、结晶器、DCS化工过程控制系统等实验实训装置一百多台套。经过多年的建设,综合实训室现具有符合要求的各种设备,功能齐全,实训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化工原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2 化工仿真实训室。学院建设了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室及化工装置仿真实训室,配置了200台计算机和北京东方仿真公司的化工仿真实训软件。通过形象、科学、简易、安全、经济、有效的化工仿真模拟技术,可进行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和模拟真实的化工生产操作。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包括:离心泵、精馏塔、换热器、液位控制、吸收解吸、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压缩机等。化工生产仿真实训操作包括:乙烯、聚丙烯、乙醛氧化制醋酸、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装置,具有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现象的处理,再现真实生产过程的实施动态特性。达到了既能对生产实际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又能亲自动手进行反复操作,更全面、具体、安全和深入地了解不同的化工生产操作,锻炼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
3 先进辅助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配套了先进的辅助教学设施,如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片以及教学模型等。围绕教学内容制作课程的ppt、Flas素材、CAI教学短片,以及网络教程和习题训练等,利用人机相交界面的多媒体效果,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提升了教学团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能力,显示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施开展专业课教学的优势和成果。《化工原理》课程配套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习题、授课录像、实训指导书及参考文献目录等都已经在校园网上开放,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加强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是彰显高职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学院大力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并且根据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泸天化、四川天华等二十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建设适合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为模式,进行参观实习,师生共同参与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多元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和配置,充分考虑了专业教学对双师素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建成有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专任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并且聘请20位校外兼职老师,他们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本课程的实训实习的指导、课堂教学、项目开发等工作任务,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原因分析;设备选型;优化改造;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179-03
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5万t/年轻烃回收装置于2004年11月建成投产。该装置主要是将中原油田各采油厂开采的稳定轻烃(伴生气凝缩油)密闭回收并进行分离处理,为中原乙烯提供裂解原料。该装置由中原油田勘察设计院与南京金陵石油化工设计院共同设计。
原料罐区建有3个400m3的轻烃原料球罐(如图1),储存油田各采油厂回收稳定轻烃,并做初步脱水脱污处理。生产区加工处理后主要产品为液态烃(丙丁烷),混合C5,芳烃抽提装置原料,尾油(常压蒸馏置原料)。
1 改造前工艺状况及存在问题说明
1.1轻烃原料含水情况分析
轻烃原料中含水分为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形式。卸车前进行的30min静置脱水,脱出的大部分是以水包油形式的水分,脱水量不大。过磅计量后,轻烃原料在球罐中经过24小时的存放,两种形式的水都会沉降下来,积存于罐底,在投料使用前脱出的含油污水量任然较大,并且脱出水含有少量轻烃,污染了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经统计2007年5月优化改造前,,轻烃加工损失率不低于3.55%(见表1)。
1.2轻烃罐原脱水流程分析
改造前脱水现场如图1,经分析发现原脱水流程存在以下两项不足,影响了脱水罐正常使用。
1)原流程轻烃原料脱水罐顶气相线接入位置过低,如按原流程投用脱水罐,根据连通器原理,则原料罐中大量轻烃会通过脱水罐进入原料罐顶气相平衡线形成液封,阻断原料罐和卸车区间的联系;
2)脱水罐进出水线只有一条,不能达到连续脱水的目的和要求。
1.3原脱水方法分析
原脱水系统投产以来一直采用人工手动脱水,对于轻烃原料的脱水时间和效果难以有效控制和把握,尤其是在脱水后期,所排含油污水基本上是油多水少,既造成了能源浪费、加大了装置加工损失,还导致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并产生了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原手工脱水方法如右图2所示,存在以下问题:
1)手动脱水全凭职工的经验,脱水过程需多次到现场排放口观察,缺乏科学的依据,受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经验影响较大,加大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2)轻烃原料球罐在脱水后期,排至隔油池的含油污水基本上是油多水少,造成了轻烃的浪费,增加了装置的加工损失;
3)3个轻烃原料球罐的现场排放观察口长年累月的脱除含油污水,给球罐区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并产生了较大的安全事故隐患。
2 脱水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考核不到位、脱水效果观察受场地限制、脱水设备和工艺、检验方法简单都可能造成脱水效果差。
2.1考核不到位
职工在球罐脱水时,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脱水开始后,有的不及时观察脱水效果,有的的脱水期间干其他工作,通过不定期监督抽查,加强考核,可以消除这一现象。
2.2效果观察受场地限制
现有球罐脱水排放观察口里地面距离较小,为不影响地面及环境卫生还在观察口处设有漏斗,不利于对污水中含油情况进行观察及后续操作。且观察口至脱水控制手阀将有一定的距离,一旦确认脱水完毕,到关闭手阀尚需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脱至污水系统的将全部是轻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2.3脱水设备及工艺流程不合理
原脱水系统无论从工艺流程还是设备本身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进行正常使用。如增上自动切水器,可以从原理、工艺、设备等方面彻底解决轻烃原料球罐脱水效果差的问题。
2.4观察方法简单
原观察检验方法是将含油污水放出后目测油中含水情况,误差较大,油品损失也大,如果采用自动切水器,根据油水密度差来进行来使油水自动分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经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针对脱水设备及工艺流程不合理这一主要原因制定对策表(表2)如下:
要因 现状 目标 对 策 措 施 实施时间
脱水设备及工艺流程不合理 缺少自动切水器,工艺流程不合理。 降低加工损失0.65%。 增设液化石油气自动切水器。 1、增设切水器;
2、对脱水流程进行相应改造。 2007年5月10-15日
3 液化石油气脱水器情况说明及考察
3.1切水器工作原理
液化石油气切水器以策略为动力源,应用液体在容器内部的压强和水与轻烃之间的密度差,从而产生较高的浮力。采用浮体和高灵敏度的杠杆原理,通过放大机构控制特制无背压阀门开启和关闭,利用旋流导板加速分离时间,并将分离的轻烃自动快速返回储罐内,以达到自动脱水的目的。
3.2轻烃原料罐运行参数与切水器技术参数对照表(表3)
型号:液化石油气切水器YQS-V10-B
技术参数 运行参数
设计压力:2.5MPa 工作压力:≤2.2MPa <0.6MPa
设计温度:80℃ 工作温度:-19~50℃ <40℃
工作介质 液化石油气和水、天然气和水 轻烃和水
介质密度 ≤700kg/m3 660~680kg/m3
全容积 0.1~0.15m3
切水量 10m3/h
切水含烃量 ≤80mg/L
3.3考察结果
轻烃性质、原料罐运行工艺参数分析,并对其他单位的液化石油气脱水器的运行情况实地考察,认为该型号自动切水器可以适用于我装置球罐进行原料脱水。
轻烃原料球罐脱水工艺流程新增液化石油气自动切水器改造后,预计切水含烃量≤80mg/L,基本不含油,每天外排含油污水(主要是轻烃含量)可减少1t左右,降低轻烃加工损失0.65%。
4 改造实施
4.1初步设计
借鉴其他单位液化石油气切水器的运行,并针对轻烃原料球罐含水较多,甚至出现油泥污垢的实际情况,对球罐脱水流程改造经过反复研讨,绘制了脱水流程改造示意图见图3。
4.2改造过程
根据球罐脱水流程改造方案,车间首先对切水器进行了设备安装和相应流程改造(示意图3中粗实线部分)。车间下发球罐排污生产指令,要求每周分别对3个球罐进行排污,防止堵塞设备和管线。
4.3效果检验
经过优化改造,球罐实现了密闭脱水,油水分离得到了良好的自动控制,切水器后水中含油大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装置的环境污染,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
通过优化改造,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通过增设自动切水器解决了球罐脱水效果差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的。
5 效果评价
5.1目标检查
2007年6月,轻烃装置在投用了自动切水器后,装置加工损失明显下降,现把2008~2009年轻烃装置加工损失率统计如下(见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脱水工艺优化改造,球罐水量明显较少,原料中含水明显减少,加工损失率也由优化前的3.55%降到2.2%,降低了1.35%,远远大于0.65%的预期目标。
5.2效益计算
通过脱水流程改造前后对比,轻烃装置的加工损失由3.55%降为2.2%,按设计年加工能力5万t计算,每年可减少轻烃油品随含油污水排放约675t,轻烃原料按2010年油田结算均价5018元/t计算,可挽回经济损失约338万元。
5.3社会效益
通过脱水流程系统工艺改造,有效地解决了轻烃原料脱水效果差的问题,使脱水效果得到了明显好转,降低了装置的加工损失和职工的劳动强度;消除了现场的跑、冒油等现场安全生产隐患,减轻了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孟小海.DCS系统在轻烃回收装置上的应用.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4).
1.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的培训。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促进,并作记录。
2.重点加强对护士的考核,强化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以强化“三基”护理知识及专科技能训练为主,由高年资的护士轮流出题,增加考核力度,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进行排名次,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相互竞争,直至达标。
3.做好聘用护士的轮转工作,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能力。
4.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二、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
5.护理部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相关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三、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1.护理部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2.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经常听取医生的意见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作到真正的主动服务。把“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4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四、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
我院的医护比例搭配不合理,护士的人员少。工作繁重,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全院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五、树立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如何在护理服务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护理人员法制意识,已成为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部严格按照省卫生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护理记录完整、客观。明确护理文件书写的意义,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并向上级医院的同行请教,明确怎样才能书写好护理文件,以达标准要求。结合我院书写护理文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为举证提供法律依据,保护护患的合法权益。组织护理病历书写竞赛,优胜者给予奖励。六、护理各项指标完成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4.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
5.、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7.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
在做护理人员工作计划时严重强调全院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先天不足”已成为我们不断求学的动力而非阻力,树立自强、上进、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精神,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来积累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逐步把目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转变为以专科、本科为主体的护理队伍。护理部将采取多种渠道,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
1、鼓励中、青年护士参加自学、广播电视大学考试,到年底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护士人数的55%。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护理本科、研究生学习,到年底本科学历人员达6人。
3、选送护理骨干到省内外短期护理知识培训班学习,以管理知识、专科知识进展为主。
第二方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人事制度改革是方向、是出路,改革要面临许多困难,但不改革,将会有更大的困难出现。**年护理工作计划中明确指出,护理部首先要明确这一观点,找准合理的定位,“跳出护理看护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改革。应当好领导的参谋,为领导提出可行性的参考意见,取得领导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利用多渠道形式向护理人员讲解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思路及发展趋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消除不满情绪和抵触心理。以改革为契机,使全院护理人员既有紧迫感,又有危机感;既树立竞争意识,又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优化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第三方面、护理质量管理是核心。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1、护理单元推广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护理部拟定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采用工作量,工作质量和质量缺陷相结合综合考核。各护理单元认真组织实施,进行考核,通过工作量化考核促使护理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2、以过细、过精、过实、过严的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护理部将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
3、坚持三级质控组每季、月护理质量检查,考核,及时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对检查出的结果进行排名次,形成科室间的相互竞争,年终护理质量前三名的科室给予一定奖励,连续两年后三名的科室予以惩罚。
4、护理部针对2003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性修改单项考核扣分,加大考核惩罚力度。
5、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疫源地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
第四方面、护理安全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护理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应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1、护理部做好宏观管理,补充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抓好各层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继续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和节前安全检查和节中巡查。
2、护士长做好微观管理。坚持毒麻药品、抢救药品、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形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第五方面、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通过学习,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纠正和克服过去的病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护理做法,应全盘考虑,综合计划,集医院、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对病室实施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多渠道的系统护理。
2、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
3、5.12国际护士节举办“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方便病人”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转变护理人员思想观念,变病人要我服务为我要为病人服务,更好的提供优质服务。
4、在全院开展评选服务明星活动。
第六方面、加强护理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1、全院各护理单元实行弹性排班。护理部制定弹性排班实施办法,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全院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无需要时即休假。
2、护理管理者应增强经营管理意识,护士长应与科主任一道共同动脑筋,想办法,改变科室收入构成结构。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护士长既是决策者,也是参与者,应对科室物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认真、准确的统计,做到计划与控制,核算与分析并存,逐步摸索出科室成本消耗的规律性,使科室的医疗成本既合理又科学既低耗又有效;既减少病人负担,又增加社会效益,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个人收入。
第七方面、护理各项指标完成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85%(合格标准为80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分)。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标准为80分)。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