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计划与成果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30号)规定,现就加强以我省各级政府财政资金资助为主的科研计划项目(包括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和科研专项项目,以下简称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界定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属
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是指实施科研项目所产生的各种知识、技术、信息以及由此而依法取得的专利权、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技术秘密、商标权和相关的发明权、发现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属按如下原则认定和处理:
(一)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除科研计划归口管理部门以保障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或者重大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并以合同方式明确约定外,归属于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项目承担单位)。
(二)多个单位共同申报并承担的科研项目,相互之间应当就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及其使用达成书面协议;不能达成协议的,按共有处理。知识产权权利人转让其持有份额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该项目涉及著作权的,其归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申请专利、植物新品种权或者进行该项目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及其使用和转让,按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办理。
(三)承担科研项目所完成的技术方案、设计图纸、研究报告、计算机软件等作品的著作权,除科研项目合同书另有约定外,属于项目承担单位所有。凡以内部报告形式或公开出版的成果著作,都应在著作的适当版面注明项目委托方。在国际上发表的,从国际公约或惯例。
(四)承担科研项目所产生的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的精神权利,属于对科研项目单独作出或者共同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个人。
(五)在执行科研项目过程中,如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将部分任务转委托第三方进行研究开发,应当征得科研计划归口管理部门同意,并且与第三方签订合同,约定有关知识产权的分享办法(委托其他单位进行常规试验、提供社会化科技服务和少量辅助科研工作除外)。
二、切实加强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和保护
科研计划归口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成果验收及转化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单位申请科研项目时,须提交该项目的知识产权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审批科研项目立项申请时,要注意审查项目承担单位的知识产权拥有情况和是否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作为其能否承担该项目的条件之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定的科研项目合同要明确规定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目标、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保护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义务和职责。要加强对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跟踪,对研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成果,应责成研究开发方以专利或技术秘密等形式予以保护。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成果进行验收时,应一并审查该项目是否进行专利申请,或者采取技术秘密方式及其他知识产权方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保护。要加强对政府财政给予主要资金资助,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或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研项目转让知识产权的审批管理,确保知识产权安全。
三、进一步完善项目承担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关键词]协同创新 2011计划 科研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75-01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是党和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2011计划”自实施以来,扎实开局、稳步推进,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2014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对“2011计划”工作进行布置:“推进‘2011计划’升档提速,尽快形成支撑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机制。”因此,协同创新将是未来高校深化综合改革、实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是专门负责制定高校及校内各单位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的关键部门,承担着全校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以及科研成果等工作的组织和管理[1]。科研管理部门工作开展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学校的科研水平,从而对学校的综合实力产生影响。在协同创新背景下,深化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的改革,构建高校科研管理新体系,是高校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
据报载,60%以上的“863计划”、“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1/3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均由高校承揽,高校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2]。高校科研管理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产生催化作用,为协同创新提供动力,是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保障。然而,作为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匮乏
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高校在发展中必须打破与兄弟院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壁垒,加强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然而,当前我国科研的现状却往往是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科技研发力量各自为战。这使得科技力量分散,无法形成更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也无法实现对国家重大技术创新课题的联合攻关,同时也是对国家科技资源的一种浪费[3]。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其他外部科技资源之间由于缺乏互相分享的机制,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
1.2 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
数据表明,尽管我国高校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巨大的创新潜力,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只有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率,大量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原因在于我国许多高校都缺少科学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致使许多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地转化成科技生产力。
1.3 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
面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要求,科技评价中的问题日益显现,集中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远的现象依然存在;评价指标单一化、评价标准定量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功利化等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分类评价实施不到位,对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工作激励不足;科技支撑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向不充分;开放评价、长效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这些问题已经影响高校科技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协同创新工作的推进。
2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革新
“2011计划”要求高校突破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当前活动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推进高校科研管理向着开放、流动、协同方式转变。协同创新不仅需要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间建立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通过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推进行业技术发展;而且也需要高校学科间形成有效的协同,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逐步建立学术界领军的地位。协同创新背景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科研管理模式:
2.1 完善高校科研管理体系
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构建高校科研管理新体系。
2.1.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
“2011计划”是以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同时与基地、平台、资本、信息、成果、仪器设备等创新要素的整合,才能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这就要求我们以人才的特点、学科的发展、科研项目的需求为依据,摆脱传统的职别束缚,对人才进行着有差异性的培养、引进和管理。要求我们结合协同创新目标与任务的要求,系统设计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人员聘用与考评方式,完善高校学生培养机制。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基于个人的、团队的、学科的特点及优势,必将有助于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激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2.1.2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水平
高校行政化一直为许多学者所诟病,其中科研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高校科研管理的行政化无法调动科研工作的创造性,过于保守而被动[4]。创新科研管理方法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将企业所需与高校科研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高校的科研工作能够更好地契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1.3促进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应该利用好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不仅在项目上报过程中,而且在项目评审、中期检查、成果鉴定和验收等阶段,也应采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电子化技术手段,加强管理,促进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2.2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
科学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是保证高校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确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之前,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分类评价是科技评价改革的关键点,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不以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类型的人,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做出特色,追求卓越。教育部2013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中规定,对主要从事创新性研究的科技活动人员实行以代表性成果为重点的评价,其中,对基础研究人员的评价以有利于潜心研究、长期积累,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为重点。对应用研究人员的评价以聚焦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为重点。对软科学研究人员的评价以服务决策需求,形成战略研究报告,支撑思想库智囊团建设为重点;对主要从事技术转移、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的科技活动人员实行以经济社会效益和实际贡献为重点的评价;技术支撑和服务队伍实行以服务质量与实际效果为重点的评价。
2.3 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是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是科研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地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科研院所加强沟通,建立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这不仅可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资源,同时也可以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高校可以成立“高技术研究院”“工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专业化实体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衍生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构建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及具备技术、市场和资本融合功能的科技服务平台以及产业链。
2.4 构建运行良好的协同创新合作机制
高校是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的强劲动力,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大量创新型人才,而且能够为新产业的出现和企业创新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企业同高校的合作能够产生双向的知识流动。针对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活动,科研管理部门应经常与企业、研究院所保持沟通和联系,对项目进展以及合同履行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合作产生“1+1>2”的功能放大效应。为了确保各个实体间的协同效率,可以利用外部支持性因素以及辅助组织来服务,建立包括政府部门、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网络,调动各个参与方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产学研用合作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韩锦标.创新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路径浅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4):36-37.
[2] 唐景莉.高等教育:迈上由大国向强国的新征程[N].中国教育报,2012-09-07(9).
科研课题管理是科研机构的核心管理工作,课题的全程管理涉及诸多环节与内容。近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中药科研任务越来越繁重,课题管理的工作量也逐年增加且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地管理以适应中药科研发展的需要,是科研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从科研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课题全程管理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 课题全程管理内容与管理层次
课题的全程管理包括项目建议、课题申报与立项、过程管理、结题管理、结题后的跟踪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等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一系列管理活动。课题数量多时,可分项目进行管理,也可分阶段管理,无论采用哪一种管理方式,只有将这些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课题管理分为2个层次:基础性管理和创造性管理。基础性管理是科研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和事务性。创造性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强调充分发挥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并将管理创新融入科研创新之中。前者是如何完成工作,后者是如何做好工作,侧重点不同,管理效果也不同,如果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必然使科研管理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扎实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之上,将创造性管理活动融入每个工作环节之中,才能真正做好课题全程管理工作。
2 项目建议
近年来,中药科研领域的专家针对国家颁布的各类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提出了许多具体的项目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体现了中药研究的发展动态、趋势和前沿。由于项目建议与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密切相关,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①提高自身中医药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国家需求,了解学科前沿,掌握科研动态;②密切关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的计划信息,敏锐把握资助方向,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撰写项目建议,若该建议被列入招标计划,将为课题立项奠定良好基础;③如果项目建议被采用而申报的课题却未被立项,需分析原因并与项目组织部门沟通,确保以后建议成功;④积极推荐专家参与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和招标指南的制定工作,既能扩大专家的学术影响力,也利于本单位人员深入理解科研政策导向,从而把握好选题方向。
3 课题申报与立项
承担更多的国家级重点课题、高水平课题是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是其实现的前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申报、评审与管理已非常普遍,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主动、密切地关注网络招标信息。在获取招标信息后,科研管理部门就要进行申报动员、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课题立项、立项奖励等一系列工作,工作本身有较强的规律性和时效性。
3.1 项目与指南的理解
①全面了解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特点,指导科研人员选择适合自身研究方向的计划项目进行申报,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强调在完成国家目标基础上的科技创新。②掌握招标计划的立项背景,正确、深刻地理解招标指南的资助范围与重点,结合中药课题管理经验,在选题方面给申报者以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3.2 申请书质量控制
①确保申请书的基本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特别对单位与人员信息严格把关。②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目标、方案、技术路线等核心内容进行评议,帮助申请者理清思路、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关注申请者对专家建议的采纳情况,分析课题立项与之的关联,以判断专家的科研指导能力。③保证经费预算符合财务管理规定,并从文字角度审核申请书内容,如重点是否突出,层次是否分明,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流畅等。
3.3 申报课题的遴选
①对于限项申报项目,在整体考虑研究机构学科分布、学科发展及科研资源分配等问题的基础上,选择部分优秀课题申报,择优程序的设计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②对于不限项申报项目,如果不考虑中标率等因素,可以全部上报,有些选题即使被内部评审专家否定也不能轻易放弃,因为某些科研创新点在更宽泛的专家群体中也许是被肯定的,且申请者在完善申请书过程中也会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3.4 任务书质量控制
①及时掌握各部门最新的科技管理办法,如科技部为落实“十一五”规划制订和修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这些文件是课题任务书管理和其后各环节管理的重要依据。②对任务书内容进行把关,如经费与任务对等,若结余经费过多将对财务结算产生影响;考核指标与研究内容相关,避免出现二者不一致的情况;预算编制合理,以保证在执行每个栏目的预算时不出现过大偏差等。③与外单位进行合作研究应签订正式协议,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4 课题过程管理
课题获准立项是课题管理的良好开端,而课题研究最终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过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科研机构“重申报,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家更关注如何争取到课题,而忽视如何完成好课题,甚至出现降低研究目标的情况。课题研究质量高,才有可能获得延续资助,科研工作才会有发展后劲。
4.1 课题研究质量控制
课题研究质量的控制需要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决策层及专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研管理人员是多向沟通的中心环节。①随时关注,主动与研究者沟通和互动,随时掌握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关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新发现,鼓励课题组深入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和培育。②定期检查,每年组织专家组对在研课题进行评议,与专家共同分析阻碍课题进展的瓶颈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对确实无法继续的课题及时终止研究。③随机抽查,如原始记录是否规范、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实验操作与实验室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④及时反馈,将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决策部门反映,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将解决方案反馈课题组。⑤奖惩分明,对研究质量高的课题予以奖励,对伪造数据、弄虚作假者予以惩罚。
4.2 课题经费管理
经费管理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涉及财务、科研、课题负责人三方职责与权限的协调,也易成为薄弱工作环节,有些科研机构为加强管理会设专职岗位。①全面了解各计划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掌握各办法的不同之处;②及时采集财务信息为科研管理服务,如课题经费计划数与实际到位数是否一致、经费使用合理性等;③为财务管理提供科研管理信息,确保经费核算的正确性;④对某些科目超过预算的课题,提醒课题组及时调整经费支出,必要时向项目组织部门提交预算调整方案。
4.3 合作协议管理
课题合作研究有两种类型:一是本单位参与外单位课题,经费拨入;一是外单位参与本单位课题,经费拨出。两种情况均需签订合作研究协议并进行规范管理。①依据《合同法》规定,结合中药科研工作特点,设计统一格式的合作协议文本;②制定合理的协议审批程序,实行逐级审核制度;③严格审核协议内容并提出修改建议,如经费约定是否合理、协议经费占课题经费比例、责权利是否统一、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
5 结题管理
5.1 研究工作总结
①在规定的结题时间之前,督促课题组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总结,要求研究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课题整体研究情况。②将研究报告与任务书考核指标进行对照,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研究目标。③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课题,需分析原因并在结题报告中如实说明,必要时可申请延期结题。
5.2 课题经费结算
结题工作包括研究工作总结和经费结算二部分内容,经费不结算就不能认定结题工作完成,但目前结题不结帐的情况十分普遍,有些课题甚至挂账十几年,这是课题组与科研机构利益搏弈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严格执行计划项目的财务管理规定为前提。①要求课题组在提交结题报告前必须进行财务结算,否则不予办理结题手续;②要求财务部门出具真实的结算报告,必要时双方共同核实账目;③结算后取消账户,经批准留归课题组的结余经费另立账户管理;④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5.3 结余经费管理
根据《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2006]56号)文件精神,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长期挂帐,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这项规定对今后课题经费的预算和执行预算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科研机构以往累积的大量长期挂帐课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①结余经费按一定比例划归课题组使用,另立财务帐号管理,用于、申报成果等方面的支出;②按剩余比例划入研究机构公用经费,用于科研再投入,如设立科研探索基金、科研奖励基金等,以培养科研后续发展能力。
6 结题后的跟踪管理
6.1 继续申请资助
有些课题可以进行深入探索或扩大领域研究,应鼓励其继续申请各类项目以获得后续经费支持,这类课题往往因积累了深厚的工作基础而较易获得资助。
6.2 成果鉴定与申报科技奖励
①在结题课题中甄别比较成熟的课题,帮助课题组在结题报告的基础上整理提炼以形成成果报告,并督促其进行成果鉴定。②根据各级科技奖励的特点,帮助课题组选择适合的奖项进行申报。③有些课题获得过多次资助,研究工作很深入,可整合为一个比较大的成果进行申报。
6.3 成果推广
具有应用性的中药科研成果应及时转化推广,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科研课题的肯定。①明确成果推广的时机,如中药新药研发课题在研究初期就应寻找合作企业,以保障研发资金充足并利于后期推广;新方法、新模型等基础性研究成果应及时。②在中药科研成果的形成与推广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主要涉及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方面,特别关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自身权益的保护,如机构名称在产品宣传中的正当使用等。③对可公开宣传的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制成项目简介以促进成果推广。
7 科技档案管理
7.1 归档管理
课题归档工作需要课题管理、档案管理、课题组三方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①课题管理人员要确保每个课题的全程管理资料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全面收集申请书、任务书、年度报告、结题报告及其它管理文件,如合作研究协议、任务调整报告等。②档案管理人员指导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形成完整的技术资料,后者将技术资料与管理资料合并整理归档,并应重视结题后相关资料归档。③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归档工作制约机制,只有将档案管理与结题、经费管理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7.2 档案利用
①明确利用目的,为课题研究、管理决策或成果推广等提供不同层面的服务,如课题研究多利用原始技术资料,而管理决策需要提纲挈领的摘要内容。②对束之高阁的成果加以发掘,探讨其深化研究、推广的价值。③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规范管理,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Abstract: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promotes the transition of the original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to enterprises, so it is the major initiatives for promoting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accelera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high-tech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nd achieving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innovation. R & D is the fundament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it reflects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it is a powerful booster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roces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within the enterprise.
关键词: 前瞻技术;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Key words: advanced technology;project management;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124-02
――――――――――――
作者简介:施国华(1981-),男,安徽宿松人,高级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为前瞻技术研发项目管理;李付芝(1980-),女,山东曹县人,质量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质量体系管理。
0 引言
大型企业内部科研机构主要承担企业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方向的研究工作,为高层重大战略决策和现场生产瓶颈提供技术支撑。目前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对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日趋重视,同时在实际项目开展全过程中要求项目组织的各层次都对质量做出承诺,对相应的过程和研发成果负责。
1 流程概述
企业应当着力梳理原研发业务流程,针对主要关键节点实施监控,不断提升研发活动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效能,从而要不定期对研发流程进行更新,已确保研发流程的科学性。图1列示了科研技术在企业内部的项目管理业务设想图。
如图1所示,是比较简化且易于企业内部操作的科研技术研发流程,缩减中间环节;主要包含项目立项管理、项目实施控制管理、结题验收管理、科研成果的开发和推广等等。
2 立项审批阶段
立项审批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此阶段包括立项的申请、评审和审批。企业的战略规划委员会组织评审由各专业提出的重大科研项目建议,并对通过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的课题进行认真筛选后进行确定立项,提交评审审批。此阶段主要风险体现在以下几点:①科研计划与国家科技战略是否吻合;②课题是否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论证及评审环节等等。
对于上述风险阐述一下过程中如何规避:①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及规章制度,明确接口实时收集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并消化,转化为公司的科研课题,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及技术现状,制定科研项目开发计划。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科研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报告。
3 实施控制阶段
科研项目的实施控制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后组织实施直到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项目的实施和控制两个方面。项目审批通过后,企业任命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项目管理工作开始繁多,集中表现在:①对于课题的研究范围利用科学方法做好分解,主要的技术工具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紧前关系绘图法(PDM)、计划评审技术(PERT);根据定义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活动资源、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等过程的输出,应用进度计划编制工具,来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获批准的进度计划,将作为基准用于控制进度过程。②根据立项任务书或合同书确认项目的边界支持条件,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并对开支进行监控,做好一切固定资产预算、管理费用预算、合作交流预算等,同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及核查。③项目负责人要根据任务书消化质量目标,识别课题的质量要求,并书面描述项目将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要求进行测试和验证并记录结果。为了使项目满足其预定的需求,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和程序,采用持续的过程改进活动来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力求能与国际化标准(ISO)的方法兼容,例如全面质量管理(TQM)、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持续改进(PDCA)等。
对于此阶段项目管理重点控制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同时此三项指标也是科研项目目标考核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控制管理的重点。此阶段的注意事项及规避原则:①进度计划是否根据项目任务书进行分解,利用上述的科学方法进行任务分解,理清重点,做好变更记录;②项目费用支出是否吻合项目的总预算,利用财务方法对项目开支建立绩效测量基准(PMB),做到每一笔开支要有批准的预算;③实验结果是否满足原定项目任务书的质量目标,实施过程中利用实验设计(DOE)手段,来确定测试的类别和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 结题验收
结题验收是对研究过程形成的交付物进行质量验收,标志将结束项目所有过程组活动,结题验收形式分检测鉴定、专家评审、专题会议等三种。此阶段注意事项:①对研发成果鉴定是否形成了后评价体系,研发结束,要邀请客户(发起人)进行检测鉴定,通过会议评审决议研发成果是否满足预先课题要求,出具合格验收报告,对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重新补充研发或组织再验收,直到项目验收合格为止;②研发过程中的所有活动是否按时进入关闭状态,研发结束,标志着项目的所有过程组进入关闭卡口,包括合作合同、采购合同等将及时结束。
5 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科研成果开发通过验收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成果转换为企业的产品。项目负责人要组织战略规划委员会进行认真评审决议是否进入产业化。此阶段的注意事项及规避方法:①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导致资源闲置,建立完善产业化制度,促进研发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为盈利产品,完善营销策略,以技术引导市场,与此同时要做好产业化的知识产权保护;②研发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未经充分的科学测试验证,导致批量生产工艺不成熟或成本高,要充分论证生产工艺及常用物料的一致性,保证生产工艺路线的成熟度及物料采购的容易度。
6 结语
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严谨且复杂的科学工作,其中要充分发挥科学创新精神,科学创新对于社会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科研能力是各国非常重视的战略发展对象。科研能力是企业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将研究与开发始终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不动摇,紧密跟踪科技发展趋势,是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朱传柏.关于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学科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科学管理研究,2003,(5).
[2]潘杰义,刘西林.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优先决策模型研究.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
[3]赵清.科研单位项目管理模式浅析[J].科学资讯,2006,(5):218-219.
[4]倪健.基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5).
(一)科研管理职能部门
台湾高师院校的研究发展处(简称研发处)是负责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部门,负责配合学校政策推动全校整合型研究发展计划相关业务、教师评鉴、知识产权法规咨询、研发成果资料库建设,管理教师奖励或补助以及台湾当局主管部门各项科研计划补助和委托办理计划案等相关业务。[1]研发处根据不同业务管理需要下设组。台湾师范大学研发处下设学术研究推动组、企划组和产学研合作组;高雄师范大学研发处下设国际交流合作组、学术研究合作组、校务规划发展组;彰化师范大学研发处下设研究发展组、建教合作组、国际合作组和企划组。研发处始终秉承科学规划、高效透明的管理服务原则,在推动学校学术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工作、提升学校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机构管理体制
台湾高师院校的二级机构建制依次为学院、系、研究所(或中心),系、研究所隶属于学院。学院和学科之间的整合相对集中,如高雄师范大学只有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艺术学院和科技学院5个学院;彰化师范大学只有教育学院、管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社会科学暨体育学院和技术及职业教育学院7个学院。系和研究所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系中有大学部和研究生部,分别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研究所一般只培养研究生。学校赋予研究所所长开展研究的相关权力。研究所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外聘研究人员,外聘的费用从项目经费中开支。同时,学校要求研究所根据项目需要从台湾地区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聘请同一领域研究人员,以提升研究所的研究水平。
(三)科研项目管理方式
台湾高师院校的科研项目主要分为台湾当局主管部门项目、企事业机构合作项目、校内研究项目等。台湾当局主管部门项目主要是科技、卫生、教育、经济等部门的研究项目、校内研究项目以及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项目;企事业机构合作项目主要是产学合作计划;校内研究项目包括一般型研究项目和新进人员研究项目。学校通过专门的网络文件管理系统或电邮等形式向各院、系、所各类研究项目的申请通知,各院、系、所根据通知要求按时提交研究项目申请书,研发处负责审核并推荐、提交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待主管部门审核、评审通过后,学校与主管部门签约并提请拨款,签约、拨款后研究计划进入正式执行阶段。项目负责人根据签约的条款,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研究项目后,研发处通知各负责人办理项目结项等事项,各项目负责人根据有关规定按时缴交研究计划成果,开支拨款经费。各学校内部设定的校内专题研究计划,也有初审、复审、评审、签约、拨款等基本相同的申请流程,这些环节均在校内进行。与企事业产学合作项目,则由合作双方的一方会同所在系(所)提出申请后,经过研发处审核、签约、拨款、执行项目、结项等流程。
(四)科研经费管理流程
台湾高师院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十分严格、规范。研究项目经费包括业务费、研究设备费、研究主持费、管理费等。项目主持人必须严格按照研究计划补助合约书中的经费预算开支计划经费,研究项目补助经费延期及变更申请必须经主管部门同意。项目研究延期以1年为限。项目研究执行期满后必须在3个月内把财务原始凭证和项目收支明细报表报主管部门审核。除有特别规定外,项目计划完成后结余经费应如数缴回。如果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经费结报或缴交研究成果报告,主管部门有权追回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在下期研究计划经费补助款中扣除。项目主持人必须对项目补助经费支出的真实性负责。如主管部门怀疑项目支出有虚报、浮报等情形时,由主管部门初审,主持人作出书面说明,初审结果认为有虚报、浮报情形的由主管部门提交专案小组会议审议,如认定证据确切,视情节严重作如下处分:对项目主持人终身停权或停权若干年;要求申请机构及项目主持人检讨改造;追回全部或部分研究经费;追回申请机构管理费,额度为虚报、浮报的1倍至3倍;自次年度起降低申请机构研究项目管理费补助;如虚报、浮报情节严重,移交司法机关。
(五)科研奖励、补助管理制度
台湾当局或高师院校不仅设立了科研项目资助经费,而且设立了杰出贡献的奖励金,如台湾地区的讲座奖、学术奖和杰出研究奖等,以及各高校设立的研究优良奖或研究成果奖(相当大陆高校的科研绩效奖)、特殊优秀人才奖以及高校内部针对不同系(所)设立的绩效奖(包括绩效优等奖和绩效服务奖)、产学合作暨研发成果推广绩优奖等。同时,专门设立技术成果转移奖助金、学术活动推广奖助金、艺术创作发表或展演奖助金、根据影响因子统计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刊登奖励金补助、新进教师专题研究费补助、大学研究提升计划补助、发展重点特色领域经费补助等。研发处负责各类奖励或补助计划管理的全面工作,包括网上通知、收集和整理各项申请材料、送审、办理经费奖励或补助手续及提供有关咨询指导服务等。
二、台湾高师院校科研管理的特点
(一)注重科研团队建设
台湾的科学研究项目包括个别型研究项目和整合型研究项目两大类。个别型研究项目是指由项目主持人依研究专长或参考台湾当局主管部门规划的项目而提出的研究计划。整合型研究项目包含总项目和子项目,一般由总项目主持人按台湾当局主管部门项目推动的任务导向组成研究群,研究跨区域或跨校的项目,或就特定题目自行组成研究群研究的项目。整合型项目均以团队形式上报,团队必须整合资源,协同创新,要求专家学者联合其他高校或机构的同一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团队申报。同一选题,很多专家学者都可申报,但经评审后,该项目可能不是由具体哪个申请人负责立项,而是由前几名的申请人组成团队共同参与项目研究。
(二)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台湾师范大学制定《台湾师范大学商标管理办法》,以维护本校依法注册的商标权益,规范管理和监督学校商标使用行为。《高雄师范大学研究发展成果及技术转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发明人包含校外人士应填写《保密协议书》及《权益让渡书》,并由学校研究发展委员会负责快速审查,以争时效。同时,明确规定专利受侵权的处理方式,学校设有专门的法律顾问受理知识产权受侵的事件,并要求校内各单位和人员积极配合。同一研究成果是由两个以上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申请学校研究绩效奖励时,学校要求申请人必须填写研究绩效奖励申请合著人同意证明和贡献证明。
(三)注重国际评价
台湾高师院校十分注重国际机构对高校的各类国际排名和评价情况,一般在学校简介中均会提到本校各类国际排名和评价情况。为鼓励教师在国外刊物发表高级别论文,台湾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设立了英文论文编修服务补助经费。由校内外具有英文编修专业的外籍人士组成学校“英文论文编修小组”(AcademicPaperEditingClinic),为本校研究人员的英文论文提供编修服务。编修经费只补助拟发表于SCI、SSCI或A&HCI期刊的论文,每人每年补助2篇,经补助被接受刊登者同年度可再增加编修补助经费,并获得最高绩效奖。
(四)注重学术监督
台湾高师院校颁布了教师评鉴准则及办法,评鉴内容包括教学、研究、服务及辅导三方面。评鉴方式包含系(所)院评鉴、教师自评、同事评鉴、学生评鉴与其他评鉴等。其中对研究的评鉴,主要包括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著、专利以及展演或竞赛得奖等,对于评鉴不合格者将不予晋升或进行低聘、解聘等处理。为保障研究人员权益,并监督研究有关伦理、道德与法律等有关事宜,台湾3所师范大学设立了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伦理申诉委员会、伦理咨议委员会。同时,还设有研究伦理中心,中心设有专门编制的行政人员,负责协助研究计划的伦理审查、政策协调、伦理咨询、教育培训以及研究计划的管理与调查等工作。
三、台湾高师院校科研管理的启示
(一)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对外交流
要实现建设开放型大学的目标,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或赴境外研修、进修,鼓励教师参与境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项目合作研究,支持教师在境外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任职。高校要积极筹划与境外研究机构建立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学校可适当加大对教师在SCI、SSCI、A&HCI等国际学术刊物的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外语学科和人力资源优势,借鉴台湾师范大学设立英文论文编修小组,负责对学校教师境外的翻译与指导,并设立专项资助经费。此外,学校要加大对国家级、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涉及国际问题研究项目的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重大学术成果的外译工作,加强对高质量国际问题学术研究成果的培育、支持和宣传,扩大社会效益。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
台湾高师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政府有一系列规章制度引导和经费资助保障,学校自身也把产学研合作项目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采取了有力的保障措施,如对学校产学研合作成果的推广、移转和奖励作了详细的规定。因此,大陆地区高校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基础学科研究特色优势的同时,要加强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力度,积极研发高新技术,推广专利成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决策咨询研究和社会问题研究,强化社会科学资政育人的服务功能;主动适应科技资源调配向企业创新主体倾斜的新形势,加强校地校企的协同创新,在服务行业产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争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要进一步修订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新办法,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开发和推广应用成果,从政策上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收活动,大力支持和促进科技人员走服务社会、科技致富之路。学校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修订横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和工程技术应用成果认定办法等,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贡献率。
(三)加强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台湾高师院校对科研管理工作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同时对政策和制度的精细执行十分到位。学校研发处每年度都有明确具体的工作计划和业务,而且很多工作计划和业务办理时间是提前公告并且不轻易变更。大陆高校应积极探索学校科研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挥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政策指导到位、保障措施得力、责权关系明确、有利于激发科研活力的管理新机制”[2]。监督和落实各学院的科研目标责任的完成,加强年度测评与最后考核工作。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产学研合作实施和奖励办法、科研人才专项基金资助和成果奖励办法等,在项目经费开支中试行增设研究主持费(相当于课题负责人的劳务费),努力解决广大教师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良性运行。
(四)加强教师的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