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抗旱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抗旱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第1篇

1.1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是一种土壤改进技术,是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或在植树过程中添加吸水凝胶使树木周围土壤能够有效储存天然雨水或表面径流,形成稳定的水源,使其在干旱的情况下为树木生长所利用,满足树木生长需要的土壤环境和水条件。雨水造林技术对于提高经济林产量,确保造林成活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旱区和干旱状态下,进行抗旱造林的一项新型技术

1.2固体水造林技术

固体水造林技术是利用高分子技术而展开的抗旱造林技术,其实质是用高分子材料将水易流动、易蒸发、易冻结、易融化的性质加以改变,将水固化在高分子材料构成的体系里,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缓慢释放水分,起到为植物提供稳定水源的目的。同时高分子材料还具有生物降解的良好性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残留,是抗旱造林技术中较为适宜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种类。

1.3容器苗造林技术

干旱地区土壤中水分含量不高,同时土壤在理化性质上也表现出贫瘠的特点,因此,在干旱地区造林长会因土壤干旱和贫瘠带来成活率不高、生长缓慢等问题,最终形成了生态恶劣土壤贫瘠生态更加恶劣的恶性循环之中。容器苗造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土壤贫瘠和水分含量不足的问题,在东北地区,春季干旱较为严重,造林所用的幼苗常会因春旱产生脱水而导致死亡。东北林区探索出容器苗造林技术,用来繁育松柏类植物,容器苗造林的要点是在容器中盛状有丰富水分和养分等基质,在条件优越的大棚、温室、地窖中进行发芽和育苗,这使得苗木在发芽生长的初期获得温度、湿度、营养较高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苗木的培育。当进入到移植阶段后,将容器苗直接植入造林地,由于有容器的存在,不但可以降低运输和种植过程中对苗木的伤害,又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苗木提供稳定的水分和养分。容器一般是由能降解、可穿透的材料制成,既能确保苗木生长发育获得营养,也能在苗木进入生产快速阶段使苗木突破容器的限制。从经济性和生物性的角度出发容器苗造林技术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是干旱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造林工作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技术。

1.4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的实质是为苗木营造一个易于繁育和生长的空间,覆膜可以提高土壤温、湿度,在苗木周围利用覆膜形成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的小气候。覆膜造林的主要内容是: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栽时把树穴整成浅锅底形,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盖上地膜,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形成一个倒伞形,可以起到增加土壤温度,防止土壤蒸发,有利于苗木生长的作用。

2抗旱造林技术的要点

2.1抗旱型树种的选择

人们常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物界对这一现象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适地种树是目前干旱造林的主要要求之一,很好的体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一自然规律。在干旱造林工作中,做到适地适树技术要求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实现科学、合理造林的主要基础。在造林工程中,树种的选择是否合理得当不仅影响着树木的成活和生长,同时对于树木的效益发挥也有着重要的意义[2]。一般在造林工作中,通常都是将地和树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对周围气候和自然环境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发挥树木最大的生长潜力,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使抗旱造林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抗旱造林整地的要点

整地是抗旱造林工作中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树木成活率和改善幼苗生长环境的主要手段。经过过去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得出,在造林工程中做好提前整地工作可以很有效的积蓄水分,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同时还能够改善林业生长的环境、光照条件以及通风条件,使得土壤肥力增加。通常半情况下,在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工作中,整地工作一般应该提前半年左右进行,这有助于土壤结构的改变,在东北地区由于气温和干旱的原因也可以在选择植树前一年进行整地。

2.3抗旱造林中起苗和种植的要点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第2篇

1.1适地适树

对于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必须要坚持下面3个原则:首先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能够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其次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要符合抗旱造林的基本要求;最后是选择的树种必须具备多年的栽植经验。植物抗旱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水分的利用,树种的不同选择会导致环境中水分消耗量的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必须要结合植物的蒸腾耗水性能、水分利用率以及抗旱性能的强弱来选择树种,从而避免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更加恶化。例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抗旱性较强的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或者是刺槐、五角枫等树种。

1.2整地技术

整地造林技术是提升抗旱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整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土壤的透水性能以及增肥能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整地技术能够有效地拦截地表径流,更好的进行蓄水,增强苗木根部土壤的水分含量,从而达到降低苗木死亡率的目的。在整地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首先是整地时间的选择,整地时间选择应坚持宜前不宜后的原则;其次是整地方式的选择,要做到不会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拦截蓄水作用;最后是整地规格的控制,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造林模式。通过对近年来整地造林的经验进行总结,一般水平阶整地相对鱼鳞坑与小坑效果较好;荒山坡地在坑下修筑好栏水埂,坑和坑之间也修筑好隔离埂,构成一个“T”字形,以便于更好的截水。不同的整地模式对地表径流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于整地时间的选择一般是以雨季为主,春季次之,秋季效果最差。

1.3集水技术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苗木成活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水”,我们可以通过修筑蓄水池以及拦塘坝的方式将自然降雨集中在一起,从而为抗旱林木的早期生长提供水源。集水整地系统主要由微集水区构成,比如产生径流的积水面或者渗蓄径流的植树穴。结合实际地形情况,以林木为目标在整个林地形成不同的集水区和栽植区,从而构成一个完善的集水、蓄水系统。如果在树木栽植区的自然降水无法满足林木的自然发育需要,在不同的时期内土壤水分缺乏,那么我们就能够通过集水技术来对水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对土壤进行补水,确保水分供需的平衡。

1.4栽植管理

一方面是不同季节栽植的管理,春季栽植时通常在土壤解冻到20cm左右时进行。可以选择先植阳坡,再植阴坡的方式;按照先植小苗,后植大苗的原则,在土壤水分被大量蒸发之前,确保苗木均已被栽植入土;在雨季进行栽植通常可以选择透雨之后的连阴天或者是下雨之前进行栽植。抗旱造林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当地天气的变化,多关注近期天气预报,从而把握好栽植的有利时机,这也是雨季栽植成功的重点;秋季栽植应该选择落叶之后,土冻之前的时间段,这一阶段气温开始降低,水分蒸发量明显的下降,有助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来年春天还能够直接吸收冻土解冻水,让生根更快的萌芽和生长[1]。另一方面是苗木管理工作。做好苗木运输管理,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若遇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栽植的情况应该做好假植,运输时间尽可能控制在早晚间;对于部分生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可以采取截杆截根的方式,降低茎干的水分消耗;此外还应做好苗木分级管理以及灌溉管理等工作。

2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2.1DJS造林技术

DJS造林技术的主要是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抗旱造林树种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聚乙烯塑料不透水的特征,研制出装有营养土和水配比的混浆植苗袋,把林木植入袋中的一种新技术。首先在塑料袋中下方均匀打通4个直径4mm小眼,已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的水和土,进行搅拌成泥浆状,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把袋两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回土埋严,修好树盘,浇透坑水。在无降水的情况下,苗木能够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不失水。

2.2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苗器造林技术指的是使用营养容器来进行播种和林木的育苗。容苗器相对于裸根苗来说能够延长造林时间,可以很好地增加苗木成活率,有助于我们对缺苗进行补植,增加林木生长量以及抗逆性。为了更好地处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广泛的推广这种造林技术。使用容苗器造林可以确保苗木根系完整,让苗木能够更好地吸收容器中的营养成分,但是这种造林技术的缺陷在于成本相对较高。通过运用容器进行造林大大增加了干旱地区和沙地造林的成活率,根据本地的实际调查数据显示,使用2年生油松或者侧柏容器苗造林能够达到85.3%的成活率,而比裸根苗造林方式20%的成活率高得多,同时也让造林时间摆脱了季节的限制。

2.3地膜覆盖技术

在北票地区,地膜覆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开始覆膜之前,要结合林木的种类和栽植面密度等情况来设计好地膜块的大小。林木栽植之后进行浇水,待水渗透进入后,把1m见方的地膜从中心破洞,将苗木由洞口套入,将地膜铺平之后,确保苗木根基周围的地膜覆盖严实,并将树盘设置成为漏斗形状。需要注意的是,地膜覆盖过程中应该确保边缘压实,可以在地膜上方洒一层薄土,避免起风时地膜被吹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增加湿润效果,在早春的3—4月时地面增温2.3~3.5℃,相对来说增加了10%~17%;15~25cm土层温度增加1.2~2.3℃,相对增加8%~25%,其次是地膜覆盖之后土壤的含水量处于18.43%~19.87%,和之前的测量值相比增加了15%左右,保墒能力较好。

2.4灌溉

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应用取水灌溉技术,为了更好地节约水资源,当前我们普遍采取渠道防渗技术以及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来进行灌溉。而渠道防渗技术相比之下是现阶段大中型灌区较为理想的灌溉技术,其节水潜力很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常被称之为管灌技术,它指的是借助水泵的低压力将水输送到田间口,之后再接末级输水软管进行灌溉。但在应用此类技术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3结语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树木;抗旱性;抗旱造林技术;运用

植树造林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大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加快我国的造林工程的发展速度,我们林业工作人员还要继续学习相关方面的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全面掌握,提高造林技能水平,以更好为科学的抗旱造林提供技术保障,确保造林的质量。

一、树木的抗旱性分析

1、叶片形态对抗旱性的影响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树木的根系更为发达。其生长周期长,四季气候变化过程中降雨量也存在差异,抗旱性能主要体现为树木在干燥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针叶形松树的种植量最大,其叶片形状特殊,接触空气面积小,有效的保护了自身水分不被蒸发掉,无论是寒冷的冬季还是干燥炎热的夏季,都不会影响生长。据研究表明,针叶形植物耐旱能力最强。

2、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生长的树木其环境干旱,为了适应环境达到抗旱性的效果树木的形态结构、解剖构造与生理功能上都发生着变化,所以树木抗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树木解剖学研究,解剖学的研究能揭示树木适应外部环境内在机理。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主要表现有:胁迫下叶片气孔的运动形式;茎的某些解剖结构及根(丛枝菌根)的次生构造的某些特点;有学者在观察研究灰毛滨黎茎的解剖结构时,发现该植物具有抗旱的多轮异常的维管束,因为该结构的存在干旱条件下的物质运输更加畅通,其他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得到全面保证。

3、抗旱性的分析与人为干预

叶片在阳光照射下会进行光合作用,这期间将蒸发掉大量的水分。在降雨较少的恶劣天气中,树木会进行自我保护,将光合作用的速率放缓,秋夏季节交替阶段,树叶会出现干枯掉落的现象,这都属于树木为适应少雨环境而做出的自我保护。叶片是树木中蒸发水分最多的器官,研究不同树种应对干旱的防御能力时,通常会选取其叶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析。

二、抗旱造林技术的运用

1、 选择树种

在树种的选择中要时刻谨记"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对树种进行抗旱性强的选择时也应该选择一些适应生存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如此可以使小气候环境改变,树木便可以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比如说参试树种以相思、合欢、加勒比松、黄豆树等,那么进行造林后就可以对树林进行胸径、树高及冠幅生长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对该地区的抗旱能力研究分析,以选择出该地区较为适合的树种。

2、 整地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造林地形其采取整地措施也应该有所不同。对整地过后的林木有研究发现,不仅仅是针叶树木也包括阔叶树木,经过整地之后的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到90%,如果不进行整地的造林的话其成活率可能只是停留在10%附近,所以整地工程的实施在造林中可以有效地使造林树木的成活率提高。

3、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伴随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在对于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很丰富,比如说保水剂、"根宝"、旱地龙等的应用,在提高我国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有着明显的效果。有实验证明,进行旱地龙及保水剂的应用的栽后一个月的树根其根部的生长情况要是其他没用化学剂的根部的2-5倍,并且根部的长度也比较长,最后的成活率对比显示而没经过处理的树木成活率仅仅约为42%,而经过处理后的树木成活率在75%左右。

4、采用容器苗技术造林

容器苗这种造林技术在干旱贫瘠的山区是非常实用的。山区的土壤通常较为贫瘠,而且土壤的肥力不高,常规的树种在这种地区的存活率非常低,给其种植带来难度。容器苗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这种情况,促进其种植的改革。容器苗种植要求在栽植树种时,只将底部去掉,通过对根部的保护增加树苗的成活率。需注意的是在种植树苗时,其入穴深度在容器口上方的一二厘米处最佳,然后在其上面撒一层薄土,以此保持墒情。实践证明,这种造林技术比传统的育苗手段成活率要高出很多,并且在生长的初期,速度也非常快,这种技术方法已在某些地区被广泛使用。

5、深栽造林

作为成功经验的深栽造林是指在在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盐量较低(低于0.3%)、土质较松散的沙质土与沙壤土地区中,进行打孔深栽杨树,插杆深入到地下水的10-20cm 处,踏实的同时栽植孔也填满土。目前这种方法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等地推广。

6、 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是以天然雨水为主要形成形式,在形成地表径流之后,通过合理控制雨水,并合理进行处理与分配,使得树木的生长需求即便是在干旱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下也能够得到满足。这种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土壤改进措施,可以使得降雨较少的地区土壤形成有稳定水分资源,在提高经济林品种和产量里应用雨水造林方法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7、覆膜技术造林

农作物种植中,覆膜技术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农业种植上,在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中也可以被使用,并且效果明显,树苗的成活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土地被覆膜以后,会减少水分的流失,使土壤的湿度增加,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温度,防止由于温度过低导致幼苗的死亡。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并且也被广泛使用。覆膜种植的具体做法为:首先,将膜剪出一道缝隙,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树苗植入之中,并要注意穴边不要高于地面。其次,将根茎与膜之间覆盖大约6 厘米厚度的土,不要有缝隙。最后,对移植好的树苗浇一次水。这种方法基本可以保证树苗的存活率,因此,此技术在干旱地区种植树木中非常受欢迎。

8、固体水造林技术

固体水造林技术的主要目的是稳定植物水源。固体水造林技术主要是利用高分子技术实施的,因为高分子材料可以改变水的性质,水本身具有易蒸发、易融化、易流动和冻结的特性,所以利用高分子技术可以对植物水源的保持起到一个稳固的作用,可以将水固定在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水系里,同时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为高分子技术可以有效的降解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在我国可以大面积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不仅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利于全球气候环境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干旱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是一件较为费心费力的事情,因此,为更好的完成干旱地区的造林活动,工作人员应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等进行调查,然后对该地区的环境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树种,利用造林技术,提高幼林的成活率,进而高质量的完成植树造林这项艰巨的工程任务。

参考文献:

[1] 孙颖,耿立君,万丽杰,孟凡丽. 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覆盖保墒造林试验[J]. 防护林科技. 2013(01)

[2] 周智云,郭子旗. 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技术、造林季节的关系分析[J]. 现代园艺. 2012(24) [3] 李慧生. 原平市山区林木覆盖抗旱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3)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抗旱造林;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72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86-01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辖6镇5乡3个办事处,194个行政村1 149个自然村,总人口44.1万人。区域面积2 766 km2,境内海拔1 450~2 500 m,年均气温6.3 ℃,年均降雨量300~550 mm,干旱、冰雹、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按地形地貌和气候上的差异划分,南部为六盘山阴湿区、北部为清水河谷平原区、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因而给造林造成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相当低。经过多年的造林实践,原州区大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现将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1 整地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需现整地,整地的目的在于蓄水保墒[1]。整地时要因地制宜,将水平沟、鱼鳞坑、带子田、水平畦合理配置,做到“死土培埂,活土还原”,这样有利于苗木的成活。

1.1 水平沟

先在山坡沿水平线挖60 cm深、60 cm宽的沟,再用沟上沿活土层回填,回填后的水平沟底宽底1.2 cm,沟间距为4 m。此种整地方法一般适用于黄土丘陵区18°以下的坡地整地及草改林补植整地。

1.2 带子田

先在山坡沿水线用犁翻挖80 cm宽的带沟,再修整成15°反坡状,带间距为3 m。此种整地方法一般适用于黄土丘陵区原带子田加密整地。

1.3 节水畦

在栽植前,以地块为单位,结合小班地形先做好整体规划,株行距为1 m×3 m,再放线打点,然后挖坑培埂。培地埂时,将小坑穴挖出的土用来培地埂,暂不回填,土不够用在两边取土,保留栽植行内表层肥土。地埂要直,表面整齐。此整地方法适用于改良经济林区补植整地。

1.4 鱼鳞坑

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外高内低,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一般为0.6~1.0 m,短径略小于长径,深度为30 cm以上。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地以及需要蓄水保土的石质山地的造林地整地。在栽植前,结合地形先做好整体规划,株行距中心为1 m×2 m,再放线打点,然后挖坑培埂。

2 造林

造林以初植密度为主,具体为:水平沟内1 650株/hm2(外沿1 m栽1株),带子田3 330株/hm2,鱼鳞坑2 505株/hm2。一般以混交林为主,可以防病虫害,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通常在立地条件较差而造林成活率不高的地方,适当增加初植密度,以保证幼林及时郁闭所必需的成活株数。

采用植苗造林、直播造林,裸根苗造林时应将苗木放在带水的桶中,保持根系湿润;苗木栽植时挖40 cm×40 cm的栽植穴,然后把苗木置于穴正中扶植,填土一般提苗舒根,并用脚踩实,继续覆土至地平面,扶正踩实,即做到“一提二踩三覆土”[2]。

2.1 植苗造林

选用当地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提高苗木成活率,做到不伤根,随挖随栽。由林业总站派技术人员严把质量关,派林木检疫站技术人员严把检疫关,根据多年的造林经验,原州区选择了山桃、刺槐、榆树及柠条作为主要树种进行栽植。

选好苗木后,利用保水剂、生根粉、拒避剂等药物浸蘸树根,并且做好苗木的保湿工作,始终保持苗木根系不受曝晒,可用透气的袋子装好。

根据情况对苗木进行定植,山桃、刺槐、榆树定高15~20 cm,地径0.5 cm以上,柠条根系发达,高度定为15~20 cm,可适当将毛根系剪掉。

原州区属于干旱少雨区,最大的特点是风沙大,导致苗木风干严重。因此,要将栽植好的苗木掩埋,让苗木露出5 cm左右即可,这样也不用到发芽时刨土,减少了人力,也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3]。

2.2 直播造林

直播造林分为春、夏、秋3季造林,山桃、榆树、刺槐春秋造林,柠条3季都可以造林。山桃属于硬核种子,要选用沙藏催芽处理过的种子。在整好的造林地上,挖深10~15 cm的小坑,每坑播种2~3粒种子,播后覆土。柠条种子在3季可种植,只要天降一场有效降雨,可采用在造林地人工点播,点播3~5粒种子,种子必须撒开、稍微覆土,不宜深。否则,再次降雨后苗木芽不能出来。利用机械播种,调好机械后播种,出苗率很高。

3 病虫害防治

原州区属干旱地区,造林受到鼠害破坏非常严重,为了减少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林业局采取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等有效方法防治[4]。一是营林措施。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封育、调整树种结构、造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更新改造。二是生物防治。积极探索采用天敌来消灭鼠害,保护和利用毛缺沟寄蜂、狐狸、猪獾等天敌;还可用鼠夹、弓箭等器材来人工消灭鼠害。三是物理防治。灯光诱杀,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有虫林分内,应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每天开灯时间为20:00—23:00,每5 hm2设置1盏诱杀灯。为了保护天敌,不应长时间使用。四是化学防治。采取用杀螟松、氧化乐果1 000倍液、敌杀死2 000倍液等农药浇根毒杀各龄幼虫,防效可达95%以上。

4 参考文献

[1] 田志强,张静.宁夏南部干旱山区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15-216.

[2] 吴会军.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1(3):42-44.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杨树;抗旱造林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56-1

营林实践表明,采用杨树大苗营建农田防护林,成林早。然而,半干旱地区的严重春旱是制约杨树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因素,影响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质量。为此,我们开展了杨树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1 试验地概况

半干旱地区杨树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试验地设置在农安县境内。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中部,北纬43°55′-44°55′,东经124°31′-125°45′,境内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7℃,年平均日照2590h,有效积温2800℃,无霜期145天。年平均降水量508mm,受季风影响,降水量月际分配不均匀,多集中在5-9月,7月份是降水量最多月份。全年7级以上的大风平均27次左右,且大多集中在春季,年平均蒸发量1680mm。土壤以黑钙土为主。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试验采用杨树品种的为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苗木苗龄为三根二干苗,胸径在1.8-2.5cm之间,苗木矮壮通直,有生长点、冠形完整、没有病虫害。采用机械起苗,保证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起苗到栽植的时间要在24小时之内。

2.2 方法

该项研究应用灌水数量、灌水次数和栽植方式3种抗旱造林技术控制试验。3个因素的试验水平分别为:A因素灌水数量试验设置2个水平;A1,50kg/株、A2,100kg/株。B因素灌水次数试验设置2个水平;B1,1次/株、B2,2次/株。C因素栽植方式试验设置3个水平,C1树苗先放在栽植穴中填一半土灌足水或先灌一半再填土,栽植穴土快满时再灌另一半水;C2灌底水后树苗放在栽植穴中,然后将栽植穴填满土,或栽植穴灌底水后将树苗放在栽植穴中填土,填到栽植穴的一半时灌另一部分水,然后栽植穴用土填满;C3把苗木放入坑中间,灌水,然后回填土,埋土时扶苗人用手把住苗干,让苗根上下窜动几下,使栽植穴内水和土搅拌成泥浆,让泥浆糊住根,将栽植穴填满土,或先灌底水后将树苗放在栽植穴中填土,再灌半坑水,然后回填土,埋土时用手把住苗干,让苗根上下窜动既下,形成泥浆,让泥浆糊住根,将栽植穴填满土。

A、B、C三种因素相互组合成12个处理,试验在2006年至2008年三个年度进行,每种处理每年20次重复,每个重复试验地面积为1亩地,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4个品种杨树每年5次重复。试验地造林株行距为2m×3m。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4个品种杨树抗旱造林的12中处理、3个年度试验的造林成活株数见表1。

为了解不同处理对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4个品种杨树抗旱造林成活数量的差异显著性,对数据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3。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灌水数量、灌水次数和栽植方式3种抗旱造林技术的个水平间对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四个杨树品种大苗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灌水数量与灌水次数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灌水数量与栽植方式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灌水次数与栽植方式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灌水数量、灌水次数与栽植方式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区组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3.1 讨论